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他出身于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尤好地理。成年后放弃科举,专注于游历考察,足迹遍及中国16个省区。
年代: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全书共60余万字,记录了徐霞客30余年的旅行见闻,内容涵盖地理、地貌、水文、风俗等。他以科学的态度考察山川河流,尤其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书不仅是地理学经典,也是文学佳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鸡山志略二-原文
诸寺原始俱以年次为先后。
接待寺嘉靖间,天心和尚跪华首门,遥礼初祖迦叶为师,落发,乃创此寺于山麓,又建圣峰寺于山半。
其后有宝山禅师得授衣缽(即钵,僧侣所用袈裟和食器,禅宗以之为师承信物)。现在。讲师和雅,住圣峰寺。
圣峰寺宝山禅师建,后嗣和雅。
龙华寺隆庆间,元庆和尚开山,后阁是嗣孙雪亭重建。前题“石鼓名区”,阁题“水月”。石鼓,以左峰绝顶高耸,有声如鼓也。石钟寺以楼下掘出石形如钟,故云石钟。又云以建寺时,侧崖有石,风吹如钟声。皆无的据(确证)。
放光寺嘉靖间,古德无穷禅师,河南人,创建。护法檀越李中谿先生。无穷后嗣有归空禅师,建藏经阁。阁成,神宗赐《藏》。寂光寺嘉靖间,古德定堂禅师创建。檀越李中谿、苏大云、赵雪屏三先生俱翰林。又居士杨碧泉,皈依禅师,捐资建造。后嗣用周禅师,大兴弘敞,又建大觉寺,请无心禅师住持。后嗣野愚大师现住静,见晓现住南直中峰,克心现住持。
大觉寺万历间,无心禅师奉密旨,赍华严寺《藏经》至此,用周请住此寺。后嗣遍周现在。
幻住庵嘉靖间,寂安禅师创建。德行具碑纪。后嗣定光,今名福宁。现在。住持妙宗,天香寿九旬。
华严寺嘉靖间,南京古德月堂创建。圣母赐《藏》。回禄后,有法孙野池重建,参随张宾轩护法。
那兰陀寺万历间,古德所庵禅师创建。师寻甸人。护法檀越黔国武靖公,参随张宾轩。后嗣高僧本无,讲师了宗、念休,现在。克徽,在滇省圆通寺。禅师大力现在。静主兰宗、干蛊。常住艮一。
悉檀寺万历间,古德本无建。护法檀越丽府生白木公。后嗣法润、弘辨、安仁、体极,住静白云。
补处庵嘉靖间,古德广西如正禅师创建。后嗣本真、所庵禅师传记,念诚住持。
西竺寺万历间,古德饮光禅师创建。
会灯寺嘉靖间,阔然老师先结静室,今法嗣朗耀创建丛林,迦叶殿法眷。大士阁万历间,直指沈建立,请古德拙愚禅师住持。师乃五华、龙泉二寺法眷之主。后嗣虚宇,现在大士阁中住持。
传衣寺古圆信庵,古德大机禅师创建,中谿李先生护法。后嗣映光禅师弘建。回禄(遭火灾)后,映光后嗣法界重建,即今觉悟住持。
旁建八角庵、圆通庵、慈圣庵、雷云寺、静云庵、净土庵、开化庵、九莲寺、报恩寺、白石庵。
万松庵万历间,古德中泉禅师创建,后嗣离微禅师重建,现在。
古迦叶殿
罗汉壁静室广西禅师印宗禅师幻空禅师狮子林静室兰宗禅师大力禅师
大静室野愚禅师
旃檀岭静室克心禅师
九重崖静室本无禅师大定禅师闻玺禅师各刹碑记
《止止庵记》宾州知州黄冈廖自伸记。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
又《止止庵记》,荆州知府、前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郡人李元阳,嘉靖三十八年。
《传衣寺记》长芦运使、郡人阮尚宾记,万历甲辰(公元1604年)。
《鼎建大士阁三摩禅寺记》知宾州廖自伸记。万历丙午(公元1606年)。
《重建放光寺铜碑》李元阳记。
《仰高亭记》柱史(即御史)周茂相记。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
《寂光寺传衣法嗣纪略》云洱举人人孙启祚撰。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西竺寺碑记》御史昆明傅宗龙撰。万历己未(公元1619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鸡山志略二-译文
所有的寺庙最初都是按照年代顺序来排列的。
接待寺在嘉靖年间,天心和尚跪在华首门前,远远地拜初祖迦叶为师,剃发后,就在山脚下创建了这座寺庙,又在山腰建造了圣峰寺。
之后有宝山禅师得到了传授袈裟和食器(即僧侣用的袈裟和食器,禅宗用它作为师徒传承的信物)。现在,讲师和雅,住在圣峰寺。
圣峰寺是宝山禅师建造的,后来由和雅继承。
龙华寺在隆庆年间,元庆和尚开山建寺,后来由他的后代孙雪亭重建。前面的题字是‘石鼓名区’,阁楼的题字是‘水月’。石鼓因为左峰的顶峰高耸,声音像鼓声。石钟寺因为楼下挖出的石头形状像钟,所以称为石钟。又说在建造寺庙时,旁边的悬崖上有石头,风吹起来像钟声。但这些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放光寺在嘉靖年间,河南的古德无穷禅师创建。护法檀越李中谿先生。无穷的后代有归空禅师,建造了藏经阁。阁建成后,神宗皇帝赐予《藏》。寂光寺在嘉靖年间,古德定堂禅师创建。檀越李中谿、苏大云、赵雪屏三位先生都是翰林。还有居士杨碧泉,皈依禅师,捐资建造。后继者用周禅师,大力扩建,又建造了大觉寺,请无心禅师住持。后继者野愚大师现在住在静室,见晓现在住在南直中峰,克心现在住持。
