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储-原文
历史来源
「储」源出:
以王父子为氏。
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字储子,曾与孟子相交。
储子之支孙以祖字’储’为氏。
家族名人
储敦叙
北宋晋江人,字彦伦。
崇宁(公元1102-1106年)间进士,历任龙溪县丞、宁德县令,皆有惠政,民为其立生祠。
后为贺州通判。
着有《玉泉集》。
储光羲
唐代兖州人,开元(公元674-741年)间进士,任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
工诗文,有正论、诗集、文集流传于世。
地望分布
山西省夏县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储-译文
历史来源:
「储」这个姓氏的来源:
起源于王姓父子。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个大夫,他的字是储子,曾经和孟子有交往。储子的后代子孙以祖先的字‘储’作为自己的姓氏。
家族名人:
储敦叙:
北宋时期,晋江人,字彦伦。在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考中进士,先后担任龙溪县丞、宁德县令,都有仁政,民众为他建立了生祠。后来又担任了贺州的通判。著有《玉泉集》。
储光羲:
唐代兖州人,在开元年间(公元674-741年)考中进士,担任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擅长诗文,有正论、诗集、文集流传于世。
地望分布:
山西省夏县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储-注解
储:储字源出有二,一为以王父子为氏,即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字储子,其支孙以祖字’储’为姓;二为以地名为姓,储字可能也源自古代地名。储子,即春秋时期齐国的储子,是当时的一位大夫,与孟子有交往,其家族后人以“储”为姓。
王父子:指王姓的父子,可能是指王姓家族中的两位男性成员。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后期的一个阶段,以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齐国: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北部,是当时东方的一个强国。
大夫:古代中国官职之一,是诸侯国中的一种高级官员,介于卿与士之间。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支孙:指宗族中的旁系子孙。
北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公元960年到1127年,由赵匡胤建立。
晋江:晋江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崇宁:崇宁是北宋哲宗赵煦的一个年号,从公元1102年到1106年。
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高级考试及第者,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
龙溪县丞:龙溪县丞是古代官职,龙溪县是福建省的一个县,丞是县令的副职。
宁德县令:宁德县令是古代官职,宁德是福建省的一个市,县令是县的长官。
生祠:生祠是古代民间为纪念活着的有功之臣而建立的祠堂。
贺州通判:贺州通判是古代官职,贺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通判是知州的副职。
玉泉集:《玉泉集》是储敦叙的一部著作,具体内容不详。
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公元618年到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兖州:兖州是唐代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部。
开元: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个年号,从公元713年到741年。
汜水尉:汜水尉是古代官职,汜水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尉是县尉的别称,是县一级的军事官员。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是皇帝的耳目。
诗文:诗文指诗歌和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是指某一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山西省: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北部。
夏县:夏县是山西省运城市下辖的一个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储-评注
「储」源出:以王父子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字储子,曾与孟子相交。储子之支孙以祖字’储’为氏。
此句追溯了储姓的起源,揭示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储姓的起源与王父子有关,表明储姓可能源自古代王族或贵族的后裔。春秋时期的齐国有大夫字储子,与孟子相交,这不仅体现了储姓人物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也彰显了储姓与儒家文化的深厚渊源。储子之支孙以祖字为姓,这种以祖先名字为姓氏的做法在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中较为常见,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家族名人
储敦叙:北宋晋江人,字彦伦。崇宁(公元1102-1106年)间进士,历任龙溪县丞、宁德县令,皆有惠政,民为其立生祠。后为贺州通判。着有《玉泉集》。
储敦叙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储姓家族在北宋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力。储敦叙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历任地方官职,以惠政著称,深受百姓爱戴。民间为其立生祠,可见其声望之高。他的著作《玉泉集》也是研究北宋文化的重要资料。
储光羲:唐代兖州人,开元(公元674-741年)间进士,任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工诗文,有正论、诗集、文集流传于世。
储光羲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他的生平和成就展示了储姓在文学领域的贡献。储光羲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官职不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为突出,工于诗文,有正论、诗集、文集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望分布
山西省夏县一带
地望分布是研究一个姓氏家族分布范围的重要依据。储姓的地望分布以山西省夏县一带为中心,这表明储姓在古代可能在这一带形成较大的聚落,进而向周边地区扩散。这一地望分布对于研究储姓的历史迁徙、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