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六

作者: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诗人。他以性灵派诗歌和笔记小说闻名,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发真情实感。

年代:清代(18世纪)。

内容简要:一部志怪小说集,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故事。袁枚以幽默的笔触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清代社会的风俗和民间信仰,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六-原文

母偕人入圣庙遍寻,绝无影响。

忽闻邻妇诟小儿曰:“甫换新裤,又染猩红,从何处染来耶?”

其父闻而异之,往视,小儿裤上尽朱砂,因究儿所自。

曰:“适骑学宫前负碑龟首,不觉染此。”

往视赑屃之首,朱砂在焉。

乃启学宫,碎碑下龟首,石片片有血丝,腹中有小石如卵,坚光若镜,锤之不碎,远投太湖。

自是女不复来。

阅半月,女忽直入寝所詈生曰:“我何负卿?竟碎我身体!然我亦不恼也。卿父母所虑者,为卿病耳。今已乞得仙宫灵药,服之当无恙。”

出草叶数茎,琼森食。

其味香甘,且云:“前者居处相近,可朝夕往返;今稍远,便当长住此矣。”

自是白昼见形,惟不饮食,家人大小咸得见之。

生妻大骂,女笑而不答。

每夕,生妻拥生坐牀,不令女上,女亦不强。

但一就枕,妻即惛惛长睡,不知所为,而女独与生寝。

生服灵药后,精神顿好,绝不似曩时孱弱。

父母无奈,姑听之。

如是年余。

一日,生偶行街市,有一疥道人熟视生曰:“君妖气过重,不实言,死期近矣!”

生以实告。

疥道人邀入茶肆,取背上葫芦倾酒饮之,出黄纸二符授生曰:“汝持归,一贴寝门,一贴牀上,毋令女知。彼缘尚未绝,俟八月十五夜,我当来相见。”

时六月中旬也。

生归,如约贴符。

女至门惊却,大诟曰:“何又薄情若此?然吾岂惧此哉!”

词甚厉,而终不敢入。

良久,大笑曰:“我有要语告君,凭君自择,君且启符。”

如其言,乃入,告生曰:“郎君貌美,妾爱君,道人亦爱君。妾爱君,想君为夫;道人爱君,想君为龙阳耳。二者,郎君择焉。”

生大悟,遂相爱如初。

至中秋望夕,生方与女并坐看月,忽闻唤名声,见一人露半身于短墙外。

迫视之,疥道人也。

拉生告曰:“妖缘将尽,特来为汝驱除。”

生意不欲。

道人曰:“妖以秽言谤我,我亦知之,以此愈不饶他。”

书二符曰:“速去擒来。”

生方逡巡,适家人出,遽将符送至妻所。

妻大喜,持符向女,女战栗作噤,乃缚女手,拥之以行。

女泣谓生曰:“早知缘尽当去,因一点痴情,淹留受祸。但数年恩爱,卿所深知,今当永诀,乞置我于墙阴,勿令月光照我,或冀须臾缓死。卿能见怜否?”

生固不忍绝之也,乃拥女至墙阴,手解其缚。

女奋身跃起,化一片黑云,平地飞升。

道人亦长啸一声,向东南腾空追去,不知所往。

阴间中秋官不办事

罗之芳,湖北荆州府监利县举人。

辛未会试,有福建浦城县李姓者来拜,曰:“足下今科必中,但恐未能馆选。”

罗询其故,李不肯说,云:“俟验后再说。”

榜发,果中进士,竟未馆选,乃往问之。

据云:“前得一梦,梦足下将为浦城县老父台,故来相访。”

罗还家,选期尚早,乃就馆某氏,自道将来选宫,必得浦城矣。

不料处馆三年,一病而殁,家中亦不知李所说梦中事也。

又一年后八月十五日,家中请仙,乩盘大书:“我系罗之芳,今回来了。”

合家不信,乩上书:“你等若不信,有螺蛳湾田契一纸,我当年因殁于馆中,未得清付家中,尚记得夹在《礼记》某篇内。尔等现在与田邻构讼,可查出呈验,则四至分明,讼事可息。”

家人当即检查,果得此契,于是合家痛哭。

乩上亦写数十“哭”字。

问:“现在何处?”

乩写:“做浦城县城隍。”

且云:“阴间比阳间公事更忙,一刻不暇,惟中秋一日,例不办事。然必月朗风清,英魂方能行远。今适逢此夕,故得闲回家一走。若平常日子,便不得暇回来了。”

又吩咐家人:“庭外草木不得摇动,我带回鬼吏鬼卒有十余人,皆依草附木而栖。鬼性畏风,若无所凭借,被风一吹,便不知飘泊何处,岂不是我做城隍的反害了他们么!”

乩盘书毕,又做长赋一篇乃去。

缚山魈

湖州孙叶飞先生,掌教云南,素豪于饮。

中秋夕,招诸生饮于乐志堂,月色大明,忽几上有声,如大石崩压之状。

正愕视间,门外有怪,头戴红纬帽,黑瘦如猴,颈下绿毛茸茸然,以一足跳跃而至。

见诸客方饮,大笑去,声如裂竹。

人皆指为山魈,不敢近前。

伺其所往,则闯入右首厨房。

厨者醉卧牀上,山魈揭帐视之,又笑不止。

众大呼,厨人惊醒见怪,即持木棍殴击,山魈亦伸臂作攫搏状。

厨夫素勇,手抱怪腰,同滚地上。

众人各持刀棍来助,斲之不入。

棍击良久,渐渐缩小,面目模糊,变一肉团;乃以绳捆于柱,拟天明将投之江。

至鸡鸣时,又复几上有极大声响,急往视之,怪已不见。

地上遗纬帽一顶,乃书院生徒朱某之物。

方知院中秀才往往失帽,皆此怪所窃。

而此怪好戴纬帽,亦不可解。

门夹鬼腿

尹月恒住杭州艮山门外,自沙河滩归,怀菱半斤。

路经钵盂潭,人稀地旷,有义冢数堆,觉怀内轻松,探所买菱,已失去矣。

因转身寻至义冢,见菱肉剖碎,并聚冢尖。

尹复拾至怀内,踉跄归家。

食未竟而病大作,喊云:“吾等不尝菱肉久矣!欲借以解宿馋。汝必尽数取回,何吝啬若是?今吾等至汝家,非饱食不去。”

其家惧,即供饭为主人赎罪。

杭俗例:凡送鬼者,前人送出门,后人把门闭。

其家循此例,闭门过急,尹复大声云:“汝请客当恭敬。今吾等犹未走,而汝门骤闭,夹坏我腿,痛苦难禁。非再大烹请我,则吾永不出汝门矣。”

因复祈禳,尹病稍安。

然旋好旋发不脱体,卒以此亡。

祭雷文黄湘舟云:“渠田邻某有子,生十五

岁,被雷震死,其父作文祭雷云:‘雷之神,谁敢侮?雷之击,谁敢阻?虽然,我有一言问雷祖。说是吾儿今生孽,我儿今年才十五。说是我儿前生孽,何不使他今生不出土?雷公雷公作何语?’祭毕,写其文于黄纸焚之。忽又霹雳一声,其子活矣。

王介眉侍读是习凿齿后身

吾乡孝廉王介眉,名延年,同荐博学鸿词。少尝梦至一室,秘书古器,盎然横陈。榻坐一叟,短身白须,见客不起,亦不言。又有一人颀而黑,揖介眉而言曰:“余,汉之陈寿也,作《三国志》,黜刘帝魏,实出无心,不料后人以为口实。”指榻上人曰:“赖此彦威先生以《汉晋春秋》正之。汝乃先生之后身,闻方撰《历代编年纪事》,夙根在此,须勉而成之。”言讫,手授一卷书,俾题六绝句而寤。寤后仅记二句,曰:“惭无《汉晋春秋》笔,敢道前生是彦威。”后介眉年八十余,进呈所撰《编年纪事》,得赐翰林侍读。

