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四

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四-原文

长孙肥,代人也。昭成时,年十三,以选内侍。少有雅度,果毅少言。太祖之 在独孤及贺兰部,肥常侍从,御侮左右,太祖深信仗之。

登国初,与莫题等俱为大将,从征刘显,自濡源击库莫奚,讨贺兰部,并有战 功。太祖征蠕蠕,大破之,肥降其主匹候跋,事具《蠕蠕传》。又从征卫辰及薛干 部,破灭之。蠕蠕别主缊纥提子曷多汗等率部落弃父西走,肥以轻骑追至上郡,斩 之。

后从征中山,拜中领军将军。车驾次晋阳,慕容宝并州刺史、辽西王农弃城宵 遁,肥追之至蒲泉,获其妻子。太祖将围中山,慕容宝弃城奔和龙。肥与左将军李 栗三千骑追之,至范阳,不及而还。遂破其研城戍,俘千余人。中山城内人立慕容 普邻为主,太祖围之。普邻及出步卒千余人,欲伺间犯围。太祖命肥挑战,伪退, 普邻众追肥,太祖截其后,尽擒斩之。时以士马少粮,遂罢中山之围,就谷河间。 慕容贺邻杀普邻而自立。车驾次鲁口,遣肥帅七千骑袭中山,入其郛而还。贺邻以 步骑四千追肥至泒水,肥自魏昌击之,获铠骑二百。肥中流矢,疮重,乃还。中山 平,以功赐爵琅邪公。迁卫尉卿,改爵卢乡。

时中山太守仇儒不乐内徙,亡匿赵郡,推群盗赵准为主。妄造妖言云:“燕东 倾,赵当续,欲知其名,准水不足。”准喜而从之,自号使持节、征西大将军、青 冀二州牧、钜鹿公。儒为长史。聚党二千余人,据关城,连引丁零,杀害长吏,扇 动常山、钜鹿、广平诸郡。遣肥率三千骑讨之,破准于九门,斩仇儒,生擒准。诏 以儒肉食,准传送京师,轘之于市,夷其族。

除肥镇远将军、兗州刺史,给步骑二万,南徇许昌,略地至彭城。司马德宗将 刘该遣使诣肥请降,贡其方物。姚平之寇平阳,太祖将讨之,选诸将无如肥者,乃 徵还京师,遣肥与毗陵王顺等六万骑为前锋。车驾次永安,平募遣勇将,率精骑二 百窥军,肥逆击擒之,匹马不返。平退保柴壁,太祖进攻屠之。遣肥还镇兗州。

肥抚尉河南,得吏民心,威信著于淮泗。善策谋,勇冠诸将,每战常为士卒先, 前后征讨,未尝失败,故每有大难,令肥当之。南平中原,西摧羌寇,肥功居多, 赏赐奴婢数百口,畜物以千计。后降爵为蓝田侯。天赐五年卒,谥曰武,陪葬金陵。 子翰袭爵。

翰,少有父风。太祖时,以善骑射,为猎郎。太宗之在外,翰与元磨浑等潜谋 奉迎。太宗即位,迁散骑常侍,与磨浑等拾遗左右。以功迁平南将军。率众镇北境, 威名甚著,蠕蠕惮之。后为都督北部诸军事、平北将军、真定侯,给殿中细拾队, 加旌旗鼓吹。蠕蠕每犯塞,翰拒击有功,进爵为公。世祖即位,徵还京师,进封平 阳王,加安集将军。

蠕蠕大檀之入寇云中,世祖亲征之,遣翰率北部诸将尉眷,自参合以北,击大 檀别帅阿伏干于柞山,斩首数千级,获马万余匹。又与东平公娥清出长川以讨大檀。 大檀众北遁,追击,克获而还。寻迁司徒。袭赫连昌,破之。世祖复征昌,翰与廷 尉道生、宗正娥清率骑三万为前驱。昌战败,奔上邽,翰以八千骑追之,至高平, 不及而还。从袭蠕蠕,车驾度漠,大檀奔走。其弟匹黎率众赴之,遇翰交战,匹黎 众溃走,斩其渠帅数百人。

翰清正严明,善抚将士,太祖甚重之。神三年薨,深见悼惜,为之流涕,亲 临其丧,礼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赙赐有加。谥曰威,陪葬金陵。

子平成,袭爵,降为公。平成,少以父任为中散,累迁南部尚书。卒,陪葬金 陵。

子浑,袭爵。浑,初为中散,久之为彭城镇将。大和中卒。子盛袭爵。

翰弟受兴。世祖时,从征平凉,以功赐爵长进子,除河间太守。卒。

子安都,袭爵。显祖时,为典马令。

受兴弟陈,世祖时为羽林郎。征和龙,贼自西门出,将犯外围,陈击退之,追 斩至长城下。以功赐爵五等男。又从征凉州,为都将领。入宫,迁殿中给事中,进 爵为子,迁驾部尚书。复出为北镇都将。陈性宽厚,好学爱士,所历辄为人追思之。 高宗即位,进爵吴郡公,加安东将军。兴光二年卒。赠散骑常侍、吴郡王,谥曰恭, 陪葬金陵。

