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三

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三-原文

落于跋那山西,获马五万匹,牛二十万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受田。

河西胡曹龙、张大头等,各领部,拥众二万人,来入蒲子,逼胁张外于研子垒。

外惧,给以牛酒,杀马盟誓,推龙为大单于,奉美女良马于龙。

丙戌,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落,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

遂南次定襄大落城,东逾十岭山,田于善无川。

八月癸卯,车驾还宫。

癸丑,奚斤等班师。

甲寅,帝临白登,观降民,数军实。

曹龙降,执送张外,斩之。

辛未,赐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

置新民于大宁川,给农器,计口受田。

丁丑,幸犲山宫。

癸未,车驾还宫。

冬十月丁巳,将军元屈、会稽公刘洁、永安侯魏勤等,击吐京叛胡,失利,洁被伤,勤死之。

十一月癸酉,大飨于西宫。

姚兴遣使朝贡,来请进女,帝许之。

神瑞元年正月辛酉,以祯瑞频集,大赦,改元。

辛巳,幸繁畤。

赐王公已下至于士卒百工布帛各有差。

二月戊戌,车驾还宫。

是月,赫连屈孑入寇河东蒲子,杀掠吏民。

三城护军张昌等要击走之。

庚戌,幸犲山宫。

西河胡曹成、吐京民刘初原攻杀屈孑所置吐京护军及其守三百余人。

乙卯,起丰宫于平城东北。

夏五月辛酉,车驾还宫。

六月,司马德宗冠军将军、太山太守刘研弟,辅国将军、领东平太守阳平赵鸾,广威将军、平昌太守罗卓,斗城那种各帅张文兴等,率流民七千余家内属。

河西胡酋刘遮、刘退孤率部落等万余家,渡河内属。

戊申,幸犭才山宫。

丁亥,车驾还宫。

秋八月戊子,诏马邑侯元陋孙使于姚兴。

辛丑,遣谒者悦力延扶慰蠕蠕,于什门招谕冯跋。

诏平南将军、相州刺史尉古真与司马德宗太尉刘裕相闻,使博士王谅假平南参军将命焉。

姚兴遣使来聘。

冬十一月壬午,诏使者巡行诸州,校阅守宰资财,非自家所赍,悉簿为赃。

诏守宰不如法,听民诣阙告言之。

十二月丙戌朔,蠕蠕犯塞。

丙申,帝北伐蠕蠕。

河内人司马顺宰自号晋王。

太守讨捕不获。

是岁,秃发傉檀为乞付炽磐所灭。

二年春正月丙辰,车驾至自北伐,赐从征将士布帛各有差。

二月丁亥,大飨于西宫,赐附国大、渠帅朝岁首者缯帛金罽各有差。

司马德宗琅邪太守刘朗,率二千余家内属。

庚子,河西胡刘云等,率数万户内附。

甲辰,立太祖庙于白登之西。

三月,诏曰:“刺史守宰,率多逋慢,前后怠惰,数加督罚,犹不悛改。今年赀调悬违者,谪出家财充之,不听征发于民。”

河西饥胡屯聚上党,推白亚栗斯为盟主,号大将军,反于上党,自号单于,称建平元年,以司马顺宰为之谋主。

夏四月,诏将军公孙表等五将讨之。

河南流民二千余家内属。

众废栗斯而立刘虎,号率善王。

司马德宗遣使朝贡。

己卯,车驾北巡。

五月丁亥,次于参合,东幸大宁。

丁未,田于四岬山。

六月戊午,幸去畿陂,观渔。

辛酉,次于濡源,筑立蜯台。

射白熊于颓牛山,获之。

丁卯,幸赤城,亲见长老,问民疾苦,复租一年。

南次石亭,幸上谷,问百年,访贤俊,复田租之半。

壬申,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庙。

至广宁,登历山,祭舜庙。

秋七月,还宫,复所过田租之半。

九月,阙有差。

河南流民,前后三千余家内属。

京师民饥,听出山东就食。

冬二月壬子,姚兴使散骑常侍、东武侯姚敞,尚书姚泰,送其西平公主来,帝以后礼纳之。

辛酉,行幸沮洳城。

癸亥,车驾还宫。

丙寅,诏曰:“古人有言,百姓足则君有余,未有民富而国贫者也。顷者以来,频遇霜旱,年谷不登,百姓饥寒不能自存者甚众,其出布帛仓谷以赈贫穷。”

十有一月丁亥,幸犲山宫。

庚子,车驾还宫。

泰常元年春正月甲申,行幸犲山宫。

戊子,车驾还宫。

三月己丑,长乐王处文薨。

常山民霍秀,自言名载图谶,持一黑石以为天赐玉印,诳惑聚党,入山为盗。

州郡捕斩之。

夏四月壬子,大赦,改元。

庚甲,河间王羒薨。

六月丁巳,车驾北巡。

秋七月甲申,帝自白鹿陂西行,大狝于牛川。

登釜山,临殷繁水而南,观于九十九泉。

戊戌,车驾还宫。

九月戊午,前并州刺史叔孙建等大破山胡。

刘虎渡河东走,至陈留,为从人所杀,司马顺宰等皆死。

司马德宗相刘裕,溯河伐姚泓,遣其部将王仲德为前锋,从陆道至梁城。

兗州刺史尉建畏懦,弃州北渡,王仲德遂入滑台。

诏将军叔孙建等渡河,耀威滑台,斩尉建于城下。

冬十月壬戌,幸犲山宫。

徒何部落库傉官斌先降,后复叛归冯跋。

骁骑将军延普渡濡水讨击,大破之,斩斌及冯跋幽州刺史渔阳公库傉官昌、征北将军、关内侯库傉官提等首,生擒库傉官女生,缚送京师。

幽州平。

十一月甲戌,车驾还宫,筑蓬台于北苑。

十二月,南阳王良薨。

是岁,姚兴卒,子泓立。

二年春二月丙午,诏曰:“九州之民,隔远京邑,时有壅滞,守宰至不以闻。今东作方兴,或有贫穷失农务者。其遣使者巡行天下,省诸州,观民风俗,问民疾苦,察守宰治行。诸有不能自申,皆因以闻。”

