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四

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四-原文

世祖纪上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杜贵嫔。

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太祖奇而悦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

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

八年十一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十有二月,追尊皇妣为密皇后,进司徒长孙嵩爵为北平王,司空奚斤为宜城王,蓝田公长孙翰为平阳王,其余普增爵位各有差。

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始光元年春正月丙寅,安定王弥薨。

夏四月甲辰,东巡,幸大宁。

秋七月,车驾还宫。

八月,蠕蠕率六万骑入云中,杀掠吏民,攻陷盛乐宫。

赭阳子尉普文率轻骑讨之,虏乃退走。

诏平阳王长孙翰等击蠕蠕别帅,破之,杀数千人,获马万余匹。语在《蠕蠕传》。

九月,大简舆徒,治兵于东郊,部分诸军五万骑,将北讨。

冬十有二月,遣平阳王长孙翰等讨蠕蠕。车驾次祚山。

蠕蠕北遁,诸军追之,大获而还。

是年,刘义符为其臣徐羡之等所废杀,立义符弟义隆。

二年春正月己卯,车驾至自北伐,以其杂畜班赐将士各有差。

二月,慕容渴悉邻反于北平,攻破郡治,太守与守将击败之。

三月丙辰,尊保母窦氏曰保太后。

丁巳,以北平王长孙嵩为太尉,平阳王长孙翰为司徒,宜城王奚斤为司空。

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

初造新字千余,诏曰:“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夏四月,诏龙骧将军步堆、谒者仆射胡觐使于刘义隆。

五月,诏天下十家发大牛一头,运粟塞上。

秋九月,永安、安乐二殿成,丁卯,大飨以落之。

冬十月,治兵于西郊。

癸卯,车驾北伐,平阳王长孙翰等绝漠追之。蠕蠕北走。事具《蠕蠕传》。

是年,赫连屈丐死,子昌僭立。

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

乞伏炽磐遣使朝贡,请讨赫连昌。

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

夏五月辛卯,中山公元纂进爵为王,南安公元素复先爵常山王。

六月,幸云中旧宫,谒陵庙;西至五原,田于阴山;东至和兜山。

秋七月,筑马射台于长川,帝亲登台观走马;王公诸国君长驰射,中者赐金锦缯絮各有差。

八月,车驾还宫。刘义隆遣使朝贡。

帝以屈丐既死,诸子相攻,九月,遣司空奚斤率义兵将军封礼、雍州刺史延普袭蒲坂,宋兵将军周几率洛州刺史于栗磾袭陕城。

冬十月丁巳,车驾西伐,幸云中,临君子津。会天暴寒,数日冰结。

十有一月戊寅,帝率轻骑二万袭赫连昌。壬午,至其城下,徙万余家而还。语在《昌传》。

至祚山,班所虏获以赐将士各有差。

奚斤未至蒲坂,昌守将赫连乙升弃城西走。

昌弟助兴守长安,乙升复与助兴自长安西走安定。

奚斤遂入蒲坂。

十有二月,诏斤西据长安。秦雍氐、羌皆叛昌诣斤降。武都氐王杨玄及沮渠蒙逊等皆遣使内附。

四年春正月乙酉,车驾至自西伐,赐留台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

从人在道多死,其能到都者才十六七。

己亥,行幸幽州。

赫连昌遣其弟平原公定率众二万向长安。帝闻之,乃遣就阴山伐木,大造攻具。

二月,车驾还宫。

三月丙子,遣高凉王礼镇长安。诏执金吾桓贷造桥于君子津。

丁丑,广平王连薨。

夏四月丁未,诏员外散骑常侍步堆、谒者仆射胡觐等使于刘义隆。

是月,治兵讲武,分诸军,司徒长孙翰、廷尉长孙道生、宗正娥清三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太仆丘堆、将军元太毗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执金吾桓贷、将军姚黄眉步兵三万部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精骑三千为前候。

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辛巳,济君子津。三城胡酋鹊子相率内附。

帝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戊戌,至于黑水,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焉。

六月甲辰,昌引众出城,大破之。事在《昌传》。

昌将麾下数百骑西南走,奔上邽。

诸军乘胜追至城北,死者万余人,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

会日暮,昌尚书仆射问至拔城,夜将昌母出走。

乙巳,车驾入城,虏昌君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擒昌尚书王买、薛超等及司马德宗将毛分之、秦雍人士数千人,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

以昌宫人及生口、金银、珍玩、布帛班赍将士各有差。

昌弟平原公定拒司空奚斤于长安城,娥清率骑五千讨之,西走上邽。

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秋七月己卯,筑坛于祚岭,戏马驰射,赐射中者金锦缯絮各有差。

蠕蠕寇云中,闻破赫连昌,惧而还走。

八月壬子,车驾至自西伐,饮至策勋,告于宗庙,班军实以赐留台百僚,各有差。

九月丁酉,安定民举城归降。

冬十有一月,以氐王杨玄为都督荆梁益宁四州诸军事、假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南秦王。

十有二月,行幸中 山,守宰贪污免者十数人。癸卯,车驾还宫。复所过田租之半。

神元年春正月,以天下守令多行非法,精选忠良悉代之。辛未,京兆王黎薨。

二月,改元。赫连昌退屯平凉。司空奚斤进军安定。将军丘堆为昌所败,监军侍御 史安颉出战,擒昌。昌余众立昌弟定为王,走还平凉。

三月癸酉,诏侍中古弼迎赫 连昌。辛巳,弼等以昌至于京师。司空奚斤追定于平凉马髦岭,为定所擒。丘堆先 守辎重在安定,闻斤败,弃甲东走蒲坂。帝闻大怒,诏安颉斩堆。

夏四月,赫连定遣使朝贡,帝诏谕之。壬子,西巡。戊午,田于河西。大赦天 下。南秦王扬玄遣使朝贡。

六月丁酉,并州胡酋卜田谋反伏诛,余众不安。诏淮南 公王倍斤镇虑虒,抚慰之。甲寅,行幸长川。

秋七月,车驾还宫。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尧、舜庙。 蠕蠕大檀遣子将万余骑入塞。事具《蠕蠕传》。上郡休屠胡酋金崖率部内属。九月, 车驾还宫。上洛巴渠泉午触等万余家内附。

冬十月甲辰,北巡。壬子,田于牛川。刘义隆淮北镇将王仲德遣步骑二千余入 寇济阳、陈留。是月,车驾还宫。闰月辛巳,义隆又遣将王玄谟、兗州刺史竺灵秀 步骑二千人寇荥阳,将袭虎牢。豫州遣军逆击,走之。上郡屠各隗诘归率万余家内 属。定州丁零鲜于台阳、翟乔等二千余家叛入西山,劫掠郡县。州军讨之,失利。 诏镇南将军、寿光侯叔孙建击之。

十有一月,行幸河西,大校猎。十有二月甲申, 车驾还宫。是岁,皇子晃生。乞伏炽磐死,子暮末僭立。沮渠蒙逊遣使朝贡。

二年春正月,赫连定弟酒泉公俊自平凉来奔。丁零鲜于台阳等归罪,诏赦之。

二月,上党李禹聚众杀太守,自称无上王,署置将帅。河内守将击破之。禹亡走入 山,为人执送,斩之。

夏四月,治兵于南郊。刘义隆遣使朝贡。庚寅,车驾北伐,以太尉、北平王长 孙嵩,卫尉、广陵公楼伏连留守京师,从东道与长孙翰等期会于贼庭。五月丁未, 次于沙漠。舍辎重,轻骑兼马,至栗水。蠕蠕震怖,焚烧庐舍,绝迹西走。事具 《蠕蠕传》。是月,赫连定来侵统万,东至侯尼城而还。

秋七月,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赐王公将士各有差。八月,帝以东 部高车屯巳尼陂,诏左仆射安原率骑万余讨之。事具《蠕蠕传》。

冬十月,振旅凯旋于京师,告于宗庙。列置新民于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 阴山,竟三千里。诏司徒平阳王长孙翰、尚书令刘洁、左仆射安原、侍中古弼镇抚 之。

十有一月,西巡狩,田于河西,至祚山而还。

三年春正月庚子,车驾还宫。壬 寅,大赦天下。癸卯,行幸广宁,临温泉,作《温泉之歌》。

二月丁卯,司徒、平 阳王长孙翰薨。戊辰,车驾还宫。

三月壬寅,进会稽公赫连昌为秦王。癸卯,云中、 河西敕勒千余家叛。尚书令刘洁追灭之。帝闻刘义隆将寇边,乃诏冀、定、相三州 造船三千艘,简幽州以南戍兵集于河上以备之。

夏四月甲子,行幸云中。敕勒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讨灭之。

五月戊戌, 诏曰:“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近遣尚 书封铁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尽忠竭节以殒躯命者,今皆追赠爵号;或有蹈锋履 难以自效者,以功次进位;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夫有功蒙赏, 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自今以后,不善者可以自改。其宣敕内外,咸使 闻知。”

六月,诏平南大将军、假丹阳王太毗屯于河上,以司马楚之为安南大将军、 琅邪王,屯颍川。

秋七月己亥,诏曰:“昔太祖拨乱,制度草创;太宗因循,未遑改作,军国官 属,至乃阙然。今诸征镇将军、王公仗节边远者,听开府辟召;其次,增置吏员。”

庚子,诏大鸿胪卿杜超假节、都督冀定相三州诸军事、行征南大将军、太宰,进爵 为王,镇鄴,为诸军节度。

八月,清河群盗杀太守。刘义隆将到彦之,自清水入河, 溯流西行。帝以河南兵少,诏摄四镇。乃治兵,将西讨。

丙寅,到彦之遣将渡河攻 冶坂,冠军将军安颉督诸军击破之,斩首五千余级,投水死者甚众。

甲戌,行幸南 宫,猎于南山。

戊寅,诏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屯于河上。

九月己丑,赫连定遣弟谓 以代寇鄜城,平西将军、始平公隗归等率诸军讨之,擒贼将王卑,杀万余人,谓以 代遁走。

癸卯,立密皇太后庙于鄴。

甲辰,行幸统万,遂征平凉。

冬十月庚申,到彦之、王仲德沿河置守,还保东平。

乙亥,冠军将军安颉济河, 攻洛阳。丙子,拔之,擒义隆将二十人,斩首五千级。

时河北诸军会于七女津,彦 之恐军南度,遣将王蟠龙溯流欲盗官船,征南大将军杜超等击破,斩之。

辛巳,安 颉平虎牢,义隆司州刺史尹冲坠城死。

十有一月乙酉,车驾至平凉。先是,赫连定 将数万人东御于鄜城,留其弟上谷公社于、广阳公度洛孤城守。帝至平凉,登北原, 使赫连昌招谕之,社于不降。诏安西将军古弼等击安定,攻平凉。定闻之,弃鄜城, 入于安定,自率步骑三万从鹑觚原将救平凉,与弼相遇。弼击之,杀数千人,乃还 走。

诏诸军四面围之。

甲午,寿光侯叔孙建、汝阴公长孙道生

济河。到彦之、王仲德从清入济,东走青州。

义隆兗州刺史竺灵秀弃顺昌,南奔湖陆。

丁酉,定乏水,引众下原,诏武卫将军皇眷击之,定众大溃,死者万余人。

定中重创,单骑遁走。获定弟丹阳公乌视拔、武陵公秃骨及公侯百余人。

是日,诸将乘胜进军,遂取安定。

定从兄东平公乙升弃城奔长安,劫掠数千家,西奔上邽。

戊戌,叔孙建大破竺灵秀于湖陆,杀获五千余人。

己亥,帝幸安定,获乞伏炽磐质子及定车旗,簿其生口、财畜,班赐将士各有差。

庚子,帝自安定还临平凉,遂掘堑围守之。

行幸纽城,安慰初附,赦秦雍之民,赐复七年。

定陇西守及将士数千人来降。

辛丑,冠军将军安颉率诸军攻滑台。

琅邪王司马楚之破刘义隆将于长社。

沮渠蒙逊遣使朝贡。

壬寅,封寿光侯叔孙建为丹阳王。

十有二月丁卯,定弟社于、度洛孤面缚出降,平凉平,收其珍宝。

定长安、临晋、武功守将皆奔走,关中平。

壬申,车驾东还,留巴东公延普等镇安定。

是岁,冯跋死,弟文通僭立。

四年春正月壬午,车驾次于木根山,大飨群臣,赐布帛各有差。

丙申,刘义隆将檀道济、王仲德从清水救滑台,丹阳王叔孙建、汝阴公长孙道生拒之,道济等不敢进。

是月,乞伏慕末为赫连定所灭。

二月辛酉,安颉、司马楚之平滑台,擒义隆将朱羒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

癸酉,车驾还宫,饮至策勋,告于宗庙,赐留台百官各有差,战士赐复十年。

丁丑,行幸南宫。

定州民饥,诏启仓以赈之。

义隆将檀道济、王仲德东走,诸将追之,至历城而还。

三月庚戌,冠军将军安颉献义隆俘万余人,甲兵三万。

夏五月庚寅,行幸云中。

六月,赫连定北袭沮渠蒙逊,为吐谷浑慕璝所执。

闰月乙未,蠕蠕国遣使朝献。

诏散骑侍郎周绍使于刘义隆。

秋七月己酉,行幸河西,起承华宫。

八月乙酉,沮渠蒙逊遣子安周入侍。

吐谷浑慕璝遣使奉表,请送赫连定。

己丑,以慕璝为大将军、西秦王。

九月癸丑,车驾还宫。

庚申,加太尉长孙嵩柱国大将军,特进左光禄大夫崔浩为司徒,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为司空。

癸亥,诏兼太常李顺持节拜河西王沮渠蒙逊为假节、加侍中、都督凉州及西域羌戎诸军事、行征西大将军、太傅、凉州牧、凉王。

壬申,诏曰:“顷逆命纵逸,方夏未宁,戎车屡驾,不遑休息。今二寇摧殄,士马无为,方将偃武修文,遵太平之化,理废职,举逸民,拔起幽穷,延登俊乂。昧旦思求,想遇师辅,虽殷宗之梦板筑,罔以加也。访诸有司,咸称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有羽仪之用。《诗》不云乎:‘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庶得其人,任之政事,共臻邕熙之美。《易》曰:‘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如玄之比,隐迹衡门、不耀名誉者,尽敕州郡以礼发遣。”遂征玄等及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皆差次叙用。

冬十月戊寅,诏司徒崔浩改定律令。

行幸漠南。

十一月丙辰,北部敕勒莫弗库若于,率其部数万骑,驱鹿数百万,诣行在所,帝因而大狩以赐从者,勒石漠南,以记功德。

宜城王奚斤,坐事降爵为公。

十二月丁丑,车驾还宫。

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尊保太后为皇太后,立皇后赫连氏,立皇子晃为皇太子,谒于太庙,大赦,改年。

己巳,诏曰:“朕以眇身,获奉宗庙,思阐洪基,廓清九服。遭值季运,天下分崩。是用屡征,罔或宁息,自始光至今,九年之间,戎车十举。群帅文武,荷戈被甲,栉风沐雨,蹈履锋刃,与朕均劳。赖神祗之助,将士宣力,用能摧折强竖,克翦大憝。兵不极武,而二寇俱灭;师不违律,而遐方以宁。加以时气和洽,嘉瑞并降,遍于郡国,不可胜纪。岂朕一人,独应此祐,斯亦群后协同之所致也。公卿因兹,稽诸天人之会,请建副贰。夫庆赏之行,所以褒崇勋旧,旌显贤能,以永无疆之休。其王公将军以下,普增爵秩,启国承家,修废官,举俊逸,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群司当深思效绩,直道正身,立功立事,无或懈怠,称朕意焉。”

二月丙子,行幸南宫。

三月丁未,追赠夫人贺氏为皇后。

壬申,西秦王吐谷浑慕璝,送赫连定于京师。

夏五月,大简舆徒于南郊,将讨冯文通。

刘义隆遣使朝贡。

六月庚寅,车驾伐和龙。

诏尚书左仆射安原等屯于漠南,以备蠕蠕。

辛卯,兼散骑常侍邓颍使于刘义隆。

秋七月己未,车驾至濡水。

庚申,遣安东将军、宜城公奚斤发幽州民及密云丁零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俱会和龙。

帝至辽西,文通遣其侍御史崔聘奉献牛酒。

己巳,车驾至和龙,临其城。

文通石城太守李崇、建德太守王融十余郡来降,发其民三万人穿围堑以守之。

是月,筑东宫。

八月甲戌,文通使数万人出城挑战,昌黎公元丘与河间公元齐击破之,死者万余人。

文通尚书高绍率万余家保羌胡固。

己卯,车驾讨绍。

辛巳,斩之。

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文通带方太守慕容玄于猴固,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攻建德,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攻冀阳,皆拔之,虏获生口,班赐将士各有差。

九月乙卯,车驾西还。

徒营丘、成周、辽东、乐浪、

带方、玄菟六郡 民三万家于幽州,开仓以赈之。

冬十月癸酉,车驾至濡水。吐谷浑慕璝遣使朝贡。

十有一月乙巳,车驾至自伐 和龙。

十有二月己丑,冯文通长乐公崇及其母弟朗、朗弟邈,以辽西内属。文通遣 将封羽围辽西。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

诏曰:“朕除伪平暴,征讨累 年,思得英贤,缉熙治道,故诏州郡搜扬隐逸,进举贤俊。

古之君子,养志衡门, 德成业就,才为世使。

或雍容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栖栖遑遑,负鼎而自达。

虽徇 尚不同,济时一也。

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

此刺史、守 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

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 虚心求贤之意。

既至,当时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

其明宣敕,咸使闻 知。”