子头,袭爵。高宗时,为中散,迁内行长,典龙牧曹。天安初卒。子拔袭爵。

陈弟兰。世祖初,为中散。常从征伐,典御兵器,赏赐甚厚。后以破平凉功, 赐爵睢阳子,加奋武将军。迁散骑常侍、北部尚书。后除豫州刺史。卒。

子乌孤,袭爵。高祖初,出为武都镇将,入为散令。

子乐,孝静时,金紫光禄大夫。

肥弟亦干,太祖初,为羽林郎。从平中原,除广平太守。卒。

子石洛,世祖初,为羽林郎,稍迁散骑常侍。从征赫连昌,为都将,以功拜乐 部尚书,赐爵临淮公,加宁西将军。神中卒,谥曰简。

子真,少以父任为中散。从征平凉,以功赐爵临城子,拜员外散骑侍郎、广武 将军。袭父爵,降为建义将军、临淮侯。迁司卫监。征盖吴。迁殿中尚书,加散骑 常侍。从驾征刘义隆,至江。进爵南康公,加冠军将军,卒于军。

子吴兒,袭爵。高祖初,为中散、武川镇将。太和初,卒,赠恆州刺史。

子长乐,袭。坐事爵除。后历陵江将军、羽林监。

子荣族,武定中,征

西将军、繁昌男。

吴兒弟突,朔州长史。

子元庆,平州仓曹参军。

尉古真,代人也。太祖之在贺兰部,贺染干遣侯引乙突等诣行宫,将肆逆。古 真知之,密以驰告,侯引等不敢发。染干疑古真泄其谋,乃执栲之,以两车轴押其 头,伤一目,不伏,乃免之。登国初,从征库莫奚及叱突邻,并有功。又从救贺兰, 破卫辰子直力鞮,复击慕容宝于参合陂。又从平中原,以功赐爵束州侯,加建节将 军。太宗初,为鸿飞将军,率众五千,镇大洛城。太宗西巡,古真与奚斤等率前军 讨越勒部,大破之,获马五万匹,牛羊二十万头,掠二万余家西还。泰常三年,除 定州刺史。卒,子亿万袭。卒,子盛袭。

古真弟太真,太宗初,为平南将军、相州刺史。

太真弟诺,少侍太祖,以忠谨著称。从围中山,诺先登,伤一目。太祖叹曰: “诺兄弟并毁其目,以建功效,诚可嘉也。”宠待遂隆。除平东将军,赐爵安乐子。 从讨姚平,还,拜国部大人。太宗初,为幽州刺史,加东统将军,进爵为侯。长孙 道生之讨冯跋也,诺与骁骑将军延普率师次辽西。转宁东将军,进爵武陵公。诺之 在州,有惠政,民吏追思之。世祖时,蓟人张广达等二百余人诣阙请之,复除安东 将军、幽州刺史,改邑辽西公。兄弟并为方伯,当世荣之。燕土乱久,民户凋散, 诺在州前后十数年,还业者万余家。延和中卒。

第八子观,袭爵。卒,子崘袭。

诺长子眷,忠谨有父风。太宗时,执事左右,为大官令。时侍臣受斤亡入蠕蠕, 诏眷追之,遂至虏庭。大檀问其故,眷曰:“受斤负罪天子,逃刑在此,不时执送, 是以来取。”眷遂擒受斤于大檀前。左右救之,乃免。由是,以骁烈闻。迁司卫监。 太宗幸幽州,诏眷辅世祖居守。后征河南,督高车骑,临阵冲突,所向无前,贼惮 之。世祖即位,命眷与散骑常侍刘库仁等八人分典四部,绾奏机要。赐爵山桑侯, 加陈兵将军。

又为安北将军,出镇北境。与平阳王长孙翰击蠕蠕别帅阿伏干于祚山,率师至 歌删山,击蠕蠕别帅便度弟库仁直,引师而北。蠕蠕部帅莫孤率高车骑五千乘来逆, 眷击破之,斩首千余级。又从征蠕蠕。眷出白、黑两漠之间,击其东部,大获而还。 又从征赫连昌,眷出南道,击昌于上邽。士众乏粮,临淮公丘堆等督租于郡县,为 昌所败。昌乘胜抄掠,诸将患之。眷与侍御史安颉阴谋设伏,邀击擒昌。以功拜宁 北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渔阳公。后从征和龙,眷督万骑前驱,慰喻降二千余户。 寻为假节、加侍中、都督豫洛二州及河内诸军事、安南将军、开府,镇虎牢。张掖 王秃发保周之反也,徵眷与永昌王健等率师讨之,破保周于番禾。保周遁走,眷率 骑追之,保周穷迫自杀。诏眷留镇凉州,加都督凉沙河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 护羌戎校尉。转敦煌镇将。又击破吐谷浑,俘三千余口。眷历镇四蕃,威名并著。

高宗时,率师北击伊吾,克其城,大获而还。寻拜侍中、太尉,进爵为王。与 太宰常英等评尚书事。高宗北巡狩,以寒雪方降,议还。眷谏曰:“今动大众,以 威北敌,去都不远,而便旋驾,虏必疑我有内难。虽方寒雪,兵人劳苦,以经略大 体,宜便前进。”高宗从之,遂渡漠而还。以眷元老,赐杖履上殿。和平四年薨。 高宗悼惜之,赠大将军,谥曰庄。

子多侯,袭爵。多侯少有武干,显祖时,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羌戎校尉、 敦煌镇将。至镇,上表求率轻骑五千,西入于阗,兼平诸国,因敌取资,平定为效。 弗许。高祖初,蠕蠕部帅无卢真率三万骑入塞围镇,多侯击之走,以功进号征西大 将军。后多侯猎于南山,蠕蠕遣部帅度拔入围敦煌,断其还路。多侯且前且战,遂 冲围而入。率众出战,大破之,追北数十里,斩首千余级。因上疏求北取伊吾,断 蠕蠕通西域之路。高祖善其计,以东作方兴,难之。太和元年,为妻元氏所害。