辛酉,司马德宗荥阳守将傅洪,遣使诣叔孙建,请以虎牢降,求军赴接。

德宗谯王司马文思遣使王良诣阙上书,请军讨刘裕。

诏司徒长孙嵩率诸军邀击刘裕,战于畔城,更有

负捷。帝诏止诸军,不克。

夏四月丁未,榆山丁零翟蜀率营部遣使通刘裕。冯跋使人王特兒等通于司马德 宗,章武太守捕特兒等,囚送京师。丁巳,幸高柳。壬戌,车驾还宫。五月,汝南 民胡譁等万余家相率内属。乙未,司马德宗齐郡太守王懿来降。车驾西巡,至于云 中,遂济河,田于大漠。

秋七月,作白台于城南,高二十丈。司马顺之入常山,流言惑众,称受天帝命, 年二十五应为人君,遂聚党于封龙山。赵郡大盗赵德执送京师,斩之。八月,刘裕 灭姚泓。九月癸酉,司马德宗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息谯王文思,章武王 子司马国璠、司马道赐,辅国将军温楷,竟陵内史鲁轨,荆州治中韩延之、殷约, 平西参军桓谧、桓璲及桓温孙道子,勃海刁雍,陈郡袁式等数百人来降。姚泓匈奴 镇将姚成都与弟和都举镇来降。

冬十月己酉,诏司徒长孙嵩等还京师,遣叔孙建镇鄴。癸丑,豫章王夔薨。十 有一月,司徒长孙嵩等诸军至乐平。诏嵩遣娥清、周几特等与叔孙建讨西山丁零翟 蜀、洛支等,悉灭余党而还。复诸州租税。十有二月己酉,诏河东、河内有姚泓子 弟播越民间,能有送致京师者赏之。庚申,田于西山。癸亥,车驾还宫。氐豪徐騃 奴、齐元子等,拥部落三万于雍,遣使内附。诏将军王洛生及河内太守杨声等西行 以应之。壬申,幸大宁长川。姚泓尚书、东武侯姚敞,敞弟镇远将军僧光,右将军 姚定世自洛来奔。是年,李暠卒,子歆立,遣使朝贡。

三年春正月丁酉朔,帝自长川诏护高车中郎将薛繁率高车丁零十二部大众北略, 至弱水,降者二千余人,获牛马二万余头。河东胡、蜀五千余家相率内属。三月, 司马德宗遣使来贡。庚戌,幸西宫。以范阳去年水,复其租税。

夏四月己巳,徙冀、定、幽三州徒何于京师。五月丙午,诏叔孙建镇广阿。壬 子,车驾东巡,至于濡源及甘松。遣征东将军长孙道生、给事黄门侍郎奚观率精骑 二袭冯跋,又命骁骑将军延普自幽州北趋辽西为声势,帝自突门岭待之。道生至龙 城,徙其民万余家而还。六月乙酉,车驾西返。

秋七月戊午,至于京师。八月,雁门、河内大雨水,复其租税。九月甲寅,诏 诸州调民租,户五十石,积于定、相、冀三州。

冬十月戊辰,筑宫于西苑。是岁,司马德宗卒,弟德文僭位。赫连屈丐僭称皇 帝。

四年正月壬辰朔,车驾临河,大搜于犊渚。癸卯,车驾还宫。三月癸丑,筑宫 于蓬台北。司马德文宁朔将军、平阳太守、匈奴护军薛辩及司马楚之、司马顺明、 司马道恭,并遣使请降。

夏四月庚辰,车驾有事于东庙,远籓助祭者数百国。辛巳,南巡,幸雁门。赐 所过无出今年租赋。五月庚寅朔,观渔于氵垒水。己亥,车驾还宫。复所过一年租 赋。六月,司马德文建威将军、河西太守、冯翊羌酋党道子遣使内属。秋八月辛未, 东巡。遣使祭恆岳。甲申,车驾还宫。所过复一年田租。九月,筑宫于白登山。冬 十有二月癸亥,西巡,至云中,逾白道,北猎野马于辱孤山。至于黄河,从君子津 西渡,大狩于薛林山。

五年春正月丙戌朔,自薛林东还。至于屋窦城,飨劳将士,大酺二日,班禽兽 以赐之。己亥,车驾还宫。三月丙戌,南阳王意文薨。

夏四月,河西屠各帅黄大虎、羌酋不蒙娥等遣使内附。丙寅,起氵垒南宫。五 月乙酉,诏曰:“宣武皇帝体道得一,天纵自然,大行大名未尽盛美,非所以光扬 洪烈、垂之无穷也。今因启纬图,始睹尊号,天人之意,焕然著明。其改‘宣’曰 ‘道’,更上尊谥曰道武皇帝,以彰灵命之先启,圣德之玄同。告祀郊庙,宣于八 表。”庚戌,淮南侯司马国璠、池阳侯司马道赐等谋反伏诛。

