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九

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九-原文

綦俊 山伟 刘仁之 宇文忠之

綦俊,字扌剽显,河南洛阳人也。其先代人。祖辰,并州刺史。俊,庄帝时仕 累迁为沧州刺史,甚为吏人畏悦。寻除太仆卿。

及尔朱世隆等诛,齐献武王赴洛,止于邙山。上召文武百司,下及士庶,令之 曰:“尔朱暴虐,矫弄天常,孤起义信都,罪人斯翦。今将翼戴亲贤,以昌魏历, 谁主社稷,允惬天人?”申令频烦,莫有应者。俊乃避席曰:“人主之体,必须度 量深远,明哲仁恕。广陵王遇世艰难,不言淹载,以人谋察之,虽为尔朱扶戴,当 今之圣主也。”献武王欣然是之。时黄门侍郎崔悛作色而前,谓俊曰:“广陵王为 主,不能绍宣魏纲,布德天下。为君如此,何圣之有!若言其圣,应待大王。”时 高乾邕、魏兰根等固执悛言,遂立出帝。及出帝失德,齐献武王深思俊言,常以为 恨。寻除御史中尉。于路与仆射贾显度相逢,显度恃勋贵,排俊驺列倒,俊忿见于 色,自入奏之。寻加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俊佞巧,能候当涂,斛斯椿、贺拔胜皆与友善。斛斯椿之构间也,出帝令俊奉 诏晋阳,齐献武王集文武与俊申释,俊辞屈而退。性多诈。贺拔胜出镇荆州,过俊 别,因辞俊母,俊故见败氈敝被,胜更遗之钱物。后兼吏部尚书,复为沧州刺史。 征还,兼中尉,章武县伯。寻除殷州刺史,薨于州。赠司空公,谥曰文贞。

子洪寔,字臣正。位尚书左右郎,魏郡邑中正。嗜酒好色,无行检。卒官。

山伟,字仲才,河南洛阳人也。其先代人。祖强,美容貌,身长八尺五寸,工 骑射,弯弓五石。为奏事中散,从显祖猎方山,有两狐起于御前,诏强射之,百步 内二狐俱获。位内行长。父稚之,营陵令。伟随父之县,遂师事县人王惠,涉猎文 史。稚之位金明太守。

肃宗初,元匡为御史中尉,以伟兼侍御史。入台五日,便遇正会。伟司神武门, 其妻从叔为羽林队主,挝直长于殿门,伟即劾奏。匡善之,俄然奏正。帖国子助教, 迁员外郎、廷尉评。

时天下无事,进仕路难,代迁之人,多不沾预。及六镇、陇西二方起逆,领军 元义欲用代来寒人为传诏以慰悦之,而牧守子孙投状求者百余人。又欲杜之,因奏 立勋附队,令各依资出身。自是北人悉被收叙。伟遂奏记,赞义德美。义素不识伟, 访侍中安丰王延明、黄门郎元顺,顺等因是称荐之。义令仆射元钦引伟兼尚书二千 石郎,后正名士郎。修《起居注》。仆射元顺领选,表荐为谏议大夫。

尔朱荣之害朝士,伟时守直,故免祸。及庄帝入宫,仍除伟给事黄门侍郎。先 是,伟与仪曹郎袁升、屯田郎李延孝、外兵郎李奂、三公郎王延业方驾而行,伟少 居后。路逢一尼,望之叹曰:“此辈缘业,同日而死。”谓伟曰:“君方近天子, 当作好官。”而升等四人,皆于河阴遇害,果如其言。俄领著作郎。前废帝立,除 安东将军、秘书监,仍著作。初,尔朱兆之入洛,官守奔散,国史典书高法显密埋 史书,故不遗落。伟自以为功,诉求爵赏。伟挟附世隆,遂封东阿县伯,而法显止 获男爵。伟寻进侍中。孝静初,除卫大将军、中书令,监起居。后以本官复领著作, 卒官。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曰文贞公。

