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五-原文
顺。世祖谓寿曰:“蠕蠕吴提与牧犍连和,今闻朕征凉州,必来犯塞,若伏兵漠南,殄之为易。朕故留壮兵肥马,使卿辅佐太子。收田既讫,便可分伏要害,以待虏至,引使深入,然后击之,擒之必矣。凉州远,朕不得救。卿若违朕指授,为虏侵害,朕还斩卿。崔浩、李顺为证,非虚言也。”寿顿首受诏。
寿信卜筮之言,谓贼不来,竟不设备。而吴提果至,侵及善无,京师大骇。寿不知所为,欲筑西郭门,请恭宗避保南山。惠太后不听,乃止。遣司空长孙道生等击走之。世祖还,以无大损伤,故不追咎。
恭宗监国,寿与崔浩等辅政,人皆敬浩,寿独凌之。又自恃位任,以为人莫己及。谓其子师曰:“但令吾兒及我,亦足胜人,不须苦教之。”遇诸父兄弟有如仆隶,夫妻并坐共食,而令诸父馂余。其自矜无礼如此,为时人所鄙笑。真君八年薨。赠太尉,谥曰文宣。
子平国,袭爵。尚城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侍中、中书监,为太子四辅。正平元年卒。
子伏干,袭爵。尚济北公主,拜驸马都尉。和平二年卒,谥曰康。无子。
伏干弟罴,袭爵。尚新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又附虎牢镇将,频以不法致罪。高祖以其勋德之胄,让而赦之。
转征东将军、吐京镇将。罴赏善罚恶,深自克励。时西河胡叛,罴欲讨之,而离石都将郭洛头拒违不从。罴遂上表自劾,以威不摄下,请就刑戮。高祖乃免洛头官。山胡刘什婆寇掠郡县,罴讨灭之。自是部内肃然,莫不敬惮。后改京洋镇为汾州,仍以罴为刺史。前吐京太守刘升,在郡甚有威惠,限满还都,胡民八百余人诣罴请之。前定阳令吴平仁亦有恩信,户增数倍。罴以吏民怀之,并为表请。高祖毕从焉。罴既频荐升等,所部守令,咸自砥砺,威化大行,百姓安之。州民李轨、郭及祖等七百余人,诣阙颂罴恩德。高祖以罴政和民悦,增秩延限。
后徵为光禄勋,随例降王为魏郡开国公,邑五百户。又除镇北将军、燕州刺史,镇广宁。寻迁都督夏州、高平镇诸军事,本将军,夏州刺史,镇统万。又除侍中、中书监。穆泰之反,罴与潜通,赦后事发,削封为民。卒于家。世宗时,追赠镇北将军、恆州刺史。
子建,字晚兴,性通率,颇好文史。起家秘书郎,稍迁直阁将军,兼武卫。建妻尔朱荣之妹,建常依附荣。荣入洛之后,除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征北将军,封济北郡开国公。后迁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兼尚书、北道行台、并州事。元晔之立,建兼尚书右仆射,俄转侍中、骠骑大将军。出帝末,本将军、仪同三司、洛州刺史。天平中,坐事自杀于五原城北。
子千牙,武定中,开府祭酒。
建弟衍,字进兴。解褐员外郎,封新兴县开国子,稍迁通直常侍,行云州事。
罴弟亮,字幼辅,初字老生,早有风度。显祖时,起家为侍御中散。尚中山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封赵郡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徙封长乐王。高祖初,除使持节、秦州刺史。在州未期,大著声称。徵为殿中尚书。又迁使持节、征西大将军、西戎校尉、敦煌镇都大将。政尚宽简,赈恤穷乏。被徵还朝,百姓追思之。
除都督秦梁益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仇池镇将。时宕昌王梁弥机死,子弥博立,为吐谷浑所逼,来奔仇池。亮以弥机蕃款素著,矜其亡灭;弥博凶悖,氐羌所弃;弥机兄子弥承,戎民归乐,表请纳之。高祖从焉。于是率骑三万,次于龙鹄,击走吐谷浑,立弥承而还。是时,阶陵比谷羌董耕奴、斯卑等率众数千人,寇仇池,屯于阳遐岭,亮副将杨灵珍率骑击走之。氐豪杨卜,自延兴以来,从军征伐,二十一战,前来镇将,抑而不闻。亮表卜为广业太守,豪右咸悦,境内大安。
徵为侍中、尚书右仆射。于时,复置司州。高祖曰:“司州始立,未有僚吏,须立中正,以定选举。然中正之任,必须德望兼资者。世祖时,崔浩为冀州中正,长孙嵩为司州中正,可谓得人。公卿等宜自相推举,必令称允。”尚书陆睿举亮为司州大中正。
时萧赜遣将陈显达攻陷醴阳,加亮使持节,征南大将军,都督怀、洛、南、北豫、徐、兗六州诸军事以讨之。显达遁走,乃还。寻迁司空,参议律令。例降爵为公。
