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原文
文黑獭害出帝,宝炬乃僭大号。
清河王怿,字宣仁。幼而敏惠,美姿貌,高祖爱之。彭城王勰甚器异之,并曰: “此兒风神外伟,黄中内润,若天假之年,比《二南》矣。”博涉经史,兼综群言, 有文才,善谈理,宽仁容裕,喜怒不形于色。太和二十一年封。世宗初,拜侍中, 转尚书仆射。
怿才长从政,明于断决,割判众务,甚有声名。司空高肇以帝舅宠任,既擅威 权,谋去良宗,屡谮怿及愉等。愉不胜其忿怒,遂举逆冀州。因愉之逆,又构杀勰。 怿恐不免。肇又录囚徒,以立私惠。怿因侍宴酒酣,乃谓肇曰:“天子兄弟,讵有 几人,而炎炎不息。昔王莽头秃,亦藉渭阳之资,遂纂汉室,今君曲形见矣,恐复 终成乱阶。”又言于世宗曰:“臣闻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是故季氏旅泰,宣尼 以为深讥;仲叔轩悬,丘明以为至诫。谅以天尊地卑,君臣道别,宜杜渐防萌,无 相僭越。至于减膳录囚,人君之事,今乃司徒行之,讵是人臣之义?且陛下修政教, 解狱讼,则时雨可降,玉烛知和,何使明君失之于上,奸臣窃之于下?长乱之基, 于此在矣。”世宗笑而不应。
肃宗初,迁太尉,侍中如故。诏怿裁门下之事。又典经义注。时有沙门惠怜者, 自云呪水饮人,能差诸病。病人就之者,日有千数。灵太后诏给衣食,事力优重, 使于城西之南,治疗百姓病。怿表谏曰:“臣闻律深惑众之科,礼绝妖淫之禁,皆 所以大明居正,防遏奸邪。昔在汉末,有张角者,亦以此术荧惑当时。论其所行, 与今不异,遂能詃诱生人,致黄巾之祸,天下涂炭数十年间,角之由也。昔新垣奸, 不登于明堂;五利侥,终婴于显戮。”
灵太后以怿肃宗懿叔,德先具瞻,委以朝政,事拟周霍。怿竭力匡辅,以天下 为己任。领军元叉,太后之妹夫也,恃宠骄盈。怿裁之以法,每抑黜之,为叉所疾。 叉党人通直郎宋维希叉旨,告怿谋反,禁怿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 得雪释焉。怿以忠而获谤,乃鸠集昔忠烈之士,为《显忠录》二十卷,以见意焉。
正光元年七月,叉与刘腾逼肃宗于显阳殿,闭灵太后于后宫,囚怿于门下省。 诬怿罪状,遂害之,时年三十四。朝野贵贱,知与不知,含悲丧气,惊振远近。夷 人在京及归,闻怿之丧,为之劈面者数百人。
广平王怀。囗有魏诸王。召入华林别馆,禁其出入,令四门博士董徵,授以经 传。世宗崩,乃得归。
汝南王悦,好读佛经,览书史。为性不伦,俶傥难测。悦妃闾氏,即东海公之 女也,生一子,不见礼荅。有崔延夏者,以左道与悦游,合服仙药松术之属。时轻 与出采芝,宿于城外小人之所。遂断酒肉粟稻,唯食麦饭。又绝房中而更好男色。 轻忿妃妾,至加捶挞,同之婢使。悦之出也,妃住于别第。灵太后敕检问之,引入, 穷悦事故。妃病杖伏床蓐,疮尚未愈。太后因悦之杖妃,乃下令禁断。令诸亲王及 三蕃,有其正妃疾患百日已上,皆遣奏闻。若有犹行捶挞,就削封位。
及清河王怿为元叉所害,悦了无仇恨之意,乃以桑落酒候伺之,尽其私佞。叉 大喜,以悦为侍中、太尉。临拜日,就怿子亶求怿服玩之物,不时称旨。乃召亶, 杖之百下。亶居庐未葬,形气羸弱,暴加威挞,殆至不济。囗仍呼阿兒,亲自循抚。 囗悦为大剉碓置于州门,盗者便欲斩其手。时人惧其无常,能行异事,奸偷畏之而 暂息。
及尔朱荣举兵向洛,既忆入间疑。俄而闻荣肆毒于河阴,遂南奔萧衍。衍 立为魏主,号年更兴。衍遣其将军王辩送置于境上,以觊侵逼。
及齐献武王既诛荣,以悦高祖子,宜承大业,乃令人示意。悦既至,清狂如故, 动为罪失,不可扶持,乃止。出帝初,除大司马。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译文
文黑獭害死了出帝,宝炬于是篡夺了帝位。
