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三

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三-原文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刘显之谋难也,嵩率旧人及乡邑七百余家叛显走,将至五原。时寔君之子,亦聚众自立,嵩欲归之。见于乌渥,称逆父之子,劝嵩归太祖。嵩未决,乌渥回其牛首,嵩僶俛从之。见太祖于三汉亭。太祖承大统,复以为南部大人。累著军功。后从征中山,除冀州刺史,赐爵钜鹿公。历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所在著称。太宗即位,与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止车门右,听理万几,故世号八公。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讨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使武士顿辱。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子颓,善骑射,弯弓三百斤。袭爵,加侍中、征南大将军。有罪,黜为戍兵,后复爵。薨,谥曰安王。

子敦,字孝友,位北镇都将。坐黩货,降为公。高宗时,自颂先世勋重,复其王爵。薨,谥简王。

子道,字念僧,袭爵。久之,随例降为公,位右卫将军。卒,谥慎。

子悦,袭爵。建义初,复本王爵,寻降为公。位光禄少卿。卒,赠司空。

长孙道生,嵩从子也。忠厚廉谨,太祖爱其慎重,使掌几密,与贺毗等四人内侍左右,出入诏命。太宗即位,除南统将军、冀州刺史。后取人美女以献,太宗切责之,以旧臣不加罪黜。

世祖即位,进爵汝阴公,迁廷尉卿。从征蠕蠕,与尉眷等率众出白黑两漠间,大捷而还。世祖征赫连昌,道生与司徒长孙翰、宗正娥青为前驱,遂平其国。昌弟定走保平凉,刘义隆遣将到彦之、王仲德寇河南以救定。诏道生与丹阳王太之屯河上以御之。遂诱义隆将檀道济,邀其前后,追至历城而还。除司空,加侍中,进封上党王。薨,年八十二。赠太尉,谥曰靖。

道生廉约,身为三司,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一熊皮鄣泥,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第宅卑陋,出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道生还,叹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子弟,令毁宅。其恭慎如此。世祖世,所在著绩,每建大议,多合时机。为将有权略,善待士众。帝命歌工历颂群臣,曰:“智如崔浩,廉如道生。”及年老,颇惑其妻孟氏,以此见讥。与从父嵩俱为三公,当世以为荣。

子抗,位少卿,早卒。

抗子观,少以壮勇知名,后袭祖爵上党王。时异姓诸王,袭爵多降为公,帝以其祖道生佐命先朝,故特不降。以征西大将军、假司空督河西七镇诸军讨吐谷浑。部帅拾寅遁藏,焚其所居城邑而还。高祖初,拜殿中尚书、侍中。吐谷浑又侵逼,复假观司空讨降之。后为征南大将军。薨,谥曰定。葬礼依其祖靖王故事,陪葬云中金陵。

子冀归,六岁袭爵,降为公。高祖以其幼承家业,赐名稚,字承业。稚聪敏有才艺,虚心爱士。为前将军,从高祖南讨,授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

世宗时,侯刚子渊,稚之女婿。刚为元叉所厚,故稚骤得转进。出为抚军大将军,领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萧衍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稚诸子骁果,邃颇难之,号曰“铁小兒”。诏河间王琛总众援之。琛欲决战,稚以雨久,更须持重。琛弗从,遂战,为贼所乘,稚后殿。初,稚既总强兵,久不决战,议者疑有异图。朝廷重遣河间王琛及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三都督,外声助稚,内实防之。

会鲜于脩礼反于中山,以稚为

大都督北讨。寻以本使达鄴城。诏稚解行台,罢 大使,遣河间王琛为大都督,郦道元为行台。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同在淮南, 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且临机夺帅,非算所长。书奏,不纳。琛与稚前 到呼沱,稚未欲战,而琛不从。行达五鹿,为脩礼邀击,琛不赴之。贼总至,遂大 败,稚与琛并除名。

寻而正平郡蜀反,复假稚镇西将军、讨蜀都督。频战有功,除平东将军,复本 爵。后除尚书右仆射。未几,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复以稚为行台讨之。稚时背 疽未愈,灵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稚答曰: “死而后已,敢不自力。”时子彦亦患脚痹,扶杖入辞。尚书仆射元顺顾相谓曰: “吾等备位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莫有对者。时 薛凤贤反于正平,薛脩义屯聚河东,分据盐池,攻围蒲坂,东西连结,以应宝夤。 稚乃据河东。

