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五十九-原文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平昌公弼裔孙。
祖节,明法令,贞观中,为尚书右丞, 谨干自将。
江夏王道宗以事请节,节以闻,太宗喜,赉绢二百,劳之曰:“朕比不 置左右仆射,正以公在省耳。
永徽初,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代于志宁为 侍中。
坐房遗爱友善,贬桂州,卒。
融明辩,长于吏治。
开元初,调富平主簿。
源乾曜、孟温继为京兆,贤其人, 厚为礼。
时天下户版刓隐,人多去本籍,浮食闾里,诡脱繇赋,豪弱相并,州县莫 能制。
融由监察御史陈便宜,请校天下籍,收匿户羡田佐用度。
玄宗以融为覆田劝 农使,钩检帐符,得伪勋亡丁甚众。
擢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融乃奏慕容琦、韦 洽、裴宽、班景倩、库狄履温、贾晋等二十九人为劝农判官,假御史,分按州县, 括正丘亩,招徠户口而分业之。
又兼租地安辑户口使。
于是诸道收没户八十万,田 亦称是。
岁终,羡钱数百万缗。
帝悦,引拜御史中丞。
然吏下希望融旨,不能无扰, 张空最,务多其获,而流客颇脱不止。
初,议者以生事,沮诘百端,而帝意向之, 宰相源乾曜等佐其举。
又集群臣大议,公卿雷同不敢异,唯户部侍郎杨瑒以为籍外 取税,百姓困弊,得不酬失。
瑒坐左迁。
融乃自请驰传行天下,事无巨细,先上劝 农使,而后上台省,台省须其意,乃行下。
融所过,见高年,宣天子恩旨,百姓至 有感涕者。
使还言状,帝乃下诏:“以客赋所在,并建常平仓,益贮九谷,权发敛; 官司劝作农社,使贫富相恤。
凡农月,州县常务一切罢省,使趋刈获。
流亡新归, 十道各分官属存抚,使遂厥功。
复业已定,州县季一申牒,不须挟名。”
中书令张说素恶融,融每建白,说辄引大体廷争。
融揣说不善,欲先事中伤之。
张九龄谓说曰:“融新用事,辩给多诈,公不可以忽。”
说曰:“狗鼠何能为!”
会帝封太山还,融以选限薄冬,请分吏部为十铨。
有诏融与礼部尚书苏颋、刑部尚 书韦抗、工部尚书卢从愿、右散骑常侍徐坚、薄州刺史崔琳、魏州刺史崔沔、荆州 长史韦虚心、郑州刺史贾曾、怀州刺史王丘分总,而不得参事,一决于上。
融奏选 事,说屡却之,融怒,乃与御史大夫崔隐甫等廷劾说引术士解祷及受赇,说由是罢 宰相。
融畏说且复用,訾诋不已。
帝疾其党,诏说致仕,放隐甫于家,出融为魏州 刺史。
方河北大水,即诏领宣抚使,俄兼检校汴州刺史、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使。
又建请垦九河故地为稻田,权陆运本钱,收其子入官。
兴役纷然,而卒无成功。
入 为鸿胪卿,兼户部侍郎。
明年,进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融曰:“使吾执 政得数月久,天下定矣。”
乃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 侍郎,当时长其知人。
而性卞急,少所推下。
既居位,日引宾客故人与酣饮。
然而 神用警敏,应对如响,虽天子不能屈。
信安王祎节度朔方,融畏其权,讽侍御史李 宙劾奏之。
祎密知,因玉真公主、高力士自归。
翌日,宙通奏,帝怒,罢融为汝州 刺史。
居宰相凡百日去,而钱谷亦自此不治。
帝思之,让宰相曰:“公等暴融恶, 朕既罪之矣,国用不足,将奈何?”
