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八-原文
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 贾显度 樊子鹄 贺拔胜 侯莫 陈悦 侯渊
朱瑞,字元龙,代郡桑干人。祖就,字祖成,卒于沛县令。父惠,字僧生,行 太原太守,卒。永安中,瑞贵达,就赠平东将军、齐州刺史,惠赠使持节、冠军将 军、恆州刺史。
瑞长厚质直,敬爱人士。孝昌末,尔朱荣引为其府户曹参军,又为大行台郎中, 甚为荣所亲任。建义初,除黄门侍郎,仍中书舍人。荣恐朝廷事意有所不知,故居 之门下,为腹心之寄。录前后勋,封阳邑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未几,又除散骑 常侍、安南将军,黄门如故。丁父忧,去官。诏起复任,除青州大中正,及元颢内 逼,瑞启劝北幸,乃从驾于河阳,除侍中、征南将军、兼吏部尚书,改封北海郡开 国公,增邑一千户。庄帝还洛,加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又改封乐陵郡开国公,仍 侍中。瑞虽为尔朱荣所委,而善处朝廷之间,庄帝亦赏遇之,曾谓侍臣曰:“为人 臣当须忠实,至如朱元龙者,朕待之亦不异余人。”瑞启乞三从之内并属沧州乐陵 郡,诏许之,仍转沧州大中正。瑞始以青州乐陵有朱氏,意欲归之,故求为青州中 正;又以沧州乐陵亦有朱氏,而心好河北,遂乞移属焉。寻加车骑将军。
尔朱荣死,瑞与世隆俱北走。既而以庄帝待之素厚,且见世隆等并无雄才,终 当败丧,于路乃还。帝大悦,执其手曰:“社稷忠臣,当须如此。”尔朱天光拥众 关右,帝欲招纳之,乃以瑞兼尚书左仆射,为西道大行台以慰劳焉。既达长安,会 尔朱兆入洛,复还京师。都督斛斯椿先与瑞有隙,数谮之于世隆。世隆性多忌,且 以前日乖异,忿恨更甚,普泰元年七月,遂诛之,时年四十九。太昌初,赠使持节、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谥曰恭穆。
子孟胤,袭封。齐受禅,例降。
瑞弟珍,字多宝。太尉、上党王天穆录事参军。卒。
珍弟腾,字神龙。建义初,为龙骧将军、大都督司马。又封泾阳县开国男,食 邑二百户。累迁中军将军、光禄大夫。与瑞同遇害。太昌初,赠沧州刺史。
腾弟庆宾,卒于光禄大夫。
子清,武定末,齐王开府中兵参军。
叱列延庆,代西部人也,世为酋帅。曾祖鍮石,世祖末从驾至瓜步,赐爵临江 伯。父亿弥,袭祖爵,高祖时越骑校尉。
延庆少便弓马,有胆力。正光末,除直后,隶大都督李崇北伐。后随尔朱荣入 洛,仍从荣讨葛荣于相州。延庆,世隆姊婿也,荣亲遇之。葛荣既擒,除使持节、 抚军将军、光禄大夫、假镇东将军、都督、西部第一领民酋长,封永宁县开国伯, 食邑五百户。永安二年,以本将军除恆州刺史。普泰初,世隆得志,特见委重,迁 散骑常侍、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又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余如故。寻除都督恆云 燕朔四州诸军事、大都督、兼尚书左仆射、山东行台,北海郡开国公,邑五百户。
时幽州刺史刘灵助以庄帝幽崩,遂举兵唱义,诸州豪右咸相结附。灵助进屯于 定州之安固。世隆白前废帝,以延庆与大都督侯渊于定州相会,以讨灵助。渊谓延 庆曰:“灵助善于卜占,百姓信惑,所在响应,未易可图,若万一战有利钝,则大 事去矣。未若还师西入,据关拒险,以待其变。”延庆曰:“刘灵助,庸人也。天 道深远,岂其所识?大兵一临,彼皆恃其妖术,坐看符厌,宁肯戮力致死,与吾争 胜负哉。如吾计者,政欲出营城外,诡言西归,灵助闻之,必信而自宽,潜军往袭, 可一往而擒。”渊从之,乃出顿城西,声云将还。简精骑一千夜发,诘朝造灵助垒, 战于城北,遂破擒之。仍兼尚书左仆射,为恆云燕朔四州行台。又除使持节、侍中、 都督恆云燕朔定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余如故。
与尔朱兆等拒义旗于韩陵,战败,延庆与尔朱仲远走渡石济。仲远南窜,延庆 北降齐献武王。王与之入洛,仍从王于并州。后赴洛,出帝以为中军大都督。延庆 既尔朱亲昵,又党于权佞,出帝之西,齐献武王入洛,以罪诛之。
延庆兄子平,武定末,仪同三司、右卫将军、廮陶县开国侯。
斛斯椿,字法寿,广牧富昌人也。父敦,肃宗时为左牧令,时河西贼起,牧民 不安,椿乃将家投尔朱荣,荣以椿兼其都督府铠曹参军。从荣征伐有功,表授厉威 将军。稍迁中散大夫,署外兵事。椿性佞巧,甚得荣心,军之密谋,颇亦关预。
及肃宗崩,椿从荣入洛。庄帝初,封阳曲县开国公,食邑千户,迁散骑常侍、 平北将军司马,寻除尔朱荣大将军府司马。从平葛荣,以功除上党太守。及元颢入 洛,椿随荣奉迎庄帝,遂从攻颢。颢败,迁安北将军、建州刺史,改封深泽县,转 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又转征东将军、东徐州刺史。
及尔朱荣死,椿甚忧惧。时萧衍以汝南王悦为魏主,资其士马,次于境上。椿 闻大喜,遂率所部弃州归悦,悦授椿使持节、侍中、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 尚书左仆射、司空公,封灵丘郡开国公,邑万户,又为大行台前驱都督。会尔朱兆 入洛,椿复率所部背悦归兆。尔朱世隆之立前废帝也,椿参其谋,以定策功,拜侍 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京畿北面大都督,改封城阳郡开国公,增邑五百户, 并前一千五百户,寻加开府。
时椿父敦先在秀容,忽有传敦死问,请减己阶以赠之, 自襄城将军超赠车骑将军、恆州刺史。寻知其父犹在,诏复椿官,仍除其父为车骑 将军、扬州刺史。世隆之厚椿也如此。
椿与尔朱度律、仲远等北拒齐献武王,次阳平。会尔朱兆与度律等相疑,遁还, 语在《兆传》。椿后复与度律等同拒义旗,败于韩陵。椿谓都督贾显智等曰:“若 不先执尔朱,我等死无类矣。”遂与显智等夜于桑下盟约,倍道兼行。椿入北中城, 收尔朱部曲尽杀之,令长孙稚、贾显智等率数百骑袭尔朱世隆、彦伯兄弟,斩于阊 阖门外。椿入洛,悬世隆兄弟首于其门树。椿父出见,谓椿曰:“汝与尔朱约为兄 弟,今何忍悬其头于家门,宁不愧负天地乎!”椿乃传世隆等首,并囚度律、天光, 送于齐献武王。出帝拜椿侍中、仪同开府。
初,献武王之入洛,顿于邙山,尔朱仲远帐下都督桥宁、张子期自滑台而至。 献武王责宁等曰:“汝事仲远,擅其荣利,盟契百重,许同生死。前仲远自徐为逆, 汝为戎首,今仲远南走,汝复背之。于臣节则不忠,论事人则无信。犬马尚识恩养, 汝今犬马之不如!”遂斩之。椿自以数为反覆,见宁等之死,意常不安。遂密构间, 劝出帝置阁内都督部曲,又增武直人数,自直阁已下员别数百,皆选天下轻剽者以 充之。又说帝数出游幸,号令部曲,别为行陈,椿自约勒,指麾其间。从此以后, 军谋朝政,一决于椿。又劝帝征兵,诡称南讨,将以伐齐献武王,帝从之。遂陈兵 城西,北接邙山,南至洛水,帝诘旦戎服与椿临阅焉。献武王以椿乱政,欲诛之。 椿谮说既行,因此遂相恐动。出帝勒兵河桥,令椿为前军,营于邙山北。寻遣椿率 步骑数千镇虎牢。椿弟豫州刺史元寿与都督贾显智守滑台,献武王令相州刺史窦泰 击破之。椿惧己不免,复启出帝,假说游声以劫胁。帝信之,遂入关,椿亦西走长 安。椿狡猾多事,好乱乐祸,于时败国,朝野莫不仇疾之。元寿寻为部下所杀。
贾显度,中山无极人。父道监,沃野镇长史。显度形貌伟壮,有志气。初为别 将,防守薄骨律镇。正光末,北镇扰乱,为贼攻围。显度拒守多时,以贼势转炽, 不可久立,乃率镇民浮河而下。既达秀容,为尔朱荣所留。寻表授直阁将军、左中 郎将。
建义初,除汲郡太守,假平东将军。随尔朱荣破葛荣,又除抚军将军、光禄大 夫、都督,封石艾县开国公,邑一千户。从上党王天穆破邢杲。值元颢入洛,仍与 天穆渡河赴行宫于河内。颢平,以本将军除广州刺史、假镇南将军,转南兗州刺史。 尔朱荣之死也,显度情不自安,南奔萧衍,衍厚待之。普泰初,还朝,授卫大将军、 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又行济州事。复随尔朱度律等北拒义旗,败于韩陵,与斛 斯椿及弟显智等率众先据河桥,诛尔朱氏。出帝初,除尚书左仆射,寻加骠骑大将 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大中正。未几,以本官行徐州刺史、东道大行台。永熙三 年五月,转雍州刺史、西道大行台。殁于关中。
弟智,字显智,少有胆决。孝昌中,告毛谧等逆,灵太后嘉之,除伏波将军、 冗从仆射,领直斋。
萧衍将夏侯夔攻郢州,以智为龙骧将军、别将讨之。至则夔退,智仍入城。及 刺史元显达以城降于萧衍,智勒城人不欲叛者与显达交战,相率归阙。后为都督, 隶太宰、上党王天穆征邢杲,临陈流矢中胸,仍战不已。元颢入洛,仍随天穆渡河, 朝庄帝于河内。与尔朱兆同先渡河破颢军,以勋除持节、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封义阳县开国伯,邑五百户。假卫将军,与行台樊子鹄讨吕文欣于东徐州,平之。 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增邑三百户。寻行东中郎将,加散骑常侍。
及尔朱仲远为徐州刺史,智隶仲远赴彭城。尔朱荣之死也,仲远举兵向洛,智 不从之,遂拥部下出清水东,招勒州民,与相拒击。庄帝闻而善之,除右光禄大夫、 武卫将军,进爵为侯,增邑二百户,通前一千,因镇徐州。普泰初,还洛。仲远忿 其乖背,议欲杀之。智兄显度先为世隆所厚,世隆为解喻得全。时赵修延起逆荆州, 萧衍遣兵接援,世隆欲令智以功自效,遣智讨之,除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 军、左光禄大夫、假骠骑大将军、荆州大都督,进爵为公。将发,会荆州斩送修延 首,不行。又从尔朱度律北拒义旗,合尔朱兆于阳平。兆与度律自相疑阻,退还。 除骠骑大将军。后随度律等败于韩陵,智与兄显度、斛斯椿谋诛尔朱氏。椿、显度 据守北中,令智等入京,擒世隆兄弟。
出帝初,除散骑常侍、本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沧州刺史。在州贪纵,甚为民 害,出帝征还京师。寻加授侍中,以本将军除济州刺史。率众达东郡,仍停不进, 于长寿津为相州刺史窦泰所破,还洛。天平初,赴晋阳。智去就多端,后坐事死, 时年四十五。
子罗侯,秘书郎。
樊子鹄,代郡平城人。其先荆州蛮酋,被迁于代。父兴,平城镇长史、归义侯。 普泰中,子鹄贵显,乃赠征虏将军、荆州刺史。
子鹄值北镇扰乱,南至并州,尔朱荣引为都督府仓曹参军。孝昌三年冬,荣使 子鹄诣京师。灵太后见之,问荣兵势,子鹄应对称旨,太后嘉之。除直斋,封南和
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
胜将图襄阳,攻萧衍 下迮戍,克之,擒其戍主尹道玩、戍副库峨。
又使人诱动蛮王问道期,道期率种起 义。
衍雍州刺史萧续遣军击道期,为道期所败,汉南大骇。
胜又遣军攻均口,擒衍 将庄思延,又攻冯翊、安定、沔阳、酂阳城,并平之。