是年,秃发傉檀子保周弃沮渠蒙逊来奔,以保周为张掖公。

二年春正月乙卯,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督诸军救辽西。

丙寅,以乐安王范为 假节、加侍中、都督秦雍泾梁益五州诸军事、卫大将军、仪同三司,镇长安。

二月 庚午,诏兼鸿胪卿李继,持节假冯崇车骑大将军、辽西王,承制听置尚书已下;赐 崇功臣爵秩各有差。

征西将军金崖与安定镇将延普及泾州刺史狄子玉争权构隙,举 兵攻普,不克,退保胡空谷,驱掠平民,据险自固。

诏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安定 镇将陆俟讨获之。

壬午,行幸河西。

诏兼散骑常侍宋宣使于刘义隆。

丙申,冯崇母 弟朗来朝。

三月,司马德宗骠骑将军司马元显子天助来降。

壬子,车驾还宫。

夏五 月己亥,行幸山北。

六月,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尚书左仆射安原督诸军讨和 龙。

将军楼勃别将五千骑围凡城,交通守将封羽以城降,收其民三千余家。

辛巳, 诏乐安王范发秦、雍兵一万人,筑小城于长安城内。

秋八月,辽西王冯崇上表,求 说降其父,帝不听。

九月,刘义隆遣使朝贡,奉驯象一。

戊午,诏兼大鸿胪卿崔赜 持节拜征虏将军杨难当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封南秦王。

冬十月,南秦王杨难当率众围汉中。

十有一月甲寅,车驾自山北还宫。

十有二 月己巳,大赦天下。

辛未,幸阴山之北。

陇西休屠王弘祖率众内属。

金崖既死,部 人立崖从弟当川领其众。

诏兼散骑常侍卢玄使于刘义隆。

是岁,沮渠蒙逊死,以其 子牧犍为车骑大将军,改封河西王。

三年春正月乙未,车驾次于女水,大飨群臣,班赐各有差。

戊戌,冯文通遣其 给事黄门侍郎伊臣乞和,帝不许。

丙辰,金当川反。

杨难当克汉中,送雍州流民七 千家于长安。

二月丁卯,蠕蠕吴提奉其妹,并遣其异母兄秃鹿傀及左右数百人朝贡, 献马二千匹。

戊寅,诏曰:“朕承统之始,群凶纵逸,四方未宾,所在逆僭。

蠕蠕 陆梁于漠北,铁弗肆虐于三秦。

是以旰食忘寝,抵掌扼腕,期在扫清逋残,宁济万 宇。

故频年屡征,有事西北,运输之役,百姓勤劳,废失农业,遭离水旱,致使生 民贫富不均,未得家给人足,或有寒穷不能自赡者,朕甚愍焉。

今四方顺轨,兵革 渐宁,宜宽徭赋,与民休息。

其令州郡县隐括贫富,以为三级,其富者租赋如常, 中者复二年,下穷者复三年。

刺史守宰当务尽平当,不得阿容以罔政治。

明相宣约, 咸使闻知。”

辛卯,车驾还宫。

三月甲寅,行幸河西。

闰月甲戌,秦王赫连昌叛走。

丙子,河西候将格杀之。

验其谋反,群弟皆伏诛。

己卯,车驾还宫。

彭城公元粟进爵为王。

辛巳,冯文通遣 尚书高颙上表称蕃,诏征其侍子。

戊子,金当川率其众围西川侯彭文晖于阴密。

夏四月乙未,诏征西大将军常山王素讨当川。

丁未,行幸河西。

壬戌,获当川, 斩之于长安以徇。

六月甲辰,车驾还宫。

辛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司空、汝 阴公长孙道生,侍中古弼,督诸军讨和龙。

芟其禾稼,徙民而还。

秋七月辛巳,东宫成,备置屯卫,三分西宫之一。

壬午,行幸美稷,遂至隰城。

命诸军讨山胡白龙于西河。

九月戊子,克之,斩白龙及其将帅,屠其城。

冬十月癸巳,蠕蠕国遣使朝贡。

甲午,破白龙余党于五原。

诏山胡为白龙所逼 及归降者,听为平民。

诸与白龙同恶,斩数千人,虏其妻子,班赐将士各有差。

十有 一月,车驾还宫。

十有二月甲辰,行幸云中。

太延元年春正月壬午,降死刑已下各一等。

癸未,出太祖、太宗宫人,令得嫁。

甲申,大赦,改年。

二月庚子,蠕蠕、焉耆、车师诸国各遣使朝献。

诏长安及平凉 民徙在京师,其孤老不能自存者,听还乡里。

丁未,车驾还宫。

三月癸亥,冯文通 遣大将渴烛通朝献,辞以子疾。

夏五月庚申,进宜都公穆寿为宜都王,汝阴公长孙 道生为上党王,宜城公奚斤为恆农王,广陵公楼伏连为广陵王,本官各如故。

遣使 者二十辈使西域。

甲戌,行幸云中。

六月甲午,诏曰:“顷者寇逆消除,方表渐晏,思崇政化,敷洪治道,是以屡 诏有司,班宣思惠,绥理百揆。

群公卿士,师尹牧守,或未尽导扬之美,致令阴阳 失序,和气不平,去春小旱,东作不茂。

忧勤克己,祈请灵祗,上下咸秩。

岂朕精 诚有感,何报应之速,云雨震洒,流泽沾渥。

有鄙妇人持方寸玉印,诣潞县侯孙家, 既而亡去,莫知所在。

玉色鲜白

光照内映。印有三字,为龙鸟之形,要妙奇巧, 不类人迹,文曰‘旱疫平’。推寻其理,盖神灵之报应也。朕用嘉焉。比者已来, 祯瑞仍臻:所在甘露流液,降于殿内;嘉瓜合蒂,生于中山;野木连理,殖于魏郡; 在先后载诞之乡,白燕集于盛乐旧都,玄鸟随之,盖有千数;嘉禾频岁合秀于恆农; 白雉、白兔并见于勃海,白雉三只又集于平阳太祖之庙。天降嘉贶,将何德以酬之? 所以内省惊震,欣惧交怀。其令天下大酺五日,礼报百神;守宰祭界内名山大川, 上答天意,以求福禄。”

丙午,高丽、鄯善国并遣使朝献。

戊申,诏骠骑大将军、 乐平王丕等五将率骑四万东伐文通。

秋七月,田于棝杨。

己卯,丕等至于和龙,徙男女六千口而还。

八月丙戌,遂 幸河西。

粟特国遣使朝献。

九月甲戌,车驾还宫。

冬十月癸卯,尚书左仆射安原谋反伏诛。

甲辰,行幸定州,次于新城宫。

十有 一月乙丑,行幸冀州。

己巳,校猎于广川。

丙子,行幸鄴,祀密太后庙。诸所过, 对问高年,褒礼贤俊。

十有二月甲申,诏曰:“操持六柄,王者所以统摄;平政理 讼,公卿之所司存;劝农平赋,宰民之所专急;尽力三时,黔首之所克济。各修其 分,谓之有序;今更不然,何以为治?越职侵局,有紊纲纪;上无定令,民知何从? 自今以后,亡匿避难,羁旅他乡,皆当归还旧居,不问前罪。民相杀害,牧守依法 平决,不听私辄报复,敢有报者,诛及宗族;邻伍相助,与同罪。州郡县不得妄遣 吏卒,烦扰民庶。若有发调,县宰集卿邑三老计赀定课,裒多益寡,九品混通,不 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太守覆检能否,核其殿最,列言属州。刺史明考优劣,抑 退奸吏,升进贞良,岁尽举课上台。特守荷治民之行,当宣扬恩化,奉顺宪典,与 国同忧。直道正身,肃居官次,不亦善乎?”

癸卯,遣使者以太牢祀北岳。

二年春正月甲寅,车驾还宫。

二月戊子,冯文通遣使朝贡,求送侍子,帝不许。

壬辰,遣使者十余辈诣高丽、东夷诸国,诏谕之。

三月丙辰,刘义隆遣使朝贡。

辛未,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率精骑一万讨冯文通,平州刺史元婴又率辽西 将军会之。

文通迫急,求救于高丽,高丽使其大将葛蔓卢以步骑二万人迎文通。

甲 戌,以阙镇虎牢。

夏四月甲申,皇子小兒、苗兒并薨。

五月乙卯,冯文通奔高丽。

戊午,诏散骑 常侍封拨使高丽,征送文通。

丁卯,行幸河西。

赫连定之西也,杨难当窃据上邽。

秋七月庚戌,诏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等督河西、高平诸军讨之。

诏散骑侍郎、广 平子游雅等使于刘义隆。

八月丁亥,遣使六辈使西域。

帝校猎于河西。

诏广平公张 黎发定州七郡一万二千人,通莎泉道。

甲辰,高车国遣使朝献。

九月庚戌,骠骑大 将军、乐平王丕等至略阳,难当奉诏摄上邽守。

高丽不送文通,遣使奉表,称当与 文通俱奉王化。

帝以高丽违诏,议将击之,纳乐平王丕计而止。

冬十有一月己酉, 行幸棝杨,驱野马于云中,置野马苑。

闰月壬子,车驾还宫。

乙丑,颍川王提改封 武昌王。

河西王沮渠牧犍,遣使朝贡。

是岁,吐谷浑慕璝死。

三年春正月癸未,征东大将军、中山王纂薨。

戊子,太尉、北平王长孙嵩薨。

乙巳,镇南大将军、丹阳王叔孙建薨。

二月乙卯,行幸幽州,存恤孤老,问民疾苦; 还幸上谷,遂至代。

所过复田租之半。

高丽、契丹国并遣使朝献。

三月丁丑,以南 平王浑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和龙。

己卯,舆驾还宫。

癸巳,龟兹、悦般、 焉耆、车师、粟特、疏勒、乌孙、渴槃陀、鄯善诸国各遣使朝献。

丁酉,刘义隆遣 使朝贡。

夏五月己丑,诏曰:“方今寇逆消殄,天下渐晏。比年以来,屡诏有司, 班宣惠政,与民宁息。而内外群官及牧守令长,不能忧勤所司,纠察非法,废公带 私,更相隐置,浊货为官,政存苟且。夫法之不用,自上犯之,其令天下吏民,得 举告守令不如法者。”

丙申,行幸云中。

秋七月戊子,使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讨山胡白龙 余党于西河,灭之。

八月甲辰,行幸河西。

九月甲申,车驾还宫。

丁酉,遣使者拜 西秦王慕璝弟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冬十月癸卯,行幸云中。

十有一月壬申,车驾还宫。

甲申,破洛那、者舌国各 遣使朝献,奉汗血马。

是岁,河西王沮渠牧犍世子封坛来朝。

四年春三月庚辰,鄯善王弟素延耆来朝。

癸未,罢沙门年五十已下。

江阳王根 薨。

是月,高丽杀冯文通。

夏五月戊寅,大赦天下。

丙申,行幸五原。

秋七月壬午,车驾北伐。事具《蠕蠕传》。

冬十月乙丑,大飨六军。

十二月丁巳,车驾至自北伐。上洛巴泉蕇等相率内附。

诏兼散骑常侍高雅使刘义隆。

五年春正月庚寅,行幸定州。

三月丁卯,诏卫大将军、乐安王范遣雍州刺史葛 那取上洛。

刘义隆上洛太守镡生长弃郡走。

辛未,车驾还宫。

庚寅,以故南秦王世 子杨保宗为征南大将军、秦州牧、武都王,镇上邽。

夏四月丁酉,鄯善、龟兹、疏勒、焉耆诸国遣使朝献。

五月丁丑,治兵于西郊。

癸未,遮逸国献汗血马。

六月甲辰,车驾西讨沮渠牧犍,侍中、宜都王穆寿辅皇太 子

决留台事;大将军、长乐王嵇敬,辅国大将军、建宁王崇二万人屯漠南,以备蠕 蠕。

秋七月己巳,车驾至上郡属国城,大飨群臣,讲武马射。壬午,留辎重,分部 诸军: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尚书令、钜鹿公刘洁督诸军,与常山王素二道并进, 为前锋;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督平凉、鄜城诸军为后继。

八月甲午,永昌王健获牧犍牛马畜产二十余万。牧犍遣弟董来率万余人拒战于城南, 望尘退走。丙申,车驾至姑臧,牧犍兄子祖逾城来降,乃分军围之。

九月丙戌,牧 犍兄子万年率麾下来降。是日,牧犍与左右文武五千人面缚军门,帝解其缚,侍以 籓臣之礼,收其城内户口二十余万,仓库珍宝不可称计。进张掖公秃发保周爵为王, 与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分略诸郡,杂人降者亦数十万。

牧犍弟张掖太守宜 得,烧仓库,西奔酒泉。乐都太守安周南奔吐谷浑。遣镇南将军奚眷讨张掖,遂至 酒泉,牧犍弟酒泉太守无讳及宜得复奔晋昌。使弋阳公元洁守酒泉。镇北将军封沓 讨乐都,掠数千家而还。班赐将士各有差。

戊子,蠕蠕犯塞,遂至七介山,京师大 骇。皇太子命上党王长孙道生等拒之。事具《蠕蠕传》。

冬十月辛酉,车驾东还,徒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留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 征西大将军贺多罗镇凉州。癸亥,遣张掖王秃发保周谕诸部鲜卑,保周因率诸部叛 于张掖。

十有一月乙巳,刘义隆遣使朝献,并献驯象一。是月,高丽及粟特、渴槃 陀、破洛那、悉居半诸国各遣使朝献。

十有二月壬午,车驾至自西伐,饮至策勋, 告于宗庙。杨难当寇上邽,镇将元勿头击走之。是岁,鄯善、龟兹、疏勒、焉耆、 高丽、粟特、渴槃陀、破洛那、悉居半等国并遣使朝贡。

世祖纪下 宗纪

太平真君元年春正月己酉,沮渠无讳围酒泉。辛亥,分遣侍臣巡行州郡,观察 风俗,问民疾苦。壬子,无讳诱执弋阳公元洁。

二月己巳,诏假通直常侍邢颖使于 刘义隆。发长安五千人浚昆明池。

三月,酒泉陷。

夏四月庚辰,无讳寇张掖,秃发保周屯于删丹。丙戌,诏抚军大将军、永昌王 健等督诸军讨保周。

五月辛卯,行幸北部。乙巳,无讳复围张掖,不克,退还。丙 辰,车驾还宫。

六月丁丑,皇孙浚生,大赦,改年。

秋七月,行幸阴山。己丑,永昌王健至番禾,破保周。周遁走。丙申,皇太后 窦氏崩于行宫。癸丑,保周自杀,传首京师。

八月甲申,无讳降,送弋阳公元洁及 诸将士。

九月壬寅,车驾还宫。

冬十有一月丁亥,行幸山北。

十二月,车驾还宫。

是岁,州镇十五民饥,开仓赈恤。以河南王曜子羯兒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

二年春正月癸卯,拜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甲辰,行幸温 泉。

二月壬戌,车驾还宫。

三月辛卯,葬惠太后于崞山。庚戌,新兴王俊、略阳王 羯兒有罪,并黜为公。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列归为朔方王,沮渠万年为张掖王。

夏四月丁巳,刘义隆遣使朝贡。庚辰,诏镇南将军、南阳公奚眷征酒泉。

五月辛卯,行幸山北。

秋八月辛亥,诏散骑侍郎张伟等使刘义隆。行幸河西。

九月戊戌, 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薨。

冬十有一月庚子,镇南将军奚眷平酒泉,获沮渠天周、 臧嗟、屈德,男女四千口。

十有二月甲戌,车驾还宫。丙子,刘义隆遣使朝贡。

三年春正月甲申,帝至道坛,亲受符箓,备法驾,旗帜尽青。语在《释老志》。

三月壬寅,北平王长孙颓有罪,削爵为侯。

夏四月,无讳走渡流沙,据鄯善。李皓孙宝据敦煌,遣使内附。

五月,行幸阴 山之北。

闰月,刘义隆龙骧将军裴方明、梁州刺史刘康祖寇南秦,南秦王杨难当败, 奔于上邽。

六月丙戌,难当朝于行宫。先是,起殿于阴山之北,殿始成而难当至, 因名曰广德焉。

秋七月丙寅,诏安西将军、建兴公古弼督陇右诸军及殿中虎贲与武都王杨保宗 等从祁山南入,征西将军、淮阳公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 入,俱会仇池;郁林公司马文思为征南大将军,进爵谯王,督洛豫诸军事南趣襄阳; 征南将军、东安公刁雍东趣广陵,邀方明归路。

冬十月己卯,封皇子伏罗为晋王,翰为秦王,谭为燕王,建为楚王,余为吴王。

十有二月辛巳,侍中、太保、襄城公卢鲁元薨。丁酉,车驾还宫。李宝遣使朝贡, 以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沙州牧,封敦煌公。

四年春正月己巳,征西将军皮豹子等大破刘义隆将于乐乡,擒其将王奂之、王 长卿等。强玄明、辛伯奋弃下辨遁走,追斩之,尽虏其众。

庚午,行幸中山。

二月丙子,车驾至于恆山之阳,诏有司刊石勒铭。

是月,克仇池。

三月庚申,车驾还宫。

壬戌,乌洛侯国遣使朝贡。

夏四月,武都王杨保宗谋反,诸将擒送京师;诸氐、羌复推保宗弟文德为主, 围仇池。

丁酉,大赦天下。

己亥,行幸阴山。

五月,将军古弼大破诸氐,解仇池围。

六月庚寅,诏曰:“朕承天子民,忧理万国,欲令百姓家给人足,兴于礼义。而牧 守令宰不能助朕宣扬恩德,勤恤民隐,至乃侵夺其产,加以残虐,非所以为治也。 今复民赀赋三年,其田租岁输如常。牧守之徒,各厉精为治,劝课农桑

不得妄有征发;有司弹纠,勿有所纵。”

癸巳,大阅于西郊。

秋九月辛丑,行幸漠南。

甲辰,舍辎重,以轻骑袭蠕蠕,分军为四道。事具《蠕蠕传》。

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

冬十一月,将军皮豹子等追破刘义隆将于浊水。

甲子,车驾至于朔方。

诏曰:“朕承祖宗重光之绪,思阐洪基,恢隆万世。自经营天下,平暴除乱,扫清不顺,二十年矣。夫阴阳有往复,四时有代谢。授子任贤,所以休息;优隆功臣,式图长久,盖古今不易之令典也。其令皇太子副理万机,总统百揆。诸朕功臣,勤劳日久,皆当以爵归第,随时朝请,飨宴朕前,论道陈谟而已,不宜复烦以剧职。更举贤俊,以备百官。主者明为科制,以称朕心。”