裴光庭等不能对,即使有司劾融交不逞,作威 福,其息受赃馈狼藉,乃贬融平乐尉。
岁余,司农发融在汴州绐隐官息钱巨万,给 事中冯绍烈深文推证,诏流于严州。
道广州。
迁延不行,为都督耿仁忠所让,惶恐 上道,卒。
初,融广置使额以侈上心,百姓愁恐。
有司浸失职,自融始。
帝犹思其旧功, 赠台州刺史。
其后言利得幸者踵相蹑,皆本于融云。
子审,字审。
融之贬也,审与兄弟侍母京师。
及闻融再贬,不告其家,徒步号 泣省父,使者怜之,以车共载达于严州。
后擢进士第,累迁大理评事。
以夏楚大小 无制,始创杖架,以高庳度杖长短,又铸铜为规,齐其巨细。
杨国忠颛政,杀岭南 流人,以中使传口敕行刑,畏议者嫉其酷,乃以审为岭南监决处置等使,活者甚众。
后终和、永二州刺史。
韦坚,字子全,京兆万年人。
姊为惠宣太子妃,妹为皇太子妃,中表贵盛,故 仕最早。
由秘书丞历奉先、长安令,有干名。
见宇文融、杨慎矜父子以聚敛进,乃 运江、淮租赋,所在置吏督察,以佐国禀,岁终增钜万。
玄宗咨其才,擢为陕郡太 守、水陆运使。
汉有运渠,起关门,西抵长安,引山东租赋,汔隋常治之。
坚为使,乃占咸阳, 壅渭为堰,绝灞、浐而东,注永丰仓下,复与渭合。
初,浐水衔苑左,有望春楼, 坚于下凿为潭以通漕,二年而成。
帝为升楼,诏群臣临观。
坚豫取洛、汴、宋山东 小斛舟三百并贮之潭,篙工柁师皆大笠、侈袖、芒屦,为吴、楚服。
每舟署某郡, 以所产暴陈其上。
若广陵则锦、铜器、官端绫绣;会稽则罗、吴绫、绛纱;南海玳 瑁、象齿、珠琲、沉香;豫章力士瓷饮器、茗铛、釜;宣城空青、石绿;始安蕉葛、 蚺胆、翠羽;吴郡方文绫。
船皆尾相衔进,数十里不绝。
关中不识连樯挟橹,观者 骇异。
先是,人间唱《得体纥那歌》,有“扬州铜器”语。
开元末,得宝符于桃林, 而陕尉崔成甫以坚大输南方物与歌语叶,更变为《得宝歌》,自造曲十馀解,召吏 唱习。
至是
文,玄宗以为才,进兼和市和籴、长春宫、户口色役使,拜御史中丞、京畿关内 采访黜陟使。
林甫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以鉷险刻,可动以利,故倚之,使鸷击 狼噬。鉷所摧陷,多抵不道。又厚诛敛,向天子意,人虽被蠲贷,鉷更奏取脚直, 转异货,百姓间关输送,乃倍所赋。又取诸郡高户为租庸脚士,大抵赀业皆破,督 责连年,人不赖生。帝在位久,妃御服玩脂泽之费日侈,而横与别赐不绝于时,重 取于左右藏。故鉷迎帝旨,岁进钱钜亿万,储禁中,以为岁租外物,供天子私帑。 帝以鉷有富国术,宠遇益厚,以户部侍郎仍御史中丞,加检察内作、闲厩使,苑内、 营田、五坊、宫苑等使,陇右群牧、支度营田使。
天宝八载,方士李浑上言见太白老人告玉版秘记事,帝诏鉷按其地求得之,因 是群臣奉上帝号。明年,鉷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加知总监、栽接使。于是领二 十馀使,中外畏其权。鉷于第左建大院,文书丛委,吏争入求署一字,累数日不得 者。天子使者赐遗相望,声焰薰灼。帝宠任鉷亚林甫,而杨国忠不如也。然鉷畏林 甫,谨事之。安禄山怙宠,见林甫白事,稍自怠,林甫欲示之威,托以事召王大夫, 俄而鉷至,趋进俯伏,禄山不觉自失,鉷语久,禄山益恭。故林甫虽忌其盛,亦以 附己亲之。
子准,为卫尉少卿,以斗鸡供奉禁中,林甫子岫,亦亲近,准骄甚,凌岫出其 上。过驸马都尉王繇,以弹弹其巾,折玉簪为乐,既置酒,永穆公主亲视供具。万 年尉韦黄裳、长安尉贾季邻等候准经过,馔具倡乐必素办,无敢迕意。
鉷事嫡母孝,而与弟銲友爱。銲疾鉷宦达,常忿慢不弟,鉷终不异情。銲历户 部郎中。鉷与銲召术士语不轨,术士惊,引去。鉷畏事泄,托它事捕杀之以绝口。 王府司马定安公主子韦会窃语于家,左右往白鉷,鉷遣季邻收会长安狱,夜缢死, 以尸还家。会姻属权近,而惕息不敢言。
鉷封太原县公,兼殿中监。为中丞也,与杨国忠同列,用林甫荐为大夫,故国 忠不悦。銲与邢縡善,縡,鸿胪少卿子也,以功名相期,鉷因銲亦交縡。十一载 四月,縡与銲谋引右龙武军万骑烧都门、诛执政作难。先二日事觉,帝召鉷付告牒。 鉷意銲与縡连,故缓其事,但督两县尉捕贼。贾季邻逢銲于路,銲谓曰:“我与縡 有旧,今反,恐妄相引,君勿受。”既至,縡与其党持弓刃突出格斗,鉷与国忠继 至,縡党相语曰:“勿斗大夫。”或白国忠曰:“贼语阴相谓不可战。”会高力士 以飞龙小儿甲骑四百至,斩縡,尽禽其党。国忠奏鉷与谋,帝不信,林甫亦为鉷言, 故帝原銲不问。然欲鉷请銲罪,使国忠讽之,鉷良久曰:“弟为先人所爱,义不欲 舍而谋存。”帝闻颇怒,而陈希烈固争当以大逆。鉷未知,方上表自解,有诏希烈 讯鉷矣,有司不肯通奏。鉷见林甫,林甫曰:“事后矣。”俄而銲至,国忠问曰: “大夫与否?”未及应,侍御史裴冕叱銲曰:“上以大夫故官君五品,君为臣不忠, 为弟不谊。大夫岂与反事乎?”国忠愕然曰:“与,固不可隐;不与,不可妄。” 銲乃曰:“兄不与。”狱具,诏銲杖死,鉷赐死三卫厨。冕请国忠,以其尸归敛葬 之。诸子悉诛,家属徙远方。有司籍第舍,数日不能遍,至以宝钿为井干,引泉激 溜,号“自雨亭”,其奢侈类如此。鉷兄锡,见诸弟贵盛,不肯仕,鉷强之,为太 子仆。至是,贬东区尉,死于道,时人伤焉。