续遣将柳仲礼于谷城拒守, 胜攻之不克,乃班师。
沔北荡为丘墟矣。
衍书敕续云:“贺拔胜北间骁将,汝宜慎 之,勿与争锋。”其见惮如此。
进爵琅邪郡公。
出帝末,诏胜统众北赴京师。
军次汝水,出帝入关。
胜率所部欲从武关趣长安, 行至析阳,闻齐献武王平潼关,擒毛鸿宾,胜惧,复走荆州,城人闭门不纳。
时献 武王已遣行台侯景、大都督高敖曹讨之,胜战败,为流矢所中,乃率左右五百余骑 奔萧衍。
明年,从间道投宝炬。
胜好行小数,志大胆薄,周章南北,终无所成,致 殁于贼中。
胜兄可泥,永熙中,太尉公,封燕郡王。
胜弟岳,字阿斗泥。
初为太学生,长以弓马为事。
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 瑰在城西二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瑰臂,贼众大骇。
后归恆州,广阳王渊以为 帐内军主,表为强弩将军。
州陷,投尔朱荣,荣以为别将,进为都督。
永安初,除安北将军、光禄大夫、武卫将军,赐爵樊城乡男。
坐事失官爵。
二年,诏并复之。
寻除使持节、假卫将军、西道都督,隶尔朱天光为左厢大都督,讨 万俟丑奴。
天光先知岳,喜得同行,每事论访。
寻加卫将军、假车骑将军,余如故。
岳届长安,荣遣兵续至。
时万俟丑奴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向武功,南渡渭水,攻围 趣栅。
天光遣岳率骑一千驰往赴救,菩萨攻栅已克,还向岐州。
岳以轻骑八百北渡 渭水擒贼,令杀掠其民,以挑菩萨。
菩萨果率步骑二万余人至渭水北。
岳以轻骑数 十与菩萨隔水交言,岳称扬国威,菩萨自言强盛,往复数返。
菩萨乃自骄,令省事 传语。
岳怒曰:“我与菩萨言,卿是何人,与我对语!”省事恃水,应答不逊。
岳 举弓射之,应弦而倒。
时已逼暮,于此各还。
岳密于渭南傍水分置精骑,四十、五 十以为一所,随地形便,骆驿置之。
明日,自将百余骑,隔水与贼相见,并且东行。
岳渐前进,先所置驿骑随岳而集。
骑既渐增,贼不复测其多少。
行二十里许,便至 浅可济,岳便驰马东出,以示奔遁。
贼谓岳走,乃弃步兵,南渡渭水,轻骑追岳。
岳东行十余里,依横岗伏兵以待之。
贼以路险不得前进,前后继至,半渡岗东。
岳乃回战,身先士卒,急击之,贼便退走。
岳号令所部,贼下马者皆不听杀。
贼顾见 之,便悉投马。
俄而虏获三千人,马亦无遗。
遂渡渭北,降步兵万余,收其辎重。
其有土民,普皆劳遣。
丑奴寻弃岐州,北走安定。
其后,破侯伏、侯元进,降侯机长贵,擒丑奴、萧宝夤、王庆云、万俟道洛, 走宿勤明达,事在《尔朱天光传》。
天光虽为元帅,而岳功效居多。
加车骑将军, 增邑二千户,进封樊城县开国伯。
寻诏岳都督泾北豳二夏四州诸军事、本将军、泾 州刺史,进爵为公,改封清水郡公。
天光入洛,使岳行雍州事。
元晔立,除骠骑大将军,增邑五百户,余如故。
普泰初,都督二岐东秦三州诸军事、仪同三司、岐州刺史。
寻加侍中,给后部鼓吹, 仍诏开府。
俄兼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仍停高平。
后以陇中犹有土民不顺,岳助 侯莫陈悦,所在讨平。
二年,加岳都督三雍、三秦、二岐、二华诸军事,雍州刺史, 关西行台,余如故。
及尔朱天光率众赴洛,将抗齐献武王,岳与侯莫陈悦下陇赴雍, 以应义旗。
永熙初,仍开府、兼仆射、大行台、雍州刺史,增邑千户。
二年,诏岳都督雍、 华、北华、东雍、二岐、豳、四梁、二益、巴、二夏、蔚、宁、南益、泾二十州诸 军事,大都督。
岳自诣北境,安置边防,率部趣泾州平凉西界,布营数十里,使诸 军士田殖泾州。
身将壮勇,托以牧马,于原州北招万俟受洛于等,并远近州镇聚结 者。
灵州刺史曹泥身诣岳军请代,岳以前洛州刺史元季海为州。
彼民不促,击破季 海部下,独听季海囗三年正月,岳召侯莫陈悦会于高平,将讨之,令悦前驱,北趣 灵州。
闻渴波隘中河水未解,将往趣之。
岳既总大众,据制关右,凭强骄恣,有不 臣之心。
齐献武王恶其专擅,令悦图之。
悦素服威略,既承密旨,便潜为计。
时岳 遣悦先行,悦乃通夜东进,达明晦日,岳行军前与悦相见。
悦诱岳入营,坐论兵事。
悦诈云腹痛,起而徐行,悦女夫元洪景抽刀斩岳。
后岳部下收岳尸葬于雍州北石安 原。
六月,赠大将军、太保、录尚书事,都督、刺史、开国并如故。
侯莫陈悦,代郡人也。
父婆罗门,为驼牛都尉,故悦长于河西。
好田猎,便骑 射。
会牧子逆乱,遂归尔朱荣,荣引为都督府长流参军,稍迁大都督。
庄帝初,除 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柏人县开国侯,邑五百户。
尔朱天光之讨关西,荣以悦为天光右厢大都督,本官如故。
西伐克获,皆与天 光、贺拔岳略同劳效。
以本将军除鄯州刺史,余如故。
尔朱荣死后,亦随天光下陇。
元晔立,除车骑大将军、渭州刺史,进爵为公,改封白水郡,增邑五百户。
及天光 向洛,使悦行华州事。
普泰中,
除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天光之东出, 将抗义旗,悦与岳下陇以应齐献武王,至雍州,会尔朱覆败。永熙初,加开府、都 督陇右诸军事,仍秦州刺史。
永熙三年正月,岳召悦共讨灵州。悦诱岳斩之,岳左右奔散,悦遣人安慰云: “我别禀意旨,止在一人,诸君勿怖。”众皆畏服,无敢拒违。悦心犹豫,不即抚 纳,乃还入陇,止永洛城。
岳之所部,聚于平凉,规还图悦,遣追夏州刺史宇文黑獭。黑獭至,遂总岳部 众并家口入高平城,以自安固,乃勒众入陇征悦。悦闻之,弃城,南据山水之险, 设陈候战。黑獭至,遥望见悦,欲待明日决斗。悦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其夜, 景和遣人诣黑獭,密许翻降。至暮,景和乃勒其所部使上驴驼,云:“仪同有教, 欲还秦州,守以拒贼”,令军人严备。景和复绐悦帐下云:“仪同欲还秦州,汝等 何不装办?”众谓为实,以次相惊,人情惶惑,不可复止,皆散走而趣秦州。景和 先驱至城,据门以慰辑之。
悦部众离散,猜畏傍人,不听左右近己,与其二弟并兒及谋杀岳者八九人弃军 并走。数日之中,盘回往来,不知所趣。左右劝向灵州,而悦不决,言下陇之后, 恐有人所见。乃于中山令从者悉步,自乘一骡,欲向灵州。中路,追骑将及,望见 之,遂缢死野中,弟、息、部下悉见擒杀,唯先谋杀岳者悦中兵参军豆卢光走至灵 州,后奔晋阳。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恆言:“我仅睡即梦见岳语: ‘我兄欲何处去,随我不相置。’”因此弥不自安,而致败灭。
侯渊,神武尖山人也。机警有胆略。肃宗末年,六镇饥乱,渊随杜洛周南寇。 后与妻兄念贤背洛周归尔朱荣。路中遇寇,身披苫褐,荣赐其衣帽,厚待之,以渊 为中军副都督。常从征伐,屡有战功。
孝庄即位,除领左右,封厌次县开国子,邑四百户。后从荣讨葛荣于滏口,战 功尤多。荣启渊为骠骑将军、燕州刺史。时葛荣别帅韩楼、郝长等有众数万,屯据 蓟城,尔朱荣令渊与贺拔胜讨之。会元颢入洛,荣征胜南赴大军,留渊独镇中山。 及庄帝还宫,荣令渊进讨韩楼,配卒甚少。或以为言,荣曰:“侯渊临机设变,是 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今击此贼,故当不足定也。”止给骑七百。渊遂广 张军声,多设供具,亲率数百骑,深入楼境,欲执行人以问虚实。去蓟百余里,值 贼帅陈周马步万余,渊遂潜伏以乘其背,大破之,虏其卒五千余人。寻还其马仗, 纵令入城。左右谏曰:“既获贼众,何为复资遣之也?”渊曰:“我兵既少,不可 力战,事须为计以离隙之。”渊度其已至,遂率骑夜进,昧旦,叩其城门。韩楼果 疑降卒为渊内应,遂遁走,追擒之。以勋进爵为侯,增邑八百户。寻诏渊以本将军 为平州刺史、大都督,仍镇范阳。
及尔朱荣之死也,范阳太守卢文伟诱渊出猎,闭门拒之。渊率部曲屯于郡南, 为荣举哀,勒兵南向。庄帝使东莱王贵平为大使,慰劳燕蓟。渊乃诈降,贵平信之, 遂执贵平自随。进至中山,行台仆射魏兰根邀击之,为渊所败。会元晔立,渊欲归 之。常山太守甄楷屯据井陉,渊又击破之。晔乃授渊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 刺史、左军大都督、渔阳郡开国公,邑一千户。前废帝立,仍加开府,余如故。幽 州刺史刘灵助举义兵,屯于安国城,渊与叱列延庆等破擒之。后随尔朱兆拒义旗于 广阿,兆既败走,渊降齐献武王,后从王破尔朱于韩陵。永熙初,除齐州刺史,余 如故。
出帝末,渊与兗州刺史樊子鹄、青州刺史东莱王贵平密信往来,以相连结,又 遣间使通诚于献武王。及出帝入关,复怀顾望。汝阳王暹既除齐州刺史,次于城西, 渊拥部据城,不时迎纳。民刘桃符等潜引暹入据四城,渊争门不克,率骑出奔,妻 兒部曲为暹所虏。行达广里,会承制以渊行青州事。齐献武王又遗渊书曰:“卿勿 以部曲轻少,难于东迈。齐人浇薄,唯利是从。齐州城民尚能迎汝阳王,青州之人 岂不能开门待卿也?但当勉之。”渊乃复还,暹始归其部曲。而贵平自以斛斯椿党, 亦不受代。渊进袭高阳郡,克之,置部曲家累于城中,身率轻骑游掠于外。贵平使 其长子率众攻高阳,南青州刺史茹怀朗遣兵助之。时青州城人馈粮者首尾相继,渊 亲率骑夜趣青州,诈馈粮人曰:“台军已至,杀戮都尽,我是世子下人,今已走还 城,汝何为复去也?”人信其言,弃粮奔走。比晓,复谓行人曰:“台军昨夜已至 高阳,我是前锋,今始到此,颇知侯公竟在何处?”城人凶惧,遂执贵平出降。渊 自惟反覆,虑不获安,遂斩贵平,传首京师,欲明不同于斛斯椿也。
及子鹄平,诏以封延之为青州刺史。渊既不获州任,情又恐惧,行达广川,遂 劫光州库兵反。遣骑诣平原,执前胶州刺史贾璐。夜袭青州南郭,劫前廷尉卿崔光 韶,以惑人情,攻掠郡县。其部下督帅叛拒之,渊率骑奔萧衍,途中亡散,行达南 青州南境,为卖浆者斩之,传首京师,家口配没。
史臣曰:朱瑞以背本向义,责不见原。延庆党旧违顺,常刑所及。斛斯椿奸佞 为心,谗忒自口,取譬苍蝇,交乱四国,投于豺虎,天实弃之。贾智、侯渊,反覆 取毙。破胡器小谋
大,终于颠蹶。
子鹄迷机寡算,竟以歼殄。
岳负力无谋,制以一 剑。
悦果行虑浅,死不旋足。
观其亡灭,自取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八-译文
朱瑞、叱列延庆、斛斯椿、贾显度、樊子鹄、贺拔胜、侯莫、陈悦、侯渊
朱瑞,字元龙,是代郡桑干人。祖父朱就,字祖成,曾任沛县令,后去世。父亲朱惠,字僧生,曾任太原太守,后去世。永安年间,朱瑞显贵,祖父朱就被追赠为平东将军、齐州刺史,父亲朱惠被追赠为使持节、冠军将军、恆州刺史。