周若虚

慈溪周若虚,久困场屋,在城外谢家店教读四十余年,凡村内长幼,靡不受业。一日,晚膳后在馆独坐,有学生冯某向前作揖,邀若虚至家,有要事相恳。言毕告别,辞色之间,甚觉惨惋。若虚忆冯某已死,所见者系鬼,不觉大惊,即诣其家。

冯某之父梦兰在门外伫立,见即挽留小饮。若虚亦不道其所以,闲话家常。不觉漏下三鼓,不能回家,梦兰留宿楼上;在中间设榻,间壁即冯某之妻王氏住房,隐隐似有哭声。若虚秉烛不寐。见楼梯上有青衣妇人,屡屡伸头窥探,始露半面,继现全身。若虚呵问:“何人?”其妇厉声曰:“周先生,此时应该睡矣。”若虚曰:“我睡与不睡,与汝何干?”妇曰:“我是何人!与先生何干?”即披发沥血,持绳奔犯。若虚惊骇欲倒,忽背后有人用手持扶,曰:“先生休怕,学生在此保护。”谛视之,即已故之冯生也。随即不见。

若虚喊叫,其父梦兰持烛上楼,若虚具道所见。梦兰即叫媳妇王氏开门,杳无声息;抉门入,则身已悬梁上矣。若虚协同解救,逾时始苏。因午前王氏与小姑争闹,被翁责骂,短见轻生,恶鬼乘机而至。其夫在泉下知之,故求援于若虚。

葛道人以风洗手

葛道人者,杭州仁和人,家素小康,性好道。年五十外,分家资,半以与子,而挟其半以游。过钱塘江,将取道入天台山,路遇一叟拱手曰:“子有道骨,盍学道?”葛与谈,甚悦。叟曰:“某福建人也,明习天文,曾官于钦天监,辞官归二十年矣。子如不弃,明春当候子于家。”写居址与之。

葛次年如期往访,不遇,怅怅欲回。晚入旅店,又见一道士,貌伟神清,终夕不发一语。葛就而与谈,自陈为访仙故来。道士曰:“子果有志,吾荐子入庐山,见吾师兄云林先生,可以为子师。”葛求荐书而往。行深山中十余日,不见踪迹,心窃疑之。

一日,见山洞中坐一老人,以手招风作盥沐状。葛异之,因陈道人书拜于座下。老人曰:“汝来太早矣!尚有人间未了缘三十年。吾且与汝经一卷,法宝一件,汝出山诵经守宝以济世人,三十年后再入山,吾传汝道可也。”葛问:“以手招风何为?”曰:“修神仙术成者,食不用火,沐不用水,招风所以洗手也。”因导葛出山。行未半日,已至南昌大路矣。至家,葛道人学其术,能治鬼服妖。所谓法宝者,乃一鹅子石,有缝,颇似人眼,有光芒,能自动闪闪,如交睫然。葛亦不轻以示人也。

沈姓妻

杭州有沈姓者,住运司署前,与葛道人善。其长子旭初,妻有娠,询道人说男女。道人命:“取水一碗来。”沈与水,置几上。道人默念咒语数通,侧耳听片时,蹙额曰:“奈何!奈何!”沈惊问故,曰:“汝妻不久有难,恐伤性命,不暇问男女也。”沈虽素知道人灵异,然其妻甚健,疑信参半。未几,沈妻持灯上楼,忽大声呼痛。其翁姑与其夫急走视之,已卧牀颠扑,面作笑容曰:“今日乃泄我恨。”其声若绍兴人。沈夫妻环叩之,答曰:“我自报冤,不干汝事。”沈急命次子某往求道人。道人至,取米一碗,口作咒语,手撮米击病者。病者作畏惧状曰:“我奉符命报冤,道人勿打!”道人曰:“汝有何冤?”病者答曰:“予,山阴人也。此女前生乃予邻家妇。予时四岁,偶戏其家,碎其碗。伊詈我母与私夫某往来,故生此恶儿。予诉之母,母恐我泄其事,挞予至死。是致予死者,此妇也。我仇之久矣,今始寻着。”道人告沈曰:“报冤索命事,都是东岳掌管,必须诉于岳帝,允救,方可以法治;否则难救。”沈清晨赴法华山岳帝庙,默诉其事,占得上上签,归告道人。其时妇胎已堕,道人嫌不洁,不肯入房。沈合家哭求,道人乃诣榻前,书召彩云符一纸,问:“好看否?”病妇答曰:“好。”道人曰:“何不出观?”应曰:“诺。”道人即捏诀向空一捉,曰:“得矣。”驰下楼去,病人昏迷若醒,曰:“我为何遍身痛极?腹甚饥。”左右与之食。

安未半刻,又作哭声曰:“汝携我孙去,我在此,亦能索汝命!”言毕,颠狂如故。口中作声甚杂,皆杭音。内有一鬼云:“我辈皆张老头儿邀来,你家若肯斋荐,我等即去。”沈邀僧作道场,众声称谢不已。忽又作张老者声云:“我是正客,如何反轻我?诸人馒头皆是菜心,我独豆沙多而菜心少?”沈视所设张老位前,果如所言,乃换与之。求其去

终不肯,复请道人来。道人授桃枝一束,曰:“吵则打之。”沈持入,向病人作欲打势。妇哀鸣曰:“勿打,我去,我去。”道人立门外,预设一瓮,向空骂曰:“速入此中!”用符一纸封其口携去,沈妇从此愈矣。

半年后,有人遇道人于理安寺,见众僧扛道人行空室中,七昼夜不着土木,口吐黑汁数升,污沾衣,色如血。告人曰:“我以童真之身污产妇秽气,幸众长老超度,不然,几堕落矣。”

怪弄爆竹自焚

绍兴民家有楼,终年鐍闭。一日,有远客来求宿。主人曰:“宅东有楼,君敢居乎?”客问故,曰:“此楼素积辎重,二仆居之。夜半闻叫号声,往视之,见二仆颜色如土,战栗不能言。少顷云:‘我二人甫睡,尚未灭烛,见一物长尺许,如人间石敢当状,至榻前,搴帏欲上。我等骇极,不觉大呼狂奔而下。’所见如此,自是莫敢有楼居者。”客闻笑曰:“仆请身试之。”主人不能挽,为涤尘土,列几席而下榻焉。客登楼,燃烛佩剑以待。

漏三下,有声索索自室北隅起。凝睇窥之,见一怪如主人所言状,跳而登座,翻阅客之书卷。良久,复启其箧,陈物几上,一一审视。箧内有徽州炮竹数枚,怪持向灯前,把玩良久。烟花飞落药在线,轰然一声,响如霹雳,此怪唧唧滚地,遂殁不见。心大异之,虞其复来,待至漏尽,竟匿迹销声矣。

晨起告主人,互相惊诧。至夜,客仍宿楼上,杳无所见。此后,楼中怪绝。

喀雄

喀雄者,姓杨,父作守备,早亡。表叔周某,作副将,镇河州,怜其孤,抚养之。周有女,年相若,见雄少年聪秀,颇爱之,时与饮食。周家法甚严,卒无他事。

有务子者,亦周戚也,直宿书斋。夏月,雄苦热,徘徊月下,见周女冉冉而至,遂与成欢。次日入内,见女晓妆,雄目之而笑,女亦笑迎之。自后无日不至。务子闻其房中笑语,疑而窥之,见雄与周女相狎,而心大妒,密白周公。周入宅让其夫人,夫人曰:“女儿夜夜与我同牀,焉有此事?”周终以为疑,借他事杖雄而遣之。雄无所依,栖身兰州古寺中。

一日者,女忽至,带来辎重甚富。雄惊且喜,问:“从何来?”曰:“与我叔父同来。”盖周公之弟名铻者,亦武官也,方升兰州守备。雄深信不疑,与女居半月,扬扬如富人。叔到任后,遇诸途,喜曰:“侄在此乎?”曰:“然。”叔策马登其堂,侄妇出拜,乃周女也,大惊问故,雄具言之。铻曰:“予来时,不闻署中失女事,岂吾兄讳之耶?”居数日,借公事回河州,备述其事。周大骇,曰:“吾女宛然在室,顷且同饭,哪有此事?或者其狐仙所冒托耶!”夫人曰:“与其使狐狸冒托我女之名,玷我闺门,不如竟以真女妻之,看渠如何?”周兄弟二人大以为然,即招雄归成亲。

