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翰林学士,主持编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74卷,记载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欧阳修在书中注重史实的简洁性和史评的深刻性,提出了“正统论”等史学观点,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楚世家第六-原文
振武顺军节度使,次子希声判内外诸军事,姚彦章为左相,许德勋为右相,李鐸为司徒,崔颖为司空,拓拔常为仆射,马珙为尚书,文武皆进位。
谥其曾祖筠曰文肃、祖正曰庄穆、父元丰曰景庄,立三庙于长沙。
长兴元年,殷卒,年七十九,诏曰“马殷官爵俱高,无以为赠,谥曰武穆”而已。子希声立。
希声字若讷,殷次子也。殷建国,以希声判内外诸军事。
荆南高季昌闻殷将高郁素教殷以计策而楚以强,患之,尝使谍者行间于殷,殷不听。
希声用事,谍者语希声曰:“季昌闻楚用高郁,大喜,以为亡马氏者必郁也。”
希声素愚,以为然,遽夺郁兵职,郁怒曰:“吾事君王久矣,亟营西山,将老焉,犬子渐大,能咋人矣!”
希声闻之,矫殷令杀郁。
殷老不复省事,莫知郁死,是日大雾四塞,殷怪之,语左右曰:“吾尝从孙儒,儒每杀不辜,天必大雾,岂马步狱有冤死乎?”
明日,吏以状白,殷拊膺大哭曰:“吾荒耄如此,而杀吾勋旧!”顾左右曰:“吾亦不久于此矣!”
明年殷薨。
希声立,授武安、静江等军节度使。
希声尝闻梁太祖好食鸡,慕之,乃日烹五十鸡以供膳。
葬殷上潢,希声不哭泣,顿食鸡肉数器而起。
其礼部侍郎潘起讥之曰:“昔阮籍居丧而食蒸豚,世岂乏贤邪!”
长兴三年,希声卒,追封衡阳王。弟希范立。
希范字宝规,殷第四子也。
殷子十余人,嫡子希振长而贤,其次希声与希范同日生,而希声母袁夫人有美色,希声以母宠得立,而希振弃官为道士,居于家。
希声卒,而希范以次立,袭殷官爵,封楚王。
清泰二年,赐以弓矢冠剑。
天福四年,加希范天册上将军,开府承制如殷故事。
希范好学,善诗,文士廖光图、徐仲雅、李皋、拓拔常等十八人皆故殷时学士,希范性奢侈,光图等皆薄徒,饮博欢呼,独常沉厚长者,上书切谏,光图等恶之。
襄州安从进、安州李金全叛,晋高祖诏希范出兵。
希范遣张少敌以舟兵趋汉阳,漕米五万斛以馈军,金全等败,少敌乃旋。
溪州刺史彭士愁率锦、奖诸蛮攻澧州,希范遣刘勍、刘全明等以步卒五千击之,士愁大败。
勍等攻溪州,士愁走奖州,遣其子师暠率诸蛮酋降于勍。
溪州西接牂柯、两林,南通桂林、象郡,希范乃立铜柱以为表,命学士李皋铭之。
于是,南宁州酋长莫彦殊率其本部十八州、都云酋长尹怀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牂柯张万浚率其夷、播等七州皆附于希范。
希范作会春园、嘉宴堂,其费巨万,始加赋于国中,拓拔常切谏以为不可。
希范又作九龙殿,以八龙绕柱,自言身一龙也。
是时,契丹灭晋,中国大乱,希范牙将丁思觐廷谏希范曰:“先王起卒伍,以攻战而得此州,倚朝廷以制邻敌,传国三世,有地数千里,养兵十万人。今天子囚辱,中国无主,真霸者立功之时。诚能悉国之兵出荆、襄以趋京师,倡义于天下,此桓文、之业也。奈何耗国用而穷土木,为兒女之乐乎?”
