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尉缭(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军事家。他以军事理论闻名,著有《尉缭子》。
年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共24篇,论述了治军、作战、谋略等方面的军事思想。尉缭强调“兵者,凶器也”,主张慎战和以德服人,是研究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十二陵-原文
威在于不变;
惠在于因时;
机在于应事;
战在于治气;
攻在于意表;
守在于外饰;
无过在于度数;
无(因)[困]在于豫备;
慎在于畏小;
智在于治大;
除害在于敢断;
得众在于下人。
悔在于任疑;
孽在于屠戮;
偏在于多私;
不祥在于恶闻己过;
不度在于竭民财;
不明在于受间;
不实在于轻发;
固陋在于离贤;
祸在于好利;
害在于亲小人;
亡在于无所守;
危在于无号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十二陵-译文
威严在于不轻易改变;
恩惠在于顺应时势;
机遇在于应对事物;
战斗在于控制士气;
进攻在于出其不意;
防守在于外部装饰;
没有过错在于遵循法度;
没有困境在于预先准备;
谨慎在于畏惧小事;
智慧在于处理大事;
消除祸害在于果断决策;
赢得众人在于谦逊待人。
后悔在于任用可疑之人;
罪孽在于滥杀无辜;
偏颇在于私心过重;
不祥在于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
不节制在于耗尽民财;
不明智在于受人挑拨;
不实在在于轻率行动;
固执浅陋在于疏远贤人;
祸患在于贪图利益;
危害在于亲近小人;
灭亡在于没有坚守;
危险在于没有号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十二陵-注解
威:指威严、权威,这里强调保持威严的关键在于不变,即坚持原则和立场。
惠:指恩惠、恩泽,这里强调施恩的关键在于因时制宜,即根据时机和情况灵活施恩。
机:指机会、时机,这里强调把握机会的关键在于应事,即根据事情的变化灵活应对。
战:指战斗、战争,这里强调战斗的关键在于治气,即管理士气、激励士气。
攻:指进攻、攻击,这里强调进攻的关键在于意表,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守:指防守、守卫,这里强调防守的关键在于外饰,即通过外在的装饰或伪装来迷惑敌人。
无过:指没有过错,这里强调避免过错的关键在于度数,即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
无困:指没有困境,这里强调避免困境的关键在于豫备,即提前做好准备。
慎:指谨慎、小心,这里强调谨慎的关键在于畏小,即对小事也要保持敬畏之心。
智:指智慧、智谋,这里强调智慧的关键在于治大,即能够处理大事、掌控大局。
除害:指消除祸害,这里强调消除祸害的关键在于敢断,即敢于决断、果断行动。
得众:指赢得众人支持,这里强调赢得众人支持的关键在于下人,即谦逊待人、尊重他人。
悔:指后悔、悔恨,这里强调后悔的关键在于任疑,即任用可疑之人。
孽:指灾祸、罪孽,这里强调灾祸的关键在于屠戮,即滥杀无辜。
偏:指偏颇、不公正,这里强调偏颇的关键在于多私,即私心过重。
不祥:指不吉利、不祥之兆,这里强调不祥的关键在于恶闻己过,即不愿意听到自己的过错。
不度:指不节制、不衡量,这里强调不节制的关键在于竭民财,即耗尽民财。
不明:指不明智、不明察,这里强调不明智的关键在于受间,即受到离间。
不实:指不真实、不可靠,这里强调不真实的关键在于轻发,即轻易发表言论。
固陋:指固执、浅陋,这里强调固执的关键在于离贤,即远离贤能之人。
祸:指灾祸、祸患,这里强调灾祸的关键在于好利,即贪图利益。
害:指危害、损害,这里强调危害的关键在于亲小人,即亲近小人。
亡:指灭亡、消亡,这里强调灭亡的关键在于无所守,即没有坚守的原则或立场。
危:指危险、危机,这里强调危险的关键在于无号令,即没有明确的号令或指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十二陵-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或类似的兵书,内容涉及治国、治军、处世等多方面的智慧。文本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首先,文本强调了‘威’、‘惠’、‘机’、‘战’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军事和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威在于不变’表明权威的建立需要坚持原则,不能轻易动摇;‘惠在于因时’则强调施恩要根据时机,灵活应对;‘机在于应事’则进一步指出把握机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这些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
其次,文本还涉及了‘攻’、‘守’、‘无过’、‘无困’等战术层面的内容。‘攻在于意表’强调出其不意的战术,而‘守在于外饰’则强调通过伪装或装饰来迷惑敌人。这些战术思想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
此外,文本还从个人修养和治国理政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警示。例如,‘悔在于任疑’提醒人们在用人时要谨慎,避免任用可疑之人;‘孽在于屠戮’则警示滥杀无辜会带来灾祸;‘偏在于多私’则指出私心过重会导致不公正。这些观点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和治国理政,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最后,文本通过‘亡在于无所守’、‘危在于无号令’等警示,强调了坚守原则和明确指挥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在中国古代政治和军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