合卺之夕,西宁之女先已在房,雄茫然不知所措。女笑而谓之曰:“何事慞惶?儿狐也,实为报德而来。令祖作将军时,尝猎于土门关。儿贯矢被擒,令祖拔失纵之。屡欲报恩,无从下手。近知郎爱周女而不得,故来作冰人,以偿汝愿。亦因子与周女有夙缘,不然,儿亦不能为力也。今媒已成,儿去矣。”倏然不见。

常熟程生

乾隆甲子,江南乡试,常熟程生,年四十许,头场已入号矣,夜忽惊叫,似得疯病者。同号生怜而问之,俯首不答。日未午,即收拾考篮,投白卷求出。同号生不解其意,牵裾强问之,曰:“我有亏心事发觉矣。我年未三十时,馆某搢绅家,弟子四人,皆主人之子侄也。有柳生者,年十九,貌美,余心慕,欲私之,不得其间,适清明节,诸生俱归家扫墓,惟柳生与余相对,余挑以诗曰:‘绣被凭谁寝?相逢自有因。亭亭临玉树,可许凤栖身?’柳见之脸红,团而嚼之。余以为可动矣,遂强以酒,俟其醉而私焉。五更,柳醒,知已被污,大恸。余劝慰之,沉沉睡去。天明,则柳已缢死牀上矣。家人不知其故,余不敢言,饮泣而已。不料昨进号,见柳生先坐号中,旁一皂隶,将我与柳齐牵至阴司处。有官府坐堂上,柳诉良久,余亦认罪。神判曰:‘律载:鸡奸者照以秽物入人口例,决杖一百。汝为人师,而居心淫邪,应加一等治罪。汝命该两榜,且有禄籍,今尽削去。’柳生争曰:‘渠应抵命,杖太轻。’阴官笑曰:‘汝虽死,终非程所杀也。倘程因汝不从而竟杀汝,将何罪以抵之?且汝身为男子,上有老母,此身关系甚大,何得学妇女之见羞忿轻生?《易》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从古朝廷旌烈女不旌贞童,圣人立法之意,汝独不三思耶?’柳闻之大悔,两手自搏,泪如雨下。神笑曰:‘念汝迂拘,着发往山西蒋善人家作节妇,替他谨守闺门,享受旌表。’判毕,将我杖三十放还魂,依然在号中。现在下身痛楚,不能作文;就作文,亦终不中也。不去何为?”遂呻吟颓唐而去。

怪风

凉州大靖营有松山者,在沙碛中,古战场也。将军塔思哈因公领兵过其处,白草黄云,一望无际。忽见一山高千仞,中有火星万点,蔽日而来,声若雷霆,人马失色。哈大惊,谓是山移。俄而渐近,不及回避,乃同下马闭目据地,互相抱持。顷之,天地如墨,人人滚地,马亦翻倒,良久始定。麾下三十六人,满面皆血,石子嵌入面皮,深者半寸。回望高山,已在数十里之外。日暮,抵大靖营,告总兵马成龙。马笑曰:“此风怪

随吾而行。”程起从之,其人高唱不绝。行数里,天渐明,谓程曰:“近汝家矣,吾去矣。”程叩谢问姓名,曰:“吾冷秋江也,住东门十字街。”

程还家,口鼻窍青泥俱满。家人为熏沐毕,即往东门谢冷姓者,杳无其人。至十字街问左右邻,曰:“冷姓有祠堂,其中供一木主,名嵋,乃顺治初年秀才。秋江者,其号也。”

钉鬼脱逃

句容捕者殷干,捕贼有名,每夜伺人于阴僻处。将往一村,有持绳索者贸贸然急奔,冲突其背,殷私忆此必盗也,尾之。至一家,则逾垣入矣。殷又私忆捕之不如伺之。捕之不过献官,未必获赏;伺其出而劫之,必得重利。

俄闻隐隐然有妇女哭声,殷疑之,亦逾垣入。见一妇梳妆对镜,梁上有蓬头者以绳钩之,殷知此乃缢死鬼求代耳,大呼破窗入。邻佑惊集,殷具道所以,果见妇悬于梁,乃救起之。妇之公姑咸来致谢,具酒为款。散后,从原路归,天犹未明。背簌簌有声,回顾,则持绳鬼也。骂曰:“我自取妇,于汝何事?而破我法!”以双手搏之。殷胆素壮,与之对搏,拳所著处冷且腥。天渐明,持绳者力渐惫,殷愈奋勇,抱持不释。路有过者见殷抱一朽木,口喃喃大骂,上前谛视,殷恍如梦醒,而朽木亦坠地矣。殷怒曰:“鬼附此木,我不赦木!”取钉钉之庭柱,每夜闻哀泣声,不胜痛楚。

过数夕,有来共语者、慰唁者、代乞恩者,啾啾然声如小儿,殷皆不理。中有一鬼曰:“幸主人以钉钉汝,若以绳缚汝,则汝愈苦矣。”群鬼噪曰:“勿言,勿言,恐泄漏机关,被殷学乖。”次日,殷以绳易钉如其法。至夕,不闻鬼泣声。明旦视朽木,竟遁去。

樱桃鬼

熊太史本,僦居京师之半截胡衕,与庄编修令舆居相邻,每夜置酒,互相过从。

八月十二日夜,庄具酒饮熊,宾主共坐。忽桐城相公遣人来招庄去,熊知其即归,独酌待之。自斟一杯置几上,未及饮,杯已空矣。初犹疑己之忘之也,又斟一杯伺之。见有巨手蓝色从几下伸出探杯,熊起立,蓝手者亦起立,其人头、目、面、发,无一不蓝。熊大呼,两家奴悉至,烛照,无一物。庄归闻之,戏熊曰:“君敢宿此乎?”熊年少气豪,即命童奴取被枕置榻上而麾童出,独持一剑坐。剑者,大将军年羹尧所赠,平青海血人无算者也。时秋风怒号,斜月冷照,榻施绿纱帐,空明澄澈。街鼓鸣三更,心怯此怪,终不能寐。忽几上铿然掷一酒杯,再铿然掷一酒杯。熊笑曰:“偷酒者来矣。”俄而一腿自东窗进,一目、一耳、一手、半鼻、半口;一腿自西窗进,一目、一耳、一手、半鼻、半口,似将人身当中分锯作两半者,皆作蓝色。俄合为一,睒睒然怒睨帐中,冷气渐逼,帐忽自开。熊起拔剑砍之,中鬼臂,如着敝絮,了无声响。奔窗逃去,熊追至樱桃树下而灭。

次早,主人起,见窗外有血痕,急来询问,熊告所以。乃斩樱桃树焚之,尚带酒气。窗外有司阍奴,老矣,既聋且瞽,所卧窗榻乃鬼出入经过处,杳无闻见,鼾声如雷。熊后年登八旬,长子巡抚浙江,次子监司湖南,常笑谓人曰:“余以胆气、福气胜妖,终不如司阍奴之聋且瞽尤胜妖也。”

鼠啮林西仲

福建耿藩之变,厦门司马林西仲不降,被缚入狱。西仲平素画一小像,忽被鼠啮断其头,环颈一线如刀截者。家人号哭,以为不祥。未几,王师破耿,出西仲于狱,复其官,加迁三级。西仲还家,家人置酒庆再生。是夕,闻群鼠声啾啾甚忙,扛一物置几上去。视之,所衔去小像之头,其持来还西仲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六-译文

母亲带着人进入圣庙四处寻找,却毫无踪迹。

忽然听到邻居的妇人责骂小孩说:“刚换的新裤子,又染上了猩红色,是从哪里染来的?”

