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庾-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颛顼高阳氏,以官名为氏。据《姓纂》记载:“尧时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望出顾川、新野。
远古尧帝时代,有庾大夫安庆公(掌管露天粮仓的官名),他的子孙便以祖上官名为姓,相传姓庾。
2、亦出自以官名为氏。上古周朝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廪”,因为世代以此官职而有功,被赐予庾姓,其后代亦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庾。
庾姓在两汉时代形成了颍川和新野两大郡望,而颍川庾姓最繁盛是当今庚姓中最大支派。
家族名人庾后:明穆皇后庾氏。讳文君。左将军琛第三女也。后少以珪璋特异。令仪淑美。
故中宗为肃宗纳焉。初为世子妃。仁和有礼。深见敬重。
太宁元年六月立为皇后。策明穆皇后曰。正位闺房。以着协德之义。
赠琛为车骑将军。母邱氏封安阳县君。从母荀氏永宣县君。
后生显宗成皇帝。显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
群臣奏、天子幼冲。宜依汉和熹皇后故事。
后辞让数四。不得已。遂临朝摄万机。
苏峻作逆。王师败绩。后以忧逼崩。
时年三十三。
庾亮: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功绩卓著,庾信博览群书,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诗圣杜甫赞他为:“庾信文章老更成”。
庾亮在《哀江南赋》中说:“我的祖先是掌庾大夫,承传于周朝,因为世代以此官职而有功,被赐予庾姓,到了汉代,经邦治国,以辅佐皇帝而受职当官。”
自己虽然不是远古帝王的后裔,但祖先也很光彩,在昌盛了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就开始当官。
庾信:字子山,北周文学家,南阳新野人。曾担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擅长写诗赋、骈文。
善宫体诗,早期作品绮艳轻靡,文章绮丽,与徐陵齐名,为宫廷文学的代表,时称“徐庾体”。
晚年之作遂趋沉郁、萧瑟苍凉,并对当时社会动乱有所反映,以《哀江南赋》为最著。
今传《庾开府集》、《庾子山集》均为后人所辑。
他的父亲庾肩吾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庾抱:润州江宁人。有学术,隋元德太子学士。
高祖初起,隐太子引为陇西公府记室,文檄皆出其手。
转太子舍人。集十卷,今存诗五首。
迁徙分布(缺)庾姓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庾姓是古时水路运输的中转仓库,朝中掌管这些仓库的官员叫掌庾大夫。
帝尧时,有的人世袭这一官职,后来就以官名为姓,称为庾氏。
庾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随时代变迁而散居在中国各省市。
古籍中有曹操为免于关云长杀害,恳求关云长将军熟读《春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
汉代庾皮父子任教宫廷;庾胜昆仲戍守广东台岭横浦关,为纪其功,改名为大庾岭。
魏、晋南北朝庾乘、庾嶷、庾遁、庾亮、庾翼、庾冰、庾文君、庾道怜是河南省颖川鄢陵人,庾肩吾、庾信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人。
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
意思是说庾氏先祖在汉室任司空辅佐刘氏王朝,在立国治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参与高层的经邦大政,坐朝论道。
可见古代庾氏名人相继涌现,活跃在政界、文化界3000多年。
庾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功绩卓著,庾信博览群书,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诗圣杜甫赞他为:“庾信文章老更成”。
庾氏当时誉为忠诚、廉洁名门望族。
如今河南新野有庾会太守生祠和胡书之碑碣彰其德政。
庾氏族人对社会发展是有贡献,在伟大的中华文化族中有其光辉夺目的一页而永垂于世。
编撰《庾氏志》的庾裕良老人在书里写到,东晋初年,庾氏名将曾奉旨出使高丽,这就是在韩国扎根的庾氏要认的亲、溯的源。
据韩国2001年11月1日人口统计,全国286个姓氏中庾氏位立97位,全国庾氏人口16802人。
据中国2001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庾姓大约五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少大学教授和广播、报纸、书刊竟然把“庾”字误作为庚、瘦、唐、廖。
中国新华字典1972年以前版对“庾”字解释为“大庾岭”,在广东、江西省交界的地方。
1977年我在山西大学上学时曾写信给北京新华字典编辑部,要求加上了注解为“姓”。
当今,广西、湖南、江西、甘肃、山西、陕西、江苏、上海、云南等地都有庾姓的族裔。
据《广东庾氏志》载,广东庾姓始祖是庚东旸,仕宋,于北宋元祐年间自南京来粤,任广南路经略安抚使,携眷导羊城。