十二月辛卯,车驾至自北伐。

五年春正月壬寅,皇太子始总百揆。

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司徒、东郡公崔浩,侍中、广平公张黎,侍中、建兴公古弼,辅太子以决庶政。

诸上书者皆称臣,上疏仪与表同。

戊申,诏曰:“愚民无识,信惑妖邪,私养师巫,挟藏谶记、阴阳、图纬、方伎之书;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诣官曹,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师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明相宣告,咸使闻知。”

庚戌,诏曰:“自顷以来,军国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齐风俗,示轨则于天下也。今制自王公已下至于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其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二月辛未,中山王辰等八将,以北伐后期,斩于都南。

癸酉,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薨。

庚辰,行幸庐阙。

三月戊戌,大会于那南池。

遣使者四辈使西域。

甲辰,车驾还宫。

癸丑,诏征西大将军、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镇统万。

夏四月乙亥,侍中、太宰,阳平王杜超为帐下所杀。

五月丁酉,行幸阴山之北。

六月,北部民杀立义将军、衡阳公莫孤,率五千余落北走。追击于漠南,杀其渠帅,余徙居冀、相、定三州为营户。

西平王吐谷浑慕利延杀其兄子纬代。

是月,纬代弟叱力延等来奔,乞师。以叱力延为归义王。

秋七月癸卯,东雍州刺史沮渠秉谋叛伏诛。

八月乙丑,田于河西。

壬午,诏员外散骑常侍高济使于刘义隆。

晋王伏罗督高平、凉州诸军讨吐谷浑慕利延。

九月,帝自河西至马邑,观于崞川。

己亥,车驾还宫。

丁未,行幸漠南。

冬十月癸未,晋王伏罗大破慕利延,慕利延走奔白兰。

慕利延从弟伏念、长史鵴鸠梨、部大崇娥等率其部一万三千落内附。

十一月,刘义隆遣使朝贡。

十二月,粟特国遣使朝贡。

丙戌,车驾还宫。

六年春正月辛亥,车驾行幸定州,引见长老,存问之。

诏兼员外散骑常侍宋愔使刘义隆。

二月,遂西幸上党,观连理树于泫氏。

西至吐京,讨徙叛胡,出配郡县。

三月庚申,车驾还宫。

诏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是月,酒泉公郝温反于杏城,杀守将王幡。

县吏盖鲜率宗族讨温。

温弃城走,自杀,家属伏诛。

夏四月庚戌,征西大将军、高凉王那等讨吐谷浑慕利延于阴平白兰。

诏秦州刺史、天水公封敕文击慕利延兄子什归于桴罕,散骑常侍、成周公万度归乘传发凉州以西兵袭鄯善。

六月壬辰,车驾北巡。

什归闻军将至,弃城夜遁。

秋八月丁亥,封敕文入桴罕,分徙千家还上邽。

壬辰,度归以轻骑至鄯善,执其王真达以诣京师。

帝大悦,厚待之。

车驾幸阴山之北,次于广德宫。

诏发天下兵,三分取一,各当戒严,以须后命。

徙诸种杂人五千余家于北边。

令民北徙畜牧至广漠,以饵蠕蠕。

壬寅,高凉王那军到曼头城,慕利延驱其部落西渡流沙,那急追。

故西秦王慕璝世子被囊逆军拒战,那击破之。

被囊轻骑遁走,中山公杜丰精骑追之,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什归及炽磐子成龙,送于京师。

慕利延遂西入于阗国。

九月,卢水胡盖吴聚众反于杏城。

冬十月戊子,长安镇副将元纥率众讨之,为吴所杀。

吴党遂盛,民皆渡渭奔南山。

于是诏发高平敕勒骑赴长安,诏将军叔孙拔乘传领摄并、秦、雍兵屯渭北。

十有一月,高凉王那振旅还京师。

己未,遣那及殿中尚书、安定公韩茂率骑屯相州之阳平郡,发冀州民造浮桥于确磝津。

盖吴遣其部落帅白广平西掠新平,安定诸夷酋皆聚众应之,杀汧城守将。

吴遂进军李闰堡,分兵掠临晋巴东。

将军章直与战,大败之,兵溺死于河者三万余人。

吴又遣兵西掠至长安,将军叔孙拔与战于渭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

庚申,孙东王窦漏头薨。

河东蜀薛永宗聚党盗官马数千匹,驱三千余人入汾曲,西通盖吴,受其位号。

秦州刺史、金城公周鹿观率众讨之,不克而还。

庚午,诏殿中尚书、扶风公元处真,尚书、平阳公慕容嵩二万骑讨薛永宗;诏殿中尚书乙拔率五将三万骑讨盖吴,西平公寇提三将一万骑讨吴党白广平。

盖吴自号天台王,署置百官。

辛未,车驾还宫。

选六州兵勇猛者二万人,使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领,为二道,各一万骑,南略淮泗以北,徙青徐之民以实河北。

癸未,车驾西巡。

七年春

正月戊辰,车驾次东雍州。

庚午,围薛永宗营垒。永宗出战,大败。六军乘之,永宗众溃。永宗男女无少长赴汾水死。

辛未,车驾南幸汾阴。

庚辰,帝临戏水。盖吴退走北地。

二月丙戌,幸长安,存问父老。

丁亥,幸昆明池。

丙申,幸盩厔,诛叛民耿青、孙温二垒与盖吴通谋者。

军次陈仓,诛散关氐害守将者。

还幸雍城,田于岐山之阳。

北道诸军乙拔等大破盖吴于杏城,吴弃马遁走。

永昌王仁至高平,擒刘义隆将王章,略金乡、方与,迁其民五千家于河北。

高凉王那至济南东平陵,迁其民六千余家于河北。

三月,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

徙长安城工巧二千家于京师。

车驾旋轸,幸洛水,分军诛李闰叛羌。

是月,金城边冏、天水梁会反,据上邽东城。

秦州刺史封敕文击之,斩冏,众复推会为帅。

夏四月甲申,车驾至自长安。

戊子,鄴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五月癸亥,安丰公闾根率骑诣上邽,与敕文讨梁会。会走汉中。

盖吴复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假署山民,众旋复振。

于是遣永昌王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同讨之。

六月甲申,发定、冀、相三州兵二万人屯长安南山诸谷,以防越逸。

丙戌,发司、幽、定、冀四州十万人筑畿上塞围,起上谷,西至于河,广袤皆千里。

秋八月,盖吴为其下人所杀,传首京师,永昌王仁平其遗烬。

高凉王那破盖吴党白广平;生擒屠各路那罗于安定,斩于京师。

复略阳公羯兒王爵。

八年春正月,吐京胡阻险为盗。

诏征东将军武昌王提、征南将军淮南王他讨之,不下。

山胡曹仆浑等渡河西,保山以自固,招引朔方诸胡。

提等引军讨仆浑。

二月己卯,高凉王那等自安定讨平朔方胡,因与提等合军,共攻仆浑,斩之。

其众赴险死者以万数。

癸未,行幸中山,颁赐从官文武各有差。

高阳易县民不从官命,讨平之,徙其余烬于北地。

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谋反,伏诛。

徙定州丁零三千家于京师。

夏五月,车驾还宫。

六月,西征诸将扶风公元处真等八将坐盗没军资,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

八月,卫大将军、乐安王范薨。

冬十月,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薨。

十二月,鄯善、遮逸国并遣子朝献。

晋王伏罗薨。

九年春正月,刘义隆遣使朝贡。

氐杨文德受义隆官号,守葭芦城,招诱武都、阴平五部氐民。

诏仇池镇将皮豹子讨之。

文德弃城南走,擒其妻子僚属。

义隆白水太守郎启玄率众救文德,豹子逆击,大破之。

启玄、文德走还汉中。

宕昌羌酋梁瑾慈遣使内附,并贡方物。

二月癸卯,行幸定州。

山东民饥,启仓赈之。

罢塞围作。

遂西幸上党,诛潞叛民二千余家,徙西河离石民五千余家于京师。

诏于壶关东北大王山累石为三封,又斩其北凤皇山南足以断之。

三月,车驾还宫。

夏五月甲戌,以交趾公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镇鄯善,赋役其民,比之郡县。

六月辛酉,行幸广德宫。

丁卯,悦般国遣使求与王师俱讨蠕蠕,帝许之。

秋八月,诏中外诸军戒严。

九月乙酉,治兵于西郊。

丙戌,上幸阴山。

是月,成周公万度归千里驿上,大破焉耆国,其王鸠尸卑那奔龟兹。

冬十月辛丑,恆农王奚斤薨。

癸卯,以婚姻奢靡,丧葬过度,诏有司更为科限。

癸亥,大赦天下。

十有二月,诏成周公万度归自焉耆西讨龟兹。

皇太子朝于行宫,遂从北讨。

至于受降城,不见蠕蠕,因积粮城内,留守而还。

北平王长孙敦坐事降爵为公。

十年春正月戊辰朔,帝在漠南,大飨百僚,班赐有差。

甲戌,北伐。

二月,蠕蠕渠帅尔绵他拔等率其部落千余家来降,蠕蠕吐贺真恐惧远遁。事见《蠕蠕传》。

三月,遂搜于河西。

庚寅,车驾还宫。

夏五月庚寅,行幸阴山。

秋七月,浮图沙国遣使贡献。

九月,阅武碛上,遂北伐。事具《蠕蠕传》。

冬十月庚子,皇太子及群官奉迎于行宫。

壬午,大飨,班赐所获及布帛各有差。

十有一月,龟兹、疏勒、破洛那、员阔诸国各遣使朝献。

十有二月戊申,车驾至自北伐。

己酉,以平昌公元托真为中山王。

十一年春正月乙酉,行幸洛阳,所过郡国,皆亲对高年,存恤孤寡。

以高凉王那为仪同三司。

二月甲午,大搜于梁川。

皇子真薨。

是月,大治宫室,皇太子居于北宫。

车驾遂征悬瓠,益遣使者安慰境外之民,其不服者诛之。

永昌王仁大破刘义隆将刘坦之、程天祚于汝东,斩坦之,擒天祚。

夏四月癸卯,舆驾还宫,赐从者及留台郎吏已上生口各有差。

六月己亥,诛司徒崔浩。

辛丑,北巡阴山。

秋七月,义隆遣其辅国将军萧斌之率众六万寇济州。

刺史王买得弃州走,斌之遂入城,仍使宁朔将军王玄谟西攻滑台。

诏枋头镇将、平南将军、南康公杜道俊助守兗州。

八月癸亥,田于河西。

癸未,治兵于西郊。

九月辛卯,舆驾南伐。

癸巳,皇太子北伐,屯于漠南。

吴王余留守京都。

庚子,曲赦定冀相三州死罪已下。

发州郡兵五万分给诸军。

冬十月癸亥,车驾止枋头。

诏殿中尚书长孙真率骑五千自石济渡,备玄谟遁走。

乙丑,车驾济河。

玄谟大惧,弃军而走。

众各溃散,追蹑斩首万余级。

器械山积。

帝遂至东平。萧斌之弃济州,退保历城。乃命诸将分道并进:使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自洛阳出寿春,尚书长孙真趋马头,楚王建趋钟离,高凉王那自青州趋下邳。

车驾自中道,十有一月辛卯,至于邹山。刘义隆鲁郡太守崔邪利率属城降。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壬子,次于彭城,遂趋盱眙。頞盾国献师子一。十有二月丁卯,车驾至淮。诏刈雚苇,泛筏数万而济。义隆盱眙守将臧质闭门拒守。将军胡崇之等率众二万援盱眙。燕王谭大破之,枭崇之等,斩首万余级,淮南皆降。是月,永昌王仁攻悬瓠,拔之,获义隆守将赵淮,送京师斩之。过定项城,及淮西,大破义隆将刘康祖,斩之,并虏将军胡盛之、王罗汉等,传致行宫。癸未,车驾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永昌王仁自历阳至于江西,高凉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甲申,义隆使献百牢,贡其方物,又请进女于皇孙以求和好。帝以师婚非礼,许和而不许婚,使散骑侍郎夏侯野报之。诏皇孙为书致马通问焉。

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会群臣于江上,班赏各有差,文武受爵者二百余人。丁亥,舆驾北旋。是月,破洛那、罽宾、迷密诸国各遣使朝献。二月戊寅,车驾济河。癸未,次于鲁口。皇太子朝于行宫。三月己亥,车驾至自南伐,饮至策勋,告于宗庙。以降民五万余家分置近畿。赐留台文武所获军资生口各有差。夏五月壬寅,大赦。六月壬戌,改年。车师国王遣子入侍。诏曰:“夫刑网太密,犯者更众,朕甚愍之。有司其案律令,务求厥中。自余有不便于民者,依比增损。”诏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略阳王羯兒,仪同三司、高凉王那有罪赐死。戊辰,皇太子薨。壬申,葬景穆太子于金陵。

秋七月丁亥,行幸阴山。省诸曹吏员三分之一。九月癸巳,车驾还宫。

冬十月庚申,行幸阴山。刘义隆遣使朝贡。诏殿中将军郎法祐使于义隆。己巳,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薨。十有二月丁丑,车驾还宫。封皇孙浚为高阳王。寻以皇孙世嫡,不宜在蕃,乃止。封秦王翰为东平王,燕王谭为临淮王,楚王建为广阳王,吴王余为南安王。

二年春正月庚辰朔,南来降民五千余家于中山谋叛,州军讨平之。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与降民通谋,赐死。

三月甲寅,帝崩于永安宫,时年四十五。秘不发丧。中常侍宗爱矫皇后令,杀东平王翰,迎南安王余入而立之,大赦,改元为永平,尊皇后赫连氏为皇太后。三月辛卯,上尊谥曰太武皇帝,葬于云中金陵,庙号世祖。夏六月,刘义隆将檀和之寇济州,梁坦及鲁安生军于京索,庞萌、薛安都寇弘农。

秋七月,征南将军、安定公韩元兴讨之。和之退,梁坦、安生亦走。八月,冠军将军封礼率骑二千从浢津南渡赴弘农。九月,司空、高平公兒乌干屯潼关,平南将军、昌黎公元辽屯河内。

冬十月丙午朔,余为宗爱所贼。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迎立皇孙,是为高宗焉。

帝生不逮密太后,及有所识,言则悲恸,哀感傍人,太宗闻而嘉叹。暨太宗不豫,衣不释带。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所幸昭仪、贵人,衣无兼彩。群臣白帝更峻京邑城隍,以从《周易》设险之义,又陈萧何壮丽之说。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也?今天下未平,方须民力,土功之事,朕所未为,萧何之对,非雅言也。”每以财者军国之本,无所轻费,至赏赐,皆是死事勋绩之家,亲戚爱宠未曾横有所及。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命将出师,指授节度,从命者无不制胜,违爽者率多败失。性又知人,拔士于卒伍之中,惟其才效所长,不论本末。兼甚严断,明于刑赏。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常曰:“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故大臣犯法,无所宽假。雅长听察,瞬息之间,下人无以措其奸隐。然果于诛戮,后多悔之。司徒崔浩既死之后,帝北伐,时宣城公李孝伯疾笃,传者以为卒也。帝闻而悼之,谓左右曰:“李宣城可惜。”又曰:“朕向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褒贬雅意,皆此类也。

恭宗景穆皇帝讳晃,太武皇帝之长子也,母贺夫人。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立为皇太子,时年五岁。明慧强识,闻则不忘。及长,好读经史,皆通大义。世祖甚奇之。世祖东征和龙,诏恭宗录尚书事;西征凉州,诏恭宗监国。初,世祖之伐河西也,李顺等咸言姑臧无水草,不可行师。恭宗有疑色。及车驾至姑臧,乃诏恭宗曰:“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流入泽中,其间乃无燥地。泽草茂盛,可供大军数年。人之多言,亦可恶也。故有此敕,以释汝疑。”恭宗谓宫臣曰:“为人臣不实若此,岂是忠乎!吾初闻有疑,但帝决行耳。几误人大事,言者复何面见帝也。”真君四年,恭宗从世祖讨蠕蠕,至鹿浑谷,与贼相遇,虏惶怖,部落扰乱。恭宗言于世祖曰:“今大军卒至,宜速进击,奄其不备

破之必矣。

尚书令刘洁固谏,以为尘盛贼多,出至平地,恐为所围,须军大集,然后击之可也。

恭宗谓洁曰:“此尘之盛,由贼恇扰,军人乱故,何有营上而有此尘?”

