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令狐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令狐-原文

历史来源出自姬姓,源出魏氏所改,以邑名为氏。

上古时,周文王有个儿子叫毕以高。

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毕万在春秋时,在晋国当高官,他有一个曾孙叫魏颗。

魏颗有军功,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于是受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令狐那地方,就在现今山西临猗县西边一带。

魏颗的后代,享用令狐的物产,并以封地为姓,称令狐氏。

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后代。

家族名人令狐邵:字孔叔,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弘农太守。

父仕汉,为乌丸校尉。

建安初,袁氏在冀州,邵去本郡家居邺。

九年,暂出到武安毛城中。

会太祖破邺,遂围毛城。

城破,执邵等辈十馀人,皆当斩。

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问其祖考,而识其父,乃解放,署军谋掾。

仍历宰守,后徙丞相主簿,出为弘农太守。

所在清如冰雪,妻子希至官省;举善而教,恕以待人,不好狱讼,与下无忌。

是时,郡无知经者,乃历问诸吏,有欲远行就师,辄假遣,令诣河东就乐详学经,粗明乃还,因设文学。

由是弘农学业转兴。

至黄初初,徵拜羽林郎,迁虎贲中郎将。

令狐愚:字公治,三国时期魏国人,是王浚的外甥,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后任曹爽府长史、兖州刺史。

曾经与王浚一起密谋废除曹芳,事未行而病卒。

后来此阴谋败露,令狐愚被开馆暴尸。

令狐楚:唐朝大臣、诗人,字殻士,宜州华原人。

他举进士后入仕,担任过中书待郎、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

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

他的儿子令狐绹也举为进士后入仕,后官至丞相。

唐朝时令狐姓一族出了不少名人。

令狐绹:字子直,令狐楚之子。

举进士,擢累左补阙、右司郎中,出为湖州刺史。

大中初,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进中书舍人,再迁兵部侍郎,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懿宗嗣位,出为河中节度使,徙宣武、淮南。

僖宗时,终凤翔节度使,封赵国公。

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人,其先自炖煌内徙。

父濞,为世善吏。

始,尉范阳,通民家女,生彰。

罢归,留彰母所。

既长,志胆沈果,知书传大义,射命中。

从安禄山,署左卫郎将。

与张通儒入长安,又署左街使。

二京平,走河朔。

史思明署博、滑二州刺史,屯滑台。

时中人杨万定监滑州军,彰欲以节自显,募没人夜度河,悉籍士马州县献款,因万定以闻。

肃宗大悦,下书慰劳。

彰移壁杏园渡,思明疑之,遣薛岌以兵劫彰。

彰谕众以大谊,皆感附死力,遂破岌兵,溃围出,以麾下数百入朝,赐甲第、帷帐、什器,拜滑亳、魏博节度使。

河朔平,加兼御史大夫,封霍国公,检校尚书右仆射。

令狐德棻:唐朝时的著名学者,又名令狐熙子(583-666),宜州华原人。

学问广博,博涉文史,早岁知名。

高祖武德初为起居舍人,迁秘书丞。

时经籍散缺,他向唐高宗奏请,用国库的钱收集天下的古书。

他收集大量宝贵的古典书籍后,又组织人整理抄录,太宗贞观中请修梁、陈、周、齐、隋五史,自领周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

高宗朝官弘文馆学士、太常卿。

累迁国子祭酒。

暮年著述尤勤,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

卒谥宪。

有集传世。

迁徙分布(缺)令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所谓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

这个地方的位置,根据《水经·冻水注》所记载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猗氏县的西方。

那么,这个地名又是怎样变成复姓的呢?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原来,春秋时代曾经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在公元前376年的时候,被其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

当时瓜分晋国的魏氏,是传自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裔孙毕万,首先在晋国官拜大夫,声势一天比一天盛,到了毕万的孙魏犨,据史料记载,魏犨是春秋时晋国的一位名将,他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多年,晋文公即位后封他为大夫,让他继承魏氏的封邑。

