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康-原文
历史来源
「康」源出
一﹕出自姬姓。 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姓苑》所载, 周朝初年, 文王第七子康叔, 受封于卫国, 其后以祖之谥(生谥, 即生前就有的谥号)「康」为氏。
二﹕以国为氏.出自西域康居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的使者,以及从康居来中国者,有的就以「康」为氏.如汉代的康孟详。
三「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代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人来中国者,有的以“康”为氏,如唐代有康谦。
四﹕宋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匡氏改为慷氏。
家族名人
康有为(1858~1927)
字长素,改字更生,晚年又字更甡,清学者及政治家,南海人。治经以今文为宗,旁采当时流行的西洋学术思想,自成一家言。光绪二十四年,以工部主事赞德宗行新政,失败后亡命日本,组织保皇党;民国成立后,谋复辟,迄无成。着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大同书、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孟子微等多种。
地望分布
陜西西安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康-译文
历史来源:
一:‘康’字来源于姬姓。是以谥号为姓氏。根据《元和姓纂》和《姓苑》的记载,周朝初期,周文王的第七子康叔被封在卫国,他后来以祖父的谥号(生前就有的谥号)‘康’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以国名为姓氏。来源于西域的康居国(大约在今天的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的使者,以及从康居来中国的某些人,有的就用‘康’作为自己的姓氏。比如汉代的康孟详。
三:‘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康国(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的人来中国,有的以‘康’为姓氏,比如唐代的康谦。
四:宋代为了避讳宋太祖赵匡胤的名字,匡姓改为慷姓。
家族名人:
康有为(1858~1927),字长素,后来改字更生,晚年又改字更甡,是清朝的学者和政治家,南海人。他研究经典以今文为主,同时借鉴当时流行的西方学术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学说。光绪二十四年,他以工部主事的身份赞颂德宗推行新政,但失败后逃亡日本,组织了保皇党;民国成立后,他谋求复辟,但最终没有成功。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大同书》、《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孟子微》等多种著作。
地望分布:
陜西省西安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康-注解
康:康作为姓氏,有着丰富的历史来源和演变过程。以下是对文中提到的几种来源的解释: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姓氏,许多周朝的贵族都姓姬。
谥号:谥号是对已故君主或贵族的一种尊称,通常根据其生前的德行和事迹来定。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一部唐代官修的姓氏学著作,由颜师古等人编纂,记录了大量的姓氏起源和家族历史。
姓苑:《姓苑》是一部古代姓氏学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姓氏的起源和流传。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历时近千年。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以其圣明著称。
康叔:康叔是周文王的第七子,被封于卫国,是康姓的始祖。
卫国:卫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西域康居国:康居国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
昭武九姓:昭武九姓是中亚古代的一个民族群体,包括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等九个姓氏。
隋唐: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隋朝和唐朝相继统治中国,历时近三百年。
康国:康国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避讳自己的名字,因此一些姓氏也进行了相应的避讳。
康有为:康有为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是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
南海人:南海是康有为的籍贯,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工部主事:工部主事是清朝官职,负责管理工程和建筑。
德宗:德宗是清朝光绪帝的庙号,光绪帝是清朝的一位皇帝。
保皇党:保皇党是清末民初的一个政治团体,主张维护清朝的统治。
孔子改制考:《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一部著作,主张孔子曾进行过政治改革。
新学伪经考:《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的一部著作,批评了传统的经学。
大同书:《大同书》是康有为的一部著作,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
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编纂。
董氏学:董氏学是指董仲舒的学说,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儒家学者。
笔削:笔削是指古代史官在编纂史书时对文字的删减和修改。
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儒家学者,其学说与孔子相承。
陜西西安市:陜西西安市是中国陕西省的省会,也是康姓的一个重要分布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康-评注
历史来源的叙述,为我们揭示了‘康’姓的起源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先,‘康’姓的来源之一是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这一来源体现了古代中国姓氏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即以先祖的谥号作为后代的姓氏。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先祖的纪念,也是对先祖品德的一种肯定。
《元和姓纂》及《姓苑》作为古代姓氏学的重要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康’姓起源的可靠依据。文王第七子康叔被封于卫国,其谥号为‘康’,这一事件不仅为‘康’姓的起源提供了时间线索,也反映了周朝分封制度的实施。
‘康’姓的第二个来源是以国为氏,这表明古代姓氏的形成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迁徙有着密切的联系。康居国位于西域,其使者及来华者以‘康’为姓,如汉代的康孟详,这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民族间的交流。
‘昭武九姓’之一的康国人在隋唐时代来华,有的以‘康’为姓,如唐代的康谦。这一来源进一步丰富了‘康’姓的历史文化背景,展现了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
宋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匡氏改为慷氏,这一事件反映了古代中国避讳制度的严格。‘康’与‘慷’虽然发音相近,但意义不同,这一改姓行为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名讳的尊重。
家族名人康有为,作为清学者及政治家,其治经以今文为宗,旁采当时流行的西洋学术思想,自成一家言。他的思想和行动,对晚清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启蒙产生了重要影响。
康有为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康’姓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他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望分布的提及,将‘康’姓与陜西西安市联系起来。这一地望分布的记载,为我们了解‘康’姓的历史变迁提供了地理上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