时有诏废盐池税,稚上表曰:“盐池天资贿货,密迩京畿,唯须宝而护之,均 赡以理。今四境多虞,府藏罄竭。然冀定二州且亡且乱,常调之绢,不复可收。仰 惟府库,有出无入,必须经纶,出入相补。略论盐税,一年之中,准绢而言,犹不 应减三十万匹也,便是移冀定二州置于畿甸。今若废之,事同再失。臣前仰违严旨, 不先讨关贼而解河东者,非是闲长安而急蒲坂。蒲坂一陷,没失盐池,三军口命, 济赡理绝。天助大魏,兹计不爽。昔高祖升平之年,无所乏少,犹创置盐官而加典 护,非为物而竞利,恐由利而乱俗也。况今王公素餐,百官尸禄,租徵六年之粟, 调折来岁之资,此皆出人私财,夺人膂力。岂是愿言,事不获已。臣辄符司监将尉 还率所部,依常收税,更听后敕。”

稚克宝夤将侯终德,宝夤出走,雍州平。除雍州刺史。

庄帝初,封上党王,寻改冯翊王,后降为郡公。迁司徒公,加侍中,兼尚书令、 大行台,仍镇长安。前废帝立,迁太尉公,录尚书事。及韩陵之败,斛斯椿先据河 桥,谋诛尔朱。使稚入洛,启帝诛世隆兄弟之意。出帝初,转太傅,录尚书事。以 定策功,更封开国子。稚表请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恽。初,稚生而母亡, 为洪超母所抚养,是以求让,许之。出帝入关,稚时镇虎牢,亦随赴长安。

稚妻张氏,生二子,子彦、子裕。后与罗氏私通,遂杀其夫,弃张纳罗。罗年 大稚十余岁,妒忌防限。稚雅相爱敬,旁无姻妾,僮侍之中,嫌疑致死者,乃有数 四。罗生三子,绍远、士亮、季亮,兄弟皆廉武。稚少轻侠,斗鸡走马,力争杀人, 因亡抵龙门将陈兴德家,会赦乃免。因以后妻罗前夫女吕氏,妻兴德兄兴恩以报之。

子彦,本名俊,有膂力。以累从父征讨功,封槐里县子。出帝与齐献武王构隙, 加子彦中军大都督、行台仆射,镇弘农,以为心膂。后从帝入关。子彦少尝坠马折 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开内锯骨,流血数升,言戏自若。时以为逾于关羽。

子裕,位卫尉少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三-译文

长孙嵩是代郡人,太祖赐予他名字。他的父亲长孙仁在昭成帝时期担任南部大人。长孙嵩性格宽厚雅致,有器量,十四岁时就代替父亲统领军队。昭成帝末年,各部族混乱,苻坚派刘库仁代理国事,长孙嵩与元他等人率领部众归附刘库仁。

刘显策划叛乱时,长孙嵩率领旧部及乡里七百多户人家背叛刘显,逃往五原。当时寔君的儿子也聚集部众自立,长孙嵩想归附他。在乌渥见到他,称他是逆父之子,劝长孙嵩归附太祖。长孙嵩犹豫不决,乌渥扭转牛头,长孙嵩勉强跟随。在三汉亭见到太祖。太祖继承大统后,再次任命长孙嵩为南部大人。他屡次立下军功。后来随太祖征讨中山,被任命为冀州刺史,赐爵钜鹿公。历任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为南平公,所到之处都有显著政绩。太宗即位后,长孙嵩与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在止车门右侧,处理国家大事,因此世人称他们为“八公”。

晋将刘裕讨伐姚泓时,太宗授予长孙嵩符节,督率山东各军,传令到平原,沿黄河北岸列军驻扎在畔城。军队屡次失利。太宗下诏让刘裕借道,刘裕在船上看到长孙嵩的旗帜,赠送他酃酒和江南食物,长孙嵩将这些礼物送到京师。太宗下诏让长孙嵩厚礼答谢。又命令他挑选精兵备战,如果刘裕西进,就率领精锐南出彭沛,如果刘裕不西进,就率军跟随。刘裕到达崤陕之间,必定与姚泓对峙,双方一死一伤,兵力疲惫。等到秋天,再慢慢乘机进攻,刘裕的首级可以不战而得。于是叔孙建等人沿黄河向洛阳进军,最终进入关中。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南渡黄河,晋军各屯戍部队望风而逃,刘裕攻克长安后,长孙嵩才班师回朝。