时文明太后崩,已过期月,高祖毁瘠犹甚。亮表曰:“王者居极,至尊至重,父天母地,怀柔百灵。是以古先哲王,制礼成务。施政立治,必顺天而后动;宣宪垂范,必依典而后行。用能四时不忒,阴阳和暢。若有过举,咎徵必集。故大舜至慕,事在纳麓之前;孔子至圣,丧无过瘠之纪。尧书稽古之美,不录在服之痛;《礼》备诸侯之丧,而无天子之式。虽有上达之言,未见居丧之典。然则位重者为世以屈己,居圣者达命以忘情。伏惟陛下至德参二仪,惠泽覃河海,宣礼明刑,动遵古式。以至孝之痛,服期年之丧,练事既阕,号慕如始。统重极之尊,同众庶之制,废越绋之大敬,阙宗祀之旧轨。诚由文明太皇太后圣略超古,惠训深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比之前代,戚为过甚。岂所谓顺帝之则,约躬随众者也?陛下既为天地所子,又为万民父母。子过哀,父则为之惨悴;父过戚,子
肆州刺史,封高车王,招慰夷虏;表子琳为去宾长史, 复其前封。
寻迁仪同开府长史、齐献武王丞相司马。
卒时年五十三,赠骠骑大将军、 都官尚书、瀛州刺史。
子伯昱。弟朏,武定中,开府中兵参军。
子琳弟良,字先德。司空行参军、将作丞、司徒祭酒、安东将军、南钜鹿太守。
颇有民誉。
入为司徒司马、大将军从事中郎、中书舍人。
武定六年卒。赠征东将军、 徐州刺史。
史臣曰:穆崇夙奉龙颜,早著诚节,遂膺宠眷,位极台鼎;至乃身豫逆谋,卒 蒙全护,明主之于劳臣,不亦厚矣!
从享庙庭,抑亦尚功之义。
观少当公辅之任, 业器其优乎?
顗壮烈显达,亮宽厚致位,绍立虚简之操,弼有风格之名,世载不陨, 青紫兼列,盛矣。
至于寿以贵终,罴止削废,人之无礼,为幸盖多。
丑之子孙,不 乏名位,亦有人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五-译文
顺。世祖对寿说:“蠕蠕吴提与牧犍联合,现在听说我征讨凉州,必定会来侵犯边境,如果在漠南埋伏军队,消灭他们很容易。我因此留下强壮的士兵和肥壮的马匹,让你辅佐太子。收完田地后,就可以分兵埋伏在要害之地,等待敌人到来,引诱他们深入,然后攻击他们,必定能擒获他们。凉州遥远,我无法救援。如果你违背我的指示,被敌人侵害,我回来后会斩你。崔浩、李顺为证,这不是虚言。”寿叩头接受诏令。
寿相信占卜的话,认为敌人不会来,竟然没有设防。而吴提果然来了,侵犯到善无,京城大为震惊。寿不知所措,想修筑西郭门,请恭宗避到南山。惠太后不同意,于是作罢。派司空长孙道生等人击退了敌人。世祖回来后,因为没有大的损失,所以没有追究责任。
恭宗监国,寿与崔浩等人辅政,人们都尊敬崔浩,寿却欺凌他。又自恃地位高,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对他的儿子师说:“只要我的儿子和我一样,就足以胜过别人,不需要辛苦教导他。”对待叔伯兄弟像对待仆人一样,夫妻一起坐着吃饭,却让叔伯吃剩饭。他如此自大无礼,被当时的人所鄙视嘲笑。真君八年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文宣。
儿子平国,继承爵位。娶城阳长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侍中、中书监,担任太子四辅。正平元年去世。
儿子伏干,继承爵位。娶济北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和平二年去世,谥号康。没有儿子。
伏干的弟弟罴,继承爵位。娶新平长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又依附虎牢镇将,多次因违法而获罪。高祖因为他是功臣的后代,责备后赦免了他。
转任征东将军、吐京镇将。罴赏善罚恶,严格要求自己。当时西河胡人叛乱,罴想讨伐他们,但离石都将郭洛头拒绝服从。罴于是上表自劾,认为自己不能威慑下属,请求接受刑罚。高祖于是免去了洛头的官职。山胡刘什婆侵掠郡县,罴讨伐并消灭了他。从此部内肃然,没有人不敬畏他。后来改京洋镇为汾州,仍以罴为刺史。前吐京太守刘升,在郡中很有威望和恩惠,任期满了回京,胡民八百多人到罴那里请求他留下。前定阳令吴平仁也有恩信,户口增加了数倍。罴因为吏民怀念他们,都上表请求。高祖全部同意了。罴多次推荐刘升等人,所部的守令,都自我勉励,威化大行,百姓安居乐业。州民李轨、郭及祖等七百多人,到朝廷歌颂罴的恩德。高祖因为罴政和民悦,增加他的俸禄并延长任期。
后来被征召为光禄勋,按照惯例降为魏郡开国公,食邑五百户。又任镇北将军、燕州刺史,镇守广宁。不久升任都督夏州、高平镇诸军事,本将军,夏州刺史,镇守统万。又任侍中、中书监。穆泰叛乱,罴与他暗中勾结,赦免后事情败露,削去封爵成为平民。在家中去世。世宗时,追赠镇北将军、恆州刺史。