初,鉷附杨慎矜以贵,已而佐林甫陷慎矜,覆其家。凡五年,而鉷亦族矣。
卢铉者,本以御史事韦坚为判官,坚被劾,铉发其私以结林甫。又善张瑄,及 按慎矜,则诬瑄死。至鉷得罪,方为闲厩判官,妄曰:“大夫以牒索马五百,我不 与。”众疾其反覆,贬庐江长史。它日,见瑄如平生,乃曰:“公何得来此?愿假 须臾。”卒死。
赞曰:开元中,宇文融始以言利得幸。于时天子见海内完治,偃然有攘却四夷 之心,融度帝方调兵食,故议取隐户剩田,以中主欲。利说一开,天子恨得之晚, 不十年而取宰相。虽后得罪,而追恨融才有所未尽也。孟子所谓“上下征利而国危” 者,可不信哉!天宝以来,外奉军兴,内蛊艳妃,所费愈不赀计。于是韦坚、杨慎 矜、王鉷、杨国忠各以裒刻进,剥下益上,岁进羡缗百亿万为天子私藏,以济横赐, 而天下经费自如,帝以为能,故重官累使,尊显烜赫。然天下流亡日多于前,有司 备员不复事。而坚等所欲既充,还用权媢以相屠胁,四族皆覆,为天下笑。夫民可 安而不可扰,利可通而不可竭。观数子乃欲扰而竭之,敛怨基亡,则向所谓利者, 顾不反哉!鉷、国忠后出,横虐最甚,当方毒,天下复思融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五十九-译文
宇文融,是京兆万年人,隋朝平昌公宇文弼的后裔。
他的祖父宇文节,精通法令,在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右丞,以谨慎和干练著称。
江夏王李道宗因事请求宇文节,宇文节将此事上报,太宗很高兴,赏赐他二百匹绢,并慰劳他说:“我最近没有设置左右仆射,正是因为你在省中。
永徽初年,宇文节升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接替于志宁担任侍中。
因与房遗爱关系友好,被贬到桂州,后去世。
宇文融聪明善辩,擅长吏治。
开元初年,调任富平主簿。
源乾曜、孟温相继担任京兆尹,都很欣赏他,对他礼遇有加。
当时天下户籍混乱,很多人离开原籍,四处游荡,逃避赋税,豪强与弱者相互兼并,州县无法控制。
宇文融作为监察御史,上书建议清查全国户籍,收编隐匿的户口和多余的田地以补充国家用度。
玄宗任命宇文融为覆田劝农使,核查账目和符节,发现了很多假冒的勋爵和逃亡的丁壮。
宇文融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
宇文融上奏推荐慕容琦、韦洽、裴宽、班景倩、库狄履温、贾晋等二十九人为劝农判官,假借御史的名义,分赴各州县,清查田地,招揽户口并分配职业。
他还兼任租地安辑户口使。
于是各道收编了八十万户隐匿的户口,田地也相应增加。
年终时,多余的钱财达到数百万缗。
皇帝很高兴,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然而下属官吏为了迎合宇文融的意图,不免扰民,虚报成绩,追求多收,导致流民问题依然严重。
起初,有人以生事为由,百般阻挠,但皇帝倾向于支持宇文融,宰相源乾曜等人也支持他的举措。
又召集群臣大议,公卿们随声附和,不敢有异议,只有户部侍郎杨瑒认为在户籍之外征税,百姓困苦,得不偿失。
杨瑒因此被贬职。
宇文融于是自请驰传巡视全国,事无巨细,先上报劝农使,然后再上报台省,台省根据他的意见行事。
宇文融所到之处,见到年长者,便宣示天子的恩旨,百姓中有感动流泪的。
宇文融回朝汇报情况后,皇帝下诏:“在流民赋税所在的地方,建立常平仓,增加粮食储备,调节粮食的发放和征收;官府鼓励建立农社,使贫富相互帮助。
在农忙时节,州县的常务一律暂停,让百姓专心收割。
流亡者新归,十道各派官员安抚,帮助他们恢复生产。
复业已定,州县每季度上报一次,不必再点名。”
中书令张说一向厌恶宇文融,宇文融每次提出建议,张说总是以大局为由在朝廷上与他争论。
宇文融猜测张说不怀好意,想先发制人中伤他。
张九龄对张说说:“宇文融新近得势,能言善辩且多诈,您不能忽视他。”
张说说:“狗鼠之辈能有什么作为!”