太宗病重时,向长孙嵩询问后事。长孙嵩说:“立长子则顺理成章,以德服人则人心归附。如今长皇子贤明且是嫡长子,这是天命所归,请立他为帝。”于是太宗在宫中定下决策。随后下诏让世祖临朝监国,长孙嵩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长孙嵩晋升为北平王,担任司州中正。世祖下诏询问公卿:赫连、蠕蠕应该先征讨谁?长孙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赫连氏占据土地,暂时不会构成威胁,蠕蠕世代为边患,应该先讨伐大檀。如果成功,可以夺取他们的牲畜财产,足以富国;如果不成功,也可以在阴山狩猎,多杀禽兽,取其皮肉筋角,充实军备,这比攻破一个小国更有价值。”太常崔浩说:“大檀迁徙如鸟飞,快速追击则难以持久,大军追击则无法追上。赫连屈丐的领土不过千里,刑罚残暴,人神共弃,应该先讨伐他。”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求先平定冯跋。世祖默然,随后西巡。后来听说屈丐去世,关中大乱,朝中商议要征讨赫连。长孙嵩等人说:“如果他们坚守城池,以逸待劳,大檀听到消息,乘虚而入,这是危险的做法。”世祖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天意,寇谦之劝他出征。杜超之也赞成,崔浩又说西征有利。长孙嵩等人坚决反对。世祖大怒,指责长孙嵩在任期间贪污,命令武士羞辱他。不久,长孙嵩被任命为太尉。后来,又被加封为柱国大将军。

从此以后,皇帝出征时,长孙嵩作为元老大多留在京师镇守,坐在朝堂上,处理刑狱事务。他去世时八十岁,谥号为宣王。后来高祖追录先朝功臣,将长孙嵩配享庙庭。

长孙嵩的儿子长孙颓,擅长骑射,能拉开三百斤的弓。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加封侍中、征南大将军。后来因犯罪被贬为戍兵,后又恢复爵位。他去世后,谥号为安王。

长孙颓的儿子长孙敦,字孝友,担任北镇都将。因贪污被降为公爵。高宗时期,他自述祖先的功勋,恢复了王爵。他去世后,谥号为简王。

长孙敦的儿子长孙道,字念僧,继承了爵位。后来按照惯例降为公爵,担任右卫将军。他去世后,谥号为慎。

长孙道的儿子长孙悦,继承了爵位。建义初年,恢复了王爵,不久又降为公爵。他担任光禄少卿,去世后被追赠为司空。

长孙道生是长孙嵩的侄子。他忠厚廉洁,太祖欣赏他的稳重谨慎,让他掌管机密事务,与贺毗等四人内侍左右,负责传达诏命。太宗即位后,任命他为南统将军、冀州刺史。后来他献上美女,太宗严厉责备他,但因他是旧臣,没有加以罪责。

世祖即位后,长孙道生晋升为汝阴公,担任廷尉卿。他随世祖征讨蠕蠕,与尉眷等人率军穿越白黑两漠,大胜而归。世祖征讨赫连昌时,长孙道生与司徒长孙翰、宗正娥青为前锋,最终平定赫连昌的国家。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逃到平凉,刘义隆派将领到彦之、王仲德侵犯河南以救援赫连定。世祖下诏让长孙道生与丹阳王太之屯兵黄河以抵御敌军。长孙道生诱使刘义隆的将领檀道济,前后夹击,追至历城后撤军。他被任命为司空,加封侍中,晋升为上党王。他去世时八十二岁,被追赠为太尉,谥号为靖。

长孙道生廉洁俭朴,身为三司,但衣着朴素,饮食简单。他的一块熊皮鄣泥用了数十年不换,时人将他比作晏婴。他的住宅简陋,出镇后,他的子弟们修缮了房屋,建起了堂庑。长孙道生回来后,叹息道:“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未灭,不应安享家业,如今强敌仍在漠北游荡,我怎能安坐于华丽的房屋中!”于是他严厉责备子弟,命令他们毁掉房屋。他如此恭谨谨慎。世祖时期,他在任上政绩显著,每次提出重大建议,大多符合时宜。他作为将领有权谋,善待士兵。世祖命令歌工歌颂群臣,称:“智如崔浩,廉如道生。”他年老时,因宠爱妻子孟氏而受到讥讽。他与叔父长孙嵩同为三公,当时人以此为荣。

