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奚-原文
历史来源
「奚」源出;
一 ﹕「奚」出自「任」姓。据《姓源》载;夏朝奚仲任车正(掌管马车的官),原职于薛(山东滕县)后迁于邳(山东微山县),其后代以「奚」为氏。
二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薄奚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葛」氏。
家族名人
奚容蒧
春秋时卫国人,志气英迈,为孔子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人之一。
地望分布
安徽焦国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奚-译文
历史来源:
一:‘奚’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任’姓。根据《姓源》这本书的记载,夏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奚仲的人担任车正(负责管理马车的官职),他原本在薛(现在的山东滕县)工作,后来迁居到邳(现在的山东微山县),他的后代就以‘奚’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鲜卑族复姓改姓而来。根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个代北的复姓‘薄奚氏’的人随着魏孝文帝南迁到洛阳,后来定居在中原地区,他们的姓氏就改为了汉族的‘葛’姓。
家族名人:
奚容蒧:春秋时期卫国人,有很高的志向和英勇的气概,是孔子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
地望分布:
安徽焦国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奚-注解
奚:奚是一个姓氏,其来源有两个主要说法。第一个说法是出自任姓,与夏朝的奚仲有关,奚仲是夏朝的官,负责车政,后来他的后代以奚为姓。第二个说法是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薄奚氏在迁至洛阳后改姓为葛。
任:任是一个姓氏,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官职,任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奚仲是任姓的重要人物,担任过车正的官职。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之一。
奚仲:奚仲是夏朝的官员,担任车正,负责马车的制造和管理,他的后代以奚为姓。
薛:薛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滕县。
邳: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微山县。
鲜卑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主要活动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历史上对中原地区有着重要影响。
《魏书》:《魏书》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官修史书,记载了北魏的历史。
官氏志:《官氏志》是《魏书》中的一个部分,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官职和姓氏。
北魏: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386年至534年,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政策。
洛阳:洛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著名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多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原:中原是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葛:葛是一个姓氏,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的薄奚氏在迁至洛阳后改姓为葛。
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周朝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阶段。
卫国人:卫国人指的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居民,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弟子:弟子是指学生的意思,孔子有众多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是指孔子认为最有才德的学生。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这里指的是奚姓家族在安徽焦国郡的分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奚-评注
历史来源的描述,首先揭示了‘奚’姓的起源,提供了两个不同的来源路径,体现了古人对姓氏起源的探究和追溯。第一段提到‘奚’姓源自‘任’姓,这是对姓氏源流的直接追溯,通过《姓源》这一文献的引用,增强了叙述的可信度。夏朝奚仲任车正的身份被提及,这不仅是对个人历史背景的介绍,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官职体系,显示了古人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任’姓与‘奚’姓的联系,揭示了姓氏与官职之间的关联。在古代,官职往往与姓氏紧密相连,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在姓氏的传承上,也体现在对官职的尊重和对历史的记忆。薛和邳这两个地点的提及,为‘奚’姓的起源提供了地理上的依据,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地名的历史变迁。
第二段提到的‘薄奚氏’改姓为‘葛’氏,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北魏时期,鲜卑族与汉族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一些鲜卑族姓氏逐渐汉化。‘薄奚氏’改姓为‘葛’氏,不仅是个体姓氏的变迁,也是民族融合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家族名人奚容蒧的介绍,将‘奚’姓与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为‘奚’姓增添了文化内涵。奚容蒧作为孔子弟子之一,其英迈的志气与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相契合,这样的介绍不仅提升了‘奚’姓的知名度,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地望分布的提及,将‘奚’姓与安徽焦国郡联系起来,为‘奚’姓的地理分布提供了信息。地望分布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姓氏的分布范围、迁移路径以及与当地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焦国郡的提及,也为‘奚’姓的研究提供了地理上的线索,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