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孙-原文
历史来源
「孙」源出有三,?姓,芈姓,田姓。
一 ; 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惠孙任卫国上卿,他的儿子名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命氏。
二 ; 楚国有贤臣为敖,字孙叔,其支庶(宗族旁支)以祖字为氏。
三 ; 齐国卿士书(敬仲的五世孙,字子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他到乐安,赐姓孙氏。
家族名人
孙武 (生卒不详)
兵圣,是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着兵法「十三章」。孙子被推崇为兵法的鼻祖,「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
孙权 (182-252)
孙中山 (1866-1925)
字逸仙,别号中山樵,世称中山先生,广东香山县人。清末,因见国势日衰,民族危亡,乃唤起同志,共组兴中会,为革命救国的团体;后递改为中国国民党,被推为总理。致力革命数十年,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终于辛亥一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改国体为民主共和。手创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手着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为革命建国的最高原则。民国十四年逝世于北京,二十九年国民政府颁令,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地望分布
山东乐安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孙-译文
历史的来源:孙姓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姬姓、芈姓和田姓。
一:春秋时期,卫国的武公的儿子惠孙担任卫国上卿,他的儿子名叫乙,字武仲,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楚国有位贤臣名叫孙叔,字孙叔,他的宗族旁支以祖先的字作为姓氏。
三:齐国的卿士书(敬仲的五世孙,字子占)在攻打莒国时有功,齐景公封他为乐安的封地,并赐给他孙姓。
家族名人:
孙武(生卒年不详):兵圣,是春秋末期的军事家,齐国人,著有兵法《十三章》。孙子被尊为兵法的鼻祖,他的《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的圣典。
孙权(182-252):
孙中山(1866-1925):字逸仙,别号中山樵,世称中山先生,广东香山县人。清末,因见国家势力日渐衰落,民族面临危亡,于是唤起同志,共同组建兴中会,成为革命救国的团体;后来改为中国国民党,被推举为总理。他致力于革命数十年,经历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最终在辛亥革命中推翻了满清,建立了民国,将国体改为民主共和。他亲手创立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为革命建国确立了最高原则。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北京逝世,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政府颁令,尊称他为中华民国国父。
地望分布:山东乐安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孙-注解
孙:孙是一个常见的中文姓氏,源自古代的姬姓、芈姓和田姓。在中国历史上,孙姓家族涌现了许多著名人物,对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姓:姓是中国古代的家族标志,也是姓氏的简称。在古代,姓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姓在前,氏在后。
芈姓:芈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楚国,是楚国的王族之一。
田姓:田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古代的田氏部落。
卫武公:卫武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名姬和,是卫国的贤君之一。
惠孙:惠孙是卫武公的儿子,曾任卫国上卿,是卫国的贵族。
字:字是中国古代对人的别称,通常由父母或师长给予,具有象征意义。
支庶:支庶指宗族中的旁系亲属,即同宗不同支的亲属。
卿士:卿士是古代官职,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大臣。
敬仲:敬仲是齐国的卿士,名书,字子占,是齐国的贤臣。
莒:莒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齐景公:齐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名田无知,是齐国的贤君之一。
乐安:乐安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兵圣:兵圣是对孙武的尊称,孙武是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其兵法《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兵法:兵法是关于军事战略和战术的著作,通常包括战争原则、指挥艺术等内容。
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革命团体,由孙中山等人创立,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代的一个主要政党,由孙中山创立,后成为中华民国的执政党。
总理:总理是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相当于总统。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政治理念,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出的宪法理论,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
建国方略:建国方略是孙中山所著的一部政治著作,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建国大纲:建国大纲是孙中山所著的一部政治著作,提出了建立中华民国的具体步骤。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孙-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介绍了‘孙’姓的三个来源,分别是姓、芈姓、田姓,这种多源头的姓氏起源在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并不罕见,反映了古代社会姓氏的多样性和传承的复杂性。
第一来源提到春秋时期卫国的惠孙,他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这种以祖父字为氏的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族长辈的尊敬和纪念。
第二来源讲述楚国的孙叔,其支庶以祖字为氏,这反映了楚文化中宗族观念的强烈,以及对祖先的崇敬。
第三来源涉及齐国的卿士书,因功被封赐姓孙氏,这揭示了古代社会功臣受封赐姓的常见现象,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功绩奖励制度。
家族名人部分,孙武作为兵圣,其兵法《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奉为兵学圣典,影响深远。孙武的军事思想和战略原则,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权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其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
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他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于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等理念,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望分布部分,山东乐安郡作为孙姓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了孙姓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