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石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石-原文

历史来源

「石」源出:

一、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又《春秋公子谱》云,其后有石骀仲。

二、据《唐书》所载,为’昭武九姓’之一。当时祁连山北昭武城(在今甘肃省临泽县境内)有康居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成立了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称为’昭武九姓’。唐高宗永徽年间,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石氏。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

三、 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石氏。又据《后赵录》载有冉闵改姓石氏为石闵。《北史》载,娄氏有改姓石氏者。

家族名人

石碏

春秋时卫国大夫。其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合谋杀桓公,石碏诱州吁及其子往陈国杀之,迎立公子晋为国君。《春秋》赞美其大义灭亲,称为纯臣。

石介(公元1005-1045年)

字守道,天圣八年进士,官国子监直讲。着文指摘时政,无所忌讳。曾作《庆历圣德诗》。

石延年(公元994-1041年)

字曼卿,北宋宋城人。工诗善画,为文劲健。官至太子中允。身后,好事者传为芙蓉城主。芙蓉城乃神仙居住之所。

石崇(公元249-300年)

字季伦,晋代南皮人,历官散骑常侍、荆州刺史等。劫商致富。于河阳置金谷园,又名梓泽园。奢靡成风。

石富

明代嘉祥人,端谨忠厚。晨行宅后,见青蛇入土中变而为钱,告官搭得钱数百万,官以数万给之,富辞不受,风为世事。

石介

宋代兖州奉苻人。笃学有志向,乐善疾恶,遇事敢为。常以师道自居,学者称徂徕先生。

石奋(公元前?-前124年)

西汉河内郡温县人,雷官至太子太傅,其子建、庆等四人,皆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奋为’万石君’。其姐善鼓瑟,被高祖召为美人。

石景略

宋代人,官奉议郎,赠特进。其母刘氏封清濂郡太夫人,其妻虞氏封毕原郡夫人。

地望分布

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

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石-译文

历史来源:

一、‘石’这个姓氏来源于姬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的后代。而《春秋公子谱》中提到,石碏的后代有石骀仲。

二、根据《唐书》的记载,‘石’是‘昭武九姓’之一。当时在祁连山北的昭武城(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临泽县境内)有康居国,后来被匈奴打败,迁移到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建立了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统称为‘昭武九姓’。唐高宗永徽年间,这九个姓氏先后归附了内地,其中就有石姓。石国的故地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

三、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复姓改为单姓‘石’。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石氏。又据《后赵录》记载,冉闵改姓石为石闵。《北史》中也有记载,娄氏有人改姓石。

家族名人:

石碏:春秋时期卫国的官员。他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合谋杀害了卫桓公,石碏诱使州吁及其儿子前往陈国将其杀害,并迎立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他大义灭亲,称他为纯臣。

石介(公元1005-1045年):字守道,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直讲。他的文章敢于批评时政,毫无顾忌。曾创作《庆历圣德诗》。

石延年(公元994-1041年):字曼卿,北宋宋城人。擅长诗歌和绘画,文笔刚健。官至太子中允。他去世后,好事者传说他是芙蓉城的主人。芙蓉城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石崇(公元249-300年):字季伦,晋代南皮人,历任散骑常侍、荆州刺史等职。通过劫商致富。在河阳建立了金谷园,也称为梓泽园。那里的奢侈之风盛行。

石富:明代嘉祥人,为人端正忠厚。清晨在宅后行走时,看到一条青蛇钻入土中变成了钱,他上报官府,得到了数百万钱,但官府只给了他数万,石富推辞不接受,因此有风传说世事无常。

石介:宋代兖州奉符人。勤奋好学,有志向,乐于行善,痛恨恶行,遇到事情敢于担当。常常以师道自居,学者尊称他为徂徕先生。

石奋(公元前?-前124年):西汉河内郡温县人,官至太子太傅,他的儿子建、庆等四人,都官至二千石。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他的姐姐擅长弹瑟,被汉高祖召为美人。

石景略:宋代人,官至奉议郎,被追赠特进。他的母亲刘氏被封为清濂郡太夫人,他的妻子虞氏被封为毕原郡夫人。

地望分布:

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石-注解

石:石字在古代中国有多种来源,包括出自姬姓的卫国大夫石碏之后,以及昭武九姓之一,还有鲜卑族复姓所改。石字在古代姓氏中较为常见,与多个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相关。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后代,许多古代贵族和帝王都出自姬姓。

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产生了《春秋》等经典文献。

昭武九姓:昭武九姓是指古代中亚的九个部族,他们后来成为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的居民,与唐朝有交往。

祁连山:祁连山是中国西北部的一座山脉,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之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理标志。

康居国:康居国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一带。

匈奴:匈奴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多次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420年到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