子建,袭爵。历位给事中。卒,无子。

建弟那,袭爵。卒。

子范,袭。

范弟显业,散骑常侍。与太原公主奸通,生子彦。武定中,卫将军、南营州刺 史。

多侯弟子庆宾,善骑射,有将略。高祖时,释褐员外散骑侍郎,稍迁左将军、 太中大夫。肃宗时,议欲送蠕蠕主阿那瑰还国,庆宾上表固争,不从。后蠕蠕遂执 行台元孚,大掠北境。诏尚书令李崇讨之,庆宾别将隶崇,出塞而返。元法僧之外 叛,萧衍遣其豫章王萧综镇徐州,又诏庆宾为别将隶安丰王延明讨之。寻除后将军、 肆州刺史。时尔朱荣兵威渐盛,曾经肆州,庆宾畏恶之,据城不出。荣恨庆宾,举 兵袭之。庆宾别驾姚和内应,荣遂害庆宾僚属,拘庆宾还秀容,呼为假父。后以母 忧还都,寻起为平东将军、光禄大夫、都督,镇汝阴。还朝,永安二年卒。赠车骑 将军、雍州刺史,又追加侍中、司空公。

庆宾子豹,起家员外郎。肃宗时,行颍州事,与萧衍将裴之礼战殁。

豹弟瑾,武定中,东平太守。

眷弟地干,机悟有才艺,驰马立射五的,时人莫能及。太宗时,为左机令。世 祖少而善之,即位,擢为库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领侍辇郎。地干奉 上忠谨,尤善嘲笑。世祖见其效人举措,

忻悦不能自胜。甚见亲爱,参军国大谋。

世祖将征平凉,试冲车以攻冢,地干为索所罥,折胁而卒。世祖亲往临抚,哭之甚恸。赠中领军将军、燕郡公,谥曰惠,赠赐丰厚。

子长寿,幼拜散骑常侍,迁殿中右曹尚书,仍加散骑常侍。从征刘义隆,至江。赐爵会稽公,加冠军将军。高宗时,附泾州刺史。和平五年卒。

子弥真,袭爵。弥真卒,无子,弟状德,袭爵。

地干弟侯头,袭地干职,为库部尚书。

侯头弟力斤,亦以忠谨闻。历位御史中尉、并州刺史,有政绩。加冠军将军,赐爵晋阳侯。卒,赠平南将军。

力斤弟焉陈,尚书、安乐侯。

古真族玄孙聿,字成兴,性耿介。萧宗时,为武卫将军。是时,领军元叉秉权,百僚莫不致敬,而聿独长揖不拜。寻出为平西将军、东凉州刺史。凉州绯色,天下之最,叉送白绫二千匹,令聿染,拒而不许。叉讽御史劾之,驿徵至京。覆验无状,还复任。寻卒于州,时年五十。赠安北将军、朔州刺史。

子俭。武定中,开府祭酒。

史臣曰:长孙肥结发内侍,雄烈知名,军锋所指,罔不奔散,关张万人之敌,未足多也。翰有父风,不陨先构,临丧加礼,抑有由哉!尉真兄弟,忠勇奋发,义以忘生。眷威略著时,增隆家业,青紫麾旄,亦其宜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四-译文

长孙肥是代郡人。昭成帝时期,他年仅十三岁,被选为内侍。他从小就有优雅的风度,果断坚毅,寡言少语。太祖在独孤部和贺兰部时,长孙肥经常随侍左右,保护太祖,太祖非常信任和依赖他。

登国初年,长孙肥与莫题等人一起成为大将,跟随太祖征讨刘显,从濡源出击库莫奚,讨伐贺兰部,屡立战功。太祖征讨蠕蠕时,大败敌军,长孙肥降服了蠕蠕的首领匹候跋,此事详细记载在《蠕蠕传》中。后来他又跟随太祖征讨卫辰和薛干部,将其彻底消灭。蠕蠕的另一位首领缊纥提的儿子曷多汗等人率领部落抛弃父亲向西逃跑,长孙肥率领轻骑兵追至上郡,将其斩杀。

后来,长孙肥跟随太祖征讨中山,被任命为中领军将军。太祖的车驾驻扎在晋阳时,慕容宝的并州刺史、辽西王农弃城连夜逃跑,长孙肥追击至蒲泉,俘获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太祖准备围攻中山时,慕容宝弃城逃往和龙。长孙肥与左将军李栗率领三千骑兵追击,追至范阳,未能追上,于是返回。随后攻破了研城戍,俘虏了一千多人。中山城内的人立慕容普邻为首领,太祖围攻中山。普邻率领一千多名步兵出城,企图伺机突围。太祖命令长孙肥挑战,假装撤退,普邻的部队追击长孙肥,太祖截断他们的后路,将他们全部擒获并斩杀。当时因为军队缺粮,太祖决定撤除对中山的包围,转而在河间获取粮草。慕容贺邻杀了普邻自立为王。太祖的车驾驻扎在鲁口时,派遣长孙肥率领七千骑兵袭击中山,攻入城郭后返回。贺邻率领四千步兵和骑兵追击长孙肥至泒水,长孙肥从魏昌出击,俘获了二百名骑兵。长孙肥中了流箭,伤势严重,于是返回。中山平定后,长孙肥因功被赐予琅邪公的爵位。后来他升任卫尉卿,爵位改为卢乡。

当时中山太守仇儒不愿意内迁,逃亡并藏匿在赵郡,推举盗贼赵准为首领。仇儒编造谣言说:“燕国将倾覆,赵国将延续,想知道他的名字,准水不足。”赵准高兴地听从了他,自封为使持节、征西大将军、青冀二州牧、钜鹿公。仇儒担任长史。他们聚集了两千多名党羽,占据关城,联合丁零人,杀害地方官员,煽动常山、钜鹿、广平等郡。太祖派遣长孙肥率领三千骑兵讨伐他们,在九门击败赵准,斩杀仇儒,生擒赵准。朝廷下令将仇儒的肉分食,赵准被押送到京城,在市场上被车裂,并灭了他的家族。