朱瑞为人忠厚正直,敬爱人才。孝昌末年,尔朱荣任命他为府户曹参军,后又任大行台郎中,深受尔朱荣信任。建义初年,朱瑞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仍兼任中书舍人。尔朱荣担心朝廷事务有不明之处,因此让朱瑞留在门下,作为心腹。朱瑞因前后功勋被封为阳邑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不久,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仍任黄门侍郎。父亲去世后,朱瑞辞官守孝。后朝廷下诏让他复职,任命他为青州大中正。元颢内逼时,朱瑞建议皇帝北巡,于是随驾到河阳,被任命为侍中、征南将军、兼吏部尚书,改封为北海郡开国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庄帝回到洛阳后,加封朱瑞为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又改封为乐陵郡开国公,仍任侍中。朱瑞虽受尔朱荣重用,但善于在朝廷中周旋,庄帝也赏识他,曾对侍臣说:“作为臣子应当忠诚,像朱元龙这样的人,我对待他也与其他人无异。”朱瑞请求将三从之内的亲属都归属沧州乐陵郡,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沧州大中正。朱瑞最初因青州乐陵有朱氏族人,想归附那里,所以请求担任青州中正;后来因沧州乐陵也有朱氏族人,且他心向河北,于是请求移属沧州。不久,朱瑞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
尔朱荣死后,朱瑞与尔朱世隆一起北逃。后来因庄帝对他一向厚待,且见尔朱世隆等人并无雄才,终将失败,于是在途中返回。庄帝非常高兴,握着他的手说:“社稷忠臣,应当如此。”尔朱天光在关右拥兵自重,庄帝想招纳他,于是任命朱瑞兼任尚书左仆射,作为西道大行台前去慰劳。朱瑞到达长安后,恰逢尔朱兆进入洛阳,于是又返回京师。都督斛斯椿与朱瑞有矛盾,多次在尔朱世隆面前诋毁他。尔朱世隆生性多疑,且因之前与朱瑞有矛盾,更加怨恨他,普泰元年七月,尔朱世隆将朱瑞诛杀,时年四十九岁。太昌初年,朝廷追赠朱瑞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谥号为恭穆。
朱瑞的儿子朱孟胤继承了他的爵位。北齐建立后,按例降爵。
朱瑞的弟弟朱珍,字多宝,曾任太尉、上党王天穆的录事参军,后去世。
朱珍的弟弟朱腾,字神龙,建义初年任龙骧将军、大都督司马,被封为泾阳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后累迁至中军将军、光禄大夫。与朱瑞一同遇害。太昌初年,朝廷追赠他为沧州刺史。
朱腾的弟弟朱庆宾,官至光禄大夫,后去世。
朱庆宾的儿子朱清,武定末年任齐王开府中兵参军。
叱列延庆,是代西部人,世代为酋帅。曾祖叱列鍮石,世祖末年随驾至瓜步,被赐爵为临江伯。父亲叱列亿弥,继承了祖父的爵位,高祖时任越骑校尉。
叱列延庆年少时便擅长骑射,有胆识和力量。正光末年,被任命为直后,隶属大都督李崇北伐。后随尔朱荣进入洛阳,又随尔朱荣在相州讨伐葛荣。叱列延庆是尔朱世隆的姐夫,深受尔朱荣信任。葛荣被擒后,叱列延庆被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光禄大夫、假镇东将军、都督、西部第一领民酋长,封为永宁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永安二年,以本将军身份被任命为恆州刺史。普泰初年,尔朱世隆得势,特别重用他,升任散骑常侍、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后又进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其余官职不变。不久,又被任命为都督恆云燕朔四州诸军事、大都督、兼尚书左仆射、山东行台,封为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五百户。
当时幽州刺史刘灵助因庄帝被幽禁而死,起兵号召义军,各州豪强纷纷响应。刘灵助进驻定州的安固。尔朱世隆向前废帝报告,派叱列延庆与大都督侯渊在定州会合,讨伐刘灵助。侯渊对叱列延庆说:“刘灵助善于占卜,百姓信服他,各地响应,不易对付,若万一战事不利,则大势已去。不如退兵西进,据守关隘,等待时机。”叱列延庆说:“刘灵助是个庸人,天道深远,岂是他能理解的?大军一到,他只会依赖妖术,坐等符咒,怎会拼死与我们争胜负?依我之计,不如假装退兵西归,刘灵助听说后,必会放松警惕,我们暗中派兵袭击,可一举擒获他。”侯渊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率军驻扎在城西,声称要退兵。挑选一千精骑夜袭,次日早晨到达刘灵助的营垒,在城北交战,最终击败并擒获了刘灵助。叱列延庆仍兼任尚书左仆射,任恆云燕朔四州行台。又被任命为使持节、侍中、都督恆云燕朔定五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其余官职不变。
叱列延庆与尔朱兆等在韩陵抵抗义军,战败后,叱列延庆与尔朱仲远渡过石济逃跑。尔朱仲远南逃,叱列延庆北降齐献武王。齐献武王与他一起进入洛阳,后又随齐献武王到并州。后来返回洛阳,出帝任命他为中军大都督。叱列延庆既是尔朱荣的亲信,又与权臣勾结,出帝西逃后,齐献武王进入洛阳,以罪将他诛杀。
叱列延庆的侄子叱列平,武定末年任仪同三司、右卫将军、廮陶县开国侯。
斛斯椿,字法寿,是广牧富昌人。父亲斛斯敦,肃宗时任左牧令,当时河西贼寇兴起,牧民不安,斛斯椿便带着家人投奔尔朱荣,尔朱荣任命他为都督府铠曹参军。斛斯椿随尔朱荣征伐有功,被表授为厉威将军。后升任中散大夫,负责外兵事务。斛斯椿为人谄媚机巧,深得尔朱荣欢心,军中密谋,他也常参与。
肃宗去世后,斛斯椿随尔朱荣进入洛阳。庄帝初年,被封为阳曲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升任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司马,不久又被任命为尔朱荣大将军府司马。斛斯椿随尔朱荣平定葛荣,因功被任命为上党太守。元颢进入洛阳后,斛斯椿随尔朱荣奉迎庄帝,又随军攻打元颢。元颢败后,斛斯椿升任安北将军、建州刺史,改封为深泽县,后转任镇东将军、徐州刺史,又转任征东将军、东徐州刺史。
尔朱荣死后,斛斯椿非常忧虑恐惧。当时萧衍立汝南王元悦为魏主,资助他兵马,驻扎在边境。斛斯椿听说后大喜,便率部弃州投奔元悦,元悦任命他为使持节、侍中、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尚书左仆射、司空公,封为灵丘郡开国公,食邑一万户,又任命他为大行台前驱都督。尔朱兆进入洛阳后,斛斯椿又率部背叛元悦,投奔尔朱兆。尔朱世隆立前废帝时,斛斯椿参与谋划,因定策有功,被任命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京畿北面大都督,改封为城阳郡开国公,增加食邑五百户,加上之前的共一千五百户,不久又被加封为开府。
当时椿的父亲敦先在秀容,突然有传言说敦去世了,椿请求降低自己的官阶来追赠父亲,从襄城将军超赠为车骑将军、恆州刺史。后来得知父亲还活着,皇帝下诏恢复椿的官职,并任命他的父亲为车骑将军、扬州刺史。世隆对椿的厚待就是如此。
椿与尔朱度律、仲远等人北上抵抗齐献武王,驻扎在阳平。恰逢尔朱兆与度律等人互相猜疑,逃回,详情记载在《兆传》中。椿后来再次与度律等人一同抵抗义旗,在韩陵战败。椿对都督贾显智等人说:“如果不先抓住尔朱,我们这些人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于是与显智等人在桑树下夜盟,加倍赶路。椿进入北中城,将尔朱的部曲全部杀死,命令长孙稚、贾显智等人率领数百骑兵袭击尔朱世隆、彦伯兄弟,在阊阖门外斩杀。椿进入洛阳,将世隆兄弟的首级悬挂在自家门前的树上。椿的父亲出来见到,对椿说:“你与尔朱结为兄弟,现在怎么忍心将他们的头悬挂在家门口,难道不觉得愧对天地吗!”椿于是将世隆等人的首级传示,并囚禁了度律、天光,送到齐献武王那里。出帝任命椿为侍中、仪同开府。
起初,献武王进入洛阳,驻扎在邙山,尔朱仲远帐下的都督桥宁、张子期从滑台而来。献武王责备宁等人说:“你们侍奉仲远,享受他的荣华富贵,盟约百重,许诺同生共死。之前仲远从徐州叛乱,你们是主谋,现在仲远南逃,你们又背叛他。作为臣子不忠,作为朋友无信。连犬马都懂得感恩,你们现在连犬马都不如!”于是将他们斩杀。椿因为自己多次反复,见到宁等人被杀,心中常感不安。于是暗中策划,劝说出帝在阁内设立都督部曲,又增加武直人数,自直阁以下各有数百人,都挑选天下轻捷剽悍的人来充任。又劝说皇帝多次出游,号令部曲,另设行阵,椿自己约束,指挥其中。从此以后,军谋朝政,都由椿决定。又劝皇帝征兵,假称南讨,实际上是为了讨伐齐献武王,皇帝听从了。于是在城西陈兵,北接邙山,南至洛水,皇帝清晨穿着戎装与椿一起检阅。献武王因为椿乱政,想要杀他。椿的谗言已经奏效,因此双方互相恐吓。出帝在河桥勒兵,命令椿为前军,驻扎在邙山北。不久派遣椿率领数千步骑镇守虎牢。椿的弟弟豫州刺史元寿与都督贾显智守滑台,献武王命令相州刺史窦泰击败他们。椿害怕自己难免一死,再次启奏出帝,假称游说以威胁。皇帝相信了他,于是入关,椿也西逃长安。椿狡猾多事,喜欢制造混乱和灾祸,当时败国,朝野无不痛恨他。元寿不久被部下所杀。
贾显度,中山无极人。父亲道监,是沃野镇长史。显度形貌伟壮,有志气。起初担任别将,防守薄骨律镇。正光末年,北镇扰乱,被贼寇围攻。显度坚守多时,因贼势转盛,无法久守,于是率领镇民顺河而下。到达秀容后,被尔朱荣留下。不久表授为直阁将军、左中郎将。
建义初年,任命为汲郡太守,假平东将军。随尔朱荣击败葛荣,又任命为抚军将军、光禄大夫、都督,封石艾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随上党王天穆击败邢杲。正值元颢入洛阳,仍与天穆渡河前往河内的行宫。元颢平定后,以本将军任命为广州刺史、假镇南将军,转任南兗州刺史。尔朱荣死后,显度心中不安,南逃投奔萧衍,萧衍厚待他。普泰初年,回朝,任命为卫大将军、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又行济州事。再次随尔朱度律等人北上抵抗义旗,在韩陵战败,与斛斯椿及弟弟显智等人率众先占据河桥,诛杀尔朱氏。出帝初年,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加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大中正。不久,以本官行徐州刺史、东道大行台。永熙三年五月,转任雍州刺史、西道大行台。在关中去世。
弟弟智,字显智,年少时有胆识决断。孝昌年间,告发毛谧等人谋反,灵太后嘉奖他,任命为伏波将军、冗从仆射,领直斋。
萧衍的将领夏侯夔攻打郢州,任命智为龙骧将军、别将讨伐他。到达后夏侯夔退兵,智仍入城。后来刺史元显达以城投降萧衍,智率领城中不愿叛变的人与显达交战,相继归顺朝廷。后来担任都督,隶属太宰、上党王天穆征讨邢杲,临阵时被流箭射中胸口,仍坚持战斗。元颢入洛阳,仍随天穆渡河,在河内朝见庄帝。与尔朱兆一同先渡河击败元颢的军队,因功任命为持节、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义阳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假卫将军,与行台樊子鹄在东徐州讨伐吕文欣,平定后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增邑三百户。不久行东中郎将,加散骑常侍。
