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简-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谥号为姓。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狐鞫居,他的祖先是唐叔虞(周武王之子,武王为文王之子)的支裔,因曾经居住在犬戎部落,所以姓狐。
狐鞫居的族人狐射姑与太傅阳处父不和,鞫居为他刺杀阳处父,结果被赵盾处死。
狐鞫居的封邑在续,死后谥为续简子,世称续简伯,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其谥号为姓,称简姓。
2、出自耿姓,为三国时蜀国简雍之后所改。
简雍本姓耿,幽州人读“耿”与“简”同音,遂变为简姓。
3、出自检姓所改。
汉代时有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姓简。
家族名人简雍:字宪和,三国时蜀国人。
他自少年时就与刘备交好,后来刘备围攻成都,他入城劝刘璋归顺,于是被刘备拜为昭德将军。
简芳:字德馨,明代上高人。
弘治年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
性情耿直,执法严明而公正,名重一时。
简正理:宋代御史。
居官廉介,以儒术饬吏治,时誉翕然。
简而廉:明代孝子。
通五经,举孝行,以明经任临利训导,著有《孝经解》。
简文会:南汉尚书右丞。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的政权,君主叫刘龑。
简文会自幼聪颖,勤奋读书,精通经史,善于作诗。
刘龑初开进士科,简文会参考中了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简大狮:清朝未年台湾抗日民军首领,台湾省台北人。
他对日军侵占台湾十分愤慨,并在台北聚众起义,多次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后日本政府勾结清朝官吏将他杀害。
迁徙分布简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三十二位。
简氏出自姬姓。
春秋时期,鲁国的简叔,他的后代就有以他的名字为姓的。
东汉时,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为简姓。
简氏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续简伯的后裔,一向以河北的范阳和涿郡为繁衍中心。
如果稍加留意,当可发现自己家族的堂名不是“范阳”,就是“涿郡”。
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传自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跟当时的周天子是同姓之国。
简氏的始祖既然出身于晋国的公族,追本究源,他们当然也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黄帝的苗裔了。
据《姓纂》指出:“左传晋大夫狐鞠居,食采续邑,因号续简伯,汉有简卿”;
‘《范阳简氏家谱》指出:“晋大夫狐鞠居,食邑于续,谥曰简伯。子孙因以为氏焉。考狐氏之先,出自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也”。
大夫续简伯之后,晋与周为姬姓,盖后稷之子孙,而黄帝之苗裔也。
其后或在范阳,或在涿郡。”
不过,简氏也跟大多数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仅只有春秋时代晋国公族的一支。
另外,依照《姓范》的考证,在这个家族的众多子孙之中,也有一小部分是过去从检氏改姓而来的。
‘《姓范》是这样说的:“有检氏避讳改为简氏者。”
检氏,读音与简氏完全相同,其得姓的途径,据清代学者张澍的说法,是“当以检察得姓”,也就是他们的祖先由于曾经担任过“检察”的官,所以才“以官为氏”姓了检。
至于这个姓的改姓为简,则是汉朝时候的事。
当时,有一位叫作检明的人,为了避讳而改姓了音同字异的简氏,并且自此世世代代相沿相袭下去,使得简氏家族的声势为之壮大不少。
关于2000多年以来简氏的播迁情形,也已经被考证。
‘《简氏祖先考》曰:“在涿郡者,汉时有简卿,其在范阳者,三国时有简雍。晋统一天下后,简氏因离乱南迁,散居南海、靖安、新喻、东管、马平、四川等处。宋时南渡,避乱于福建宁化,后游南剑州,建宁府。乾道二年(1166年)迁上杭。三世祖迁太平里洪源村(先为洪源开基祖)。九世德润,于六至六六年(1280年)入赘南靖张家。是为张窖开基祖;子三、二世贵祯,自南靖移居广东,子孙分播潮阳、番禺等县。”
据《简氏姓族考》曰:“三国时,简雍为中郎。
时天下大乱,家人从之,有在邵阳,有在远安,有在江西新喻,靖安,蜀之巴县。
五季后梁时,契丹寇北方,涿州无日不忧兵,其宗有宦游岭外者,乃留焉不归。
若黎涌系一山,则自涿州逾河涉江,而先入粤者,后晋割北方十六州贿契丹,而涿在其中,简姓宗族因而至岭外者渐众,分居粤东诸邑。
从这两项文献,可以知道简氏是在五代之前,就已经逐渐向南播迁的。
他们有的直接徙入广东,有的由赣入闽,再分支至广东,后来就在广东繁衍成为一个大的家族。
台湾简姓族人,很多是从福建省南靖迁居的。
简氏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简-译文
1、简姓的来源之一是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狐鞫居的大夫,他的祖先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的后代,因为曾经居住在犬戎部落,所以姓狐。狐鞫居的族人狐射姑与太傅阳处父不和,鞫居为他刺杀了阳处父,结果被赵盾处死。狐鞫居的封地在续,死后被谥为续简子,世人称他为续简伯,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其谥号为姓,称为简姓。
2、简姓的来源之二是出自耿姓,是三国时期蜀国简雍的后代所改。简雍原本姓耿,幽州人读‘耿’与‘简’同音,于是改为简姓。
3、简姓的来源之三是出自检姓所改。汉代时有一位名叫检其明的句章尉,因为避讳而改姓简。
家族名人:
简雍:字宪和,三国时期蜀国人。他自少年时就与刘备交好,后来刘备围攻成都,他入城劝刘璋归顺,于是被刘备拜为昭德将军。
简芳:字德馨,明代上高人。弘治年间进士,历任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性情耿直,执法严明而公正,名重一时。
简正理:宋代御史。居官廉介,以儒术整饬吏治,时誉翕然。
简而廉:明代孝子。通五经,举孝行,以明经任临利训导,著有《孝经解》。
