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玉莲亭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玉莲亭-原文

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

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

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

乐天每于此地,载妓看山,寻花问柳。

居民设像祀之。

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

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如市。

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舟楫罕到。

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

园中有楼,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此景幽绝。

白居易《玉莲亭》诗: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层翠,月照波心一点珠。

碧毯绿头抽早麦,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玉莲亭-译文

白乐天担任杭州知府时,政事平稳,诉讼简单。

对于贫穷的犯法者,白乐天让他们在西湖种植几棵树;对于有钱能赎罪的犯法者,则让他们在西湖开辟几亩地。

在历任多年之后,西湖的田地被全部开辟,树木也长成了树荫。

白乐天每次到这个地方,都会带着歌女来看山,寻找花朵和柳树。

当地的居民为了纪念他,设立了他的塑像。

亭子建在湖边,周围种满了青莲,象征着他的纯洁。

从亭子往北拐,是缆舟亭,那里停靠着许多楼船,高大的柳树和长长的堤岸。

游客来到这里,争相租船进入湖中,热闹得像市场一样。

往东去是玉凫园,那里是湖水的一角,位于城市的角落,船只很少到这里。

想要避开喧嚣杂乱的人,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

园中有一座楼,倚着窗户向南望去,沙滩边的湖水明亮,常常可以看到数百只野鸭在波心出没,这景象非常幽静。

白居易的《玉莲亭》诗:

春天湖上景色如画图,群山环绕,水平铺展。

松树排列在山面上,层层翠绿,月光照在波心,像是一颗明珠。

绿色的地毯上长出了早熟的麦子,青色的罗裙带上展示着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的留恋是因为这湖。

孤山寺的北边,贾亭的西边,水面初平,云脚低垂。

几处早莺争着在温暖的树上鸣叫,谁家新来的燕子在啄食春泥。

繁花渐渐迷人眼,浅草刚刚能遮住马蹄。

我最爱湖东的美景,却觉得走不够,绿杨树下的白沙堤更是令人陶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玉莲亭-注解

白乐天:白乐天,即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是中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守杭州:指白居易担任杭州的地方官,负责治理杭州。

政平讼简:形容治理得当,政事平稳,诉讼案件简单。

贫民:指社会地位较低、生活贫困的百姓。

犯法者:指触犯法律的人。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

种树:种植树木,这里指贫民通过种植树木来赎罪。

富民:指社会地位较高、生活富裕的百姓。

赎罪:通过某种方式来弥补或赔偿犯罪行为。

开葑田:开垦水田,葑田指水田。

历任多年:指白居易在杭州任职的时间很长。

湖葑尽拓:湖边的葑田全部被开垦完毕。

树木成荫:树木长成,枝叶茂盛,形成树荫。

载妓看山:乘坐轿子带着歌妓游览山水。

寻花问柳:指游山玩水,寻找美景。

居民设像祀之:居民为他设立雕像来祭祀。

亭临湖岸:亭子建在湖边。

多种青莲:种植了多种青色的莲花。

以象公之洁白:用青莲来象征白居易的廉洁无私。

右折而北:向右转然后向北走。

缆舟亭:系船亭,供人系船休息的亭子。

楼船鳞集:楼船密集地停泊在一起。

高柳长堤:高大的柳树和长长的堤岸。

喧阗如市:热闹得像市场一样。

东去为玉凫园:向东走就是玉凫园。

湖水一角:湖的一角。

僻处城阿:位于城市的偏僻角落。

舟楫罕到:船只很少到达这里。

寓西湖者:住在西湖边的人。

避嚣杂:躲避喧嚣和杂乱。

沙际水明:沙滩边的水很清澈。

浴凫:洗澡的野鸭。

出没波心:在波浪中时隐时现。

此景幽绝:这里的景色非常幽静绝妙。

玉莲亭: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的标题。

湖上春来似画图:湖上春天来临,就像一幅画。

乱峰围绕水平铺:错落的山峰围绕着湖面,平静地展开。

松排山面千层翠:松树排列在山面上,形成千层翠绿。

月照波心一点珠:月光照在波心,像一颗明珠。

碧毯绿头抽早麦:碧绿的草毯上,麦苗抽出了嫩芽。

青罗裙带展新蒲:青罗裙带上,展露出新蒲的嫩绿。

未能抛得杭州去:不能抛下杭州。

一半勾留是此湖:一半的留恋是因为这湖。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寺在北,贾亭在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水面刚刚平静,云彩低垂。

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栖息在温暖的树上。

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的新燕子在啄食春天的泥土。

乱花渐欲迷人眼:五彩缤纷的花朵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草才能没马蹄:只有浅草才能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最爱湖东的美景,走不够。

绿杨阴里白沙堤:在绿杨树荫下的白沙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玉莲亭-评注

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此句开篇点明白居易在杭州任官期间,政治清明,诉讼简约,为后文描绘西湖美景与百姓安居乐业奠定了基础。

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此句展现了白居易的仁政,通过植树和开垦土地的方式,让犯法者赎罪,既美化环境,又教化民众,体现了儒家‘以德服人’的思想。

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乐天每于此地,载妓看山,寻花问柳。居民设像祀之。此句描述了白居易在任期间,西湖美景逐渐形成,成为文人墨客聚集之地,百姓对其尊敬,建像祭祀,反映了白居易的政绩和民间口碑。

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如市。此句描绘了西湖的繁华景象,亭台楼阁、舟船云集,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与热闹。

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舟楫罕到。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园中有楼,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此景幽绝。此句通过对比,将西湖的繁华与玉凫园的幽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玉凫园的宁静与美丽。

白居易《玉莲亭》诗: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此句以‘画图’比喻西湖春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湖光山色之美。

松排山面千层翠,月照波心一点珠。此句运用了‘千层翠’和‘一点珠’的意象,将山色与月光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令人陶醉。

碧毯绿头抽早麦,青罗裙带展新蒲。此句以‘碧毯’、‘绿头’、‘青罗裙带’等意象,描绘了西湖春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此句表达了白居易对杭州西湖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句通过描绘西湖的春景,表达了白居易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一-西湖北路-玉莲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1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