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李-原文
历史来源
「李」源出有四。
一 ;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 ; 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 ; 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 ; 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家族名人
李耳 (即老子)
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
李世民 (599-649)
李白 (701-762)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诗人,祖籍甘肃秦安,他被誉为诗仙。
李自成 (1606—1645)
明末农民义军领袖,号「闯王」,陕西米脂人。
李鸿章 (1823~1901)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国有功,历任直隶、湖广、两广总督。尤善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与外国签订条约。后因积劳呕血而死,晋封一等侯,卒谥文忠。
地望分布
甘肃陇西郡,河北赵郡,河南顿丘郡,辽宁渤海郡,河北中山郡,河南襄城,湖北江夏,四川梓潼,河北范阳郡,四川广汉郡,安徽梁国,河南南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李-译文
历史来源:
「李」这个姓氏有四个来源。
一;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出自「嬴」姓。是皋陶的后代,世世代代担任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因为官职而成为姓氏,春秋时期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为祖辈是理官,所以以理为姓,称李耳。
二;根据《北史》记载,赵郡的李氏,是赵国将军武安君的后代,李左车是其祖先。
三;根据《魏书》记载,后魏时期有代北的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来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唐朝的皇室姓「李」,「李」因此成为国姓。唐初的开国元勋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有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被赐予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姓,因此李姓人口大增。
家族名人:
李耳(即老子):春秋末期的重要哲学家,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
李世民(599-649):
李白(701-762):中国最伟大的浪漫诗人,祖籍甘肃秦安,被誉为诗仙。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号「闯王」,陕西米脂人。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国有功,历任直隶、湖广、两广总督。尤其擅长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与外国签订条约。后因积劳成疾,呕血而死,被追封为一等侯,谥号文忠。
地望分布:
甘肃陇西郡,河北赵郡,河南顿丘郡,辽宁渤海郡,河北中山郡,河南襄城,湖北江夏,四川梓潼,河北范阳郡,四川广汉郡,安徽梁国,河南南阳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李-注解
李:李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李姓的起源有四种说法:出自嬴姓、出自姬姓、出自鲜卑族复姓和唐朝皇室赐姓。
唐书,宰相世系表:《唐书》是唐代官方编撰的历史书籍,其中《宰相世系表》记录了唐朝宰相的世系和家族背景。
嬴:嬴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嬴姓国家,后来成为许多家族的姓氏。
皋陶:皋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臣,被认为是司法制度的创始人。
大理:大理是古代官职名,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
道家: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长生不老。
北史:《北史》是北齐时期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北魏、北齐、北周等北方政权的历史。
赵郡:赵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武安君:武安君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封号。
魏书:《魏书》是北魏时期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北魏的历史。
后魏:后魏是北魏的别称,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代北鲜卑族:代北是北魏时期的一个地区,居住着鲜卑族。
叱李:叱李是鲜卑族的一个复姓。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公元618年至907年存在。
国姓:国姓是指一个国家的皇室姓氏,通常具有极高的地位。
开国元勋:开国元勋是指建立新朝代或新政权时的主要功臣。
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这些是唐朝初期被赐予国姓“李”的姓氏。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一个姓氏在历史上的分布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李-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通过《唐书,宰相世系表》揭示了李姓的起源之一,即出自嬴姓,且皋陶之后,世为大理,以官为姓。这一叙述不仅体现了李姓的悠久历史,也反映了古代官职与姓氏之间的密切关系。老子作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因其祖辈为理官,而以理为姓,这一记载凸显了老子与李姓之间的渊源关系,同时也彰显了道家思想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北史所载的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这一记载揭示了李姓的另一个起源,即出自赵国武安君李牧的后代。这不仅说明了李姓的源远流长,也体现了李姓与赵国之间的历史联系。
《魏书》所载的后魏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这一记载揭示了李姓的第三个起源。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也展示了李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分布。
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这一记载说明了李姓在唐朝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揭示了唐朝国姓与李姓之间的紧密联系。唐初开国元勋诸将赐与国姓「李」,以及许多家族改为李氏,这一系列事件使得李姓人口大增,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姓氏之一。
家族名人部分,李耳(老子)作为中国重要的哲学家,其崇尚自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的诗歌创作,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以及李鸿章的外交成就,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人物的名字与李姓紧密相连,使得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地望分布部分,甘肃陇西郡、河北赵郡、河南顿丘郡等地,都是李姓的重要分布区域。这些地望的分布,不仅体现了李姓的广泛影响,也反映了李姓在不同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