六月丙寅,行幸翳犊山。秋七月丁酉,西至于五原。丁未,幸云中大室,赐从 者大酺。八月癸亥,车驾还宫。闰月甲午,阴平王烈薨。冬十有一月,诏骁骑将军 延普城乾城。十有二月丁亥,杏城羌酋狄温子率三千余家内附。是岁,刘裕废杀其 主司马德文,僭自称皇帝,号宋。李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弟恂自立于敦煌。

六年春正月辛未,行幸公阳。二月,调民二十户输戎马一匹、大牛一头。三月 甲子,阳平王熙薨。乙亥,制六部民,羊满百口输戎马一匹。发京师六千人筑苑, 起自旧苑,东包白登,周回三十余里。夏六月乙酉,北巡,至蟠羊山。

秋七月,西巡,猎于柞山,亲射虎,获之,遂至于河。八月庚子,大狝于犊渚。 九月庚戌,车驾还宫。壬申,刘裕遣使朝贡。

冬十月己亥,行幸代。十有二月丙申,西巡狩,至于云中。是岁,沮渠蒙逊灭 李恂。

七年春正月甲辰朔,自云中西行,幸屋窦城,赐从者大酺三日,蕃渠帅缯帛各 有差。二月丙戌,车驾还宫,赐从者布帛各有差,大飨于西宫。三月乙丑,河南王 曜薨。

夏四月甲戌,封皇子焘为泰平王,焘,字佛厘,拜相国,加大将军;丕为乐平 王,加车骑大将军;狝为安定王,加卫大将军;范为乐安王,加中军大将军;健为 永昌王,加抚军大将军;崇为建宁王,加辅国大将军;俊为新兴王,加镇军大将军; 献怀长公主子嵇敬,封长乐王,拜大司马、大将军。初,帝素服寒食散,频年

动发, 不堪万机,五月,诏皇太子临朝听政。是月,泰平王摄政。刘裕卒,子义符僭立。

秋九月,诏假司空奚斤节,都督前锋诸军事,为晋兵大将军、行扬州刺史,交址侯 周几为宋兵将军、交州刺史,安固子公孙表为吴兵将军、广州刺史,前锋伐刘义符。

乙巳,幸氵垒南宫,遂如广宁。己酉,诏泰平王率百国以法驾田于东苑,车乘服物 皆以乘舆之副。辛亥,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辛酉,幸桥山,遣使者祠黄帝、 唐尧庙。因东幸幽州,见耆年,问其所苦,赐爵号。分遣使者循行州郡,观察风俗。

冬十月甲戌,车驾还宫,复所过田租之半。奚斤伐滑台不克,帝怒,议亲南讨, 为其声援。壬辰,车驾南巡,自出天门关,逾恆岭。四方蕃附大人各率所部从者五 万余人。十有一月,泰平王亲统六军出镇塞上,安定王弥与北新公安同居守。丙午, 曲赦司州殊死已下。刘义符东郡太守王景度弃滑台走。诏成皋侯元苟兒为兗州刺史, 镇滑台。十有二月,遣寿光侯叔孙建等率众自平原东渡,徇下青、兗诸郡。刘义符 兗州刺史徐琰闻渡河,弃守走,叔孙建遂东入青州。司马爱之、秀之先聚党济东, 皆率众来降。

八年正月丙辰,行幸鄴,存恤民俗。司空奚斤既平兗豫,还围虎牢。刘义符守 将毛德祖距守不下。河东蜀薛定、薛辅率五千余家内属。蠕蠕犯塞。二月戊辰,筑 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三月乙巳,帝 田于鄴南韩陵山,幸汲郡,至于枋头。乙卯,济自灵昌津,幸陈留、东郡。乙丑, 济河而北,西之河内,造浮桥于冶坂津。

夏四月丁卯,幸成皋城,观虎牢。而城内乏水,悬绠汲河。帝令连舰上施贲 辒,绝其汲路,又穿地道以夺其井。遂至洛阳,观《石经》。蛮王梅安,率渠帅数 千人来贡方物。闰月己未,还幸河内,北登太行,幸高都。虎牢溃,获刘义符冠军 将军、司州刺史、观阳伯毛德祖,冠军司马、荥阳太守翟广,建威将军窦霸,振武 将军姚勇错,振威将军吴宝之,司州别驾姜元兴,治中窦温。士众大疫,死者十二 三。辛酉,帝还至晋阳。班赐从官,王公已下逮于厮贱,无不沾给。五月丙寅,还 次雁门。皇太子率留台王公迎于句注之北。庚寅,车驾至自南巡。六月己亥,太尉、 宜都公穆观薨。丙辰,北巡,至于参合陂,游于蟠羊山。

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诏皇太子率百官以从。八月,幸马邑,观于氵垒源。 九月乙亥,车驾还宫。诏司空奚斤还京师,昌平侯娥清、交址侯周几等镇枋头。刘 义符颖川太守李元窃入许昌,诏周几击之,元德遁走。几平许昌,还军枋头。

冬十月癸卯,广西宫,起外垣墙,周回二十里。十有一月己巳,帝崩于西宫, 时年三十二。遗诏以司空奚斤所获军实赐大臣,自司徒长孙嵩已下至士卒各有差。 十有二月庚子,上谥曰明元皇帝,葬于云中金陵,庙称太宗。

帝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刘向所撰《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 乃撰《新集》三十篇,采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

史臣曰:太祖英雄,北驱朔漠,末年内多衅隙。明元抱纯孝之心,逢枭镜之祸, 权以济事,危而获安,隆基固本,内和外辑。以德见宗,良无愧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三-译文

