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九十-原文
《夏书》称“西戎即序”,班固云:就而序之,非盛威武,致其贡物也。
汉氏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其后分立五十五王,置校尉、都护以抚纳之。
王莽篡位,域遂绝。
至于后汉,班超所通者五十余国,西至西海,东西万里,皆来朝贡,复置都护、校尉以相统摄。
其后或绝或通,汉朝以为劳弊中国,其官时置时废。
暨魏晋之后,互相吞灭,不可复详记焉。
太祖初,经营中原,未暇及于四表。
既而西戎之贡不至,有司奏依汉氏故事,请通西域,可以振威德于荒外,又可致奇货于天府。
太祖曰:“汉氏不保境安人,乃远开西域,使海内虚耗,何利之有?今若通之,前弊复加百姓矣。”遂不从。
历太宗世,竟不招纳。
太延中,魏德益以远闻,西域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般陀、鄯善、焉耆、车师、粟特诸国王始遣使来献。
世祖以西域汉世虽通,有求则卑辞而来,无欲则骄慢王命,此其自知绝远,大兵不可至故也。
若报使往来,终无所益欲不遣使。
有司奏九国不惮遐嶮,远贡方物,当与其进,安可豫抑后来,乃从之。
于是始遣行人王恩生、许纲等西使,恩生出流沙,为蠕蠕所执,竟不果达。
又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多赍锦帛,出鄯善,招抚九国,厚赐之。
初,琬等受诏,便道之国可往赴之。
琬过九国,北行至乌孙国,其王得朝廷所赐,拜受甚悦,谓琬曰:“传闻破洛那、者舌皆思魏德,欲称臣致贡,但患其路无由耳。今使君等既到此,可往二国,副其慕仰之诚。”
琬于是自同破洛那,遣明使者舌。
乌孙王为发导译达二国,琬等宣诏慰赐之。
已而琬、明东还,乌孙、破洛那之属遣使与琬俱来贡献者十有六国。
自后相继而来,不间于岁,国使亦数十辈矣。
初,世祖每遣使西域,常诏河西王沮渠牧犍令护送,至姑臧,牧犍恆发使导路出于流沙。
后使者自西域还,至武威,牧犍左右谓使者曰:“我君承蠕蠕吴提妄说,云:‘去岁魏天子自来伐我,士马疫死,大败而还,我禽其长弟乐平王丕。’我君大喜,宣言国中。”
又闻吴提遣使告西域诸国,称:“魏已削弱,今天下唯我为强,若更有魏使,勿复恭奉。”
西域诸国亦有贰者。
牧犍事主稍以慢惰。
使还,具以状闻,世祖遂议讨牧犍。
凉州既平,鄯善国以为“脣亡齿寒,自然之道也,今武威为魏所灭,次及我也。若通其使人,知我国事,取亡必近,不如绝之,可以支久”,乃断塞行路,西域贡献,历年不入。
后平鄯善,行人复通。
始琬等使还京师,具言凡所经见及传闻傍国,云:西域自汉武时五十余国,后稍相并。
至太延中,为十六国,分其地为四域。
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
内诸小渠长盖以百数。
其出西域本有二道,后更为四:出自玉门,渡流沙,西行二千里至鄯善为一道;自玉门渡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至车师为一道;从莎车西行一百里至葱岭,葱岭西一千三百里至伽倍为一道;自莎车西南五百里葱岭,西南一千三百里至波路为一道焉。
自琬所不传而更有朝贡者,纪其名,不能具国俗也。
其与前使所异者录之。
鄯善国,都扞泥城,古楼兰国也。
去代七千六百里,所都城方一里。
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路。
至太延初,始遣使来献。
四年,遣其弟素延耆入侍。
及世祖平凉州,沮渠牧犍弟无讳走保敦煌。
无讳后谋渡流沙,遣其弟安周击鄯善,王比龙恐惧欲降。
会魏使者自天竺、罽宾还,俱会鄯善,劝比龙拒之,遂之连战,安周不能克,退保东城。
后比龙惧,率众西奔且末,其世子乃应安周。
鄯善人颇剽劫之,令不得通。
世祖诏散骑常侍、成周公万度归乘传发凉州兵讨之,度归到敦煌,留辎重,以轻骑五千渡流沙,至其境。
时鄯善人众布野,度归敕吏卒不得有所侵掠,边守感之,皆望旗稽服。
其王真达面缚出降,度归释其缚,留军屯守,与真达诣京都。
世祖大悦,厚待之。