国史自邓渊、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还,诸人相继撰录。綦俊及伟 等谄说上党王天穆及尔朱世隆,以为国书正应代人修缉,不宜委之余人,是以俊、 伟等更主大籍。守旧而已,初无述著。故自崔鸿死后,迄终伟身,二十许载,时事 荡然,万不记一,后人执笔,无所凭据。史之遗阙,伟之由也。外示沉厚,内实矫 竞。与綦俊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间,遂若水火。与宇文忠之之徒代人为党,时贤 畏恶之。而爱尚文史,老而弥笃。伟弟少亡,伟抚寡训孤,同居二十余载,恩义甚 笃。不营产业,身亡之后,卖宅营葬,妻子不免飘泊,士友叹愍之。长子昂,袭爵。

刘仁之,字山静,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徒于洛。父尔头,在《外戚传》。 仁之少有操尚,粗涉书史,真草书迹,颇号工便。御史中尉元昭引为御史。前废帝 时,兼黄门侍郎,深为尔朱世隆所信用。出帝初,为著作郎,兼中书令,既非其才, 在史未尝执笔。出除卫将军、西兗州刺史,在州有当时之誉。武定二年卒,赠卫大 将军、吏部尚书、青州刺史,谥曰敬。

仁之外示长者,内怀矫诈。其对宾客,破床敝席,粗饭冷菜,衣服故败,乃过 逼下。善候当途,能为诡激。每于稠人广众之中,或挝一奸吏,或纵一孤贫,大言 自眩,示己高明,矜物无知。浅识皆称其美,公能之誉,动过其实。性又酷虐,在 晋阳曾营城雉,仁之统监作役,以小稽缓,遂杖前殷州刺史裴瑗、并州刺史王绰, 齐献武王大加谴责。性好文字。吏书失体,便加鞭挞,言韵微讹,亦见捶楚,吏民 苦之。而爱好文史,敬重人流。与齐帅冯元兴交款,元兴死后积年,仁之营视其家, 常出隆厚。时人以此尚之。

宇文忠之,河南洛阳人也。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世据东部,后入居代都。祖阿 生,安南将军、巴西公。父侃,卒于治书侍御史。

忠之猎涉文史,颇有笔札,释褐太学博士。天平初,除中书

侍郎。裴伯茂与之 同省,常侮忽之,以忠之色黑,呼为“黑宇”。

后敕修国史。

元象初,兼通直散骑 常侍,副郑伯猷使萧衍。

武定初,为安南将军、尚书右丞,仍修史。

未几,以事除 名。

忠之好荣利,自为中书郎,六七年矣,遇尚书省选右丞,预选者皆射策,忠之 入试焉。

既获丞职,大为忻满,志气嚣然,有骄物之色,识者笑之。

既失官爵,怏 怏发病卒。

子君山。

史臣曰:綦俊遭逢受职。山伟位行颇爽。仁之虽内怀矫诈,而交情自笃。忠之 虽文史足用,而雅道蔑闻。谓全德者,其难矣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九-译文

綦俊、山伟、刘仁之、宇文忠之

綦俊,字扌剽显,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是代地人。祖父綦辰,曾任并州刺史。綦俊在庄帝时期做官,逐渐升迁为沧州刺史,深受官吏和百姓的敬畏和喜爱。不久被任命为太仆卿。

等到尔朱世隆等人被诛杀,齐献武王来到洛阳,驻扎在邙山。皇帝召集文武百官,下至士人和百姓,命令他们说:“尔朱氏暴虐,篡改天理,我起义于信都,剪除了这些罪人。现在我要拥戴贤能之人,以振兴魏朝的国运,谁能主持国家,符合天意和人心?”多次下令,没有人回应。綦俊于是离开座位说:“君主的体统,必须度量深远,明智仁恕。广陵王经历世道艰难,不言而喻,以人的谋略来看,虽然是被尔朱氏拥戴,但他是当今的圣主。”齐献武王欣然同意。当时黄门侍郎崔悛脸色难看地走上前,对綦俊说:“广陵王作为君主,不能继承和宣扬魏朝的纲纪,布德于天下。这样的君主,怎么能称为圣主!如果说他是圣主,应该等待大王您。”当时高乾邕、魏兰根等人坚持崔悛的意见,于是立了出帝。等到出帝失德,齐献武王深思綦俊的话,常常感到遗憾。不久,綦俊被任命为御史中尉。在路上与仆射贾显度相遇,贾显度依仗自己的功勋和地位,排挤綦俊的车队,綦俊愤怒地表现在脸上,亲自入宫上奏。不久,他被加封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綦俊善于阿谀奉承,能够迎合当权者,斛斯椿、贺拔胜都与他友好。斛斯椿挑拨离间时,出帝命令綦俊奉诏去晋阳,齐献武王召集文武百官与綦俊解释,綦俊辞屈而退。他性格多诈。贺拔胜出镇荆州,路过綦俊家告别,顺便辞别綦俊的母亲,綦俊故意展示破旧的毡被,贺拔胜又送给他钱物。后来他兼任吏部尚书,再次担任沧州刺史。被征召回朝,兼任中尉,封为章武县伯。不久被任命为殷州刺史,在任上去世。追赠为司空公,谥号为文贞。