恰逢皇帝封禅泰山归来,宇文融以选官期限紧迫为由,请求将吏部分为十铨。
皇帝下诏让宇文融与礼部尚书苏颋、刑部尚书韦抗、工部尚书卢从愿、右散骑常侍徐坚、薄州刺史崔琳、魏州刺史崔沔、荆州长史韦虚心、郑州刺史贾曾、怀州刺史王丘分别负责,但不得参与决策,一切由皇帝决定。
宇文融上奏选官事宜,张说多次驳回,宇文融大怒,于是与御史大夫崔隐甫等人在朝廷上弹劾张说引术士解祷及受贿,张说因此被罢免宰相职务。
宇文融害怕张说再次被起用,不断诋毁他。
皇帝厌恶他们结党,下诏让张说退休,将崔隐甫放归家中,将宇文融外放为魏州刺史。
当时河北发生大水,皇帝立即下诏让宇文融担任宣抚使,不久又兼任检校汴州刺史、河南北沟渠堤堰决九河使。
宇文融又建议开垦九河故地为稻田,暂时用陆运本钱,将收益收归官府。
工程纷繁复杂,但最终没有成功。
宇文融回朝担任鸿胪卿,兼任户部侍郎。
第二年,升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宇文融说:“如果让我执政几个月,天下就能安定。”
于是他推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当时人们都称赞他知人善任。
但他性格急躁,很少推举下属。
他担任宰相后,每天与宾客故人饮酒作乐。
然而他思维敏捷,应对如流,即使是天子也不能使他屈服。
信安王李祎担任朔方节度使,宇文融害怕他的权势,暗示侍御史李宙弹劾他。
李祎暗中得知此事,通过玉真公主和高力士向皇帝自首。
第二天,李宙上奏,皇帝大怒,罢免宇文融为汝州刺史。
宇文融担任宰相仅百日就被罢免,国家的财政也因此陷入混乱。
皇帝思念他,责备宰相说:“你们揭露宇文融的恶行,我已经惩罚他了,但国家用度不足,该怎么办?”
裴光庭等人无法回答,于是让有关部门弹劾宇文融结交不法之徒,作威作福,他的儿子受贿赂,名声狼藉,于是将宇文融贬为平乐尉。
一年多后,司农寺揭发宇文融在汴州隐瞒官息钱巨万,给事中冯绍烈深究此事,皇帝下诏将宇文融流放到严州。
宇文融途经广州,拖延不行,被都督耿仁忠责备,惶恐上路,最终去世。
起初,宇文融广设使职以迎合皇帝的心意,百姓愁苦恐惧。
有关部门逐渐失职,从宇文融开始。
皇帝仍然念及他的旧功,追赠他为台州刺史。
后来那些因言利而得宠的人,都是效仿宇文融的做法。
宇文融的儿子宇文审,字审。
宇文融被贬时,宇文审与兄弟们在京城侍奉母亲。
当听说宇文融再次被贬,他没有告诉家人,徒步哭泣着去探望父亲,使者怜悯他,用车将他送到严州。
后来宇文审考中进士,历任大理评事。
因夏楚大小没有标准,他首创杖架,以高低衡量杖的长短,又铸造铜规,统一杖的粗细。
杨国忠专权时,杀岭南流人,派中使传口谕行刑,害怕舆论指责他残酷,于是任命宇文审为岭南监决处置等使,救活了许多人。
宇文审后来担任和州、永州刺史。
韦坚,字子全,京兆万年人。
他的姐姐是惠宣太子妃,妹妹是皇太子妃,家族显贵,因此他仕途顺利。
他从秘书丞历任奉先、长安县令,以干练著称。
他看到宇文融、杨慎矜父子因聚敛而升官,于是转运江淮租赋,在各处设置官吏监督,以补充国家用度,年终时增加了巨万收入。
玄宗赞赏他的才能,提拔他为陕郡太守、水陆运使。
汉代有一条运渠,从关门起,西至长安,引山东租赋,隋朝时常治理。
韦坚担任使职后,占据咸阳,筑堰拦渭水,截断灞水、浐水向东流,注入永丰仓下,再与渭水汇合。
起初,浐水流经苑左,有望春楼,韦坚在楼下凿潭以通漕运,两年后完工。
皇帝登上望春楼,下诏群臣前来观看。
韦坚预先从洛、汴、宋等地调来三百艘小斛船,贮存在潭中,船工舵手都戴着大笠,穿着宽袖衣服和草鞋,穿着吴、楚的服饰。
每艘船上都标明所属的郡,并将当地的特产陈列在船上。
如广陵的锦、铜器、官端绫绣;会稽的罗、吴绫、绛纱;南海的玳瑁、象牙、珠琲、沉香;豫章的力士瓷饮器、茗铛、釜;宣城的空青、石绿;始安的蕉葛、蚺胆、翠羽;吴郡的方文绫。
船只首尾相连,绵延数十里。
关中人不曾见过连樯挟橹的景象,观者无不惊叹。
此前,民间流传《得体纥那歌》,其中有“扬州铜器”的歌词。
开元末年,在桃林发现宝符,陕尉崔成甫因韦坚大量运输南方物品与歌词相符,便将歌词改为《得宝歌》,自创十余首曲子,召集官吏练习。
至此
文,玄宗认为他有才能,晋升他兼任和市和籴、长春宫、户口色役使,任命他为御史中丞、京畿关内采访黜陟使。
林甫正在大兴冤狱,动摇东宫,诛杀不依附自己的人,因为鉷阴险刻薄,可以用利益打动他,所以倚重他,让他像猛禽和狼一样攻击。鉷所摧毁的,大多是不道德的人。他又大肆征收赋税,迎合天子的心意,虽然人们被免除了一些债务,但鉷又上奏收取脚钱,转运异货,百姓辗转输送,赋税加倍。他又从各郡的高户中选取租庸脚士,大多财产都破产了,连年督责,人们无法生存。皇帝在位已久,妃嫔的服饰玩物和脂粉费用日益奢侈,而横赐和特别赏赐不断,从左右藏库中大量取用。所以鉷迎合皇帝的旨意,每年进献巨额钱财,储存在宫中,作为岁租之外的物品,供天子私人使用。皇帝认为鉷有富国的方法,对他的宠遇更加深厚,任命他为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加检察内作、闲厩使,苑内、营田、五坊、宫苑等使,陇右群牧、支度营田使。