二世庚观,宋政和年间任广南东路提举,因见东莞山水秀丽,乃卜居东莞茶园(今茶山镇),并名其地为庾家坊。
明洪武二十五(1392年)前后,八世孙庾德信携父由茶园庾家坊避祸迁居至谷涌(冲),后又分支到蚬涌企石村。(余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庾-译文
1、出自颛顼高阳氏,以官名为姓。据《姓纂》记载:‘尧时有掌庾大夫,以官命姓’。望出顾川、新野。远古尧帝时代,有庾大夫安庆公(掌管露天粮仓的官名),他的子孙便以祖上官名为姓,相传姓庾。
2、也出自以官名为姓。上古周朝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廪’,因为世代以此官职而有功,被赐予庾姓,其后代也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庾。
庾姓在两汉时代形成了颍川和新野两大郡望,而颍川庾姓最繁盛是当今庾姓中最大的一支。
家族名人庾后:明穆皇后庾氏。名文君。是左将军庾琛的第三个女儿。她年少时以才华出众而闻名,仪态端庄美丽。因此,中宗皇帝为她儿子肃宗纳为妃子。起初是世子妃,仁和有礼,深受敬重。太宁元年(323年)六月被立为皇后。策封明穆皇后时说,她正位闺房,以彰显德义。追赠庾琛为车骑将军。母亲邱氏被封为安阳县君。从母荀氏被封为永宣县君。她生下了显宗成皇帝。显宗即位后,尊称她为皇太后。群臣上奏,天子年幼,应依照汉和熹皇后的故事。她辞让了四次,不得已,最终临朝处理国家大事。苏峻叛乱,王师战败。她因忧虑过度而崩逝,时年三十三。
庾亮: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经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功绩卓著。庾信博学多才,文集为六朝之最,唐大诗人杜甫称赞他为:‘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亮在《哀江南赋》中说:‘我的祖先是掌庾大夫,承传于周朝,因为世代以此官职而有功,被赐予庾姓,到了汉代,经邦治国,以辅佐皇帝而受职当官。’他自己虽然不是远古帝王的后裔,但祖先也很光彩,在昌盛了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就开始当官。
庾信:字子山,北周文学家,南阳新野人。曾担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擅长写诗赋、骈文。善宫体诗,早期作品绮艳轻靡,文章绮丽,与徐陵齐名,为宫廷文学的代表,时称‘徐庾体’。晚年之作趋于沉郁、萧瑟苍凉,并对当时社会动乱有所反映,以《哀江南赋》最为著名。今传《庾开府集》、《庾子山集》均为后人所辑。他的父亲庾肩吾也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庾抱:润州江宁人。有学术,隋元德太子学士。高祖初起,隐太子引为陇西公府记室,文檄皆出其手。转太子舍人。集十卷,今存诗五首。
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庾姓是古时水路运输的中转仓库,朝中掌管这些仓库的官员叫掌庾大夫。帝尧时,有的人世袭这一官职,后来就以官名为姓,称为庾氏。
庾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随时代变迁而散居在中国各省市。古籍中有曹操为免于关云长杀害,恳求关云长将军熟读《春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
汉代庾皮父子任教宫廷;庾胜昆仲戍守广东台岭横浦关,为纪其功,改名为大庾岭。
魏、晋南北朝庾乘、庾嶷、庾遁、庾亮、庾翼、庾冰、庾文君、庾道怜是河南省颖川鄢陵人,庾肩吾、庾信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人。
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意思是说庾氏先祖在汉室任司空辅佐刘氏王朝,在立国治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参与高层的经邦大政,坐朝论道。
可见古代庾氏名人相继涌现,活跃在政界、文化界3000多年。庾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功绩卓著,庾信博学多才,文集为六朝之最,唐大诗人杜甫称赞他为:‘庾信文章老更成’。
庾氏当时被誉为忠诚、廉洁名门望族。如今河南新野有庾会太守生祠和胡书之碑碣彰其德政。
庾氏族人对社会发展是有贡献,在伟大的中华文化族中有其光辉夺目的一页而永垂于世。
编撰《庾氏志》的庾裕良老人在书里写到,东晋初年,庾氏名将曾奉旨出使高丽,这就是在韩国扎根的庾氏要认的亲、溯的源。
据韩国2001年11月1日人口统计,全国286个姓氏中庾氏位列第97位,全国庾氏人口16802人。
据中国2001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庾姓大约五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少大学教授和广播、报纸、书刊竟然把‘庾’字误作为庚、瘦、唐、廖。
中国新华字典1972年以前版对‘庾’字解释为‘大庾岭’,在广东、江西省交界的地方。
1977年我在山西大学上学时曾写信给北京新华字典编辑部,要求加上了注解为‘姓’。
当今,广西、湖南、江西、甘肃、山西、陕西、江苏、上海、云南等地都有庾姓的族裔。
据《广东庾氏志》载,广东庾姓始祖是庚东旸,仕宋,于北宋元祐年间自南京来粤,任广南路经略安抚使,携眷导羊城。