是岁,拜交趾公韩牧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以镇之,赋役其人,比之郡县。
且末国,都且末城,在鄯善西,去代八千三百二十里。
真君三年,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难,率国人之半奔且末,后役属鄯善。
且末西北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
风之所至,唯老驼豫知之,即鸣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氈拥蔽鼻口。
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
于阗国,在且末西北,葱岭之北二百余里。
东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国二千里,去朱俱婆千里,北去龟兹千四百里,去代九千八百里。
其地方亘千里,连山相次。
所都城方八九里,部内有大城五,小城数十,于阗城东三十里有苴拔河,中出玉石。
土宜五谷并桑麻,山多美玉,有好马、驼、骡。
其刑法,杀人者死,余罪各随轻重惩罚之。
自外风俗物产与龟兹略同。
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众,王尤信尚,每设斋日,必亲自洒扫馈食焉。
城南五十里有赞摩寺,即昔罗汉比丘卢旃为其王造复盆浮图之所,石上有辟支佛跣处,双迹犹存。
于阗西五百里有比摩寺,云是老子化胡成佛之所。
俗无礼义,多盗贼,淫
纵。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深目高鼻,唯此 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城东二十里有大水北流,号树枝水,即黄河也,一名 计式水。城西五十五里亦有大水,名达利水,与树枝水会,俱北流。
真君中,世祖诏高凉王那击吐谷浑慕利延,慕利延惧,驱其部落渡流沙。那进 军急追之,慕利延遂西入于阗,杀其王,死者甚众。显祖末,蠕蠕寇于阗,于阗患 之,遣使素目伽上表曰:“西方诸国,今皆已属蠕蠕,奴世奉大国,至今无异。今 蠕蠕军马到城下,奴聚兵自固,故遣使奉献,延望救援。”显祖诏公卿议之,公卿 奏曰:“于阗去京师几万里,蠕蠕之性,惟习野掠,不能攻城,若为所拒,当已旋 矣。虽欲遣师,势无所及。”显祖以公卿议示其使者,亦以为然。于是诏之曰: “朕承天理物,欲令万方各安其所,应敕诸军以拯汝难。但去汝遐阻,虽复遣援, 不救当时之急,已停师不行,汝宜知之。朕今练甲养卒,一二岁间当躬率猛将,为 汝除患,汝其谨警候以待大举。”
先是,朝廷遣使者韩羊皮使波斯,波斯王遣使献 驯象及珍物。经于阗,于阗中于王秋仁辄留之,假言虑有寇不达。羊皮言状,显祖 怒,又遣羊皮奉诏责让之,自后每使朝献。
蒲山国,故皮山国也。居皮城,在于阗南,去代一万二千里。其国西南三里, 有冻凌山。后役属于阗。
悉居半国,故西夜国也,一名子合。其王号子,治呼犍。在于阗西,去代万二 千九百七十里。太延初,遣使来献,自后贡使不绝。
权于摩国,故乌秅国也。其王居乌秅城,在悉居半西南,去代一万二千九百七 十里。
渠莎国,居故莎车城,在子合西北,去代一万二千九百八十里。
车师国,一名前部。其王居交河城。去代万五十里,其地北接蠕蠕。本通使交 易,世祖初,始遣使朝献,诏行人王恩生、许纲等出使。恩生等始度流沙,为蠕蠕 所执。恩生见蠕蠕吴提,持魏节不为之屈。后世祖切让吴提,吴提惧,乃遣恩生等 归。许纲到敦煌,病死,朝廷壮其节,赐谥曰贞。
初,沮渠无讳兄弟之渡流沙也, 鸠集遗人,破车师国。真君十一年,车师王车夷落遣使琢进、薛直上书曰:“臣亡 父僻处塞外,仰慕天子威德,遣使表献,不空于岁。天子降念,赐遗甚厚。及臣继 立,变不缺常贡,天子垂矜,亦不异前世。敢缘至恩,辄陈私艰。臣国自无讳所攻 击,经今八岁,人民饥荒,无以存活。贼今攻臣甚急,臣不能自全,遂舍国东奔, 三分免一,即日已到焉耆东界。思归天阙,幸垂赈救。”于是下诏抚慰之,开焉耆 仓给之。正平初,遣子入侍,自后每使朝贡。