希范谢之,思觐真目视希范曰:“孺子终不可教也!”乃扼喉而死。
开运四年,希范卒,年四十九,谥曰文昭。希广立。
希广字德丕,希范同母弟也。
希范平生恶拓拔常谏诤,常入谒,希范呼阍者指常曰:“吾不欲见此人,勿复内也。”乃谢绝之。
及卧病,始思常言,以为忠,召之托以希广。
希范卒,常数劝希广以位奉其兄希萼,希广不从。
希萼为朗州节度使,希范之卒,希萼自朗州来奔丧。
希广将刘彦瑫谋曰:“武陵之来,其意不善,宜出兵迎之,以备非常,使其解甲释兵而后入。”
张少敌、周廷诲曰:“王能与之则已,不然宜早除之。”
希广泣曰:“吾兄也,焉忍杀之,分国而治可也。”
乃以兵迎希萼于砆石,止之于碧湘宫,厚赂以遣之。
希萼愤然而去,乃遣使诣京师求封爵,请置邸称籓。
汉隐帝不许,降玺书慰劳讲解之。
希萼怒,送款于李景,举兵攻长沙。
希广遣刘彦瑫、许可琼等御之。
彦瑫败希萼于仆射洲。
希萼去,诱溪洞诸蛮寇益阳。
希广遣崔珙琏以步卒七千屯湘乡玉潭以遏诸蛮。
刘彦瑫以舟兵趋武陵,攻希萼。
彦瑫败于湄洲,希广大惧,遣使请兵于京师,汉隐帝不能出师。
希萼舟兵沿江而上,自号“顺天将军”,攻岳州,刺史王赟坚城不战,希萼呼赟曰:“吾昔约君同行,今何异心乎?”
赟曰:“君王兄弟不相容,而责将吏异心乎?愿君王入长沙,不伤同气,臣不敢不尽节。”
希萼引兵去,下湘乡,止长沙,屯水西。
刘彦瑫、许可琼屯水东。
彭师暠登城望水西军,入白希广曰:“武陵兵骄,杂以蛮蜑,其势易破。请令可琼等阵山前,臣以步兵三千自巴溪渡江趋岳麓,候夜击之。”
希广以为可,而可琼已阴送款于希萼,遂沮其议。
明日,师暠诣可琼计事,真目叱之曰:“视汝反文在面,岂欲投贼乎!”拂衣而出,急白希广,请杀之,希广不听。
希萼攻长乐门,牙将吴宏、杨涤战于门中,希萼少衄,已而许可琼奔于希萼,宏、涤闻之皆溃。
希广率妻子匿于慈堂。
明日擒之。
希萼见之恻然曰:“此钝夫也,岂能为恶?左右惑之尔。”
顾其下曰:“吾欲活之,如何?”其下皆不对,遂缢死之。
乾祐三年,希萼自立。
明年,汉隐帝崩,京师大乱,希萼遂臣于
李景,景册封 希萼楚王,希萼悉以军政事任其弟希崇。
希崇与楚旧将徐威、陆孟俊、鲁绾等谋作 乱。
希萼置酒端阳门,希崇辞以疾,威等纵恶马十余匹,以壮士执楇随之,突入其 府,劫库兵,缚希萼,迎希崇以立。
希崇遣彭师暠、廖偃囚希萼于衡山,师暠奉希 萼为衡山王,臣于李景。
希崇惧,亦请命于景。
景遣边镐入楚,尽迁马氏之族于金 陵,时周广顺元年也。
封希萼楚王,居洪州;希崇领舒州节度使,居扬州。
显德三年,世宗征淮,下扬州,下诏抚安马氏子孙。
已而扬州复入于景,希崇 率其兄弟十七人归京师,拜右羽林统军,希能左屯卫大将军,希贯右千牛卫大将军, 希隐、希浚、希知、希朗皆为节度行军司马。
刘言,吉州庐陵人也。
王进逵,武陵人也。
言,初事刺史彭玕,从玕奔楚,言 事希范为长州刺史。
进逵少为静江军卒,事希萼为指挥使。
希萼攻希广,以进逵为先锋,陷长沙。
长沙遭乱残毁,希萼使进逵以静江兵营 缉之,兵皆愁怨,进逵因拥之,夜以长柯巨斧斫关,奔归武陵。
希萼方醉,不能省, 明日遣将唐翥追之,及于武陵,翥战大败而还。
进逵乃逐出留后马光惠,迎言于辰 州以为帅,进逵自为副。
已而希萼将徐威等作乱,缚希萼而立希崇,湖南大乱。
李 景遣边镐入楚,迁马氏于金陵,因并召言。
言不从,遣进逵与行军司马何景真等攻 镐于长沙,镐败走。
周广顺三年,言奉表京师,以邀封爵。
