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瞿-原文
历史来源1、以人名为姓。
商代有一大夫官,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
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为氏。
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
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3、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
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瞿姓始祖:瞿父鼎。
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商代遗留下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瞿父鼎,见于《博古图》,瞿父是瞿姓的祖宗,瞿姓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
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是的记载,瞿氏是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的后代,是博陵人。
又有王僧儒谱说,河东的裴桃的儿子娶了苍梧瞿宝的女儿。
还有,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汉代有河南太守瞿茂,梁有镇北将军瞿延,而唐时有绛州刺史瞿稹,望族均出自高平,松阳。
平江府与温州平阳亦有瞿氏。
望族居松阳郡,即现在的浙江省松阳县西部。
瞿氏后人尊瞿父鼎为瞿姓的始祖。
家族名人瞿佑:字宗吉(1334—1427),号存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初著名文学家。
少时即有诗名,他的诗绮艳柔靡,但终生怀才不遇,仅在洪武年间任教谕、训导、长史之类小官。
永乐年间因写诗蒙祸,被贬谪十年。
著有《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等20多种,还著有小说集《剪灯新话》等著作。
瞿俊: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用,号学古。
成化五年进士,由御史迁广东按察副使。
性廉介,人不能干以私。
以病致仕归,不取岭南一物。
工书画,兰竹行笔瘦劲,书法二王。
善为诗。
与渔民为邻,时时席地与饮,酒酣吟诗作画,分赠之,权北京时间富室以金帛请求莫能得。
年六十八卒。
有《留余堂集》、《学古斋集》。
瞿镛:清江苏常熟人,字子雍。
瞿绍基子。
岁贡生。
瞿氏以藏书著名,藏书之精,与山东杨以增海源阁有“南瞿北杨”之称。
镛秉承父志,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
传说光绪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赏以三品京官,并给银三十万两,竟不奉诏。
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续金石萃编稿》、《集古印谱》、《铁琴铜剑楼词稿》。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黄梅人。
父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历官广平知府。
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得田数十万亩。
卒于官。
九思十岁从父宦吉安,事罗洪先。
十五作《定志论》。
后从同郡耿定向游,学益进。
举万历元年乡试。
居二年,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民聚殴之,维翰坐九思倡乱。
巡按御史向程劾维翰激变。
吏部尚书张瀚言御史议非是,九思遂长流塞下。
子甲,年十三,为书数千言,历抵公卿,讼父冤。
甲弟罕,亦伏阙上书求宥。
屠隆作《讼瞿生书》,遍告中外,冯梦祯亦白于楚中当事,而张居正故才九思,乃获释归。
三十七年,以抚按疏荐,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受。
诏有司岁给米六十石,终其身。
乃撰《乐章》及《万历武功录》,遣罕诣阙上之。
卒年七十一。
九思学极奥博,其文章不雅驯,然一时嗜古笃志之士亦鲜其俦。
甲,字释之,年十九举于乡,早卒。
罕,字曰有,七岁能文。
白父冤时,往返徒步,不避寒馁,天下称双孝。
崇祯时,辟举知州。
瞿景淳:明代官员。
字师道(1507-1569),号昆湖,谥号文懿。
常熟五渠人。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清廉刚直,不畏权贵。
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为世子摄国事,拒受重礼。
倭寇侵江南,返京面质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敌不力。
历官太常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
隆庆元年(1567年)被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所著《石经大学质疑》,得后世的推崇。
后以疾归,卒赠礼部尚书。
瞿汝说:瞿景淳次子,万历年间官到湖广提学佥事,以刚正而著称,著有《皇明臣略》一百卷,学术成就也很高。
瞿式郦:南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志士。
字伯略(1590-1650)、起田,号稼轩。
瞿景淳孙。
常熟五渠人。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政绩卓著。
崇祯初,擢户部给事中,后被诬入狱,去职家居。
清兵入关,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出任广西巡抚,立志抗清。
隆武二年(1646年)拥立桂王于肇庆,建号永历,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自请留守桂林,多次击退清兵进攻,收复湖广大片失地。
永历四年,清兵大举围攻桂林,城破后与总督张同敞被俘。