他的儿子綦洪寔,字臣正。官至尚书左右郎,魏郡邑中正。他嗜酒好色,行为不检点。在任上去世。

山伟,字仲才,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是代地人。祖父山强,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五寸,擅长骑射,能拉开五石的弓。曾任奏事中散,跟随显祖在方山打猎,有两只狐狸从皇帝面前跑过,皇帝命令山强射杀它们,百步之内两只狐狸都被射中。官至内行长。父亲山稚之,曾任营陵令。山伟随父亲到县里,于是拜县人王惠为师,涉猎文史。山稚之后来担任金明太守。

肃宗初年,元匡担任御史中尉,任命山伟兼任侍御史。进入御史台五天,便遇到正会。山伟负责神武门,他的妻子的叔父是羽林队主,在殿门鞭打直长,山伟立即弹劾上奏。元匡赞赏他,不久上奏正式任命他为国子助教,升迁为员外郎、廷尉评。

当时天下太平,仕途艰难,代迁的人大多得不到任用。等到六镇、陇西两地发生叛乱,领军元义想用代来的寒门子弟为传诏以安抚他们,而牧守的子孙投状请求的有百余人。又想杜绝这种情况,于是上奏设立勋附队,令各人依资历出身。从此北方人全部被录用。山伟于是上奏记,称赞元义的德行美政。元义原本不认识山伟,询问侍中安丰王延明、黄门郎元顺,元顺等人因此推荐他。元义命令仆射元钦引荐山伟兼任尚书二千石郎,后来正式任命为名士郎。修撰《起居注》。仆射元顺负责选拔,上表推荐他为谏议大夫。

尔朱荣杀害朝中大臣时,山伟当时值班,因此免于祸患。等到庄帝入宫,仍然任命山伟为给事黄门侍郎。在此之前,山伟与仪曹郎袁升、屯田郎李延孝、外兵郎李奂、三公郎王延业并驾而行,山伟稍微落后。路上遇到一位尼姑,看着他们叹息说:“这些人因缘业力,将同日而死。”对山伟说:“你即将接近天子,应当做个好官。”而袁升等四人,都在河阴遇害,果然如她所说。不久,山伟兼任著作郎。前废帝即位,任命他为安东将军、秘书监,仍然负责著作。当初,尔朱兆进入洛阳,官员们纷纷逃散,国史典书高法显秘密埋藏史书,因此没有遗失。山伟自以为有功,请求爵位赏赐。山伟依附世隆,于是被封为东阿县伯,而高法显只获得男爵。山伟不久晋升为侍中。孝静帝初年,任命他为卫大将军、中书令,监修起居注。后来以本官再次兼任著作郎,在任上去世。追赠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号为文贞公。

国史自邓渊、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来,诸人相继撰录。綦俊和山伟等人谄媚上党王天穆及尔朱世隆,认为国书应该由代地人修撰,不应委托给其他人,因此綦俊、山伟等人重新主持修撰国史。他们只是守旧而已,并没有新的著述。所以自崔鸿死后,直到山伟去世,二十多年间,时事荡然无存,万不记一,后人执笔修史,无所凭据。史书的缺失,是山伟的原因。他外表显得沉稳厚重,内心实则矫揉造作。与綦俊年轻时非常投契,晚年因名位之争,关系变得水火不容。与宇文忠之等人结党,当时的贤士都畏惧厌恶他们。但他热爱文史,年老时更加执着。他的弟弟早逝,山伟抚养寡嫂,教育孤儿,同居二十多年,恩义深厚。他不经营产业,去世后,家人卖宅营葬,妻子儿女不免漂泊,士人和朋友都感叹怜悯他。他的长子山昂,继承了爵位。

