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师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师-原文

历史来源1、以官名为姓。据《姓谱》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以技艺为氏。据《元和姓纂》载,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于辨音,又善于弹琴。晋平公时造了一套用来奏乐的铜钟(编钟),很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很准,惟独师况不以为然。他的判断,最后终于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实。这些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

家族名人师延:于轩辕之世官司乐,史书说他具有拊弦琴,则地祢皆升;吹玉律,由天神俱降;听众国音乐,以审兴亡之兆的神通。

师涓:有两位,一位是商朝乐官,与纣为靡靡之音,武王伐纣,他往东逃亡,自投于濮水而死。另一位则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卫国,事卫灵公为乐官。

师范:宋朝灵石人,元佑督岢岚军进士,督岢岚军后升为江南知州。他发现苛捐杂税太多,手续麻烦,民苦赋役,于是上奏朝廷,建议稍增田赋,免征苛捐杂税,使人民不感到赋役麻烦,国家也不减少税收。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实行后,受到江南人民的拥护,给他绘像祭祠。师范也成为历史上的良吏。

师逵:明代东阿人,字九逵,年少丧父,事母甚孝,曾任吏部尚书。洪武中,他任监察御史,廉不置产,接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八个儿子都没有得到什么财产。明成祖曾说:“北来大臣之中不贪者,唯师逵一人。”

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汉灵帝好书法,征天下善书者于鸿都门。应征的数百人中,惟有师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他在酒馆时,可以写字于壁上以出售。

迁徙分布(缺)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姓谱》和《元和姓纂》二书的考证,上古夏朝,商朝,周朝,都有管理音乐的官员称“师”,如商代的师涓,周朝的师尹等等。

后来,善长音乐的文人也称师,如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乙,郑国的师理,师触,师慧等,都见于史载,他们都精通音律,善长演奏,而春秋战国时代音乐艺术兴盛一时。

师姓就来源于乐官和乐师。另外,古书《周礼春官》中说,说,“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而甘肃汉墓中果真出土一石门,左边石门的虎头下站着师氏,他为王上的正宫守卫和管事。

这说明师姓还有另一支起源。

师姓望族出于太原、琅琊、平原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师-译文

1、以官名为姓。根据《姓谱》记载,在夏商时代,负责音乐技艺的官员,如上古的师延,商代的师涓等,他们的后代以官职作为姓氏,形成了师姓。

2、以技艺为姓。据《元和姓纂》记载,在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音乐技艺的人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都是当时的著名乐师,精通音律。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虽然双目失明,但擅长辨音和弹琴。晋平公时期制作了一套铜钟(编钟),许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准确,只有师旷不这么认为。他的判断最终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实。这些精通音乐技艺的乐师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形成了师姓,也称为师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是师君的后代。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为师氏。

家族名人师延:在轩辕时期负责音乐,史书说他能抚弦琴,使地神都升腾;吹玉律,使天神都降临;能听各国音乐,以此来审察兴亡之兆的神通。师涓:有两位,一位是商朝乐官,与纣王一起沉溺于靡靡之音,武王伐纣时,他向东逃亡,投河自尽而死。另一位则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卫国,担任卫灵公的乐官。师范:宋朝灵石人,元佑年间担任岢岚军进士,后来升任江南知州。他发现苛捐杂税太多,手续繁琐,民众苦于赋税,于是上奏朝廷,建议稍微增加田赋,免除苛捐杂税,使民众不感到赋税的麻烦,国家也不减少税收。他的建议被采纳并实施后,受到江南人民的拥护,为他绘制画像祭祀。师范也成为历史上的良吏。师逵:明代东阿人,字九逵,年少丧父,孝顺母亲,曾任吏部尚书。洪武年间,他担任监察御史,廉洁不置产,接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八个儿子都没有得到什么财产。明成祖曾说:‘北来大臣中不贪者,唯有师逵一人。’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汉灵帝喜爱书法,在鸿都门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应征的数百人中,只有师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字体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他在酒馆时,可以在墙上写字出售。

迁徙分布(缺)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据《姓谱》和《元和姓纂》两书的考证,上古夏朝、商朝、周朝,都有管理音乐的官员称为‘师’,如商代的师涓,周朝的师尹等等。后来,擅长音乐的文人也称为师,如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乙,郑国的师理,师触,师慧等,都见于史载,他们都精通音律,擅长演奏,而春秋战国时代音乐艺术兴盛一时。师姓就来源于乐官和乐师。另外,《周礼春官》中说,‘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而甘肃汉墓中确实出土一石门,左边石门的虎头下站着师氏,他是王上的正宫守卫和管事。这说明师姓还有另一支起源。师姓望族出自太原、琅琊、平原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师-注解

官名为姓:古代官员的名字常常被其子孙用作姓氏,这是因为官职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声望,所以后人以官职为姓以示尊崇。

夏商时代:夏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商朝则从公元前1600年延续至公元前1046年。

师延:上古时期的一位乐官,传说中具有超凡的音乐才能,能够通过音乐感应天地。

师涓:商代乐官,与纣王有关,因逃避武王伐纣而自尽。

技艺为氏:古代以技艺为姓氏,是因为技艺往往代表了一种家族的传统和声望。

元和姓纂:唐代官修的一部姓氏学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姓氏的起源和分布。

师旷:晋国著名乐师,虽双目失明,但音乐造诣极高。

师君:周代的一位名人,其子孙以“师”为姓。

师氏:以师为姓氏的家族,源于古代乐官和乐师。

师宜官:东汉时期的书法家,以书法技艺著称。

八分字:汉字书法的一种,字形规整,笔画分明。

周礼春官:《周礼》中的官职制度,记载了周代的官制。

太原、琅琊、平原:古代的地理名称,指代当时的一些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师姓望族的发源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师-评注

历史来源的第一部分揭示了姓氏的起源与官职的关联。在夏商时代,官职的名称往往成为后来人们的姓氏。这种以官名为姓的现象,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官职的尊重,也反映了姓氏与职业的紧密联系。‘师’字作为乐技职官的名称,被其后人继承,形成了师姓。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音乐文化的重视,以及对音乐官职的尊崇。

第二部分讲述了以技艺为姓的起源。在两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技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乙等都是当时的著名乐师。他们精湛的技艺不仅体现在音乐创作上,更体现在对音律的深刻理解上。这种技艺的传承,使得‘师’字成为了一个姓氏,象征着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第三部分提到了以人名为姓的来源。周朝时,有位名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以“师”字为姓。这种以人名为姓的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名人的尊敬,以及对名人后代的认同。‘师’姓的这种起源,不仅体现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家族对名人的敬仰。

家族名人部分,介绍了师姓家族中的杰出人物。师延、师涓、师范、师逵、师宜官等,他们各自在音乐、政治、书法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师姓家族的骄傲。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展现了师姓家族的辉煌历史,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各领域的繁荣。

迁徙分布部分,说明了师姓的分布情况。‘师’姓在大陆和台湾并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但根据《姓谱》和《元和姓纂》的考证,‘师’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夏朝、商朝、周朝。这些历史资料,为我们了解‘师’姓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师’姓的望族出于太原、琅琊、平原一带。这些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师’姓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师’姓家族的迁徙分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也体现了家族的迁徙与融合。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4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