又言长沙残破,不可居,请移治所于武 陵。
周太祖皆从之,乃升朗州为武平军,在武安军上,以言为节度使,因以武安授 进逵,进逵自以言己所迎立,不为之下。
言患之,二人始有隙,欲相图。
进逵谋曰: “言将可用者不过何景真、硃全琇尔,召而杀之,言可取也。”
是时,刘晟取楚梧、 桂、宜、蒙等州,进逵因白言召景真等会兵攻晟。
言信之,遣景真、全琇往,至皆 见杀,乃举兵袭武陵,执言杀之,奉表京师,周太祖即以进逵为武平军节度使。
世宗征淮南,授进逵南面行营都统。
进逵攻鄂州,过岳州,岳州刺史潘叔嗣, 进逵故时同列,待进逵甚谨。
进逵左右就叔嗣求赂,叔嗣不与,左右谗其短,进逵 面骂之,叔嗣惭恨,语其下曰:“进逵战胜而还,吾无遗类矣。”
进逵入鄂州,方 攻下长山,叔嗣以兵袭武陵。
进逵闻之,轻舟而归,与叔嗣战武陵城外,进逵败, 见杀。
周行逢,武陵人也。
与王进逵俱为静江军卒,事希萼为军校。
进逵攻边镐,行 逢别破益阳,杀李景兵二千余人,擒其将李建期。
进逵为武安军节度使,拜行逢集 州刺史,为进逵行军司马。
进逵与刘言有隙,行逢为画谋策袭杀言。
进逵据武陵, 行逢据潭州。
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
潘叔嗣杀进逵,或劝其入 武陵,叔嗣曰:“吾杀进逵,救死而已,武陵非吾利也。”
乃还岳州,遣其客将李 简率武陵人迎行逢于潭州。
行逢入武陵,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 帅,罪当死,以其迎我,未忍杀尔。
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王公也。”
召以为行军 司马。
叔嗣怒,称疾不至,行逢怒曰:“是又欲杀我矣!”
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 至府受命,至则杀之。
行逢故武陵农家子,少贫贱无行,多慷慨大言。
及居武陵,能俭约自勉励,而 性勇敢,果于杀戮,麾下将吏素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
大将十余人谋为乱,行 逢召宴诸将,酒半,以壮士擒下斩之,一境皆畏服。
民过无大小皆死,夫人严氏谏 曰:“人情有善恶,安得一概杀之乎!”
行逢怒曰:“此外事,妇人何知!”
严氏 不悦,绐曰:“家田佃户,以公贵,颇不力农,多恃势以侵民,请往视之。”
至则 营居以老,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
行逢往就见之,劳曰:“吾贵矣,夫人何 自苦邪!”
严氏曰:“公思作户长时乎?民租后时,常苦鞭扑,今贵矣,宜先期以 率众,安得遂忘垅亩间乎!”
行逢强邀之,以群妾拥升肩舆,严氏卒无留意,因曰: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以不欲留者,一旦祸起,田野间易为逃死尔。”
行逢为 少损。
建隆三年,行逢病,召其将吏,以其子保权属之曰:“吾起陇亩为团兵,同时 十人,皆以诛死,惟衡州刺史张文表独存,然常怏怏不得行军司马。
吾死,文表必 叛,当以杨师璠讨之。
如其不能,则婴城勿战,自归于朝廷。”
行逢卒,子保权立。
文表闻之,怒曰:“行逢与我起微贱而立功名,今日安能 北面事小兒乎!”