小孩的父亲听到后感到奇怪,前去查看,发现小孩的裤子上全是朱砂,于是追问小孩是从哪里弄来的。

小孩说:“刚才骑在学宫前驮碑的龟头上,不知不觉就染上了。”

前去查看赑屃的头,果然有朱砂。

于是打开学宫,砸碎碑下的龟头,发现石片上有血丝,龟腹中有一颗像卵一样的小石头,坚硬光滑如镜,锤不碎,便远远地投入太湖。

从此女子不再出现。

过了半个月,女子突然直接进入卧室责骂书生说:“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然砸碎了我的身体!不过我也不生气。你父母担心的是你的病。现在我已经求得了仙宫的灵药,你服下后就会没事。”

她拿出几根草叶,书生吃下。

味道香甜,女子还说:“以前我们住得近,可以早晚往来;现在稍微远了,就该长期住在这里了。”

从此女子白天也能现身,只是不吃饭,家里的大人小孩都能看见她。

书生的妻子大骂女子,女子只是笑而不答。

每天晚上,书生的妻子抱着书生坐在床上,不让女子上床,女子也不强求。

但一旦书生躺下,妻子就会昏昏沉沉地睡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女子则独自与书生同寝。

书生服下灵药后,精神立刻好转,完全不像以前那样虚弱。

父母无奈,只好暂时听之任之。

这样过了一年多。

一天,书生偶然在街上行走,遇到一个长满疥疮的道士,道士仔细打量书生后说:“你身上的妖气太重,如果不说实话,死期将近!”

书生如实相告。

道士邀请书生进入茶馆,从背上的葫芦里倒出酒来喝,然后拿出两张黄纸符交给书生说:“你带回去,一张贴在卧室门上,一张贴在床上,不要让女子知道。你们的缘分还未尽,等到八月十五晚上,我会来见你。”

当时是六月中旬。

书生回家后,按照道士的吩咐贴上了符。

女子来到门前,惊讶地退后,大声责骂说:“你怎么又这么薄情?不过我也不怕这个!”

言辞虽然严厉,但始终不敢进门。

过了很久,女子大笑着说:“我有重要的话要告诉你,你自己选择吧,你先揭下符。”

书生照做后,女子进门,告诉书生说:“郎君相貌英俊,我爱慕你,道士也爱慕你。我爱慕你,是想让你做我的丈夫;道士爱慕你,是想让你做他的龙阳君。这两者,你自己选择吧。”

书生恍然大悟,于是两人又像以前一样相爱。

到了中秋节的晚上,书生正和女子一起坐着赏月,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看到一个人从矮墙外露出半个身子。

走近一看,是那个疥疮道士。

道士拉着书生说:“你们的妖缘即将结束,我特地来为你驱除她。”

书生心里不愿意。

道士说:“她用污言秽语诽谤我,我也知道,所以更不能饶她。”

道士写下两张符说:“快去把她抓来。”

书生还在犹豫,正好家人出来,急忙把符送到妻子那里。

妻子大喜,拿着符冲向女子,女子吓得发抖,于是被绑住双手,被拥着离开。

女子哭着对书生说:“早知道缘分尽了就该离开,因为一点痴情,拖延到现在受了祸。但几年的恩爱,你是深知的,现在要永别了,求你把我放在墙的阴影下,不要让月光照到我,或许还能延缓一会儿死亡。你能可怜我吗?”

书生实在不忍心拒绝她,于是把她抱到墙的阴影下,亲手解开她的束缚。

女子奋力跃起,化作一片黑云,从地面飞升而去。

道士也长啸一声,向东南方向腾空追去,不知所踪。

阴间的中秋节官员不办公

罗之芳是湖北荆州府监利县的举人。

辛未年会试时,有一个福建浦城县的李姓人来拜访他,说:“你这次考试一定会中,但恐怕不能入选馆职。”

罗之芳问他原因,李姓人不肯说,只说:“等结果出来再说。”

发榜后,罗之芳果然中了进士,但未能入选馆职,于是去问李姓人。

李姓人说:“之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将成为浦城县的县令,所以来拜访你。”

罗之芳回家后,选官的日期还早,于是去某家教书,自己认为将来选官时,一定会被派到浦城。

不料教书三年后,罗之芳因病去世,家里也不知道李姓人所说的梦中事。

又过了一年后的八月十五日,家里请仙,乩盘上大大地写着:“我是罗之芳,现在回来了。”

全家都不相信,乩盘上又写:“你们如果不信,有一张螺蛳湾的田契,我当年因为死在馆中,没有来得及交给家里,还记得夹在《礼记》的某篇里。你们现在正和邻居打官司,可以找出来验证,这样四至分明,官司就能了结。”

家人立刻去检查,果然找到了这张田契,于是全家痛哭。

乩盘上也写了几十个“哭”字。

家人问:“你现在在哪里?”

乩盘上写:“做浦城县的城隍。”

并且说:“阴间比阳间的公事更忙,一刻不得闲,只有中秋节这一天,例不办公。但必须是月朗风清的夜晚,英魂才能走远。今天正好是中秋夜,所以有空回家一趟。如果是平常日子,就没空回来了。”

又吩咐家人:“院子里的草木不要摇动,我带回来的鬼吏鬼卒有十几个人,都依附在草木上栖息。鬼怕风,如果没有依靠,被风一吹,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岂不是我做城隍的反害了他们吗?”

乩盘写完,又写了一篇长赋才离开。

缚山魈

湖州的孙叶飞先生在云南任教,平时喜欢喝酒。

中秋节的晚上,他在乐志堂招待学生们喝酒,月色明亮,忽然听到桌上有声音,像大石头崩塌压下来的声音。

正在惊讶时,门外出现了一个怪物,头戴红纬帽,黑瘦如猴,脖子下长着绿茸茸的毛,用一只脚跳跃着进来。

看到客人们正在喝酒,大笑着离开,声音像竹子裂开。

大家都说这是山魈,不敢靠近。

等它离开后,它闯进了右边的厨房。

厨师正醉醺醺地躺在床上,山魈揭开帐子看了看,又大笑不止。

众人大喊,厨师惊醒后看到怪物,立刻拿起木棍打它,山魈也伸出胳膊作势要抓。

厨师一向勇敢,抱住怪物的腰,和它一起滚到地上。

众人各自拿着刀棍来帮忙,但砍不进去。

用棍子打了很久,怪物渐渐缩小,面目模糊,变成一团肉;于是用绳子把它捆在柱子上,打算天亮后扔进江里。

到了鸡叫时,桌上又发出极大的响声,急忙去看,怪物已经不见了。

地上留下一顶红纬帽,是书院学生朱某的。

这才知道书院里的秀才们经常丢帽子,都是这个怪物偷的。

而这个怪物喜欢戴红纬帽,也让人不解。

门夹鬼腿

尹月恒住在杭州艮山门外,从沙河滩回来时,怀里揣着半斤菱角。

路过钵盂潭时,人烟稀少,地方空旷,有几堆义冢,忽然觉得怀里轻松,一摸买的菱角,已经不见了。

于是转身找到义冢,发现菱肉被剖碎,堆在冢尖上。

尹月恒又把菱肉捡回怀里,踉跄着回家。

还没吃完就病倒了,大喊说:“我们很久没尝到菱肉了!想借它解解馋。你竟然全部拿回去,怎么这么吝啬?现在我们到了你家,不吃饱是不会走的。”

家里的人害怕了,立刻供上饭菜为主人赎罪。

杭州的习俗是:凡是送鬼的,前一个人送出门,后一个人把门关上。

家里按照这个习俗,关门太快,尹月恒又大喊说:“你们请客应该恭敬。现在我们还没走,你们就突然关门,夹坏了我的腿,痛苦难忍。如果不重新大摆宴席请我们,我们就永远不出你家门了。”

于是家里又进行祈禳,尹月恒的病稍微好转。

但病情时好时坏,始终没有痊愈,最终因此去世。

祭雷文黄湘舟说:“我田边的邻居有个儿子,十五岁

有一年,儿子被雷劈死了,他的父亲写了一篇祭文给雷神说:‘雷神啊,谁敢侮辱你?雷击啊,谁敢阻止你?虽然如此,我有一句话要问雷祖。如果是我儿子今生的罪孽,我儿子今年才十五岁。如果是我儿子前世的罪孽,为什么不让他今生不来到世上?雷公雷公,你作何解释?’祭文写完后,用黄纸烧掉。忽然又一声霹雳,他的儿子复活了。