世祖疑之,遂不急击,蠕蠕远遁。

既而获虏候骑,世祖问之,对曰:“蠕蠕不觉官军卒至,上下惶惧,引众北走,经六七日,知无追者,始乃徐行。”

世祖深恨之。

自是恭宗所言军国大事,多见纳用,遂知万机。

初,恭宗监国,曾令曰:“《周书》言:‘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余材,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任衡以山事,贡其材;任虞以泽事,贡其物。’

其制有司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垦殖锄耨。

其有牛家与无牛家一人种田二十二亩,偿以私锄功七亩,如是为差。

至与小、老无牛家种田七亩,小、老者偿以锄功二亩。

皆以五口下贫家为率。

各列家别口数,所劝种顷亩,明立簿目。

所种者于地首标题姓名,以辨播殖之功。”

又禁饮酒、杂戏、弃本沽贩者。

垦田大为增辟。

正平元年六月戊辰,薨于东宫,时年二十四。

庚午,册曰:“呜呼!惟尔诞资明睿,岐嶷夙成。正位少阳,克荷基构。宾于四门,百揆时叙;允厘庶绩,风雨不迷。宜享无疆,隆我皇祚;如何不幸,奄焉殂殒!朕用悲恸于厥心!今使使持节兼太尉张黎、兼司徒窦瑾奉策,即柩赐谥曰‘景穆’,以显昭令德。魂而有灵,其尚嘉之。”

高宗即位,追尊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史臣曰:世祖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业,光迈百王,岂非神睿经纶,事当命世?至于初则东储不终,末乃衅成所忽。固本贻防,殆弗思乎?恭宗明德令闻,夙世殂夭,其戾园之悼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四-译文

世祖纪上

世祖太武皇帝,名叫焘,是太宗明元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杜贵嫔。

天赐五年,他在东宫出生,体貌非凡,太祖对他感到惊奇并非常喜爱,说:“能够继承我事业的,必定是这个孩子。”

泰常七年四月,他被封为泰平王,五月,成为监国。

太宗生病时,命令他总揽朝政,他聪明大度,心胸开阔。

八年十一月壬申,他即位为皇帝,大赦天下。

十二月,追尊他的母亲为密皇后,晋升司徒长孙嵩为北平王,司空奚斤为宜城王,蓝田公长孙翰为平阳王,其余官员也普遍晋升爵位,各有不同。

于是解除禁锢,释放嫌怨,打开仓库,赈济贫困,河南的流民纷纷归附。

始光元年春正月丙寅,安定王弥去世。

夏四月甲辰,皇帝东巡,到达大宁。

秋七月,皇帝返回宫中。

八月,蠕蠕率领六万骑兵入侵云中,杀害和掠夺官吏和百姓,攻陷了盛乐宫。

赭阳子尉普文率领轻骑兵讨伐他们,敌人于是撤退。

皇帝命令平阳王长孙翰等人攻击蠕蠕的别帅,击败了他们,杀死了数千人,缴获了一万多匹马。详情记载在《蠕蠕传》中。

九月,大规模检阅军队,在东郊练兵,部署了五万骑兵,准备北征。

冬十二月,派遣平阳王长孙翰等人讨伐蠕蠕。皇帝的车驾驻扎在祚山。

蠕蠕向北逃遁,各军追击,大获全胜而归。

这一年,刘义符被他的臣子徐羡之等人废黜并杀害,立刘义符的弟弟刘义隆为帝。

二年春正月己卯,皇帝从北伐归来,将缴获的牲畜分赐给将士,各有不同。

二月,慕容渴悉邻在北平反叛,攻破了郡治,太守和守将击败了他。

三月丙辰,尊奉保母窦氏为保太后。

丁巳,任命北平王长孙嵩为太尉,平阳王长孙翰为司徒,宜城王奚斤为司空。

庚申,将旧东宫改建为万寿宫,建造了永安、安乐两座宫殿,临望观和九华堂。

最初创造了一千多个新字,皇帝下诏说:“从前帝轩创造万物,命令仓颉根据鸟兽的足迹创造了文字。从那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字也在不断演变,所以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并行于世。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流传,许多文字失去了其本来的面貌,导致文体错乱,意义不明确,这不利于为后世树立规范。孔子说,名不正则事不成,正是这个道理。现在制定新的文字,作为世人所用,颁布到各地,永远作为标准。”

夏四月,皇帝命令龙骧将军步堆、谒者仆射胡觐出使刘义隆。

五月,皇帝下令天下每十户人家提供一头大牛,运送粮食到边塞。

秋九月,永安、安乐两座宫殿建成,丁卯,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

冬十月,在西郊练兵。

癸卯,皇帝北伐,平阳王长孙翰等人穿越沙漠追击蠕蠕。蠕蠕向北逃遁。详情记载在《蠕蠕传》中。

这一年,赫连屈丐去世,他的儿子赫连昌自立为帝。

三年春正月壬申,皇帝从北伐归来,将缴获的军需物资分赐给将士,出征和留守的各有不同。

乞伏炽磐派遣使者朝贡,请求讨伐赫连昌。

二月,在城东建立太学,祭祀孔子,以颜渊配享。

夏五月辛卯,中山公元纂晋升为王,南安公元素恢复原来的爵位常山王。

六月,皇帝前往云中旧宫,拜谒陵庙;西至五原,在阴山狩猎;东至和兜山。

秋七月,在长川建造马射台,皇帝亲自登台观看赛马;王公和各国君长进行骑射比赛,射中者赐予金锦缯絮,各有不同。

八月,皇帝返回宫中。刘义隆派遣使者朝贡。

皇帝因为赫连屈丐已经去世,他的儿子们互相争斗,九月,派遣司空奚斤率领义兵将军封礼、雍州刺史延普袭击蒲坂,宋兵将军周几率洛州刺史于栗磾袭击陕城。

冬十月丁巳,皇帝西征,到达云中,临君子津。恰逢天气突然变冷,几天内河水结冰。

十一月戊寅,皇帝率领两万轻骑兵袭击赫连昌。壬午,到达赫连昌的城下,迁徙了一万多户人家后返回。详情记载在《昌传》中。

到达祚山后,将缴获的物资分赐给将士,各有不同。

奚斤还未到达蒲坂,赫连昌的守将赫连乙升弃城西逃。

赫连昌的弟弟助兴守卫长安,赫连乙升又与助兴从长安西逃到安定。

奚斤于是进入蒲坂。

十二月,皇帝命令奚斤西据长安。秦雍的氐族和羌族都背叛赫连昌,向奚斤投降。武都的氐王杨玄和沮渠蒙逊等人都派遣使者归附。

四年春正月乙酉,皇帝从西征归来,赐予留守的文武官员生口、缯帛、马牛,各有不同。

随行的人在途中大多死亡,能够到达都城的只有十分之六七。

己亥,皇帝前往幽州。

赫连昌派遣他的弟弟平原公定率领两万人马向长安进发。皇帝得知后,便派人到阴山伐木,大规模制造攻城器械。

二月,皇帝返回宫中。

三月丙子,派遣高凉王礼镇守长安。皇帝命令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建造桥梁。

丁丑,广平王连去世。

夏四月丁未,皇帝命令员外散骑常侍步堆、谒者仆射胡觐等人出使刘义隆。

这个月,练兵讲武,分派各军,司徒长孙翰、廷尉长孙道生、宗正娥清率领三万骑兵为前驱,常山王素、太仆丘堆、将军元太毗率领三万步兵为后继,南阳王伏真、执金吾桓贷、将军姚黄眉率领三万步兵负责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为前哨。

五月,皇帝西征赫连昌。辛巳,渡过君子津。三城的胡酋鹊子率领部众归附。

皇帝驻扎在拔邻山,建造城池,舍弃辎重,率领三万轻骑兵先行。

戊戌,到达黑水,皇帝亲自祈祷天地,向祖宗的灵位宣誓。

六月甲辰,赫连昌率领部众出城,被大败。详情记载在《昌传》中。

赫连昌率领数百骑兵向西南逃窜,逃往上邽。

各军乘胜追击到城北,杀死了一万多人,临阵斩杀了赫连昌的弟弟河南公满和他的侄子蒙逊。

恰逢天黑,赫连昌的尚书仆射问至拔城,夜里带着赫连昌的母亲逃走。

乙巳,皇帝进入城中,俘虏了赫连昌的弟弟及其母亲、姐妹、妻妾、宫人共一万多人,府库中的珍宝、车旗、器物不计其数,擒获了赫连昌的尚书王买、薛超等人以及司马德宗的将领毛分之、秦雍的数千人,缴获了三十多万匹马,数千万头牛羊。

将赫连昌的宫人、生口、金银、珍玩、布帛分赐给将士,各有不同。

赫连昌的弟弟平原公定在长安城抵抗司空奚斤,娥清率领五千骑兵讨伐他,向西逃往上邽。

辛酉,皇帝班师回朝,留下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守统万。

秋七月己卯,在祚岭建造祭坛,举行赛马和骑射比赛,赐予射中者金锦缯絮,各有不同。

蠕蠕入侵云中,听说赫连昌被击败,害怕而撤退。

八月壬子,皇帝从西征归来,举行庆功宴,向宗庙报告战功,将缴获的军需物资分赐给留守的百官,各有不同。

九月丁酉,安定城的百姓举城归降。

冬十一月,任命氐王杨玄为都督荆梁益宁四州诸军事、假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南秦王。

十二月,皇帝巡幸中山,罢免了十多名贪污的官员。癸卯日,皇帝返回宫中,并减免了所经过地区的田租的一半。

神元年春正月,因为天下各地的官员大多违法乱纪,皇帝选拔了一批忠良之士来替代他们。辛未日,京兆王黎去世。

二月,改年号。赫连昌退守平凉。司空奚斤进军安定。将军丘堆被赫连昌击败,监军侍御史安颉出战,擒获了赫连昌。赫连昌的余部立他的弟弟赫连定为王,退守平凉。

三月癸酉日,皇帝下诏让侍中古弼去迎接赫连昌。辛巳日,古弼等人将赫连昌带到京师。司空奚斤在平凉马髦岭追击赫连定,结果被赫连定擒获。丘堆原本在安定守卫辎重,听说奚斤战败,便弃甲逃往蒲坂。皇帝得知后大怒,下诏让安颉斩杀丘堆。

夏四月,赫连定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皇帝下诏安抚他。壬子日,皇帝西巡。戊午日,在河西打猎。大赦天下。南秦王扬玄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六月丁酉日,并州的胡人首领卜田谋反被处死,余众不安。皇帝下诏让淮南公王倍斤镇守虑虒,安抚他们。甲寅日,皇帝巡幸长川。

秋七月,皇帝返回宫中。八月,皇帝东巡广宁,参观温泉,并用太牢祭祀黄帝、尧、舜的庙宇。蠕蠕的大檀派遣他的儿子率领一万多骑兵入侵边境。此事详见《蠕蠕传》。上郡的休屠胡人首领金崖率领部众归附。九月,皇帝返回宫中。上洛的巴渠泉午触等一万多家归附。

冬十月甲辰日,皇帝北巡。壬子日,在牛川打猎。刘义隆的淮北镇将王仲德派遣两千多步骑兵入侵济阳、陈留。这个月,皇帝返回宫中。闰月辛巳日,刘义隆又派遣将领王玄谟、兗州刺史竺灵秀率领两千步骑兵入侵荥阳,企图袭击虎牢。豫州派遣军队迎击,击退了他们。上郡的屠各隗诘归率领一万多家归附。定州的丁零人鲜于台阳、翟乔等两千多家叛逃到西山,劫掠郡县。州军讨伐他们,结果失利。皇帝下诏让镇南将军、寿光侯叔孙建讨伐他们。

十一月,皇帝巡幸河西,进行大规模狩猎。十二月甲申日,皇帝返回宫中。这一年,皇子晃出生。乞伏炽磐去世,他的儿子暮末自立为王。沮渠蒙逊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二年春正月,赫连定的弟弟酒泉公俊从平凉逃来归附。丁零人鲜于台阳等人认罪,皇帝下诏赦免了他们。

二月,上党的李禹聚众杀死太守,自称无上王,并任命将帅。河内的守将击败了他。李禹逃入山中,被人抓住并送交官府,最终被斩首。

夏四月,皇帝在南郊练兵。刘义隆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庚寅日,皇帝北伐,以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卫尉、广陵公楼伏连留守京师,从东道与长孙翰等人在敌境会合。五月丁未日,皇帝驻扎在沙漠。舍弃辎重,轻骑兼马,到达栗水。蠕蠕人震惊恐惧,焚烧庐舍,向西逃窜。此事详见《蠕蠕传》。这个月,赫连定入侵统万,东至侯尼城后返回。

秋七月,皇帝东行。到达黑山,检阅军队,赏赐王公将士各有不同。八月,皇帝因为东部高车屯驻在巳尼陂,下诏让左仆射安原率领一万多骑兵讨伐他们。此事详见《蠕蠕传》。

冬十月,皇帝凯旋回到京师,告祭宗庙。将新归附的民众安置在漠南,东至濡源,西至五原、阴山,绵延三千里。皇帝下诏让司徒平阳王长孙翰、尚书令刘洁、左仆射安原、侍中古弼镇抚他们。

十一月,皇帝西巡狩猎,在河西打猎,到达祚山后返回。

三年春正月庚子日,皇帝返回宫中。壬寅日,大赦天下。癸卯日,皇帝巡幸广宁,参观温泉,并作《温泉之歌》。

二月丁卯日,司徒、平阳王长孙翰去世。戊辰日,皇帝返回宫中。

三月壬寅日,将会稽公赫连昌进封为秦王。癸卯日,云中、河西的敕勒一千多家叛乱。尚书令刘洁追击并消灭了他们。皇帝听说刘义隆将要侵犯边境,便下诏让冀、定、相三州建造三千艘船,并调集幽州以南的戍兵到河上防备。

夏四月甲子日,皇帝巡幸云中。敕勒一万多户叛乱逃走。皇帝下诏让尚书封铁追击并消灭他们。

五月戊戌日,皇帝下诏说:“士人的行为,在家必须孝顺,在朝必须忠诚,这样才能在当代获得荣耀,名扬后世。最近派遣尚书封铁铲除亡命之徒,他所率领的将士中有尽忠竭节而牺牲的,现在都追赠爵号;有冒着锋刃、履险难而自效的,按功劳晋升职位;有故意违反军法、私自离开部队的,按军法处决。有功者受赏,有罪者受罚,这是国家的常典,不可暂时废止。从今以后,不善者可以自行改正。此诏宣示内外,使所有人都知道。”

六月,皇帝下诏让平南大将军、假丹阳王太毗屯驻在河上,任命司马楚之为安南大将军、琅邪王,屯驻颍川。

秋七月己亥日,皇帝下诏说:“昔日太祖拨乱反正,制度草创;太宗因循旧制,未能及时改革,军国官属,至今仍有缺失。现在各征镇将军、王公在边远地区持节的,允许开府辟召;其次,增置吏员。”

庚子日,皇帝下诏让大鸿胪卿杜超假节、都督冀定相三州诸军事、行征南大将军、太宰,进爵为王,镇守鄴城,为诸军节度。

八月,清河的群盗杀死太守。刘义隆的将领到彦之,从清水进入黄河,逆流西行。皇帝因为河南兵少,下诏调集四镇的兵力。于是练兵,准备西讨。

丙寅日,到彦之派遣将领渡河攻打冶坂,冠军将军安颉督率诸军击破他们,斩首五千多级,投水而死的也很多。

甲戌日,皇帝巡幸南宫,在南山打猎。

戊寅日,皇帝下诏让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屯驻在河上。

九月己丑日,赫连定派遣他的弟弟谓以代入侵鄜城,平西将军、始平公隗归等率领诸军讨伐他们,擒获贼将王卑,杀死一万多人,谓以代逃走。

癸卯日,在鄴城建立密皇太后庙。

甲辰日,皇帝巡幸统万,随即征讨平凉。

冬十月庚申日,到彦之、王仲德沿河设防,退守东平。

乙亥日,冠军将军安颉渡河,攻打洛阳。丙子日,攻下洛阳,擒获刘义隆的将领二十人,斩首五千级。

当时河北诸军会师于七女津,到彦之担心军队南渡,派遣将领王蟠龙逆流而上,企图盗取官船,征南大将军杜超等击破他们,斩杀了王蟠龙。

辛巳日,安颉平定虎牢,刘义隆的司州刺史尹冲坠城而死。

十一月乙酉日,皇帝到达平凉。此前,赫连定率领数万人在鄜城东面防御,留下他的弟弟上谷公社于、广阳公度洛孤守城。皇帝到达平凉,登上北原,派遣赫连昌去招降他们,社于不降。皇帝下诏让安西将军古弼等攻打安定,进攻平凉。赫连定听说后,放弃鄜城,进入安定,亲自率领三万步骑兵从鹑觚原出发,企图救援平凉,与古弼相遇。古弼击退他们,杀死数千人,赫连定逃走。

皇帝下诏让诸军四面围困他们。

甲午日,寿光侯叔孙建、汝阴公长孙道生

渡过黄河。到彦之、王仲德从清水进入济水,向东逃往青州。

刘义隆的兗州刺史竺灵秀放弃顺昌,向南逃往湖陆。

丁酉日,赫连定因缺水,带领部下下到平原,皇帝命令武卫将军皇眷攻击他们,赫连定的军队大败,死了万余人。

赫连定身受重伤,独自骑马逃走。俘虏了赫连定的弟弟丹阳公乌视拔、武陵公秃骨以及公侯等百余人。

当天,众将领乘胜进军,于是攻取了安定。

赫连定的堂兄东平公乙升放弃城池逃往长安,劫掠了数千户人家,向西逃往上邽。

戊戌日,叔孙建在湖陆大败竺灵秀,杀死并俘虏了五千余人。

己亥日,皇帝到达安定,俘获了乞伏炽磐的质子以及赫连定的车旗,登记了他们的俘虏、财物和牲畜,分别赏赐给将士们。

庚子日,皇帝从安定返回临平凉,于是挖掘壕沟围困防守。

皇帝到达纽城,安抚新归附的百姓,赦免了秦雍地区的百姓,免除他们七年的赋税。

赫连定的陇西守将及数千名将士前来投降。

辛丑日,冠军将军安颉率领各军攻打滑台。

琅邪王司马楚之在长社击败了刘义隆的将领。

沮渠蒙逊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壬寅日,封寿光侯叔孙建为丹阳王。

十二月丁卯日,赫连定的弟弟社于、度洛孤自缚出城投降,平凉平定,收缴了他们的珍宝。

赫连定的长安、临晋、武功守将都逃走了,关中平定。

壬申日,皇帝的车驾向东返回,留下巴东公延普等人镇守安定。

这一年,冯跋去世,他的弟弟冯文通篡位自立。

四年春正月壬午日,皇帝的车驾驻扎在木根山,大宴群臣,分别赏赐布帛。

丙申日,刘义隆的将领檀道济、王仲德从清水救援滑台,丹阳王叔孙建、汝阴公长孙道生抵抗他们,檀道济等人不敢前进。

这个月,乞伏慕末被赫连定消灭。

二月辛酉日,安颉、司马楚之攻下滑台,俘虏了刘义隆的将领朱羒之、李元德以及东郡太守申谟。

癸酉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举行庆功宴,向宗庙报告,赏赐留守的百官,战士们免除十年的赋税。