坚贞不屈,数拒招降,以文天祥自比,赋《浩气吟》明志。
同年十一月从容就义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岩。
永历五年,被追赠粤国公,谥文忠。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追谥忠宣。
著有《瞿忠宣公诗文集》等。
瞿鸿机: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1850-1918),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
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
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
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
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
旋任甸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
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
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
辛亥后寓上海。
瞿中溶:清代篆刻家。
字镜涛(1769-1842),号木夫。
生于长至日,故又号苌生。
晚号木居士。
江苏嘉定县(现属上海市嘉定区)人。
同里清朝知县钱大昕之婿。
嘉庆十九(1814)年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
博学多识。
尤精金石考证之学,广搜访,富收藏,工书画。
好篆刻。
其篆刻宗汉人,得浙派神韵,布局尚稳,用刀生涩。
因生平勤于著述。
故篆刻、书画作品存世较少。
但他自谓:“白文不如陈鸿寿,朱文则过之。”
一生著作颇多。
著有《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汉金文编》、《集古官印考》《三体古经辨证》、《弈载堂古玉图录》、《集古虎符鱼符考》、《武粱祠画像考》、《说文地名考异》、《春秋三传经异备考》、《汉石经考异辨正》、《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诗集》等。
迁徙分布(缺)
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商朝时候有个大夫叫作瞿父,他的子孙以瞿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是今天瞿姓最早的起源。
古代时候,有个地方叫瞿上。
商朝时候有一位贵族被封到那里为王,建立了瞿国。
瞿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瞿氏,形成了另一支瞿姓。
瞿上那个地方,在今四川省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一带,因为春秋时候孔子的一个弟子商瞿曾居住在那里,所以有叫商瞿里。
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姓,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自汴梁举族迁上海地区,定居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翟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干,他们后来棋布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
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留为海上名迹。
尔后,陆续又有迁入,如无至正间,瞿信由昆山避乱青龙江,同时期,任青龙镇教谕的瞿智也留什定居。
南宋嘉定年问,瞿愉维任下沙盐场盐监,子世代相继,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150年之久。
此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盐场,产量盐赋均为“两浙之最”,见自《熬波图》中所总结的制盐技术,所订刑纪,归倂灶座、建团立盘等系列整顿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作为,遂使“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
从而使盐场地区的下沙“商贾咸集,遂成都会”,新嘲歌楼酒肆,贾街繁荣,虽县亦未之过也。
由于新场的繁荣,明中叶曾有立县之议,由于川沙豪族乔镗的反对,才未成功。
元初,瞿霆发还兼领上海市舶司。
煮盐、海运、棉织是古代上海的三大经济支柱,宋元际盐业尤为发达,瞿氏世掌盐业,聚集了大量财富,遂成松江府的首族。
翟氏占地达7300顷,构筑了当时江南最大园林瞿家园,该园占地2顷,仅园内琴轩中收藏的名贵古琴就有百张,百客堂终日丝竹不绝,宾客满座。
明洪武十二年(1380),朱元漳下诏族灭松江巨族,瞿氏位列榜首。
诏令明文规定,仅留长子“以存宗桃,余皆抄没”,下沙瞿氏“其族数百家”,“歼之殆颈。
据记另有两仆各负一幼儿逃出,其中之一即传高桥界浜一脉。
瞿姓遭此大劫,人员大减。
明后期,瞿姓复起,隆庆、万历年间,武进士瞿彦威主持上海兵防12年,瞿氏与李、周、曹等姓同为上海望族。
瞿彦威子骞廷,明末为膝县令,抗清牺牲。
(余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瞿-译文
1、以人名为姓。商代时有一个大夫官,因为被封在瞿上(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所以取名为瞿父。他的子孙后代就继承了祖先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形成了瞿姓。
2、以地名为姓。根据《宣和博古图》的记载,商代的青铜器中有一件叫做瞿父鼎。瞿父,是因为封地名为姓而取瞿姓的。