王介眉侍读是习凿齿的转世

我家乡的孝廉王介眉,名叫延年,被推荐为博学鸿词。他年轻时曾梦见自己来到一个房间,里面摆满了古籍和古器,气氛非常浓厚。床上坐着一位老人,身材矮小,白胡子,见到客人也不起身,也不说话。还有一个人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向介眉拱手说:‘我是汉朝的陈寿,写了《三国志》,贬低刘备,推崇曹操,其实是无心之举,没想到后人以此为口实。’他指着床上的人说:‘多亏这位彦威先生用《汉晋春秋》来纠正。你是彦威先生的后身,听说你正在写《历代编年纪事》,这是你前世的根基,一定要努力完成。’说完,他递给介眉一卷书,让他题写六首绝句,然后介眉就醒了。醒来后只记得两句:‘惭愧没有《汉晋春秋》的笔力,敢说前生是彦威。’后来介眉八十多岁时,进呈了他所写的《编年纪事》,被赐予翰林侍读的职位。

周若虚

慈溪的周若虚,长期在科举考试中失利,在城外的谢家店教书四十多年,村里无论老少,都曾是他的学生。一天,晚饭后他在书馆里独自坐着,有一个学生冯某上前作揖,邀请若虚到他家,说有重要的事情相求。说完就告别了,言辞和表情中透露出深深的悲伤。若虚想起冯某已经去世,所见的是鬼魂,不禁大惊,立刻前往他家。

冯某的父亲梦兰在门外站着,见到若虚就挽留他小酌。若虚也没有说明来意,只是闲聊家常。不知不觉到了半夜三更,无法回家,梦兰就留他在楼上过夜;在中间设了一张床,隔壁就是冯某的妻子王氏的房间,隐隐约约似乎有哭声。若虚拿着蜡烛睡不着。看到楼梯上有一个青衣妇人,屡次探头窥视,先是露出半张脸,后来现出全身。若虚呵斥道:‘你是谁?’那妇人厉声说:‘周先生,这时候应该睡觉了。’若虚说:‘我睡不睡,关你什么事?’妇人说:‘我是谁!关你什么事?’随即披头散发,满身是血,拿着绳子冲过来。若虚吓得几乎要倒下,忽然背后有人用手扶住他,说:‘先生别怕,学生在这里保护你。’仔细一看,正是已故的冯生。随即冯生就消失了。

若虚大喊,冯某的父亲梦兰拿着蜡烛上楼,若虚详细讲述了所见。梦兰立刻叫媳妇王氏开门,但里面没有回应;撬开门进去,发现王氏已经上吊了。若虚和梦兰一起解救,过了很久王氏才苏醒。原来上午王氏和小姑子争吵,被公公责骂,一时想不开轻生,恶鬼趁机作祟。她的丈夫在阴间知道后,所以求助于若虚。

葛道人用风洗手

葛道人,杭州仁和人,家境小康,性格喜欢修道。五十多岁时,分家产,一半给了儿子,带着另一半去游历。经过钱塘江,准备去天台山,路上遇到一位老人拱手说:‘你有道骨,何不学道?’葛道人和他交谈,非常高兴。老人说:‘我是福建人,精通天文,曾在钦天监任职,辞官归隐二十年了。如果你不嫌弃,明年春天我在家等你。’并写下了住址给他。

葛道人第二年如期去拜访,但没有遇到老人,失望地准备回去。晚上住进旅店,又见到一位道士,相貌伟岸,神情清朗,整晚没有说一句话。葛道人上前和他交谈,自述是为了访仙而来。道士说:‘你果然有志气,我推荐你去庐山,见我的师兄云林先生,他可以做你的师父。’葛道人求了一封推荐信就去了。在深山中走了十多天,没有见到任何踪迹,心里有些怀疑。

一天,看到山洞里坐着一位老人,用手招风像是在洗手。葛道人感到奇怪,于是拿出道士的推荐信,拜在老人座下。老人说:‘你来得太早了!你还有三十年的人间缘分未了。我先给你一卷经书和一件法宝,你出山后诵经守护法宝,济世救人,三十年后再进山,我传你道法。’葛道人问:‘用手招风是做什么?’老人说:‘修成神仙术的人,吃饭不用火,洗澡不用水,招风是用来洗手的。’于是引导葛道人出山。走了不到半天,就到了南昌的大路。回到家后,葛道人学会了这种法术,能治鬼降妖。所谓的法宝,是一块鹅卵石,上面有裂缝,很像人眼,有光芒,能自动闪烁,像眨眼一样。葛道人也不轻易展示给别人看。

沈姓的妻子

杭州有个姓沈的人,住在运司署前,和葛道人关系很好。他的长子旭初,妻子怀孕了,问葛道人是男是女。葛道人说:‘拿一碗水来。’沈某拿来水,放在桌上。葛道人默念了几遍咒语,侧耳听了一会儿,皱着眉头说:‘怎么办!怎么办!’沈某惊讶地问原因,葛道人说:‘你妻子不久会有难,恐怕会伤及性命,现在顾不上问男女了。’沈某虽然一向知道葛道人灵异,但他妻子身体很好,半信半疑。不久,沈某的妻子拿着灯上楼,突然大声喊痛。她的公婆和丈夫急忙跑去看,她已经倒在床上,脸上带着笑容说:‘今天终于泄了我的恨。’声音像是绍兴人。沈某夫妻围着她磕头,她回答说:‘我是来报冤的,不关你们的事。’沈某急忙让次子去请葛道人。葛道人来了,拿了一碗米,口中念咒,用手撮米打病人。病人表现出害怕的样子说:‘我是奉命来报冤的,道人不要打我!’葛道人问:‘你有什么冤情?’病人回答说:‘我是山阴人。这个女人前世是我邻居的妻子。我四岁时,偶然在她家玩耍,打碎了她的碗。她骂我母亲和私夫有染,所以生了这个坏孩子。我告诉母亲,母亲怕我泄露这件事,把我打死了。害死我的,就是这个女人。我恨她很久了,今天终于找到了她。’葛道人告诉沈某:‘报冤索命的事,都是东岳大帝掌管,必须向岳帝申诉,得到允许,才能用法术救治;否则很难救。’沈某清晨去法华山的岳帝庙,默默申诉了这件事,抽到了上上签,回来告诉葛道人。这时他妻子的胎儿已经流产,葛道人嫌不干净,不肯进房。沈某全家哭着求他,葛道人才到床前,写了一张召彩云的符,问:‘好看吗?’病人回答说:‘好看。’葛道人说:‘为什么不出去看看?’病人回答说:‘好。’葛道人随即捏诀向空中一抓,说:‘抓到了。’飞快地跑下楼去,病人昏迷中醒来,说:‘我为什么全身痛极了?肚子很饿。’旁边的人给她吃东西。

不到半刻钟,她又哭着说:‘你带走了我的孙子,我在这里也能要你的命!’说完,又像之前一样发狂。口中发出的声音很杂乱,都是杭州口音。其中有一个鬼说:‘我们都是张老头儿请来的,你家如果肯斋戒供奉,我们就走。’沈某请僧人做法事,众鬼纷纷道谢。忽然又听到张老头儿的声音说:‘我是正客,怎么反而轻视我?别人的馒头都是菜心,我的豆沙多而菜心少?’沈某看张老头儿位前的供品,果然如他所说,于是换了一份给他。求他离开。

最终不肯,再次请来道人。道人给了一束桃枝,说:“吵闹就打。”沈拿着桃枝进去,向病人做出要打的姿势。妇人哀鸣道:“不要打,我去,我去。”道人站在门外,预先准备了一个瓮,向空中骂道:“快进这里面!”用一张符纸封住瓮口带走,沈妇从此痊愈了。