遂举兵叛,攻下潭州。
保权乞师于朝廷,亦命杨师璠讨文表,告 以先人之言,感激涕泣,师璠亦泣,顾其军曰:“汝见郎君乎?年未成人而贤若此。”
军士奋然,皆思自效。
师璠至平津亭,文表出战,大败之。
初,保权之乞师也,太 祖皇帝遣慕容延钊讨文表,未至而文表为师璠所执。
延钊兵入朗州,保权举族朝于 京师,其后事具国史。
殷自唐乾宁三年入湖南,至周广顺元年,凡五十七年,余具《年谱》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楚世家第六-译文
振武顺军节度使,次子希声掌管内外军事,姚彦章担任左相,许德勋担任右相,李鐸担任司徒,崔颖担任司空,拓拔常担任仆射,马珙担任尚书,文武官员都晋升了职位。
追谥他的曾祖父筠为文肃、祖父正为庄穆、父亲元丰为景庄,在长沙建立了三座庙宇。
长兴元年,马殷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诏书说“马殷的官爵都很高,没有什么可以再赠予的,只追谥他为武穆”而已。他的儿子希声继位。
希声字若讷,是马殷的次子。马殷建立国家时,任命希声掌管内外军事。
荆南的高季昌听说马殷的将领高郁经常教马殷用计策使楚国强大,感到担忧,曾派间谍去离间马殷,马殷没有听从。
希声掌权后,间谍对希声说:“高季昌听说楚国重用高郁,非常高兴,认为灭亡马氏的一定是高郁。”
希声一向愚笨,相信了这话,立即剥夺了高郁的兵权,高郁愤怒地说:“我为君王服务很久了,现在急着去西山,准备在那里养老,狗儿子渐渐长大了,能咬人了!”
希声听到后,假借马殷的命令杀了高郁。
马殷年老不再过问政事,不知道高郁已死,那天大雾弥漫,马殷感到奇怪,对左右说:“我曾经跟随孙儒,孙儒每次杀害无辜的人,天必定大雾,难道马步狱中有冤死的人吗?”
第二天,官吏报告了情况,马殷拍胸大哭说:“我如此昏聩,竟然杀了我的功臣!”对左右说:“我也活不了多久了!”
第二年,马殷去世。
希声继位,被任命为武安、静江等军节度使。
希声听说梁太祖喜欢吃鸡,羡慕他,于是每天煮五十只鸡供自己食用。
在马殷的葬礼上,希声没有哭泣,反而吃了几盘鸡肉后起身。
他的礼部侍郎潘起讥讽他说:“从前阮籍在丧期吃蒸猪,世上难道缺少贤人吗!”
长兴三年,希声去世,追封为衡阳王。他的弟弟希范继位。
希范字宝规,是马殷的第四子。
马殷有十多个儿子,嫡子希振年长且贤能,其次希声与希范同日出生,而希声的母亲袁夫人有美色,希声因母亲的宠爱得以继位,而希振放弃官职成为道士,住在家里。
希声去世后,希范按顺序继位,继承了马殷的官爵,被封为楚王。
清泰二年,赐予他弓箭和冠剑。
天福四年,加封希范为天册上将军,开府承制,按照马殷的旧例。
希范好学,擅长写诗,文士廖光图、徐仲雅、李皋、拓拔常等十八人都是马殷时期的学士,希范性格奢侈,光图等人都是轻浮之徒,饮酒赌博欢呼,只有拓拔常是沉稳的长者,上书直言劝谏,光图等人讨厌他。
襄州的安从进、安州的李金全叛乱,晋高祖诏令希范出兵。
希范派张少敌率领水军前往汉阳,运送五万斛米供给军队,李金全等人失败,张少敌于是返回。
溪州刺史彭士愁率领锦、奖等地的蛮族攻打澧州,希范派刘勍、刘全明等率领五千步兵迎击,彭士愁大败。
刘勍等人攻打溪州,彭士愁逃到奖州,派他的儿子师暠率领各蛮族酋长向刘勍投降。
溪州西接牂柯、两林,南通桂林、象郡,希范于是立铜柱作为标志,命令学士李皋铭刻。
于是,南宁州酋长莫彦殊率领他的本部十八州、都云酋长尹怀昌率领他的昆明等十二部、牂柯张万浚率领他的夷、播等七州都归附于希范。
希范建造会春园、嘉宴堂,花费巨大,开始在国中加税,拓拔常直言劝谏认为不可行。
希范又建造九龙殿,用八条龙绕柱,自称自己是一条龙。
当时,契丹灭了晋朝,中国大乱,希范的牙将丁思觐在朝廷上劝谏希范说:“先王从士兵起家,通过战斗得到了这个州,依靠朝廷来制衡邻敌,传国三代,拥有数千里的土地,养兵十万人。现在天子被囚禁受辱,中国没有君主,正是霸者立功的时候。如果能够动员全国的兵力出荆、襄,直趋京师,倡导义举于天下,这是桓文的事业。为什么要消耗国力去大兴土木,追求儿女之乐呢?”
