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兵谈

作者: 尉缭(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军事家。他以军事理论闻名,著有《尉缭子》。

年代: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共24篇,论述了治军、作战、谋略等方面的军事思想。尉缭强调“兵者,凶器也”,主张慎战和以德服人,是研究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兵谈-原文

量土地肥墝而立邑建城。[以城]称地,以(城)[地]称人,以人称粟。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战胜于外,(备主)[福生]于内,胜(备)[福]相应,犹合符节,无异故也。

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生于无。故(关)[开]之,大不窕;[关之,]小不恢。明乎禁舍开塞,民流者亲之,地不任者任之。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制]则国治。富治者,(民)[车]不发轫,(车)[甲]不出(暴)[櫜],而威制天下。故曰:“兵胜于朝廷。”

不暴甲而胜者,主胜也。陈而胜者,将胜也。兵起,非可以忿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患在百里之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患在四海之内,不起一岁之师。

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方亦胜,圆亦胜。重者如山如林,如江如河;轻者如炮如燔[,如漏如溃]。如垣压之,如云覆之,令之聚不得以散,散不得以聚,左不得以右,右不得以左。兵如总木,弩如羊角。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兵谈-译文

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来划分区域,建立城邑。以城邑来衡量土地,以土地来衡量人口,以人口来衡量粮食产量。这三者相互协调,内部可以稳固防守,外部可以战胜敌人。在外战胜敌人,内部就会产生福祉,胜利与福祉相互呼应,就像符节相合一样,没有其他原因。

治理军队,要像隐藏在地下一样隐秘,像深藏在天上一样深远,仿佛从虚无中产生。因此,打开它时,不会显得过于宽大;关闭它时,也不会显得过于狭小。明白禁止与开放的道理,流离失所的百姓会亲近你,无法耕种的土地会被重新利用。土地广阔且得到充分利用,国家就会富裕;人口众多且得到有效管理,国家就会安定。国家富裕安定,战车不需要启动,铠甲不需要出鞘,就能威震天下。所以说:“战争的胜利在于朝廷的决策。”

不显露武力而取得胜利,是君主的胜利;布阵而取得胜利,是将领的胜利。发动战争,不能因为愤怒。看到胜利的机会就行动,看不到胜利的机会就停止。如果祸患在百里之内,不要发动一天的军队;如果祸患在千里之内,不要发动一个月的军队;如果祸患在四海之内,不要发动一年的军队。

作为将领,上不受制于天,下不受制于地,中不受制于人。心胸宽广,不可被激怒;清廉正直,不可被财物所诱惑。如果将领心狂、目盲、耳聋,以这三种错误来领导士兵,那是很难成功的。

军队所到之处,无论是羊肠小道还是锯齿般的险路,无论是沿着山岭还是进入山谷,无论是方形阵还是圆形阵,都能取得胜利。重兵如山如林,如江如河;轻兵如炮如燔,如漏如溃。像城墙一样压迫敌人,像云层一样覆盖敌人,使敌人无法聚集也无法分散,无法向左也无法向右。军队像总木一样整齐,弩箭像羊角一样锋利。每个士兵都充满勇气,毫无疑虑,毅然决然地前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兵谈-注解

肥墝:指土地的肥沃与贫瘠。墝,土地贫瘠。

邑: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县。

城:古代用于防御的建筑,通常有城墙和城门。

粟:古代指粮食,泛指谷物。

符节:古代用于证明身份或传达命令的信物,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合则为一。

治兵:指治理军队,管理军事事务。

禁舍开塞:指禁止、舍弃、开放、堵塞,泛指治理国家的各种政策。

轫:古代车上的制动装置,引申为停止。

櫜:古代装铠甲的袋子。

羊肠:形容道路曲折狭窄。

锯齿:形容地形复杂,如同锯齿般不规则。

缘山:沿着山势。

入谷:进入山谷。

方:指方形,引申为规则、有序。

圆:指圆形,引申为灵活、变通。

重者如山如林:形容军队的阵势如山岳般稳固,如森林般密集。

轻者如炮如燔:形容军队的行动如炮火般迅猛,如火焰般炽烈。

垣:城墙。

云覆:形容军队的阵势如云般覆盖。

总木:形容军队的阵势如树木般整齐。

羊角:形容弩的形状如羊角般弯曲。

腾陵张胆:形容士兵们勇敢无畏,士气高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兵谈-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古代兵书,主要论述了治国与治兵的关系,强调了土地、人口、粮食三者之间的平衡对国家的重要性。文中提到,通过合理分配土地、建立城池、管理人口,国家可以实现内固守、外战胜的目标。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农业社会的深刻理解,土地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国家的命脉,人口是国家的力量源泉。

文中还强调了治兵的重要性,指出军队的管理应当如同天地般深邃莫测,既要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又要有微观的战术技巧。军队的行动应当灵活多变,既能适应复杂的地形,又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军事战略的高度重视,强调了军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此外,文中还提到将帅的素质,指出将帅应当不受天、地、人的制约,保持冷静和清廉,不能因愤怒或贪财而失去理智。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将帅品德的高度要求,强调了将帅的冷静和清廉是军队胜利的关键。

最后,文中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军队的阵势和行动,如山如林、如江如河、如炮如燔,形象地展示了军队的威力和气势。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感染力,也进一步强调了军队的强大和不可战胜。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治国、治兵、将帅素质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要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文本不仅传达了深刻的军事思想,还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尉缭子-兵谈》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7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