及尔朱仲远担任徐州刺史,智隶属仲远前往彭城。尔朱荣死后,仲远举兵向洛阳,智不跟随,于是率领部下出清水东,招集州民,与仲远对抗。庄帝听说后赞赏他,任命为右光禄大夫、武卫将军,进爵为侯,增邑二百户,总计一千户,镇守徐州。普泰初年,回洛阳。仲远因他背叛,商议要杀他。智的哥哥显度先前被世隆厚待,世隆为他解释得以保全。当时赵修延在荆州叛乱,萧衍派兵接应,世隆想让智立功,派遣智讨伐他,任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假骠骑大将军、荆州大都督,进爵为公。正要出发,恰逢荆州斩送赵修延的首级,未能成行。又随尔朱度律北上抵抗义旗,与尔朱兆在阳平会合。兆与度律互相猜疑,退兵。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后来随度律等在韩陵战败,智与哥哥显度、斛斯椿谋划诛杀尔朱氏。椿、显度据守北中,命令智等人入京,擒获世隆兄弟。
出帝初年,任命为散骑常侍、本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沧州刺史。在州中贪婪放纵,严重危害百姓,出帝征召他回京师。不久加授侍中,以本将军任命为济州刺史。率众到达东郡,仍停留不进,在长寿津被相州刺史窦泰击败,回洛阳。天平初年,前往晋阳。智反复无常,后来因事被处死,时年四十五岁。
儿子罗侯,担任秘书郎。
樊子鹄,代郡平城人。祖先是荆州蛮酋,被迁到代郡。父亲兴,是平城镇长史、归义侯。普泰年间,子鹄显贵,追赠为征虏将军、荆州刺史。
子鹄正值北镇扰乱,南至并州,尔朱荣任命他为都督府仓曹参军。孝昌三年冬,荣派子鹄前往京师。灵太后见到他,询问荣的兵势,子鹄应对得体,太后嘉奖他。任命为直斋,封南和
贺拔胜担任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
贺拔胜计划攻打襄阳,进攻萧衍的下迮戍,成功攻克,并俘虏了戍主尹道玩和戍副库峨。
他又派人诱使蛮王问道期起义,道期率领部众起义。
萧衍的雍州刺史萧续派兵攻打道期,结果被道期击败,汉南地区大为震动。
贺拔胜又派兵攻打均口,俘虏了萧衍的将领庄思延,接着又攻打了冯翊、安定、沔阳、酂阳城,全部平定。
萧续派将领柳仲礼在谷城防守,贺拔胜攻打不下,于是撤军。
沔北地区被彻底摧毁。
萧衍写信给萧续说:“贺拔胜是北方的骁将,你要小心,不要与他正面交锋。”贺拔胜的威名如此令人畏惧。
贺拔胜被封为琅邪郡公。
出帝末年,朝廷下诏让贺拔胜率领军队北上京师。
军队到达汝水时,出帝已经进入关中。
贺拔胜率领部队想从武关前往长安,走到析阳时,听说齐献武王已经平定潼关,俘虏了毛鸿宾,贺拔胜感到害怕,又返回荆州,但城中人闭门不让他进城。
当时齐献武王已经派行台侯景、大都督高敖曹讨伐他,贺拔胜战败,被流箭射中,于是率领五百多骑兵投奔萧衍。
第二年,他从小路投奔宝炬。
贺拔胜喜欢玩弄小计谋,志向大但胆量小,周旋于南北之间,最终一事无成,死在贼人手中。
贺拔胜的哥哥可泥,在永熙年间担任太尉公,被封为燕郡王。
贺拔胜的弟弟岳,字阿斗泥。
他最初是太学生,后来以弓马为业。
他与父兄一起支援怀朔,贼王卫可瑰在城西二百多步的地方,岳登上城墙射箭,箭射中了瑰的手臂,贼众大为惊恐。
后来他回到恆州,广阳王渊任命他为帐内军主,表奏他为强弩将军。
恆州陷落后,他投奔尔朱荣,尔朱荣任命他为别将,后来升为都督。
永安初年,他被任命为安北将军、光禄大夫、武卫将军,赐爵樊城乡男。
后来因事失去官职和爵位。
两年后,朝廷下诏恢复他的官职和爵位。
不久,他被任命为使持节、假卫将军、西道都督,隶属尔朱天光,担任左厢大都督,讨伐万俟丑奴。
尔朱天光早就知道岳的才能,很高兴能与他同行,凡事都与他商议。
不久,岳被加封为卫将军、假车骑将军,其他职务不变。
岳到达长安后,尔朱荣派兵增援。
当时万俟丑奴派他的大行台尉迟菩萨向武功进发,南渡渭水,攻打围栅。
尔朱天光派岳率领一千骑兵前往救援,尉迟菩萨已经攻下围栅,返回岐州。
岳率领八百轻骑北渡渭水,俘虏贼人,并命令他们杀掠百姓,以激怒尉迟菩萨。
尉迟菩萨果然率领两万多步骑兵来到渭水北岸。
岳率领几十名轻骑与尉迟菩萨隔水对话,岳宣扬国威,尉迟菩萨自称强盛,双方你来我往多次。
尉迟菩萨变得骄傲,命令省事传话。
岳愤怒地说:“我在与尉迟菩萨说话,你是什么人,敢与我对话!”省事依仗水势,回答不逊。
岳举弓射箭,省事应声倒下。
当时天色已晚,双方各自返回。
岳秘密在渭南岸边布置精骑,每四五十人为一队,根据地形布置,形成连绵的防线。
第二天,岳亲自率领一百多骑兵,隔水与贼人相见,并假装向东行进。
岳逐渐前进,之前布置的骑兵也随岳集结。
骑兵逐渐增多,贼人无法判断岳的兵力。
走了二十多里后,到达一处浅滩,岳便骑马向东疾驰,假装逃跑。
贼人以为岳要逃跑,于是放弃步兵,南渡渭水,轻骑追击岳。
岳向东走了十多里,依靠横岗埋伏兵力等待贼人。
贼人因路险无法前进,前后相继到达,一半人渡过横岗东侧。
岳于是回身作战,身先士卒,猛烈攻击,贼人便撤退逃跑。
岳下令部下,贼人下马者不杀。
贼人看到后,纷纷下马投降。
不久,岳俘虏了三千人,马匹也全部缴获。
于是渡过渭水北岸,降服了一万多步兵,缴获了大量辎重。
对于当地的百姓,岳都进行了安抚和遣返。
万俟丑奴不久放弃岐州,向北逃往安定。
之后,岳又击败了侯伏、侯元进,降服了侯机长贵,俘虏了丑奴、萧宝夤、王庆云、万俟道洛,赶走了宿勤明达,这些事记载在《尔朱天光传》中。
尔朱天光虽然是元帅,但岳的功劳最大。
岳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增加食邑二千户,进封为樊城县开国伯。
不久,朝廷下诏让岳都督泾北、豳、二夏四州的军事,担任本将军、泾州刺史,进爵为公,改封为清水郡公。
尔朱天光进入洛阳后,让岳代理雍州事务。
元晔即位后,岳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增加食邑五百户,其他职务不变。
普泰初年,岳被任命为都督二岐、东秦三州的军事、仪同三司、岐州刺史。
不久,他被加封为侍中,赐予后部鼓吹,并下诏开府。
不久,他又兼任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仍驻守高平。
后来因为陇中仍有百姓不顺从,岳协助侯莫陈悦讨平了叛乱。
两年后,岳被加封为都督三雍、三秦、二岐、二华的军事,担任雍州刺史、关西行台,其他职务不变。
尔朱天光率军前往洛阳,准备对抗齐献武王,岳与侯莫陈悦从陇地前往雍州,响应义旗。
永熙初年,岳仍然开府、兼任仆射、大行台、雍州刺史,增加食邑一千户。
两年后,朝廷下诏让岳都督雍、华、北华、东雍、二岐、豳、四梁、二益、巴、二夏、蔚、宁、南益、泾二十州的军事,担任大都督。
岳亲自前往北境,安置边防,率领部队前往泾州平凉的西界,布营数十里,让士兵们在泾州耕种。
他亲自率领壮勇,假借牧马之名,在原州北面招降了万俟受洛于等人,并聚集了远近州镇的兵力。
灵州刺史曹泥亲自到岳军中请求替换,岳任命前洛州刺史元季海为灵州刺史。
当地百姓不服从,击败了元季海的部下,只有元季海一人听从命令。三年正月,岳召侯莫陈悦在高平会面,准备讨伐他,命令悦先行,向北前往灵州。
听说渴波隘中的河水未解冻,岳准备前往。
岳已经掌握了大量军队,控制了关右地区,凭借强大的兵力变得骄横,有了不臣之心。
齐献武王厌恶他的专横,命令侯莫陈悦除掉他。
侯莫陈悦一向佩服岳的威略,接到密旨后,便暗中策划。
当时岳派悦先行,悦连夜东进,天亮时与岳的军队会面。
悦诱骗岳进入营帐,坐下讨论军事。
悦假装腹痛,起身慢慢行走,悦的女婿元洪景抽刀斩杀了岳。
后来岳的部下将岳的尸体安葬在雍州北面的石安原。
六月,朝廷追赠岳为大将军、太保、录尚书事,都督、刺史、开国等职务不变。
侯莫陈悦是代郡人。
他的父亲婆罗门是驼牛都尉,所以悦在河西长大。
他喜欢打猎,擅长骑射。
后来因为牧子叛乱,他投奔了尔朱荣,尔朱荣任命他为都督府长流参军,逐渐升为大都督。
庄帝初年,他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为柏人县开国侯,食邑五百户。
尔朱天光讨伐关西时,尔朱荣任命悦为天光的右厢大都督,其他职务不变。
西征的胜利,悦与尔朱天光、贺拔岳的功劳相当。
他以本将军的身份被任命为鄯州刺史,其他职务不变。
尔朱荣死后,他也随尔朱天光下陇。
元晔即位后,他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渭州刺史,进爵为公,改封为白水郡,增加食邑五百户。
尔朱天光前往洛阳时,让悦代理华州事务。
普泰年间,
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天光东出时,准备抵抗义旗,悦与岳下陇以响应齐献武王,到达雍州时,正好遇到尔朱覆败。永熙初年,加封为开府、都督陇右诸军事,仍任秦州刺史。
永熙三年正月,岳召悦共同讨伐灵州。悦诱骗岳并将其斩杀,岳的左右随从四散奔逃,悦派人安慰他们说:“我另有旨意,只针对一人,大家不必害怕。”众人畏惧服从,无人敢反抗。悦心中犹豫,没有立即安抚接纳,于是返回陇地,驻扎在永洛城。
岳的部下聚集在平凉,计划回师对付悦,派遣人追赶夏州刺史宇文黑獭。黑獭到达后,便统领岳的部众及其家属进入高平城,以自保安全,然后率领众人进入陇地征讨悦。悦听说后,弃城而逃,南据山水险要之地,布阵等待战斗。黑獭到达后,远远望见悦,准备等到第二天决战。悦先召见南秦州刺史李景和,当晚,景和派人去见黑獭,秘密答应投降。到了傍晚,景和便命令他的部下骑上驴驼,说:“仪同有令,要返回秦州,坚守以抵御贼寇”,并命令军人严加戒备。景和又欺骗悦的部下说:“仪同要返回秦州,你们为什么不准备?”众人信以为真,相继惊慌,人心惶惶,无法控制,纷纷逃往秦州。景和率先到达城门,占据城门以安抚众人。
悦的部众离散,猜忌畏惧旁人,不让左右亲近自己,与他的两个弟弟及谋杀岳的八九人弃军而逃。数日之中,来回徘徊,不知该往何处。左右劝他前往灵州,但悦犹豫不决,说下陇之后,恐怕被人发现。于是在中山命令随从全部步行,自己骑一匹骡子,准备前往灵州。途中,追兵即将赶上,望见他们,悦便在野外自缢而死,他的弟弟、儿子、部下全被擒杀,只有先前谋杀岳的悦中兵参军豆卢光逃到灵州,后来投奔晋阳。悦自杀死岳后,神情恍惚,不再如常,常常说:“我刚睡着就梦见岳说:‘我兄要去哪里,随我一起走吧。’”因此更加不安,最终导致败亡。
侯渊,神武尖山人。机警有胆略。肃宗末年,六镇饥荒动乱,渊随杜洛周南侵。后来与妻兄念贤背叛洛周归附尔朱荣。途中遇到贼寇,身披草衣,荣赐给他衣帽,厚待他,任命渊为中军副都督。常随从征伐,屡立战功。