儿子建,字晚兴,性格通达率直,很喜欢文史。初任秘书郎,逐渐升为直阁将军,兼任武卫。建的妻子是尔朱荣的妹妹,建常常依附尔朱荣。尔朱荣进入洛阳后,任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征北将军,封济北郡开国公。后来升任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兼任尚书、北道行台、并州事。元晔即位,建兼任尚书右仆射,不久转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出帝末年,任本将军、仪同三司、洛州刺史。天平年间,因事在五原城北自杀。
儿子千牙,武定年间,任开府祭酒。
建的弟弟衍,字进兴。初任员外郎,封新兴县开国子,逐渐升为通直常侍,代理云州事务。
罴的弟弟亮,字幼辅,最初字老生,早年就有风度。显祖时,初任侍御中散。娶中山长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封赵郡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改封长乐王。高祖初年,任使持节、秦州刺史。在州中不到一年,名声大振。被征召为殿中尚书。又升任使持节、征西大将军、西戎校尉、敦煌镇都大将。政事崇尚宽简,赈济贫困。被征召回朝,百姓怀念他。
任都督秦梁益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兼任护西戎校尉、仇池镇将。当时宕昌王梁弥机去世,儿子弥博继位,被吐谷浑逼迫,逃到仇池。亮因为弥机一向忠诚,怜悯他的灭亡;弥博凶恶悖逆,被氐羌所抛弃;弥机的侄子弥承,戎民归附,上表请求接纳他。高祖同意了。于是率领三万骑兵,驻扎在龙鹄,击退吐谷浑,立弥承为宕昌王后返回。当时,阶陵比谷羌董耕奴、斯卑等率领数千人,侵犯仇池,驻扎在阳遐岭,亮的副将杨灵珍率领骑兵击退了他们。氐族豪强杨卜,自延兴以来,从军征战,二十一次战斗,前任镇将,压制而不上报。亮上表推荐杨卜为广业太守,豪强们都高兴,境内大安。
被征召为侍中、尚书右仆射。当时,重新设立司州。高祖说:“司州刚设立,没有僚吏,需要设立中正,以确定选举。但中正的职位,必须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世祖时,崔浩为冀州中正,长孙嵩为司州中正,可以说是得人。公卿等应该互相推举,一定要让合适的人担任。”尚书陆睿推荐亮为司州大中正。
当时萧赜派将领陈显达攻陷醴阳,加亮使持节,征南大将军,都督怀、洛、南、北豫、徐、兗六州诸军事以讨伐他。显达逃走,于是返回。不久升任司空,参议律令。按照惯例降爵为公。
当时文明太后去世,已经过了一个月,高祖仍然非常消瘦。亮上表说:“王者居于极位,至尊至重,父天母地,怀柔百灵。因此古代圣王,制定礼仪以成就事务。施政立治,必须顺应天时而后行动;宣宪垂范,必须依据经典而后施行。这样才能四时不差,阴阳和谐。如果有过失,灾祸必定会降临。所以大舜非常孝顺,事情在纳麓之前;孔子非常圣明,丧事没有过度的消瘦。尧书赞美古代的美德,不记录在服丧的痛苦;《礼》备诸侯的丧事,而没有天子的仪式。虽然有上达的言论,但没有见到居丧的典章。然而位重的人为了世人而屈己,居圣的人达命而忘情。伏惟陛下至德参二仪,惠泽遍及河海,宣礼明刑,行动遵循古式。以至孝之痛,服期年之丧,练事既毕,号慕如初。统重极之尊,同众庶之制,废越绋之大敬,阙宗祀之旧轨。诚由文明太皇太后圣略超古,惠训深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比之前代,戚为过甚。岂所谓顺帝之则,约躬随众者也?陛下既为天地所子,又为万民父母。子过哀,父则为之惨悴;父过戚,子
担任肆州刺史,被封为高车王,负责招抚安抚外族;任命子琳为去宾长史,恢复他之前的封号。
不久后升任仪同开府长史、齐献武王的丞相司马。
去世时五十三岁,被追赠为骠骑大将军、都官尚书、瀛州刺史。
他的儿子伯昱。弟弟朏,在武定年间担任开府中兵参军。
子琳的弟弟良,字先德。曾任司空行参军、将作丞、司徒祭酒、安东将军、南钜鹿太守。
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
后来进入朝廷担任司徒司马、大将军从事中郎、中书舍人。
在武定六年去世,被追赠为征东将军、徐州刺史。
史臣评论说:穆崇早年就侍奉皇帝,很早就表现出忠诚,因此受到皇帝的宠爱和信任,官位达到了顶峰;甚至参与了逆谋,最终却得到了保全,明主对待功臣,真是厚待啊!
他得以在庙庭中享受祭祀,这也是对功绩的尊崇。
看他年轻时就能担任公辅之职,难道不是因为他才能出众吗?