丁丑日,皇帝到达南宫。

定州百姓饥荒,皇帝下令开仓赈济。

刘义隆的将领檀道济、王仲德向东逃走,众将领追击他们,到达历城后返回。

三月庚戌日,冠军将军安颉献上刘义隆的俘虏万余人,甲兵三万。

夏五月庚寅日,皇帝到达云中。

六月,赫连定向北袭击沮渠蒙逊,被吐谷浑慕璝俘虏。

闰月乙未日,蠕蠕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皇帝命令散骑侍郎周绍出使刘义隆。

秋七月己酉日,皇帝到达河西,开始建造承华宫。

八月乙酉日,沮渠蒙逊派遣儿子安周入朝侍奉。

吐谷浑慕璝派遣使者奉上表章,请求送还赫连定。

己丑日,封慕璝为大将军、西秦王。

九月癸丑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庚申日,加封太尉长孙嵩为柱国大将军,特进左光禄大夫崔浩为司徒,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为司空。

癸亥日,皇帝命令兼太常李顺持节拜河西王沮渠蒙逊为假节、加侍中、都督凉州及西域羌戎诸军事、行征西大将军、太傅、凉州牧、凉王。

壬申日,皇帝下诏说:“近来逆贼放纵,天下未宁,战车屡次出征,不得休息。如今两敌已被消灭,士兵们无事可做,应当停止战争,修明文治,遵循太平的教化,整顿废职,举荐隐逸,提拔幽困之人,延揽贤才。我日夜思索,希望能遇到良师辅佐,即使是殷宗梦见板筑,也不过如此。询问有关部门,都称赞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人,都是贤俊的后代,冠冕州邦,有羽仪之用。《诗经》不是说:‘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希望得到这些人,任用他们处理政事,共同达到和谐美好的境界。《易经》说:‘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像卢玄这样的人,隐居不显名者,命令州郡以礼征召。”于是征召卢玄等人及州郡所推荐的人,到达的有数百人,都按次序任用。

冬十月戊寅日,皇帝命令司徒崔浩修改律令。

皇帝到达漠南。

十一月丙辰日,北部敕勒莫弗库若于率领数万骑兵,驱赶数百万头鹿,来到皇帝的行宫,皇帝因此举行大规模狩猎以赏赐随从,并在漠南刻石记功。

宜城王奚斤因事降爵为公。

十二月丁丑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日,尊奉保太后为皇太后,立皇后赫连氏,立皇子晃为皇太子,拜谒太庙,大赦天下,改年号。

己巳日,皇帝下诏说:“我以微末之身,得以奉祀宗庙,希望光大基业,廓清天下。遭遇乱世,天下分崩。因此屡次出征,不得安宁,从始光年至今,九年之间,战车十次出征。众将文武,披甲持戈,风雨无阻,冲锋陷阵,与我同甘共苦。依赖神祗的保佑,将士们的努力,才能摧折强敌,消灭大恶。兵不极武,而两敌俱灭;师不违律,而远方安宁。加上时气和洽,祥瑞频现,遍布郡国,不可胜数。这岂是我一人独享的福佑,也是众臣协同的结果。公卿因此,考察天人之际,请求设立副贰。庆赏之举,是为了褒奖功臣,表彰贤能,以永保无疆之福。王公将军以下,普遍增加爵位,启国承家,整顿废官,举荐俊逸,废除烦苛,重新制定科制,力求简约,除旧布新,以正一统。众官员应当深思效绩,正直立身,立功立事,不可懈怠,以符合我的心意。”

二月丙子日,皇帝到达南宫。

三月丁未日,追赠夫人贺氏为皇后。

壬申日,西秦王吐谷浑慕璝将赫连定送到京师。

夏五月,皇帝在南郊大规模检阅军队,准备讨伐冯文通。

刘义隆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六月庚寅日,皇帝的车驾讨伐和龙。

皇帝命令尚书左仆射安原等人驻扎在漠南,以防备蠕蠕。

辛卯日,兼散骑常侍邓颍出使刘义隆。

秋七月己未日,皇帝的车驾到达濡水。

庚申日,派遣安东将军、宜城公奚斤征发幽州百姓及密云丁零万余人,运送攻城器械,从南道出发,共同会师和龙。

皇帝到达辽西,冯文通派遣侍御史崔聘奉献牛酒。

己巳日,皇帝的车驾到达和龙,亲临城下。

冯文通的石城太守李崇、建德太守王融等十余郡前来投降,征发他们的百姓三万人挖掘围堑以防守。

这个月,开始建造东宫。

八月甲戌日,冯文通派遣数万人出城挑战,昌黎公元丘与河间公元齐击败他们,杀死万余人。

冯文通的尚书高绍率领万余家据守羌胡固。

己卯日,皇帝的车驾讨伐高绍。

辛巳日,斩杀高绍。

皇帝命令平东将军贺多罗攻打冯文通的带方太守慕容玄于猴固,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攻打建德,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攻打冀阳,都攻下了,俘虏了人口,分别赏赐给将士们。

九月乙卯日,皇帝的车驾向西返回。

迁移营丘、成周、辽东、乐浪等地。

将带方、玄菟等六郡的三万户百姓迁至幽州,并开仓赈济他们。

冬季十月癸酉日,皇帝的车驾到达濡水。吐谷浑的慕璝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十一月乙巳日,皇帝的车驾从征讨和龙归来。

十二月己丑日,冯文通的长乐公崇及其同母弟朗、朗的弟弟邈,归附辽西。冯文通派遣将领封羽包围辽西。

在此之前,朝廷征召贤良之士,但州郡官员大多强迫他们应召。

皇帝下诏说:“朕铲除伪政权,平定暴乱,多年征讨,希望能得到英才贤士,共同治理国家,因此下诏让州郡搜罗隐逸之士,推荐贤能之人。

古代的君子,隐居修身,德行成就后,才为世所用。

有的人从容不迫,多次征召才出仕;有的人四处奔波,背负鼎器自荐。

虽然他们的追求不同,但都是为了济世安民。

所有被征召的人都应以礼相待,任其自由选择,怎能强迫他们呢!

这是刺史、守宰们误解了朕的旨意,不仅没有增添光彩,反而彰显了朕的不足。

从今以后,各乡里应自行推举贤才,守宰只需传达朕虚心求贤的意愿。

贤才到来后,应根据其才能,不拘一格地任用他们参与政事。

此诏令应广泛宣传,让所有人都知晓。”

这一年,秃发傉檀的儿子保周离开沮渠蒙逊,前来投奔,被封为张掖公。

二年春正月乙卯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率领各军救援辽西。

丙寅日,任命乐安王范为假节、加侍中、都督秦雍泾梁益五州诸军事、卫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守长安。

二月庚午日,诏令兼鸿胪卿李继持节,假冯崇为车骑大将军、辽西王,允许他设置尚书以下官员;并赐予冯崇功臣爵位和俸禄。

征西将军金崖与安定镇将延普及泾州刺史狄子玉因争权而产生矛盾,金崖举兵攻打延普,未能取胜,退守胡空谷,驱赶掠夺平民,据险自守。

诏令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安定镇将陆俟讨伐并擒获金崖。

壬午日,皇帝巡幸河西。

诏令兼散骑常侍宋宣出使刘义隆。

丙申日,冯崇的同母弟朗前来朝见。

三月,司马德宗的骠骑将军司马元显的儿子天助前来投降。

壬子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夏五月己亥日,皇帝巡幸山北。

六月,派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尚书左仆射安原率领各军讨伐和龙。

将军楼勃率领五千骑兵包围凡城,守将封羽献城投降,收编了三千多户百姓。

辛巳日,诏令乐安王范征发秦、雍两州的一万士兵,在长安城内修筑小城。

秋八月,辽西王冯崇上表,请求劝降其父,皇帝未予同意。

九月,刘义隆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献上一头驯象。

戊午日,诏令兼大鸿胪卿崔赜持节,拜征虏将军杨难当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封为南秦王。

冬十月,南秦王杨难当率军包围汉中。

十一月甲寅日,皇帝的车驾从山北返回宫中。

十二月己巳日,大赦天下。

辛未日,皇帝巡幸阴山之北。

陇西休屠王弘祖率众归附。

金崖死后,其部下推举金崖的堂弟当川为首领。

诏令兼散骑常侍卢玄出使刘义隆。

这一年,沮渠蒙逊去世,其子牧犍被封为车骑大将军,改封为河西王。

三年春正月乙未日,皇帝的车驾驻扎在女水,大宴群臣,赏赐各有不同。

戊戌日,冯文通派遣其给事黄门侍郎伊臣前来求和,皇帝未予同意。

丙辰日,金当川反叛。

杨难当攻克汉中,将雍州的七千户流民送往长安。

二月丁卯日,蠕蠕的吴提带着其妹,并派遣其异母兄秃鹿傀及随从数百人前来朝贡,献上两千匹马。

戊寅日,皇帝下诏说:“朕即位之初,群凶猖獗,四方未定,各地叛乱不断。

蠕蠕在漠北横行,铁弗在三秦肆虐。

因此朕日夜操劳,决心扫清残余,安定天下。

所以连年征讨,西北战事频繁,运输劳役繁重,百姓辛勤劳作,荒废了农业,遭遇水旱灾害,导致贫富不均,未能使家家富足,甚至有人因贫困无法自给,朕深感痛心。

如今四方安定,战事渐息,应当减轻徭役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令州郡县将百姓按贫富分为三级,富者按常例缴纳租赋,中等者免除两年赋税,贫困者免除三年赋税。

刺史、守宰应当公平执政,不得徇私枉法。

此诏令应广泛宣传,让所有人都知晓。”

辛卯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三月甲寅日,皇帝巡幸河西。

闰月甲戌日,秦王赫连昌叛逃。

丙子日,河西的候将将其格杀。

经查实其谋反,其兄弟皆被处死。

己卯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彭城公元粟进爵为王。

辛巳日,冯文通派遣尚书高颙上表称臣,诏令征召其子入朝。

戊子日,金当川率众包围西川侯彭文晖于阴密。

夏四月乙未日,诏令征西大将军常山王素讨伐金当川。

丁未日,皇帝巡幸河西。

壬戌日,擒获金当川,将其斩首于长安示众。

六月甲辰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辛亥日,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司空、汝阴公长孙道生,侍中古弼,率领各军讨伐和龙。

他们收割了和龙的庄稼,迁徙百姓后返回。

秋七月辛巳日,东宫建成,设置屯卫,占西宫的三分之一。

壬午日,皇帝巡幸美稷,随后到达隰城。

命令各军讨伐西河的山胡白龙。

九月戊子日,攻克白龙,斩杀白龙及其将帅,屠城。

冬十月癸巳日,蠕蠕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甲午日,在五原击败白龙的余党。

诏令被白龙逼迫的山胡及归降者,允许他们成为平民。

与白龙同谋作恶者,斩杀数千人,俘虏其妻子儿女,赏赐将士各有不同。

十一月,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十二月甲辰日,皇帝巡幸云中。

太延元年春正月壬午日,将死刑以下的刑罚各减一等。

癸未日,释放太祖、太宗时期的宫人,允许她们出嫁。

甲申日,大赦天下,改年号。

二月庚子日,蠕蠕、焉耆、车师等国各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诏令长安及平凉的百姓迁至京师,其中孤老无法自存者,允许返回家乡。

丁未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三月癸亥日,冯文通派遣大将渴烛通前来朝贡,借口其子生病。

夏五月庚申日,进封宜都公穆寿为宜都王,汝阴公长孙道生为上党王,宜城公奚斤为恆农王,广陵公楼伏连为广陵王,官职如故。

派遣二十名使者出使西域。

甲戌日,皇帝巡幸云中。

六月甲午日,皇帝下诏说:“近来叛乱已平,天下渐趋安定,朕思虑如何振兴政教,弘扬治国之道,因此多次下诏,颁布恩惠,安抚百官。

然而群臣、地方官员未能充分宣扬朕的旨意,导致阴阳失调,和气不平,去年春天小旱,农作物不茂盛。

朕忧心忡忡,克己修身,祈求神灵,上下皆有序。

难道朕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为何报应如此迅速,云雨及时,泽被万物。

有一名乡下妇人持一寸见方的玉印,前往潞县侯孙家,随后消失,不知去向。

玉印颜色鲜白

光芒照耀内部,映出三个字,形状像龙和鸟,非常巧妙,不像是人写的,文字是‘旱疫平’。推测其中的道理,大概是神灵的报应。我非常赞赏。近来,吉祥的征兆接连出现:甘露流液,降在殿内;嘉瓜合蒂,生在中山;野木连理,长在魏郡;在先后出生的地方,白燕聚集在盛乐旧都,玄鸟跟随,大约有上千只;嘉禾每年都在恆农合秀;白雉、白兔一起出现在勃海,白雉三只又聚集在平阳太祖的庙里。天降吉祥,我该用什么德行来回报呢?因此内心感到震惊,既高兴又害怕。下令天下大酺五天,礼报百神;守宰祭祀境内的名山大川,上答天意,以求福禄。

丙午日,高丽、鄯善国都派使者来朝献。

戊申日,诏令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等五位将领率领四万骑兵东征文通。

秋七月,在棝杨打猎。

己卯日,丕等人到达和龙,迁移了六千男女回来。

八月丙戌日,皇帝前往河西。

粟特国派使者来朝献。

九月甲戌日,皇帝回到宫中。

冬十月癸卯日,尚书左仆射安原谋反被杀。

甲辰日,皇帝前往定州,住在新城宫。

十一月乙丑日,皇帝前往冀州。

己巳日,在广川打猎。

丙子日,皇帝前往鄴,祭祀密太后庙。所经过的地方,慰问老人,褒奖贤俊。

十二月甲申日,下诏说:“掌握六柄,是王者统摄天下的方式;平政理讼,是公卿的职责;劝农平赋,是宰民的专责;尽力三时,是百姓能够成功的途径。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叫做有序;现在却不是这样,怎么治理呢?越职侵局,扰乱纲纪;上面没有定令,百姓知道该怎么做呢?从今以后,逃亡避难,流落他乡的人,都应该回到旧居,不追究以前的罪过。百姓互相杀害,牧守依法判决,不允许私自报复,敢有报复的,诛杀宗族;邻居互相帮助,与同罪。州郡县不得随意派遣吏卒,烦扰百姓。如果有征调,县宰召集乡邑三老计算财产定税,多收少补,九品混通,不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太守检查能力,核对其成绩,列言属州。刺史明考优劣,抑退奸吏,升进贞良,年终举课上台。特守负责治民,应当宣扬恩化,奉顺宪典,与国同忧。直道正身,肃居官次,不是很好吗?”

癸卯日,派使者用太牢祭祀北岳。

二年春正月甲寅日,皇帝回到宫中。

二月戊子日,冯文通派使者来朝贡,请求送侍子,皇帝不允许。

壬辰日,派十多位使者前往高丽、东夷诸国,诏谕他们。

三月丙辰日,刘义隆派使者来朝贡。

辛未日,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率领一万精骑讨伐冯文通,平州刺史元婴又率领辽西将军会合。

文通迫急,向高丽求救,高丽派大将葛蔓卢率领两万步骑迎接文通。

甲戌日,以阙镇守虎牢。

夏四月甲申日,皇子小兒、苗兒都去世了。

五月乙卯日,冯文通逃奔高丽。

戊午日,诏令散骑常侍封拨出使高丽,征送文通。

丁卯日,皇帝前往河西。

赫连定西逃,杨难当窃据上邽。

秋七月庚戌日,诏令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等督河西、高平诸军讨伐他。

诏令散骑侍郎、广平子游雅等出使刘义隆。

八月丁亥日,派六位使者出使西域。

皇帝在河西打猎。

诏令广平公张黎发定州七郡一万二千人,开通莎泉道。

甲辰日,高车国派使者来朝献。

九月庚戌日,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等人到达略阳,难当奉诏摄上邽守。

高丽不送文通,派使者奉表,称将与文通一起奉王化。

皇帝因为高丽违诏,商议要攻打他,采纳乐平王丕的建议而停止。

冬十一月己酉日,皇帝前往棝杨,驱赶野马到云中,设立野马苑。

闰月壬子日,皇帝回到宫中。

乙丑日,颍川王提改封为武昌王。

河西王沮渠牧犍,派使者来朝贡。

这一年,吐谷浑慕璝去世。

三年春正月癸未日,征东大将军、中山王纂去世。

戊子日,太尉、北平王长孙嵩去世。

乙巳日,镇南大将军、丹阳王叔孙建去世。

二月乙卯日,皇帝前往幽州,慰问孤老,询问百姓疾苦;回到上谷,再到代。

所经过的地方减免一半田租。

高丽、契丹国都派使者来朝献。

三月丁丑日,任命南平王浑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守和龙。

己卯日,皇帝回到宫中。

癸巳日,龟兹、悦般、焉耆、车师、粟特、疏勒、乌孙、渴槃陀、鄯善诸国各派使者来朝献。

丁酉日,刘义隆派使者来朝贡。

夏五月己丑日,下诏说:“如今寇逆已经消灭,天下逐渐安定。近年来,多次诏令有司,颁布惠政,与民休息。但内外群官及牧守令长,不能勤勉尽责,纠察非法,废公带私,互相隐瞒,贪污受贿,政事苟且。法律不被执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先犯法,现在命令天下吏民,可以举报守令不依法行事的人。”