希范感谢他,丁思觐瞪大眼睛看着希范说:“孺子终究不可教!”于是扼喉而死。
开运四年,希范去世,享年四十九岁,追谥为文昭。希广继位。
希广字德丕,是希范的同母弟弟。
希范平生讨厌拓拔常直言劝谏,拓拔常来拜见时,希范叫守门人指着拓拔常说:“我不想见这个人,不要再让他进来了。”于是拒绝了他。
等到希范卧病在床,才想起拓拔常的话,认为他忠诚,召他来托付希广。
希范去世后,拓拔常多次劝希广将王位让给他的哥哥希萼,希广不听从。
希萼是朗州节度使,希范去世后,希萼从朗州来奔丧。
希广的将领刘彦瑫谋划说:“武陵(希萼)来奔丧,他的意图不善,应该出兵迎接他,以防不测,让他解除武装后再进来。”
张少敌、周廷诲说:“王如果能与他和平相处就算了,否则应该尽早除掉他。”
希广哭着说:“他是我的哥哥,怎么能忍心杀他,分国而治也可以。”
于是派兵在砆石迎接希萼,将他安置在碧湘宫,厚礼送他离开。
希萼愤怒地离开,于是派使者到京师请求封爵,请求设立府邸称藩。
汉隐帝不允许,下诏书慰劳解释。
希萼愤怒,向李景投降,举兵攻打长沙。
希广派刘彦瑫、许可琼等人抵御他。
刘彦瑫在仆射洲打败了希萼。
希萼离开后,引诱溪洞的蛮族侵犯益阳。
希广派崔珙琏率领七千步兵驻扎在湘乡玉潭以阻挡蛮族。
刘彦瑫率领水军前往武陵,攻打希萼。
刘彦瑫在湄洲战败,希广非常害怕,派使者向京师请求援兵,汉隐帝无法出兵。
希萼的水军沿江而上,自号“顺天将军”,攻打岳州,刺史王赟坚守城池不战,希萼对王赟喊道:“我曾经约你同行,现在为什么变了心?”
王赟说:“君王兄弟不相容,却责怪将吏变心吗?希望君王进入长沙,不要伤害兄弟,臣不敢不尽忠。”
希萼带兵离开,攻下湘乡,驻扎在长沙,屯兵水西。
刘彦瑫、许可琼屯兵水东。
彭师暠登上城墙观察水西的军队,回来对希广说:“武陵的军队骄傲,混杂着蛮族,他们的势力容易攻破。请命令许可琼等人在山前列阵,我率领三千步兵从巴溪渡江前往岳麓,等到夜晚攻击他们。”
希广认为可行,但许可琼已经暗中向希萼投降,于是阻止了这个计划。
第二天,彭师暠去找许可琼商议事情,瞪大眼睛叱责他说:“看你脸上的反文,难道是想投敌吗!”拂袖而去,急忙告诉希广,请求杀了他,希广不听。
希萼攻打长乐门,牙将吴宏、杨涤在门中战斗,希萼稍有挫败,后来许可琼投奔希萼,吴宏、杨涤听说后都溃败了。
希广带着妻子儿女躲藏在慈堂。
第二天被擒获。
希萼见到他后怜悯地说:“这是个愚钝的人,怎么能作恶?是左右的人迷惑了他。”
对他的部下说:“我想让他活下来,怎么样?”部下都不回答,于是将他缢死。
乾祐三年,希萼自立为王。
第二年,汉隐帝去世,京师大乱,希萼于是臣服于
李景册封希萼为楚王,希萼将所有的军政事务都交给他的弟弟希崇处理。
希崇与楚国的旧将徐威、陆孟俊、鲁绾等人密谋发动叛乱。
希萼在端阳门设宴,希崇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参加,徐威等人放出十几匹烈马,带着壮士手持棍棒,突然闯入希萼的府邸,抢走库房中的兵器,绑住希萼,迎立希崇为楚王。
希崇派彭师暠和廖偃将希萼囚禁在衡山,彭师暠奉希萼为衡山王,向李景称臣。
希崇感到害怕,也向李景请求庇护。
李景派边镐进入楚国,将马氏一族全部迁到金陵,这是周广顺元年的事情。
