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益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益-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州名,以地名为氏。汉朝的时候,四川省广汉属于益州管辖,在这个地方居住的人,后来有的以州名为姓,成为益姓的一支。

2、出自县名,以地名为氏。据《太平环宇记》载,古代有县名为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境),此县的居民有的就以县名的头一个字作为姓氏,称为益氏,成为益姓的一支。

3、来源于嬴姓,以祖上名字为氏。上古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中有叫伯益的,被推举为嬴姓各族的首领,并且赐姓为嬴。后来他成为了秦国的始祖,亦即秦始皇。他的子孙中有用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的,也形成了益姓的一支。

家族名人冯翊郡:汉武帝的时候设置了左冯翊,三国时期魏国将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

成阳:古县名,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汉城阳郡治莒县,旋为国。东汉初废,末年再置。汉又有成阳县,在今鄄城县境,为济阴郡属县。晋以汉城阳郡为东莞,而以成阳为城阳县,北齐废。金又于今莒县一带置城阳军,旋改莒州。

迁徙分布(缺)益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益氏源出自嬴姓。上古时嬴姓族的首领伯益(伯益是舜帝的臣子,黄帝的后代)的后代中,以他为荣,就取他的名字“益”作为姓氏,称为益氏。

另外,古代的成阳郡有个益都县(今四川省广汉县),住在益都县的人中有些就取这个地名为姓氏,称为益氏。

益姓的望族居住在冯翊,地址在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益-译文

1、出自州名,以地名为姓。汉朝的时候,四川省广汉属于益州管辖,居住在那里的有些人后来就以州名作为自己的姓,成为了益姓的一支。

2、出自县名,以地名为姓。根据《太平环宇记》记载,古代有一个叫益都的县(现在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境内),那里的居民中有些人就用县名的第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姓,称为益姓,成为了益姓的一支。

3、来源于嬴姓,以祖上名字为姓。上古时期颛顼高阳氏的后代中有一个叫伯益的人,被推举为嬴姓各族的首领,并且赐姓为嬴。后来他成为了秦国的始祖,也就是秦始皇。他的子孙中有些人用祖上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也形成了益姓的一支。

家族名人:冯翊郡: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左冯翊,三国时期魏国将其改为冯翊郡。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大荔县。成阳:古县名,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汉城阳郡治所在莒县,后来成为国。东汉初期废除,末期又重新设立。汉朝还有成阳县,位于现在的鄄城县境内,属于济阴郡管辖。晋朝时将汉城阳郡改为东莞,将成阳改为城阳县,北齐时废除。金朝又在现在的莒县一带设立了城阳军,后来改为莒州。

迁徙分布:益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益姓源出于嬴姓。上古时期嬴姓族的首领伯益(伯益是舜帝的臣子,也是黄帝的后代)的后代中,有些人以他为荣,就用他的名字‘益’作为自己的姓,称为益姓。另外,古代的成阳郡有一个叫益都的县(现在位于四川省广汉县),住在那里的有些人就用这个地名为姓,称为益姓。益姓的望族居住在冯翊,地址在现在的陕西省大荔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益-注解

益州:益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四川省中部,是汉朝时期设立的地方行政单位,负责管理包括广汉在内的多个郡县。

广汉:广汉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县名,位于益州境内,后来发展成为四川省广汉市。

益姓:益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源出有多个说法,包括以地名为姓、以祖上名字为姓等。

嬴姓:嬴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后来成为多个部族和国家的共同姓氏。

伯益:伯益是上古时期的一位人物,是嬴姓各族的首领,后来成为秦国的始祖。

秦国:秦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国家,由嬴姓伯益的后裔秦穆公建立,最终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名嬴政,是秦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秦朝的开国皇帝。

冯翊郡:冯翊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一带,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

成阳:成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历史上曾多次更名。

莒县:莒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历史上曾是城阳郡的治所。

济阴郡:济阴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汉朝时期设立的行政区划。

东莞:东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晋朝时期由汉城阳郡更名而来。

城阳县:城阳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晋朝时期由汉成阳县更名而来。

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姓氏书,收录了当时社会上较为常见的姓氏。

望族:望族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中声望高、势力大的家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益-评注

历史来源的第一条提到益姓的起源与州名有关,这反映了古代姓氏制度中的一种现象,即以地域名称作为姓氏的来源。在汉朝时期,四川省广汉地区属于益州管辖,居住于此的人们以州名为姓,形成了益姓的一支。这种以地名为姓的习俗,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地域归属的重视,也说明了姓氏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紧密相关。

第二条历史来源讲述了益姓的另一个来源,即以县名为姓。据《太平环宇记》记载,古代有县名为益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寿光市境内。该县的居民以县名的头一个字作为姓氏,形成了益姓的一支。这种以县名为姓的现象,说明了姓氏的形成与行政区划的变迁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

第三条历史来源揭示了益姓的来源与嬴姓的关系。上古时期,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中有叫伯益的人,被推举为嬴姓各族的首领,并赐姓为嬴。伯益的子孙中有用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的,也形成了益姓的一支。这一条说明了姓氏的形成与祖先的名字有关,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祖先崇拜的重视。

家族名人部分提到的冯翊郡,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这一地区的益姓望族,说明了益姓在古代的分布与迁徙,以及姓氏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

成阳作为古县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汉城阳郡治莒县,旋为国,东汉初废,末年再置。晋朝时期,汉城阳郡被改为东莞,而以成阳为城阳县,北齐时期废除。金朝时期,在莒县一带置城阳军,旋改莒州。这些变迁反映了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也说明了益姓在古代的分布与迁徙。

迁徙分布部分虽然缺失,但根据已有的信息可以推测,益姓在古代的迁徙与分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益姓的望族居住在冯翊,说明了该姓氏在古代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益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这表明益姓在古代社会中可能并不常见。然而,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来看,益姓在中华姓氏文化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源出嬴姓,以伯益为荣,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祖先的尊崇和对文化的传承。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6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