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孟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孟-原文

历史来源

「孟」源出 ;

以次为氏. 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为: 伯(孟), 仲, 叔, 季. 伯为嫡长子, 孟为庶长子.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春秋时鲁国有孟孙氏, 盖为鲁恒公之子庆父共仲之后. 本为”仲孙”氏, 因弒君之罪, 更为孟氏.

又, 春秋时卫襄公之子, 字孟公, 其支孙以王父字”孟”为氏.

家族名人

孟母

孟子的母亲。仉姓。曾经三次迁移其居,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后世奉为贤母的典范。

孟子(前372~前 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学于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着有孟子七篇。亦称为孟子。

孟浩然(689~740)

字浩然。唐代诗人,襄阳人。少好节义,隐居鹿门山。曾于太学赋诗,一坐叹服,其诗属于自然一派,有孟浩然集。

地望分布

山东省历城县东,山东省曲阜县东南,甘肃省汉置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孟-译文

历史来源:

‘孟’这个姓氏的起源;

是根据次序来取的。在古代,兄弟的排行次序是:伯(孟)、仲、叔、季。伯是嫡长子,孟是庶长子。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孟孙氏,可能是鲁桓公的儿子庆父共仲的后代。原本是‘仲孙’氏,因为弑君的罪行,改姓为孟氏。另外,春秋时期卫襄公的儿子,字孟公,他的后代以祖父的字‘孟’作为姓氏。

家族名人:

孟母:

孟子的母亲,姓仉。曾经三次搬家,以此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后世将她奉为贤母的典范。

孟子(前372~前289):

名字叫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邹国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师从子思的弟子。提倡王道、重视仁义、轻视功利、提出性善论,后世尊称为亚圣。著有《孟子》七篇。也被称为孟子。

孟浩然(689~740):

字浩然,是唐代诗人,襄阳人。年轻时就喜欢节义,隐居在鹿门山。曾在大学府太学赋诗,一座人赞叹不已,他的诗属于自然派,有《孟浩然集》。

地望分布:

山东省历城县东,山东省曲阜县东南,甘肃省汉置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孟-注解

孟:孟在古代汉语中指排行中的老大,特指庶长子。在姓氏中,孟作为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是鲁恒公之子庆父共仲的后代。因庆父弒君之罪,其家族从原来的‘仲孙’氏改姓为‘孟’。此外,春秋时期卫襄公之子字孟公,其子孙也以‘孟’为姓。

伯:伯在古代兄弟排行中指嫡长子,即家中的长子。

仲:仲在古代兄弟排行中指次子。

叔:叔在古代兄弟排行中指三子。

季:季在古代兄弟排行中指幼子。

通志-氏族略:《通志》是南宋郑樵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历史地理著作,其中《氏族略》部分记载了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孟孙氏:古代姓氏,原为‘仲孙’氏,后因庆父弒君之罪改姓为‘孟’。

庆父共仲: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恒公之子,因弒君之罪,其家族改姓为‘孟’。

王父:指祖父。

孟母:孟子的母亲,仉姓,以贤母著称,曾三次迁移其居以激励孟子学习。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王道:指古代儒家所倡导的治国理念,强调仁政、德治。

仁义: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仁指仁爱,义指正义。

功利:指功名利禄,儒家提倡重义轻利。

性善:孟子提出的哲学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官员。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以自然山水诗著称。

地望分布:指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孟-评注

「孟」源出 ; 以次为氏. 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为: 伯(孟), 仲, 叔, 季. 伯为嫡长子, 孟为庶长子。

这段古文揭示了姓氏的起源和家族内部的排行制度。在古代中国,姓氏不仅仅是标识个人身份的符号,更是家族血统和地位的象征。其中,孟作为庶长子的排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族成员身份的重视和区分。这种排行制度不仅体现了宗法社会的等级观念,也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和谐与秩序。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 春秋时鲁国有孟孙氏, 盖为鲁恒公之子庆父共仲之后. 本为”仲孙”氏, 因弒君之罪, 更为孟氏。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孟姓的起源,并引用了《通志-氏族略》这一史书作为依据。鲁恒公之子庆父共仲因弒君之罪,其家族由原来的仲孙氏改为孟氏,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孟姓的起源,也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和家族命运的多变。

又, 春秋时卫襄公之子, 字孟公, 其支孙以王父字”孟”为氏。

这里提到了另一个与孟姓相关的历史人物——卫襄公之子,字孟公。他的支孙以王父的字“孟”为姓,这进一步丰富了孟姓的历史渊源,也说明了姓氏传承的多样性。

家族名人

这一部分开始介绍与孟姓相关的家族名人,这些人物不仅是孟姓的代表,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人物。

孟母

孟母是孟子的母亲,仉姓。她三次迁移其居,以激励孟子勤奋学习,被后世奉为贤母的典范。孟母的故事体现了古代母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付出,也反映了孟子成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重要背景。

孟子(前372~前 289)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被尊称为亚圣。他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立了性善之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的思想体系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也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自然一派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地望分布

山东省历城县东,山东省曲阜县东南,甘肃省汉置郡。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孟姓的地望分布,说明了孟姓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这种分布不仅反映了孟姓的历史迁徙,也体现了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3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