孝庄帝即位后,任命他为领左右,封为厌次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后来随荣讨伐葛荣于滏口,战功尤其多。荣启奏渊为骠骑将军、燕州刺史。当时葛荣的别帅韩楼、郝长等有数万部众,屯据蓟城,尔朱荣命令渊与贺拔胜讨伐他们。恰逢元颢入洛,荣征召胜南赴大军,留下渊独自镇守中山。庄帝回宫后,荣命令渊进讨韩楼,配给的兵力很少。有人对此表示疑虑,荣说:“侯渊临机应变,这是他的长处,如果统领大军,未必能发挥。现在攻打这些贼寇,应当不足为虑。”只给了他七百骑兵。渊于是大张旗鼓,多设供应器具,亲率数百骑兵,深入韩楼境内,准备抓人询问虚实。离蓟城百余里时,遇到贼帅陈周率领的万余步骑兵,渊便潜伏起来,乘其不备,大破敌军,俘虏了五千余人。随后归还他们的马匹和兵器,放他们回城。左右劝谏说:“既然俘获了贼众,为什么还要放他们回去?”渊说:“我兵力少,不能硬拼,必须用计离间他们。”渊估计他们已经回城,便率骑兵连夜进发,黎明时分,叩击城门。韩楼果然怀疑降卒是渊的内应,于是逃走,被追擒。因功进爵为侯,增邑八百户。不久诏令渊以本将军为平州刺史、大都督,仍镇守范阳。
尔朱荣死后,范阳太守卢文伟诱骗渊出猎,闭门拒绝他。渊率部众驻扎在郡南,为荣举哀,率兵南向。庄帝派东莱王贵平为大使,慰劳燕蓟。渊于是诈降,贵平信以为真,便抓住贵平随行。进至中山,行台仆射魏兰根拦截攻击,被渊击败。恰逢元晔即位,渊想归附他。常山太守甄楷屯据井陉,渊又击败了他。晔于是任命渊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左军大都督、渔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前废帝即位后,仍加封开府,其余如故。幽州刺史刘灵助举义兵,屯于安国城,渊与叱列延庆等击败并擒获了他。后来随尔朱兆在广阿抵抗义旗,兆败走后,渊投降齐献武王,后随王在韩陵击败尔朱。永熙初年,任命为齐州刺史,其余如故。
出帝末年,渊与兗州刺史樊子鹄、青州刺史东莱王贵平密信往来,互相勾结,又派遣密使向献武王表达诚意。出帝入关后,渊又心怀观望。汝阳王暹被任命为齐州刺史,驻扎在城西,渊拥兵据城,不及时迎接。百姓刘桃符等暗中引暹入据四城,渊争夺城门未果,率骑兵出逃,妻儿部众被暹俘虏。行至广里,恰逢承制任命渊为青州刺史。齐献武王又写信给渊说:“你不要因为部众少,难以东进。齐人轻浮,唯利是图。齐州城民尚且能迎接汝阳王,青州之人岂不能开门迎接你?你应当努力。”渊于是返回,暹才归还他的部众。而贵平自认为是斛斯椿的党羽,也不接受替代。渊进袭高阳郡,攻克后,将部众家属安置在城中,自己率轻骑在外游掠。贵平派他的长子率众攻打高阳,南青州刺史茹怀朗派兵协助。当时青州城人送粮的队伍络绎不绝,渊亲率骑兵夜袭青州,欺骗送粮的人说:“台军已到,杀戮殆尽,我是世子的人,现已逃回城,你们为什么还要去?”人们信以为真,弃粮而逃。到了天亮,渊又对行人说:“台军昨夜已到高阳,我是前锋,现在才到这里,你们知道侯公在哪里吗?”城中人惊恐,于是抓住贵平出降。渊自认为反复无常,担心不得安宁,便斩杀了贵平,传首京师,以表明自己与斛斯椿不同。
子鹄被平定后,诏令封延之为青州刺史。渊既没有得到州任,心中又恐惧,行至广川,便劫掠光州库兵反叛。派遣骑兵到平原,抓住前胶州刺史贾璐。夜袭青州南郭,劫持前廷尉卿崔光韶,以迷惑人心,攻掠郡县。他的部下督帅反叛抵抗,渊率骑兵投奔萧衍,途中部众散失,行至南青州南境,被卖浆者斩杀,传首京师,家属被配没。
史臣评论说:朱瑞因背本向义,责难不被原谅。延庆党旧违顺,常刑所及。斛斯椿奸佞为心,谗言自口,比喻苍蝇,扰乱四国,投于豺虎,天实弃之。贾智、侯渊,反复取毙。破胡器小谋
大业,最终却遭遇了失败和崩溃。
子鹄因为迷失了机会且缺乏谋略,最终导致了全军覆没。
岳负虽然有力量,但没有谋略,结果被一剑制服。
悦果行事虽然果断,但考虑不周,结果死亡来得很快,连脚都来不及转动。
观察他们的灭亡,都是自己造成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八-注解
朱瑞:朱瑞,字元龙,代郡桑干人。北魏官员,曾任黄门侍郎、侍中、征南将军等职,封阳邑县开国公、北海郡开国公、乐陵郡开国公。朱瑞以长厚质直、敬爱人士著称,深得尔朱荣和庄帝的信任。
尔朱荣:北魏末年的一位权臣,曾掌握朝政大权,后被孝庄帝所杀。
庄帝:北魏孝庄帝,名元子攸,528年至531年在位。
斛斯椿:北魏末年的一位权臣,曾掌握朝政大权,后被高欢击败。
叱列延庆:叱列延庆,代西部人,世为酋帅。北魏官员,曾任抚军将军、光禄大夫、恆州刺史等职,封永宁县开国伯、北海郡开国公。叱列延庆以胆力著称,曾随尔朱荣讨伐葛荣,后因战败投降齐献武王。
贾显度:北魏末年的将领,贾显智的兄长,曾任尚书左仆射等职。
樊子鹄:北魏末年的将领,曾任荆州大都督等职。
贺拔胜:北魏时期的将领,曾任领军将军。
侯莫陈悦:古代人名,北魏末年的重要将领。
侯渊:北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曾多次参与军事行动,后因反叛被杀。
椿:斛斯椿,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多次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最终因反复无常而被杀。
尔朱度律:尔朱度律,北魏末年的将领,尔朱荣的族人,曾参与对抗齐献武王的战争。
仲远:尔朱仲远,北魏末年的将领,尔朱荣的族人,曾参与对抗齐献武王的战争。
齐献武王:指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欢,曾多次参与北魏末年的军事行动,后建立北齐政权。
韩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
贾显智:北魏末年的将领,曾与斛斯椿等人合作诛杀尔朱氏。
长孙稚: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诛杀尔朱氏的行动。
阊阖门:洛阳城的城门之一,北魏时期的重要地标。
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北魏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滑台: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滑县,北魏时期的重要军事据点。
虎牢: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
元寿:斛斯椿的弟弟,北魏末年的将领,曾任豫州刺史。
窦泰:北魏末年的将领,曾任相州刺史,参与对抗斛斯椿的战争。
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即梁武帝。
县开国子:古代封爵名,指被封为县的开国子爵,享有一定的封地和户数。
邑三百户:指封地内的户数,表示封地的规模和人口。
行台郎中:官职名,行台是地方行政机构,郎中是其下属官员。
假节:古代授予官员的一种权力象征,表示可以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平南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平定南方地区的军事事务。
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一方军队。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一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建义初:指北魏建义年间(528年),是北魏孝庄帝的年号。
平北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平定北方地区的军事事务。
晋州刺史:晋州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晋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永安县开国伯:古代封爵名,指被封为永安县的伯爵,享有一定的封地和户数。
食邑千户:指封地内的户数,表示封地的规模和人口。
尚书行台:官职名,尚书是中央行政机构,行台是其地方分支机构。
山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主要指居住在山区的游牧民族。
元颢:北魏宗室,曾自立为帝,后被击败。
薛修义: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元颢的叛乱。
抚军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安抚和统领军队。
都官尚书:官职名,负责中央行政事务的尚书之一。
西荆州大中正:官职名,负责西荆州的地方行政和司法事务。
右仆射:官职名,尚书省的副职,负责协助尚书令处理政务。
贾智:北魏末年的一位将领,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后因反叛被杀。
吕文欣:北魏时期的叛将,曾占据东徐州。
车骑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统领骑兵部队。
左光禄大夫:官职名,负责朝廷礼仪和文教事务的高级官员。
南阳郡开国公:古代封爵名,指被封为南阳郡的公爵,享有一定的封地和户数。
骠骑大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属于武官中的最高级别之一,通常授予有重大军功的将领。
散骑常侍: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和顾问事务。
殷州刺史:殷州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殷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岁旱俭:指因干旱导致的粮食歉收和饥荒。
世隆:尔朱荣的侄子,尔朱荣死后掌握朝廷大权。
豫州刺史:豫州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豫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汲郡: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南省北部。
尔朱兆:尔朱荣的侄子,曾掌握朝廷大权。
纥豆陵步籓:北魏时期的叛将,曾起兵反抗朝廷。
元晔:北魏末年的一位皇帝,史称前废帝。
普泰初:指北魏普泰年间(531年),是北魏节闵帝的年号。
赵脩延:北魏时期的叛将,曾占据荆州。
前废帝:北魏节闵帝,名元恭,531年至532年在位。
太昌初:指北魏太昌年间(532年),是北魏孝武帝的年号。
东南道大行台:官职名,负责东南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杜德: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讨伐尔朱仲远的战役。
尔朱仲远:尔朱荣的侄子,曾掌握朝廷大权。
元树:北魏宗室,曾参与萧衍的叛乱。
谯城:古代城名,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
