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皮-原文
历史来源
「皮」源出 ;
出自姬姓。以王子字为氏。
据《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所载, 鲁献公次子仲山浦, 曾辅佐周宣王中兴, 受封于樊邑, 其后有樊氏。
樊侯之后有樊仲皮, 食采于皮氏邑(在今山西河津县一带), 其支孙以王父(祖父)之字皮为氏。
家族名人
皮日休(834~883)
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为唐代诗人。
性傲诞,尝隐居鹿门山,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
咸通年间中进士,官太常博士,后为黄巢所害,着有《皮子文薮》。
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江苏下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皮-译文
历史来源:
‘皮’这个姓氏的来源;
出自姬姓。以王子的字作为姓氏。
根据《风俗通义》和《元和姓纂》的记载,鲁国的献公的次子仲山甫,曾经辅助周宣王恢复国力,被封在樊邑,他的后代就有了樊姓。
樊侯的后代有樊仲皮,他在皮氏邑(位于今天的山西河津县一带)接受封地,他的子孙以祖父的字‘皮’作为自己的姓氏。
家族名人:
皮日休(834~883):
字袭美,又字逸少,是襄阳人,是唐代的诗人。性格傲慢不羁,曾经隐居在鹿门山,以自己的文章自负,尤其擅长写箴铭。
在咸通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太常博士,后来被黄巢杀害,著有《皮子文薮》。
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江苏下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皮-注解
皮:皮,作为姓氏,源出姬姓,是古代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姓氏与氏族、宗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姓氏的起源往往与古代部族、王侯的封地、功绩或官职有关。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文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姬姓成为周朝王族的专用姓氏。
王子:王子指的是王族的子弟,这里指周朝王族的成员。
仲山浦:仲山浦是鲁献公次子的名,鲁献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
周宣王:周宣王是西周时期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国家经历了一段中兴时期。
樊邑:樊邑是周宣王时期樊侯的封地,位于今天的山西河津县一带。
樊侯:樊侯是周宣王时期被封于樊邑的诸侯。
樊仲皮:樊仲皮是樊侯的后代,他在皮氏邑(今山西河津县一带)食采,即在那里居住并享有采邑的收益。
王父:王父指的是祖父,古代称祖父为‘王父’。
皮日休:皮日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字是袭美,也有一字叫逸少。他来自襄阳,以文学才华著称,尤其擅长写箴铭。
咸通年间:咸通年间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指的是公元860年至874年。
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通过进士考试的人可以进入朝廷担任官职。
太常博士:太常博士是古代官职,属于太常寺,负责礼仪、祭祀等事务。
黄巢:黄巢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在唐朝末年领导起义,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重大打击。
皮子文薮:皮子文薮是皮日休的一部文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诗作和散文。
甘肃天水郡:天水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一带。
江苏下邳郡:下邳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皮-评注
历史来源的段落揭示了‘皮’姓的起源及其与姬姓的关系。‘皮’字源出姬姓,意味着这个姓氏与周朝的姬姓有着直接的血缘联系。姬姓是中国古代的贵族姓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后代。这里提到的鲁献公次子仲山甫,是周宣王时期的重要辅佐者,他的封地樊邑后来成为樊氏的起源地。‘皮’姓的起源则是在樊侯之后,樊仲皮在皮氏邑(今山西河津县一带)食采,其支孙以祖父的字‘皮’为姓,这体现了古代姓氏传承中的一种以字为姓的习俗。
家族名人的段落介绍了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生平。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是襄阳人,生活在唐代。他的性格傲诞,曾隐居鹿门山,以文章自负,尤其擅长写箴铭。咸通年间,他中进士,官至太常博士。不幸的是,他后来被黄巢所害。皮日休的著作《皮子文薮》展示了他的文学成就。这段文字不仅介绍了皮日休的生平,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文学风格和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地望分布的段落说明了‘皮’姓的分布地区。甘肃天水郡和江苏下邳郡是‘皮’姓的主要分布地。这一信息表明‘皮’姓在中国古代的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可能与古代的迁徙、封地制度以及家族成员的流动有关。通过地望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