长孙道生的儿子长孙抗,担任少卿,早逝。

长孙抗的儿子长孙观,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后来继承了祖父的爵位上党王。当时异姓诸王继承爵位大多降为公爵,皇帝因他的祖父长孙道生是先朝功臣,特意不降他的爵位。长孙观以征西大将军、假司空的身份督率河西七镇诸军讨伐吐谷浑。吐谷浑的部帅拾寅逃遁,长孙观焚烧了他们的城邑后撤军。高祖初年,他被任命为殿中尚书、侍中。吐谷浑再次侵犯,长孙观再次以假司空的职位讨伐并降服了他们。后来他担任征南大将军。他去世后,谥号为定。他的葬礼依照其祖父靖王的规格,陪葬于云中金陵。

长孙观的儿子长孙冀归,六岁时继承了爵位,降为公爵。高祖因他年幼继承家业,赐名稚,字承业。长孙稚聪明有才艺,虚心爱士。他担任前将军,随高祖南征,被任命为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

世宗时期,侯刚的儿子侯渊是长孙稚的女婿。侯刚受到元叉的器重,因此长孙稚迅速得到晋升。他出任抚军大将军,兼任扬州刺史,假镇南大将军,都督淮南诸军事。萧衍的将领裴邃、虞鸿袭击并占据了寿春,长孙稚的儿子们骁勇善战,裴邃难以对付,称他们为“铁小兒”。世宗下诏让河间王琛率军支援。河间王琛想决战,长孙稚认为雨季已久,应该更加谨慎。河间王琛不听,结果战败,长孙稚殿后。起初,长孙稚统领强兵,久不决战,朝中有人怀疑他有异心。朝廷再次派遣河间王琛、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三位都督,表面上支援长孙稚,实际上防备他。

恰逢鲜于脩礼在中山叛乱,朝廷任命长孙稚为

大都督向北征讨。不久以本使的身份到达鄴城。皇帝下诏解除稚的行台职务,罢免大使,派遣河间王琛为大都督,郦道元为行台。稚派遣儿子子裕上表,称与琛同在淮南,共同面对国难,琛失败而臣保全,于是产生了私隙。而且临阵换帅,不是明智之举。上书奏报,未被采纳。琛与稚前到呼沱,稚不想战斗,而琛不听从。行进到五鹿,被脩礼袭击,琛没有前去救援。敌军大举到来,于是大败,稚与琛都被除名。

不久正平郡的蜀人反叛,再次任命稚为镇西将军、讨蜀都督。屡次战斗有功,被任命为平东将军,恢复原来的爵位。后来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不久,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叛,再次任命稚为行台讨伐他。稚当时背上的疮还未痊愈,灵太后慰问他说:“你的病情如此严重,我想让你停下来,但又没有其他人可以托付,怎么办?”稚回答说:“死而后已,怎敢不尽力。”当时子彦也患脚痹,拄着拐杖来辞行。尚书仆射元顺对大家说:“我们作为大臣,各自居于高位,危难之时,病人先行,这恐怕不合适吧?”没有人回应。当时薛凤贤在正平反叛,薛脩义在河东聚集,分据盐池,围攻蒲坂,东西连结,以响应宝夤。稚于是据守河东。

当时有诏令废除盐池税,稚上表说:“盐池是天然的财富,靠近京城,必须珍视并保护它,合理分配。现在四方多难,国库空虚。然而冀定二州既亡又乱,常调的绢帛,已经无法收取。考虑到国库,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必须统筹安排,收支相补。粗略计算盐税,一年之中,按绢帛计算,不应减少三十万匹,这相当于将冀定二州移到京城附近。现在如果废除盐税,事情如同再次失去。臣之前违背严旨,不先讨伐关贼而解除河东之围,并不是轻视长安而重视蒲坂。蒲坂一旦陷落,失去盐池,三军的口粮,供应就会断绝。天助大魏,此计不会错。昔日高祖在太平之年,物资并不缺乏,尚且设立盐官加以保护,不是为了争利,而是担心因利而乱俗。何况现在王公们无所事事,百官尸位素餐,租税征收六年的粮食,调拨来年的资金,这些都是从私人财产中取出,剥夺了人民的体力。这难道是愿意的吗?实在是不得已。臣立即命令司监将尉率领部下,按照常规收税,等待后续的敕令。”