半年后,有人在理安寺遇到道人,看到众僧扛着道人在空室中行走,七天七夜不沾土木,口中吐出数升黑汁,污渍沾满衣服,颜色如血。道人告诉人说:“我以童真之身沾染了产妇的秽气,幸好众长老超度,不然,几乎堕落了。”

怪弄爆竹自焚

绍兴有一户人家有座楼,常年关闭。一天,有位远客来求宿。主人说:“宅东有座楼,你敢住吗?”客人问原因,主人说:“这座楼平时存放辎重,两个仆人住在里面。半夜听到叫喊声,去看时,见两个仆人脸色如土,战栗不能言。过了一会儿说:‘我们刚睡下,还没灭烛,看到一个东西长约一尺,像人间的石敢当,到床前,掀开帷帐要上来。我们害怕极了,不觉大叫狂奔而下。’所见如此,从此没人敢住这座楼。”客人听后笑道:“我请以身试之。”主人无法挽留,为他打扫尘土,摆好桌椅,安排床铺。客人登上楼,点燃蜡烛,佩剑等待。

漏三下,有声音从房间北角响起。凝神细看,看到一个怪物如主人所说,跳上座位,翻阅客人的书卷。良久,又打开他的箱子,把东西摆在桌上,一一审视。箱子里有几枚徽州爆竹,怪物拿到灯前,把玩良久。烟花飞落药线,轰然一声,响如霹雳,这怪物唧唧滚地,随即消失不见。心中大为惊异,担心它再来,等到漏尽,竟然销声匿迹了。

早晨起来告诉主人,互相惊诧。到了晚上,客人仍住在楼上,杳无所见。此后,楼中怪绝。

喀雄

喀雄,姓杨,父亲是守备,早亡。表叔周某,是副将,镇守河州,怜其孤苦,抚养他。周有个女儿,年纪相仿,见喀雄少年聪秀,颇爱他,时常给他饮食。周家家法甚严,始终没有其他事情。

有个叫务子的人,也是周家的亲戚,住在书斋。夏天,喀雄苦热,徘徊月下,见周女缓缓而来,于是与她成欢。第二天进内,见女晓妆,喀雄看着她笑,女也笑着迎接他。从此无日不至。务子听到他们房中的笑语,怀疑而窥视,见喀雄与周女相狎,心中大为嫉妒,秘密告诉周公。周进宅责备夫人,夫人说:“女儿夜夜与我同床,哪有此事?”周终以为疑,借他事杖责喀雄并遣送他。喀雄无所依靠,栖身在兰州古寺中。

一天,女忽然到来,带来很多辎重。喀雄惊且喜,问:“从何而来?”女说:“与我叔父同来。”原来周公的弟弟名叫铻,也是武官,刚升任兰州守备。喀雄深信不疑,与女同居半月,扬扬如富人。叔到任后,在路上遇到他,喜道:“侄儿在此吗?”喀雄说:“是的。”叔策马登堂,侄妇出来拜见,竟是周女,大惊问原因,喀雄详细说明。铻说:“我来时,没听说署中失女的事,难道我兄讳之吗?”住了几天,借公事回河州,详细叙述此事。周大惊,说:“我女儿明明在室,刚才还一起吃饭,哪有此事?或者这是狐仙冒托的吧!”夫人说:“与其让狐狸冒托我女之名,玷污我闺门,不如竟以真女妻之,看他如何?”周兄弟二人大以为然,即招喀雄回来成亲。

合卺之夜,西宁之女先已在房,喀雄茫然不知所措。女笑而对他说:“何事慌张?我是狐仙,实为报德而来。令祖作将军时,曾在土门关打猎。我被箭射中擒获,令祖拔箭放了我。屡欲报恩,无从下手。近来知道郎君爱周女而不得,故来作媒,以偿你愿。也因你与周女有夙缘,不然,我也不能为力。今媒已成,我去了。”倏然不见。

常熟程生

乾隆甲子年,江南乡试,常熟程生,年四十许,头场已入号,夜里忽然惊叫,似得疯病。同号生怜而问之,俯首不答。日未午,即收拾考篮,投白卷求出。同号生不解其意,牵裾强问之,程生说:“我有亏心事发觉了。我年未三十时,在某搢绅家教书,弟子四人,皆主人之子侄。有柳生者,年十九,貌美,我心慕,欲私之,不得其间,适清明节,诸生俱归家扫墓,惟柳生与我相对,我挑以诗曰:‘绣被凭谁寝?相逢自有因。亭亭临玉树,可许凤栖身?’柳见之脸红,团而嚼之。我以为可动矣,遂强以酒,俟其醉而私焉。五更,柳醒,知已被污,大恸。我劝慰之,沉沉睡去。天明,则柳已缢死床上矣。家人不知其故,我不敢言,饮泣而已。不料昨进号,见柳生先坐号中,旁一皂隶,将我与柳齐牵至阴司处。有官府坐堂上,柳诉良久,我亦认罪。神判曰:‘律载:鸡奸者照以秽物入人口例,决杖一百。汝为人师,而居心淫邪,应加一等治罪。汝命该两榜,且有禄籍,今尽削去。’柳生争曰:‘渠应抵命,杖太轻。’阴官笑曰:‘汝虽死,终非程所杀也。倘程因汝不从而竟杀汝,将何罪以抵之?且汝身为男子,上有老母,此身关系甚大,何得学妇女之见羞忿轻生?《易》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从古朝廷旌烈女不旌贞童,圣人立法之意,汝独不三思耶?’柳闻之大悔,两手自搏,泪如雨下。神笑曰:‘念汝迂拘,着发往山西蒋善人家作节妇,替他谨守闺门,享受旌表。’判毕,将我杖三十放还魂,依然在号中。现在下身痛楚,不能作文;就作文,亦终不中也。不去何为?”遂呻吟颓唐而去。

怪风

凉州大靖营有座松山,在沙碛中,是古战场。将军塔思哈因公领兵经过此处,白草黄云,一望无际。忽见一山高千仞,中有火星万点,蔽日而来,声若雷霆,人马失色。哈大惊,以为是山移。俄而渐近,不及回避,于是同下马闭目据地,互相抱持。顷刻间,天地如墨,人人滚地,马亦翻倒,良久始定。麾下三十六人,满面皆血,石子嵌入面皮,深者半寸。回望高山,已在数十里之外。日暮,抵大靖营,告总兵马成龙。马笑曰:“此风怪

跟随我走。”程起跟随他,那人高声唱歌不停。走了几里路,天渐渐亮了,对程说:“快到你家了,我要走了。”程叩谢并问他的姓名,他说:“我是冷秋江,住在东门十字街。”

程回到家,口鼻里满是青泥。家人为他清洗完毕,他立即前往东门感谢姓冷的人,但找不到这个人。到了十字街询问左右邻居,他们说:“姓冷的有祠堂,里面供奉着一个木牌位,名字叫嵋,是顺治初年的秀才。秋江是他的号。”

钉鬼脱逃

句容的捕快殷干,以捕贼闻名,每晚在阴暗偏僻的地方守候。他准备去一个村子,看到一个拿着绳子的人急匆匆地跑过来,撞到了他的背,殷暗自猜测这一定是盗贼,便尾随他。到了一户人家,那人翻墙进去了。殷又暗自想,抓他不如等他出来再行动。抓他不过是献给官府,未必能得到赏赐;等他出来再劫持他,一定能得到重利。

不久,殷听到隐隐约约的妇女哭声,感到疑惑,也翻墙进去。看到一个妇女正在梳妆对镜,梁上有一个蓬头垢面的人用绳子钩她,殷知道这是吊死鬼在找替身,便大声呼喊破窗而入。邻居们被惊动聚集过来,殷详细说明了情况,果然看到妇女悬在梁上,便救下了她。妇女的公婆都来感谢,准备了酒席款待他。散席后,殷从原路返回,天还没亮。背后传来簌簌的声音,回头一看,是那个拿绳子的鬼。鬼骂道:“我自己找替身,关你什么事?你破坏了我的计划!”用双手攻击他。殷胆子一向很大,与他对打,拳头打到的地方又冷又腥。天渐渐亮了,拿绳子的鬼力气渐渐减弱,殷更加奋勇,紧紧抱住他不放。路上有行人看到殷抱着一块朽木,嘴里喃喃大骂,上前仔细一看,殷恍如梦醒,而朽木也掉在了地上。殷愤怒地说:“鬼附在这块木头上,我不会放过这块木头!”他取来钉子将木头钉在庭院的柱子上,每晚都能听到哀泣声,痛苦不堪。