丙申日,皇帝前往云中。

秋七月戊子日,派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讨伐山胡白龙的余党于西河,消灭了他们。

八月甲辰日,皇帝前往河西。

九月甲申日,皇帝回到宫中。

丁酉日,派使者拜西秦王慕璝的弟弟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为西平王。

冬十月癸卯日,皇帝前往云中。

十一月壬申日,皇帝回到宫中。

甲申日,破洛那、者舌国各派使者来朝献,奉上汗血马。

这一年,河西王沮渠牧犍的世子封坛来朝。

四年春三月庚辰日,鄯善王的弟弟素延耆来朝。

癸未日,罢免五十岁以下的沙门。

江阳王根去世。

这个月,高丽杀了冯文通。

夏五月戊寅日,大赦天下。

丙申日,皇帝前往五原。

秋七月壬午日,皇帝北伐。事情记载在《蠕蠕传》中。

冬十月乙丑日,大飨六军。

十二月丁巳日,皇帝从北伐回来。上洛巴泉蕇等人相继归附。

诏令兼散骑常侍高雅出使刘义隆。

五年春正月庚寅日,皇帝前往定州。

三月丁卯日,诏令卫大将军、乐安王范派雍州刺史葛那攻取上洛。

刘义隆的上洛太守镡生长弃郡逃跑。

辛未日,皇帝回到宫中。

庚寅日,任命故南秦王世子杨保宗为征南大将军、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邽。

夏四月丁酉日,鄯善、龟兹、疏勒、焉耆诸国派使者来朝献。

五月丁丑日,在西郊练兵。

癸未日,遮逸国献上汗血马。

六月甲辰日,皇帝西征沮渠牧犍,侍中、宜都王穆寿辅佐皇太子。

决定留下台事;大将军、长乐王嵇敬,辅国大将军、建宁王崇率领两万人驻扎在漠南,以防备蠕蠕。

秋七月己巳,皇帝的车驾到达上郡属国城,大宴群臣,进行讲武和马射。壬午,留下辎重,分派诸军: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尚书令、钜鹿公刘洁督率诸军,与常山王素两路并进,作为前锋;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督率平凉、鄜城诸军作为后继。

八月甲午,永昌王健获得牧犍的牛马畜产二十余万。牧犍派遣弟弟董来率领一万多人在城南抵抗,看到尘土飞扬便退走了。丙申,皇帝的车驾到达姑臧,牧犍的侄子祖逾城来投降,于是分军包围。

九月丙戌,牧犍的侄子万年率领部下投降。当天,牧犍与左右文武五千人自缚于军门,皇帝解开他们的束缚,以藩臣之礼相待,收编城内户口二十余万,仓库珍宝不计其数。晋升张掖公秃发保周为王,与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分略诸郡,杂人投降的也有数十万。

牧犍的弟弟张掖太守宜得,烧毁仓库,向西逃奔酒泉。乐都太守安周向南逃奔吐谷浑。派遣镇南将军奚眷讨伐张掖,于是到达酒泉,牧犍的弟弟酒泉太守无讳及宜得又逃奔晋昌。派遣弋阳公元洁守卫酒泉。镇北将军封沓讨伐乐都,掠夺数千家而回。赏赐将士各有差别。

戊子,蠕蠕侵犯边塞,于是到达七介山,京师大为震惊。皇太子命令上党王长孙道生等人抵抗。事情记载在《蠕蠕传》中。

冬十月辛酉,皇帝的车驾东还,迁移凉州民三万余家到京师。留下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征西大将军贺多罗镇守凉州。癸亥,派遣张掖王秃发保周谕令诸部鲜卑,保周于是率领诸部在张掖叛乱。

十一月乙巳,刘义隆派遣使者朝献,并献上一头驯象。这个月,高丽及粟特、渴槃陀、破洛那、悉居半诸国各自派遣使者朝献。

十二月壬午,皇帝的车驾从西伐归来,举行饮至策勋,告于宗庙。杨难当侵犯上邽,镇将元勿头击退了他。这一年,鄯善、龟兹、疏勒、焉耆、高丽、粟特、渴槃陀、破洛那、悉居半等国都派遣使者朝贡。

世祖纪下 宗纪

太平真君元年春正月己酉,沮渠无讳包围酒泉。辛亥,分派侍臣巡行州郡,观察风俗,询问百姓疾苦。壬子,无讳诱捕弋阳公元洁。

二月己巳,诏令假通直常侍邢颖出使刘义隆。征发长安五千人疏浚昆明池。

三月,酒泉陷落。

夏四月庚辰,无讳侵犯张掖,秃发保周驻扎在删丹。丙戌,诏令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等督率诸军讨伐保周。

五月辛卯,皇帝巡幸北部。乙巳,无讳再次包围张掖,未能攻克,退兵。丙辰,皇帝的车驾回宫。

六月丁丑,皇孙浚出生,大赦天下,改年号。

秋七月,皇帝巡幸阴山。己丑,永昌王健到达番禾,击败保周。保周逃走。丙申,皇太后窦氏在行宫去世。癸丑,保周自杀,传首京师。

八月甲申,无讳投降,送还弋阳公元洁及诸将士。

九月壬寅,皇帝的车驾回宫。

冬十一月丁亥,皇帝巡幸山北。

十二月,皇帝的车驾回宫。

这一年,十五个州镇的百姓饥荒,开仓赈济。以河南王曜的儿子羯兒为河间王,后来改封为略阳王。

二年春正月癸卯,任命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甲辰,皇帝巡幸温泉。

二月壬戌,皇帝的车驾回宫。

三月辛卯,将惠太后安葬在崞山。庚戌,新兴王俊、略阳王羯兒有罪,都被贬为公。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列归为朔方王,沮渠万年为张掖王。

夏四月丁巳,刘义隆派遣使者朝贡。庚辰,诏令镇南将军、南阳公奚眷征讨酒泉。

五月辛卯,皇帝巡幸山北。

秋八月辛亥,诏令散骑侍郎张伟等出使刘义隆。皇帝巡幸河西。

九月戊戌,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去世。

冬十一月庚子,镇南将军奚眷平定酒泉,俘获沮渠天周、臧嗟、屈德,男女四千口。

十二月甲戌,皇帝的车驾回宫。丙子,刘义隆派遣使者朝贡。

三年春正月甲申,皇帝到达道坛,亲自接受符箓,备法驾,旗帜全部为青色。记载在《释老志》中。

三月壬寅,北平王长孙颓有罪,削爵为侯。

夏四月,无讳渡过流沙,占据鄯善。李皓的孙子李宝占据敦煌,派遣使者归附。

五月,皇帝巡幸阴山之北。

闰月,刘义隆的龙骧将军裴方明、梁州刺史刘康祖侵犯南秦,南秦王杨难当战败,逃奔上邽。

六月丙戌,难当在行宫朝见。之前,在阴山之北建造宫殿,宫殿刚建成而难当到来,因此命名为广德。

秋七月丙寅,诏令安西将军、建兴公古弼督率陇右诸军及殿中虎贲与武都王杨保宗等从祁山南进,征西将军、淮阳公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等督率关中诸军从散关西进,共同会师仇池;郁林公司马文思为征南大将军,进爵谯王,督率洛豫诸军事南进襄阳;征南将军、东安公刁雍东进广陵,拦截方明的归路。

冬十月己卯,封皇子伏罗为晋王,翰为秦王,谭为燕王,建为楚王,余为吴王。

十二月辛巳,侍中、太保、襄城公卢鲁元去世。丁酉,皇帝的车驾回宫。李宝派遣使者朝贡,任命李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沙州牧,封为敦煌公。

四年春正月己巳,征西将军皮豹子等大败刘义隆的将领于乐乡,擒获其将领王奂之、王长卿等。强玄明、辛伯奋弃下辨逃走,追击斩杀,全部俘虏其部众。

庚午,皇帝巡幸中山。

二月丙子,皇帝的车驾到达恆山之阳,诏令有司刊石勒铭。

这个月,攻克仇池。

三月庚申,皇帝的车驾回宫。

壬戌,乌洛侯国派遣使者朝贡。

夏四月,武都王杨保宗谋反,诸将擒获并送往京师;诸氐、羌又推举保宗的弟弟文德为首领,包围仇池。

丁酉,大赦天下。

己亥,皇帝巡幸阴山。

五月,将军古弼大败诸氐,解仇池之围。

六月庚寅,诏令说:“朕承天命治理万民,忧心治理万国,希望百姓家给人足,兴起礼义。然而牧守令宰不能帮助朕宣扬恩德,勤恤民隐,甚至侵夺百姓财产,加以残虐,这不是治理之道。现在免除百姓赋税三年,田租每年照常缴纳。牧守之徒,各自励精图治,劝课农桑。”

不得随意征发;有关部门要弹劾纠正,不得放纵。”

癸巳日,皇帝在西郊举行大规模阅兵。

秋季九月辛丑日,皇帝前往漠南。

甲辰日,皇帝舍弃辎重,率领轻骑兵袭击蠕蠕,将军队分为四路。具体事件记载在《蠕蠕传》中。

镇北将军封沓逃入蠕蠕。

冬季十一月,将军皮豹子等人在浊水追击并击败了刘义隆的将领。

甲子日,皇帝的车驾到达朔方。

皇帝下诏说:“我继承了祖宗的辉煌基业,想要发扬光大,使国家万世昌盛。自从我治理天下以来,平定暴乱,扫除不顺,已经二十年了。阴阳有循环,四时有更替。传位给儿子,任用贤能,是为了让功臣们得到休息;优待功臣,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古今不变的法则。现在命令皇太子协助处理政务,统领百官。我的功臣们,长期勤劳,都应当以爵位归家,随时朝见,在我面前宴饮,讨论治国之道,不必再担任繁重的职务。要选拔贤能之士,充实百官。有关部门要明确制定制度,以符合我的心意。”

十二月辛卯日,皇帝的车驾从北伐归来。

五年春正月壬寅日,皇太子开始总揽政务。

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司徒、东郡公崔浩,侍中、广平公张黎,侍中、建兴公古弼,辅佐太子处理政务。

所有上书的人都称臣,上疏的礼仪与上表相同。

戊申日,皇帝下诏说:“愚昧的百姓无知,迷信妖邪,私自供养巫师,藏有谶记、阴阳、图纬、方伎之类的书籍;又有沙门之徒,假借西戎的虚妄之说,制造妖孽。这不是统一政教、传播淳德于天下的做法。自王公以下到庶人,凡有私自供养沙门、巫师及金银工匠在家中的,都要遣送到官府,不得藏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之前,过期不遣送的,巫师、沙门处死,主人灭门。要明确宣告,让所有人都知道。”

庚戌日,皇帝下诏说:“近来军国事务繁多,未能宣扬文教,这不是整顿风俗、向天下示范规范的做法。现在规定自王公以下到卿士,他们的子女都要到太学学习。百工伎巧、驺卒的子女,应当学习父兄的职业,不得私自设立学校。违者,老师处死,主人灭门。”

二月辛未日,中山王辰等八位将领因北伐延误期限,在都城南被斩首。

癸酉日,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去世。

庚辰日,皇帝前往庐阙。

三月戊戌日,皇帝在那南池举行大会。

派遣四批使者出使西域。

甲辰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癸丑日,皇帝下诏征西大将军、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镇守统万。

夏季四月乙亥日,侍中、太宰、阳平王杜超被部下杀害。

五月丁酉日,皇帝前往阴山之北。

六月,北部百姓杀死立义将军、衡阳公莫孤,率领五千多户向北逃走。皇帝派兵在漠南追击,杀死了他们的首领,其余的人被迁到冀、相、定三州为营户。

西平王吐谷浑慕利延杀死了他的侄子纬代。

这个月,纬代的弟弟叱力延等人前来投奔,请求援军。皇帝封叱力延为归义王。

秋季七月癸卯日,东雍州刺史沮渠秉谋反被处死。

八月乙丑日,皇帝在河西打猎。

壬午日,皇帝下诏员外散骑常侍高济出使刘义隆。

晋王伏罗率领高平、凉州诸军讨伐吐谷浑慕利延。

九月,皇帝从河西到达马邑,在崞川视察。

己亥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丁未日,皇帝前往漠南。

冬季十月癸未日,晋王伏罗大败慕利延,慕利延逃奔白兰。

慕利延的堂弟伏念、长史鵴鸠梨、部大崇娥等率领一万三千户归附。

十一月,刘义隆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十二月,粟特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丙戌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六年春正月辛亥日,皇帝前往定州,召见长老,慰问他们。

皇帝下诏兼员外散骑常侍宋愔出使刘义隆。

二月,皇帝西行到上党,在泫氏观赏连理树。

皇帝西行到吐京,讨伐叛乱的胡人,将他们迁到郡县安置。

三月庚申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皇帝下诏所有疑难案件都交给中书省,依据经义裁决。

这个月,酒泉公郝温在杏城反叛,杀死守将王幡。

县吏盖鲜率领宗族讨伐郝温。

郝温弃城逃走,自杀,家属被处死。

夏季四月庚戌日,征西大将军、高凉王那等人在阴平白兰讨伐吐谷浑慕利延。

皇帝下诏秦州刺史、天水公封敕文讨伐慕利延的侄子什归于桴罕,散骑常侍、成周公万度归乘传发凉州以西的军队袭击鄯善。

六月壬辰日,皇帝北巡。

什归听说军队将至,弃城连夜逃走。

秋季八月丁亥日,封敕文进入桴罕,分迁一千户回上邽。

壬辰日,万度归率领轻骑到达鄯善,抓住其王真达送到京师。

皇帝非常高兴,厚待真达。

皇帝前往阴山之北,驻扎在广德宫。

皇帝下诏征发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各自戒严,等待后续命令。

将五千多户杂人迁到北边。

命令百姓向北迁徙畜牧到广漠,以引诱蠕蠕。

壬寅日,高凉王那的军队到达曼头城,慕利延驱赶其部落西渡流沙,那紧急追击。

故西秦王慕璝的世子被囊率军抵抗,那击败了他。

被囊率领轻骑逃走,中山公杜丰率领精骑追击,渡过三危山,到达雪山,生擒被囊、什归及炽磐的儿子成龙,送到京师。

慕利延于是西逃入于阗国。

九月,卢水胡盖吴在杏城聚众反叛。

冬季十月戊子日,长安镇副将元纥率众讨伐盖吴,被盖吴杀死。

盖吴的党羽势力大增,百姓都渡过渭河逃往南山。

于是皇帝下诏征发高平敕勒骑兵前往长安,下诏将军叔孙拔乘传统领并、秦、雍的军队驻扎在渭北。

十一月,高凉王那率军返回京师。

己未日,皇帝派遣那及殿中尚书、安定公韩茂率骑兵驻扎在相州的阳平郡,征发冀州百姓在确磝津建造浮桥。

盖吴派遣其部落帅白广平西掠新平,安定诸夷酋都聚众响应,杀死汧城守将。

盖吴于是进军李闰堡,分兵掠夺临晋巴东。

将军章直与盖吴交战,大败盖吴,三万多名士兵淹死在河中。

盖吴又派兵西掠至长安,将军叔孙拔在渭北与盖吴交战,大败盖吴,斩首三万余级。

庚申日,孙东王窦漏头去世。

河东蜀薛永宗聚众盗取官马数千匹,驱赶三千多人进入汾曲,西通盖吴,接受其位号。

秦州刺史、金城公周鹿观率众讨伐薛永宗,未能取胜而返回。

庚午日,皇帝下诏殿中尚书、扶风公元处真,尚书、平阳公慕容嵩率领二万骑兵讨伐薛永宗;下诏殿中尚书乙拔率领五将三万骑兵讨伐盖吴,西平公寇提率领三将一万骑兵讨伐盖吴的党羽白广平。

盖吴自称天台王,设置百官。

辛未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选拔六州勇猛的士兵二万人,由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别率领,分为两路,各一万骑兵,向南攻略淮泗以北,迁徙青徐的百姓充实河北。

癸未日,皇帝西巡。

七年春

正月戊辰日,皇帝的车驾驻扎在东雍州。

庚午日,包围了薛永宗的营垒。薛永宗出战,大败。六军乘胜追击,薛永宗的军队溃散。薛永宗的家人无论老少都跳入汾水自尽。

辛未日,皇帝的车驾南行至汾阴。

庚辰日,皇帝亲临戏水。盖吴退走至北地。

二月丙戌日,皇帝到达长安,慰问当地的父老。

丁亥日,皇帝到达昆明池。

丙申日,皇帝到达盩厔,诛杀了与盖吴通谋的叛民耿青、孙温二人。

军队驻扎在陈仓,诛杀了杀害守将的散关氐人。

皇帝返回雍城,在岐山的南面打猎。

北道的各路军队在乙拔等人的率领下,在杏城大败盖吴,盖吴弃马逃走。

永昌王仁到达高平,擒获了刘义隆的将领王章,攻占了金乡、方与,并将五千户百姓迁至河北。

高凉王那到达济南东平陵,将六千余户百姓迁至河北。

三月,皇帝下诏各州坑杀沙门,毁坏佛像。

将长安城的二千户工匠迁至京师。

皇帝的车驾返回,到达洛水,分兵诛杀李闰的叛羌。

这个月,金城的边冏和天水的梁会反叛,占据了上邽的东城。

秦州刺史封敕文率军攻打他们,斩杀了边冏,众人又推举梁会为统帅。

夏四月甲申日,皇帝的车驾从长安返回。

戊子日,鄴城毁掉了五层佛塔,在泥像中发现了两个玉玺,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中一个旁边刻着“魏所受汉传国玺”。

五月癸亥日,安丰公闾根率骑兵前往上邽,与封敕文一起讨伐梁会。梁会逃往汉中。

盖吴再次聚集在杏城,自称为秦地王,假借山民的名义,军队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于是皇帝派遣永昌王仁和高凉王那率领北道的各路军队一起讨伐他。

六月甲申日,调发定、冀、相三州的二万士兵驻扎在长安南山的各个山谷,以防备敌人逃跑。

丙戌日,调发司、幽、定、冀四州的十万士兵修筑畿上的塞围,从上谷开始,西至黄河,广袤千里。

秋八月,盖吴被他的部下杀死,首级被送到京师,永昌王仁平定了他的残余势力。

高凉王那击败了盖吴的党羽白广平;在安定生擒了屠各路那罗,并在京师将其斩首。

恢复了略阳公羯兒的王爵。

八年春正月,吐京胡人占据险要之地为盗。

皇帝下诏征东将军武昌王提、征南将军淮南王他讨伐他们,未能成功。

山胡曹仆浑等人渡过黄河西岸,占据山地自保,并招引朔方的胡人。

提等人率军讨伐曹仆浑。

二月己卯日,高凉王那等人从安定出发,讨平了朔方的胡人,并与提等人合军,共同攻打曹仆浑,将其斩杀。

曹仆浑的部下因逃入险地而死的数以万计。

癸未日,皇帝行幸中山,赏赐随从的文武官员各有不同。

高阳易县的百姓不服从官府的命令,被讨平,剩余的百姓被迁至北地。

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谋反,被处死。

将定州的丁零三千户迁至京师。

夏五月,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六月,西征的将领扶风公元处真等八人因盗取军资、掠夺百姓,赃物各达千万,全部被斩首。

