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盍-原文
历史来源1、 出自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
黄帝有曾孙,号高辛氏,有’八才子’,号称’八元’,与颛顼之子’八恺’齐名.
2、 出自任姓,氏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盍虺的后代。
3、 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公子庆公,字公仲,因乱鲁而遭谴责。
庆公死后,其子孙有由于避仇者,以其字为姓,称盍氏。
家族名人盍志[约元一二四一年前后在世](一作盍志学,亦作盖志学,或作阖志学,又作阚志学)字西村,盱眙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太宗十三年前后在世。
官学士。生平无考。
工作曲,太和正音谱评为‘如清风爽籁’。
不作杂剧,以散曲著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盍-译文
1、这个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高辛氏,是黄帝的后代。黄帝有一个曾孙,名叫高辛氏,他拥有‘八才子’的美誉,被称为‘八元’,与颛顼的儿子‘八恺’齐名。
2、这个家族出自任姓,是商朝开国君主汤的辅佐大臣盍虺的后代。
3、这个家族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鲁国公子庆公的后代。庆公因为祸乱鲁国而受到谴责。庆公去世后,他的子孙为了避免仇敌,就以他的字‘公仲’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盍氏。
家族名人盍志(大约生活在元朝一二四一年前后)(也有写作盍志学、盖志学、阖志学或阚志学的)字西村,是盱眙人。他的生卒年月不详,大约生活在元太宗十三年前后。他担任过官学士的职务。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没有详细的记载。他主要从事曲艺创作,太和正音谱评价他的作品‘如清风爽籁’。他不写杂剧,以散曲而著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盍-注解
高辛氏:高辛氏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部族名称,也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在古代传说中,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其部族以贤能著称,有‘八才子’和‘八元’等杰出人物,与颛顼之子的‘八恺’齐名,代表了古代部族中的优秀人才。
八才子:八才子指的是高辛氏部族中的八位杰出人物,他们各有才华,被后世传颂。这里的‘八才子’和‘八恺’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群体,代表了古代社会的精英。
八恺:八恺是颛顼之子的别称,与高辛氏的‘八才子’齐名,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群体,代表了古代社会的精英。
任姓:任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古代的任国,任国是商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任姓因此得名。
汤: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名履,字天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君,以仁德著称。
盍虺:盍虺是商朝开国君主汤的佐相,是任姓的后代,他的名字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不同的写法。
姬姓:姬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古代的姬国,姬姓是周朝的姓氏,许多古代帝王和贵族都出自姬姓。
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是周朝的一个封国。
公子庆公:公子庆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公子,字公仲,因乱鲁而受到谴责。
盍氏:盍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源于春秋时期鲁国公子庆公的后代,他们以庆公的字为姓。
盍志:盍志是元代的一位学士,生卒年均不详,约元太宗十三年前后在世。他的作品以散曲著名,被《太和正音谱》评为‘如清风爽籁’。
太和正音谱:《太和正音谱》是元代的一部戏曲音乐理论著作,由燕南芝庵所著,对当时的戏曲音乐有重要影响。
散曲:散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以说唱为主,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曲艺形式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盍-评注
这段古文内容涉及了中国古代姓氏的起源、家族传承以及文化名人盍志的生平简介。以下是对每行的逐行赏析:
1. 出自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
此行描述了盍姓的起源之一,即源自上古时期的高辛氏,而高辛氏是黄帝的后裔。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其血脉传承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这一描述体现了盍姓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联系。
2. 出自任姓,氏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盍虺的后代。
此行揭示了盍姓的另一个起源,即出自任姓,且与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盍虺有关。汤作为商朝的开国君主,其佐相盍虺的后代能够传承至盍姓,表明了盍姓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3. 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公子庆公,字公仲,因乱鲁而遭谴责。
此行讲述了盍姓的第三个起源,即出自姬姓,与春秋时期鲁国公子庆公有关。庆公因乱鲁而受到谴责,其子孙为避仇而改姓盍。这一描述反映了姓氏的变迁与历史事件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姓氏在古代社会中作为一种身份标识的重要性。
家族名人盍志[约元一二四一年前后在世](一作盍志学,亦作盖志学,或作阖志学,又作阚志学)字西村,盱眙人。
此行介绍了盍姓家族中的名人盍志,他的名字有多种写法,字为西村,籍贯为盱眙。这一描述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姓名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太宗十三年前后在世。
此行说明了盍志的生平信息不详,但大致可以推测他生活在元太宗时期,这一时期正值元朝的繁荣时期,盍志的生平经历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官学士。生平无考。
此行表明盍志曾任官学士,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没有详细的记载。这反映了古代文献对于某些人物的记载可能存在缺失,也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局限性。
工作曲,太和正音谱评为“如清风爽籁”。
此行描述了盍志的文学成就,他擅长创作曲子,其作品被《太和正音谱》评为“如清风爽籁”,这一评价体现了盍志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
不作杂剧,以散曲著名。
此行进一步说明了盍志的文学创作倾向,他专注于散曲创作,不涉足杂剧领域,这也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专精与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