简文会:南汉尚书右丞。南汉是五代十国时的政权,君主叫刘龑。简文会自幼聪颖,勤奋读书,精通经史,善于作诗。刘龑初开进士科,简文会参考中了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简大狮:清朝末年台湾抗日民军首领,台湾省台北人。他对日军侵占台湾十分愤慨,并在台北聚众起义,多次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日本政府勾结清朝官吏将他杀害。
迁徙分布:
简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三十二位。简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鲁国的简叔,他的后代就有以他的名字为姓的。
东汉时,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为简姓。简姓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续简伯的后裔,一向以河北的范阳和涿郡为繁衍中心。
简姓的始祖既然出身于晋国的公族,追本溯源,他们当然也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黄帝的苗裔了。
据《姓纂》指出:‘左传晋大夫狐鞠居,食采续邑,因号续简伯,汉有简卿’;《范阳简氏家谱》指出:‘晋大夫狐鞠居,食邑于续,谥曰简伯。子孙因以为氏焉。考狐氏之先,出自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也’。
大夫续简伯之后,晋与周为姬姓,盖后稷之子孙,而黄帝之苗裔也。其后或在范阳,或在涿郡。
不过,简姓也跟大多数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仅只有春秋时代晋国公族的一支。
另外,依照《姓范》的考证,在这个家族的众多子孙之中,也有一小部分是过去从检氏改姓而来的。
《姓范》是这样说的:‘有检氏避讳改为简氏者’。检氏,读音与简氏完全相同,其得姓的途径,据清代学者张澍的说法,是‘当以检察得姓’,也就是他们的祖先由于曾经担任过‘检察’的官,所以才‘以官为氏’姓了检。
至于这个姓的改姓为简,则是汉朝时候的事。当时,有一位叫作检明的人,为了避讳而改姓了音同字异的简氏,并且自此世世代代相沿相袭下去,使得简姓家族的声势为之壮大不少。
关于2000多年以来简姓的播迁情形,也已经被考证。
《简氏祖先考》曰:‘在涿郡者,汉时有简卿,其在范阳者,三国时有简雍。晋统一天下后,简姓因离乱南迁,散居南海、靖安、新喻、东管、马平、四川等处。宋时南渡,避乱于福建宁化,后游南剑州,建宁府。乾道二年(1166年)迁上杭。三世祖迁太平里洪源村(先为洪源开基祖)。九世德润,于六至六六年(1280年)入赘南靖张家。是为张窖开基祖;子三、二世贵祯,自南靖移居广东,子孙分播潮阳、番禺等县。’
据《简氏姓族考》曰:‘三国时,简雍为中郎。时天下大乱,家人从之,有在邵阳,有在远安,有在江西新喻,靖安,蜀之巴县。五季后梁时,契丹侵扰北方,涿州无日不忧兵,其宗有宦游岭外者,乃留焉不归。若黎涌系一山,则自涿州逾河涉江,而先入粤者,后晋割北方十六州贿契丹,而涿在其中,简姓宗族因而至岭外者渐众,分居粤东诸邑。’
从这两项文献,可以知道简姓是在五代之前,就已经逐渐向南播迁的。他们有的直接迁入广东,有的由赣入闽,再分支至广东,后来就在广东繁衍成为一个大的家族。
台湾简姓族人,很多是从福建省南靖迁居的。
简姓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简-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姓氏,起源于黄帝的后代,是华夏族的主要姓氏之一。周文王是姬姓的代表人物,因此姬姓也成为了周朝及其后裔的姓氏。
谥号:谥号是对已故人物生前的品德、事迹或功绩进行评价的一种称号,通常由朝廷赐予,用以表彰其生前的贡献。
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弟弟,封于唐国,是晋国的始祖。
犬戎部落:犬戎部落是古代中国西部的一个民族,与周朝有过多次战争。
狐鞫居:狐鞫居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刺杀太傅阳处父而被处死。
赵盾:赵盾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晋国的重要政治人物。
续简子:续简子是狐鞫居的谥号,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其谥号为姓,称简姓。
简姓:简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有多个来源,包括周文王的后代、晋国大夫续简伯的后裔等。
耿姓:耿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出自姬姓。
蜀国:蜀国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四川地区。
简雍:简雍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人物,与刘备关系密切。
简芳:简芳是明代的一位官员,以性情耿直、执法严明而著称。
简正理:简正理是宋代的一位御史,以廉洁奉公著称。
简而廉:简而廉是明代的一位孝子,以通五经、举孝行而知名。
简文会:简文会是南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是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简大狮:简大狮是清朝末年台湾抗日民军首领,对日军侵占台湾表示强烈抗议。
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姓氏汇编,收录了当时常见的姓氏。
范阳:范阳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涿郡:涿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周武王: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是姬姓的代表人物。
续简伯:续简伯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因其封地而得谥号。
姓纂:《姓纂》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姓氏学著作,对姓氏的起源和发展有详细的记载。
范阳简氏家谱:《范阳简氏家谱》是简氏家族的一部家谱,记录了简氏家族的历史。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后稷:后稷是周朝的始祖,被认为是农业的发明者。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帝王,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姓范:《姓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姓氏学著作,对姓氏的起源和发展有详细的记载。