八月,卫大将军、乐安王范去世。

冬十月,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去世。

十二月,鄯善、遮逸国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晋王伏罗去世。

九年春正月,刘义隆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氐人杨文德接受了刘义隆的官职,守卫葭芦城,并招诱武都、阴平的五部氐民。

皇帝下诏仇池镇将皮豹子讨伐他。

杨文德弃城南逃,他的妻子和僚属被擒获。

刘义隆的白水太守郎启玄率军救援杨文德,皮豹子迎击,大败他们。

郎启玄和杨文德逃回汉中。

宕昌羌酋梁瑾慈派遣使者归附,并进贡方物。

二月癸卯日,皇帝行幸定州。

山东的百姓饥荒,皇帝下令开仓赈济。

停止了修筑塞围的工程。

皇帝西行至上党,诛杀了潞地的叛民二千余户,将西河离石的五千余户百姓迁至京师。

皇帝下诏在壶关东北的大王山堆积石头为三封,并在其北的凤皇山南面斩断山脚。

三月,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夏五月甲戌日,任命交趾公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镇守鄯善,对其百姓征收赋役,与郡县相同。

六月辛酉日,皇帝行幸广德宫。

丁卯日,悦般国派遣使者请求与王师一起讨伐蠕蠕,皇帝同意了。

秋八月,皇帝下诏中外诸军戒严。

九月乙酉日,皇帝在西郊练兵。

丙戌日,皇帝行幸阴山。

这个月,成周公万度归千里驿上,大破焉耆国,其王鸠尸卑那逃往龟兹。

冬十月辛丑日,恆农王奚斤去世。

癸卯日,因婚姻奢靡、丧葬过度,皇帝下诏有关部门重新制定限制。

癸亥日,大赦天下。

十二月,皇帝下诏成周公万度归从焉耆西讨龟兹。

皇太子在行宫朝见皇帝,随后跟随北讨。

到达受降城后,没有见到蠕蠕人,于是在城内积粮,留守后返回。

北平王长孙敦因事被降爵为公。

十年春正月戊辰日,皇帝在漠南大宴百官,赏赐各有不同。

甲戌日,皇帝北伐。

二月,蠕蠕的渠帅尔绵他拔等人率领其部落千余家来降,蠕蠕的吐贺真因恐惧而远遁。此事记载于《蠕蠕传》。

三月,皇帝在河西进行搜捕。

庚寅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夏五月庚寅日,皇帝行幸阴山。

秋七月,浮图沙国派遣使者前来进贡。

九月,皇帝在碛上阅兵,随后北伐。此事记载于《蠕蠕传》。

冬十月庚子日,皇太子及群臣在行宫迎接皇帝。

壬午日,皇帝大宴群臣,赏赐所获及布帛各有不同。

十一月,龟兹、疏勒、破洛那、员阔等国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十二月戊申日,皇帝的车驾从北伐返回。

己酉日,任命平昌公元托真为中山王。

十一年春正月乙酉日,皇帝行幸洛阳,所经过的郡国,都亲自慰问年长者,抚恤孤寡。

任命高凉王那为仪同三司。

二月甲午日,皇帝在梁川进行大规模搜捕。

皇子真去世。

这个月,皇帝大规模修建宫室,皇太子居住在北宫。

皇帝的车驾随后征讨悬瓠,并派遣使者安抚境外的百姓,不服从者将被诛杀。

永昌王仁在汝东大败刘义隆的将领刘坦之、程天祚,斩杀刘坦之,擒获程天祚。

夏四月癸卯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赏赐随从及留台的郎吏以上官员各有不同。

六月己亥日,诛杀司徒崔浩。

辛丑日,皇帝北巡阴山。

秋七月,刘义隆派遣其辅国将军萧斌之率军六万侵犯济州。

刺史王买得弃州逃走,萧斌之于是入城,并派遣宁朔将军王玄谟西攻滑台。

皇帝下诏枋头镇将、平南将军、南康公杜道俊协助守卫兗州。

八月癸亥日,皇帝在河西打猎。

癸未日,皇帝在西郊练兵。

九月辛卯日,皇帝的车驾南伐。

癸巳日,皇太子北伐,驻扎在漠南。

吴王余留守京都。

庚子日,皇帝特赦定、冀、相三州的死罪以下犯人。

调发州郡的五万士兵分配给各路军队。

冬十月癸亥日,皇帝的车驾停在枋头。

皇帝下诏殿中尚书长孙真率骑兵五千从石济渡河,防备王玄谟逃跑。

乙丑日,皇帝的车驾渡过黄河。

王玄谟大为恐惧,弃军而逃。

他的部下各自溃散,被追击斩杀万余人。

兵器堆积如山。

皇帝于是到达东平。萧斌放弃济州,退守历城。于是命令诸将分路并进:派遣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从洛阳出发前往寿春,尚书长孙真前往马头,楚王建前往钟离,高凉王那从青州前往下邳。

皇帝的车驾从中路出发,十一月辛卯日,到达邹山。刘义隆的鲁郡太守崔邪利率领属城投降。皇帝派遣使者用太牢祭祀孔子。壬子日,驻扎在彭城,随后前往盱眙。頞盾国献上一头狮子。十二月丁卯日,皇帝的车驾到达淮河。下令割取芦苇,制作数万筏子渡过淮河。刘义隆的盱眙守将臧质闭门坚守。将军胡崇之等率领二万军队支援盱眙。燕王谭大败他们,斩杀了胡崇之等人,斩首万余级,淮南地区全部投降。这个月,永昌王仁攻下悬瓠,俘虏了刘义隆的守将赵淮,送到京城斩首。经过定项城,到达淮西,大败刘义隆的将领刘康祖,斩杀了他,并俘虏了将军胡盛之、王罗汉等人,送到行宫。癸未日,皇帝的车驾到达长江。在瓜步山建立行宫。永昌王仁从历阳到达江西,高凉王那从山阳到达广陵,各路军队同日到达长江,所经过的城邑,无不望风而逃,投降的人数不可胜数。甲申日,刘义隆派遣使者献上百牢,进贡地方特产,又请求将女儿嫁给皇孙以求和好。皇帝认为师婚不合礼制,同意和好但不允许婚姻,派遣散骑侍郎夏侯野回报。皇帝命令皇孙写信给马通问候。

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日初一,皇帝在长江上大会群臣,按等级赏赐,文武官员受封爵位的共有二百余人。丁亥日,皇帝的车驾北返。这个月,破洛那、罽宾、迷密等国各自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二月戊寅日,皇帝的车驾渡过黄河。癸未日,驻扎在鲁口。皇太子在行宫朝见皇帝。三月己亥日,皇帝的车驾从南征返回,举行饮至策勋仪式,告祭宗庙。将五万余家降民安置在京城附近。赏赐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员所获得的军资和俘虏各有不同。夏五月壬寅日,大赦天下。六月壬戌日,改年号。车师国王派遣儿子入朝侍奉。皇帝下诏说:“刑法过于严密,犯罪的人更多,朕非常怜悯。有关部门应当审查律令,务必求得适中。其余有不便于百姓的,依照比例增减。”皇帝命令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修改律令制度。略阳王羯兒,仪同三司、高凉王那因罪被赐死。戊辰日,皇太子去世。壬申日,将景穆太子安葬在金陵。

秋七月丁亥日,皇帝前往阴山。削减各曹官吏员额三分之一。九月癸巳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

冬十月庚申日,皇帝前往阴山。刘义隆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皇帝命令殿中将军郎法祐出使刘义隆。己巳日,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去世。十二月丁丑日,皇帝的车驾返回宫中。封皇孙浚为高阳王。不久因为皇孙是嫡长子,不宜在外藩,于是停止。封秦王翰为东平王,燕王谭为临淮王,楚王建为广阳王,吴王余为南安王。

二年春正月庚辰日初一,南来降民五千余家在中山谋反,州军讨平了他们。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与降民通谋,被赐死。

三月甲寅日,皇帝在永安宫去世,时年四十五岁。秘不发丧。中常侍宗爱假传皇后命令,杀死东平王翰,迎立南安王余为帝,大赦天下,改元为永平,尊皇后赫连氏为皇太后。三月辛卯日,上尊谥为太武皇帝,安葬在云中金陵,庙号世祖。夏六月,刘义隆的将领檀和之侵犯济州,梁坦及鲁安生驻军在京索,庞萌、薛安都侵犯弘农。

秋七月,征南将军、安定公韩元兴讨伐他们。檀和之退兵,梁坦、安生也逃走。八月,冠军将军封礼率领二千骑兵从浢津南渡前往弘农。九月,司空、高平公兒乌干驻守潼关,平南将军、昌黎公元辽驻守河内。

冬十月丙午日初一,南安王余被宗爱杀害。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迎立皇孙,是为高宗。

皇帝出生时未能见到密太后,等到懂事时,提起此事便悲恸不已,哀感动人,太宗听说后赞叹不已。等到太宗病重时,皇帝衣不解带地照顾。皇帝性格清俭朴素,服饰饮食,只求满足基本需求,不喜欢奢华,饮食不追求多样;所宠幸的昭仪、贵人,衣服也没有华丽的色彩。群臣建议皇帝加强京城的城防,以符合《周易》中设险的意义,又引用萧何关于壮丽的说法。皇帝说:“古人说过,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险要。屈丐用蒸土筑城,而朕灭了他,难道是因为城吗?如今天下未平,正需要民力,土木工程,朕不会去做,萧何的说法,不是雅言。”皇帝常常认为财富是军国的根本,从不轻易浪费,赏赐时,都是给那些为国立功的家庭,亲戚和宠臣从未得到过额外的赏赐。临敌时,皇帝常与士兵同在箭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皇帝神色自若。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命,所向无敌。任命将领出征时,皇帝亲自指挥调度,听从命令的无不胜利,违背命令的多半失败。皇帝又善于识人,从士兵中提拔人才,只看其才能,不论出身。皇帝非常严厉果断,赏罚分明。有功者赏赐不遗漏敌人,有罪者刑罚不避亲,即使宠爱之人,也绝不违背法律。皇帝常说:“法律是朕与天下共有的,怎敢轻视。”因此大臣犯法,绝不宽恕。皇帝善于听察,瞬息之间,下属无法隐藏奸诈。然而皇帝过于果断诛杀,事后常常后悔。司徒崔浩死后,皇帝北伐时,宣城公李孝伯病重,传言他已经去世。皇帝听说后非常悲痛,对左右说:“李宣城可惜。”又说:“朕刚才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皇帝的褒贬之意,都是如此。

恭宗景穆皇帝名晃,是太武皇帝的长子,母亲是贺夫人。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日,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五岁。聪明强记,听到的事情不会忘记。长大后,喜欢读经史,都能通晓大义。世祖非常器重他。世祖东征和龙时,命令恭宗录尚书事;西征凉州时,命令恭宗监国。起初,世祖征讨河西时,李顺等人都说姑臧没有水草,不能行军。恭宗对此表示怀疑。等到皇帝的车驾到达姑臧,皇帝下诏给恭宗说:“姑臧城东西门外的涌泉在城北汇合,水流如河。其余的水流入泽中,其间没有干燥的地方。泽中草茂盛,可以供应大军数年。人们的传言,真是可恶。因此下此诏,以解除你的疑虑。”恭宗对宫臣说:“作为臣子不诚实如此,怎能算是忠臣!我起初有疑虑,但皇帝决定行动。差点误了大事,说话的人还有什么脸面见皇帝。”真君四年,恭宗随世祖讨伐蠕蠕,到达鹿浑谷,与敌人相遇,敌人惊慌失措,部落混乱。恭宗对世祖说:“现在大军突然到达,应当迅速进攻,趁其不备

一定能攻破他们。

尚书令刘洁坚持劝谏,认为尘土飞扬,敌人众多,如果出兵到平地上,恐怕会被敌人包围,必须等大军集结完毕,然后再进攻。

恭宗对刘洁说:“这些尘土飞扬,是因为敌人惊慌失措,军队混乱,怎么会在营地上有这么多尘土呢?”

世祖对此感到怀疑,于是没有急于进攻,蠕蠕军队因此得以远逃。

不久后,俘虏了敌人的侦察骑兵,世祖询问他们,他们回答说:“蠕蠕军队没有察觉到官军突然到来,上下都感到惶恐,带领部队向北逃跑,经过六七天,发现没有追兵,才开始慢慢行进。”

世祖对此深感遗憾。

从此以后,恭宗所提出的军国大事,大多被采纳,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

当初,恭宗监国时,曾下令说:“《周书》上说:‘任命农民负责耕种,贡献粮食;任命园丁负责种植,贡献草木;任命工匠负责制作,贡献器物;任命商人负责市场,贡献货物;任命牧人负责畜牧,贡献鸟兽;任命嫔妃负责女工,贡献布帛;任命衡官负责山林,贡献木材;任命虞官负责水泽,贡献水产。’

他命令有关部门考核京城内的百姓,让没有牛的家庭用人力与有牛的家庭交换牛力,进行开垦和耕作。

有牛的家庭与无牛的家庭,一人种田二十二亩,用私人的耕作劳动补偿七亩,以此类推。

至于与小孩、老人无牛的家庭种田七亩,小孩、老人用耕作劳动补偿二亩。

都以五口以下的贫困家庭为标准。

每家分别列出人口数,鼓励种植的亩数,明确记录在册。

种植者在田地的开头标明姓名,以辨别播种和耕作的功劳。”

还禁止饮酒、杂戏、放弃本业去贩卖的行为。

开垦的田地大为增加。

正平元年六月戊辰日,恭宗在东宫去世,时年二十四岁。

庚午日,册文说:“唉!你天生聪明睿智,幼年时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你正位为太子,能够继承基业。你在四方之门接待宾客,百官事务井然有序;你处理政务得当,风雨无阻。你本应享有无尽的寿命,壮大我皇室的基业;为何不幸,突然去世!我因此心中悲痛!现在派遣使持节兼太尉张黎、兼司徒窦瑾奉上策书,到灵柩前赐予谥号‘景穆’,以彰显你的美德。你的灵魂如果有知,应该会感到欣慰。”

高宗即位后,追尊他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史臣评论说:世祖聪明果断,威严杰出,凭借两代的基业,发扬征伐的气势,于是四处征战,克服艰险。他扫平统万,平定秦陇,剪除辽海,荡平河源,南方的夷族屈服,北方的蠕蠕消失,统一四方,融合戎华,他的功绩是巨大的。于是使北魏的基业,超越了历代君王,这难道不是他神明的智慧,顺应天命吗?至于他起初作为太子未能善终,最后却因疏忽而酿成祸患。巩固根本,防止祸患,难道他没有考虑过吗?恭宗明德美名,却早逝,这难道不是戾园的哀悼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四-注解

世祖太武皇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第三位皇帝,以武功著称,统一北方。

泰常七年:北魏年号,公元422年。

监国:皇帝因故不能亲政时,由太子或亲王代理朝政。

蠕蠕:古代对柔然族的称呼,柔然是公元4至6世纪活跃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

祚山:北魏时期的重要军事据点,位于今内蒙古境内。

赫连昌: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曾建立过夏政权。

君子津:古代黄河渡口,位于今山西境内,是军事要地。

蒲坂:古代重要城池,位于今山西永济,是军事和经济重镇。

长安:古代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统万: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靖边县,北魏时期的重要军事据点。

行幸:古代皇帝出巡的专用词,表示皇帝离开京城到其他地方巡视。

守宰:指地方官员,如太守、县令等,负责地方行政和治安。

贪污:指官员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车驾:古代皇帝出行的车马队伍,代指皇帝本人。

田租:古代农民向国家缴纳的土地税。

神元年: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年号,具体年份为公元424年。

司空:古代官职名,掌管国家的工程和水利事务。

奚斤:北魏的将领,参与讨伐冯文通。

丘堆: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

安颉:北魏时期的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赫连定:赫连昌的弟弟,赫连昌被俘后继位为夏国君主。

大赦天下:古代皇帝颁布的赦免罪犯的命令,通常在国家重大庆典或事件时发布。

太牢:古代祭祀时使用的最高规格的祭品,通常包括牛、羊、猪三牲。

黄帝、尧、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位圣王,被视为中华文明的始祖。

刘义隆:南朝宋文帝,420年至424年在位,曾多次与北魏交战。

王仲德:南朝宋的将领,与到彦之共同行动。

乞伏炽磐:西秦的君主,曾向北魏派遣质子。

沮渠蒙逊: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曾建立过北凉政权。

长孙嵩:北魏的太尉,被封为柱国大将军。

长孙翰:北魏时期的将领,长孙嵩的兄弟。

刘洁:北魏时期的官员,曾任尚书令。

古弼: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

杜超:北魏时期的将领,曾任大鸿胪卿。

到彦之:南朝宋的将领,参与多次军事行动。

安南大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南方军事事务。

琅邪王:古代封爵名,通常授予皇室成员或功臣。

冠军将军:古代武将的荣誉称号,通常授予战功卓著的将领。

虎牢:古代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平凉: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曾是夏国的重要据点。

鹑觚原: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曾是夏国与北魏交战的重要战场。

济河:指渡过黄河,古代战争中常见的军事行动。

清:指清河,古代河流名,位于今山东省。

青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省东部。

义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兗州刺史竺灵秀:南朝宋的官员,兗州(今山东兗州)的刺史。

顺昌: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湖陆: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丁酉:古代干支纪日法中的一天。

定:指赫连定,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君主。

皇眷:北魏的将领,参与对赫连定的战斗。

乌视拔:赫连定的弟弟,被封为丹阳公。

秃骨:赫连定的弟弟,被封为武陵公。

安定: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乙升:赫连定的从兄,被封为东平公。

上邽: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历史上是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