长孙肥被任命为镇远将军、兗州刺史,统领两万步兵和骑兵,南下攻取许昌,占领了彭城一带。司马德宗的将领刘该派使者向长孙肥请降,并进贡了当地的物产。姚平侵犯平阳时,太祖准备讨伐他,挑选将领时发现没有人比长孙肥更合适,于是将他召回京城,派遣长孙肥与毗陵王顺等人率领六万骑兵作为前锋。太祖的车驾驻扎在永安时,姚平招募勇将,率领二百名精锐骑兵侦察军情,长孙肥迎击并擒获了他们,没有一匹马返回。姚平退守柴壁,太祖进攻并屠城。随后派遣长孙肥返回兗州镇守。

长孙肥安抚河南地区,深得官吏和百姓的民心,威信在淮泗一带广为流传。他善于谋划,勇猛冠绝诸将,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前后征讨从未失败,因此每当有重大困难时,太祖都会派长孙肥去应对。他南平中原,西破羌寇,功劳卓著,被赏赐了数百名奴婢和数以千计的牲畜财物。后来他的爵位被降为蓝田侯。天赐五年,长孙肥去世,谥号为“武”,陪葬于金陵。他的儿子长孙翰继承了爵位。

长孙翰从小就有父亲的风范。太祖时期,他因为擅长骑射,被任命为猎郎。太宗在外时,长孙翰与元磨浑等人密谋迎接太宗。太宗即位后,长孙翰升任散骑常侍,与元磨浑等人一起在太宗左右拾遗补缺。因功升任平南将军。他率领军队镇守北部边境,威名远扬,蠕蠕人对他十分畏惧。后来他被任命为都督北部诸军事、平北将军、真定侯,统领殿中细拾队,并加授旌旗鼓吹。每当蠕蠕侵犯边境时,长孙翰都成功击退他们,因功进爵为公。世祖即位后,长孙翰被召回京城,进封为平阳王,加授安集将军。

蠕蠕大檀入侵云中时,世祖亲自征讨,派遣长孙翰率领北部诸将尉眷,从参合以北出击,在柞山击败大檀的别帅阿伏干,斩首数千级,缴获了一万多匹马。长孙翰又与东平公娥清一起从长川出击讨伐大檀。大檀的部队向北逃窜,长孙翰追击并取得了胜利。不久后,长孙翰升任司徒。他袭击赫连昌,并击败了他。世祖再次征讨赫连昌时,长孙翰与廷尉道生、宗正娥清率领三万骑兵作为前锋。赫连昌战败,逃往上邽,长孙翰率领八千骑兵追击,追至高平,未能追上,于是返回。后来他跟随世祖袭击蠕蠕,世祖的车驾渡过沙漠,大檀逃走。大檀的弟弟匹黎率领部队前来支援,与长孙翰交战,匹黎的部队溃败逃走,长孙翰斩杀了数百名敌军首领。

长孙翰为人清正严明,善于安抚将士,太祖非常器重他。神三年,长孙翰去世,太祖深感痛惜,为他流泪,并亲自参加他的丧礼,丧礼按照安城王叔孙俊的规格办理,赏赐丰厚。长孙翰的谥号为“威”,陪葬于金陵。

长孙翰的儿子长孙平成继承了爵位,爵位降为公。长孙平成年轻时因父亲的功勋被任命为中散,后来升任南部尚书。他去世后,陪葬于金陵。

长孙平成的儿子长孙浑继承了爵位。长孙浑最初被任命为中散,后来长期担任彭城镇将。他在太和年间去世,儿子长孙盛继承了爵位。

长孙翰的弟弟长孙受兴在世祖时期,跟随征讨平凉,因功被赐予长进子的爵位,并担任河间太守。他去世后,儿子长孙安都继承了爵位。

长孙安都在显祖时期担任典马令。

长孙受兴的弟弟长孙陈在世祖时期担任羽林郎。征讨和龙时,敌人从西门出击,企图侵犯外围,长孙陈击退了他们,并追击斩杀至长城下。因功被赐予五等男的爵位。后来他又跟随征讨凉州,担任都将领。入宫后,升任殿中给事中,进爵为子,后来又升任驾部尚书。再次外任为北镇都将。长孙陈性格宽厚,好学爱士,他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怀念。高宗即位后,长孙陈进爵为吴郡公,加授安东将军。兴光二年,长孙陈去世,被追赠为散骑常侍、吴郡王,谥号为“恭”,陪葬于金陵。

长孙陈的儿子长孙头继承了爵位。高宗时期,长孙头担任中散,后来升任内行长,掌管龙牧曹。天安初年,长孙头去世,儿子长孙拔继承了爵位。

长孙陈的弟弟长孙兰在世祖初年担任中散。他经常跟随征伐,掌管御用兵器,赏赐丰厚。后来因平定平凉的功劳,被赐予睢阳子的爵位,加授奋武将军。他升任散骑常侍、北部尚书,后来担任豫州刺史。他去世后,儿子长孙乌孤继承了爵位。