稚击败了宝夤的将领侯终德,宝夤逃走,雍州平定。稚被任命为雍州刺史。

庄帝初年,封为上党王,不久改封为冯翊王,后来降为郡公。升任司徒公,加侍中,兼任尚书令、大行台,仍然镇守长安。前废帝即位,升任太尉公,录尚书事。韩陵之战失败后,斛斯椿先占据河桥,谋划诛杀尔朱。派稚进入洛阳,向皇帝表达诛杀世隆兄弟的意图。出帝初年,转任太傅,录尚书事。因定策有功,改封为开国子。稚上表请求将封号转授给姨兄廷尉卿元洪超的次子恽。当初,稚出生时母亲去世,由洪超的母亲抚养,因此请求让位,皇帝同意了。出帝进入关中,稚当时镇守虎牢,也随同前往长安。

稚的妻子张氏,生了两个儿子,子彦和子裕。后来与罗氏私通,于是杀了丈夫,抛弃张氏娶了罗氏。罗氏比稚大十多岁,嫉妒心强,防备严密。稚非常爱敬她,身边没有其他妾室,僮仆侍从中,因嫌疑而致死的有好几个。罗氏生了三个儿子,绍远、士亮、季亮,兄弟们都廉洁勇武。稚年轻时轻佻好侠,斗鸡走马,争强好胜杀人,因此逃亡到龙门将陈兴德家,遇到赦免才得以免罪。后来将后妻罗氏前夫的女儿吕氏嫁给兴德的哥哥兴恩以报答他。

子彦,本名俊,有勇力。因多次跟随父亲征讨有功,被封为槐里县子。出帝与齐献武王产生矛盾,加封子彦为中军大都督、行台仆射,镇守弘农,作为心腹。后来随从皇帝进入关中。子彦年轻时曾坠马折断手臂,肘上的骨头突起一寸多,于是命令切开内部锯骨,流血数升,仍然谈笑自若。当时人们认为他超过了关羽。

子裕,官至卫尉少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三-注解

长孙嵩:长孙嵩是北魏时期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出身于代郡长孙氏,是北魏太祖拓跋珪的重要支持者。他在北魏建国初期担任南部大人,后历任冀州刺史、司徒、相州刺史等职,封南平公,是北魏八公之一。

长孙道生:长孙道生是长孙嵩的从子,北魏时期的将领和政治家。他以忠厚廉谨著称,历任南统将军、冀州刺史、廷尉卿等职,封汝阴公,后进封上党王。他以廉洁和军事才能闻名,被比作晏婴。

八公:北魏太宗时期,长孙嵩与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因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被称为八公。他们在朝廷中坐止车门右,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蠕蠕:蠕蠕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的别称,北魏时期常与柔然发生战争。柔然是北魏的重要边患,北魏多次对其进行征讨。

赫连:赫连是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赫连勃勃的后代,北魏时期赫连氏在关中地区建立政权,与北魏多次发生冲突。

晏婴: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以廉洁和节俭著称。长孙道生因其廉洁和节俭,被时人比作晏婴。

大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军队,通常是在战时设立的临时职位。

行台:古代官署名,指在地方设立的临时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地方政务和军事事务。

河间王琛:河间王是北魏时期的封号,琛是人名,此处指被封为河间王的琛。

郦道元:北魏时期的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呼沱: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五鹿: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脩礼:人名,此处指反叛的将领。

正平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镇西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镇守西部边疆。

讨蜀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讨伐蜀地的叛乱。

平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平定东部的叛乱。

尚书右仆射:古代官职名,尚书省的副职,负责协助尚书令处理政务。

雍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雍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萧宝夤:人名,北魏时期的雍州刺史,后反叛。

灵太后:北魏时期的皇太后,掌握朝政大权。

薛凤贤:人名,北魏时期的反叛将领。

薛脩义:人名,北魏时期的反叛将领。

盐池:古代重要的盐产地,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蒲坂: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冀定二州:古代州名,冀州和定州,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高祖:指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

庄帝:指北魏的皇帝元子攸。

上党王:古代封号,上党是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冯翊王:古代封号,冯翊是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司徒公:古代官职名,三公之一,负责礼仪和教育事务。

侍中:古代官职名,皇帝的近臣,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尚书令:古代官职名,尚书省的最高长官,负责处理政务。

大行台:古代官署名,指在地方设立的临时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地方政务和军事事务。

太尉公:古代官职名,三公之一,负责军事事务。

录尚书事:古代官职名,负责记录尚书省的政务。

韩陵之败:指北魏时期的一场战役,韩陵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斛斯椿:人名,北魏时期的将领。