叔孙建:北魏的将领,参与对竺灵秀的战斗。

滑台: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司马楚之:北魏的将领,参与对刘义隆的战斗。

寿光侯叔孙建:北魏的将领,被封为丹阳王。

社于:赫连定的弟弟,投降北魏。

度洛孤:赫连定的弟弟,投降北魏。

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巴东公延普:北魏的将领,镇守安定。

冯跋:北燕的君主,死后由其弟冯文通继位。

文通:北燕的君主,冯跋的弟弟。

木根山: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檀道济:南朝宋的将领,参与救援滑台。

长孙道生:北魏的将领,被封为司空。

乞伏慕末:西秦的君主,被赫连定所灭。

朱羒之:南朝宋的将领,被北魏俘虏。

李元德:南朝宋的将领,被北魏俘虏。

申谟:南朝宋的东郡太守,被北魏俘虏。

历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云中: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吐谷浑慕璝:吐谷浑的君主,曾俘虏赫连定。

蠕蠕国:指柔然,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周绍:北魏的官员,出使南朝宋。

承华宫:北魏的宫殿名,位于河西。

安周:沮渠蒙逊的儿子,入侍北魏。

西秦王:吐谷浑慕璝的封号。

崔浩:北魏的官员,被封为司徒。

李顺:北魏的官员,持节拜沮渠蒙逊为凉王。

卢玄:北魏的贤士,被征召入朝。

崔绰:北魏的贤士,被征召入朝。

李灵:北魏的贤士,被征召入朝。

邢颖:北魏的贤士,被征召入朝。

高允:北魏的贤士,被征召入朝。

游雅:北魏的贤士,被征召入朝。

张伟:北魏的贤士,被征召入朝。

漠南: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地区。

敕勒莫弗库若于:敕勒族的首领,率部归附北魏。

延和元年:北魏的年号,公元432年。

保太后:北魏的皇太后,被尊为皇太后。

赫连氏:北魏的皇后,赫连定的族人。

皇太子晃:北魏的皇太子,拓跋晃。

太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

冯文通: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具体事迹不详,可能是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

和龙: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朝阳市一带,是古代东北的重要城市。

崔聘:北燕的官员,向北魏献牛酒。

李崇:北燕的石城太守,投降北魏。

王融:北燕的建德太守,投降北魏。

贺多罗:北魏的将领,参与讨伐冯文通。

慕容玄:北燕的带方太守,被北魏俘虏。

永昌王健:北魏的将领,参与讨伐冯文通。

乐平王丕:北魏的将领,参与讨伐冯文通。

带方、玄菟六郡:带方和玄菟是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两个郡,六郡指的是包括这两个郡在内的六个行政区域。这些地区在历史上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界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幽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一带,是北方的军事重镇。

濡水:古代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

吐谷浑:古代民族名,活跃于今青海、甘肃一带,曾建立吐谷浑国。

辽西:古代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辽宁省西部。

秃发傉檀: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曾与中原政权有过多次交锋。

杨难当: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曾与中原政权有过多次交锋。

铁弗: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曾与中原政权有过多次交锋。

白龙: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曾与中原政权有过多次交锋。

太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时间为公元435年至440年。

旱疫平:指旱灾和瘟疫得到平息,是古代对自然灾害和疾病得到控制的吉祥象征。

甘露流液:古代认为甘露是上天赐予的吉祥之兆,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嘉瓜合蒂:指瓜果成熟时两瓜合生一蒂,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野木连理:指树木自然生长时两树相连,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白燕:白燕被视为吉祥的鸟类,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玄鸟:玄鸟通常指燕子,古代认为燕子是吉祥的象征。

嘉禾:指丰收的谷物,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白雉:白雉被视为吉祥的鸟类,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白兔:白兔被视为吉祥的动物,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大酺:古代的一种庆祝活动,通常在国家有重大喜事时举行,以示庆祝。

六柄:指古代君王的六种权力,包括生杀、予夺、赏罚等。

三老:古代乡村中的长者,通常负责调解纠纷和指导农业生产。

九品混通:指古代官员的九品等级制度,强调官员的选拔和晋升应公平公正。

太尉:古代的高级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镇南大将军:古代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镇守南方边境。

仪同三司:古代的高级官职,享有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同等的礼仪待遇。

姑臧: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曾是五凉时期的重要城市。

面缚:古代投降的一种仪式,投降者将双手反绑在背后,表示臣服。

籓臣:指臣服于中央政权的边疆诸侯或地方势力。

张掖: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张掖市,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酒泉:古代地名,今甘肃省酒泉市,历史上是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

晋昌: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敦煌市附近,曾是西北地区的军事要地。

蠕蠕传:指史书中关于蠕蠕(柔然)的专门记载。

凉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历史上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鲜卑: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曾在中国北方建立多个政权,如北魏。

驯象:指经过驯化的大象,古代常作为贡品或象征权力的动物。

高丽: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曾与中国中原王朝有频繁的外交和军事往来。

粟特:古代中亚地区的民族,以经商闻名,曾活跃于丝绸之路。

渴槃陀:古代中亚地区的国家,位于今塔吉克斯坦一带。

破洛那:古代中亚地区的国家,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

悉居半:古代中亚地区的国家,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与粟特有关。

昆明池:古代长安城附近的人工湖,汉武帝时期开凿,用于训练水军。

阴山:中国北方的山脉,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崞山: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崞县一带,历史上是北魏的重要地区。

祁山:古代山脉,位于今甘肃省礼县一带,历史上是蜀汉与曹魏交战的重要战场。

散关:古代关隘,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一带,历史上是关中地区的军事要地。

仇池:古代地名,今甘肃省西和县一带,历史上是氐族的重要据点。

广陵: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历史上是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乐乡:古代地名,今湖北省荆门市一带,历史上是南朝与北朝交战的重要战场。

下辨: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成县一带,历史上是西北地区的军事要地。

恆山:古代山脉,位于今河北省,历史上是北方的重要地理标志。

乌洛侯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曾与中原王朝有外交往来。

浊水:古代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中国北方某地。

朔方:古代地名,泛指中国北方边疆地区,具体位置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百揆:古代官职名,泛指朝廷中的各种重要职务,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和治国理政的知识。

西域:古代地理概念,泛指中国西部边疆地区,包括今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

白兰:古代地名,位于今青海省境内,吐谷浑的重要据点之一。

于阗国:古代西域国家,位于今新疆和田地区,以产玉闻名。

杏城: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曾为军事重镇。

渭北:指渭河以北地区,今陕西省中部一带。

淮泗:指淮河和泗水流域,今江苏、安徽一带。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师子:古代对狮子的称呼,狮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威武和力量。

淮南:指中国历史上的淮南地区,大致位于今安徽省中部。

行宫:皇帝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殿。

百牢: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祭品,牢指祭祀用的牲畜,百牢表示数量众多。

皇孙:皇帝的孙子,通常指皇位继承人的儿子。

大赦:皇帝颁布的赦免令,通常在全国范围内赦免罪犯。

律令:古代的法律条文和法令。

宗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象征皇权的神圣性。

皇太子:皇帝的法定继承人,通常为皇帝的长子。

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中祭祀时所使用的称号。

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庙号。

高宗:庙号之一,通常用于有较高成就的皇帝。

尚书令: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文书、奏章等事务,相当于现代的秘书长。

恭宗:北魏孝文帝的庙号,指北魏孝文帝元宏。

正平元年:北魏孝文帝的年号,即公元451年。

薨:古代对诸侯或高级官员去世的尊称。

东宫:古代太子居住的宫殿,也指太子本人。

谥:古代对已故帝王、贵族、大臣等给予的称号,用以概括其一生的事迹和品德。

景穆:北魏孝文帝的谥号,意为“光明而肃穆”。

史臣:古代史官,负责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

世祖聪明雄断:形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聪明果断,具有雄才大略。

戎轩:指战车,引申为军事行动。

秦陇:指今陕西、甘肃一带。

辽海:指今辽宁、吉林一带。

河源:指黄河的源头地区。

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北蠕:指柔然族。

四表:指四方边疆。

戎华:指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

光迈百王:形容北魏的功业超越了历代帝王。

神睿经纶:形容帝王具有超凡的智慧和治国才能。

东储:指太子。

戾园:指太子居住的东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四-评注

《世祖纪上》是《魏书》中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生平的重要篇章,展现了北魏初期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面貌。拓跋焘作为北魏第三位皇帝,继承了太祖拓跋珪和太宗拓跋嗣的基业,进一步巩固了北魏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文本开篇即点明拓跋焘的出身,他是太宗明元皇帝的长子,自幼受到太祖的器重,被认为能够继承大业。这一描述不仅突出了拓跋焘的皇室血统,也暗示了他未来的雄才大略。拓跋焘在泰常七年被封为泰平王,并在太宗病重时被任命为监国,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成熟与能力。

拓跋焘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他追尊母亲为密皇后,封赏功臣,并推行仁政,如‘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民心,也为北魏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拓跋焘还通过军事行动,如讨伐蠕蠕、平定内乱,进一步巩固了北魏的疆域。

文本中特别提到拓跋焘对文字的重视。他下令制定新字,并强调文字的统一与规范,认为‘名不正则事不成’,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拓跋焘对文化的重视,也为后世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一事件反映了北魏在文化上的自觉与自信,同时也显示了拓跋焘作为一位有远见的统治者,注重制度建设与文化发展。

在军事方面,拓跋焘展现了卓越的统帅才能。他多次亲征,如北伐蠕蠕、西讨赫连昌,并取得了显著的胜利。特别是在与赫连昌的战争中,拓跋焘不仅攻破了统万城,还俘虏了大量敌军和物资,极大地增强了北魏的国力。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巩固了北魏的北方边疆,也为其后来的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此外,文本还详细记载了拓跋焘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的举措。他兴建太学,祭祀孔子,并以颜渊配享,显示了他对儒家文化的推崇。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也为后来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世祖纪上》通过对拓跋焘生平事迹的记载,展现了北魏初期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拓跋焘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文化和制度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我们理解北魏的崛起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这段文字记载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涵盖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首先,文中提到太武帝在巡视中山时,罢免了十多名贪污的地方官员,显示了其对吏治的重视和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也赢得了民心。

在军事方面,太武帝多次亲自率军出征,展现了其作为军事统帅的才能。例如,赫连昌被擒、赫连定被击败等战役,充分体现了北魏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同时,太武帝还通过大赦天下、减免田租等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在外交方面,太武帝采取了灵活的策略,既通过武力征服敌对势力,也通过招抚和朝贡制度来稳定边疆。例如,赫连定遣使朝贡、南秦王扬玄遣使朝贡等事件,反映了北魏在周边民族中的影响力。

此外,文中还提到太武帝在祭祀黄帝、尧、舜等圣王时使用太牢,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通过宗教仪式来强化皇权的合法性。太武帝的东巡、西巡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对全国的控制。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练,叙事清晰,事件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作者通过详略得当的叙述,既展现了太武帝的文治武功,也揭示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局势。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史书编纂的艺术魅力。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崛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魏与南朝宋、北燕、西秦等多个政权之间的军事冲突与政治互动,展现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复杂局势。

文中提到的赫连定、冯跋、沮渠蒙逊等人,都是十六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兴衰成败反映了当时北方各政权之间的激烈竞争。

北魏通过多次军事行动,逐步削弱了周边政权的力量,最终实现了对北方的统一。这一过程中,北魏的将领如皇眷、叔孙建、安颉等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中还提到了北魏的政治举措,如征召贤士、改革律令、封赏功臣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基础,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北魏在军事征服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建设,如征召贤士、改革律令等,反映了北魏统治者对文治武功的重视。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北魏与南朝宋的外交互动,如周绍出使刘义隆、邓颍使于刘义隆等,这些外交活动有助于缓和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军事行动,还反映了北魏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举措,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北魏政权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举措,反映了当时中原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文中提到的带方、玄菟六郡、幽州、和龙等地,都是当时东北地区的重要战略要地,北魏政权通过这些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对东北边疆的统治。

文中提到的吐谷浑、秃发傉檀、沮渠蒙逊、杨难当、蠕蠕、铁弗、赫连昌、白龙等少数民族首领,代表了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多个游牧民族政权。这些民族与中原政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既有朝贡和归附,也有反叛和战争。北魏政权通过军事征讨和招抚政策,试图稳定边疆局势,维护国家的统一。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重要的政治举措,如辟召贤良、开仓赈济、大赦天下等,反映了北魏政权在内政方面的努力。特别是辟召贤良的政策,体现了北魏政权对人才的重视,希望通过选拔贤能之士来治理国家,推动政治改革。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段古文反映了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北魏政权在军事征讨的同时,也通过朝贡、封爵等方式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北魏政权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举措,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复杂局势和多元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魏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宗教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文中提到的‘旱疫平’、‘甘露流液’、‘嘉瓜合蒂’等吉祥象征,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这些象征不仅是自然现象的记录,更是古代社会对和谐与繁荣的向往。

文中提到的‘大酺五日’和‘太牢祀北岳’等宗教仪式,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这些仪式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国家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政治方面,文中提到的‘操持六柄’、‘平政理讼’、‘劝农平赋’等内容,反映了古代国家的治理理念和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强调了官员的职责和权力,体现了古代国家对法治和秩序的重视。

在军事方面,文中提到的‘东伐文通’、‘讨冯文通’、‘讨山胡白龙余党’等军事行动,反映了当时国家的边疆政策和军事战略。这些行动不仅是军事斗争,更是国家对外政策的体现,反映了古代国家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活动,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古代国家对和谐与繁荣的追求。

这段文字出自《魏书·世祖纪》,记载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的军事行动、外交活动以及内政措施。文本通过详细的叙述,展现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复杂局势和多方势力的博弈。

首先,文本反映了北魏与北方游牧民族蠕蠕(柔然)的长期对抗。蠕蠕作为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频繁侵扰北魏边境,北魏通过派遣大将军嵇敬、建宁王崇等将领屯兵漠南,展现了其对北方边境的高度警惕和防御措施。这种对抗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也反映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外部压力。

其次,文本详细描述了北魏对凉州的征服过程。凉州作为西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曾是多个割据政权的中心。北魏通过多次军事行动,最终迫使凉州牧犍投降,并迁徙大量凉州居民至京师,显示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强势和策略。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北魏在西北地区的统治,也为后续的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此外,文本还记载了北魏与南朝宋的外交互动。刘义隆(宋文帝)派遣使者朝献驯象,象征着南朝对北魏的臣服和友好姿态。这种外交活动不仅缓和了南北对峙的紧张局势,也反映了北魏在统一北方后对南方政权的威慑力。

在内政方面,文本提到北魏通过分遣侍臣巡行州郡,观察风俗,问民疾苦,展现了北魏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特别是在饥荒时期,北魏开仓赈恤,体现了其作为中央政权的责任感和对百姓的关怀。这种内政措施不仅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也为北魏的长期统治提供了保障。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以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复杂局势和多方势力的博弈。通过详细的军事行动、外交活动以及内政措施的记载,文本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世研究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复杂局势和多方势力的博弈。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世研究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魏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首先,文中提到皇帝对功臣的优抚政策,体现了古代‘功成身退’的思想。皇帝认为功臣们已经为国家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应当享受荣华富贵,而不应再承担繁重的职务。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非常普遍,旨在维护统治阶层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文中提到对民间信仰和宗教活动的严格控制,反映了统治者对思想统一的重视。皇帝下令禁止私养师巫和沙门,并要求将相关书籍和人员送交官府处理。这种做法旨在消除异端思想,维护正统文化的权威。

再次,文中提到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贵族子弟的教育。皇帝下令王公贵族子弟必须进入太学学习,而百工伎巧和驺卒的子弟则必须继承父兄的职业。这种教育政策旨在培养统治阶层的接班人,同时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此外,文中还记载了多次军事行动,包括对蠕蠕、吐谷浑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这些军事行动反映了北魏时期边疆地区的动荡局势,以及统治者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最后,文中提到的一些地名和民族名称,如蠕蠕、吐谷浑、于阗国等,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和民族分布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地名和民族名称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复杂关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北魏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思想和军事策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南征事迹,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太武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扩张了北魏的疆域,并在文化上推崇儒家思想,祭祀孔子,体现了其对汉文化的尊重和融合。

文中提到的‘太牢祀孔子’,反映了太武帝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太武帝通过祭祀孔子,不仅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也借此巩固了其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合法性。

太武帝的军事行动也体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分兵多路,迅速攻占了许多城池,展现了其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特别是在淮南地区的战役中,太武帝的军队所向披靡,敌城望风而降,显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此外,太武帝在处理内政方面也表现出极高的智慧。他通过大赦、改定律令等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尤其是在对待降民的问题上,太武帝采取了分置近畿的策略,既避免了降民的反叛,又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太武帝的个人品德也值得称道。他生活简朴,不尚奢华,赏罚分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品质不仅赢得了臣民的尊敬,也为北魏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太武帝的军事成就和政治举措,也展现了其作为一代明君的风范。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背景,以及太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别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生平事迹。孝文帝是北魏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北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

首先,文中提到了孝文帝在军事上的决策。当时,柔然族侵扰边境,孝文帝的尚书令刘洁建议等待大军集结后再出击,但孝文帝认为柔然族已经陷入混乱,应该立即出击。然而,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此持怀疑态度,最终没有立即出击,导致柔然族远遁。这一事件反映了孝文帝在军事上的果断和世祖的谨慎,同时也揭示了北魏与柔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其次,文中详细描述了孝文帝在监国期间推行的农业政策。他根据《周书》的记载,制定了详细的农业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并通过人力和牛力的交换来促进农业生产。这一政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还加强了国家对农业的控制,为北魏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孝文帝还禁止饮酒、杂戏和弃本沽贩等行为,进一步整顿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些措施体现了孝文帝作为一位明君的治国理念,他不仅关注军事和政治,还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最后,文中对孝文帝的去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孝文帝在年仅二十四岁时去世,谥号为“景穆”,庙号为“恭宗”。他的早逝对北魏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史臣在评价孝文帝时,称赞他“明德令闻”,认为他的早逝是北魏的一大损失。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孝文帝生平事迹的记载,展现了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状况。孝文帝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的政策和措施对北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史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即重视其品德、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72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