过了几个晚上,有鬼来和他说话、安慰他、替他求情的,声音像小孩子一样啾啾作响,殷都不理会。其中一个鬼说:“幸好主人用钉子钉你,如果用绳子绑你,你会更痛苦。”群鬼吵闹说:“别说,别说,怕泄露了机关,被殷学乖了。”第二天,殷用绳子代替钉子,按照鬼说的办法。到了晚上,不再听到鬼的哭泣声。第二天早上看那块朽木,竟然逃走了。

樱桃鬼

熊太史本,租住在京师的半截胡同,与庄编修令舆住得很近,每晚都一起喝酒,互相往来。

八月十二日晚上,庄准备了酒请熊喝,宾主一起坐着。忽然桐城相公派人来叫庄去,熊知道他很快就会回来,便独自喝酒等他。他自己倒了一杯酒放在桌上,还没来得及喝,杯子已经空了。起初他还怀疑自己忘记了,又倒了一杯酒等着。看到一只蓝色的大手从桌子下面伸出来拿杯子,熊站起来,蓝手的人也站起来,他的头、眼睛、脸、头发,全都是蓝色的。熊大声呼喊,两家的仆人都来了,点灯照亮,却什么也没有。庄回来后听说了这件事,开玩笑对熊说:“你敢在这里过夜吗?”熊年轻气盛,立即命令仆人拿来被子和枕头放在床上,让仆人出去,自己拿着一把剑坐着。这把剑是大将军年羹尧赠送的,曾经在平定青海时杀过无数人。当时秋风怒号,斜月冷冷地照着,床上挂着绿纱帐,空明澄澈。街上的鼓声敲了三更,熊心里害怕这个怪事,始终无法入睡。忽然桌上铿然一声扔下一个酒杯,再铿然一声又扔下一个酒杯。熊笑着说:“偷酒的人来了。”不久,一条腿从东窗进来,一只眼睛、一只耳朵、一只手、半个鼻子、半个嘴巴;另一条腿从西窗进来,一只眼睛、一只耳朵、一只手、半个鼻子、半个嘴巴,好像将一个人的身体从中间锯成两半,全都是蓝色的。不久合为一体,怒视着帐中,冷气渐渐逼近,帐子忽然自己打开了。熊站起来拔剑砍去,砍中了鬼的手臂,像砍在破棉絮上,没有一点声音。鬼奔窗逃去,熊追到樱桃树下,鬼消失了。

第二天早上,主人起床,看到窗外有血迹,急忙来询问,熊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于是主人砍掉了樱桃树并烧掉,树上还带着酒气。窗外有一个看门的老仆人,又聋又瞎,他睡的窗榻是鬼出入经过的地方,却什么也没听到看到,鼾声如雷。熊后来活到八十岁,长子是浙江巡抚,次子是湖南监司,他常笑着对人说:“我以胆气和福气战胜了妖怪,但终究不如那个又聋又瞎的看门老仆人更能战胜妖怪。”

鼠啮林西仲

福建耿藩叛乱时,厦门司马林西仲不肯投降,被绑入狱。西仲平时画了一幅小像,忽然被老鼠咬断了头,脖子上留下一圈像刀割的痕迹。家人号啕大哭,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不久,朝廷的军队攻破了耿藩,将西仲从狱中救出,恢复了他的官职,并升迁三级。西仲回到家,家人准备了酒庆祝他重生。那天晚上,听到一群老鼠啾啾地忙碌着,扛着一个东西放在桌上。一看,是老鼠衔来的小像的头,它们把头像还给了西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六-注解

猪道人:指华山寺中养的一只猪,因其能持斋、闻诵经声则叩首作顶礼状,被寺中僧人尊称为“道人”。

郑鄤:明末翰林,因被诬陷杖母事而被凌迟处死,天下冤之。

湛一和尚:华山寺的住持,有道行,能通因果。

凌迟:古代一种极刑,将犯人千刀万剐,使其痛苦而死。

徐先生:一位神秘的炼丹术士,能呼风唤雨,炼金术高超。

秦毛人:传说中生活在房山的毛人,长丈余,遍体生毛,畏秦法。

貘:传说中的兽类,好食铜铁而不伤人。

人同:喀尔喀地区的一种兽类,似猴非猴,能与人互动。

人虾:指一位前明逸老,因长期荒淫生活导致身体畸形,形如熟虾。

鸭嬖:指江西高安县僮杨贵,因被雄鸭袭击而得名。

赑屃精:指无锡华生遇到的女妖,形似学中门斗女,实为妖物。

圣庙:指孔庙,供奉孔子的庙宇,是中国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象征着儒家文化的中心。

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古代常用于书写、绘画和宗教仪式中,具有辟邪和象征吉祥的意义。

赑屃: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常被雕刻在石碑的基座上,象征着力量和稳定。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交界处,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和文化象征。

仙宫灵药:指传说中的仙人所用的药物,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

疥道人:指外表邋遢、行为怪异的道士,常被描绘为具有超凡能力的隐士或仙人。

龙阳:古代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关系,源自战国时期魏国的龙阳君。

城隍: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的城市守护神,负责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安全。

山魈:传说中的山中精怪,形象多为猴状,常被描绘为顽皮或恶作剧的精灵。

义冢:指为无主或贫困者设立的公共墓地,象征着社会的慈善和仁爱。

祭雷文:古代祭祀雷神的仪式和文辞,雷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掌管雷电,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威严。

雷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雷祖是掌管雷电的神灵,常被视为天界的执法者,负责惩罚人间的罪恶。

黄纸:黄纸在中国古代常用于书写祭文或符咒,焚烧黄纸是一种宗教仪式,用以传达信息给神灵或祖先。

习凿齿: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著有《汉晋春秋》,以纠正陈寿《三国志》中的偏见。

陈寿:西晋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著有《三国志》,但因书中对刘备的评价较低而受到后世批评。

彦威:习凿齿的字,因其在《汉晋春秋》中为刘备正名而受到后人尊敬。

汉晋春秋:习凿齿所著的历史著作,旨在纠正《三国志》中的偏见,尤其是对刘备的评价。

钦天监:中国古代负责天文历法的官方机构,官员需精通天文、历法等知识。

东岳:即泰山,中国五岳之首,被视为掌管人间生死的神灵居所。

岳帝:东岳大帝,道教中的重要神祇,掌管人间生死和善恶报应。

符咒:道教中用于驱邪、治病或祈福的神秘文字或符号,常由道士书写并施法。

道场:道教或佛教中举行法事、祭祀的场所,通常由僧人或道士主持。

道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人通常指修炼道教的人士,他们往往被认为拥有超自然的能力,如驱邪、治病等。

符:符是道教中用于驱邪、治病或祈福的一种符号或文字,通常写在纸上,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

童真之身:指未经过性行为的纯洁身体,在道教中,童真之身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灵性和力量。

超度:在佛教和道教中,超度是指通过仪式帮助亡灵脱离苦难,进入更好的境界。

石敢当:石敢当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镇宅之物,通常是一块刻有符咒或神像的石头,用于驱邪避凶。

徽州炮竹:徽州炮竹是中国安徽省徽州地区特产的一种爆竹,以其制作精良、声音响亮而闻名。

合卺:合卺是中国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新婚夫妇共饮一杯酒,象征两人合为一体。

阴司:阴司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管理阴间事务的机构,类似于人间的官府,负责审判亡灵的善恶。