清河王怿,字宣仁。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容貌俊美,高祖非常喜爱他。彭城王勰也非常器重他,曾说:“这个孩子外表英俊,内心温润,如果上天能多给他一些年岁,他就能与《二南》相媲美了。”他广泛涉猎经史,兼通各种学说,有文才,善于谈论道理,宽厚仁慈,喜怒不形于色。太和二十一年被封为王。世宗初年,被任命为侍中,后转为尚书仆射。
怿在政治上很有才能,善于决断,处理各种事务,声名显赫。司空高肇因为是皇帝的舅舅而受到宠信,掌握了威权,企图除掉良臣,多次诬陷怿和愉等人。愉无法忍受愤怒,于是在冀州发动叛乱。由于愉的叛乱,高肇又构陷杀害了勰。怿担心自己也会遭到不测。高肇还通过释放囚徒来树立私恩。怿在一次宴会上趁着酒兴,对高肇说:“天子的兄弟能有几人,而你却不停地陷害他们。当年王莽秃头,也是靠着渭阳的资本,篡夺了汉室,如今你的野心已经显露,恐怕最终会成为祸乱的根源。”他又对世宗说:“我听说只有器物和名位不能轻易授予他人。所以季氏在泰山祭祀,孔子认为这是极大的讽刺;仲叔在轩悬,左丘明认为这是极大的警示。天地有尊卑,君臣有别,应该防微杜渐,不要互相僭越。至于减膳和释放囚徒,是君主的事情,如今却由司徒来做,这难道是臣子应有的行为吗?况且陛下修政教,解狱讼,那么时雨就会降临,玉烛也会和谐,何必让明君在上失德,奸臣在下窃权?长乱的根源,就在这里了。”世宗听后只是笑了笑,没有回应。
肃宗初年,怿被任命为太尉,侍中的职位不变。肃宗下诏让怿处理门下的事务。他还负责注释经义。当时有个叫惠怜的和尚,自称能用咒水治病,每天有上千人来找他看病。灵太后下令给他提供衣食,待遇优厚,让他在城西的南边为百姓治病。怿上表劝谏说:“我听说法律有严惩惑众的条款,礼制有禁止妖淫的规定,这些都是为了维护正道,防止奸邪。汉末有个叫张角的人,也是用这种手段迷惑当时的人。他的行为与现在没有什么不同,最终导致了黄巾之乱,天下大乱数十年,都是因为张角。当年新垣奸,没有登上明堂;五利侥,最终被公开处决。”
灵太后因为怿是肃宗的叔叔,德行高尚,所以把朝政委托给他,把他比作周公和霍光。怿竭尽全力辅佐朝政,以天下为己任。领军元叉是太后的妹夫,恃宠骄横。怿依法裁制他,多次压制他,元叉因此怀恨在心。元叉的党羽通直郎宋维迎合元叉的旨意,诬告怿谋反,怿被软禁在门下省。经过审讯左右和朝中权贵,真相大白,怿才得以洗清冤屈。怿因为忠诚而受到诽谤,于是收集了历代忠烈之士的事迹,编成《显忠录》二十卷,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正光元年七月,元叉和刘腾在显阳殿逼迫肃宗,将灵太后软禁在后宫,把怿囚禁在门下省。他们诬陷怿的罪状,最终杀害了他,时年三十四岁。朝野上下,无论贵贱,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都感到悲痛和沮丧,震惊了远近。在京的夷人和归来的夷人,听说怿的死讯,有数百人为他割面哀悼。
广平王怀。囗有魏诸王。被召入华林别馆,禁止出入,命令四门博士董徵教授他经传。世宗去世后,他才得以回家。
汝南王悦,喜欢读佛经和史书。他性格怪异,难以捉摸。悦的妃子闾氏是东海公的女儿,生了一个儿子,但不受礼遇。有个叫崔延夏的人,用左道之术与悦交往,一起服用仙药松术之类的东西。他们经常轻率地外出采芝,住在城外的小屋里。悦还戒掉了酒肉和米饭,只吃麦饭。他还断绝了房事,转而喜好男色。他轻率地对待妃妾,甚至殴打她们,把她们当作婢女对待。悦外出时,妃子住在别处。灵太后下令调查此事,把妃子召入宫中,详细询问悦的事情。妃子因为被打而病倒在床,伤口还未痊愈。太后因为悦殴打妃子,下令禁止这种行为。命令诸亲王和三蕃,如果他们的正妃患病超过一百天,都要上报。如果还有人继续殴打妃子,就削去他们的封位。
清河王怿被元叉害死后,悦完全没有仇恨的意思,反而用桑落酒讨好元叉,极尽谄媚之能事。元叉非常高兴,任命悦为侍中、太尉。在拜官的那天,悦向怿的儿子亶索要怿的服饰和玩物,亶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悦于是召来亶,打了他一百下。亶当时还在守丧,身体虚弱,被暴打后几乎丧命。囗悦还在州门设置了大剉碓,盗贼被抓到就要砍掉他们的手。当时的人害怕他的无常,能做出奇怪的事情,奸偷之徒因此暂时收敛。