在跋那山的西边,获得了五万匹马和二十万头牛,迁移了两万多家到大宁,按人口分配田地。

河西的胡人曹龙、张大头等人,各自率领部众,共有两万人,来到蒲子,逼迫张外在研子垒。

张外害怕,给他们牛和酒,杀马盟誓,推举曹龙为大单于,献上美女和良马给曹龙。

丙戌日,皇帝从大室西南巡视各部落,赐给他们的首领不同数量的缯帛。

于是南行到定襄大落城,东越十岭山,在善无川耕种。

八月癸卯日,皇帝回宫。

癸丑日,奚斤等人班师回朝。

甲寅日,皇帝到白登山,观察投降的民众,清点军备。

曹龙投降,抓住张外并送交朝廷,将其斩首。

辛未日,赐给征讨归来的将士牛、马、奴婢,数量不等。

将新移民安置在大宁川,给予农具,按人口分配田地。

丁丑日,皇帝到犲山宫。

癸未日,皇帝回宫。

冬十月丁巳日,将军元屈、会稽公刘洁、永安侯魏勤等人,攻打吐京的叛胡,战败,刘洁受伤,魏勤战死。

十一月癸酉日,在西宫举行大宴。

姚兴派使者来朝贡,请求进献女儿,皇帝同意了。

神瑞元年正月辛酉日,因为祥瑞频繁出现,大赦天下,改年号。

辛巳日,皇帝到繁畤。

赐给王公以下至士兵和工匠不同数量的布帛。

二月戊戌日,皇帝回宫。

这个月,赫连屈孑入侵河东蒲子,杀害和掠夺官吏和百姓。

三城护军张昌等人截击并击退了他。

庚戌日,皇帝到犲山宫。

西河胡人曹成、吐京百姓刘初原攻杀了赫连屈孑任命的吐京护军及其守军三百多人。

乙卯日,在平城东北建造丰宫。

夏五月辛酉日,皇帝回宫。

六月,司马德宗的冠军将军、太山太守刘研的弟弟,辅国将军、领东平太守阳平赵鸾,广威将军、平昌太守罗卓,斗城那种各帅张文兴等人,率领七千多家流民归附。

河西胡酋刘遮、刘退孤率领部落等一万多家,渡过黄河归附。

戊申日,皇帝到犭才山宫。

丁亥日,皇帝回宫。

秋八月戊子日,诏令马邑侯元陋孙出使姚兴。

辛丑日,派谒者悦力延安抚蠕蠕,于什门招降冯跋。

诏令平南将军、相州刺史尉古真与司马德宗的太尉刘裕通信,派博士王谅假扮平南参军传达命令。

姚兴派使者来聘问。

冬十一月壬午日,诏令使者巡视各州,检查地方官员的财产,如果不是自己带来的,全部登记为赃物。

诏令地方官员不依法行事,允许百姓到朝廷告发。

十二月丙戌日初一,蠕蠕侵犯边境。

丙申日,皇帝北伐蠕蠕。

河内人司马顺宰自称晋王。

太守讨捕未果。

这一年,秃发傉檀被乞付炽磐所灭。

二年春正月丙辰日,皇帝从北伐归来,赐给随征将士不同数量的布帛。

二月丁亥日,在西宫举行大宴,赐给归附的部落首领和渠帅不同数量的缯帛和金罽。

司马德宗的琅邪太守刘朗,率领两千多家归附。

庚子日,河西胡人刘云等人,率领数万户归附。

甲辰日,在白登的西边建立太祖庙。

三月,诏令说:“刺史和地方官员,大多怠慢,前后懈怠,多次加以督责惩罚,仍然不改。今年拖欠赋税的,用家财充抵,不允许向百姓征发。”

河西的饥民聚集在上党,推举白亚栗斯为盟主,号称大将军,在上党反叛,自称单于,年号建平元年,以司马顺宰为谋主。

夏四月,诏令将军公孙表等五位将领讨伐他们。

河南流民两千多家归附。

众人废黜白亚栗斯,立刘虎为率善王。

司马德宗派使者来朝贡。

己卯日,皇帝北巡。

五月丁亥日,驻扎在参合,东行到大宁。

丁未日,在四岬山耕种。

六月戊午日,到去畿陂,观看捕鱼。

辛酉日,驻扎在濡源,建造蜯台。

在颓牛山射杀白熊,捕获了它。

丁卯日,到赤城,亲自会见长老,询问百姓疾苦,免除一年的租税。

南行到石亭,到上谷,询问百岁老人,访求贤才,免除一半的田租。

壬申日,到涿鹿,登上桥山,观看温泉,派使者用太牢祭祀黄帝庙。

到广宁,登上历山,祭祀舜庙。

秋七月,回宫,免除所经过地方的田租的一半。

九月,有所差别。

河南流民,前后三千多家归附。

京城百姓饥荒,允许他们到山东就食。

冬二月壬子日,姚兴派散骑常侍、东武侯姚敞,尚书姚泰,送他的西平公主来,皇帝以后礼接纳她。

辛酉日,皇帝到沮洳城。

癸亥日,皇帝回宫。

丙寅日,诏令说:“古人有言,百姓富足则君主有余,没有百姓富裕而国家贫穷的。近来,频繁遇到霜旱,粮食歉收,百姓饥寒不能自存的很多,拿出布帛和仓谷来赈济贫穷。”

