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夔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夔-原文

历史来源1、以人名命姓。

相传尧帝和舜帝时,有个叫夔的乐正。

《吕氏春秋》上有“夔一足”的记载。

鲁国国君向孔子请教,问“夔一足”怎样理解?

孔子回答说,古时舜帝为用音乐作辅助,使天下安定,于是让夔当乐官,让他主持这方面的工作。

夔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创造性,制定了乐律,成绩非常突出,舜帝很高兴地说,有夔这样的能人,一个也就足以办成事了。

后来人们误传这位乐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条腿。

夔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夔姓。

夔,原指龙形动物,可能是黄帝族龙图腾的分支。

2、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公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春秋时,楚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叫熊挚,他的后代受封于夔城(今湖北省秭归),建立夔国(秭归东有夔子城,地名夔沱,便是古夔国的故址),后又为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夔为氏,称夔姓。

家族名人夔安:汉代著名的丞相。聪敏而才能卓越,十分贤明。

夔信:明代有学者。官雩都令,考核政绩时,被列为第一。

迁徙分布(缺)夔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远古时候,尧帝和舜帝的乐官,名叫夔。

而古时候就有传说,这位乐官只有一条腿,叫夔一足。

《吕氏春秋》这本古书中说,鲁国国君向孔子求教,夔一足的事是否真实。

孔子说,古时舜帝为了用音乐作为辅助,使天下平安,于是让夔当官,主持这方面事,而夔就制定了乐律,做得非常出色,于是舜帝说,有夔这样的能人,一个也就足以办成事了。

后来人就误传成这位乐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条腿。

夔姓的起源,就在尧舜帝时代。

夔原指龙形动物,推测是黄帝族龙图腾的分支。

春秋时,楚国还有以夔命名的城池,叫夔城,推测因为夔象征强盛,所以作为地名。

楚国君主的一位后代受封为夔城首领,他的后代也形成夔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夔-译文

1、以人名命姓。相传在尧帝和舜帝的时代,有一位名叫夔的乐官。《吕氏春秋》中记载了‘夔一足’的故事。鲁国的国君向孔子请教关于‘夔一足’的理解。孔子回答说,古时候舜帝为了让音乐辅助天下安定,任命夔为乐官,负责相关工作。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了乐律,成绩非常显著,舜帝对此非常高兴,认为有了夔这样的能人,一个就足够完成大事了。后来人们误以为这位乐官名叫夔一足,只有一条腿。夔的后代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称为夔姓。夔原本指的是龙形动物,可能是黄帝族龙图腾的分支。

2、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公族的后代,以国名为姓。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绎的第六代孙名叫熊挚,他的后代被封在夔城(今湖北省秭归),建立了夔国(今秭归东有夔子城,地名夔沱,就是古夔国的遗址),后来被楚国所灭。熊挚的后代子孙便以原来的国名夔作为姓氏,称为夔姓。

家族名人夔安:汉代著名的丞相。他聪明且才能出众,非常贤明。夔信:明代有学者,曾任雩都令,在考核政绩时被评为第一。

迁徙分布(缺):夔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远古时期,尧帝和舜帝时期的乐官名叫夔。古时候就有传说,这位乐官只有一条腿,被称为夔一足。《吕氏春秋》中提到,鲁国国君向孔子询问夔一足的故事是否真实。孔子说,古时候舜帝为了让音乐辅助天下平安,任命夔为官,负责相关工作,夔制定了乐律,表现非常出色,舜帝认为有了夔这样的能人,一个就足够完成大事了。后来人们误以为这位乐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条腿。夔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夔原本指的是龙形动物,可能是黄帝族龙图腾的分支。春秋时期,楚国还有以夔命名的城池,叫夔城,可能是因为夔象征强盛,所以用作地名。楚国君主的一位后代被封为夔城首领,他的后代也形成了夔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夔-注解

夔:夔原指龙形动物,后成为人名,指夔一足,即夔的后代。在古代,夔也被用作姓氏。夔在文化中象征着音乐和艺术,因为相传尧帝和舜帝时期的乐官夔,以音乐治理天下,成就显著。

尧帝:尧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认为是远古时期的一位贤明的君主,以德治天下著称。

舜帝:舜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继尧帝之后成为传说中的圣王,以德行高尚和禅让制度闻名。

乐正: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的教化和制定乐律。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主持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古代的传说和故事。

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乐律:乐律是指音乐的基本规律,包括音高、节奏、旋律等。

芈姓:芈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是楚国国君的姓氏。

楚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

熊绎:熊绎是楚国的开国君主。

熊挚:熊挚是楚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

夔城:夔城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天的湖北省秭归。

夔姓:夔姓是一个姓氏,起源有二,一为夔一足的后代,一为楚国公族的后代。

夔安:夔安是汉代著名的丞相,以聪敏和才能卓越著称。

夔信:夔信是明代的一位学者,曾任雩都令,考核政绩时名列第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夔-评注

历史来源1中,首先提到了以人名命姓的起源,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的独特性。夔姓的起源与乐官夔密切相关,夔在古代被视为音乐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一个姓氏,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音乐和艺术的高度重视。孔子关于‘夔一足’的回答,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传说的解读,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才能和德行的重视。孔子认为,夔虽然只有一条腿,但他的才能和贡献足以使天下安定,这种观点强调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不受身体条件限制。

在历史来源1的第二部分,提到了夔姓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公族的后代。这一叙述揭示了姓氏与国家、地域之间的联系。夔城作为地名,不仅代表了古代城市的形态,也体现了夔姓与楚国历史文化的紧密关系。熊挚及其后代以国名为姓,这种以地名为姓的习俗,在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并不少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土地和国家的认同。

家族名人夔安和夔信的介绍,展现了夔姓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夔安作为汉代丞相,其才能和贤明被提及,这表明夔姓在古代社会中有着显著的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夔信作为明代学者,其学术成就和官职也证明了夔姓在文化教育领域的贡献。

迁徙分布的缺失,可能意味着夔姓的迁徙历史资料不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夔姓起源和发展的理解。夔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尧舜时代,其文化背景深厚,历史传承悠久。

《吕氏春秋》中关于夔一足的记载,以及孔子对此的解释,不仅是对一个传说的解读,也是对古代音乐文化和政治理念的探讨。这种历史记载和哲学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深邃性。夔姓的起源和发展,正是这种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3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