尔朱荣举兵向洛阳进发,悦开始怀疑。不久听说尔朱荣在河阴大肆屠杀,于是南逃投奔萧衍。萧衍立他为魏主,改年号为更兴。萧衍派将军王辩把他送到边境上,企图借此侵逼北魏。
齐献武王诛杀了尔朱荣后,认为悦是高祖的儿子,应该继承大业,于是派人示意。悦到达后,依然疯疯癫癫,行为不端,无法扶持,只好作罢。出帝初年,他被任命为大司马。最终去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注解
孝文皇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以推行汉化政策著称。
废太子恂:孝文帝的长子,因不满汉化政策,企图逃回北方,后被废为庶人。
京兆王愉:孝文帝的第四子,因谋反被废,后自杀。
清河王怿:清河王怿是北魏宗室,字宣仁,以其才华和宽仁著称,曾任侍中、尚书仆射等职,后因政治斗争被诬陷谋反而被害。
广平王怀:孝文帝的第三子,以文学和佛教信仰著称。
汝南王悦:孝文帝的第六子,以文学和佛教信仰著称。
文明太后:孝文帝的祖母,对废太子恂有重要影响。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的年号。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仪式,象征成年。
河洛:指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即中原地区。
代都:北魏早期的都城,位于今山西大同。
高祖:指孝文帝拓跋宏。
永嘉之乱:西晋末年的一场大规模动乱,导致西晋灭亡。
庶人:指被剥夺皇室身份的人。
河阳:今河南孟州,北魏时期的重要城市。
世宗:北魏宣武帝元恪,孝文帝的儿子。
顺皇后:北魏宣武帝的皇后。
高肇:高肇是北魏时期的权臣,以帝舅身份宠任,擅权谋私,曾多次陷害清河王怿等人。
建平元年:京兆王愉自立为帝的年号。
灵太后:灵太后是北魏肃宗的母亲,曾掌握朝政大权,委任清河王怿处理朝政,后因元叉的政变被囚禁。
文黑獭害出帝:文黑獭指的是北魏时期的权臣高欢,他通过政治手段害死了出帝元修,导致北魏政权动荡。
宝炬乃僭大号:宝炬指的是北魏孝武帝元修,他在高欢的逼迫下被迫退位,高欢随后立元宝炬为帝,元宝炬因此僭越了大号。
彭城王勰:彭城王勰是北魏宗室,清河王怿的叔父,对怿的才华非常器重,认为他有望成为像《二南》那样的贤臣。
元叉:元叉是北魏时期的权臣,灵太后的妹夫,恃宠骄横,曾诬陷清河王怿谋反,导致怿被害。
尔朱荣:尔朱荣是北魏末年的军阀,曾举兵向洛阳,发动河阴之变,屠杀朝臣,导致北魏政权进一步崩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十-评注
《孝文五王》是《魏书》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记载了北魏孝文帝的五个儿子:废太子恂、京兆王愉、清河王怿、广平王怀和汝南王悦的生平事迹。这篇传记不仅反映了北魏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还揭示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
首先,废太子恂的故事是这篇传记的核心内容之一。恂作为孝文帝的长子,本应是皇位的继承人,但他对汉化政策的不满和对北方生活的怀念,导致他企图逃回北方,最终被废为庶人。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政策的艰难,也揭示了北魏皇室内部的矛盾。恂的悲剧命运,象征了北魏在汉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阻力。