李景封希萼为楚王,居住在洪州;希崇担任舒州节度使,居住在扬州。
显德三年,周世宗征讨淮南,攻下扬州,下诏安抚马氏子孙。
不久后,扬州再次落入李景手中,希崇率领他的十七个兄弟归顺朝廷,被封为右羽林统军,希能任左屯卫大将军,希贯任右千牛卫大将军,希隐、希浚、希知、希朗都担任节度行军司马。
刘言是吉州庐陵人。
王进逵是武陵人。
刘言最初跟随刺史彭玕,后来随彭玕投奔楚国,刘言在希范手下担任长州刺史。
王进逵年轻时是静江军的士兵,后来在希萼手下担任指挥使。
希萼攻打希广时,任命王进逵为先锋,攻陷了长沙。
长沙因战乱而残破不堪,希萼命令王进逵带领静江军士兵去整顿,士兵们都很不满,王进逵趁机带领他们,夜里用长柄巨斧砍开城门,逃回武陵。
希萼当时喝醉了,没有察觉,第二天派将领唐翥去追捕,追到武陵后,唐翥大败而归。
王进逵于是驱逐了留后马光惠,迎接刘言从辰州来担任主帅,自己则担任副手。
不久后,希萼的将领徐威等人发动叛乱,绑住希萼,拥立希崇,湖南陷入大乱。
李景派边镐进入楚国,将马氏一族迁到金陵,并召刘言归顺。
刘言不从,派王进逵和行军司马何景真等人攻打边镐,边镐败逃。
周广顺三年,刘言向朝廷上表,请求封爵。
他还说长沙残破不堪,无法居住,请求将治所迁到武陵。
周太祖同意了,于是将朗州升为武平军,地位高于武安军,任命刘言为节度使,同时将武安军交给王进逵,王进逵自认为刘言是自己迎立的,不愿屈居其下。
刘言对此感到担忧,两人开始产生矛盾,互相图谋。
王进逵谋划说:“刘言手下可用的人只有何景真和硃全琇,召来杀掉他们,刘言就可以被拿下。”
当时,刘晟攻占了楚国的梧州、桂州、宜州、蒙州等地,王进逵趁机告诉刘言,召何景真等人一起出兵攻打刘晟。
刘言相信了,派何景真和硃全琇前往,结果两人都被杀,王进逵于是举兵袭击武陵,抓住刘言并杀了他,向朝廷上表,周太祖随即任命王进逵为武平军节度使。
周世宗征讨淮南时,任命王进逵为南面行营都统。
王进逵攻打鄂州,经过岳州时,岳州刺史潘叔嗣是王进逵的老同事,对王进逵非常恭敬。
王进逵的随从向潘叔嗣索要贿赂,潘叔嗣不给,随从们就在王进逵面前说潘叔嗣的坏话,王进逵当面责骂潘叔嗣,潘叔嗣感到羞愤,对手下说:“王进逵如果战胜归来,我们就没活路了。”
王进逵进入鄂州,刚刚攻下长山,潘叔嗣就带兵袭击武陵。
王进逵听说后,乘轻舟返回,与潘叔嗣在武陵城外交战,王进逵战败被杀。
周行逢是武陵人。
他和王进逵都是静江军的士兵,曾在希萼手下担任军校。
王进逵攻打边镐时,周行逢另率兵攻破益阳,杀死了李景的两千多名士兵,并俘虏了将领李建期。
王进逵担任武安军节度使后,任命周行逢为集州刺史,并让他担任自己的行军司马。
王进逵与刘言有矛盾,周行逢为他谋划,成功袭杀了刘言。
王进逵占据武陵,周行逢占据潭州。
显德元年,周行逢被任命为武清军节度使,暂时掌管潭州军府事务。
潘叔嗣杀了王进逵后,有人劝他进入武陵,潘叔嗣说:“我杀王进逵只是为了自保,武陵对我没有好处。”
于是他返回岳州,派他的客将李简带领武陵人到潭州迎接周行逢。
周行逢进入武陵后,有人建议将潭州交给潘叔嗣,周行逢说:“潘叔嗣杀了主帅,罪该万死,但他迎接我,我不忍心杀他。
如果把武安交给他,那就等于我让他杀了王公。”
于是召潘叔嗣担任行军司马。
潘叔嗣愤怒,称病不来,周行逢怒道:“这是又想杀我了!”