天宝八年,方士李浑上言说见到太白老人告诉他玉版秘记的事情,皇帝命令鉷按地寻找,因此群臣奉上尊号。第二年,鉷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加知总监、栽接使。于是他兼任二十多个职务,朝廷内外都畏惧他的权力。鉷在府第左边建了一个大院,文书堆积如山,官吏争相进入请求签署一个字,有时几天都得不到。天子的使者赐予的礼物络绎不绝,声威显赫。皇帝宠信鉷仅次于林甫,而杨国忠不如他。但鉷畏惧林甫,谨慎地侍奉他。安禄山依仗宠信,见到林甫时态度有些懈怠,林甫想显示自己的威严,借口有事召见王大夫,不久鉷到来,快步上前俯伏,禄山不自觉感到失态,鉷说了很久,禄山更加恭敬。所以林甫虽然忌惮他的权势,也因为依附自己而亲近他。
儿子准,担任卫尉少卿,以斗鸡供奉宫中,林甫的儿子岫,也亲近他,准非常骄傲,凌驾于岫之上。经过驸马都尉王繇时,用弹弓弹他的头巾,折断玉簪取乐,设宴时,永穆公主亲自查看供具。万年尉韦黄裳、长安尉贾季邻等等候准经过时,酒食和乐舞都事先准备好,不敢违背他的意愿。
鉷侍奉嫡母孝顺,与弟弟銲友爱。銲嫉妒鉷官位显达,常常愤怒傲慢不像弟弟,鉷始终没有改变对他的感情。銲历任户部郎中。鉷与銲召见术士谈论不轨之事,术士惊恐,离开。鉷害怕事情泄露,借口其他事情逮捕并杀死术士以灭口。王府司马定安公主的儿子韦会在家中私下谈论,左右的人去告诉鉷,鉷派季邻将韦会收押在长安狱中,夜里勒死,将尸体送回家。韦会的亲属都是权贵,但都害怕不敢说话。
鉷被封为太原县公,兼任殿中监。担任中丞时,与杨国忠同列,因林甫推荐为大夫,所以国忠不高兴。銲与邢縡关系好,縡是鸿胪少卿的儿子,他们以功名相期许,鉷因为銲也与縡交往。天宝十一年四月,縡与銲密谋率领右龙武军万骑烧毁都门、诛杀执政大臣作乱。事发前两天,皇帝召见鉷交付告牒。鉷认为銲与縡有牵连,所以拖延此事,只督促两县尉抓捕贼人。贾季邻在路上遇到銲,銲对他说:“我与縡有旧交,现在他反叛,恐怕会胡乱牵连,你不要接受。”到了之后,縡和他的党羽持弓刀突然冲出格斗,鉷与国忠随后赶到,縡的党羽互相说:“不要与大夫战斗。”有人告诉国忠说:“贼人暗中说不可战斗。”正好高力士率领飞龙小儿甲骑四百人赶到,斩杀縡,全部擒获他的党羽。国忠上奏鉷参与谋反,皇帝不相信,林甫也为鉷说话,所以皇帝原谅銲不追究。但皇帝想让鉷请求銲的罪责,让国忠暗示他,鉷很久才说:“弟弟是先人所爱,义理上不想舍弃而谋存。”皇帝听了很生气,而陈希烈坚持认为应当以大逆论处。鉷不知道,正上表自辩,有诏书让希烈审讯鉷,有司不肯通奏。鉷见到林甫,林甫说:“事情已经晚了。”不久銲到来,国忠问:“大夫参与了吗?”还没等回答,侍御史裴冕叱责銲说:“皇上因为大夫的缘故任命你为五品官,你作为臣子不忠,作为弟弟不义。大夫怎么会参与反叛呢?”国忠惊讶地说:“参与,固然不可隐瞒;不参与,不可妄言。”銲于是说:“兄长没有参与。”案件审理完毕,诏令銲杖死,鉷赐死在三卫厨。裴冕请求国忠,将他的尸体送回家安葬。鉷的儿子们全部被诛杀,家属流放远方。有司查抄鉷的府第,几天都查不完,甚至用宝钿做井栏,引泉水激流,称为“自雨亭”,他的奢侈程度可见一斑。鉷的兄长锡,看到弟弟们显贵,不肯做官,鉷强迫他,任命为太子仆。到这时,被贬为东区尉,死在路上,时人为他感到悲伤。
起初,鉷依附杨慎矜而显贵,后来帮助林甫陷害慎矜,使其家破人亡。总共五年,鉷的家族也被灭。
卢铉,原本以御史身份担任韦坚的判官,韦坚被弹劾,铉揭发他的隐私以结交林甫。又与张瑄关系好,等到审讯慎矜时,就诬陷瑄致死。到鉷获罪时,铉担任闲厩判官,谎称:“大夫用牒文索要五百匹马,我没有给。”众人厌恶他的反复无常,贬为庐江长史。有一天,见到瑄像往常一样,就说:“你怎么会来这里?希望能借一点时间。”最终死去。
赞曰:开元年间,宇文融开始以言利得到宠幸。当时天子看到国内安定,有攘除四夷的雄心,融揣测皇帝正在调兵遣将,所以提议征收隐户和多余田地,以迎合皇帝的心意。利说一开,天子恨得到他太晚,不到十年就任命他为宰相。虽然后来获罪,但皇帝仍后悔他的才能没有完全发挥。孟子所说的“上下征利而国危”,难道不可信吗!天宝以来,对外奉行军兴,对内蛊惑艳妃,花费更加不计其数。于是韦坚、杨慎矜、王鉷、杨国忠各自以苛刻的手段晋升,剥削下层以增加上层,每年进献羡余缗钱百亿万作为天子的私藏,以应付横赐,而天下的经费依然如故,皇帝认为他们能干,所以授予重官和多个职务,尊贵显赫。然而天下流亡的人日益增多,有司只是备员不再做事。而韦坚等人的欲望已经满足,还用权谋互相残杀,四族都被灭,为天下人耻笑。人民可以安抚而不可扰乱,利益可以流通而不可竭尽。看这几个人却想扰乱并竭尽利益,积聚怨恨导致灭亡,那么所谓的利益,难道不是反过来的吗!鉷、国忠后来出现,横暴最为严重,当他们毒害天下时,天下人又怀念宇文融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五十九-注解