仪同三司:古代中国的一种荣誉称号,授予与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同等的礼仪待遇,通常给予有特殊贡献的官员。
青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省东部。
耿翔:北魏时期的叛将,曾占据胶州。
胶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山东省胶州市。
济州刺史:济州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济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蔡俊: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讨伐耿翔的战役。
兗州刺史:兗州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兗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太山太守:太山郡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太山郡的行政事务。
彭穆:北魏时期的官员,曾任太山太守。
出帝:北魏孝武帝,名元修,532年至534年在位。
南青州刺史:南青州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南青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大野拔: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子鹄的叛乱。
徐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江苏省北部。
刘粹: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子鹄的叛乱。
天平初:指东魏天平年间(534年),是东魏孝静帝的年号。
娄昭:东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讨伐子鹄的战役。
严思达:北魏时期的将领,曾任胶州刺史。
东平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
静帝:东魏孝静帝,名元善见,534年至550年在位。
陆琛:东魏时期的官员,曾任散骑常侍。
张景征:东魏时期的官员,曾任黄门郎。
神武尖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
武川: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
蠕蠕:古代对柔然族的称呼,柔然是北方游牧民族。
龙城男:古代封爵名,指被封为龙城的男爵,享有一定的封地。
正光末:指北魏正光年间(520年至525年)的末期。
沃野: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破落汗拔陵:北魏时期的叛将,曾起兵反抗朝廷。
怀朔镇:古代军事重镇,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
卫可瑰:北魏时期的叛将,曾参与破落汗拔陵的叛乱。
孝昌中:指北魏孝昌年间(525年至527年)。
安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安抚边疆地区的军事事务。
肆州刺史:肆州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肆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恆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广阳王渊:古代人名,北魏宗室,封广阳王。
强弩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强弩部队。
积射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统领弓箭手部队。
易阳县开国伯:古代封爵名,指被封为易阳县的伯爵,享有一定的封地和户数。
直阁将军:官职名,负责皇宫的守卫事务。
通直散骑常侍:官职名,负责皇帝的随从和顾问事务。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负责礼仪和顾问事务。
安南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平定南方地区的军事事务。
井陉: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
中山: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一带。
河梁: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冠受:元颢的儿子,曾参与元颢的叛乱。
陈思保: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元颢的叛乱。
真定县开国公:古代封爵名,指被封为真定县的公爵,享有一定的封地和户数。
卫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统领皇宫的守卫部队。
田怙: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尔朱荣的叛乱。
郑先护: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讨伐尔朱仲远的战役。
右卫将军:官职名,负责皇宫的守卫事务。
车骑大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统领骑兵部队。
右光禄大夫:官职名,负责朝廷礼仪和文教事务的高级官员。
度律: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尔朱仲远的叛乱。
领军将军:官职名,负责统领皇宫的守卫部队。
贺拔岳:贺拔胜的弟弟,北魏时期的将领,曾任关西大都督。
三荆:古代地名,指荆州、南荆州、北荆州。
二郢:古代地名,指郢州、南郢州。
南襄:古代地名,指南襄州。
南雍:古代地名,指南雍州。
骑大将军:古代官职名,属于高级武官,负责统领骑兵。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名,表示该官员享有与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同等的礼仪和待遇。
荆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荆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襄阳:古代重要城市,位于今湖北省,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地。
蛮王: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雍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雍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均口: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冯翊、安定、沔阳、酂阳: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陕西省、甘肃省、湖北省境内。
谷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琅邪郡公:古代爵位名,表示封地在琅邪郡的公爵。
汝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武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是通往长安的重要通道。
析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潼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是通往长安的重要通道。
毛鸿宾:古代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侯景、高敖曹:古代人名,均为北齐的重要将领。
宝炬:古代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可泥:古代人名,贺拔胜的兄长。
永熙:北魏孝武帝的年号,时间为532年至534年。
太尉公:古代官职名,属于三公之一,负责军事事务。
燕郡王:古代爵位名,表示封地在燕郡的王爵。
岳:古代人名,贺拔胜的弟弟,字阿斗泥。
太学生:古代在太学学习的学生,太学是古代的最高学府。
怀朔: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帐内军主: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帐内军。
别将: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部分军队。
安北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北方边境的军事事务。
武卫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的警卫事务。
樊城乡男:古代爵位名,表示封地在樊城乡的男爵。
使持节:古代官职名,表示该官员有权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假卫将军:古代官职名,表示临时担任卫将军的职务。
西道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西方道路的军事事务。
尔朱天光:古代人名,尔朱荣的侄子,北魏末年的重要将领。
左厢大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左厢军的统领事务。
万俟丑奴:古代人名,北魏末年的叛军首领。
尉迟菩萨:古代人名,万俟丑奴的部将。