且弥国,都天山东于大谷,在车师北,去代一万五百七十里。本役属车师。
焉耆国,在车师南,都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去代一万二百里。 其王姓龙,名鸠尸卑那,即前凉张轨所讨龙熙之胤。所都城方二里,国内凡有九城。 国小人贫,无纲纪法令。兵有弓刀甲槊。婚姻略同华夏。死亡者皆焚而后葬,其服 制满七日则除之。丈夫并剪发以为首饰。文字与婆罗门同。俗事天神,并崇信佛法。 尤重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是日也,其国咸依释教,斋戒行道焉。气候寒,土田良 沃,谷有稻粟菽麦,畜有驼马。养蚕不以为丝,唯弃绵纩。俗尚蒲萄酒,兼爱音乐。 南去海十余里,有鱼盐蒲苇之饶。东去高昌九百里;西去龟兹九百里,皆沙碛;东 南去瓜州二千二百里。
恃地多险,颇剽劫中国使。世祖怒之,诏成周公万度归讨之,约赍轻粮,取食 路次。度归入焉耆东界,击其边守左回、尉犁二城拔之,进军向员渠。鸠尸卑那以 四五万人出城守险以拒。度归募壮勇,短兵直往冲,尸鸠卑那众大溃,尽虏之,单 骑走入山中。度归进屠其城,四鄙诸戎皆降服。焉耆为国,斗绝一隅,不乱日久, 获其珍奇异玩殊方谲诡不识之物,橐驼马牛杂畜巨万。时世祖幸阴山北宫,度归破 焉耆露板至,世祖省讫,赐司徒崔浩书曰:“万度归以五千骑经万余里,拔焉耆三 城,获其珍奇异物及诸委积不可胜数。自古帝王虽云即序西戎,有如指注,不能控 引也。朕今手把而有之,如何?”浩上书称美,遂命度归镇抚其人。初鸠尸卑那走 山中,犹觊城不拔,得还其国。既见尽为度归所克,乃奔龟兹,龟兹以其婿,厚待 之。
龟兹国,在尉犁西北,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都延城,汉时旧国也。去代一万 二百八十里。其王姓白,即后凉吕光所立白震之后。其王头系彩带,垂之于后,坐 金师子床,所居城方五六里。其刑法,杀人者死,劫贼则断其一臂并刖一足。税赋 准地征租,无田者则税银钱。风俗、婚姻、丧葬、物产与焉耆略同,唯气候少温为 异。又出细氈,饶铜、铁、钅公、麖皮、氍毹、沙、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 良马、犎牛等。东有轮台,即汉贰师将军李广利所屠者。其南三百里有大河东,流 号计式水,即黄河也。东去焉耆九百里,南去于阗一千四百里,西去疏勒一千五百 里,北去突厥牙帐六百余里,东南去瓜州三百里。其东阙城戍。寇窃非一。世祖诏 万度归率骑一千以击之,龟兹遣乌羯目提等领兵三千距战,度归击走之,斩二百余 级,大获驼马而还。俗性多淫,置女市,
收男子钱入官。
土多孔雀,群飞山谷间, 人取养而食之,孳乳如鸡鹜,其王家恆有千余只云。
其国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 成川,行数里入地,如饣弟餬,甚臭,服之发齿已落者能令更生,病人服之皆愈。
自后每使朝贡。
姑默国,居南城,在龟兹西,去代一万五百里。役属龟兹。
温宿国,居温宿城,在姑默西北,去代一万五百五十里。役属龟兹。
尉头国,居尉头城,在温宿北,去代一万六百五十里。役属龟兹。
乌孙国,居赤谷城,在龟兹西北,去代一万八百里。其国数为蠕蠕所侵,西徙 葱岭山中,无城郭,随畜牧逐水草。太延三年遣使者董琬等使其国,后每使朝贡。
疏勒国,在姑默西,白山南百余里,汉时旧国也。去代一万一千二百五十里。
高宗末,其王遣使送释迦牟尼佛袈裟一,长二丈余。
高宗以审是佛衣,应有灵异, 遂烧之以验虚实,置于猛火之上,经日不然,观者莫不悚骇,心形俱肃。
其王戴金 师子冠。
土多稻、粟、麻、麦、铜、铁、锡、雌黄、锦、绵,每岁常供送于突厥。
其都城方五里,国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
人手足皆六指,产子非六者即不育, 胜兵二千人。
南有黄河,西带葱岭,东去龟兹千五百里,西去汗国千里,南去朱 俱波八九百里,东北至突厥牙帐千余里,东南去瓜州四千六百里。
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