宇文融:唐玄宗时期的官员,以善于理财而闻名。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覆田劝农使:唐代设立的官职,主要负责劝农和土地管理,宇文融曾担任此职,推动了户籍和土地的清查工作。
户版刓隐:指户籍管理混乱,许多人脱离原籍,逃避赋税。宇文融提出清查户籍,以解决这一问题。
常平仓:古代政府设立的粮仓,用于调节粮价,稳定市场,宇文融建议在各地建立常平仓,以应对粮食短缺。
张说:唐代著名宰相,与宇文融在政治上多有冲突,最终因宇文融的弹劾而被罢相。
韦坚:唐代官员,曾因敛财和专权而受到玄宗宠信。
得宝歌:唐代流行的一首歌曲,与韦坚的漕运改革有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衣缺胯衫:古代一种服饰,胯部有缺口的衫子,便于骑马。
锦半臂:一种用锦缎制成的短袖上衣,常用于装饰或礼仪场合。
绛冒额:绛色头巾,古代官员或贵族常用的头饰。
倡人:古代指歌舞艺人,常在宴会或庆典中表演。
巾軿:古代妇女的头巾,軿指头巾的装饰部分。
轻货:指轻便易携带的贵重物品,如丝绸、珠宝等。
牙盘食:古代贵族宴会时使用的精美餐具,常以象牙装饰。
教坊:古代宫廷音乐机构,负责培养乐工和歌舞艺人。
左散骑常侍:唐代官职,属门下省,负责谏议和侍从皇帝。
江淮南租庸、转运、处置等使:唐代负责江淮地区税收、运输和行政事务的官职。
御史中丞:唐代御史台的副长官,负责监察百官。
韦城县男:唐代爵位,韦城为地名,男为爵位等级。
李林甫: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曾任宰相,以权谋著称。
刑部尚书:唐代刑部的最高长官,负责司法事务。
缙云太守:缙云为地名,太守为地方行政长官。
播川太守:播川为地名,太守为地方行政长官。
江夏别驾:江夏为地名,别驾为地方副长官。
临封郡:唐代地名,今属广东省。
监察御史:唐代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
太府卿:唐代负责宫廷财务和物资管理的官职。
弘农郡公:唐代爵位,弘农为地名,公为爵位等级。
侍御史:唐代御史台的官职,负责监察和弹劾。
户部侍郎:唐代户部的副长官,负责财政和户籍管理。
谶纬:古代预言和占卜的书籍,常被用于政治斗争。
华清宫:唐代皇家行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岭南:唐代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中书舍人:唐代中书省的官职,负责起草诏令和文书。
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七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后期因宠信杨贵妃和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
和市和籴:古代政府为调节市场物价,通过购买或出售粮食等物资来平衡供需的一种政策。
长春宫:唐代皇宫中的一处宫殿,常用于举行重要仪式或接待贵宾。
户口色役使:唐代负责户籍管理和徭役征发的官员。
京畿关内采访黜陟使:唐代负责京畿地区官员考核和升降的官职。
林甫:李林甫,唐玄宗时期的权臣,以权谋著称,曾长期担任宰相。
东宫:太子的居所,代指太子。
鉷:王鉷,唐玄宗时期的官员,因善于敛财而受到玄宗宠信。
租庸脚士:唐代负责征收租税和徭役的官员。
检察内作:唐代负责监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职。
闲厩使:唐代负责管理皇家马匹的官职。
陇右群牧:唐代负责陇右地区牧马事务的官职。
支度营田使:唐代负责财政和农田管理的官职。
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年号的第八年。
太白老人:传说中的仙人,常与道教神话相关。
玉版秘记事:传说中的神秘文献,常与道教或皇室秘闻相关。
御史大夫:唐代御史台的长官,负责监察百官。