其次,京兆王愉的故事则展现了北魏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愉因谋反被废,后自杀,这一事件反映了北魏皇室内部的复杂关系。愉的谋反行为,不仅是对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反抗,也是对皇权的挑战。愉的失败,象征了孝文帝汉化政策的胜利,但也暴露了北魏皇室内部的脆弱性。
清河王怿、广平王怀和汝南王悦的故事则更多地展现了他们的文学才华和佛教信仰。这三位王子以文学和佛教信仰著称,反映了北魏皇室在汉化过程中对文化的重视。他们的故事不仅丰富了北魏皇室的文化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孝文五王》这篇传记通过记载孝文帝五个儿子的生平事迹,不仅反映了北魏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文化生活,还揭示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和挑战。这篇传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为我们了解北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北魏末年政治斗争的复杂局面,尤其是清河王怿的生平及其在政治漩涡中的命运。清河王怿作为北魏宗室,才华横溢,宽仁容裕,深得高祖和彭城王勰的器重。然而,他身处权力斗争的中心,最终因权臣高肇和元叉的陷害而被害,年仅三十四岁。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北魏末年皇权与权臣之间的激烈斗争,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清河王怿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北魏政权衰落的象征。他的宽仁与才华未能挽救他于政治漩涡中,反而成为他被陷害的原因,这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清河王怿的性格和命运。文中对怿的描写充满了赞美之词,如‘风神外伟,黄中内润’,突出了他的才华与品德。同时,通过他与高肇、元叉等人的对话,展现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与抗争。尤其是他在宴会上对高肇的直言不讳,显示了他的正直与勇气。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清河王怿的生平,还反映了北魏末年政治斗争的复杂局面。清河王怿的被害标志着北魏政权的进一步衰落,也为后来的尔朱荣之乱埋下了伏笔。这段历史对理解北魏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政权更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文中还涉及了北魏时期的宗教文化背景,如沙门惠怜的‘呪水治病’事件,反映了当时民间信仰与宗教活动的盛行。清河王怿对此事的谏言,显示了他对维护社会秩序和防止邪教惑众的重视,这也体现了北魏时期政府对宗教活动的管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清河王怿的生平,展现了北魏末年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人物性格、政治斗争和宗教背景的描写,这段文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北魏末年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