3、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他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但因为出生在四川双流县,居住在瞿上,所以被称为商瞿。他的旧居被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瞿姓始祖:瞿父鼎。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商代遗留下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叫做瞿父鼎,在《博古图》中可以看到。瞿父是瞿姓的祖先,瞿姓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
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瞿氏是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的后代,是博陵人。又有王僧儒谱说,河东的裴桃的儿子娶了苍梧瞿宝的女儿。
还有,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汉代有河南太守瞿茂,梁有镇北将军瞿延,而唐时有绛州刺史瞿稹,这些望族都出自高平、松阳。平江府与温州平阳也有瞿姓。
望族居松阳郡,即现在的浙江省松阳县西部。瞿姓的后人尊瞿父鼎为瞿姓的始祖。
家族名人瞿佑:字宗吉(1334—1427),号存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有诗名,他的诗绮艳柔靡,但终生怀才不遇,仅在洪武年间任教谕、训导、长史之类小官。
永乐年间因写诗蒙祸,被贬谪十年。著有《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等20多种,还著有小说集《剪灯新话》等著作。
瞿俊: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用,号学古。成化五年进士,由御史迁广东按察副使。性廉介,人不能干以私。以病致仕归,不取岭南一物。
工书画,兰竹行笔瘦劲,书法二王。善为诗。与渔民为邻,时时席地与饮,酒酣吟诗作画,分赠之,权北京时间富室以金帛请求莫能得。
年六十八卒。有《留余堂集》、《学古斋集》。
瞿镛:清江苏常熟人,字子雍。瞿绍基子。岁贡生。瞿氏以藏书著名,藏书之精,与山东杨以增海源阁有“南瞿北杨”之称。
镛秉承父志,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传说光绪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赏以三品京官,并给银三十万两,竟不奉诏。
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续金石萃编稿》、《集古印谱》、《铁琴铜剑楼词稿》。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黄梅人。父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平知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得田数十万亩。
卒于官。九思十岁从父宦吉安,事罗洪先。十五作《定志论》。后从同郡耿定向游,学益进。
举万历元年乡试。居二年,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民聚殴之,维翰坐九思倡乱。
巡按御史向程劾维翰激变。吏部尚书张瀚言御史议非是,九思遂长流塞下。
子甲,年十三,为书数千言,历抵公卿,讼父冤。甲弟罕,亦伏阙上书求宥。
屠隆作《讼瞿生书》,遍告中外,冯梦祯亦白于楚中当事,而张居正故才九思,乃获释归。
三十七年,以抚按疏荐,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受。诏有司岁给米六十石,终其身。
乃撰《乐章》及《万历武功录》,遣罕诣阙上之。卒年七十一。
九思学极奥博,其文章不雅驯,然一时嗜古笃志之士亦鲜其俦。
甲,字释之,年十九举于乡,早卒。
罕,字曰有,七岁能文。白父冤时,往返徒步,不避寒馁,天下称双孝。
崇祯时,辟举知州。
瞿景淳:明代官员。字师道(1507-1569),号昆湖,谥号文懿。常熟五渠人。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清廉刚直,不畏权贵。
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为世子摄国事,拒受重礼。
倭寇侵江南,返京面质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敌不力。
历官太常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
隆庆元年(1567年)被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所著《石经大学质疑》,得后世的推崇。
后以疾归,卒赠礼部尚书。
瞿汝说:瞿景淳次子,万历年间官到湖广提学佥事,以刚正而著称,著有《皇明臣略》一百卷,学术成就也很高。
瞿式郦:南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志士。字伯略(1590-1650)、起田,号稼轩。瞿景淳孙。
常熟五渠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政绩卓著。
崇祯初,擢户部给事中,后被诬入狱,去职家居。
清兵入关,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出任广西巡抚,立志抗清。
隆武二年(1646年)拥立桂王于肇庆,建号永历,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自请留守桂林,多次击退清兵进攻,收复湖广大片失地。
永历四年,清兵大举围攻桂林,城破后与总督张同敞被俘。
坚贞不屈,数拒招降,以文天祥自比,赋《浩气吟》明志。
同年十一月从容就义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岩。
永历五年,被追赠粤国公,谥文忠。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追谥忠宣。
著有《瞿忠宣公诗文集》等。
瞿鸿机: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1850-1918),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
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
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