顗以壮烈显达,亮以宽厚致位,绍立虚简之操,弼有风格之名,家族世代不衰,官位显赫,真是盛况空前。
至于寿终正寝,罴被削职废黜,人的无礼行为,幸运的是并不多。
丑的子孙,不乏有名望和地位的人,也算是有人才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五-注解
穆崇:北齐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骠骑大将军、都官尚书等职。
太祖:古代中国的一个皇帝,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
梁眷:梁眷是平文皇帝的外孙,他在刘显谋逆时,秘密派遣穆崇向太祖报告,显示了其忠诚和机智。
窟咄之难:指北魏初期的一次政治危机,窟咄是当时的一个政治人物,其叛乱对北魏政权构成了威胁。
征虏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征讨外敌的事务。
太尉: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负责军事。
侍中: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参与决策。
安邑公: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安邑。
高车: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北魏时期曾与之发生冲突。
姚兴:后秦的皇帝,曾围攻洛阳。
司马德宗:东晋的皇帝,曾请求北魏援助对抗后秦。
辛恭靖:东晋的将领,曾请求北魏援助对抗后秦。
豫州刺史: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职位,负责豫州的政务。
宜都公: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宜都。
天赐三年:北魏太祖拓跋珪的年号,天赐三年即公元406年。
卫王仪:北魏的宗室成员,曾谋逆被诛。
丁公:穆崇的谥号,意为“述义不克”,即未能完全实现其忠诚和义气。
白狼: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白狼常被视为祥瑞之兆,象征着忠诚和勇敢。
太和:北魏孝文帝的年号,太和年间即公元477年至499年。
蠕蠕:古代中国的一个民族,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零陵侯: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零陵。
富城公: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富城。
建忠将军:北魏时期的军事职位,负责忠诚和勇敢的将领。
内乘黄令: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宫廷内部的事务。
长城公主:北魏的公主,曾与穆崇的后代联姻。
驸马都尉: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驸马事务。
南部尚书: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南部的政务。
宣:穆崇后代的谥号,意为“宣明”,即宣扬光明和正义。
高祖:指北魏的皇帝拓跋宏,高祖是他的庙号。
韩显宗:北魏的官员,曾与穆崇的后代一起撰写碑文。
白登山: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地点。
章武长公主:北魏的公主,曾与穆崇的后代联姻。
冯翊侯: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冯翊。
殿中尚书: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和行政事务。
安西将军:北魏时期的军事职位,负责西部的军事事务。
镇南将军:北魏时期的军事职位,负责南部的军事事务。
洛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洛州(今河南省境内)的行政事务。
右光禄大夫: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礼仪和文化事务。
尚书右仆射:古代官职,位列尚书省的第二把手。
镇北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北方的军事事务。
定州刺史:古代官职名,掌管定州的军政事务。
冯翊县开国侯: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冯翊县。
征北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征讨北方敌人。
文明太后:指北魏的皇太后,拓跋弘的母亲。
恆州: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位于今山西省。
陆叡:北魏的官员,曾与穆崇的后代一起谋反。
安乐侯: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安乐。
抚冥镇将:北魏时期的军事职位,负责抚冥镇的军事事务。
鲁郡侯: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鲁郡。
骁骑将军:北魏时期的军事职位,负责骑兵的指挥。
阳平侯:北魏时期的爵位,封地在阳平。
射声校尉:北魏时期的军事职位,负责射箭部队的指挥。
前彭城镇将:北魏时期的军事职位,负责前彭城镇的军事事务。
代郡太守: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职位,负责代郡的政务。
乐陵王:北魏的宗室成员,曾参与谋反。
朔州刺史: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职位,负责朔州的政务。
阳平王:北魏的宗室成员,曾拒绝参与谋反。
任城王澄:北魏的宗室成员,曾率兵讨伐谋反者。
治书侍御史: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法律和文书事务。
李焕:北魏的官员,曾单骑入代,平定谋反。
伯智:穆崇的后代,曾侍学东宫,早逝。
士儒:穆崇的后代,字叔贤,曾任太尉参军事。
容:穆崇的后代,曾任汲郡太守。
忸头:穆崇的后代,曾任侍中、北部尚书。
蒲坂:穆崇的后代,曾任虞曹尚书、征虏将军、泾州刺史。
韶:穆崇的后代,字伏兴,曾任员外散骑侍郎、代郡太守、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遵伯:穆崇的后代,曾任幽州司马。
观:穆崇的后代,字闼拔,曾任左卫将军、太尉。
寿:穆崇的后代,曾任侍中、中书监,领南部尚书,进爵宜都王,加征东大将军。
恭宗:指北魏的皇帝拓跋焘,恭宗是他的庙号。
崔浩:北魏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深受皇帝信任。
李:北魏的官员,曾任尚书,参与政务。
牧犍:指北凉的君主沮渠牧犍,北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凉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甘肃省。
漠南:指蒙古高原以南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善无: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南山:指今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山脉。
惠太后:指北魏的皇太后,拓跋焘的母亲。
长孙道生: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对外战争。
真君八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年号,真君八年即公元447年。
文宣:谥号,表示对逝者的褒扬,意为文治武功显赫。
城阳长公主:北魏的公主,拓跋焘的女儿。
正平元年:北魏的年号,正平元年即公元451年。
济北公主:北魏的公主,拓跋焘的女儿。
和平二年:北魏的年号,和平二年即公元461年。
康:谥号是古代中国对已故官员的尊称,康表示该官员在生活上有重要贡献。
新平长公主:北魏的公主,拓跋焘的女儿。
虎牢镇将:古代官职,负责镇守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
吐京镇将:古代官职,负责镇守吐京(今山西省境内)。
西河胡:指居住在黄河以西的胡人部落。
离石都将:古代官职,负责镇守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
山胡刘什婆:指居住在山区的一个胡人部落首领。
汾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吐京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吐京地区的行政事务。
定阳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定阳(今山西省境内)的行政事务。
光禄勋: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礼仪和祭祀事务。
魏郡开国公:古代爵位,魏郡是今河北省的一部分。
燕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燕州(今河北省境内)的行政事务。
广宁:古代地名,位于今辽宁省境内。
夏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高平镇:古代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统万: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穆泰之反:指北魏时期的一次叛乱,穆泰是叛乱的领导者。
世宗:指北魏世宗元恪。
恆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恆州(今河北省境内)的行政事务。
秘书郎: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直阁将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事务。