刘仁之,字山静,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是代地人,迁居洛阳。父亲刘尔头,在《外戚传》中有记载。刘仁之年轻时就有操守,粗略涉猎书史,真草书迹,颇为工整。御史中尉元昭引荐他为御史。前废帝时期,兼任黄门侍郎,深受尔朱世隆的信任。出帝初年,担任著作郎,兼任中书令,但他并非其才,在史官任上从未执笔。后来出任卫将军、西兗州刺史,在州中有当时的声誉。武定二年去世,追赠为卫大将军、吏部尚书、青州刺史,谥号为敬。

刘仁之外表显得宽厚长者,内心实则矫揉造作。他对待宾客,用破床旧席,粗饭冷菜,衣服破旧,甚至过于逼迫下人。他善于迎合当权者,能够做出诡诈的行为。常常在众人面前,或鞭打一个奸吏,或放纵一个孤贫之人,大言不惭,显示自己的高明,轻视他人无知。见识浅薄的人都称赞他的美德,他的能力和声誉,远远超过实际。他性格又酷虐,在晋阳曾负责修建城墙,刘仁之监督工程,因为稍有延误,就杖责前殷州刺史裴瑗、并州刺史王绰,齐献武王大为谴责。他喜欢文字。吏书稍有不合体例,便加以鞭挞,言韵稍有差错,也加以捶打,吏民都深受其苦。但他爱好文史,敬重人才。与齐帅冯元兴交好,冯元兴去世多年后,刘仁之仍然照顾他的家人,常常给予丰厚的资助。当时的人因此推崇他。

宇文忠之,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是南单于的远亲,世代占据东部,后来迁居代都。祖父宇文阿生,曾任安南将军、巴西公。父亲宇文侃,在治书侍御史任上去世。

宇文忠之涉猎文史,颇有文采,初任太学博士。天平初年,被任命为中书

侍郎裴伯茂与他在同一个部门,常常轻视他,因为忠之的肤色较黑,便称他为“黑宇”。

后来奉命修撰国史。

元象初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作为郑伯猷的副使出使萧衍。

武定初年,担任安南将军、尚书右丞,同时继续修撰国史。

不久,因事被免职。

忠之喜好荣誉和利益,自从担任中书郎以来,已有六七年了,遇到尚书省选拔右丞,参选者都要参加考试,忠之也参加了考试。

获得右丞职位后,非常高兴,志得意满,表现出骄傲的态度,有见识的人都嘲笑他。

失去官爵后,郁郁不乐,最终因病去世。

他的儿子名叫君山。

史臣评论说:綦俊因机遇而获得职位。山伟的职位和行为颇为爽快。仁之虽然内心怀有欺诈,但交情却很深厚。忠之虽然在文史方面有才能,但在高雅的道义上却毫无建树。要说具备完美品德的人,真是难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九-注解