于是假装将武安交给潘叔嗣,召他到府中接受任命,等他到了就杀了他。
周行逢原本是武陵的农家子弟,年轻时贫穷卑贱,行为不端,喜欢说大话。
后来他居住在武陵,能够节俭自律,性格勇敢,果断杀戮,对手下那些倚仗功劳骄横的将领,一律依法处置。
有十几个大将密谋叛乱,周行逢设宴招待他们,酒过三巡,派壮士将他们拿下斩首,整个地区都对他敬畏服从。
百姓无论大小过错都会被处死,他的夫人严氏劝他说:“人有善恶之分,怎么能一概杀之呢?”
周行逢怒道:“这是外面的事,女人懂什么!”
严氏不高兴,骗他说:“家里的佃户因为你的地位,都不好好种地,还仗势欺压百姓,请让我去看看。”
于是她搬到乡下居住,每年穿着青裙带着佃户送租进城。
周行逢去看她,劝她说:“我已经富贵了,夫人何必自讨苦吃呢?”
严氏说:“你还记得你当户长的时候吗?百姓交租晚了,常常被鞭打,现在你富贵了,应该带头按时交租,怎么能忘记田间的生活呢?”
周行逢强行邀请她回府,让一群妾室抬着轿子来接她,严氏始终不愿意回去,说:“你用法太严,失去了人心,我不想留在这里,一旦祸乱发生,田野间更容易逃命。”
周行逢因此稍微收敛了一些。
建隆三年,周行逢生病,召集将领,将他的儿子保权托付给他们,说:“我从田间起兵,当时有十个人,都因战乱而死,只有衡州刺史张文表还活着,但他一直因为得不到行军司马的职位而不满。
我死后,张文表一定会叛乱,你们应该派杨师璠去讨伐他。
如果杨师璠不能成功,那就坚守城池,不要出战,向朝廷投降。”
周行逢去世后,他的儿子保权继位。
张文表听说后,愤怒地说:“周行逢和我一起从微贱中起家,建立了功名,今天怎么能向一个小孩子称臣!”
于是举兵叛乱,攻下了潭州。
保权向朝廷求援,朝廷也派杨师璠讨伐张文表,杨师璠告诉士兵们周行逢的遗言,大家感动得流泪,杨师璠也流泪,对士兵们说:“你们看到少主了吗?他年纪轻轻就这么贤明。”
士兵们士气高涨,都想为他效力。
杨师璠到达平津亭,张文表出战,结果大败。
当初,保权向朝廷求援时,太祖皇帝派慕容延钊讨伐张文表,但还没到,张文表就被杨师璠抓住了。
慕容延钊的军队进入朗州,保权带领全族到京城朝见,后来的事情都记录在国史中。
殷氏从唐乾宁三年进入湖南,到周广顺元年,共五十七年,其余的事情详见《年谱》注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楚世家第六-注解
马殷:五代时期楚国开国君主,字霸图,许州鄢陵人。他在唐末乱世中崛起,最终建立了楚国,成为一方诸侯。
孙儒:马殷的旧部,曾与马殷一同征战。
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与马殷有过多次军事冲突。
刘建峰:马殷的早期盟友,后因个人行为不当被部下所杀。
黑云都:杨行密收编孙儒残部后组建的军队,马殷的弟弟賨曾在此军中任职。
楚王:封号,楚是地名,王是爵位。
铅铁钱:马殷为应对经济问题,铸造的一种货币,以十当铜钱一,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策略。
振武顺军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军事行政区划,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掌握一方的军政大权。
判内外诸军事:指负责管理内外所有军事事务的官职。
左相、右相:古代官名,分别指朝廷中的左丞相和右丞相,是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重要官员。
司徒、司空:古代官名,司徒主管民政,司空主管工程和水利。
仆射:古代官名,原为皇帝的侍从官,后成为宰相的副职。
尚书: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国家文书和行政事务。
谥:古代对已故的君主、贵族、大臣等给予的称号,用以概括其一生的事迹和品德。
武穆:谥号之一,常用于表彰有武功和德行的将领。
荆南高季昌:荆南地区的统治者,高季昌是其名。
高郁:马殷的谋士,曾为马殷出谋划策,使楚国强大。
矫殷令:假借马殷的命令。
武安、静江等军节度使:武安和静江是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以放荡不羁著称。
衡阳王:封号,衡阳是地名,王是爵位。
天册上将军:古代高级武官名号,天册是封号,上将军是职位。
开府承制:古代官员开府治事,承制指接受皇帝的诏令。
会春园、嘉宴堂:马希范建造的园林和宴会场所。
九龙殿:马希范建造的宫殿,以八龙绕柱,象征其权威。
桓文:指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人都是春秋五霸之一。
朗州节度使:朗州是地名,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
顺天将军:马希萼自封的将军称号,顺天意为顺应天命。
岳州:地名,今湖南省岳阳市。
慈堂:马希广的藏身之处。
希萼:楚王,五代十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君主,因政治斗争被其弟希崇所废。
希崇:希萼的弟弟,通过政变废黜希萼,自立为楚王。
边镐:李景派遣的将领,负责将马氏家族迁至金陵。
刘言:吉州庐陵人,曾任长州刺史,后与王进逵共同控制湖南地区。
王进逵:武陵人,初为静江军卒,后成为武安军节度使,与刘言有隙。
周行逢:武陵人,与王进逵同为静江军卒,后成为武清军节度使,以严苛著称。
潘叔嗣:岳州刺史,因与王进逵的矛盾而杀之,后与周行逢有冲突。
张文表:衡州刺史,周行逢的旧部,周行逢死后反叛。
杨师璠:周行逢的将领,奉命讨伐张文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五代史-世家-楚世家第六-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楚国开国君主马殷的崛起过程及其政治、军事活动。马殷从一个普通的裨将逐步成长为一方诸侯,最终建立了楚国,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他在乱世中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文中提到马殷与杨行密、刘建峰等人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当时军阀割据、互相攻伐的历史背景。马殷通过与这些势力的斗争和合作,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最终在湖南地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权。