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为 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北单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记羸弱不能去者往龟兹北。
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余万。
凉州人犹谓之“单于王”。
其风俗言语与高车同,而 其人清洁于胡。
俗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昱昱然光泽,日三澡漱,然后饮食。
其 国南界有火山,山傍石皆焦溶,流地数十里乃凝坚,人取为药,即石流黄也。
与蠕蠕结好,其王尝将数千人入蠕蠕国,欲与大檀相见。
入其界百余里,见其 部人不浣衣,不绊发,不洗手,妇人舌舐器物,王谓其从臣曰:“汝曹诳我入此狗 国中!”乃驰还。
大檀遣骑追之不及,自是相仇雠,数相征讨。
真君九年,遣使朝 献。
并送幻人,称能割人喉脉令断,击人头令骨陷,皆血出或数升或盈斗,以草药 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须臾血止,养疮一月复常,又无痕瘢。
世祖疑其虚,乃取死 罪囚试之,皆验。
云中国诸名山皆有此草,乃使人受其术而厚遇之。
又言其国有大 术者,蠕蠕来抄掠,术人能作霖雨狂风大雪及行潦,蠕蠕冻死漂亡者十二三。
是岁 再遣使朝贡,求与官军东西齐契讨蠕蠕。
世祖嘉其意,命中外诸军戒严,以准南王 他为前锋,袭蠕蠕。
仍诏有司以其鼓舞之节施于乐府。
自后每使贡献。
者至拔国,都者至拔城,在疏勒西,去代一万二千六百二十里。
其国东有潘贺 那山,出美铁及师子。
迷密国,都迷密城,在者至拔西,去代一万一千六百里。
正平元年,遣使献一 峰黑橐驼。
其国东有山,名郁悉满,山出金玉,亦多铁。
悉万斤国,都悉万斤城,在迷密西,去代一万二千七百二十里。
其国南有山, 名伽色那,山出师子。
每使朝贡。
忸密国,都忸密城,在悉万斤西,去代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八里。
洛那国,故大宛国也。
都贵山城,在疏勒西北,去代万四千四百五十里。
太和 三年。
遣使献汗血马,自此每使朝贡。
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
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 一万六千里。
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
其国商人先多诣凉 土贩货,及克姑臧,悉见虏。
高宗初,粟特王遣使请赎之,诏听焉。
自后无使朝献。
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
去代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
城 方十里,户十余万,河经其城中南流。
土地平正,出金、银、鍮石、珊瑚、琥珀、 车渠、马脑,多大真珠、颇梨、璢璃、水精、瑟瑟、金刚、火齐、镔铁、铜、锡、 朱砂、水银、绫、锦、叠、毼、氍毹、毾、赤麞皮、及薰陆、郁金、苏合、青木 等香,胡椒、毕拨、石蜜、千年枣、香附子、诃梨勒、无食子、盐绿、雌黄等物。
气候暑热,家自藏冰。
地多沙碛,引水溉灌。
其五谷及鸟兽等与中夏略同,唯无稻 及黍、稷。
土出名马、大驴及驼,往往有日行七百里者。
富室至有数千头。
又出白 象、师子、大鸟卵。
有鸟形如橐驼,有两翼,飞而不能高,食草与肉,亦能啖火。
其王姓波氏,名斯。
坐金羊床,戴金花冠,衣锦袍、织成帔,饰以真珠宝物。
其俗:丈夫剪发,戴白皮帽,贯头衫,两厢近下开之,亦有巾帔,缘以织成;妇女 服大衫,披大帔,其发前为髻,后披之,饰以金银花,仍贯五色珠,落之于膊。
王 于其国内,别有小牙十余所,犹中国之离宫也。
每年四月出游处之,十月乃还。
