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傅-原文
历史来源
「傅」源出 ;
一 ;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载,为商朝名相傅说之后。商王武丁在傅岩(山西平陆县)发现了贤者「说」,因筑于傅岩,故称傅说,其后以地为氏。
二﹕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朝大由受封于傅邑,因以为氏。
家族名人
傅说
生卒年不详。为商王武丁时的贤相。初隐居于傅岩,武丁梦到他,往访而知其贤,于是举他为相,国家大治。
傅恒
号春和,清朝满洲镶黄旗人,原姓富察氏。历官尚书,川陜总督,保和殿大学士等。乾隆年间平定金川,准格尔和缅甸,因功封忠勇公,称为「社稷臣」。乾隆二十年,置功臣相于紫光阁,傅恒列为第一。
地望分布
山东清河郡,山东临清郡,山东高唐郡,甘肃北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傅-译文
历史来源:
「傅」这个姓氏的来源有两个;
一、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记载,傅姓源自商朝的名相傅说。商王武丁在傅岩(位于山西平陆县)发现了一位贤者名叫说,因为他的名字中包含‘傅’字,并且是在傅岩这个地方被发现的,所以被称为傅说,他的后代就以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出自姬姓,以封地作为姓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朝的大夫受封于傅邑,因此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
家族名人:
傅说:生卒年不详。他是商王武丁时期的贤相。最初他隐居在傅岩,后来武丁在梦中见到他,于是前往拜访并发现他的贤能,于是提拔他为相,国家因此得以大治。
傅恒:号春和,是清朝满洲镶黄旗人,原姓富察氏。他历任尚书、川陜总督、保和殿大学士等官职。在乾隆年间,他因平定金川、准格尔和缅甸有功,被封为忠勇公,被称为「社稷臣」。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在紫光阁设立功臣像,傅恒被列为第一。
地望分布:
山东清河郡、山东临清郡、山东高唐郡、甘肃北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傅-注解
傅:傅是一个姓氏,源出有二:一为商朝名相傅说之后,以地为姓;二为出自姬姓,以邑为姓。傅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商朝和周朝时期较为显赫。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以其都城位于商(今河南安阳)而得名。
武丁:武丁是商朝的第十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国力强盛,被后人尊称为圣君。
傅岩:傅岩是商朝时期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平陆县,因商王武丁在此地发现贤者傅说而得名。
贤者:指有德行、有才智的人。
姬姓:姬姓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姓氏,是周朝的建立者周武王的姓氏。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存在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大由:大由是周朝的一个封地,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傅邑:傅邑是周朝时期的一个封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通志》:《通志》是南宋郑樵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史书,记载了从上古到南宋的历史。
《唐书》:《唐书》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刘秩、刘秩等人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后分为《旧唐书》和《新唐书》。
宰相:宰相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首相,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
武丁梦:相传商王武丁曾梦到贤者傅说,后经访寻得之,成为其相,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对贤能的重视。
尚书:尚书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文书、档案等事务。
川陜总督:川陜总督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四川和陕西两省的行政事务。
保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是清朝的一种官职,属于文官,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金川:金川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四川省西部。
准格尔:准格尔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部族,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缅甸:缅甸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国家,古称掸国,与清朝有边界接壤。
忠勇公:忠勇公是清朝对功臣的一种封号,表示对其忠诚和勇猛的认可。
社稷臣:社稷臣是指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臣子,社稷是古代对国家的象征。
紫光阁:紫光阁是清朝宫殿中的一部分,用于举行庆典和表彰功臣。
山东清河郡:山东清河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山东临清郡:山东临清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山东高唐郡:山东高唐郡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甘肃北地:甘肃北地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傅-评注
「傅」源出;一;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载,为商朝名相傅说之后。商王武丁在傅岩(山西平陆县)发现了贤者「说」,因筑于傅岩,故称傅说,其后以地为氏。
此段文字揭示了「傅」姓的起源之一,即源自商朝名相傅说。傅说作为商王武丁的贤相,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通过《通志》的记载,我们得以了解傅说因其在傅岩的才智而受到重视,并被武丁封为相,从而使得「傅」姓得以传承。此段文字体现了古代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与重视贤能的社会风尚。
二﹕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朝大由受封于傅邑,因以为氏。
此段文字介绍了「傅」姓的另一个来源,即出自姬姓,并以邑为氏。这里的「邑」指的是傅邑,即周朝大由受封之地。通过《唐书》的记载,我们了解到傅姓的起源与周朝的封邑制度有关,体现了古代中国姓氏与封建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傅说
生卒年不详。为商王武丁时的贤相。初隐居于傅岩,武丁梦到他,往访而知其贤,于是举他为相,国家大治。
傅说作为商王武丁的贤相,其形象塑造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贤相的崇敬。他虽隐居于傅岩,却因武丁的梦境而被发现,最终成为国家大治的关键人物。这段文字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贤能的重视,以及梦境在古代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傅恒
号春和,清朝满洲镶黄旗人,原姓富察氏。历官尚书,川陜总督,保和殿大学士等。乾隆年间平定金川,准格尔和缅甸,因功封忠勇公,称为「社稷臣」。乾隆二十年,置功臣相于紫光阁,傅恒列为第一。
傅恒是清朝的一位重要官员,其生平事迹体现了清朝的政治格局与功臣制度。他出身满洲镶黄旗,历经多个官职,并在乾隆年间平定边疆,被封为忠勇公,成为「社稷臣」。这段文字反映了清朝的官职体系、功臣制度以及边疆治理的重要性。
地望分布
山东清河郡,山东临清郡,山东高唐郡,甘肃北地。
此段文字描述了「傅」姓的地望分布,涵盖了山东的清河郡、临清郡、高唐郡以及甘肃的北地。这些地望的分布反映了「傅」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广泛流传,同时也说明了古代中国姓氏与地域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