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俞-原文
历史来源
「俞」源出;
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有俞跗,善医,为「俞」姓之始。见于《史记》。
家族名人
俞伯牙
春秋时人,传说以精于琴艺著名,惟知有钟子期完全理解琴意,知其志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俞大猷 (?~1580)
字志辅,号虚江,晋江人,为明代名将。读书而知兵法,嘉靖武举,擢广东都司,平交黎,进参将,移浙东,屡破倭寇,升为总兵,复镇两广,剿灭群盗,平定猺乱,威震南服,号称俞家军,卒谥武襄。
地望分布
河北河间郡,湖北江陵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俞-译文
历史来源:
‘俞’这个字源远流长;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古代有个人叫俞跗,他擅长医术,被认为是‘俞’这个姓氏的始祖。他的事迹在《史记》中有所记载。
家族名人:
俞伯牙:
春秋时期的人物,传说中他以精通琴艺而著名,只有钟子期能完全理解他的琴意,知道他的志向在于高山流水的意境。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终身不再弹琴。
俞大猷(?~1580年):
字志辅,号虚江,是晋江人,是明代的名将。他通过读书学习了兵法,参加了嘉靖年间的武举考试,被提拔为广东都司,平定了交趾的叛乱,晋升为参将,后来调任浙东,多次打败倭寇,升任总兵,再次镇守两广,剿灭了许多盗贼,平定了猺人的叛乱,威震南方,被称为俞家军,死后被追赠武襄的谥号。
地望分布:
河北的河间郡,湖北的江陵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俞-注解
俞:俞是一个姓氏,起源于古代的俞跗,他是古代著名的医生,被认为是俞姓的始祖。俞跗的名字在《史记》中有记载,表明他在医学领域有很高的成就。
通志.氏族略:《通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史书,其中《氏族略》部分专门记载了各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史记:《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周朝后期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琴艺:琴艺指的是弹奏古琴的技艺,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钟子期:钟子期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与俞伯牙齐名,以能理解俞伯牙的琴音而闻名。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一个著名故事,比喻知音难遇,也用来形容音乐或文章的意境深远。
嘉靖:嘉靖是明朝皇帝朱厚熜的年号,时间约为1522年至1566年。
倭寇:倭寇是指16世纪时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
猺乱:猺是指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猺乱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
地望分布:地望分布指的是一个姓氏或家族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俞-评注
「俞」源出; 据文献记载,俞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俞跗,他是一位擅长医术的人物,被认为是俞姓的始祖。这一记载见于《史记》这部重要的史书,体现了俞姓的历史悠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家族名人俞伯牙,春秋时期的人物,以精通琴艺而著称。传说中,他能够与钟子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只有钟子期能够完全理解他的琴音所表达的高山流水的意境。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俞伯牙卓越的琴艺,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音乐与情感之间深刻联系的追求。伯牙在钟子期去世后终身不再弹琴,这一举动表达了他对知音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执着。
俞大猷,明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字志辅,号虚江,是晋江人。他不仅学识渊博,通晓兵法,而且在军事上屡建奇功。嘉靖年间,他通过武举考试,晋升为广东都司,平定了多次倭寇之乱,后来升任总兵,继续在两广地区镇守,剿灭群盗,平定猺乱,威震南服。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军方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称为俞家军。俞大猷的生平事迹,不仅体现了明代军事的强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军事才能的重视。
地望分布方面,河北河间郡和湖北江陵郡是俞姓的主要分布地区。这说明俞姓在古代中国的地理分布较为广泛,也反映了该姓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迁移和扩散。这种地望分布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姓氏的迁徙规律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