鸡奸:鸡奸是中国古代法律中对男性之间性行为的称呼,被视为严重的道德和法律罪行。

旌表:旌表是中国古代对忠孝节义等行为进行表彰的一种方式,通常由政府颁发匾额或碑文。

通草花:一种用通草(一种植物)制作的手工艺品,常用于装饰或作为礼物。

丫髻山:位于中国的一座山,以宗教活动和朝圣闻名,特别是对碧霞元君的崇拜。

碧霞元君:道教中的一位女神,被认为是山神和生育之神,受到广泛崇拜。

头香:在宗教仪式中,第一个上香的人被认为会得到特别的祝福或灵验。

太监:古代中国宫廷中的男性侍从,通常被阉割,以服务皇室。

义女:非血缘关系的女儿,通常因某种善行或特殊关系被认作女儿。

白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常常象征着野性和不祥,白狼则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义犬:指忠诚的狗,常用来比喻忠诚的朋友或仆人。

白虹精: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虹常常被视为神秘的生物或精灵,白虹精可能指一种特定的精灵或妖怪。

冷秋江:冷秋江是顺治初年的一位秀才,号秋江,住在东门十字街。他的祠堂中供奉着一块木主,名为嵋。

钉鬼脱逃:这是一个关于鬼魂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捕者殷干如何与鬼魂搏斗并将其钉在庭柱上,最终鬼魂逃脱的情节。

樱桃鬼:这是一个关于鬼魂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熊太史的人如何与一个蓝色的鬼魂搏斗,并最终将其赶走的情节。

鼠啮林西仲:这是一个关于林西仲的故事,讲述了他如何因为不投降而被捕入狱,最终因为鼠啮断其画像的头而得到释放的情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六-评注

《猪道人即郑鄤》一文通过猪道人与郑鄤的因果联系,展现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猪道人前世为宰官,因有负心事而托生为猪,以求超度。湛一和尚本欲以刀解法助其超度,却因众僧的误解而未能如愿,最终猪道人转世为郑鄤,无辜受极刑而死。这一故事不仅揭示了因果报应的必然性,也反映了明末社会的动荡与冤狱频发的现实。

《徐先生》一文通过徐先生的神奇炼丹术与最终的盗贼身份,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徐先生表面上是一位高深的炼丹术士,能够呼风唤雨、炼金成丹,但其真实身份却是一名盗贼。这一反差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与对现实的无奈。

《秦毛人》一文通过秦毛人的传说,展现了秦始皇的威严与秦法的严酷。秦毛人因逃避秦时筑长城的劳役而躲入山中,最终成为毛人怪。这一传说不仅反映了秦朝严苛的劳役制度,也揭示了人们对秦法的恐惧与对自由的渴望。

《貘》一文通过貘兽的传说,展现了人们对神秘生物的想象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民间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未知与敬畏。

《人同》一文通过人同与将军的互动,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人同虽为兽类,却能与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甚至在将军离开时泪下如雨,相送十余里。这一故事不仅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共鸣,也反映了人们对忠诚与友情的珍视。

《人虾》一文通过前明逸老的生活经历,揭示了过度放纵生活的后果。逸老因长期荒淫生活导致身体畸形,形如熟虾,最终在痛苦中度过余生。这一故事不仅是对放纵生活的警示,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死与自由的思考。

《鸭嬖》一文通过杨贵被雄鸭袭击的荒诞情节,展现了民间传说中的幽默与讽刺。杨贵因被雄鸭袭击而得名“鸭嬖”,这一荒诞的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反映了民间对性别的戏谑与对命运的无奈。

《赑屃精》一文通过华生与女妖的互动,揭示了妖物迷惑人心的本质。女妖虽形似学中门斗女,实为妖物,最终导致华生身体羸弱。这一故事不仅是对妖物传说的再现,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恐惧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段古文通过一系列神秘事件和超自然现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的深厚影响。故事中的女妖、疥道人、山魈等形象,反映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想象。女妖与书生的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中的痴情与执着,同时也暗示了人与妖之间的界限和冲突。疥道人的出现和干预,象征着道教文化中对妖邪的驱除和对正义的维护。

故事中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女妖化身为黑云飞升、山魈戴红纬帽跳跃等场景,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戏剧性。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古人对神秘事物的丰富想象和艺术表现力。

此外,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如罗之芳成为城隍、山魈偷帽等,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和对鬼神的敬畏。这些情节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和道德冲突。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历史观念和道德伦理。首先,雷震死而复生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神灵的信仰。雷祖作为天界的执法者,象征着正义与惩罚,而父亲的祭文则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神灵的质问。这种对神灵的敬畏与质疑,反映了古人在面对不可控的自然现象时的复杂心理。

其次,王介眉的故事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融。习凿齿与陈寿的对话揭示了历史书写的主观性与争议性,而王介眉作为习凿齿的‘后身’,则象征着历史责任的传承。这种对历史真相的追求与对前人功绩的继承,体现了古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反思。

周若虚与冯某的故事则通过鬼魂的出现,揭示了生死界限的模糊与因果报应的观念。冯某的鬼魂向周若虚求助,反映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与对善恶报应的信仰。这种对鬼魂的描写不仅具有文学上的惊悚效果,也体现了古人对道德伦理的重视。

葛道人的故事则展现了道教修行与神秘法术的结合。葛道人通过招风洗手的神奇行为,展示了道教修行者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法宝‘鹅子石’的描写,则进一步增添了神秘色彩,反映了古人对道教法术的崇拜与好奇。

最后,沈姓妻的故事通过鬼魂附体与道士驱邪的情节,揭示了因果报应与道教法术的结合。鬼魂的复仇与道士的干预,反映了古人对善恶报应的信仰与对道教法术的依赖。这种对因果报应的描写,不仅具有道德教化的意义,也体现了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历史观念和道德伦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每个故事都通过具体的情节与人物,揭示了古人对自然、历史、生死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这段文本包含了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丰富性。

第一个故事中的道人通过使用桃枝和符咒驱邪治病,展示了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道人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其超凡的能力,也反映了人们对道教的信任和依赖。

第二个故事中的怪弄爆竹自焚,揭示了民间对超自然现象的恐惧和好奇。客人的勇敢尝试和最终的胜利,象征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征服。

第三个故事中的喀雄与狐仙的爱情故事,融合了人狐恋的传统主题和报恩的道德观念。狐仙的出现不仅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因果报应的信仰。

第四个故事中的常熟程生因过去的罪行在阴司受审,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和道德观念对个人行为的严格约束。阴司的审判不仅是对程生的惩罚,也是对读者的一种道德警示。

最后一个故事中的怪风现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和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无助。将军塔思哈的经历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这些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叙述,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和理解。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这段文本包含了多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元素。首先,孝女的故事展示了孝道的重要性,这是儒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孝女通过虔诚的祈祷和牺牲,最终感动了神灵,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美德的力量,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祖先的尊重。

其次,老妪变狼的故事则涉及了变形和超自然的主题,这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非常常见。故事中的老妪变成白狼,可能象征着老年和野性的结合,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超自然现象的恐惧和好奇。

义犬附魂的故事则强调了忠诚和报恩的主题。狗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忠诚的象征,这个故事通过狗的牺牲和复仇,展示了忠诚和正义的力量。

最后,白虹精的故事则涉及了仙缘和婚姻的主题。篙工与白虹精的相遇和结合,不仅展示了人与神秘生物之间的互动,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缘分和宿命的信仰。

整体来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也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多个方面,包括孝道、忠诚、超自然现象和宿命等。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鬼魂和超自然现象的普遍信仰和恐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钉鬼脱逃》中,殷干的勇敢和机智体现了古人对正义和勇气的崇尚。故事中的鬼魂形象,反映了古人对死亡和灵魂的恐惧和好奇。

《樱桃鬼》中的蓝色鬼魂形象,展示了古人对异类和未知生物的想象。熊太史的胆气和福气,体现了古人对个人品质和命运的重视。

《鼠啮林西仲》中的鼠啮断画像头的奇异事件,反映了古人对预兆和命运的关注。林西仲的坚持和不屈,体现了古人对忠诚和正义的追求。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递了古人对生命、死亡、正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些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齐谐-卷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12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