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旋任甸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
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
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
辛亥后寓上海。
瞿中溶:清代篆刻家。字镜涛(1769-1842),号木夫。生于长至日,故又号苌生。
晚号木居士。江苏嘉定县(现属上海市嘉定区)人。
同里清朝知县钱大昕之婿。
嘉庆十九(1814)年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
博学多识。尤精金石考证之学,广搜访,富收藏,工书画。
好篆刻。其篆刻宗汉人,得浙派神韵,布局尚稳,用刀生涩。
因生平勤于著述。故篆刻、书画作品存世较少。
但他自谓:“白文不如陈鸿寿,朱文则过之。”一生著作颇多。
著有《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汉金文编》、《集古官印考》《三体古经辨证》、《弈载堂古玉图录》、《集古虎符鱼符考》、《武粱祠画像考》、《说文地名考异》、《春秋三传经异备考》、《汉石经考异辨正》、《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诗集》等。
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的前一百位。
商朝时期,有一个名叫瞿父的大夫,他的后代以瞿为姓,代代相传,这就是今天瞿姓的最早起源。
古代有一个地方叫瞿上。商朝时期,一位贵族被封到那里为王,建立了瞿国。瞿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称为瞿氏,形成了另一支瞿姓。
瞿上这个地方,位于今天四川省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一带,因为春秋时期孔子的一个弟子商瞿曾居住在那里,所以有商瞿里的称呼。
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姓,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从汴梁举族迁至上海地区,定居在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瞿姓,也是上海瞿姓的主干。他们后来又分布在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
南宋初年,另一支瞿姓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成为海上名迹。
之后,陆续又有迁入,如无至正间,瞿信从昆山避乱青龙江,同时期,任青龙镇教谕的瞿智也留居定居。
南宋嘉定年间,瞿愉维任下沙盐场盐监,子子孙孙相继,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150年之久。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盐场,产量和盐赋都是‘两浙之最’。根据《熬波图》总结的制盐技术和所订刑纪,以及归并灶座、建团立盘等系列整顿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贡献,使得‘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
这使盐场地区的下沙‘商贾咸集,遂成都会’,新嘲歌楼酒肆,贾街繁荣,虽县亦未之过也。
由于新场的繁荣,明中叶曾有立县之议,但由于川沙豪族乔镗的反对,才未能成功。
元初,瞿霆发还兼领上海市舶司。
煮盐、海运、棉织是古代上海的三大经济支柱,宋元时期盐业尤为发达,瞿氏世掌盐业,聚集了大量财富,成为松江府的首族。
翟氏占地达7300顷,构筑了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瞿家园,该园占地2顷,仅园内琴轩中收藏的名贵古琴就有百张,百客堂终日丝竹不绝,宾客满座。
明洪武十二年(1380年),朱元漳下诏族灭松江巨族,瞿氏位列榜首。诏令明文规定,仅留长子‘以存宗桃’,其余皆抄没。下沙瞿氏‘其族数百家’,‘歼之殆颈’。据记载,另有两位仆人各负一个幼儿逃出,其中之一即传高桥界浜一脉。
瞿姓遭受此大劫,人员大减。明后期,瞿姓复起,隆庆、万历年间,武进士瞿彦威主持上海兵防12年,瞿氏与李、周、曹等姓同为上海望族。
瞿彦威之子瞿骞廷,明末为膝县令,抗清牺牲。(以下省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瞿-注解
瞿上: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一带。
瞿父:瞿父是商代一位大夫官的名字,因受封于瞿上而得名。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形成了瞿姓。
姓: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家族标识,通常由祖先的名字、封地、居住地等演变而来,用来区分不同的家族。
《宣和博古图》:《宣和博古图》是北宋时期的一部著名考古学著作,记录了大量的古代青铜器皿。
青铜器皿:青铜器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文物,多用于祭祀、礼仪、生活等。
《姓氏考略》:《姓氏考略》是一部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和发展的书籍。
《通志·氏族略》:《通志·氏族略》是《通志》中的一个部分,专门记载了氏族和姓氏的起源。
王僧儒谱:王僧儒谱是一种古代的家族谱系记录,记录了家族成员的世系。
《风俗通》:《风俗通》是一部古代的风俗志,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河南太守:河南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河南地区的行政事务。
镇北将军:镇北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镇守北方边疆。
绛州刺史:绛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绛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望族:望族是指历史上声望显赫的家族。
