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堵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堵-原文

历史来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以封邑名为氏。

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洩寇,是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被称为“三良”。

因他被封于堵邑(今河南省方城一带),所以又称为洩伯、洩堵寇、堵叔。

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堵”为姓,称堵姓。

家族名人堵简:元代诗人、画家。通经史,工诗画,元末为江浙行省检校官。

平章时,庆童领兵复松江,堵简为参谋,后兵败,为贼所擒,不屈而死。

堵霞:清代女诗书画家。进士伊令女,诸生吴音室。

博通经史,能诗善画,她得画灵珑优美,尤其小楷写得神妙秀气。

堵胤锡:明朝人。崇祯十年进士。

南明唐王任为湖北巡抚,后与退入湘境之农民军李锦、高一功部协议共同抗清。

桂王立,任允锡为兵部尚书,又加为东阁大学士。

后因抗清失利,退至广西,在浔州病死。

迁徙分布(缺)

堵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春秋时候,郑国有位大夫叫作洩寇的,被封在堵这个地方(进河南省方城县)位王,有加封了伯爵,世称为洩伯、洩堵寇、堵叔。

他的子孙后来以他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堵氏,世代相传,就称此为堵姓的起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堵-译文

历史来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是以封邑的名字作为姓氏的。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位名叫洩寇的大夫,是当时的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并称为‘三良’。

因为他在堵邑(现在的河南省方城一带)被封,所以也被称为洩伯、洩堵寇、堵叔。

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其封地‘堵’作为姓氏,称之为堵姓。

家族名人堵简:他是元代的诗人、画家。精通经史,擅长诗画,元末担任江浙行省检校官。在平章时期,庆童领兵收复松江,堵简作为参谋,后来兵败被敌军俘虏,宁死不屈。

堵霞:她是清代的女性诗书画家。是进士伊令的女儿,诸生吴音的室女。博通经史,擅长作诗和绘画,她的画作灵动优美,尤其是小楷写得非常神妙和秀气。

堵胤锡:他是明朝的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南明唐王任命他为湖北巡抚,后来与退入湘境的农民军李锦、高一功部协商共同抵抗清朝。桂王即位后,任命堵胤锡为兵部尚书,并加封为东阁大学士。后来因为抵抗清朝失败,退至广西,在浔州去世。

迁徙分布(缺):堵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春秋时候,郑国有一位名叫洩寇的大夫,被封在堵这个地方(现在的河南省方城县)为王,并且被加封为伯爵,世称洩伯、洩堵寇、堵叔。

他的子孙后来以他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堵氏,世代相传,这就是堵姓的起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堵-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后代,因此姬姓在古代被视为贵族的象征。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后期的一个时期,以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战争为特征。

郑国: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是当时的一个强国。

洩寇:洩寇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大夫,因被封于堵邑而著名。

封邑: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或诸侯赐予功臣的封地,作为其世袭的领地。

堵邑:堵邑是洩寇被封的地方,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方城一带。

三良:三良指的是洩寇、叔詹、师叔这三位在春秋时期郑国担任重要职务的大夫。

洩伯:洩伯是对洩寇的一种尊称,表示他是被封于堵邑的伯爵。

堵叔:堵叔是对洩寇的一种尊称,表示他是被封于堵邑的叔父。

堵姓:堵姓是以洩寇的封地堵邑为姓氏的家族,世代相传。

元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1271年到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

江浙行省:江浙行省是元代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

平章:平章是元代官职名称,相当于宰相。

庆童:庆童是元代的一个将领,曾在松江地区领兵。

南明:南明是指明朝灭亡后,在南方建立的几个短命政权。

唐王:唐王是指南明时期的一个皇帝,即唐昭宗的子孙。

桂王:桂王是指南明时期的一个皇帝,即桂宗的子孙。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明代官职名称,负责军事事务。

东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是明代官职名称,是皇帝的顾问。

抗清:抗清是指中国历史上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

浔州:浔州是明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堵-评注

历史来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以封邑名为氏。这句话揭示了堵姓的起源,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姓氏,春秋时期郑国作为姬姓诸侯国之一,其大夫洩寇被封于堵邑,子孙以此为姓,体现了中国古代姓氏与封邑的关系。

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洩寇,是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被称为“三良”。此句描绘了洩寇在郑国的地位,作为执政大臣,他与叔詹、师叔并称为“三良”,说明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因他被封于堵邑(今河南省方城一带),所以又称为洩伯、洩堵寇、堵叔。这句话解释了洩寇为何有多个称号,这些称号都与他的封地堵邑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封邑的重视。

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堵”为姓,称堵姓。这句话点明了堵姓的传承,子孙以封邑名作为姓氏,体现了姓氏的传承性和稳定性。

家族名人堵简:元代诗人、画家。通经史,工诗画,元末为江浙行省检校官。这段文字介绍了堵姓家族中的名人堵简,他在文学艺术上有所成就,同时也担任过官职,展现了堵姓家族在文化和社会地位上的影响。

平章时,庆童领兵复松江,堵简为参谋,后兵败,为贼所擒,不屈而死。这段文字讲述了堵简在军事上的经历,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的英勇和坚贞。

堵霞:清代女诗书画家。进士伊令女,诸生吴音室。博通经史,能诗善画,她得画灵珑优美,尤其小楷写得神妙秀气。这段文字介绍了另一位堵姓名人堵霞,她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尤其是绘画和小楷书法,显示了堵姓家族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

堵胤锡:明朝人。崇祯十年进士。南明唐王任为湖北巡抚,后与退入湘境之农民军李锦、高一功部协议共同抗清。桂王立,任允锡为兵部尚书,又加为东阁大学士。这段文字描述了堵胤锡在明朝的政治生涯,他不仅在文化上有成就,还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对抗清斗争有所贡献。

后因抗清失利,退至广西,在浔州病死。这句话讲述了堵胤锡的晚年遭遇,反映了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无奈。

春秋时候,郑国有位大夫叫作洩寇的,被封在堵这个地方(进河南省方城县)位王,有加封了伯爵,世称为洩伯、洩堵寇、堵叔。这句话再次强调了洩寇的封地和称号,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他的子孙后来以他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堵氏,世代相传,就称此为堵姓的起源。这句话总结了堵姓的起源,强调了封地作为姓氏的重要性和堵姓的传承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堵》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36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