武卫: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侍卫工作。
尔朱荣:北魏时期的权臣。
镇东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东方的军事事务。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礼仪和祭祀事务。
济北郡开国公:古代爵位,济北郡是今山东省的一部分。
散骑常侍: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参与决策。
车骑大将军:古代官职名,位列大将军之一。
左光禄大夫: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礼仪和祭祀事务。
尚书: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和行政事务。
北道行台: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北方地区的行政事务。
并州事: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并州(今山西省境内)的行政事务。
元晔:北魏时期的皇帝,元晔是他的名字。
骠骑大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位列三公之下,是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
仪同三司:古代官职名,地位与三公相同。
天平中:北魏的年号,天平中即公元534年至537年。
五原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武定中:北魏的年号,武定中即公元543年至550年。
开府祭酒: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开府(皇帝的府邸)的祭祀事务。
员外郎:古代官职名,位列郎官之一。
新兴县开国子:古代爵位,新兴县是今山西省的一部分。
通直常侍: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云州事: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云州(今山西省境内)的行政事务。
显祖:指北魏的皇帝拓跋弘,显祖是他的庙号。
侍御中散: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侍卫和随从。
中山长公主:北魏的公主,拓跋弘的女儿。
赵郡王:古代爵位,赵郡是今河北省的一部分。
征南大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征讨南方敌人。
长乐王:古代爵位,长乐是今河北省的一部分。
秦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秦州(今甘肃省境内)的行政事务。
西戎校尉:古代官职,负责管理西部边境的军事事务。
敦煌镇都大将:古代官职,负责镇守敦煌(今甘肃省境内)。
秦梁益三州诸军事: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秦州、梁州、益州(今甘肃、陕西、四川一带)的军事事务。
仇池镇将:古代官职,负责镇守仇池(今甘肃省境内)。
宕昌王:指宕昌国的君主,宕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小国。
吐谷浑:古代中国的一个民族,位于今青海省。
龙鹄: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阶陵比谷羌:指居住在阶陵比谷(今甘肃省境内)的羌人部落。
阳遐岭: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氐豪杨卜:指氐族的一个部落首领,杨卜是他的名字。
广业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广业(今甘肃省境内)的行政事务。
司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中正:古代官职,负责选拔和推荐人才。
萧赜:南朝齐的皇帝,萧赜是他的名字。
陈显达:南朝齐的将领,曾多次参与对外战争。
醴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怀、洛、南、北豫、徐、兗六州:指怀州、洛州、南豫州、北豫州、徐州、兗州(今河南、山东、江苏一带)。
司空:古代官职名,位列三公之一。
毁瘠:指因过度悲伤而消瘦。
练事:指丧礼中的一种仪式,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号慕:指因思念逝者而哭泣。
越绋:指丧礼中的一种仪式,表示对逝者的尊敬。
宗祀:指祭祀祖先的仪式。
昊天罔极:指对逝者的思念无穷无尽。
旒冕:古代帝王、诸侯的礼冠,前后有垂旒,象征权力和尊严。
圣容哀毁:指皇帝因悲伤而面容憔悴。
神祗:泛指神灵,包括天神和地祗。
黎元:指百姓,黎民。
颠殒震惧:形容极度恐惧和不安。
率土:指全国,天下。
危惶悚忄栗:形容极度恐惧和不安。
嘉禾:象征丰收和吉祥的谷物。
金册遗训:指先帝留下的教诲和遗训。
亿兆:指亿万百姓。
郊祠:古代在郊外举行的祭祀活动。
咸秩:指普遍得到恩惠。
休徵:吉祥的征兆。
嘉应:吉祥的回应。
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飘风亢旱:指狂风和干旱。
幽显:指阴阳两界,或指生者和死者。
太极殿:古代皇宫中的主要殿堂,象征皇权。
太华殿:古代皇宫中的殿堂之一。
永乐:指永乐宫,古代宫殿名。
嚣埃:指尘世的喧嚣和尘埃。
蓍龟:古代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象征占卜和决策。
太庙明堂:古代祭祀祖先和举行大典的场所。
八表清晏:指天下太平,四方安宁。
年谷又登:指粮食丰收。
修短命也:指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
蓍蔡:指占卜和预测。
三代之礼:指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
朔望: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归化人:指归顺的外族人。
荆扬不宾:指荆州和扬州尚未归顺。
书轨未一:指文字和车轨尚未统一。
六师:指军队。
江介:指长江一带。
蕃储虚竭:指国库空虚。
一同:指统一天下。
垂堂之诲:指在危险的地方要谨慎行事。
振古成规:指自古以来形成的规矩。
万乘之尊:指皇帝的尊贵地位。
洪河浩汗:指黄河的广阔和浩大。
宗庙:指皇室的祖庙,象征皇权。
使持节:古代官职名,持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开府: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指有权开设府署,自行任命属官的官员。
冀州刺史:冀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河北省。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顿丘郡开国公:古代爵位名,封地在顿丘郡。
食邑:指封地内的税收归封爵者所有。
尚书令: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和行政事务。
司空公:古代官职名,位列三公之一。
东园温明秘器:指皇室专用的珍贵器物。
朝服:指官员上朝时穿的礼服。
衣一袭:指一套衣服。
太尉公:古代官职名,位列三公之一。
司州牧:古代官职名,掌管司州的军政事务。
谥曰匡:指死后追封的谥号为“匡”。
太子舍人:古代官职名,负责太子的事务。
散骑侍郎: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京兆王愉文学:古代官职名,负责京兆王愉的文学事务。
通直散骑常侍: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事务。
高阳王雍友:古代官职名,负责高阳王雍的事务。
领主衣都统: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衣物事务。
秘书监:古代官职名,负责图书和文书事务。
光禄卿:古代官职名,负责光禄寺的事务。
卫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宫的守卫事务。
太常卿:古代官职名,负责太常寺的事务。
都督冀瀛二州诸军事:古代官职名,负责冀州和瀛州的军事事务。
中书令:古代官职名,负责中书省的事务。
七兵尚书:古代官职名,负责七兵的事务。
卫大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宫的守卫事务。
中书监:古代官职名,负责中书省的事务。
本邑中正:古代官职名,负责本邑的事务。
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军队的统领事务。
特进:古代官职名,位列特进之一。
给事中: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事务。
领左右: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事务。
河阴之役:指北魏时期的河阴之变。
庄帝:指北魏庄帝元子攸。
班剑:古代官员的仪仗之一,象征权力和地位。
河南尹:古代官职名,掌管河南地区的事务。
上党王天穆:北魏时期的宗室成员。
怀县: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司徒公:古代官职名,位列三公之一。
杨椿:北魏时期的官员。
右军:古代军队的编制之一。
后继:指后续的军队。
葛荣:北魏时期的叛乱首领。
元颢:北魏时期的宗室成员。