武功: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渭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岐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侯伏、侯元进:古代人名,均为北魏末年的叛军首领。
侯机长贵:古代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萧宝夤:古代人名,北魏末年的叛军首领。
王庆云:古代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万俟道洛:古代人名,万俟丑奴的部将。
宿勤明达:古代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泾北豳二夏四州: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陕西省、甘肃省境内。
清水郡公:古代爵位名,表示封地在清水郡的公爵。
普泰:北魏孝武帝的年号。
侍中:古代官职名,属于皇帝的近臣,负责顾问和礼仪事务。
尚书左仆射:古代官职名,属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负责行政事务。
陇右行台:古代官职名,负责陇右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高平:古代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驼牛都尉:古代官职名,负责驼牛的管理事务。
河西:古代地名,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都督府长流参军:古代官职名,负责都督府的长流事务。
征西将军:古代官职名,负责西方边境的军事事务。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负责礼仪和顾问事务。
柏人县开国侯:古代爵位名,表示封地在柏人县的侯爵。
鄯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鄯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渭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渭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白水郡: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华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秦州刺史:秦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州内的行政、军事等事务。
开府: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指开设府署,拥有独立的办公机构和权力。
都督陇右诸军事:都督是古代中国的军事官职,负责某一地区的军事指挥。陇右指陇山以西的地区,诸军事指该地区的所有军事事务。
灵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
宇文黑獭:北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后成为北周的重要人物。
高平城: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一带。
南秦州刺史:南秦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葛荣:北魏末年的一位起义军领袖,曾建立政权,后被尔朱荣击败。
韩楼:葛荣的部下,曾占据蓟城,后被侯渊击败。
范阳: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一带。
卢文伟:北魏末年的一位官员,曾任范阳太守。
刘灵助:北魏末年的一位起义军领袖,曾占据安国城,后被侯渊击败。
颠蹶:跌倒,比喻失败或灭亡。
子鹄:指代某个人物,具体不详,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
迷机寡算:指缺乏机智和谋略。
歼殄:彻底消灭。
岳负力无谋:岳,可能指岳飞或泛指有力量的人;负力无谋,指虽有力量但缺乏谋略。
制以一 剑:用一剑制服,比喻用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
悦果行虑浅:悦果,可能指某人名或泛指某种结果;行虑浅,指行动和考虑都浅薄。
死不旋足:死亡来得非常快,来不及转身。
自取之也:自己招致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八-评注
本文主要记载了北魏末年几位重要官员的生平事迹,尤其是朱瑞、斛斯椿和叱列延庆三人的政治生涯。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展现了北魏末年政治动荡、权臣争霸的历史背景。
朱瑞作为尔朱荣的亲信,深得其信任,但在尔朱荣死后,朱瑞并未随世隆北走,而是选择回归庄帝,表现出对朝廷的忠诚。庄帝对其评价甚高,称其为‘社稷忠臣’,体现了朱瑞在朝廷中的特殊地位。朱瑞的政治智慧在于他能够在权臣与皇帝之间保持平衡,既得到尔朱荣的信任,又不失庄帝的赏识。
斛斯椿则是一个典型的权谋之士,他深得尔朱荣的信任,参与军国密谋。然而,在尔朱荣死后,斛斯椿表现出极大的忧惧,最终选择背叛尔朱兆,投靠汝南王悦。斛斯椿的政治生涯充满了背叛与投机,反映了北魏末年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叱列延庆则以勇猛著称,曾随尔朱荣讨伐葛荣,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然而,在韩陵之战中,叱列延庆战败,最终投降齐献武王。叱列延庆的命运反映了北魏末年军事将领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与挣扎。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本文不仅展现了北魏末年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揭示了权臣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朱瑞、斛斯椿和叱列延庆三人的命运,既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时代背景的产物。他们的生平事迹,为我们理解北魏末年的政治局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
此外,本文还通过对朱瑞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北魏时期家族政治的重要性。朱瑞的弟弟朱珍、朱腾等人也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反映了当时家族势力在政治中的影响力。朱瑞家族的兴衰,既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北魏末年政治变迁的缩影。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朱瑞、斛斯椿和叱列延庆等人物的详细记载,生动地再现了北魏末年政治斗争的复杂局面。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北魏末年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文字记载了北魏末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尤其是斛斯椿与尔朱氏之间的权力争夺。斛斯椿作为北魏末年的重要将领,其行为充满了反复无常的特点。他先是与尔朱氏结盟,后又背叛尔朱氏,诛杀尔朱世隆兄弟,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灵活性和冷酷无情。斛斯椿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也揭示了个人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挣扎。
斛斯椿的反复无常不仅体现在他与尔朱氏的关系上,还体现在他与齐献武王高欢的对抗中。他先是与高欢对抗,后又试图通过密谋和军事手段削弱高欢的势力,最终因失败而逃亡。斛斯椿的行为虽然充满了权谋和机变,但也暴露了他在政治上的短视和缺乏长远规划。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北魏末年政治混乱的缩影。
这段文字还通过斛斯椿与贾显智、长孙稚等人的合作,展示了北魏末年将领之间的复杂关系。贾显智、长孙稚等人虽然与斛斯椿合作诛杀尔朱氏,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信任,而是充满了利益交换和权谋算计。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了北魏末年政治的动荡和混乱。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北魏末年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的详细记录,尤其是斛斯椿与尔朱氏、高欢之间的权力争夺。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北魏的政局,也为后来的北齐和北周的分裂埋下了伏笔。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末年的政治局势和历史走向。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生动地描绘了斛斯椿等人的形象和行为。尤其是斛斯椿的反复无常和冷酷无情,通过他与尔朱氏、高欢的对抗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文字中虽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但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复杂而多面的历史人物形象。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将领子鹄和贺拔胜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北魏末年动荡的政治局势和频繁的军事冲突。子鹄和贺拔胜都是北魏末年重要的军事将领,他们的经历不仅展现了个人在乱世中的奋斗与抉择,也折射出北魏末年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地方割据的复杂局面。