马殷的政治策略也值得关注。他不仅通过军事手段扩张领土,还通过经济手段增强国力。例如,他铸造铅铁钱以应对经济问题,并通过茶叶贸易增加财政收入。这些措施显示了他作为统治者的远见卓识。
此外,文中还提到马殷的弟弟賨在杨行密麾下的经历,以及他最终选择回归马殷的情节。这不仅体现了兄弟情深,也反映了当时政治联盟的复杂性和个人忠诚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马殷的个人奋斗史,也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包括军阀混战、政治联盟、经济策略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楚国马殷及其子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等人的政治生涯和家族纷争。马殷是楚国的开国君主,他在位期间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使楚国逐渐强大。马殷去世后,其子马希声继位,但由于其愚昧无能,导致楚国政局不稳。马希声去世后,马希范继位,他虽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奢侈无度,导致国家财政困难。马希范去世后,马希广继位,但由于其优柔寡断,未能有效应对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楚国灭亡。
这段古文通过详细描述马殷家族的兴衰,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割据政权的复杂政治局面。马殷家族的兴衰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缩影。马殷的建国和强盛,体现了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而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等人的无能和无度,则揭示了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家族和权力的重视。马殷家族的兴衰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缩影。马殷的建国和强盛,体现了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而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等人的无能和无度,则揭示了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作者通过对马殷家族兴衰的描写,展现了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割据政权的复杂政治局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我们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割据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通过对马殷家族兴衰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地方割据政权的政治运作、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楚国的一系列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反映了当时政权频繁更替、内部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文中通过希萼与希崇兄弟之间的权力斗争,展现了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希崇通过政变废黜希萼,自立为楚王,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楚国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整个湖南地区的稳定。
文中还提到了刘言、王进逵、周行逢等人物,他们各自在楚国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刘言和王进逵的合作与冲突,反映了当时地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周行逢的严苛统治和对内部叛乱的果断处理,显示了他作为一位军事领袖的强硬手段和统治能力。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潘叔嗣与王进逵的矛盾,以及潘叔嗣与周行逢的冲突,这些事件进一步揭示了当时政权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潘叔嗣杀王进逵后,与周行逢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潘叔嗣被杀,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当时政权内部的不稳定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最后,文中提到周行逢临终前对其子保权的嘱托,以及张文表的反叛和杨师璠的讨伐,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周行逢的政治智慧和远见,也反映了当时政权更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整个文本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五代十国时期政治斗争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