兗州刺史:兗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山东省西南部。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一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青州刺史:青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山东省东部。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太保: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负责辅佐皇帝,地位尊崇。
谥曰文献:谥号是古代中国对已故官员的尊称,文献表示该官员在文化和学术上有重要贡献。
通直郎: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光禄少卿: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礼仪和祭祀事务。
征东将军:古代中国的将军称号,负责东部地区的军事事务。
司徒谘议参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司徒府的参谋和咨询事务。
安东将军:古代中国的将军称号,负责东部地区的军事事务。
济州刺史:济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山东省西部。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上洛公:上洛,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司徒左长史: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司徒府的行政事务。
朱衣直阁: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符玺郎中: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符玺事务。
尚书骑兵郎: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骑兵事务。
青州征东司马: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青州的军事事务。
征西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西方的军事事务。
张掖公:张掖,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平南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南方的军事事务。
梁城镇将:梁城,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镇将是负责一镇军事事务的官员。
司农少卿: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农业事务。
武卫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事务。
夏州刺史:夏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陕西省北部。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金部长: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财政事务。
右卫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事务。
新平子:新平,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襄城镇将:襄城,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镇将是负责一镇军事事务的官员。
任城侯:任城,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假宁东将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东方的军事事务。
濮阳公:濮阳,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南阳太守:南阳,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太守是负责一郡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殿中给事: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左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长宁子:长宁,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司卫监: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事务。
烈:谥号是古代中国对已故官员的尊称,烈表示该官员在军事上有重要贡献。
平原镇将:平原,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镇将是负责一镇军事事务的官员。
西海王:西海,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青海省。王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公: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司徒参军事: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司徒府的参谋和咨询事务。
开府骑兵参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骑兵事务。
中散: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侍御郎: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侍辇郎: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殿中将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事务。
泥阳子:泥阳,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龙骧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长乐侯:长乐,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建安公:建安,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福建省。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北镇都将:北镇,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都将是负责一镇军事事务的官员。
太仓尚书: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财政事务。
征西大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西方的军事事务。
督诸军事: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内都大官: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行政事务。
建安王:建安,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福建省。王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凉州镇将:凉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甘肃省。镇将是负责一镇军事事务的官员。
安南公:安南,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越南。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上谷河内二郡太守:上谷和河内,古代中国的两个郡,位于今河北省和河南省。太守是负责一郡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司州治中:司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河南省。治中是负责一州行政事务的官员。
太子右卫率: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太子的保卫事务。
齐州刺史:齐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山东省。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和处理文书事务。
上党太守:上党,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山西省。太守是负责一郡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羽林中郎: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的保卫事务。
临安男:临安,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男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假安南将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南方的军事事务。
钜鹿公:钜鹿,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公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秘中书散: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窟咄:古代中国的一个民族,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刘显:古代中国的一个民族,位于今山西省。