十一月丁亥日,皇帝到犲山宫。

庚子日,皇帝回宫。

泰常元年春正月甲申日,皇帝到犲山宫。

戊子日,皇帝回宫。

三月己丑日,长乐王处文去世。

常山百姓霍秀,自称名字出现在图谶中,拿着一块黑石说是天赐的玉印,欺骗迷惑众人,聚众入山为盗。

州郡官员将其捕杀。

夏四月壬子日,大赦天下,改年号。

庚甲日,河间王羒去世。

六月丁巳日,皇帝北巡。

秋七月甲申日,皇帝从白鹿陂西行,在牛川大规模狩猎。

登上釜山,俯瞰殷繁水向南,观看九十九泉。

戊戌日,皇帝回宫。

九月戊午日,前并州刺史叔孙建等人大破山胡。

刘虎渡过黄河东逃,到陈留,被随从杀死,司马顺宰等人也都死了。

司马德宗的相国刘裕,溯河攻打姚泓,派他的部将王仲德为前锋,从陆路到梁城。

兗州刺史尉建畏怯懦弱,弃州北渡,王仲德于是进入滑台。

诏令将军叔孙建等人渡过黄河,在滑台耀武扬威,斩杀尉建于城下。

冬十月壬戌日,皇帝到犲山宫。

徒何部落的库傉官斌先投降,后又叛归冯跋。

骁骑将军延普渡过濡水讨伐,大破敌军,斩杀库傉官斌及冯跋的幽州刺史渔阳公库傉官昌、征北将军、关内侯库傉官提等人,生擒库傉官女生,绑送京城。

幽州平定。

十一月甲戌日,皇帝回宫,在北苑建造蓬台。

十二月,南阳王良去世。

这一年,姚兴去世,他的儿子姚泓继位。

二年春二月丙午日,诏令说:“九州的百姓,远离京城,时常有阻塞,地方官员甚至不上报。现在春耕开始,或有贫穷失去农务的。派遣使者巡视天下,视察各州,观察民风,询问百姓疾苦,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有不能自申的,都上报朝廷。”

辛酉日,司马德宗的荥阳守将傅洪,派使者到叔孙建处,请求以虎牢投降,请求军队接应。

德宗的谯王司马文思派使者王良到朝廷上书,请求军队讨伐刘裕。

诏令司徒长孙嵩率领各军拦截刘裕,在畔城交战,更有

负捷。皇帝下令停止各军行动,但未能成功。

夏季四月丁未日,榆山的丁零族首领翟蜀率领部下派遣使者与刘裕通好。冯跋派遣王特兒等人与司马德宗联系,章武太守逮捕了王特兒等人,将他们押送到京城。丁巳日,皇帝前往高柳。壬戌日,皇帝返回宫中。五月,汝南的百姓胡譁等一万多家相继归附。乙未日,司马德宗的齐郡太守王懿前来投降。皇帝西巡,到达云中,渡过黄河,在大漠中狩猎。

秋季七月,在城南建造了一座高二十丈的白台。司马顺之进入常山,散布谣言迷惑众人,声称自己受天帝之命,二十五岁时应成为君主,于是在封龙山聚集党羽。赵郡的大盗赵德被押送到京城,被处决。八月,刘裕灭掉了姚泓。九月癸酉日,司马德宗的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谯王文思,章武王的儿子司马国璠、司马道赐,辅国将军温楷,竟陵内史鲁轨,荆州治中韩延之、殷约,平西参军桓谧、桓璲及桓温的孙子道子,勃海的刁雍,陈郡的袁式等数百人前来投降。姚泓的匈奴镇将姚成都与弟弟和都举镇投降。

冬季十月己酉日,皇帝下令司徒长孙嵩等人返回京城,派遣叔孙建镇守鄴城。癸丑日,豫章王夔去世。十一月,司徒长孙嵩等各军到达乐平。皇帝下令长孙嵩派遣娥清、周几特等人与叔孙建讨伐西山的丁零族翟蜀、洛支等人,彻底消灭了他们的余党后返回。免除各州的租税。十二月己酉日,皇帝下令河东、河内有姚泓的子弟流落在民间,能够将他们送到京城的将得到赏赐。庚申日,皇帝在西山狩猎。癸亥日,皇帝返回宫中。氐族首领徐騃奴、齐元子等人,率领三万部落民众在雍州归附,派遣使者前来表示归顺。皇帝下令将军王洛生及河内太守杨声等人西行接应他们。壬申日,皇帝前往大宁长川。姚泓的尚书、东武侯姚敞,姚敞的弟弟镇远将军僧光,右将军姚定世从洛阳前来投奔。这一年,李暠去世,他的儿子李歆继位,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三年春季正月丁酉日,皇帝从长川下令护高车中郎将薛繁率领高车丁零十二部民众向北进军,到达弱水,投降的有两千多人,缴获牛马两万多头。河东的胡人、蜀人五千多家相继归附。三月,司马德宗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庚戌日,皇帝前往西宫。因范阳去年遭受水灾,免除其租税。

夏季四月己巳日,将冀州、定州、幽州的徒何族迁到京城。五月丙午日,皇帝下令叔孙建镇守广阿。壬子日,皇帝东巡,到达濡源和甘松。派遣征东将军长孙道生、给事黄门侍郎奚观率领精锐骑兵袭击冯跋,又命令骁骑将军延普从幽州向北进军辽西以壮声势,皇帝在突门岭等待他们。长孙道生到达龙城,迁移了一万多户民众后返回。六月乙酉日,皇帝西返。

秋季七月戊午日,皇帝回到京城。八月,雁门、河内地区下大雨,免除其租税。九月甲寅日,皇帝下令各州征收民众的租税,每户五十石,储存在定州、相州、冀州。

冬季十月戊辰日,在西苑建造宫殿。这一年,司马德宗去世,他的弟弟司马德文篡位。赫连屈丐自称皇帝。

四年春季正月壬辰日,皇帝前往河边,在犊渚进行大规模搜捕。癸卯日,皇帝返回宫中。三月癸丑日,在蓬台北建造宫殿。司马德文的宁朔将军、平阳太守、匈奴护军薛辩及司马楚之、司马顺明、司马道恭,都派遣使者前来请求投降。