王 即位以后,择诸子内贤者,密书其名,封之于库,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
王死, 众乃发书视之,其封内有名者,即立以为王,余子出各就边任,兄弟更不相见也。
国人号王曰“医赞”,妃曰“防步率”,王之诸子曰“杀野”。
大官有摸胡坛, 掌国内狱讼;泥忽汗,掌库藏开禁;地早,掌文书及众务;次有遏罗诃地,掌王之 内事;恭波勃,掌四方兵马。
其下皆有属官,分统其事。
兵有甲槊
圆排剑弩弓箭, 战兼乘象,百人随之。
其刑法:重罪悬诸竿上,射杀之;次则系狱,新王立乃释之; 轻罪则鼻刖若髡,或剪半鬓,及系牌于项,以为耻辱;犯强盗者,系之终身;奸贵 人妻者,男子流,妇人割其耳鼻。
赋税则准地输银钱。
俗事火神、天神。
文字与胡书异。
多以姊妹为妻妾,自余婚合,亦不择尊卑, 诸夷之中最为丑秽矣。
百姓女年十岁以上有姿貌者,王收养之,有功勋人即以分赐。
死者多弃尸于山,一月著服。
城外有人别居,唯知丧葬之事,号为不净人,若入城 市,摇铃自别。
以六月为岁首,尤重七月七日、十二月一日,其日人重庶以上各相 命召,设会作乐,以极欢娱。
又每年正月二十日,各祭其先死者。
神龟中,其国遣使上书贡物,云:“大国天子,天之所生,愿日出处常为汉中 天子。波斯国王居和多千万敬拜。”朝廷嘉纳之。自此每使朝献。
伏卢尼国,都伏卢尼城,在波斯国北,去代二万七千三百二十里。累石为城。
东有大河南流,中有鸟,其形似人,亦有如橐驼、马者,皆有翼,常居水中,出水 便死。
城北有云尼山,出银、珊瑚、琥珀,多师子。
色知显国,都色知显城,在悉万斤西北,去代一万二千九百四十里,土平,多 五果。
伽色尼国,都伽色尼城,在悉万斤南,去代一万二千九百里。土出赤盐,多五果。
薄知国,都薄知城,在伽色尼南,去代一万三千三百二十里。多五果。
牟知国,都牟知城,在忸密西南,去代二万二千九百二十里。土平,食兽草木 类中国。
阿弗太汗国,都阿弗太汗城,在忸密西,去代二万三千七百二十里。土平,多 五果。
呼似密国,都呼似密城在阿弗太汗西去代二万四千七百里土平,出银、琥珀, 有师子,多五果。
诺色波罗国,都婆罗城,在忸密南,去代二万三千四百二十八里。土平,宜稻 麦,多五果。
早伽至国,都早伽至城,在忸密西,去代二万三千七百二十八里。土平,少田 植,取稻麦于邻国,有五果。
伽不单国,都伽不单城,在悉万斤西北,去代一万二千七百八十里。土平,宜 稻麦,有五果。
者舌国,故康居国,在破洛那西北,去代一万五千四百五十里。太延三年,遣 使朝贡,自是不绝。
伽倍国,故休密翕侯。都和墨城,在莎车西,去代一万三千里。人居山谷间。
折薛莫孙国,故双靡翕侯。都双靡城,在伽倍西,去代一万三千五百里。人居 山谷间。
钳敦国,故贵霜翕侯。都护澡城,在折薛莫孙西,去代一万三千五百六十里。 人居山谷间。
弗敌沙国,故胖顿翕侯。都薄茅城,在钳敦西,去代一万三千六百六十里。居 山谷间。
阎浮谒国,故高附翕侯。都高附城,在弗敌沙南,去代一万三千七百六十里。 居山谷间。
大月氏国,都卢监氏城,在弗敌沙西,去代一万四千五百里。北与蠕蠕接,数 为所侵,遂西徙都薄罗城,去弗敌沙二千一百里。其王寄多罗勇武,遂兴师越大山, 南侵北天竺,自乾陀罗以北五国尽役属之。世祖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 为五色璢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 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璢璃遂 贱,人不复珍之。
安息国,在葱领西都蔚搜城。北与康居,西与波斯相接,在大月氏西北,去代 二万一千五百里。