二世庚观,宋政和年间任广南东路提举,因见东莞山水秀丽,乃卜居东莞茶园(今茶山镇),并名其地为庾家坊。
明洪武二十五(1392年)前后,八世孙庾德信携父由茶园庾家坊避祸迁居至谷涌(冲),后又分支到蚬涌企石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庾-注解
颛顼高阳氏:颛顼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高阳是他的号,颛顼高阳氏指的是颛顼的后代。在中国古代,以官职或祖先的名号作为姓氏是常见的现象。
庾大夫:庾大夫是指古代掌管粮仓的官员,庾是官名,大夫是官职的称呼。
姓纂:《姓纂》是一部古代姓氏学著作,记载了许多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尧:尧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被尊为圣帝,是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历时近千年。
庾廪:庾廪是周朝管理粮仓的官员。
颍川:颍川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
新野:新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
庾后:庾后指的是明穆皇后庾氏,是明朝的一位皇后。
穆皇后:穆皇后是明朝穆宗朱载垕的皇后。
左将军:左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职,通常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庾亮:庾亮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军政大权于一身。
庾信:庾信是北周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以写诗赋、骈文著称。
庾开府:庾开府是庾信的别称,开府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庾抱:庾抱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学者。
大庾岭:大庾岭是位于中国江西省和广东省交界处的一座山,因古代在此设有庾姓官员管理的仓库而得名。
庾裕良:庾裕良是编撰《庾氏志》的人。
高丽:高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存在于公元前37年-公元918年。
新华字典:新华字典是现代汉语字典的代表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庾-评注
历史来源1的赏析:此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庾姓的起源,从颛顼高阳氏开始,以官名为姓,这一姓氏的传承与古代官职紧密相连。‘尧时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一句,体现了庾姓的古老和尊贵,庾大夫掌管露天粮仓,这一官职在尧帝时代已经存在,说明庾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望出顾川、新野’表明庾姓在顾川和新野两地的望族地位,这也是庾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家族名人庾后的赏析:庾后,明穆皇后庾氏,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的人物。‘讳文君’、‘左将军琛第三女也’等句,描绘了她的身份和家世背景。‘令仪淑美’、‘仁和有礼’等形容词,展现了她的品德和才貌。‘后以忧逼崩’一句,则表达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也体现了她作为皇后的责任和担当。
庾亮的赏析:庾亮,东晋时期的重要人物,‘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等句,介绍了他的字号和籍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功绩卓著’、‘庾信博览群书,文集六朝大成’等句,突出了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唐大诗圣杜甫赞他为:“庾信文章老更成”’,则是对庾信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庾信的赏析:庾信,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等句,介绍了他的字号和籍贯。‘擅长写诗赋、骈文’、‘善宫体诗’等句,描述了他的文学才华。‘《哀江南赋》’是他的代表作,通过这篇赋文,庾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迁徙分布的赏析:此段文字介绍了庾姓的迁徙分布情况,‘庾姓是古时水路运输的中转仓库’一句,说明了庾姓与古代水路运输的关系。‘庾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随时代变迁而散居在中国各省市’一句,概括了庾姓的迁徙历程。‘庾氏族人对社会发展是有贡献,在伟大的中华文化族中有其光辉夺目的一页而永垂于世’一句,则是对庾姓家族的历史贡献和文化价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