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片石居-原文
由昭庆缘湖而西,为餐香阁,今名片石居。
阁精庐,皆韵人别墅。
其临湖一带,则酒楼茶馆,轩爽面湖,非惟心胸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张谓“昼行不厌湖上山,夜坐不厌湖上月”,则尽之矣。
再去则桃花港,其上为石函桥,唐刺史李邺侯所建,有水闸泄湖水以入古荡。
沿东西马塍、羊角埂,至归锦桥,凡四派焉。
白乐天记云:“北有石函,南有笕,决湖水一寸,可溉田五十余顷。”
闸下皆石骨磷磷,出水甚急。
徐渭《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词:
月倍此宵多,杨柳芙蓉夜色蹉。
鸥鹫不眠如昼里,舟过,向前惊换几汀莎。
筒酒觅稀荷,唱尽塘栖《白苎歌》。
天为红妆重展镜,如磨,渐照胭脂奈褪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片石居-译文
从昭庆寺沿着湖边向西走,有一座名叫餐香阁的建筑,现在被称为名片石居。这里的阁楼和精致的小屋都是文人雅士的别墅。靠近湖边的地方有酒楼和茶馆,建筑宽敞,正对着湖面,不仅心情舒畅,也觉得日月都显得更加明亮。张谓说‘白天走在湖上山中不觉得厌烦,夜晚坐在湖边也不觉得厌烦’,这就完全描述了这种感受。
再往前行就到了桃花港,港上有一座石函桥,是唐代刺史李邺侯建造的,桥上有水闸用来排放湖水进入古荡。沿着东西方向的马塍和羊角埂,一直走到归锦桥,总共有四条支流。白乐天记载说:‘北边有石函,南边有水渠,每决开湖水的厚度一寸,就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田地。’水闸下面都是嶙峋的石头,水流非常急。
徐渭的《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词中写道:这个夜晚的月亮比平时更加明亮,杨柳和荷花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美丽。鸥鸟和鹫鸟都不睡觉,就像白天一样,船经过时,前面的沙滩上惊起了几只水鸟。我寻找着稀有的荷叶,喝着酒,唱完了塘栖的《白苎歌》。天空像是重新展开的镜子,红色的云彩如同磨砺过的,渐渐地映照出胭脂的红色,但似乎红色也在逐渐褪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片石居-注解
昭庆:昭庆,指古代的昭庆寺,是一种佛教寺庙的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与寺庙相关的地名。
缘湖:缘湖,指的是湖泊的边缘或靠近湖泊的地方。
餐香阁:餐香阁,古代建筑名称,可能是一座供人休息、用餐的阁楼。
名片石居:名片石居,可能是后来对餐香阁的别称或新的命名。
韵人:韵人,指有才情、有文学修养的人。
别墅:别墅,指在郊外或风景区的私人住宅。
酒楼茶馆:酒楼茶馆,古代的餐饮场所,提供酒水和茶饮。
轩爽:轩爽,形容宽敞明亮,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心胸开涤:心胸开涤,指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日月清朗:日月清朗,形容天空晴朗,日月明亮。
张谓:张谓,唐代诗人,这里指的是张谓的诗句。
桃花港:桃花港,可能是一条以桃花为特色的河流或渠道。
石函桥:石函桥,用石头建造的桥梁,可能是因为桥下有石函而得名。
唐刺史李邺侯:唐刺史李邺侯,唐代的地方官员,这里指的是李邺侯建造了石函桥。
水闸:水闸,用于控制水流的水工建筑物。
古荡:古荡,可能是指一个古老的水域或湖泊。
马塍:马塍,古代的一种田地规划方式,指田间的埂子。
羊角埂:羊角埂,指形状像羊角一样的埂子。
归锦桥:归锦桥,古代桥梁的名称。
四派:四派,指河流或水道的四个分支。
白乐天:白乐天,即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里指的是白居易的诗句。
石骨磷磷:石骨磷磷,形容石头坚硬、粗糙。
徐渭:徐渭,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这里指的是徐渭的作品。
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徐渭的作品名称,可能是一首描写夜晚泛舟的诗。
杨柳芙蓉:杨柳芙蓉,指柳树和荷花,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鸥鹫:鸥鹫,指海鸥和鹫鸟,这里可能用来形容夜晚湖面上的景象。
汀莎:汀莎,指水边的沙洲和莎草。
筒酒:筒酒,指用竹筒装的酒。
塘栖《白苎歌》:塘栖《白苎歌》,可能是指塘栖地区的一种歌曲或舞蹈。
红妆:红妆,指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红色颜料。
重展镜:重展镜,比喻重新展现或展示。
胭脂:胭脂,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红色颜料,这里可能比喻女子脸上的红润。
褪何:褪何,指褪去或消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片石居-评注
由昭庆缘湖而西,为餐香阁,今名片石居。
此句描绘了从昭庆寺沿湖向西行至餐香阁,如今已更名为名片石居的景象。‘缘湖而西’暗示了地理的走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尊重。‘餐香阁’与‘名片石居’的对比,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同诠释。
阁精庐,皆韵人别墅。
‘阁精庐’形容这些别墅建筑精致且充满韵味,‘韵人’则指居住于此的文人雅士。此句突出了文人别墅的独特气质,以及文人对于居住环境的高雅追求。
其临湖一带,则酒楼茶馆,轩爽面湖,非惟心胸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临湖一带’描绘了酒楼茶馆的地理位置,‘轩爽面湖’形象地表达了其开阔的视野和清新的氛围。‘非惟心胸开涤,亦觉日月清朗’则是对此环境所带来心灵净化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张谓‘昼行不厌湖上山,夜坐不厌湖上月’,则尽之矣。
引用张谓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湖光山色的无穷魅力,以及作者对这种美景的无限留恋。
再去则桃花港,其上为石函桥,唐刺史李邺侯所建,有水闸泄湖水以入古荡。
此句介绍了桃花港和石函桥的历史背景,以及水闸的作用。‘唐刺史李邺侯所建’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地方官员的政绩。
沿东西马塍、羊角埂,至归锦桥,凡四派焉。
‘沿东西马塍、羊角埂’描绘了通往归锦桥的路径,‘四派’则指四条河流的分岔点,展现了地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白乐天记云:‘北有石函,南有笕,决湖水一寸,可溉田五十余顷。’闸下皆石骨磷磷,出水甚急。
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说明了石函桥的水利功能,以及水闸下水流之急。‘石骨磷磷’形象地描绘了水闸的坚固和水利的效率。
徐渭《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词:‘月倍此宵多,杨柳芙蓉夜色蹉。’
徐渭的这首词以夜晚的湖光月色为背景,‘月倍此宵多’形象地表达了月光的皎洁,‘杨柳芙蓉夜色蹉’则描绘了湖边柳树和荷花的美丽。
‘鸥鹫不眠如昼里,舟过,向前惊换几汀莎。’
此句以鸥鹫不眠比喻夜晚的宁静,舟过时的惊扰,以及汀洲上莎草的动态,生动地展现了夜晚湖上的景象。
‘筒酒觅稀荷,唱尽塘栖《白苎歌》。’
‘筒酒’与‘稀荷’相映成趣,‘塘栖《白苎歌》’则是指塘栖地区的民歌,展现了作者对地方文化的关注。
‘天为红妆重展镜,如磨,渐照胭脂奈褪何。’
此句以天为镜,比喻月亮的美丽,‘如磨’形容月亮的光芒,‘胭脂奈褪何’则是对月亮美丽持久的赞叹。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