尔朱:指尔朱荣,北魏时期的权臣。

世隆:指尔朱世隆,尔朱荣的弟弟。

出帝:指北魏的皇帝元修。

太傅:古代官职名,三公之一,负责教导皇帝。

开国子:古代封号,开国是封号,子是爵位。

廷尉卿:古代官职名,负责司法事务。

元洪超:人名,北魏时期的官员。

虎牢: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子彦:人名,稚的儿子。

子裕:人名,稚的儿子。

罗氏:人名,稚的后妻。

绍远:人名,罗氏的儿子。

士亮:人名,罗氏的儿子。

季亮:人名,罗氏的儿子。

槐里县子:古代封号,槐里是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子是爵位。

中军大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中军。

行台仆射:古代官职名,行台的副职,负责协助行台长官处理政务。

弘农: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卫尉少卿: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的警卫事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三-评注

《长孙嵩 长孙道生》是《魏书》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长孙嵩和长孙道生两位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长孙嵩是北魏建国初期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他在北魏太祖拓跋珪的支持下,历任南部大人、冀州刺史、司徒等职,封南平公,是北魏八公之一。他在北魏建国初期的军事和政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平定刘显之乱和征讨中山等战役中表现出色。长孙嵩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威望,曾参与太宗拓跋嗣的继位决策,并在世祖拓跋焘时期担任左辅,进爵北平王。

长孙道生是长孙嵩的从子,他以忠厚廉谨著称,历任南统将军、冀州刺史、廷尉卿等职,封汝阴公,后进封上党王。长孙道生以廉洁和军事才能闻名,被比作春秋时期的晏婴。他在征讨蠕蠕和赫连昌的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与尉眷等将领出白黑两漠间的战役中大捷而还。长孙道生的廉洁和节俭也备受赞誉,他身为三司,却衣不华饰,食不兼味,一熊皮鄣泥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婴。他的恭慎和廉洁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也体现在他对家族子弟的严格要求上,他曾因子弟修缮宅第而切责他们,令毁宅。

从文化内涵来看,长孙嵩和长孙道生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北魏建国初期的政治和军事环境。长孙嵩作为北魏太祖的重要支持者,参与了北魏建国初期的多次重要战役和政治决策,他的生平事迹体现了北魏建国初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扩张。长孙道生则以廉洁和军事才能著称,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北魏时期对廉洁和军事才能的重视。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篇传记通过详细记载长孙嵩和长孙道生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功绩。传记中通过对长孙嵩和长孙道生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廉洁品格的描写,塑造了两位忠勇廉洁的将领形象。尤其是对长孙道生的廉洁和节俭的描写,通过对比晏婴的形象,增强了传记的艺术感染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篇传记不仅记录了长孙嵩和长孙道生的生平事迹,也反映了北魏建国初期的政治和军事历史。通过对长孙嵩和长孙道生的描写,可以了解北魏建国初期的政治斗争、军事扩张和对廉洁品格的重视。这篇传记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魏时期一位名叫稚的将领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稚作为一名将领,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叛乱,展现了其忠诚、勇敢和智慧。

首先,文中提到稚在北讨大都督的职位上,奉命前往鄴城,后因战事变化被解除职务。这一情节反映了北魏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将领的控制和调遣,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稚在战事中表现出色,但因与河间王琛的矛盾,导致战败并被除名。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稚的军事才能,也揭示了当时将领之间的内部矛盾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其次,稚在正平郡蜀反叛时被重新启用,担任镇西将军、讨蜀都督,并在多次战斗中屡立战功,最终被封为平东将军,恢复了原有的爵位。这一过程展示了稚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忠诚。尽管他在战斗中多次受伤,甚至在背疽未愈的情况下仍坚持出征,表现出极高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再次,稚在雍州刺史萧宝夤反叛时,再次被任命为行台讨伐叛军。尽管他身患重病,仍坚持出征,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稚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当时政权对忠诚将领的依赖。

此外,稚在盐池税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盐池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应当加以保护和管理。他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提出了保留盐税的建议,并得到了朝廷的采纳。这一事件展示了稚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还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和经济头脑的官员。

最后,文中还提到稚的家庭生活,尤其是他与后妻罗氏的关系。尽管罗氏年长于稚,且性格妒忌,但稚对她非常敬重,甚至为了她而杀害前妻。这一情节揭示了稚在家庭生活中的复杂性格,既有忠诚和责任感,也有暴力和冷酷的一面。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稚生平事迹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北魏时期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将领的忠诚、勇敢和智慧。稚的形象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和经济头脑的官员,他的生平事迹为我们了解北魏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6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