大觉寺在万历年间,无心禅师奉密旨,携带华严寺的《藏经》到这里,用周请他住在这里。后继者遍周现在。
幻住庵在嘉靖年间,寂安禅师创建。德行有碑文记载。后继者定光,现在称为福宁。现在由住持妙宗,天香寿九旬。
华严寺在嘉靖年间,南京的古德月堂创建。圣母赐予《藏》。火灾后,有法孙野池重建,参随张宾轩护法。
那兰陀寺在万历年间,古德所庵禅师创建。师父是寻甸人。护法檀越黔国武靖公,参随张宾轩。后继者高僧本无,讲师了宗、念休,现在。克徽,在滇省圆通寺。禅师大力现在。静主兰宗、干蛊。常住艮一。
悉檀寺在万历年间,古德本无创建。护法檀越丽府生白木公。后继者法润、弘辨、安仁、体极,住在静白云。
补处庵在嘉靖年间,广西的古德如正禅师创建。后继者本真、所庵禅师传记,念诚住持。
西竺寺在万历年间,古德饮光禅师创建。
会灯寺在嘉靖年间,阔然老师先建静室,现在由法嗣朗耀创建丛林,迦叶殿法眷。大士阁在万历年间,直指沈建立,请古德拙愚禅师住持。师父是五华、龙泉二寺法眷之主。后继者虚宇,现在大士阁中住持。传衣寺古圆信庵,古德大机禅师创建,中谿李先生护法。后继者映光禅师弘建。火灾后,映光的后继者法界重建,即现在的觉悟住持。旁边还建有八角庵、圆通庵、慈圣庵、雷云寺、静云庵、净土庵、开化庵、九莲寺、报恩寺、白石庵。
万松庵在万历年间,古德中泉禅师创建,后继者离微禅师重建,现在。
古迦叶殿、罗汉壁静室、广西禅师印宗禅师、幻空禅师、狮子林静室、兰宗禅师、大力禅师、大静室、野愚禅师、旃檀岭静室、克心禅师、九重崖静室、本无禅师大定禅师、闻玺禅师各寺的碑文记载。
《止止庵记》是宾州知州黄冈廖自伸记的。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
又《止止庵记》,是荆州知府、前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郡人李元阳,嘉靖三十八年写的。
《传衣寺记》是长芦运使、郡人阮尚宾记的,万历甲辰(公元1604年)。
《鼎建大士阁三摩禅寺记》是知宾州廖自伸记的。万历丙午(公元1606年)。
《重建放光寺铜碑》是李元阳记的。《仰高亭记》是柱史(即御史)周茂相记的。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
《寂光寺传衣法嗣纪略》是云洱举人人孙启祚撰的。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西竺寺碑记》是御史昆明傅宗龙撰的。万历己未(公元1619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鸡山志略二-注解
寺:寺庙,佛教修行和居住的场所。
年次: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接待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嘉靖间:指明朝嘉靖年间,即公元1522年至1566年。
天心和尚:指某位和尚的法号。
迦叶:佛教初祖,佛陀的弟子。
落发:指剃度为僧。
宝山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衣缽:即袈裟和食器,僧侣的修行工具,禅宗中作为师承信物。
讲师:指传授佛教知识的僧侣。
和雅:指和谐、雅致。
圣峰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隆庆间:指明朝隆庆年间,即公元1567年至1572年。
元庆和尚:指某位和尚的法号。
开山:指创建或开创一个寺庙。
阁:指寺庙中的楼阁。
石鼓名区:指某个地方因其石头形状像鼓而得名。
石钟寺:指某个寺庙因其楼下的石头形状像钟而得名。
的据:确证,确切证据。
放光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古德:指有德行的和尚。
护法檀越:指佛教中的施主,为寺庙提供物质支持。
寂光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翰林:指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进士,通常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居士:指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皈依:指皈依佛教,成为佛教徒。
捐资:指捐赠资金。
大兴弘敞:指大规模扩建。
大觉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住持:指寺庙中的负责人。
华严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密旨:指秘密的命令或指示。
赍:携带,携带物品。
藏经:指佛教经典。
幻住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德行:指品德和行为。