长孙乌孤在高祖初年外任为武都镇将,后来入朝担任散令。

长孙乌孤的儿子长孙乐在孝静帝时期担任金紫光禄大夫。

长孙肥的弟弟长孙亦干在太祖初年担任羽林郎。他跟随平定中原,后来担任广平太守。他去世后,儿子长孙石洛继承了爵位。

长孙石洛在世祖初年担任羽林郎,后来升任散骑常侍。他跟随征讨赫连昌,担任都将,因功被任命为乐部尚书,赐予临淮公的爵位,加授宁西将军。神年间,长孙石洛去世,谥号为“简”。

长孙石洛的儿子长孙真年轻时因父亲的功勋被任命为中散。他跟随征讨平凉,因功被赐予临城子的爵位,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广武将军。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降为建义将军、临淮侯。后来他升任司卫监,征讨盖吴。他升任殿中尚书,加授散骑常侍。他跟随世祖征讨刘义隆,到达长江。进爵为南康公,加授冠军将军,在军中去世。

长孙真的儿子长孙吴兒继承了爵位。高祖初年,长孙吴兒担任中散、武川镇将。太和初年,长孙吴兒去世,被追赠为恆州刺史。

长孙吴兒的儿子长孙长乐继承了爵位。后来因事被剥夺爵位。他历任陵江将军、羽林监。

长孙长乐的儿子长孙荣族在武定年间被征召。

西将军、繁昌男。

吴兒的弟弟突,担任朔州长史。

儿子元庆,担任平州仓曹参军。

尉古真,是代郡人。太祖在贺兰部时,贺染干派侯引乙突等人到行宫,准备发动叛乱。古真知道后,秘密骑马报告,侯引等人不敢行动。染干怀疑古真泄露了他的计划,于是抓住他拷问,用两车轴压他的头,伤了一只眼睛,古真不屈服,最终被释放。登国初年,跟随征讨库莫奚和叱突邻,都有功劳。又跟随救援贺兰,击败卫辰的儿子直力鞮,再次在参合陂攻击慕容宝。又跟随平定中原,因功被封为束州侯,加封建节将军。太宗初年,担任鸿飞将军,率领五千人镇守大洛城。太宗西巡时,古真与奚斤等人率领前军讨伐越勒部,大获全胜,缴获五万匹马,二十万头牛羊,掳掠两万多户人家西归。泰常三年,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去世后,儿子亿万继承爵位。亿万去世后,儿子盛继承爵位。

古真的弟弟太真,太宗初年,担任平南将军、相州刺史。

太真的弟弟诺,年轻时侍奉太祖,以忠诚谨慎著称。跟随围攻中山时,诺率先登城,伤了一只眼睛。太祖感叹道:“诺兄弟都毁了一只眼睛,以建立功勋,实在值得嘉奖。”于是对他的宠待更加隆重。被任命为平东将军,赐爵安乐子。跟随讨伐姚平,回来后,被任命为国部大人。太宗初年,担任幽州刺史,加封东统将军,进爵为侯。长孙道生讨伐冯跋时,诺与骁骑将军延普率领军队驻扎在辽西。转任宁东将军,进爵为武陵公。诺在州任职期间,有良好的政绩,百姓和官吏都怀念他。世祖时,蓟人张广达等二百多人到朝廷请求他再次担任安东将军、幽州刺史,改封为辽西公。兄弟都成为地方长官,当时的人都以此为荣。燕地长期混乱,百姓流离失所,诺在州任职前后十多年,恢复家业的有万余户。延和年间去世。

第八个儿子观,继承爵位。观去世后,儿子崘继承爵位。

诺的长子眷,忠诚谨慎,有父亲的风范。太宗时,在身边执事,担任大官令。当时侍臣受斤逃入蠕蠕,诏令眷去追捕,眷于是到达敌庭。大檀问他原因,眷说:“受斤负罪于天子,逃到这里,不及时将他抓回去,所以我来抓他。”眷于是在大檀面前擒获了受斤。左右的人救了他,才得以免死。因此,眷以骁勇闻名。升任司卫监。太宗到幽州时,诏令眷辅佐世祖留守。后来征讨河南时,眷督率高车骑兵,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敌人畏惧他。世祖即位后,命令眷与散骑常侍刘库仁等八人分别掌管四部,处理机要事务。赐爵山桑侯,加封陈兵将军。

又担任安北将军,出镇北境。与平阳王长孙翰在祚山攻击蠕蠕别帅阿伏干,率军到歌删山,攻击蠕蠕别帅便度的弟弟库仁直,率军北上。蠕蠕部帅莫孤率领五千高车骑兵来迎战,眷击败他们,斩首千余级。又跟随征讨蠕蠕。眷从白、黑两漠之间出击,攻击蠕蠕的东部,大获全胜而归。又跟随征讨赫连昌,眷从南道出击,在上邽攻击赫连昌。士兵缺乏粮食,临淮公丘堆等人在郡县督租,被赫连昌击败。赫连昌乘胜掠夺,诸将都感到忧虑。眷与侍御史安颉密谋设伏,伏击并擒获赫连昌。因功被任命为宁北将军,加封散骑常侍,进爵为渔阳公。后来跟随征讨和龙,眷督率万骑为先锋,安抚降服二千余户。不久被任命为假节、加封侍中、都督豫洛二州及河内诸军事、安南将军、开府,镇守虎牢。张掖王秃发保周反叛时,征召眷与永昌王健等人率军讨伐,在番禾击败保周。保周逃走,眷率骑兵追击,保周走投无路自杀。诏令眷留守凉州,加封都督凉沙河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兼任护羌戎校尉。转任敦煌镇将。又击败吐谷浑,俘虏三千余人。眷历任四镇,威名显赫。

