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廉-原文
历史来源
「廉」源出;
一﹕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为古帝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之字为氏。
二﹕据《元史》所载,元朝有畏吾尔人布鲁海牙,担任肃政廉防史(简称「廉使」)之际其子希宪适生,逐以官名为「廉」氏,称「廉希宪」。
家族名人
廉颇
战国赵人,生卒年不详。为赵之名将,屡败齐、魏等国。长平之战,坚壁自守,秦惧不敢加兵,后赵王受秦反间计,以赵括代之,赵遂大败。官拜上卿,与蔺相如为刎颈之交,后又言槉,遂不召用,病死于楚。
廉希宪
字善甫,元代维吾尔人。元世祖即位时,希宪得以入宫,一日,读《孟子》,用性善与仁义答世祖,被视为廉孟子,官至宰相。
地望分布
山西河东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廉-译文
历史来源:
一: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相传‘廉’这个姓氏起源于古代帝王颛顼的孙子大廉的后代,他们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根据《元史》的记载,元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布鲁海牙的畏吾尔人,他在担任肃政廉防史(简称‘廉使’)的时候,他的儿子希宪出生,于是他们就用官职的名字‘廉’作为姓氏,被称为‘廉希宪’。
家族名人:
廉颇:
战国时期赵国的人,生卒年不详。他是赵国的著名将领,多次打败齐国、魏国等国家。在长平之战中,他坚守阵地,使秦国不敢轻易进攻。后来,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他,结果赵国大败。他被封为上卿,与蔺相如是生死之交,后来因为一些误会没有被召回朝廷,最终病死于楚国。
廉希宪:
字善甫,是元代的维吾尔人。元世祖即位时,希宪有机会进入皇宫,有一天,他读《孟子》,用性善和仁义来回答世祖的问题,因此被看作是‘廉孟子’,官至宰相。
地望分布:
山西河东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廉-注解
廉:廉字在古代有多种含义,作为姓氏时,有多个来源。其一源于古帝颛顼的后代,以王父的字为姓;其二源于元朝时期,有畏吾尔人布鲁海牙担任肃政廉防史(廉使)时,其子希宪出生,因此以官名为姓。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一部唐代编撰的姓氏学著作,详细记载了众多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古帝颛顼: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相传为黄帝的孙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帝王。
王父:王父指的是祖父。
氏:在古代,氏是姓的一种,用来区分同姓的不同家族。
元史:《元史》是记载元朝历史的正史,由明代史官编撰。
畏吾尔人:畏吾尔人,即维吾尔人,是中亚地区的一个民族。
肃政廉防史:肃政廉防史是元代设立的一个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廉政情况。
廉使:廉使是对肃政廉防史的简称,指担任此官职的人。
希宪:希宪是元代维吾尔人布鲁海牙之子,以官名为姓。
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
性善:性善是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的观点。
仁义:仁义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概念,仁指仁爱,义指正义。
宰相:宰相是古代中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某一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山西河东郡:河东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廉-评注
「廉」源出; 一﹕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为古帝颛顼孙大廉之后,以王父之字为氏。
这一行文字揭示了「廉」姓的起源,其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古代帝王颛顼的后代。颛顼是古代五帝之一,其子孙以王父之字为姓,这种姓氏的传承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宗族和血统的重视。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姓氏制度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即以先祖的字或号作为姓氏,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并不少见。
二﹕据《元史》所载,元朝有畏吾尔人布鲁海牙,担任肃政廉防史(简称「廉使」)之际其子希宪适生,逐以官名为「廉」氏,称「廉希宪」。
这一行文字讲述了「廉」姓的另一来源,即元朝时期,一位名叫布鲁海牙的畏吾尔人担任肃政廉防史,其子希宪因官职而得名。这一故事不仅说明了姓氏与官职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元朝时期多民族融合的社会背景。廉希宪的名字成为了姓氏的一部分,这也体现了姓氏在历史变迁中的演变和传承。
廉颇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他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廉颇以勇猛著称,在长平之战中坚守阵地,使秦国不敢轻易进攻。然而,由于赵王误信秦国的反间计,导致赵国战败。廉颇在政治上的失意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他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又言槉,遂不召用,病死于楚,这一段描述了廉颇在政治和个人命运上的起伏,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廉希宪
廉希宪是元代的一位维吾尔人,他在元世祖即位后得以入宫,以《孟子》中的性善与仁义之论获得了世祖的赏识,被誉为廉孟子。他官至宰相,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才能,也反映了元朝时期对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视。廉希宪的故事,是对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一个生动例证。
地望分布
山西河东郡。
这一行文字说明了「廉」姓的分布地,即山西河东郡。地望分布是姓氏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姓氏在不同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人口迁移。山西河东郡作为「廉」姓的分布地,可能与其起源和历史迁徙有关,也体现了姓氏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