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明-原文
历史来源
「明」源出 ;
一﹕出自姬姓. 以王父字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 晋献公攻灭虞国, 俘获虞公及百里奚. 后百里奚为秦国大夫, 生子视, 字孟明. 其支孙以王父(祖父)的字”明”为氏。
二﹕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南北朝时, 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壹斗眷氏, 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进入中原后, 改为汉字单姓”明”氏.
家族名人
明玉珍
元朝随州人。元末农民大起义,率众投红巾军徐寿辉与元将战,飞矢中右目,目逐眇。后攻重庆,陷成都,定全蜀,陈友凉杀寿辉,玉珍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在位5年卒。
地望分布
浙江吴兴县,山东平原县,河南洛阳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明-译文
历史来源:
一:来源之一是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的记载,晋献公攻打并灭亡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和百里奚。后来百里奚成为秦国的大夫,他的儿子名叫视,字孟明。他的后代子孙以祖父的字‘明’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来源之二是古代鲜卑族的复姓改为单姓。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壹斗眷氏,在隋朝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明’。
家族名人:
明玉珍:元朝随州人。在元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中,他率领众人加入了红巾军,与元朝将领交战,不幸被飞箭射中右眼,导致失明。后来他攻打重庆,攻陷成都,平定了整个蜀地。陈友凉杀死了徐寿辉后,明玉珍用军队封锁了瞿塘峡,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他称帝,国号为大夏,建元天统。他在位5年后去世。
地望分布:
浙江吴兴县,山东平原县,河南洛阳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明-注解
明:明是一个多源姓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为氏;二是鲜卑族复姓所改。在历史文献中,’明’字常与智慧、光明等含义相关联。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后代,因此姬姓在古代中国有着极高的地位。
王父:王父是指祖父,’王’在这里是尊称,’父’指父亲,合起来是对祖父的尊称。
虞国:虞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山西平陆县,因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
百里奚:百里奚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后来成为秦国的重要谋士,以智谋著称。
秦国:秦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后成为统一六国的秦朝的基础。
视:视是百里奚的儿子,字孟明,以祖父的字为姓。
鲜卑族:鲜卑族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历史上对中原地区有着重要影响。
复姓:复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或贵族阶层中较为常见。
壹斗眷氏:壹斗眷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个鲜卑族复姓。
魏书:《魏书》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官修史书,记载了北魏的历史。
官氏志:《官氏志》是《魏书》中的一个部分,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官职和姓氏。
代北:代北是指北魏时期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山西北部。
洛阳:洛阳是古代中国的著名都城,历史上多个朝代在此建都。
明玉珍:明玉珍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建立了大夏国。
红巾军:红巾军是元末明初农民起义的一支,因士兵头戴红巾而得名。
徐寿辉:徐寿辉是元末明初的红巾军领袖之一。
陈友凉:陈友凉是元末明初的红巾军将领。
瞿塘:瞿塘是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大夏:大夏是明玉珍建立的政权名称。
天统:天统是明玉珍建立的政权使用的年号。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姓氏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明-评注
「明」源出;一﹕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晋献公攻灭虞国,俘获虞公及百里奚。后百里奚为秦国大夫,生子视,字孟明。其支孙以王父(祖父)的字”明”为氏。
这段文字揭示了「明」姓的起源之一,即源于姬姓,通过以祖父的字为姓氏的习俗而来。晋献公攻灭虞国,百里奚被俘,后来成为秦国大夫,其子视字孟明,而「明」姓正是百里奚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氏的例子。这一姓氏的来源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古代姓氏制度的演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二﹕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壹斗眷氏,隋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明”氏。
此段描述了「明」姓的另一个来源,即源自鲜卑族的复姓。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壹斗眷氏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将三字姓改为单字姓「明」。这反映了民族融合和姓氏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
家族名人:明玉珍。元朝随州人。元末农民大起义,率众投红巾军徐寿辉与元将战,飞矢中右目,目逐眇。后攻重庆,陷成都,定全蜀,陈友凉杀寿辉,玉珍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在位5年卒。
明玉珍是元末明初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事迹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和民族抗争精神。他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最终称帝建立大夏国,虽然国祚短暂,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这段文字通过明玉珍的事迹,展现了「明」姓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
地望分布:浙江吴兴县,山东平原县,河南洛阳市。
地望分布部分揭示了「明」姓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情况。吴兴县、平原县和洛阳市这些地方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中心,「明」姓在这些地方的分布可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姓氏的地域传播和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