魏犨当时有个宠妾叫祖姬,据说魏犨每次出征前都要交代家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但魏犨得了重病,临死前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

他死后,小儿子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乱时提出来的,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不应该听从,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

后来颗在同秦军杜回交战中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

杜回健步如飞,追杀过来。

可是当他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忽然间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

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有一位老人正伏在草丛中,把长长的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杜回到了这里,就像陷入了罗网一样。

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前,把杜回捉住,打败秦军。

后来魏颗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是祖姬的父亲,他因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魏颗一臂之力。

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

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而姓了令狐,称为令狐氏。

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令狐姓望出太原郡,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令狐-译文

历史来源出自姬姓,源出魏氏所改,以邑名为姓。

上古时,周文王有个儿子叫毕以高。

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毕万在春秋时,在晋国当高官,他有一个曾孙叫魏颗。

魏颗有军功,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于是受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令狐那地方,就在现今山西临猗县西边一带。

魏颗的后代,享用令狐的物产,并以封地为姓,称令狐氏。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后代。

家族名人令狐邵:字孔叔,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弘农太守。父仕汉,为乌丸校尉。建安初,袁氏在冀州,邵去本郡家居邺。九年,暂出到武安毛城中。会太祖破邺,遂围毛城。城破,执邵等辈十馀人,皆当斩。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问其祖考,而识其父,乃解放,署军谋掾。仍历宰守,后徙丞相主簿,出为弘农太守。所在清如冰雪,妻子希至官省;举善而教,恕以待人,不好狱讼,与下无忌。

是时,郡无知经者,乃历问诸吏,有欲远行就师,辄假遣,令诣河东就乐详学经,粗明乃还,因设文学。由是弘农学业转兴。

至黄初初,徵拜羽林郎,迁虎贲中郎将。

令狐愚:字公治,三国时期魏国人,是王浚的外甥,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后任曹爽府长史、兖州刺史。曾经与王浚一起密谋废除曹芳,事未行而病卒。后来此阴谋败露,令狐愚被开馆暴尸。

令狐楚:唐朝大臣、诗人,字殻士,宜州华原人。他举进士后入仕,担任过中书待郎、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他的儿子令狐绹也举为进士后入仕,后官至丞相。

唐朝时令狐姓一族出了不少名人。

令狐绹:字子直,令狐楚之子。举进士,擢累左补阙、右司郎中,出为湖州刺史。大中初,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进中书舍人,再迁兵部侍郎,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懿宗嗣位,出为河中节度使,徙宣武、淮南。僖宗时,终凤翔节度使,封赵国公。

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人,其先自炖煌内徙。父濞,为世善吏。始,尉范阳,通民家女,生彰。罢归,留彰母所。既长,志胆沈果,知书传大义,射命中。从安禄山,署左卫郎将。与张通儒入长安,又署左街使。二京平,走河朔。史思明署博、滑二州刺史,屯滑台。时中人杨万定监滑州军,彰欲以节自显,募没人夜度河,悉籍士马州县献款,因万定以闻。肃宗大悦,下书慰劳。彰移壁杏园渡,思明疑之,遣薛岌以兵劫彰。彰谕众以大谊,皆感附死力,遂破岌兵,溃围出,以麾下数百入朝,赐甲第、帷帐、什器,拜滑亳、魏博节度使。河朔平,加兼御史大夫,封霍国公,检校尚书右仆射。

令狐德棻:唐朝时的著名学者,又名令狐熙子(583-666),宜州华原人。学问广博,博涉文史,早岁知名。高祖武德初为起居舍人,迁秘书丞。时经籍散缺,他向唐高宗奏请,用国库的钱收集天下的古书。他收集大量宝贵的古典书籍后,又组织人整理抄录,太宗贞观中请修梁、陈、周、齐、隋五史,自领周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高宗朝官弘文馆学士、太常卿。累迁国子祭酒。暮年著述尤勤,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卒谥宪。有集传世。