夏季四月庚辰日,皇帝在东庙举行祭祀,远方的藩国前来助祭的有数百个国家。辛巳日,皇帝南巡,前往雁门。免除所经过地区今年的租赋。五月庚寅日,皇帝在氵垒水观看捕鱼。己亥日,皇帝返回宫中。免除所经过地区一年的租赋。六月,司马德文的建威将军、河西太守、冯翊羌酋党道子派遣使者前来归附。秋季八月辛未日,皇帝东巡。派遣使者祭祀恆岳。甲申日,皇帝返回宫中。免除所经过地区一年的田租。九月,在白登山建造宫殿。冬季十二月癸亥日,皇帝西巡,到达云中,越过白道,在辱孤山狩猎野马。到达黄河,从君子津西渡,在薛林山进行大规模狩猎。

五年春季正月丙戌日,皇帝从薛林东返。到达屋窦城,犒劳将士,举行两天的盛大宴会,分发捕获的禽兽作为赏赐。己亥日,皇帝返回宫中。三月丙戌日,南阳王意文去世。

夏季四月,河西的屠各首领黄大虎、羌酋不蒙娥等人派遣使者前来归附。丙寅日,开始建造氵垒南宫。五月乙酉日,皇帝下诏说:“宣武皇帝体悟大道,天赋自然,伟大的功业和名声未能完全彰显,不足以光耀洪烈、流传后世。如今根据纬图,首次看到尊号,天意和人心,昭然若揭。将‘宣’改为‘道’,上尊谥号为道武皇帝,以彰显灵命的先启,圣德的玄同。告祭郊庙,宣示于八方。”庚戌日,淮南侯司马国璠、池阳侯司马道赐等人谋反被处决。

六月丙寅日,皇帝前往翳犊山。秋季七月丁酉日,皇帝西行到达五原。丁未日,皇帝前往云中大室,赐予随从人员盛大的宴会。八月癸亥日,皇帝返回宫中。闰月甲午日,阴平王烈去世。冬季十一月,皇帝下令骁骑将军延普修建乾城。十二月丁亥日,杏城的羌酋狄温子率领三千多家前来归附。这一年,刘裕废黜并杀害了他的君主司马德文,自称皇帝,国号为宋。李歆被沮渠蒙逊灭掉,李歆的弟弟李恂在敦煌自立。

六年春季正月辛未日,皇帝前往公阳。二月,皇帝下令每二十户民众缴纳一匹战马和一头大牛。三月甲子日,阳平王熙去世。乙亥日,皇帝下令六部民众,每满一百只羊缴纳一匹战马。征发京城六千人修建苑囿,从旧苑开始,东至白登,周长三十多里。夏季六月乙酉日,皇帝北巡,到达蟠羊山。

秋季七月,皇帝西巡,在柞山狩猎,亲自射杀了一只老虎,随后到达黄河。八月庚子日,皇帝在犊渚进行大规模狩猎。九月庚戌日,皇帝返回宫中。壬申日,刘裕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冬季十月己亥日,皇帝前往代地。十二月丙申日,皇帝西巡,到达云中。这一年,沮渠蒙逊灭掉了李恂。

七年春季正月甲辰日,皇帝从云中西行,前往屋窦城,赐予随从人员三天的盛大宴会,各藩国首领分别得到不同的赏赐。二月丙戌日,皇帝返回宫中,赐予随从人员不同的布帛,在西宫举行盛大的宴会。三月乙丑日,河南王曜去世。

夏季四月甲戌日,皇帝封皇子焘为泰平王,焘字佛厘,任命为相国,加封大将军;封皇子丕为乐平王,加封车骑大将军;封皇子狝为安定王,加封卫大将军;封皇子范为乐安王,加封中军大将军;封皇子健为永昌王,加封抚军大将军;封皇子崇为建宁王,加封辅国大将军;封皇子俊为新兴王,加封镇军大将军;封献怀长公主的儿子嵇敬为长乐王,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起初,皇帝长期服用寒食散,多年

皇帝身体不适,无法处理繁重的政务,五月,下诏让皇太子临朝听政。同月,泰平王摄政。刘裕去世,其子刘义符自立为帝。

秋九月,皇帝下诏任命司空奚斤为都督前锋诸军事,担任晋兵大将军、行扬州刺史,交址侯周几为宋兵将军、交州刺史,安固子公孙表为吴兵将军、广州刺史,率领前锋讨伐刘义符。

乙巳日,皇帝前往氵垒南宫,随后到达广宁。己酉日,下诏泰平王率领百国在东苑举行法驾田猎,车马服饰都使用皇帝的副车。辛亥日,修筑平城的外城,周长三十二里。辛酉日,皇帝前往桥山,派遣使者祭祀黄帝和唐尧的庙宇。随后东行至幽州,会见年长者,询问他们的疾苦,赐予爵位。派遣使者巡视各州郡,观察风俗。

冬十月甲戌日,皇帝返回宫中,免除所经过地区的一半田租。奚斤攻打滑台未能成功,皇帝大怒,商议亲自南征,以声援奚斤。壬辰日,皇帝南巡,从天门关出发,越过恆岭。四方藩属的首领各自率领部下跟随,共有五万余人。十一月,泰平王亲自率领六军出镇塞上,安定王弥与北新公安同居守。丙午日,特赦司州死罪以下的犯人。刘义符的东郡太守王景度放弃滑台逃走。皇帝下诏任命成皋侯元苟兒为兗州刺史,镇守滑台。十二月,派遣寿光侯叔孙建等人率军从平原东渡,攻占青、兗诸郡。刘义符的兗州刺史徐琰听说敌军渡河,弃城逃走,叔孙建于是东进青州。司马爱之、秀之先前在济东聚集党羽,此时都率众投降。