高宗时,率军北击伊吾,攻克其城,大获全胜而归。不久被任命为侍中、太尉,进爵为王。与太宰常英等人评议尚书事务。高宗北巡时,因寒雪刚降,商议返回。眷劝谏说:“现在调动大军,以威慑北敌,离都城不远,如果立即返回,敌人必定怀疑我们有内乱。虽然现在寒雪,士兵劳苦,但从大局考虑,应该继续前进。”高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渡过沙漠返回。因眷是元老,赐予他杖履上殿的特权。和平四年去世。高宗悼念他,追赠大将军,谥号为庄。

儿子多侯,继承爵位。多侯年轻时就有武略,显祖时,担任假节、征西将军、兼任护羌戎校尉、敦煌镇将。到任后,上表请求率领五千轻骑,西入于阗,平定诸国,利用敌人的资源,平定后作为功绩。未获批准。高祖初年,蠕蠕部帅无卢真率领三万骑兵入侵边境,围攻敦煌镇,多侯击败他们,因功进号为征西大将军。后来多侯在南山打猎时,蠕蠕派部帅度拔围攻敦煌,切断他的退路。多侯边战边进,最终冲破包围进入城中。率军出战,大败敌军,追击数十里,斩首千余级。于是上疏请求北取伊吾,切断蠕蠕通往西域的道路。高祖赞赏他的计策,但因东作正忙,难以实施。太和元年,被妻子元氏所害。

儿子建,继承爵位。历任给事中。去世后,没有儿子。

建的弟弟那,继承爵位。去世。

儿子范,继承爵位。

范的弟弟显业,担任散骑常侍。与太原公主私通,生下儿子彦。武定年间,担任卫将军、南营州刺史。

多侯的弟子庆宾,擅长骑射,有将略。高祖时,初任员外散骑侍郎,逐渐升迁为左将军、太中大夫。肃宗时,朝廷商议要送蠕蠕主阿那瑰回国,庆宾上表坚决反对,未被采纳。后来蠕蠕抓住行台元孚,大肆掠夺北境。诏令尚书令李崇讨伐,庆宾作为别将隶属李崇,出塞后返回。元法僧反叛时,萧衍派其豫章王萧综镇守徐州,又诏令庆宾作为别将隶属安丰王延明讨伐。不久被任命为后将军、肆州刺史。当时尔朱荣的兵威逐渐强盛,曾经经过肆州,庆宾畏惧他,据城不出。尔朱荣怨恨庆宾,举兵袭击他。庆宾的别驾姚和作为内应,尔朱荣于是杀害庆宾的僚属,拘捕庆宾带回秀容,称他为假父。后来因母亲去世回都,不久被起用为平东将军、光禄大夫、都督,镇守汝阴。回朝后,永安二年去世。追赠车骑将军、雍州刺史,又追加侍中、司空公。

庆宾的儿子豹,初任员外郎。肃宗时,代理颍州事务,与萧衍的将领裴之礼交战阵亡。

豹的弟弟瑾,武定年间,担任东平太守。

眷的弟弟地干,机智聪慧,有才艺,骑马立射五的,当时无人能及。太宗时,担任左机令。世祖年轻时就很喜欢他,即位后,提拔他为库部尚书,加封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兼任侍辇郎。地干侍奉皇上忠诚谨慎,尤其擅长嘲笑。世祖见他模仿别人的举止,

他非常高兴,无法自控。深受皇帝的喜爱,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

世祖准备征讨平凉,试验冲车来攻击坟墓,地干被绳索缠住,折断肋骨而死亡。世祖亲自前往慰问,哭得非常悲痛。追赠他为中领军将军、燕郡公,谥号为惠,赠赐丰厚。

他的儿子长寿,年幼时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后来升任殿中右曹尚书,仍然兼任散骑常侍。跟随征讨刘义隆,到达江边。被赐予会稽公的爵位,加封冠军将军。高宗时期,依附泾州刺史。和平五年去世。

他的儿子弥真,继承了爵位。弥真去世后,没有儿子,弟弟状德继承了爵位。

地干的弟弟侯头,继承了地干的职位,担任库部尚书。

侯头的弟弟力斤,也以忠诚谨慎著称。历任御史中尉、并州刺史,有政绩。加封冠军将军,赐予晋阳侯的爵位。去世后,追赠为平南将军。

力斤的弟弟焉陈,担任尚书、安乐侯。

古真族的玄孙聿,字成兴,性格耿直。萧宗时期,担任武卫将军。当时,领军元叉掌握大权,百官无不向他致敬,而聿却只长揖不拜。不久后出任平西将军、东凉州刺史。凉州的绯色是天下最好的,元叉送给他二千匹白绫,让他染成绯色,聿拒绝并不同意。元叉暗示御史弹劾他,将他召回京城。经过审查没有发现罪状,又恢复了他的职位。不久后在州中去世,时年五十岁。追赠为安北将军、朔州刺史。

他的儿子俭。武定年间,担任开府祭酒。

史臣评论说:长孙肥从小就在内廷侍奉,以勇猛闻名,军队所向披靡,无人不逃散,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也不足以与他相比。翰有父亲的风范,没有辱没先辈的功业,在丧礼上增加礼仪,也是有原因的!尉真兄弟,忠诚勇敢,奋发图强,义无反顾。眷威略在当时非常显著,增加了家族的荣耀,青紫麾旄,也是理所当然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四-注解

西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繁昌男:繁昌为地名,男为爵位名,表示封地在繁昌的男爵。