大秦国,一名黎轩,都安都城。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 其海傍出,犹渤海也,而东西与渤海相望,盖自然之理。地方六千里,居两海之间。 其地平正,人居星布。其王都城分为五城,各方五里,周六十里。王居中城。城置 八臣以主四方,而王城亦置八臣,分主四城。若谋国事及四方有不决者,则四城之 臣集议王所,王自听之,然后施行。王三年一出观风化,人有冤枉诣王诉讼者,当 方之臣小则让责,大则黜退,令其举贤人以代之。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 国,故外域谓之大秦。其土宜五谷桑麻,人务蚕田,多璆琳、琅玕、神龟、白马朱 鬣、明珠、夜光璧。东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异物。大秦西海水之西 有河,河西南流。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 玉为堂云。从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四万余里。于彼国观日月星辰,无异中 国,而前史云条支西行百里日入处,失之远矣。
阿钩羌国,在莎车西南,去代一万三千里。国西有县度山,其间四百里中,往 往有栈道,下临不测之渊,人行以绳索相持而度,因以名之。土有五谷诸果。市用 钱为货。居止立宫室。有兵器。土出金珠。
波路国,在阿钩羌西北,去代一万三千九百里。其地湿热,有蜀马,土平。物 产国俗与阿钩羌同。
小月氏国,都富楼沙城。其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罗子也。寄多罗为匈奴所逐,西 徙后令其子守此城,因号小月氏焉。在波路西南,去代一万六千六百里。先居西平、 张掖之间,被服颇与羌同。其俗以金银钱为货。随畜牧移徙,亦类匈奴。其城东十 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自佛塔初建,计至武定八年,八百四十二年, 所谓“百丈佛
图”也。
罽宾国,都善见城,在波路西南,去代一万四千二百里。居在四山中。其地东 西八百里,南北三百里。地平温和。有苜蓿、杂草、奇木、檀、槐、梓、竹。种五 谷,粪园田。地下湿,生稻。冬食生菜。其人工巧,雕文、刻镂、织罽。有金银铜 锡以为器物。市用钱。他畜与诸国同。每使朝献。
吐呼罗国,去代一万二千里。东至范阳国,西至悉万斤国,中间相去二千里; 南至连山,不知名;北至波斯国,中间相去一万里。国中有薄提城,周币六十里。 城南有西流大水,名汉楼河。土宜五谷,有好马、驼、骡。其王曾遣使朝贡。
副货国,去代一万七千里。东至阿副使且国,西至没谁国,中间相去一千里; 南有连山,不知名;北至奇沙国,相去一千五百里。国中有副货城,周币七十里。 宜五谷、萄桃,唯有马、驼、骡。国王有黄金殿,殿下金驼七头,各高三尺。其王 遣使朝贡。
南天竺国,去代三万一千五百里。有伏丑城,周币十里,城中出摩尼珠、珊瑚。 城东三百里有拔赖城,城中出黄金、白真檀、石蜜、蒲萄。土宜五谷。世宗时,其 国王婆罗化遣使献骏马、金、银,自此每使朝贡。
叠伏罗国,去代三万一千里。国中有勿悉城。城北有盐奇水,西流。有白象, 并有阿末黎,木皮中织作布。土宜五谷。世宗时,其国王伏陀末多遣使献方物,自 是每使朝贡。
拔豆国,去代五万一千里。东至多勿当国,西至旃那国,中间相去七百五十里; 南至罽陵伽国,北至弗那伏且国,中间相去九百里。国中出金、银、杂宝、白象、 水牛、牦牛、蒲萄、五果。土宜五谷。
嚈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种,其原出于塞北。自金山而南,在 于阗之西,都马许水南二百余里,去长安一万一百里。其王都拔底延城,盖王舍城 也。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饰以金。风俗与突厥略同。其俗兄弟共一妻,夫无 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角焉。衣服类加以缨络。头 皆剪发。其语与蠕蠕、高车及诸胡不同。众可十万。无城邑,依随水草,以氈为屋, 夏迁凉土,冬逐暖处。分其诸妻,各在别所,相去或二百、三百里。其王巡历而行, 每月一处,冬寒之时,三月不徙。王位不必传子,子弟堪任,死便授之。其国无车 有舆。多驼马。用刑严急,偷盗无多少皆腰斩,盗一责十。死者,富者累石为藏, 贫者掘地而埋,随身诸物,皆置冢内。