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尉缭(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军事家。他以军事理论闻名,著有《尉缭子》。
年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共24篇,论述了治军、作战、谋略等方面的军事思想。尉缭强调“兵者,凶器也”,主张慎战和以德服人,是研究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原官-原文
官者,事之所主,为治之本也。
制者,职分四民,治之分也。
贵爵富禄必称,尊卑之体也。
好善罚恶,正比法,会计民之具也。
均(井地)[地分],节赋敛,取与之度也。
程工人,备器用,匠工之功也。
分地塞要,殄怪禁淫之事也。
守法稽断,臣下之节也。
明法稽验,主上之操也。
明主守,等轻重,臣主之权也。
明赏赉,严诛责,止奸之术也。
审开塞,守一道,为政之要也。
下达上通,至聪之听也。
知国有无之数,用其仂也。
知彼弱者,强之体也。
知彼动者,静之决也。
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俎豆同制,天子之会也。
游说(开)[间]谍无自入,正议之术也。
诸侯有谨天子之礼,君民继世,承王之命也。
更(造)[号]易常,违王明德,故礼得以伐也。
官无事治,上无庆赏,民无狱讼,国无商贾,何王之至!
明举上达,在王垂听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原官-译文
官员是管理事务的主体,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制度是划分四民职责,治理国家的依据。
贵族的爵位和富人的俸禄必须与其地位相称,这是尊卑有序的体现。
奖励善良,惩罚邪恶,公正地执行法律,是管理民众的工具。
平均分配土地,节制赋税,是取与的适度。
规定工匠的工作,准备器具,是工匠的职责。
划分土地,堵塞要害,是消灭怪异和禁止淫乱的事情。
遵守法律,审查判决,是臣下的职责。
明确法律,审查验证,是君主的职责。
明确君主的职责,平衡轻重,是君臣的权力。
明确赏赐,严厉惩罚,是制止奸邪的手段。
审查开放与封闭,坚守一条道路,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下情上达,是君主听取意见的极致。
知道国家的有无之数,是使用其剩余。
知道对方的弱点,是强大的基础。
知道对方的动向,是静止的决定。
官员分为文武,是君王的两种手段。
俎豆同制,是天子的会议。
游说和间谍无法自行进入,是正议的手段。
诸侯谨慎遵守天子的礼仪,君民世代相传,是继承王命的体现。
更改名号,违背王明德,因此礼仪得以讨伐。
官员无事可治,君主无庆赏,民众无狱讼,国家无商贾,这是何等的王道!
明举上达,在于君主的倾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原官-注解
官:指官职、官员,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制:指制度、规章,用于划分职责和管理。
贵爵富禄:指高贵的爵位和丰厚的俸禄,必须与其地位相称。
尊卑之体:指社会等级和尊卑秩序。
好善罚恶:指奖励善行,惩罚恶行。
正比法:指公正的法律。
会计民之具:指管理民众的工具。
均地分:指公平分配土地。
节赋敛:指合理征收赋税。
取与之度:指给予和索取的标准。
程工人:指考核工匠的工作。
备器用:指准备器具和用品。
匠工之功:指工匠的技艺和贡献。
分地塞要:指划分土地,控制要害。
殄怪禁淫:指消除怪异,禁止淫乱。
守法稽断:指遵守法律,审查判决。
臣下之节:指臣子的职责和操守。
明法稽验:指明确法律,审查验证。
主上之操:指君主的权力和操守。
明主守:指明确君主的职责。
等轻重:指权衡轻重。
臣主之权:指臣子和君主的权力。
明赏赉:指明确赏赐。
严诛责:指严厉惩罚。
止奸之术:指防止奸邪的手段。
审开塞:指审查开放和封闭。
守一道:指坚守一种原则。
为政之要:指治理国家的关键。
下达上通:指上下沟通。
至聪之听:指极其敏锐的听觉。
知国有无之数:指了解国家的财政状况。
用其仂:指利用剩余。
知彼弱者:指了解对方的弱点。
强之体:指增强自身。
知彼动者:指了解对方的动向。
静之决:指保持冷静的决定。
官分文武:指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
惟王之二术:指君王的两种手段。
俎豆同制:指祭祀的器具和制度相同。
天子之会:指天子的集会。
游说间谍:指游说和间谍活动。
正议之术:指正确的议论方法。
诸侯有谨天子之礼:指诸侯谨慎遵守天子的礼仪。
君民继世:指君主和民众世代相传。
承王之命:指接受君王的命令。
更号易常:指改变称号和常规。
违王明德:指违背君王的明德。
故礼得以伐:指因此礼仪得以维护。
官无事治:指官员没有事务可治理。
上无庆赏:指上级没有庆贺和赏赐。
民无狱讼:指民众没有诉讼。
国无商贾:指国家没有商人。
何王之至:指君王的极致。
明举上达:指明确举荐,上达天听。
在王垂听:指君王倾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原官-评注
这段古文主要论述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强调了官职、制度、法律、礼仪等方面的重要性。首先,官职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划分职责和管理的基础。高贵的爵位和丰厚的俸禄必须与其地位相称,社会等级和尊卑秩序必须得到维护。奖励善行,惩罚恶行,公正的法律是管理民众的工具。公平分配土地,合理征收赋税,给予和索取的标准必须明确。考核工匠的工作,准备器具和用品,工匠的技艺和贡献必须得到认可。划分土地,控制要害,消除怪异,禁止淫乱,这些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其次,遵守法律,审查判决,臣子的职责和操守必须得到明确。明确法律,审查验证,君主的权力和操守必须得到维护。明确君主的职责,权衡轻重,臣子和君主的权力必须得到平衡。明确赏赐,严厉惩罚,防止奸邪的手段必须得到实施。审查开放和封闭,坚守一种原则,治理国家的关键必须得到把握。上下沟通,极其敏锐的听觉,了解国家的财政状况,利用剩余,了解对方的弱点,增强自身,了解对方的动向,保持冷静的决定,这些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策略。
最后,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君王的两种手段必须得到运用。祭祀的器具和制度相同,天子的集会必须得到维护。游说和间谍活动必须得到禁止,正确的议论方法必须得到实施。诸侯谨慎遵守天子的礼仪,君主和民众世代相传,接受君王的命令,改变称号和常规,违背君王的明德,因此礼仪得以维护。官员没有事务可治理,上级没有庆贺和赏赐,民众没有诉讼,国家没有商人,君王的极致必须得到实现。明确举荐,上达天听,君王倾听,这些都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官职、制度、法律、礼仪等方面的论述,全面阐述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也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