吴兒弟突:人名,吴兒的弟弟,名为突。

朔州长史:朔州为地名,长史为官职名,负责州郡的行政事务。

子元庆:人名,元庆为名字,子表示其为某人的儿子。

平州仓曹参军:平州为地名,仓曹参军为官职名,负责仓库管理及军事参谋。

尉古真:人名,尉为姓氏,古真为名字。

太祖:指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贺兰部:古代部落名,属于鲜卑族的一支。

贺染干:人名,贺兰部的首领。

侯引乙突:人名,贺染干的部下。

行宫:皇帝外出时的临时居所。

库莫奚:古代部落名,属于东胡族的一支。

叱突邻:古代部落名,属于鲜卑族的一支。

卫辰子直力鞮:人名,卫辰的儿子,名为直力鞮。

慕容宝:人名,后燕的皇帝。

参合陂: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束州侯:束州为地名,侯为爵位名,表示封地在束州的侯爵。

建节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太宗:指北魏第二位皇帝拓跋嗣。

鸿飞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大洛城: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奚斤:人名,北魏的将领。

越勒部:古代部落名,属于鲜卑族的一支。

泰常三年:北魏年号,公元418年。

定州刺史:定州为地名,刺史为官职名,负责州郡的行政事务。

亿万:人名,尉古真的儿子。

盛:人名,尉古真的孙子。

太真:人名,尉古真的弟弟。

平南将军:平南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军事职位,通常负责南方的军事行动。

相州刺史:相州为地名,刺史为官职名,负责州郡的行政事务。

诺:人名,尉古真的弟弟。

中山: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平东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安乐子:安乐为地名,子为爵位名,表示封地在安乐的子爵。

姚平:人名,后秦的将领。

国部大人:古代官职名,负责部落的行政事务。

幽州刺史:幽州为地名,刺史为官职名,负责州郡的行政事务。

东统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武陵公:武陵为地名,公为爵位名,表示封地在武陵的公爵。

世祖:世祖在这里指的是北魏的皇帝拓跋焘,他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以军事才能著称。

蓟人张广达:人名,蓟为地名,张广达为名字。

安东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辽西公:辽西为地名,公为爵位名,表示封地在辽西的公爵。

方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延和:北魏年号,公元432-434年。

观:人名,尉诺的第八子。

崘:人名,尉观的儿子。

眷:人名,尉诺的长子。

大官令: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事务。

蠕蠕:古代部落名,即柔然。

大檀:人名,柔然的首领。

司卫监: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警卫。

高车骑:古代骑兵部队名。

山桑侯:山桑为地名,侯为爵位名,表示封地在山桑的侯爵。

陈兵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安北将军:安北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军事职位,通常负责北方的军事行动。

平阳王长孙翰:人名,平阳王为爵位名,长孙翰为名字。

祚山: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歌删山: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库仁直:人名,柔然的将领。

莫孤:人名,柔然的将领。

赫连昌:人名,夏国的皇帝。

上邽: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临淮公丘堆:人名,临淮公为爵位名,丘堆为名字。

安颉:人名,北魏的将领。

宁北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渔阳公:渔阳为地名,公为爵位名,表示封地在渔阳的公爵。

和龙:地名,位于今辽宁省。

假节:古代官职名,表示持有皇帝的符节,有权代表皇帝行事。

侍中: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事务,通常为高级官员。

都督豫洛二州及河内诸军事:古代官职名,负责豫州、洛州及河内地区的军事事务。

安南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开府:古代官职名,表示有权开设府署,处理政务。

虎牢: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张掖王秃发保周:人名,张掖王为爵位名,秃发保周为名字。

番禾: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凉州: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安西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护羌戎校尉: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羌族和戎族的事务。

敦煌镇将:敦煌为地名,镇将为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

吐谷浑:古代部落名,位于今青海省。

伊吾:地名,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太尉: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最高军事长官。

太宰常英:人名,太宰为官职名,常英为名字。

尚书事:古代官职名,负责处理朝廷政务。

和平四年:北魏年号,公元463年。

大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最高军事长官。

庄:谥号,表示尉眷的谥号为庄。

多侯:人名,尉眷的儿子。

显祖:指北魏第四位皇帝拓跋弘。

征西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于阗:地名,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祖:指北魏第五位皇帝拓跋宏。

无卢真:人名,柔然的将领。

征西大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最高军事长官。

南山: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度拔:人名,柔然的将领。

太和元年:北魏年号,公元477年。

元氏:人名,多侯的妻子。

建:人名,多侯的儿子。

给事中: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事务。

那:人名,多侯的儿子。

范:人名,多侯的儿子。

显业:人名,多侯的儿子。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随从和顾问工作。

太原公主:人名,北魏的公主。

彦:人名,显业与太原公主的儿子。

武定:北魏年号,公元543-550年。

卫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南营州刺史:南营州为地名,刺史为官职名,负责州郡的行政事务。

庆宾:人名,多侯的侄子。

肃宗:指北魏第六位皇帝元诩。

阿那瑰:人名,柔然的首领。

元孚:人名,北魏的将领。

李崇:人名,北魏的将领。

元法僧:人名,北魏的将领。

萧衍:人名,南梁的开国皇帝。

萧综:人名,萧衍的儿子。

安丰王延明:人名,安丰王为爵位名,延明为名字。

后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肆州刺史:肆州为地名,刺史为官职名,负责州郡的行政事务。

