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吴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吴-原文

历史来源

「吴」源出有三。

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江苏无锡)号称勾吴,武王灭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至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虞通吴故为姓。

三;齐鲁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札之后。

家族名人

吴起(前440~前381)

战国时卫人。仕魏文侯,领兵击秦,拔五城,拜西河守。后被谮奔楚,为楚悼王相,楚日益强盛。因主张废公族之疏远者以养战士,遂招怨贵戚大臣,后被射死。李克亦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着有「吴子六篇」。

吴承恩(?~公元1582)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山阳人。约生于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敏多慧,博极群书,诗文雅丽。嘉靖二十三年贡生,授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放浪诗酒。身后诗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纲编纂成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复善谐剧,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尤以《西游记》一书,为明人四大奇书之一,最为脍炙人口。

吴三桂(1612~1678)

字长白,明末清初高邮人。崇祯年间,以总兵镇山海关,李自成陷京师,夺三桂爱妾陈圆圆,三桂乃引清兵入关,破自成,清遂入主中国。三桂受封为平西王,镇云南。后叛清,自称周帝,旋病死。

地望分布

江苏陵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吴-译文

历史来源:吴姓的来源有三个。

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逃到江南,在梅里(江苏无锡)建立都城,号称勾吴。武王灭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成为诸侯。到前473年,被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国名为姓。

二: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因为虞通吴,所以成为姓。

三:齐鲁一带的吴姓,大多是寿梦第四子吴季札的后代。

家族名人:

吴起(前440~前381):战国时期卫国人。在魏文侯手下任职,领兵攻打秦国,夺下五座城池,被封为西河守。后来被诬陷而逃到楚国,成为楚悼王的相,楚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因为他主张废除与公族关系疏远的人来培养战士,因此招致了贵族和大臣的怨恨,最终被射死。李克也称吴起贪婪好色,但在用兵方面,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著有《吴子六篇》。

吴承恩(?~公元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的淮安山阳人。约生于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格敏捷多智,博览群书,诗文优美。嘉靖二十三年成为贡生,被任命为长兴县丞。隆庆初年,回到山阳,过着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活。他去世后,诗文多散失,由邑人邱正纲编纂成《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他还擅长写谐剧,著有多种杂记,名声一时,尤其是《西游记》一书,成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广为流传。

吴三桂(1612~1678):字长白,明末清初高邮人。崇祯年间,担任总兵镇守山海关。李自成攻陷京师,夺取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于是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清朝随后入主中国。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后来背叛清朝,自称周帝,不久后病逝。

地望分布:江苏武陵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吴-注解

吴:吴是一个中国姓氏,起源有三种说法。在古代,吴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称,位于今天的江苏一带。吴国在历史上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后为越国所灭。

姬: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后代。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周朝的建立有关。

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是周朝的先祖,周文王的父亲,是周朝的开国始祖之一。

太伯:太伯是古公亶父的长子,传说中他为了避让王位而出奔江南,建立了吴国。

梅里:梅里是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建都的地方,位于今天的江苏无锡。

勾吴:勾吴是太伯在江南建立的国家,即吴国。

武王:武王是周朝的建立者,姓姬名发,是周文王的儿子。

诸侯:诸侯是指古代中国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诸侯,即分封的贵族。

越王勾践: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以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故事著称。

虞仲:虞仲是古公之子,虞通吴,因此其后代以吴为姓。

寿梦:寿梦是吴国的君主,吴季札是其第四子。

吴季札:吴季札是吴国君主寿梦的第四子,吴姓的一个分支来源于他。

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以军事才能和政治改革著称。

魏文侯: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吴起曾在他手下任职。

西河守:西河守是魏国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西河地区的军事防御。

楚悼王:楚悼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君主,吴起曾在他手下为相。

公族:公族是指诸侯国的王室成员。

司马穰苴:司马穰苴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与吴起齐名。

吴子六篇:吴子六篇是吴起所著的一部军事著作。

吴承恩:吴承恩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创作《西游记》而闻名。

射阳山人:射阳山人是吴承恩的号,表示他来自淮安射阳。

孝宗弘治:孝宗弘治是明朝的一个年号,吴承恩大约出生于这个时期。

长兴县丞:长兴县丞是吴承恩曾担任的官职,负责长兴县的行政事务。

射阳存稿:射阳存稿是吴承恩的诗文作品集。

杂记:杂记是吴承恩所著的散文集。

西游记:《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李自成: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曾攻占北京,建立大顺政权。

陈圆圆:陈圆圆是明末清初的美女,相传是吴三桂的爱妾。

清兵:清兵是指清朝的军队。

平西王:平西王是清朝封给吴三桂的爵位,镇守云南。

周帝:周帝是吴三桂自称的称号,表示他要恢复周朝的统治。

江苏:江苏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历史上吴国位于其境内。

陵郡:陵郡是江苏的一个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南京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吴-评注

「吴」源出有三。”这句话开启了古文对吴姓起源的探讨。从专业角度来看,这句话揭示了吴姓的三个主要来源,这不仅是对吴姓历史渊源的梳理,也是对中国姓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江苏无锡)号称勾吴,武王灭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至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吴姓的一个来源,即源自姬姓,以国名为姓。太伯的出奔江南,建立了吴国,是吴姓历史的重要节点。这段历史不仅体现了吴姓的起源,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地理和文化的发展。

二;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虞通吴故为姓。”这段文字介绍了吴姓的第二个来源,即虞仲的后裔。这里涉及到姓氏的演变和通假字的使用,显示了古汉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三;齐鲁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札之后。”这段文字揭示了吴姓的第三个来源,即齐鲁一带的吴姓,主要源自吴季札的后代。这表明吴姓分布广泛,且与古代中国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吴起(前440~前381)战国时卫人。仕魏文侯,领兵击秦,拔五城,拜西河守。后被谮奔楚,为楚悼王相,楚日益强盛。因主张废公族之疏远者以养战士,遂招怨贵戚大臣,后被射死。李克亦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着有「吴子六篇」。”这段文字介绍了吴起这位历史人物,他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其事迹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斗争。

吴承恩(?~公元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山阳人。约生于孝宗弘治十三年。性敏多慧,博极群书,诗文雅丽。嘉靖二十三年贡生,授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放浪诗酒。身后诗文多散失,邑人邱正纲编纂成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复善谐剧,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尤以《西游记》一书,为明人四大奇书之一,最为脍炙人口。”这段文字描述了吴承恩这位文学家,他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三桂(1612~1678)字长白,明末清初高邮人。崇祯年间,以总兵镇山海关,李自成陷京师,夺三桂爱妾陈圆圆,三桂乃引清兵入关,破自成,清遂入主中国。三桂受封为平西王,镇云南。后叛清,自称周帝,旋病死。”这段文字讲述了吴三桂这位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动荡和民族矛盾。

地望分布江苏陵郡”这句话说明了吴姓在江苏地区的分布情况,即以江苏武进郡为中心。这为我们研究吴姓的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3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