碑纪:指刻在碑上的记载。
龙华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那兰陀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寻甸人:指来自寻甸的人。
黔国武靖公:指某位武官的封号。
滇省:指云南省。
悉檀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补处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西竺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会灯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阔然老师:指某位和尚的法号。
迦叶殿:指供奉迦叶的殿堂。
大士阁: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直指:指直接指示,直截了当。
五华、龙泉二寺:指五个华寺和两个龙泉寺。
传衣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回禄:指火灾。
八角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圆通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慈圣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雷云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静云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净土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开化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九莲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报恩寺: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白石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万松庵:指某个具体的寺庙名称。
古迦叶殿:指供奉迦叶的殿堂。
罗汉壁静室:指某个静修的地方。
印宗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幻空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狮子林静室:指某个静修的地方。
兰宗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大力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大静室:指某个静修的地方。
野愚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旃檀岭静室:指某个静修的地方。
克心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九重崖静室:指某个静修的地方。
本无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大定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闻玺禅师:指某位禅师的法号。
各刹碑记:指各个寺庙的碑文记载。
《止止庵记》:指《止止庵记》这篇文章。
宾州知州:指宾州的知州,即地方行政长官。
黄冈廖自伸:指名叫廖自伸的人,来自黄冈。
万历三十二年:指公元1604年。
荆州知府:指荆州的知府,即地方行政长官。
翰林庶吉士:指翰林院的庶吉士,即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监察御史:指监察御史,即负责监察官员的官员。
郡人:指本郡的人。
嘉靖三十八年:指公元1559年。
《传衣寺记》:指《传衣寺记》这篇文章。
长芦运使:指长芦的运使,即地方行政长官。
阮尚宾:指名叫阮尚宾的人。
万历甲辰:指公元1604年。
《鼎建大士阁三摩禅寺记》:指《鼎建大士阁三摩禅寺记》这篇文章。
知宾州:指宾州的知州,即地方行政长官。
万历丙午:指公元1606年。
《重建放光寺铜碑》:指《重建放光寺铜碑》这篇文章。
柱史:即御史。
周茂相:指名叫周茂相的人。
万历三十五年:指公元1607年。
《寂光寺传衣法嗣纪略》:指《寂光寺传衣法嗣纪略》这篇文章。
云洱举人:指来自云洱的举人,即通过科举考试的人。
孙启祚:指名叫孙启祚的人。
崇祯九年:指公元1636年。
《西竺寺碑记》:指《西竺寺碑记》这篇文章。
御史昆明傅宗龙:指名叫傅宗龙的人,担任昆明的御史。
万历己未:指公元1619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徐霞客游记-鸡山志略二-评注