贺兰部:古代中国的一个民族,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库莫奚:古代中国的一个民族,位于今辽宁省。
天部大人: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礼仪和祭祀事务。
东蕃: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中山太守:中山,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河北省。太守是负责一郡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宁南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南方的军事事务。
相州刺史:相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河南省。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假阳陵侯:阳陵,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辅国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辅佐皇帝。
西部都将:西部,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都将是负责一镇军事事务的官员。
富平子:富平,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子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右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河州刺史:河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甘肃省。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并州刺史:并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山西省。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中散大夫: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东牟太守:东牟,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山东省。太守是负责一郡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魏尹丞:魏尹,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丞是负责一郡行政事务的官员。
东宫庶子: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太子的日常事务。
汲郡太守:汲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河南省。太守是负责一郡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怀朔镇将:怀朔,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镇将是负责一镇军事事务的官员。
东、北中郎将: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东、北方的军事事务。
豳、幽、凉三州刺史:豳、幽、凉,古代中国的三个州,位于今陕西省、河北省和甘肃省。刺史是负责一州行政和军事事务的官员。
平北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北方的军事事务。
安:谥号是古代中国对已故官员的尊称,安表示该官员在生活上有重要贡献。
长水校尉: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文书工作。
安戎令:安戎,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甘肃省。令是负责一县行政事务的官员。
尚书屯田郎中: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农业事务。
摄仪曹事: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朝廷的礼仪事务。
高唐县开国男:高唐,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男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爵位,表示地位尊贵。
司州别驾:司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河南省。别驾是负责一州行政事务的官员。
阿至罗国:古代中国的一个民族,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齐献武王:古代中国的一个王爵称号,齐献武王是北齐时期的一个王爵。
安北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北方的军事事务。
肆州刺史:古代中国的一个州级行政区划的刺史,负责管理该州的行政、军事等事务。
高车王: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号,高车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招慰夷虏:指古代中国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安抚和招抚政策,以维护边疆的稳定。
仪同开府长史:古代官职名,仪同三司是高级官员的荣誉称号,开府长史则是开府仪同三司的属官。
都官尚书:古代中国的官职名,负责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
瀛州刺史:古代中国的一个州级行政区划的刺史,瀛州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
武定:北齐的一个年号,指公元543年至550年。
开府中兵参军:古代官职名,开府仪同三司的属官,负责军事事务。
司空行参军:古代官职名,司空的属官,负责协助司空处理政务。
将作丞: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国家的建筑工程。
司徒祭酒:古代官职名,司徒的属官,负责礼仪和教育事务。
南钜鹿太守:古代中国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的太守,南钜鹿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
司徒司马:古代官职名,司徒的属官,负责协助司徒处理政务。
大将军从事中郎:古代官职名,大将军的属官,负责协助大将军处理军事事务。
徐州刺史:古代中国的一个州级行政区划的刺史,徐州位于今天的江苏省一带。
龙颜:指皇帝的容颜,古代臣子对皇帝的尊称。
台鼎:古代对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尊称,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逆谋:指谋反、叛乱的行为。
庙庭:指皇帝的宗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
青紫:古代官员的服饰颜色,青紫泛指高级官员。
罴止削废:罴指熊罴,削废指被剥夺官职,意指因无礼而被贬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五-评注
穆崇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北魏初期政治动荡和权力斗争的复杂性。穆崇从一个以盗窃为生的小人物,逐渐成为北魏政权中的重要人物,其经历反映了北魏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和个人才能的重要性。
穆崇在刘显谋逆事件中的表现,显示了他的忠诚和机智。他不仅成功地向太祖报告了刘显的阴谋,还在刘显怀疑梁眷泄密时,巧妙地转移了刘显的注意力,保护了梁眷的安全。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穆崇的个人能力,也反映了北魏初期政权内部的复杂关系。
穆崇在窟咄之难中的表现,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忠诚和勇敢。他不仅在危机时刻向太祖报告了窟咄的叛乱,还在逃亡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白狼的出现和穆崇的觉悟,象征着忠诚和勇敢的精神,这一情节在后世被传为佳话。
穆崇在北魏政权中的晋升,反映了北魏初期对人才的重视。他从一个普通的将领,逐渐晋升为太尉、侍中,并被封为安邑公、宜都公等爵位,显示了他在北魏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穆崇的后代在北魏政权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显示了穆崇家族在北魏社会中的影响力。穆崇的后代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在文化和礼仪方面有所贡献,反映了北魏社会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穆崇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不仅反映了北魏初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也展现了个人才能和忠诚精神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穆崇的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忠诚和勇敢的象征。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情况。首先,文中提到的蠕蠕(柔然)与北凉的联合,反映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柔然作为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经常对中原政权构成威胁,而北凉则是一个夹在柔然与北魏之间的小国,其君主沮渠牧犍在柔然与北魏之间摇摆不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持自身的独立。
