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权-原文
历史来源权姓姓源有两支:一支出自子姓。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商高宗武丁有个儿子封在权国(今湖北当阳东南),春秋时权被楚国灭掉后,迁到那(今湖北荆门),不久,那又被巴国所灭。
权国遗民遂以国名“权”为姓,称权氏。
权姓另一支出自芈姓。
楚武王攻破权国后,改权国为县,封大臣若敖之孙门缗为权县尹。
后来门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兵败被杀,其子孙遂以地名“权”为姓,亦称权氏。
家族名人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唐代诗人。
他以文章进身,由谏官升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参预朝政,有《权文公集》。
权谨:字仲常,明代徐州人,游乐中以荐历光禄署丞。
他被仁宗召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后又任通政司右参议。
权怀恩:唐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他赏罚明决,见恶辄斥,时语曰:’宁饮三斗尘,无逢权怀恩。’
迁徙分布天水:西汉初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权-译文
权姓的历史来源有两个分支:一支源自子姓。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商朝的高宗武丁有一个儿子被封在权国(现在的湖北当阳东南),在春秋时期,权国被楚国灭亡后,权国的人民迁移到了那(现在的湖北荆门),但那不久之后也被巴国所灭。权国的遗民于是以国名‘权’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权氏。
权姓的另一支源自芈姓。楚武王攻破权国后,将权国改为县,封大臣若敖的孙子门缗为权县尹。后来门缗带领权国的遗民谋反,失败后被杀,他的子孙于是以地名‘权’作为自己的姓氏,也称为权氏。
家族名人权德舆(759-818):字载之,是天水略阳(现在的甘肃秦安东北)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因文章出众而进入仕途,从谏官升任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参与朝政,有《权文公集》传世。
权谨:字仲常,是明代徐州人,在游乐中以推荐他人升任光禄署丞。他被仁宗皇帝召见并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后来又担任通政司右参议。
权怀恩:是唐代益州大都督府的长史。他赏罚分明,见到恶劣行为就斥责,当时的人们说:‘宁愿喝三斗尘土,也不要遇到权怀恩。’
权姓的迁徙和分布:天水在汉朝初期设立为郡,相当于现在的甘肃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权-注解
子姓:古代中国的一种姓氏,源于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是古代贵族姓氏之一。
商高宗武丁:商朝的第十位君主,在位期间国力强盛,被誉为圣君。
权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位于今湖北当阳东南,后被楚国所灭。
楚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那:古地名,位于今湖北荆门,权国被巴国灭后,权国遗民迁至此地。
芈姓:古代中国的一种姓氏,源自楚国。
楚武王:楚国的君主,在位期间,楚国逐渐强大。
若敖:楚国的贵族,楚武王的大臣。
门缗:楚武王封为权县尹的大臣,后来因谋反被杀。
权县尹:古代官职,掌管一县的行政事务。
权德舆:唐代诗人,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有《权文公集》传世。
天水略阳: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秦安东北,权德舆的籍贯。
谏官:古代官职,负责向君主进谏,监督官员。
礼部尚书:古代官职,掌管礼仪、科举等事务。
同平章事: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参与朝政。
权谨:明代徐州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通政司右参议。
文华殿大学士:古代官职,参与朝政的高级官员。
通政司右参议: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政务。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古代官职,益州(今四川一带)的地方行政官员。
赏罚明决:指奖赏和惩罚都十分明确公正。
宁饮三斗尘,无逢权怀恩:形容权怀恩公正严明,人们宁愿忍受贫困,也不愿遇到他。
天水:西汉初置的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权-评注
历史来源权姓的描述,首先展现了姓源的历史演变。其中,权姓的起源分为两支,一支源自子姓,另一支源自芈姓,这种分述方式体现了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子姓起源的部分,引用了《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说明权姓的历史渊源有可靠的文献依据。商高宗武丁的儿子被封在权国,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商朝时期的分封制度,同时也展示了权姓与商朝的深厚联系。
权国被楚国灭掉后,权国遗民迁至那(今湖北荆门),后又遭到巴国的灭国,这一系列的历史变迁,描绘了权姓先民在历史长河中的迁徙轨迹,体现了古代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权姓的另一支起源,则与楚武王攻破权国有关。权国被改为县,封若敖之孙门缗为权县尹,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影响力。
门缗因谋反失败而被杀,其子孙以地名“权”为姓,这一故事不仅体现了权姓的家族传承,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斗争和家族命运。
家族名人权德舆的介绍,揭示了权姓在文学领域的贡献。权德舆以文章进身,官至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参与朝政,其《权文公集》更是唐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权谨和权怀恩的介绍,则展现了权姓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成就。权谨从游乐中以荐历光禄署丞,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权怀恩则作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以赏罚明决著称。
迁徙分布的描述,将天水的历史背景与权姓的迁徙联系起来。天水作为西汉初置的郡,其地理位置对于权姓的迁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古代郡县制度对民族迁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