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周-原文
历史来源
「周」源出有四。
一:周平王儿子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姓。
二: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将赧王废为庶人,王族亦称为周氏。
三:唐玄宗李隆基于712年,因避讳「基」,下诏改天下的姬姓为周姓。
四:代北复姓贺鲁氏为周氏。
家族名人
周文王,周武王
周勃(?-前169)
西汉开国功臣,江苏沛县人。为人质仆敦厚,为汉高祖刘邦之重臣,和陈平合谋平吕氏之乱,立文帝刘恒,为一代忠臣。
周瑜(175-21O)
三国东吴大都督,建安十三,联合刘备,火烧赤壁,大破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创造以弱胜强的战例。
地望分布
河南汝南郡,安徽庐江郡,湖北寻阳郡,江西临川郡,河南陈留,江苏沛郡,山东泰山郡,河南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周-译文
周姓的历史来源有四个。
第一:周平王的儿子被封在今天的河南省汝州,当地人称呼他为周家,于是他就以周为姓。
第二: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了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平民,周王的家族也因此被称为周氏。
第三:唐玄宗李隆基在712年,因为避讳‘基’字,下诏将天下所有姓姬的人改为姓周。
第四:代北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
家族名人包括:
周文王,周武王
周勃(?-前169),西汉开国功臣,江苏沛县人。为人忠诚老实,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大臣,与陈平合谋平定了吕氏之乱,拥立了文帝刘恒,成为一代忠臣。
周瑜(175-210),三国东吴的大都督,在建安十三年,联合刘备,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地望分布:
河南的汝南郡,安徽的庐江郡,湖北的寻阳郡,江西的临川郡,河南的陈留,江苏的沛郡,山东的泰山郡,河南的河南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周-注解
周:周,指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始于公元前1046年,终于公元前256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以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东周以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为中心。周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烈封:烈封,指分封制中的封赏,即古代君主将土地和权力授予贵族或功臣,以巩固统治。
汝州:汝州,古称梁国,位于今河南省中部,是周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
秦:秦,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6年灭亡。
赧王:赧王,指东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名赧,因国势衰微,被秦所灭。
唐玄宗:唐玄宗,即唐明皇李隆基,唐朝的第八位皇帝,统治时期为公元712年至756年,其统治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基:基,指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由于避讳,唐玄宗下诏改天下的姬姓为周姓。
代北:代北,指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今天的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
贺鲁氏:贺鲁氏,古代北方的一个姓氏,后改为周姓。
周文王:周文王,姬昌,周朝的开国君主,被誉为圣王,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周武王,姬发,周文王的儿子,继位后灭商建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勃:周勃,西汉开国功臣,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助手,参与平定吕后之乱,拥立汉文帝刘恒。
周瑜:周瑜,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以赤壁之战的胜利而闻名。
建安十三:建安十三,指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年),即赤壁之战发生的年份。
曹操: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姓氏或家族成员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周-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点明了‘周’姓的来源有四,这种多源头的叙述方式,体现了中国姓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一源提到周平王之子封于汝州,以地为姓,这是姓氏与地缘关系密切的例证,也反映了古代姓氏制度中,地望与姓氏的关联。‘周家’之称转化为‘周’姓,体现了古人对姓氏的认同与传承。
第二源讲述了秦灭东周后,周王族改姓周氏,这反映了姓氏在历史变迁中的变化,以及姓氏作为一种社会标识的功能。周王族的这一转变,也是权力更迭与姓氏变迁相互交织的历史写照。
第三源提及唐玄宗李隆基因避讳而改姓,这体现了古代皇帝对避讳的重视,以及避讳制度对姓氏文化的影响。‘姬’姓改为‘周’姓,不仅是对皇帝的尊敬,也是对皇权的一种体现。
第四源讲述代北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这说明了姓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体现了姓氏的包容性和流动性。
家族名人部分,列举了周文王、周武王、周勃和周瑜四位名人。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他们的名字与周朝的建立紧密相连,体现了姓氏与国家历史的紧密关系。周勃作为西汉开国功臣,其忠诚与智慧被后人传颂,体现了姓氏与个人成就的关联。周瑜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火烧赤壁之战,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也体现了姓氏在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地望分布部分,列举了多个省份的郡名,这些郡名不仅是周姓人群的分布地,也是周姓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地理分布来看,周姓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不仅体现了周姓的强大生命力,也反映了周姓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