高平:高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松阳:松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
商瞿:商瞿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字子木,因生于四川双流县瞿上而得名。
商瞿里:商瞿里是商瞿的旧居所在地,后来居住于此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瞿佑:明初著名文学家,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少时即有诗名,作品绮艳柔靡,但终生怀才不遇,仅在洪武年间任教谕、训导、长史之类小官。永乐年间因写诗蒙祸,被贬谪十年。
钱塘:古代对今浙江省杭州市的别称,因钱塘江而得名。
明初:指明朝建立初期的时期,大约是1368年至1424年。
洪武年间: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的时期,即1368年至1398年。
永乐年间:指明朝第二位皇帝朱棣在位的时期,即1402年至1424年。
贬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处罚。
《香台集》:瞿佑所著的文集。
《咏物诗》:瞿佑所著的咏物诗集。
《存斋遗稿》:瞿佑所著的遗稿。
《剪灯新话》:瞿佑所著的小说集。
瞿俊: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用,号学古。成化五年进士,由御史迁广东按察副使。
成化五年:指明朝宪宗朱见深在位的第五年,即1469年。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级别,通过者可授官。
按察副使: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行政。
廉介:廉洁正直。
致仕:古代官员因年老或疾病而退休。
《留余堂集》:瞿俊所著的文集。
《学古斋集》:瞿俊所著的文集。
瞿镛:清代江苏常熟人,字子雍。瞿绍基子。岁贡生。
岁贡生: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由地方官府选送有才能的人参加科举。
南瞿北杨:指南方的瞿氏家族和北方的杨氏家族,因其藏书之精而并称。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瞿镛所著的藏书目录。
《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瞿镛所著的文苑诗苑稿。
《续金石萃编稿》:瞿镛所著的金石萃编稿。
《集古印谱》:瞿镛所著的印谱。
《铁琴铜剑楼词稿》:瞿镛所著的词稿。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黄梅人。
嘉靖三十二年:指明朝嘉靖皇帝在位的第三十二年,即1553年。
广平知府: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广平地区的行政。
凿长渠三百里:指瞿九思在任广平知府期间,开凿长三百里的渠道。
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由地方官府组织的考试。
长流塞下:古代对官员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处罚。
《乐章》:瞿九思所著的乐章。
《万历武功录》:瞿九思所著的武功录。
《讼瞿生书》:屠隆所作,用于为瞿九思辩护的书信。
冯梦祯:明代文学家,曾为瞿九思辩护。
张居正:明代政治家,曾为瞿九思辩护。
《石经大学质疑》:瞿景淳所著的书籍。
瞿景淳:明代官员,字师道,号昆湖,谥号文懿。
一甲二名(榜眼):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
翰林院编修: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史书。
太常寺卿:古代官职,负责祭祀和乐舞等事务。
南京国子监祭酒:古代官职,负责国子监的教务。
吏部右侍郎:古代官职,负责吏部的行政事务。
《嘉靖实录》:记载嘉靖皇帝在位期间事迹的史书。
《皇明臣略》:瞿汝说所著的书籍。
瞿式郦:南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志士,字伯略,号稼轩。
江西永丰知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江西永丰地区的行政。
户部给事中:古代官职,负责户部的监察事务。
总督:古代官职,负责某一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桂王:南明时期的一个皇帝。
永历:南明桂王朱由榔的年号。
《瞿忠宣公诗文集》:瞿式郦所著的诗文集。
瞿鸿机:清代湖南善化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
内阁学士:古代官职,负责内阁的行政事务。
工部尚书:古代官职,负责工程和水利等事务。
军机大臣: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政务处大臣:古代官职,负责政务。
协办大学士:古代官职,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
辛亥:指1911年,即辛亥革命爆发之年。
瞿中溶:清代篆刻家,字镜涛,号木夫。
嘉庆十九年:指清朝嘉庆皇帝在位的第十九年,即1814年。
湖南布政司理问:古代官职,负责湖南布政司的司法事务。
浙派:指清代篆刻艺术的一个流派。
《湖南金石志》: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吴郡金石志》: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汉金文编》: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集古官印考》: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三体古经辨证》: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弈载堂古玉图录》: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集古虎符鱼符考》: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武粱祠画像考》: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说文地名考异》: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春秋三传经异备考》: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汉石经考异辨正》:瞿中溶所著的书籍。