其次,文中提到的世祖(拓跋焘)对李寿的严厉命令,反映了北魏皇帝对边疆安全的重视。拓跋焘在征讨凉州时,担心柔然会趁机入侵,因此命令李寿留守并做好防御准备。然而,李寿因迷信卜筮之言,未能及时设防,导致柔然入侵,京师震动。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李寿的失职,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卜筮的迷信。
再次,文中对李寿的性格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李寿自恃位高权重,对待家族成员无礼,甚至让长辈吃剩饭,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极大的不敬,因此为时人所鄙笑。这种对礼仪的重视,反映了北魏时期儒家文化的影响。
此外,文中还记载了李寿的后代李罴的事迹。李罴在担任吐京镇将期间,赏善罚恶,深得民心,尤其是在平定西河胡叛乱时表现出色。李罴的政绩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拥护,也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这一部分内容反映了北魏时期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以及朝廷对地方官员的重视。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李罴的后代李建、李衍等人的事迹,反映了北魏时期贵族家族的延续和变迁。李建因依附尔朱荣而获得高官厚禄,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而自杀,这一结局反映了北魏末年政治的动荡和贵族家族的兴衰。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李寿及其后代的记载,展现了北魏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复杂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礼仪观念、宗教信仰、政治斗争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选自《魏书·穆亮传》,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穆亮的生平事迹及其与皇帝的对话。文本通过穆亮的言行,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礼仪等方面的才能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
首先,文本通过穆亮与皇帝的对话,展现了他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穆亮不仅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对。例如,在讨论是否兴建太极殿时,穆亮建议皇帝通过占卜来决定,以避免过度劳民伤财。这体现了穆亮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财政的谨慎态度。
其次,文本通过穆亮的谏言,展现了他对皇帝安全的重视。在皇帝计划泛舟石济时,穆亮引用《周易》中的“垂堂之诲”,提醒皇帝在危险的地方要谨慎行事。这不仅体现了穆亮对皇帝的忠诚,也反映了他对古代经典的深刻理解。
此外,文本还通过穆亮的家族背景和官职变迁,展现了他在北魏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穆亮不仅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还因其忠诚和才能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的家族也因此得到了显赫的地位和丰厚的封赏。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本反映了北魏时期政治、军事、礼仪等方面的复杂关系。穆亮的言行不仅体现了个人才能和忠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占卜、民生等问题的重视。文本通过对穆亮生平的详细记载,为我们了解北魏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本语言简练,叙事清晰,通过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穆亮的形象和事迹。文本中引用了《周易》等经典文献,增强了文本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对穆亮生平的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礼仪等方面的复杂关系,以及当时社会对个人才能和忠诚的重视。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一些重要官员的生平事迹和官职变迁,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的一些特点。
首先,文中提到的官职和爵位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官员,如刺史、将军、尚书、侍中等。这些官职的设置和变迁,反映了北魏时期复杂的官僚体系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其次,文中多次提到官员的谥号,如文献、烈、康、安等。这些谥号不仅是对官员生平的总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品德和功绩的评价标准。例如,文献表示该官员在文化和学术上有重要贡献,烈表示该官员在军事上有重要贡献,康和安则表示该官员在生活上有重要贡献。
再次,文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民族关系,如征讨吐谷浑、窟咄、刘显、贺兰部、库莫奚等。这些事件反映了北魏时期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和频繁的军事冲突。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官员的家族背景和世袭制度,如子长嵩、子岩、子平城等。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袭制度和家族势力的重要性。
最后,文中提到了一些官员的品德和才能,如子弼有风格、善自位置、涉猎经史等。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品德和才能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北魏时期一些重要官员的生平事迹,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的一些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齐时期穆崇及其家族成员的官职和事迹,反映了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的一些特点。穆崇作为北齐的重要官员,历任骠骑大将军、都官尚书等职,显示出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家族成员也多有官职,如子伯昱、弟朏、子琳弟良等,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显示出穆氏家族在北齐的政治影响力。
文中提到的‘招慰夷虏’反映了北齐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安抚政策,这是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招抚少数民族,北齐政府试图维护边疆的稳定,防止外患。
穆崇的官职和封号,如‘骠骑大将军’、‘都官尚书’等,都是北齐时期的高级官职,显示出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家族成员也多有官职,如子伯昱、弟朏、子琳弟良等,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显示出穆氏家族在北齐的政治影响力。
文中提到的‘仪同开府长史’、‘齐献武王’等官职和封号,反映了北齐时期的官制和王爵制度。这些官职和封号不仅是荣誉的象征,也是权力的体现。
史臣对穆崇的评价‘穆崇夙奉龙颜,早著诚节,遂膺宠眷,位极台鼎’显示了他对皇帝的忠诚和功绩,同时也反映了北齐皇帝对功臣的厚待。穆崇虽然曾参与逆谋,但最终得到了皇帝的宽恕,这显示了北齐皇帝对功臣的宽容和信任。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穆崇及其家族成员的官职和事迹,也反映了北齐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的一些特点。通过对这些官职和封号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齐时期的官制和王爵制度,以及当时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安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