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祁-原文
历史来源
「祁」源出 ;
一﹕ 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 春秋时晋献侯四世孙名奚, 为大夫, 食采于祁奚(在今山西省祁县), 世称祁邑, 其后有祁氏. 春秋时晋国多祁氏, 晋隰叔后有祁成氏, 又有祈夜(祈射)氏, 皆为祁氏分支。
二﹕ 以官职为氏,《周礼》官制中有祁父, 是掌管兵甲的司马. 世代任祁父者, 为祁氏。
家族名人
祁奚
春秋时晋国大夫,告老还家,晋侯问谁可继任其职,祁奚先推举其仇家解狐,后又推荐其子祁午。典出《左传˙襄公三年》。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市,陜西长安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祁-译文
历史来源:
一:‘祁’这个姓的来源之一是出自姬姓,是以居住的城邑名称作为姓氏。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春秋时期晋献侯的第四代孙子名叫奚,他是一位大夫,曾在现在的山西省祁县担任采邑的官员,因此被称为祁邑,后来就有了祁姓。春秋时期晋国有许多祁姓的人,晋国的隰叔的后代有祁成氏,还有祈夜(祈射)氏,这些都是祁姓的分支。
二:另一个来源是以官职为姓,《周礼》中的官制中有一个叫做祁父的官职,是负责管理兵甲的司马。那些世代担任祁父官职的人,就成为了祁姓。
家族名人:
祁奚: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退休回家后,晋侯询问谁可以接替他的职位,祁奚首先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后来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这个故事出自《左传·襄公三年》。
地望分布:
山西太原市,陜西长安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祁-注解
祁:祁是一个姓氏,源远流长,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第一个来源是以邑名为姓,出自姬姓,与古代的地理和政治有关。第二个来源是以官职为姓,与古代的官制和职能相关。
姬姓: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姓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后代,许多古代的贵族和帝王都出自姬姓。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一部关于姓氏起源和发展的书籍,由唐代学者林宝编纂,收录了许多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历史记载非常丰富。
晋献侯:晋献侯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他的统治时期是晋国强盛的时期之一。
大夫:大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属于贵族阶层,负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事务。
食采:食采是指古代贵族在封地内享有一定的税收,以维持其生活。
祁县:祁县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县,位于太原市西南部。
周礼:《周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官制书,详细记载了周朝的官制和职能。
司马:司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祁父:祁父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掌管兵甲,属于司马的下属。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是《春秋》的注释,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襄公三年:襄公三年是指《左传》中记载的鲁国国君鲁襄公在位的第三年,具体年份为公元前570年。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该姓氏或家族的历史迁徙和分布特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祁-评注
「祁」源出;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献侯四世孙名奚,为大夫,食采于祁奚(在今山西省祁县),世称祁邑,其后有祁氏。春秋时晋国多祁氏,晋隰叔后有祁成氏,又有祈夜(祈射)氏,皆为祁氏分支。
这段文字揭示了「祁」姓的起源之一,即源于姬姓,并以封地名为姓氏。这里的「姬姓」是中国古代的贵族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的姬姓王族。祁姓的起源与古代封地制度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分封制的特点。祁奚作为晋献侯的四世孙,其食采于祁奚,意味着他在祁奚地领有封地,因此其后代以封地名为姓,形成了祁姓。这种以封地名为姓的习俗,在中国古代较为常见,如赵、魏、韩等姓氏的起源亦与此类似。
「二﹕以官职为氏,《周礼》官制中有祁父,是掌管兵甲的司马。世代任祁父者,为祁氏。」
这段文字介绍了「祁」姓的另一个来源,即源于官职。在《周礼》这一古代官制文献中,有记载祁父这一官职,负责掌管兵甲,类似于现代的军事装备管理部门。因此,那些世代担任祁父这一官职的人,也以官职名为姓,形成了祁姓。这种以官职为姓的现象,体现了古代官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姓氏与官职之间的紧密联系。
「春秋时晋国大夫,告老还家,晋侯问谁可继任其职,祁奚先推举其仇家解狐,后又推荐其子祁午。典出《左传˙襄公三年》。」
这段文字讲述了祁奚的故事,祁奚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在告老还家时,面对晋侯询问继任者的问题,首先推荐了他的仇家解狐,后来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这个故事体现了祁奚的忠诚和公正,他不仅推荐了有才能的人,而且不顾个人恩怨,表现出了古代士大夫的高尚品质。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古代文化中关于忠诚和公正的典型案例。
「地望分布山西太原市,陜西长安县。」
这段文字说明了祁姓的地望分布,即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市和陜西长安县。地望分布反映了姓氏的传播和扩散,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人口流动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山西太原市和陜西长安县作为古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祁姓在这里的分布,可能与这些地区的政治、文化地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