诸寺原始俱以年次为先后。
此句开篇点明,众多寺庙的建立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对历史顺序的重视,也暗示了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接待寺嘉靖间,天心和尚跪华首门,遥礼初祖迦叶为师,落发,乃创此寺于山麓,又建圣峰寺于山半。
此段描述了接待寺的创建过程,天心和尚的虔诚和智慧被凸显,同时寺庙的选址和建设也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其后有宝山禅师得授衣缽(即钵,僧侣所用袈裟和食器,禅宗以之为师承信物)。现在。讲师和雅,住圣峰寺。
宝山禅师作为禅宗的传承者,得到了重要的信物,体现了禅宗的师徒传承制度。同时,讲师和雅的居住也说明了圣峰寺的宁静与和谐。
龙华寺隆庆间,元庆和尚开山,后阁是嗣孙雪亭重建。前题“石鼓名区”,阁题“水月”。石鼓,以左峰绝顶高耸,有声如鼓也。
龙华寺的创建和重建过程,以及石鼓的描述,都体现了古代佛教寺庙的建筑特色和对自然景观的利用。
放光寺嘉靖间,古德无穷禅师,河南人,创建。护法檀越李中谿先生。
放光寺的创建,不仅展示了无穷禅师的智慧和才能,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支持。
寂光寺嘉靖间,古德定堂禅师创建。檀越李中谿、苏大云、赵雪屏三先生俱翰林。
寂光寺的创建,以及檀越们的身份,反映了当时佛教与士人阶层的紧密联系。
大觉寺万历间,无心禅师奉密旨,赍华严寺《藏经》至此,用周请住此寺。
大觉寺的创建,以及无心禅师的任务,展现了佛教文化在古代社会的传播和影响。
幻住庵嘉靖间,寂安禅师创建。
幻住庵的创建,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普及和民间信仰的多样性。
华严寺嘉靖间,南京古德月堂创建。
华严寺的创建,说明了佛教在古代南京地区的影响。
那兰陀寺万历间,古德所庵禅师创建。
那兰陀寺的创建,以及护法檀越的身份,反映了佛教在地方社会中的地位。
悉檀寺万历间,古德本无建。
悉檀寺的创建,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持续发展和传承。
补处庵嘉靖间,古德广西如正禅师创建。
补处庵的创建,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地域特色。
西竺寺万历间,古德饮光禅师创建。
西竺寺的创建,说明了佛教在地方社会中的广泛传播。
会灯寺嘉靖间,阔然老师先结静室,今法嗣朗耀创建丛林,迦叶殿法眷。
会灯寺的创建,以及迦叶殿的描述,体现了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氛围。
大士阁万历间,直指沈建立,请古德拙愚禅师住持。
大士阁的创建,以及拙愚禅师的住持,展示了佛教寺庙的宗教功能和修行环境。
传衣寺古圆信庵,古德大机禅师创建,中谿李先生护法。
传衣寺的创建,以及护法者的身份,反映了佛教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
旁建八角庵、圆通庵、慈圣庵、雷云寺、静云庵、净土庵、开化庵、九莲寺、报恩寺、白石庵。
这些附属寺庙的建立,丰富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普及和多元化。
万松庵万历间,古德中泉禅师创建,后嗣离微禅师重建。
万松庵的创建和重建,展示了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古迦叶殿、罗汉壁静室、狮子林静室、兰宗禅师、大力禅师、大静室、野愚禅师、旃檀岭静室、克心禅师、九重崖静室、本无禅师大定禅师、闻玺禅师等各刹碑记。
这些碑记的记载,不仅是对古代佛教文化的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风貌的反映。
《止止庵记》宾州知州黄冈廖自伸记。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
《止止庵记》荆州知府、前翰林庶吉士、监察御史、郡人李元阳,嘉靖三十八年。
《传衣寺记》长芦运使、郡人阮尚宾记,万历甲辰(公元1604年)。
《鼎建大士阁三摩禅寺记》知宾州廖自伸记。万历丙午(公元1606年)。
《重建放光寺铜碑》李元阳记。
《仰高亭记》柱史(即御史)周茂相记。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
《寂光寺传衣法嗣纪略》云洱举人人孙启祚撰。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西竺寺碑记》御史昆明傅宗龙撰。万历己未(公元1619年。)
这些碑记的记载,不仅是对佛教文化的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风貌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