京兆尹:唐代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
知总监:唐代负责监督宫廷事务的官职。
栽接使:唐代负责宫廷园林管理的官职。
安禄山:唐代安史之乱的发起者,曾深受玄宗宠信。
杨国忠: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杨贵妃的堂兄,因敛财和专权而闻名。
卫尉少卿:唐代卫尉寺的副长官,负责宫廷警卫。
斗鸡:唐代贵族中流行的娱乐活动。
驸马都尉:唐代公主的丈夫所担任的官职。
万年尉:唐代万年县的县尉,负责地方治安。
长安尉:唐代长安县的县尉,负责地方治安。
嫡母:父亲的正妻,与庶母相对。
户部郎中:唐代户部的中级官员,负责财政事务。
王府司马:唐代王府中的高级官员,负责王府事务。
定安公主:唐玄宗的女儿。
太原县公:唐代的爵位,封地在太原县。
殿中监:唐代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职。
邢縡:唐代官员,曾与王鉷等人谋反。
鸿胪少卿:唐代鸿胪寺的副长官,负责外交事务。
右龙武军:唐代的禁军之一,负责宫廷警卫。
高力士:唐玄宗时期的宦官,深受玄宗宠信。
陈希烈:唐代官员,曾任宰相。
裴冕:唐代官员,曾任侍御史。
自雨亭:唐代王鉷府邸中的一处奢华建筑,以其奢侈闻名。
杨慎矜:唐代官员,曾因敛财和专权而受到玄宗宠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列传-卷五十九-评注
宇文融是唐代著名的财政改革家,他的事迹在《旧唐书》中有详细记载。宇文融出身于隋朝贵族后裔,家族背景显赫,祖父宇文节在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右丞,深得唐太宗信任。宇文融本人则以明辩和善于吏治著称,尤其在开元年间,他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财政状况。
宇文融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户籍管理和税收方面。当时,唐朝的户籍管理混乱,许多人脱离原籍,逃避赋税,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宇文融提出清查户籍,收回隐匿的户口和土地,以增加国家收入。这一措施得到了唐玄宗的支持,宇文融被任命为覆田劝农使,负责清查户籍和土地。通过他的努力,唐朝在短时间内收回了大量隐匿的户口和土地,极大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然而,宇文融的改革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他的措施虽然增加了国家收入,但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户部侍郎杨瑒曾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宇文融的改革会导致百姓困弊,得不偿失。然而,唐玄宗对宇文融的改革持支持态度,杨瑒因此被贬职。宇文融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唐朝的财政危机,但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宇文融的政治生涯充满了起伏。他曾因与宰相张说的政治斗争而被贬职,但最终又因唐玄宗的信任而复职。宇文融的改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他的改革措施过于激进,导致百姓负担加重,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宇文融因贪污受贿被贬职,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宇文融的改革对唐朝的财政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唐朝的财政危机,但也暴露了唐朝财政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宇文融的改革为后来的财政改革提供了借鉴,但也警示后人,改革必须兼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不能一味追求财政收入而忽视社会公平。