迁徙分布(缺)令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所谓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

这个地方的位置,根据《水经·冻水注》所记载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猗氏县的西方。

那么,这个地名又是怎样变成复姓的呢?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原来,春秋时代曾经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在公元前376年的时候,被其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

当时瓜分晋国的魏氏,是传自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裔孙毕万,首先在晋国官拜大夫,声势一天比一天盛,到了毕万的孙魏犨,据史料记载,魏犨是春秋时晋国的一位名将,他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多年,晋文公即位后封他为大夫,让他继承魏氏的封邑。

魏犨当时有个宠妾叫祖姬,据说魏犨每次出征前都要交代家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但魏犨得了重病,临死前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

他死后,小儿子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乱时提出来的,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不应该听从,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

后来颗在同秦军杜回交战中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杜回健步如飞,追杀过来。可是当他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忽然间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

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有一位老人正伏在草丛中,把长长的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杜回到了这里,就像陷入了罗网一样。

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前,把杜回捉住,打败秦军。

后来魏颗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是祖姬的父亲,他因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魏颗一臂之力。

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

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而姓了令狐,称为令狐氏。

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令狐姓望出太原郡,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令狐-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姓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姓氏,也是周朝王族的姓氏。

魏氏:魏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是晋国大夫毕万的封地。

毕公高:毕公高是周文王的儿子,是周朝的重要人物,其封地后来成为魏氏的起源。

毕万:毕万是毕公高的孙子,春秋时期晋国的高官,他的后代以封地为姓。

令狐:令狐是一个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临猗县西边一带,后来成为令狐姓的起源。

晋国: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中部。

杜回:杜回是秦国的大将,被晋国将领魏颗活捉。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令狐邵:令狐邵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官员,以清廉著称。

袁氏:袁氏是东汉末年的一支势力,袁绍和袁术是其代表人物。

太祖:太祖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毛城:毛城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乌丸校尉:乌丸校尉是汉朝设立的一个军事职位,负责管理乌丸族。

弘农太守:弘农太守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职位,负责管理弘农郡。

王浚:王浚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将领,曾任和戎护军。

曹爽:曹爽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权臣。

曹芳:曹芳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

令狐愚:令狐愚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官员,与王浚关系密切。

令狐楚:令狐楚是唐朝的一位大臣和诗人,以文学成就著称。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与令狐楚有交往。

刘禹锡:刘禹锡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李商隐:李商隐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出自令狐楚的门下。

令狐绹:令狐绹是唐朝的一位官员,曾任宰相。

令狐彰:令狐彰是唐朝的一位将领,以军事才能著称。

安禄山:安禄山是唐朝中期的一位叛乱将领。

河朔:河朔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史思明:史思明是唐朝中期的一位叛乱将领。

杨万定:杨万定是唐朝中期的一位将领。

肃宗:肃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即唐肃宗李亨。

河朔平:河朔平是指平定了河朔地区的叛乱。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协助尚书处理政务。

令狐德棻:令狐德棻是唐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整理古籍和修史著称。

起居舍人:起居舍人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秘书丞:秘书丞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图书。

梁、陈、周、齐、隋五史:梁、陈、周、齐、隋五史是指梁、陈、周、齐、隋五个朝代的史书。

弘文馆学士:弘文馆学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教授文化知识。

太常卿:太常卿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祭祀和礼仪。

国子祭酒:国子祭酒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教育。

谥号:谥号是古代中国对已故皇帝、皇后、贵族等死后给予的尊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令狐-评注

历史来源出自姬姓,源出魏氏所改,以邑名为氏。此句揭示了令狐姓的起源,姬姓是周朝王室的姓氏,魏氏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家族,魏氏因功被封于令狐,令狐成为其姓氏的来源。此句体现了姓氏与封地、功绩的关联,也反映了古代姓氏制度的演变。