《弈载堂文集》:瞿中溶所著的文集。
《古泉山馆诗集》:瞿中溶所著的诗集。
迁徙分布:指瞿姓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分布情况,说明瞿姓并非分布广泛的大姓。
瞿姓: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商朝,由瞿父的后代和封于瞿上的贵族后代所形成。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官员。
孔子的一个弟子:指商瞿,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
宋靖康末年:指南宋靖康之变后的年份,即1127年。
汴梁:古代对开封的别称,北宋和金朝的都城。
鹤沙:古代的一个地名,今南汇下沙。
浦东:指上海市浦东新区。
奉贤:上海市的一个区。
松江:上海市的一个区,历史上曾是松江府的治所。
嘉定:上海市的一个区。
从严陵:指今浙江省桐乡。
龙华:上海市的一个区。
无至正间:指元朝至正年间,即1341年至1368年。
青龙江:古代的一条河流,今已不存。
青龙镇:古代的一个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
教谕: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教育地方官员和士人。
盐监:古代管理盐业的一种官职。
两浙:指今浙江省和江苏省。
熬波图:古代关于制盐技术的图籍。
刑纪:法律制度。
倂灶座:合并盐灶。
建团立盘:建立盐业组织。
新场:指新建立的盐场。
川沙:上海市的一个区。
乔镗:古代的一个人物,反对立县。
上海市舶司:古代管理海上贸易的官署。
宋元际:指南宋和元朝时期。
松江府: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
瞿家园:瞿氏家族的园林,位于今上海市。
朱元漳:即明太祖朱元璋。
族灭:灭族,指消灭一个家族。
宗桃:家族的血脉。
膝县:古代的一个县,今已不存。
抗清:抵抗清朝统治的行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瞿-评注
迁徙分布(缺)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这一句点明了瞿姓在姓氏中的地位,虽然不显赫,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商朝时候有个大夫叫作瞿父,他的子孙以瞿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是今天瞿姓最早的起源。这里通过讲述瞿父的故事,展现了瞿姓的起源,强调了姓氏的传承意义。
古代时候,有个地方叫瞿上。商朝时候有一位贵族被封到那里为王,建立了瞿国。瞿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瞿氏,形成了另一支瞿姓。此句描述了瞿姓的另一支起源,体现了姓氏与地域、封地之间的关联。
瞿上那个地方,在今四川省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一带,因为春秋时候孔子的一个弟子商瞿曾居住在那里,所以有叫商瞿里。这里讲述了瞿上与商瞿的关联,展现了地域文化对姓氏的影响。
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姓,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自汴梁举族迁上海地区,定居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翟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干,他们后来棋布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此句详细描述了瞿姓进入上海地区的历史,展现了瞿姓的迁徙与分布。
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留为海上名迹。这里讲述了瞿姓与张、沈、赵三姓的结义关系,以及“四姓墓”的历史价值。
尔后,陆续又有迁入,如无至正间,瞿信由昆山避乱青龙江,同时期,任青龙镇教谕的瞿智也留什定居。南宋嘉定年问,瞿愉维任下沙盐场盐监,子世代相继,主持上海和浙西盐政达150年之久。此中最有成就的是瞿家直管的下沙盐场,产量盐赋均为“两浙之最”,见自《熬波图》中所总结的制盐技术,所订刑纪,归倂灶座、建团立盘等系列整顿改革工程,都是瞿氏的作为,遂使“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这一段详细描述了瞿姓在盐业方面的贡献,展现了瞿姓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
从而使盐场地区的下沙“商贾咸集,遂成都会”,新嘲歌楼酒肆,贾街繁荣,虽县亦未之过也”。这里描绘了下沙盐场的繁荣景象,体现了瞿姓在地方经济中的影响力。
由于新场的繁荣,明中叶曾有立县之议,由于川沙豪族乔镗的反对,才未成功。元初,瞿霆发还兼领上海市舶司。煮盐、海运、棉织是古代上海的三大经济支柱,宋元际盐业尤为发达,瞿氏世掌盐业,聚集了大量财富,遂成松江府的首族。翟氏占地达7300顷,构筑了当时江南最大园林瞿家园,该园占地2顷,仅园内琴轩中收藏的名贵古琴就有百张,百客堂终日丝竹不绝,宾客满座。此段描述了瞿姓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展现了瞿姓的辉煌历史。
明洪武十二年(1380),朱元漳下诏族灭松江巨族,瞿氏位列榜首。诏令明文规定,仅留长子“以存宗桃,余皆抄没”,下沙瞿氏“其族数百家”,“歼之殆颈。据记另有两仆各负一幼儿逃出,其中之一即传高桥界浜一脉。瞿姓遭此大劫,人员大减。明后期,瞿姓复起,隆庆、万历年间,武进士瞿彦威主持上海兵防12年,瞿氏与李、周、曹等姓同为上海望族。瞿彦威子骞廷,明末为膝县令,抗清牺牲。(余略)这一段讲述了瞿姓在明代的兴衰,展现了瞿姓在历史变迁中的坚韧与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