鲜卑族:鲜卑族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后来成为北魏的建立者之一。

北魏: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386年到534年,是鲜卑族建立的王朝。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唐代的一部姓氏学著作,由林宝编纂,记录了大量的姓氏及其来源。

《春秋公子谱》:《春秋公子谱》是一部关于春秋时期公子世系的书籍。

《唐书》:《唐书》是唐代的一部正史,由刘知几等人编纂,记录了唐朝的历史。

《魏书》:《魏书》是北魏的一部正史,由魏收等人编纂,记录了北魏的历史。

《后赵录》:《后赵录》是关于后赵(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的一部史书。

《北史》:《北史》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正史,由李延寿编纂,记录了北魏、北齐、北周的历史。

石碏:石碏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其大义灭亲的事迹著称。

石介:石介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石延年:石延年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画家,以文学和绘画成就著称。

石崇:石崇是晋代著名的富豪,以奢侈的生活方式著称。

石富:石富是明代的人物,以其廉洁著称。

石奋:石奋是西汉时期的人物,以其家族的官职显赫著称。

石景略:石景略是宋代的人物,官至奉议郎。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的是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石-评注

「石」源出:

此段文字详细介绍了「石」姓的起源,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源自姬姓,这一部分强调了姓氏与古代贵族血统的联系,反映了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的后代。其次,提到石姓与中亚的“昭武九姓”有关,这一部分揭示了姓氏与古代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及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改姓为石,这一部分展现了姓氏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一、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为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又《春秋公子谱》云,其后有石骀仲。

这一行详细描述了石姓的姬姓起源,引用了《元和姓纂》和《春秋公子谱》两本书作为证据,体现了古人对历史记载的重视和对姓氏源流的追溯。

二、据《唐书》所载,为’昭武九姓’之一。当时祁连山北昭武城(在今甘肃省临泽县境内)有康居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成立了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称为’昭武九姓’。唐高宗永徽年间,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石氏。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

这一行详细介绍了石姓与“昭武九姓”的关系,包括其迁徙路线、所建立的国家以及归附唐朝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古代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三、 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进入中原后改为单姓石氏。又据《后赵录》载有冉闵改姓石氏为石闵。《北史》载,娄氏有改姓石氏者。

这一行说明了石姓的另一个来源,即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改姓,引用了《魏书·官氏志》、《后赵录》和《北史》等文献,强调了史料在姓氏研究中的重要性。

家族名人:

这一部分列举了石姓家族中的名人,包括春秋时期的石碏、北宋的石介、宋代的石延年等,展现了石姓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和社会地位。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其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合谋杀桓公,石碏诱州吁及其子往陈国杀之,迎立公子晋为国君。《春秋》赞美其大义灭亲,称为纯臣。

这一行详细描述了石碏的事迹,突出了他大义灭亲的道德品质,体现了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石介(公元1005-1045年):字守道,天圣八年进士,官国子监直讲。着文指摘时政,无所忌讳。曾作《庆历圣德诗》。

这一行介绍了石介的生平和成就,突出了他在文学和政治上的贡献,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风貌。

石延年(公元994-1041年):字曼卿,北宋宋城人。工诗善画,为文劲健。官至太子中允。身后,好事者传为芙蓉城主。芙蓉城乃神仙居住之所。

这一行介绍了石延年的艺术成就和传说,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石崇(公元249-300年):字季伦,晋代南皮人,历官散骑常侍、荆州刺史等。劫商致富。于河阳置金谷园,又名梓泽园。奢靡成风。

这一行介绍了石崇的生平和事迹,突出了他在政治和商业上的成就,以及奢华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晋代士人的豪放不羁。

石富:明代嘉祥人,端谨忠厚。晨行宅后,见青蛇入土中变而为钱,告官搭得钱数百万,官以数万给之,富辞不受,风为世事。

这一行介绍了石富的品德,突出了他清正廉洁的形象,反映了明代士人的道德观念。

石介:宋代兖州奉苻人。笃学有志向,乐善疾恶,遇事敢为。常以师道自居,学者称徂徕先生。

这一行介绍了石介的学术追求和道德品质,突出了他作为学者的风范和影响力。

石奋(公元前?-前124年):西汉河内郡温县人,雷官至太子太傅,其子建、庆等四人,皆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奋为’万石君’。其姐善鼓瑟,被高祖召为美人。

这一行介绍了石奋的家族背景和成就,突出了他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力。

石景略:宋代人,官奉议郎,赠特进。其母刘氏封清濂郡太夫人,其妻虞氏封毕原郡夫人。

这一行介绍了石景略的官职和家族荣誉,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社会地位。

地望分布:

这一部分说明了石姓的地域分布,包括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以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反映了姓氏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

这一行具体说明了石姓在甘肃省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姓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

这一行具体说明了石姓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展现了姓氏的地理分布特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0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