尔朱荣:人名,北魏的将领。

姚和:人名,庆宾的部下。

秀容: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假父:古代对养父的称呼。

母忧:古代对母亲去世的称呼。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事务,通常为高级官员。

汝阴: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永安二年:北魏年号,公元529年。

车骑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指挥,通常为高级将领。

雍州刺史:雍州为地名,刺史为官职名,负责州郡的行政事务。

司空公:古代官职名,负责朝廷政务,通常为最高官员之一。

豹:人名,庆宾的儿子。

员外郎: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事务。

颍州:地名,位于今安徽省。

裴之礼:人名,南梁的将领。

瑾:人名,豹的弟弟。

东平太守:东平为地名,太守为官职名,负责郡县的行政事务。

地干:人名,尉眷的弟弟。

左机令: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事务。

库部尚书:库部尚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和物资。

左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事务,通常为高级官员。

侍辇郎: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事务。

忻悦:忻悦意为非常高兴,忻字本义为喜悦,悦字本义为愉快,合起来形容心情极为愉悦。

亲爱:亲爱在这里指的是受到皇帝的亲近和喜爱,表示地干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很高。

参军国大谋:参军国大谋指的是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讨论和制定,显示出地干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平凉:平凉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部,是北魏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地点。

冲车:冲车是古代攻城战中使用的一种战车,用于撞击城门或城墙,以突破敌方的防御。

冢:冢在这里指的是坟墓或陵墓,可能是指平凉地区的某个重要陵墓。

罥:罥意为缠绕或绊住,这里指的是地干被绳索缠住。

折胁:折胁意为肋骨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身体伤害。

中领军将军:中领军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军事职位,负责统领中央军队。

燕郡公:燕郡公是一种爵位,燕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

谥:谥是古代对已故人物的一种尊称,通常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和贡献来评定。

殿中右曹尚书:殿中右曹尚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管理宫廷内部的事务。

刘义隆:刘义隆是南朝宋的皇帝,即宋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

江:江在这里指的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水道。

会稽公:会稽公是一种爵位,会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东部。

冠军将军:冠军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军事职位,通常授予在战场上表现卓越的将领。

高宗:高宗在这里指的是北魏的皇帝拓跋濬,他是北魏的第五位皇帝。

泾州:泾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部。

和平五年:和平五年是北魏的一个年号,具体年份为公元464年。

袭爵:袭爵意为继承爵位,通常是由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

御史中尉:御史中尉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和国家的法律执行。

并州刺史:并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并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晋阳侯:晋阳侯是一种爵位,晋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安乐侯:安乐侯是一种爵位,安乐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南部。

武卫将军:武卫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军事职位,负责皇帝的护卫工作。

元叉:元叉是北魏时期的一位权臣,他在皇帝拓跋濬时期掌握了大量的权力。

长揖:长揖是一种古代的礼节,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的场合。

平西将军:平西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军事职位,通常负责西方的军事行动。

东凉州:东凉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部。

绯色:绯色是一种深红色,古代常用于染制官服,表示高贵的身份。

白绫:白绫是一种白色的丝绸,古代常用于制作高级的衣物或礼品。

驿徵:驿徵意为通过驿站快速传递命令或消息,通常用于紧急情况。

朔州:朔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北部。

开府祭酒:开府祭酒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府邸的祭祀事务。

长孙肥:长孙肥是北魏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关张:关张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关羽和张飞,他们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万人之敌:万人之敌意为能够以一敌万的勇士,形容其勇猛无敌。

翰:翰在这里指的是长孙翰,是长孙肥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和忠诚。

尉真:尉真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将领,以忠勇和奋发著称。

青紫麾旄:青紫麾旄是古代高级官员的标志,青紫表示高贵的身份,麾旄是旗帜的一种,表示权力和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四-评注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尉古真及其家族成员的官职、爵位和军事功绩。尉古真作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亲信,多次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忠诚和勇敢,尤其是在贺兰部的叛乱中,他及时向拓跋珪报告了贺染干的阴谋,避免了更大的灾难。尉古真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还在政治上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定州刺史、鸿飞将军等,显示了他在北魏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尉古真的弟弟尉诺和尉眷也分别在军事和政治上有所建树。尉诺在太宗时期担任平南将军、相州刺史,并在幽州刺史任上推行惠政,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尉眷则在世祖时期多次参与对柔然、赫连昌等敌对势力的征讨,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最终被封为渔阳公,并在高宗时期担任太尉,成为朝廷重臣。

尉古真家族的成员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还在政治上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显示了他们在北魏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尉古真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北魏政权的变迁,从开国时期的功臣到后期的权臣,尉古真家族的命运与北魏政权的兴衰紧密相连。

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尉古真及其家族成员的官职和功绩,还反映了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通过对尉古真家族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北魏时期的政治结构、军事制度以及社会风貌。尉古真家族的忠诚、勇敢和政治智慧,不仅为北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北魏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结构。首先,地干作为世祖的亲信,参与了国家的重大决策,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在征讨平凉的战斗中不幸身亡,世祖亲自前往悼念,并给予了丰厚的赠赐,这反映了当时皇帝对忠臣的重视和关怀。

地干的子孙们也继承了家族的荣耀,长寿、弥真、状德等人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显示了家族的延续和影响力。特别是长寿,他在征讨刘义隆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被赐予会稽公的爵位和冠军将军的称号,进一步提升了家族的地位。

地干的弟弟侯头和力斤也以忠谨著称,分别在库部尚书和并州刺史的职位上有所建树,力斤还被赐予晋阳侯的爵位和平南将军的称号,显示了他们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

古真族的玄孙聿则以耿介著称,他在元叉掌权时期,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染制白绫,显示了其不畏权贵的气节。尽管因此被弹劾,但最终证明其清白,恢复了职位,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正直和廉洁的重视。

最后,史臣对长孙肥的评价极高,认为他的勇猛和忠诚堪比关羽和张飞,显示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长孙翰继承了父亲的遗风,继续为家族增光添彩。尉真兄弟则以忠勇奋发著称,他们的义举和威略为家族带来了荣耀和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一系列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结构和家族传承,反映了当时对忠诚、勇猛和正直的重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68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