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康居、于阗、沙勒、 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与蠕蠕婚姻。自太安以后,每遣使朝贡。 正光末,遣使贡师子一,至高平,遇万俟丑奴反,因留之。丑奴平,送京师。永熙 以后,朝献遂绝。初,熙平中,肃宗遣王伏子统宋云、沙门法力等使西域,访求佛 经。时有沙门慧。其国南去漕国千五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生者亦与俱行, 正光中还。慧生所经诸国,不能知其本未及山川里数,盖举其略云。
朱居国,在于阗西。其人山居。有麦,多林果。咸事佛。语与于阗相类。役属 嚈哒。
渴槃陀国,在葱岭东,朱驹波西。河经其国,东北流。有高山,夏积霜雪。亦 事佛道。附于嚈哒。
钵和国,在渴槃西。其土尤寒,人畜同居,穴地而处。又有大雪山,望若银峰。 其人唯食饼麨,饮麦酒,服氈裘。有二道,一道西行向嚈哒,一道西南趣乌苌。亦 为嚈哒所统。
波知国,在钵和西南。土狭人贫,依托山谷,其王不能总摄。有三池,传云大 池有龙王,次者有龙妇,小者有龙子,行人经之,设祭乃得过,不祭多遇风雪之困。
赊弥国,在波知之南。山居。不信佛法,专事诸神。亦附嚈哒。东有钵卢勒国, 路嶮,缘铁锁而度,下不见底。熙平中,宋云等竟不能达。
乌苌国,在赊弥南。北有葱岭,南至天竺。婆罗门胡为其上族。波罗门多解天 文吉凶之数,其王动则访决焉。土多林果,引水灌田,丰稻麦。事佛,多诸寺塔, 事极华丽。人有争诉,服之以药,曲者发狂,直者无恙。为法不杀。犯死罪唯徙于 灵山。西南有檀特山,山上立寺,以驴数头运食,山下无人控御,自知往来也。
乾陀国,在乌苌西,本名业波,为嚈哒所破,因改焉。其王本是敕勒,临国民 二世矣。好征战,与罽宾斗,三年不罢,人怨苦之。有斗象七百头,十人乘一象, 皆执兵仗,象鼻缚刀以战。所都城东南七里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即所谓 “雀离佛图”也。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不恆故地,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 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枝庶 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王字世夫毕,为人宽厚, 甚得众心。其妻突厥达度可汗女也。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多人居。大臣三人共 掌国事。其王索发,冠七宝金花,衣绫、罗、锦、绣、白叠;其妻有髻,蒙以皁 巾。丈夫剪发,锦袍。名为强国,西域诸国多归之。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 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皆归附之。有胡律,置于袄祠,将决罚, 则取而断之。重者族,次罪者死,贼盗截其足。人皆深目、
高鼻、多髯。
善商贾, 诸夷交易多凑其国。
有大小鼓、琵琶、五弦箜篌。
婚姻丧制与突厥同。
国立祖庙, 以六月祭之,诸国皆助祭。
奉佛,为胡书。
气候温宜五谷,勤修园蔬,树木滋茂。
出马、驼、驴、犎牛、黄金、冈沙、香、阿薛那香、瑟瑟、麞皮、氍毹、锦、叠。
多蒲萄酒,富家或致十石,连年不败。
太延中,始遣使贡方物,后遂绝焉。
史臣曰:西域虽通魏氏,而中原始平,天子方以混一为心,未遑征伐。
其信使 往来,深得羁縻勿绝之道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九十-译文
《夏书》中提到“西戎即序”,班固解释说:这是指西戎按照顺序排列,并不是因为强大的武力,而是为了进贡物品。
汉朝初期开拓西域,有三十六国。后来分化为五十五个王,设置了校尉、都护来安抚和接纳他们。