上古时,周文王有个儿子叫毕以高。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毕万在春秋时,在晋国当高官,他有一个曾孙叫魏颗。魏颗有军功,活捉了秦国大将杜回,于是受晋国君主封于令狐,令狐那地方,就在现今山西临猗县西边一带。此段讲述了令狐姓的家族历史,从周文王至魏颗,展现了家族的传承与功绩,以及封地与姓氏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魏颗的后代,享用令狐的物产,并以封地为姓,称令狐氏。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后代。此句点明了令狐姓的起源,强调了其与周朝王族的联系,以及封地与姓氏的关联,反映了古代姓氏制度的传承与演变。

家族名人令狐邵:字孔叔,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弘农太守。此句介绍了令狐姓的家族名人令狐邵,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官员,反映了令狐姓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父仕汉,为乌丸校尉。建安初,袁氏在冀州,邵去本郡家居邺。九年,暂出到武安毛城中。会太祖破邺,遂围毛城。城破,执邵等辈十馀人,皆当斩。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问其祖考,而识其父,乃解放,署军谋掾。仍历宰守,后徙丞相主簿,出为弘农太守。所在清如冰雪,妻子希至官省;举善而教,恕以待人,不好狱讼,与下无忌。此段详细描述了令狐邵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忠诚、智慧与品德,以及他在官场上的清廉与仁爱。

是时,郡无知经者,乃历问诸吏,有欲远行就师,辄假遣,令诣河东就乐详学经,粗明乃还,因设文学。由是弘农学业转兴。至黄初初,徵拜羽林郎,迁虎贲中郎将。此段描述了令狐邵在弘农太守任上的政绩,他重视教育,推广文学,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

令狐愚:字公治,三国时期魏国人,是王浚的外甥,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后任曹爽府长史、兖州刺史。曾经与王浚一起密谋废除曹芳,事未行而病卒。后来此阴谋败露,令狐愚被开馆暴尸。此段介绍了令狐愚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与悲剧命运。

令狐楚:唐朝大臣、诗人,字殻士,宜州华原人。他举进士后入仕,担任过中书待郎、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此段介绍了令狐楚的生平事迹,他是唐朝的著名政治家与诗人,与众多诗人交往,但诗作不多。

令狐绹:字子直,令狐楚之子。举进士,擢累左补阙、右司郎中,出为湖州刺史。大中初,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进中书舍人,再迁兵部侍郎,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此段介绍了令狐绹的生平事迹,他是唐朝的宰相,政治生涯显赫。

令狐彰:字伯阳,京兆富平人,其先自炖煌内徙。父濞,为世善吏。始,尉范阳,通民家女,生彰。罢归,留彰母所。既长,志胆沈果,知书传大义,射命中。从安禄山,署左卫郎将。与张通儒入长安,又署左街使。二京平,走河朔。史思明署博、滑二州刺史,屯滑台。时中人杨万定监滑州军,彰欲以节自显,募没人夜度河,悉籍士马州县献款,因万定以闻。肃宗大悦,下书慰劳。彰移壁杏园渡,思明疑之,遣薛岌以兵劫彰。彰谕众以大谊,皆感附死力,遂破岌兵,溃围出,以麾下数百入朝,赐甲第、帷帐、什器,拜滑亳、魏博节度使。河朔平,加兼御史大夫,封霍国公,检校尚书右仆射。此段详细描述了令狐彰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令狐德棻:唐朝时的著名学者,又名令狐熙子(583-666),宜州华原人。学问广博,博涉文史,早岁知名。高祖武德初为起居舍人,迁秘书丞。时经籍散缺,他向唐高宗奏请,用国库的钱收集天下的古书。他收集大量宝贵的古典书籍后,又组织人整理抄录,太宗贞观中请修梁、陈、周、齐、隋五史,自领周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此段介绍了令狐德棻的生平事迹,他是唐朝的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化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狐姓望出太原郡,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带。此句说明了令狐姓的分布情况,太原郡是令狐姓的重要发源地,反映了令狐姓在历史上的地域分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令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2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