八年正月丙辰日,皇帝前往鄴城,慰问百姓。司空奚斤平定兗豫后,回军包围虎牢。刘义符的守将毛德祖坚守不降。河东蜀人薛定、薛辅率领五千余家归附。蠕蠕侵犯边境。二月戊辰日,在长川以南修筑长城,从赤城起,西至五原,绵延二千余里,设置戍卫。三月乙巳日,皇帝在鄴南韩陵山狩猎,随后前往汲郡,到达枋头。乙卯日,从灵昌津渡河,前往陈留、东郡。乙丑日,渡河北上,西行至河内,在冶坂津建造浮桥。

夏四月丁卯日,皇帝前往成皋城,视察虎牢。城内缺水,用绳索从河中汲水。皇帝下令用连舰上施贲辒,切断敌军的汲水路线,又挖掘地道夺取敌军的井。随后到达洛阳,观看《石经》。蛮王梅安率领数千名首领前来进贡方物。闰月己未日,皇帝返回河内,北登太行山,前往高都。虎牢城溃,俘虏了刘义符的冠军将军、司州刺史、观阳伯毛德祖,冠军司马、荥阳太守翟广,建威将军窦霸,振武将军姚勇错,振威将军吴宝之,司州别驾姜元兴,治中窦温。军中爆发瘟疫,死者十之二三。辛酉日,皇帝返回晋阳。赏赐随从官员,从王公到仆役,无不受到赏赐。五月丙寅日,皇帝返回雁门。皇太子率领留台王公在句注以北迎接。庚寅日,皇帝从南巡返回。六月己亥日,太尉、宜都公穆观去世。丙辰日,皇帝北巡,到达参合陂,游览蟠羊山。

秋七月,皇帝前往三会屋侯泉,下诏皇太子率领百官随从。八月,皇帝前往马邑,视察氵垒源。九月乙亥日,皇帝返回宫中。下诏司空奚斤返回京师,昌平侯娥清、交址侯周几等镇守枋头。刘义符的颖川太守李元偷偷进入许昌,皇帝下诏周几攻打他,李元德逃走。周几平定许昌,回军枋头。

冬十月癸卯日,扩建西宫,修筑外垣墙,周长二十里。十一月己巳日,皇帝在西宫驾崩,时年三十二岁。遗诏将司空奚斤所获的军实赏赐给大臣,从司徒长孙嵩以下到士卒各有赏赐。十二月庚子日,上谥号为明元皇帝,葬于云中金陵,庙号称太宗。

皇帝礼敬儒生,喜欢阅读史传。认为刘向所撰的《新序》、《说苑》在经典正义方面多有缺失,于是撰写了《新集》三十篇,采录诸经史,涵盖古义,兼具文武之道。

史臣评论说:太祖英雄,北驱朔漠,晚年国内多有矛盾。明元皇帝怀有纯孝之心,遭遇枭镜之祸,以权谋济事,危难中得以安定,巩固基业,内外和睦。以德行为宗,确实无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三-注解

太宗明元皇帝:北魏第二位皇帝,名拓跋嗣,是太祖拓跋珪的长子。

太祖: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庙号太祖。

云中宫:北魏时期的宫殿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带。

天兴六年:北魏年号,公元403年。

齐王:封号,北魏时期封给皇子的爵位。

相国: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宰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车骑大将军:古代高级武官名,负责统领军队。

汉武帝:西汉皇帝刘彻,以雄才大略著称,曾采取严厉手段巩固皇权。

天赐六年:北魏年号,公元409年。

清河王绍:北魏宗室成员,曾发动叛乱。

永兴元年:北魏年号,公元409年。

宣穆皇后:太宗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的追尊封号。

长孙嵩:北魏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

安同:北魏官员,曾任北新侯。

蠕蠕:古代对柔然族的称呼,柔然是活跃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乞伏乾归:西秦国的建立者,曾自称秦王。

冯跋:北燕的建立者,公元409年自立为燕王,后称帝。

姚兴:姚兴是后秦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与北魏有多次外交和军事互动。

刘裕: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即宋武帝。

慕容超:南燕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被刘裕所灭。

奚斤:北魏时期的著名将领,多次参与对南朝宋的战争。

盛乐金陵:北魏太祖拓跋珪的陵墓所在地。

司马德宗:东晋的皇帝,公元419年至420年在位。

乞伏炽磐:西秦国的第二位皇帝,乞伏乾归之子。

沮渠蒙逊:北凉的建立者,公元401年至433年在位。

跋那山:跋那山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座山,具体位置不详,但在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中,它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

大宁:大宁是北魏时期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附近,是北魏的一个重要行政和军事中心。

蒲子:蒲子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城镇。

研子垒:研子垒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大单于:大单于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号,相当于汉族的皇帝,文中提到的曹龙被推举为大单于,反映了当时北方民族的权力结构。

定襄:定襄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

善无川:善无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农业区域。

白登:白登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附近,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大宁川:大宁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农业区域。

犲山宫:犲山宫是北魏时期的一个皇家宫殿,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皇帝的重要行宫。

吐京:吐京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城镇。

西宫:西宫是北魏时期的一个皇家宫殿,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皇帝的重要行宫。

神瑞元年:神瑞元年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标志着北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繁畤:繁畤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