子鹄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如平北将军、晋州刺史、尚书行台等,展现了他在军事和行政方面的卓越能力。尤其是在元颢入洛、薛修义叛乱等关键时刻,子鹄能够迅速应对,取得胜利,显示出其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此外,子鹄在治理地方时也表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如面对旱灾时,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百姓流亡,稳定了地方局势。
贺拔胜的经历则更多地反映了北魏末年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作为尔朱荣的部下,贺拔胜在尔朱荣死后,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智慧。他拒绝与世隆等人合作,选择保持中立,最终得到了庄帝的赏识。然而,随着局势的变化,贺拔胜也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最终在韩陵之战中失败,投降齐献武王。贺拔胜的经历反映了北魏末年将领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挣扎。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北魏末年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频繁的军事冲突和权力斗争,使得朝廷和地方都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子鹄和贺拔胜的经历,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缩影。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不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整个时代的写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子鹄和贺拔胜的生平事迹。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对子鹄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表现,以及贺拔胜在复杂局势中的抉择,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北魏末年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通过对子鹄和贺拔胜生平事迹的记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魏末年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地方割据的复杂局面,以及将领们在乱世中的奋斗与抉择。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北魏末年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北魏末年贺拔胜、贺拔岳兄弟及其部将侯莫陈悦的军事活动和政治生涯。贺拔胜作为北魏的重要将领,多次参与对南朝梁的战争,并在荆州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军事成就。他的弟弟贺拔岳同样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以其勇猛和智谋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对抗万俟丑奴的战争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文本中详细描述了贺拔岳在渭水之战中的战术运用,他通过巧妙的布阵和心理战,成功击败了敌军,俘虏了大量士兵和战马。这一战役不仅展示了贺拔岳的军事智慧,也反映了北魏军队在战术上的成熟和灵活。
此外,文本还提到了贺拔岳与侯莫陈悦的关系。侯莫陈悦作为贺拔岳的部下,最终却因政治斗争而背叛并杀害了贺拔岳。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北魏末年内部的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也反映了当时将领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北魏末年社会的动荡和军事将领的重要性。贺拔胜、贺拔岳兄弟的军事成就和政治生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才能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贺拔岳的军事行动和战术运用,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和将领的智慧。同时,通过对贺拔岳与侯莫陈悦关系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研究北魏末年的军事史和政治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贺拔胜、贺拔岳兄弟及其部将的描写,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军事制度和政治斗争,为研究北魏末年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北魏末年的一系列军事和政治事件,涉及多位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文章通过详细的叙述,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频繁的军事冲突。
首先,文章提到了悦与岳的冲突。悦诱杀岳后,岳的部众聚集在平凉,试图反击悦。宇文黑獭的到来使得局势更加复杂,最终悦被迫放弃城池,南逃至山水险要之地设阵迎战。这一部分描写了悦的犹豫不决和最终的失败,反映了当时将领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军事策略的复杂性。
其次,文章详细描述了侯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侯渊在尔朱荣的麾下屡立战功,尤其是在讨伐葛荣和韩楼的过程中,展现了其机智和胆略。然而,侯渊的政治立场并不坚定,他在尔朱荣死后多次反叛,最终因反复无常而被杀。这一部分揭示了当时将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如何权衡利弊,以及反复无常的政治立场如何导致最终的失败。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历史人物,如卢文伟、元晔、刘灵助等,他们的命运与侯渊等人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北魏末年的历史画卷。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也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详细的历史叙述,展现了北魏末年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文章不仅描写了各个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还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反复无常的政治立场如何导致最终的失败。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末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
这段古文通过几个简短的句子,描绘了几个人物的失败和灭亡,反映了古代对于智慧与力量、谋略与勇气的深刻认识。首先,’大,终于颠蹶’一句,以’大’字开头,暗示了某种宏大的开始或期望,但最终却以’颠蹶’结束,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无论多么宏大的计划或力量,若缺乏正确的指导和策略,终将失败。
接着,’子鹄迷机寡算,竟以歼殄’,通过’迷机寡算’这一描述,指出了子鹄在关键时刻缺乏机智和深谋远虑,导致最终的彻底失败。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批评,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强调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岳负力无谋,制以一 剑’,这句话通过’岳’这一形象,可能暗指历史上的岳飞或其他有力量的人物,强调了即使有强大的力量,若缺乏谋略,也只能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往往是不够的。
‘悦果行虑浅,死不旋足’,这句话通过对’悦果’的描述,指出其行动和考虑都过于浅薄,导致迅速的失败和死亡。这反映了古代对于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的重视。
最后,’观其亡灭,自取之也’,总结了前面几个人物的失败,指出他们的灭亡都是自己招致的,强调了个人选择和行动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智慧与力量、谋略与勇气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选择和行动对命运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