总的来说,宇文融是唐代一位极具争议的财政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宇文融的事迹反映了唐朝中期财政管理的复杂性和改革的艰难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描绘了唐代宫廷政治的复杂与残酷,尤其是韦坚与杨慎矜的命运起伏,反映了当时权臣李林甫的专权与政治斗争的激烈。韦坚因得宠于皇帝而迅速升迁,但因与李林甫的权力冲突,最终被贬谪甚至处死。杨慎矜则因家族背景和才能受到重用,但也因与李林甫的矛盾而遭到陷害。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唐代官场的险恶,还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文中对韦坚和杨慎矜的描写,体现了唐代官员在权力漩涡中的无奈与悲剧。韦坚因得宠而迅速升迁,但因与李林甫的权力冲突,最终被贬谪甚至处死。杨慎矜则因家族背景和才能受到重用,但也因与李林甫的矛盾而遭到陷害。这些情节反映了唐代官场的险恶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此外,文中还涉及唐代的礼仪、官职和爵位制度,如‘左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太府卿’等官职,以及‘韦城县男’、‘弘农郡公’等爵位,展示了唐代官僚体系的复杂性和等级制度。这些细节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也加深了对唐代政治文化的理解。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语言简练,叙事紧凑,通过一系列事件的串联,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宫廷政治的复杂与残酷。尤其是对韦坚和杨慎矜命运的描写,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宫廷政治的复杂与残酷,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本文主要讲述了唐玄宗时期官员王鉷的仕途经历及其最终的悲剧结局。王鉷因善于敛财而受到玄宗的宠信,担任了多个重要官职,成为朝廷中的权臣之一。然而,他的权力和财富并未带来长久的安稳,最终因卷入谋反事件而被赐死,家族也因此覆灭。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玄宗在位后期,宠信杨贵妃和安禄山,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官员们争相敛财,百姓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激化。王鉷的故事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缩影。他通过迎合玄宗的喜好,不断敛财,最终却因权力斗争而身败名裂。这揭示了唐代后期政治生态的黑暗和官员命运的脆弱。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王鉷的性格和命运。文中多次提到王鉷的敛财手段和对玄宗的迎合,如“岁进钱钜亿万,储禁中,以为岁租外物,供天子私帑”,生动地刻画了他作为权臣的形象。同时,文中也通过王鉷与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互动,展现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不仅记录了王鉷的个人命运,也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化。王鉷的悲剧结局,象征着唐代开元盛世的终结和安史之乱的临近。通过对王鉷及其同僚的描述,本文揭示了唐代后期政治腐败、官员专权和社会动荡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王鉷的故事,展现了唐代中后期政治的复杂性和官员命运的不可预测性。王鉷的崛起和覆灭,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唐代政治生态和社会矛盾的缩影。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后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