赫连屈孑:赫连屈孑是匈奴族的一个首领,他在北魏时期多次入侵中原地区。

平城:平城是北魏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是北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马邑:马邑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城镇。

滑台: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滑县一带,是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战略要地。

蓬台:蓬台是北魏时期的一个皇家建筑,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是北魏皇帝的重要行宫。

虎牢: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是古代军事重镇。

畔城:畔城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榆山丁零翟蜀:榆山是地名,丁零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翟蜀是丁零族的首领。

姚泓:后秦的皇帝,公元416年至417年在位。

叔孙建:北魏的将领。

李暠:西凉的建立者,公元400年至417年在位。

赫连屈丐:夏国的建立者,公元407年至425年在位。

皇太子临朝听政:指皇帝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无法处理朝政时,由皇太子代为处理国家大事。

泰平王摄政:泰平王在皇帝无法执政时,暂时接管国家政权。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此处指北魏时期修筑的长城。

石经:指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经典,通常用于教育和保存经典。

明元皇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谥号,他在位期间加强了北魏的中央集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三-评注

《太宗纪》是《魏书》中记载北魏太宗拓跋嗣生平事迹的重要篇章。作为北魏的第二位皇帝,拓跋嗣的统治时期标志着北魏从开国初期的动荡逐渐走向稳定。本文通过对太宗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现了其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北魏早期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状况。

首先,本文详细记载了太宗的出生背景及其与太祖拓跋珪的关系。太宗作为太祖的长子,自幼受到太祖的重视,被封为齐王并担任相国、车骑大将军等要职。这些记载不仅体现了太宗在皇室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北魏早期皇位继承制度的雏形。

其次,本文通过对太宗与太祖之间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北魏皇室内部的复杂情感与政治斗争。太祖为巩固皇权,采取了类似于汉武帝的严厉手段,赐死太宗的母亲刘贵人。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北魏早期皇权至上的政治理念,也反映了太宗作为皇位继承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太宗在母亲去世后的悲痛表现,以及太祖对其的愤怒,进一步凸显了皇室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在政治方面,本文记载了太宗即位后的一系列举措,如大赦天下、追尊母亲为宣穆皇后、重新启用被罢免的公卿大臣等。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太宗的宽厚仁政,也反映了其在巩固皇权、稳定政局方面的智慧。此外,太宗还通过简贤任能、抚恤穷乏等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基础。

在军事方面,本文详细记载了太宗北伐蠕蠕、平定内乱等重大军事行动。这些记载不仅展现了太宗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北魏早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频繁冲突。通过对这些军事行动的叙述,本文揭示了北魏在扩张领土、巩固边疆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此外,本文还通过对太宗在文化、礼仪等方面的举措的记载,展现了其在推动北魏文化发展方面的贡献。如太宗在即位后多次举行大赦、赐宴、巡幸等活动,不仅增强了皇室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北魏文化的繁荣。

总的来说,《太宗纪》通过对太宗生平事迹的详细记载,展现了北魏早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复杂面貌。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世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太宗的描写,本文揭示了北魏早期皇权至上的政治理念、皇室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太宗在巩固皇权、稳定政局、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位期间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涵盖了军事、政治、外交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北魏时期的政治格局、民族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状况。

首先,文中提到的多次军事行动反映了北魏与周边民族的复杂关系。例如,曹龙、张大头等河西胡人的活动,以及赫连屈孑的入侵,都显示了北魏在北方边境面临的军事压力。北魏通过军事征讨、盟誓、赐封等手段,试图稳定边疆局势,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其次,文中提到的多次迁徙和安置新民的政策,反映了北魏政府对人口流动和土地分配的重视。通过“计口受田”的政策,北魏政府试图解决流民问题,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也为北魏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文中提到的外交活动,如姚兴遣使朝贡、刘裕的军事行动等,反映了北魏与南朝、后秦等政权的外交互动。这些外交活动不仅体现了北魏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南北分裂的政治格局。

此外,文中提到的多次巡行、赐封、祭祀等活动,显示了北魏皇帝对民生的关注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这些活动,北魏皇帝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北魏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民族关系和外交政策。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魏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反映了当时北方各民族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文中提到的榆山丁零翟蜀、冯跋、司马德宗、刘裕、姚泓等人物,都是当时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中提到的长孙嵩、叔孙建等北魏将领的活动,展示了北魏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军事策略和行动。长孙嵩等将领的军事行动,不仅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也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

李暠、赫连屈丐、沮渠蒙逊等地方政权的兴衰,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的分裂和动荡。这些地方政权的建立和灭亡,不仅是军事斗争的结果,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文中还提到了北魏皇帝的一系列巡游和狩猎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皇帝的个人爱好,也是展示皇权和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活动,皇帝可以亲自了解各地的民情,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联系,同时也展示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以及当时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北魏明元帝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活动,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频繁的军事冲突。明元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显得极为谨慎和果断,如他因病无法处理朝政时,立即让皇太子临朝听政,并任命泰平王摄政,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军事方面,明元帝展现了其作为一位军事统帅的能力。他派遣奚斤等将领对南朝宋进行征讨,虽然在某些战役中未能取得预期成果,如滑台之战,但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亲自南巡,为前线将士提供声援,显示了他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对将士的关怀。

此外,明元帝还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他对儒学的重视体现在他亲自撰写《新集》三十篇,以补充和完善刘向的《新序》和《说苑》,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显示了他希望通过文化教育来巩固国家的统治基础。

明元帝的统治时期,虽然面临内忧外患,但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边疆的安全。他的政策和行动,不仅加强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也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北魏明元帝时期的重大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为我们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帝纪-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70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