綦俊:北朝时期的官员,曾任中书郎、尚书右丞等职。

山伟:北朝时期的官员,与綦俊同时代。

刘仁之:刘仁之,字山静,河南洛阳人,北魏时期官员。曾任御史、黄门侍郎等职,后因依附尔朱世隆而升迁,官至著作郎、中书令等。

宇文忠之:宇文忠之,河南洛阳人,北魏时期官员。曾任太学博士、中书郎等职,后因依附尔朱世隆而升迁,官至中书侍郎等。

尔朱世隆:尔朱世隆,北魏末年权臣,尔朱荣之弟。尔朱荣死后,世隆掌握朝政,后因暴虐无道被齐献武王所灭。

齐献武王:齐献武王,即高欢,北魏末年权臣,后建立北齐政权。高欢在尔朱世隆被灭后,掌握北魏朝政,成为实际统治者。

广陵王:广陵王,北魏宗室,曾被尔朱世隆扶立为帝,后因失德被废。

出帝:出帝,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曾被尔朱世隆扶立为帝,后因失德被废。

斛斯椿:斛斯椿,北魏末年将领,曾与尔朱世隆、贺拔胜等人结盟,后因与高欢争权失败被杀。

贺拔胜:贺拔胜,北魏末年将领,曾与尔朱世隆、斛斯椿等人结盟,后因与高欢争权失败被杀。

裴伯茂:北朝时期的官员,与綦俊同省任职,常轻视綦俊。

黑宇:綦俊因肤色较黑,被裴伯茂戏称为“黑宇”。

元象:北朝时期的年号,指公元538年至539年。

通直散骑常侍: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侍从和顾问工作。

郑伯猷:北朝时期的官员,曾与綦俊一同出使萧衍。

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即梁武帝。

武定:北朝东魏的年号,指公元543年至550年。

安南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南方地区的军事事务。

尚书右丞:古代官职名,尚书省的副职,负责协助尚书令处理政务。

射策: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忻满:形容非常高兴和满足。

志气嚣然:形容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识者:指有见识的人。

怏怏:形容心情郁闷、不快。

君山:綦俊的儿子。

仁之:北朝时期的官员,与綦俊有交情。

雅道:指高尚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全德:指品德完美无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九-评注

本文主要记载了北魏末年四位官员——綦俊、山伟、刘仁之、宇文忠之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北魏末年政治动荡、权臣当道的历史背景。

綦俊、山伟、刘仁之、宇文忠之四人皆为代北人后裔,迁居洛阳,凭借家族背景和个人才能进入仕途。他们在北魏末年的政治斗争中,或依附权臣尔朱世隆,或支持齐献武王高欢,展现了当时官员在政治漩涡中的生存策略。

綦俊以巧言令色、善于逢迎著称,曾因支持广陵王而得到高欢的赏识,但最终因性格狡诈而失势。山伟则以文史才能见长,曾参与修撰国史,但因依附尔朱世隆而受到时人诟病。刘仁之外表忠厚,实则狡诈,善于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但因性格酷虐而不得人心。宇文忠之则以文史才能进入仕途,但因依附尔朱世隆而未能有所作为。

本文通过对四人性格、行为的描写,揭示了北魏末年官场的复杂性和官员的生存困境。他们在政治斗争中或依附权臣,或支持新主,展现了当时官员在动荡政局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本文也反映了北魏末年政治腐败、权臣当道的社会现实,为后人研究北魏末年的政治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从文学角度来看,本文语言简洁,叙事清晰,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四位官员的形象。尤其是对綦俊、山伟、刘仁之等人性格的描写,既展现了他们的才能,又揭示了他们的缺陷,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通过对四位官员生平的记载,反映了北魏末年政治动荡、官场腐败的社会现实,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段文字出自《北史》,主要记载了北朝时期官员綦俊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特点。綦俊在北朝官场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中书郎、尚书右丞等,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地位。然而,他的性格和行为却备受争议。

首先,綦俊因肤色较黑而被同僚裴伯茂戏称为“黑宇”,这一细节不仅反映了当时官场中的某种歧视和轻视,也揭示了綦俊在官场中的处境。尽管他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同僚的轻视和嘲笑无疑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影响。

其次,綦俊在官场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心。他在担任中书郎六七年之后,通过射策考试成功晋升为尚书右丞,这一成就使他“大为忻满,志气嚣然”,表现出极度的骄傲和自满。这种态度不仅引起了同僚的不满,也使得“识者笑之”,显示出他在道德修养上的不足。

綦俊的失官和最终的病逝,进一步揭示了他性格中的缺陷。他在失去官爵后“怏怏发病卒”,表现出对权力和地位的极度依赖,以及面对挫折时的脆弱心理。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官场中难以长久立足,也使得他的仕途充满了波折。

最后,史臣对綦俊的评价“忠之虽文史足用,而雅道蔑闻”,进一步点明了他的问题所在。尽管他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有相当的才能,但在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上却有所欠缺。这种评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员的全面要求,不仅要有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綦俊生平事迹的记载,揭示了北朝官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官员的性格特点。綦俊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六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6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