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冀-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冀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冀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晋献公灭掉了虞国,冀遂成晋邑。后来晋国大夫郄芮因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称冀芮。他的子孙以封邑命姓,称冀姓。
家族名人冀俊:北周骠骑大将军。为人沉着谨慎,善隶书,特工模写。当时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书法,写成敕书,与真无异。历任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昌乐侯。清正廉洁,所历颇有政绩。
冀如锡:清代刑部主事。以进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间升为监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谏多切中时弊闻名。他殚心研究理学,以躬行实践为务。晚年尤爱钻研《周易》,学以致用,持己接物。
通过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的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这是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术。
冀禹锡:金代进士。幼时聪慧,工诗善画,弱冠时即在太学有声望。
冀元亨:明代学者。正德举人,从学于王守仁,为濂溪书院主讲。
迁徙分布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西周时有冀国(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冀国人后来以冀为姓氏。
另外,春秋时期,冀附属于晋国,晋国大夫谷芮被晋王封在冀,称为冀芮,他的后代也称为冀氏。
冀姓中人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上佳的表现。
譬如,北周冀俊,“性沉谨,善隶书”,因功累迁昌乐郡守及湖州剌史,为官每年以清约恬静自处,而且前后年所历俱有政声;
金代诗人、尚书省都事冀锡;明代理学家冀亭;现代政治家冀朝鼎等,都为冀姓名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冀-译文
1、历史来源:第一种来源是国名成为姓氏。相传是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期被封在冀国(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县一带)。后来冀国被虞国灭掉,冀国的公族后代便以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冀姓。
2、第二种来源是姬姓,以封地名为姓氏。春秋时期,晋献公灭掉了虞国,冀地成为了晋国的封地。后来晋国的大夫郄芮因为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在冀地,世人称之为冀芮。他的子孙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冀姓。
家族名人冀俊:北周的骠骑大将军。他性格沉着谨慎,擅长隶书,特别擅长模仿书法。当时文帝常常让他模仿魏帝的书法,写成诏书,几乎与真迹无二。他历任襄乐郡守,升任湖州刺史,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昌乐侯。他清正廉洁,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冀如锡:清代刑部主事。通过进士考试被授予刑部主事,康熙年间升任监察院左都御史,以所提建议多切中时弊而闻名。他专心研究理学,以亲身实践为要务。晚年特别喜爱研究《周易》,学以致用,待人接物都有原则。
冀禹锡:金代进士。自幼聪慧,擅长诗歌和绘画,弱冠之年就在太学有很高的声望。
冀元亨:明代学者。正德年间中举人,跟随王守仁学习,成为濂溪书院的主讲。
迁徙分布: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周时期有冀国(现在的山西省稷山县一带),冀国人后来以冀为姓氏。另外,春秋时期,冀地归属晋国,晋国大夫谷芮被封在冀地,称为冀芮,他的后代也称为冀姓。冀姓的人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出色的表现。比如北周的冀俊,性格沉着谨慎,擅长隶书,因功绩被多次升迁,为官期间以清廉恬静著称,而且所到之处都有政绩;金代的诗人、尚书省都事冀锡;明代的理学家冀元亨;现代的政治家冀朝鼎等,都是冀姓的知名人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冀-注解
唐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
冀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是唐尧的后代所封之地。
虞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山西省平陆县一带,与冀国相邻。
晋献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灭掉了虞国。
晋国:春秋时期强国之一,位于今山西省南部。
大夫:古代官职,指诸侯国中地位较高的官员。
郄芮: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于冀。
晋惠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隶书: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代。
文帝:指北周的第二位皇帝宇文赟。
魏帝:指魏国的皇帝,此处可能指曹操,因其书法著称。
敕书: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襄乐郡守: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事务。
湖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州的行政事务。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指具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地位的官员。
昌乐侯:古代侯爵名。
理学:中国古代哲学流派之一,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周易: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也是一部哲学著作。
八卦:《周易》中的基本符号,由八个不同的卦象组成,用以象征自然和社会现象。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属性。
冀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远流长,有多个起源。
百家姓: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姓氏书籍,收录了常见的姓氏。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官员。
濂溪书院:古代书院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王守仁: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冀-评注
历史来源1中提到的冀姓起源,揭示了姓氏与国家、家族的紧密联系。首先,冀姓的起源之一是国名为姓,这体现了古代姓氏制度中,国名、地名与姓氏的关联。冀国作为唐尧的后代封地,其灭国后,公族后代以国名作为姓氏,这种命名方式不仅保留了历史的记忆,也彰显了家族的传承。其次,冀姓的另一个来源是以邑名为姓,反映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郄芮因功被封于冀,其子孙以封邑为姓。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姓氏与功绩、封地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姓氏的形成与政治、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家族名人冀俊的事迹,展示了冀姓在历史上的杰出代表。冀俊作为北周骠骑大将军,不仅以其沉稳谨慎的个性著称,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卓越成就。他模仿魏帝书法的能力,反映了古代书法艺术在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冀俊的官职变迁和政绩,说明了姓氏家族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以及个人才能在政治舞台上的发挥。
冀如锡的事迹则体现了冀姓在清代的政治影响力。他以进士身份授刑部主事,后升任监察院左都御史,以直言进谏而闻名。他不仅关注政治现实,还致力于理学研究,晚年专注于《周易》的钻研,将哲学思想与占卜术相结合,这反映了冀姓家族在文化、哲学领域的深厚底蕴。
冀禹锡作为金代进士,以其聪慧和才艺闻名。他的诗画成就,体现了冀姓家族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传承和发展。冀元亨作为明代学者,从学于王守仁,主讲濂溪书院,反映了冀姓家族在教育和学术领域的贡献。
迁徙分布部分说明了冀姓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冀姓虽然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但其分布广泛,从西周时期的冀国到春秋时期的晋国,再到后世各个朝代,冀姓家族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冀姓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证明了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活跃和影响力。
总体而言,冀姓的历史起源、家族名人以及迁徙分布,共同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形象。冀姓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的表现,不仅反映了个人才能和家族传承,也映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