张澍:张澍是清代的一位学者,对姓氏学有深入研究。
简卿:简卿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简姓家族的事务。
南海:南海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靖安:靖安是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县。
新喻:新喻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江西省。
东管:东管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江西省。
马平:马平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
福建宁化:福建宁化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县。
南剑州:南剑州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古州名。
建宁府:建宁府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古府名。
上杭:上杭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县。
太平里洪源村:太平里洪源村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村庄。
张窖:张窖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家族。
广东:广东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份。
潮阳:潮阳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县。
番禺:番禺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区。
邵阳:邵阳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市。
远安:远安是中国湖北省的一个县。
江西新喻:江西新喻是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县。
蜀之巴县:蜀之巴县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县。
五代: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907年到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契丹:契丹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与辽朝有关。
涿州:涿州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市。
简氏望族:简氏望族是指简姓中的显赫家族。
河北涿县:河北涿县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简-评注
简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文王的后代,这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以祖先的官职、封号或谥号为姓。这种姓氏的传承方式不仅体现了宗法制度的影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血统的重视。
文中提到的狐鞫居和续简子的故事,揭示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狐鞫居因为刺杀阳处父而丧命,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反思。
简雍作为三国时期的蜀国人,与刘备的关系以及他的政治生涯,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的形象。简雍的忠诚和智慧,以及他在刘备攻占成都时的劝降行动,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谋略和勇气。
简芳和简正理的描述,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正直和廉洁的推崇。简芳的官场生涯和简正理的官德,都是儒家思想在官员行为中的体现。
简而廉作为明代孝子的代表,他的事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伦理和孝道的重视。简而廉的五经通晓和孝行,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修养和价值观。
简文会的状元身份,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对南汉时期教育和科举制度的肯定。简文会的勤奋和才智,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形象。
简大狮的抗日事迹,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他在台湾的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简姓的迁徙分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人口流动和地域文化的交流。简姓从河北的范阳和涿郡繁衍开来,不仅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也展示了家族的传承和变迁。
《姓纂》和《范阳简氏家谱》的引用,说明简姓的源远流长,以及古代文献在姓氏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些文献的记载,为我们了解简姓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简姓的播迁情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和地域文化的交流。简姓的迁徙路径和分布情况,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