王莽篡位后,西域的联系中断了。
到了东汉时期,班超打通了五十多个国家,西至西海,东西万里,都来朝贡,重新设置了都护、校尉来统辖。
之后,西域的联系时断时续,汉朝认为这耗费了中国的国力,因此这些官职时设时废。
到了魏晋之后,西域各国互相吞并,无法再详细记载。
太祖初期,忙于经营中原,无暇顾及四方。
后来西戎的贡品不再送来,有官员建议按照汉朝的做法,请求打通西域,既可以对外展示威德,又可以让天府获得奇珍异宝。
太祖说:“汉朝不保境安民,反而远开西域,导致国内空虚,有什么好处?现在如果打通西域,以前的弊端又会加在百姓身上。”于是没有采纳。
经过太宗时期,最终也没有招纳西域。
太延年间,魏国的威德远播,西域的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般陀、鄯善、焉耆、车师、粟特等国的国王开始派遣使者来进贡。
世祖认为,虽然汉朝时西域已经打通,但西域国家有求于我们时就会谦卑地来朝贡,无求时就会傲慢地对待王命,这是因为他们自知地处偏远,大军无法到达。
如果派遣使者往来,最终也没有什么益处,因此不想派遣使者。
有官员上奏说,九国不怕路途遥远,远道而来进贡方物,应当接纳他们,怎么能预先阻止后来者呢?于是同意了。
于是开始派遣使者王恩生、许纲等人西行,王恩生出流沙时被蠕蠕抓住,最终没有到达目的地。
又派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人带着大量锦帛,从鄯善出发,招抚九国,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起初,董琬等人受命,可以顺路前往各国。
董琬经过九国,北行至乌孙国,乌孙王得到朝廷的赏赐,非常高兴,对董琬说:“听说破洛那、者舌都仰慕魏国的威德,想要称臣进贡,只是担心没有路可通。现在使者既然到了这里,可以去这两个国家,满足他们的仰慕之情。”
董琬于是亲自前往破洛那,派遣高明前往者舌。
乌孙王为他们派遣向导和翻译,到达这两个国家,董琬等人宣读诏书并给予赏赐。
后来董琬、高明东归,乌孙、破洛那等国的使者随董琬一起来进贡的有十六国。
之后,各国相继而来,每年都有使者,国使也有数十批。
起初,世祖每次派遣使者去西域,都会命令河西王沮渠牧犍护送,到姑臧时,牧犍总是派遣使者引导他们穿过流沙。
后来使者从西域返回,到武威时,牧犍的左右对使者说:“我们的君主听信了蠕蠕吴提的妄言,说:‘去年魏天子亲自来攻打我们,士兵和马匹因疫病死亡,大败而归,我们抓住了他的长弟乐平王丕。’我们的君主非常高兴,在国内宣扬。”
又听说吴提派遣使者告诉西域各国,说:“魏国已经衰弱,现在天下只有我们最强,如果再见到魏国使者,不必再恭敬侍奉。”
西域各国也有背叛的。
牧犍对待君主的态度逐渐变得怠慢。
使者回来后,详细报告了情况,世祖于是决定讨伐牧犍。
凉州平定后,鄯善国认为“唇亡齿寒,这是自然规律,现在武威被魏国所灭,接下来就是我们了。如果让他们的使者通行,知道我国的情况,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不如断绝联系,可以支撑得更久”,于是断绝了道路,西域的贡品多年没有送来。
后来平定了鄯善,使者再次通行。
起初,董琬等人回到京师,详细报告了他们所经过的国家和听到的传闻,说:西域在汉武帝时期有五十多个国家,后来逐渐合并。
到了太延年间,只剩下十六国,将他们的地域分为四个区域。
从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个区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个区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为一个区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个区域。
内部的小渠长大约有数百个。
通往西域的道路原本有两条,后来增加到四条:从玉门出发,渡过流沙,西行二千里到鄯善为一条;从玉门渡过流沙,北行二千二百里到车师为一条;从莎车西行一百里到葱岭,葱岭西行一千三百里到伽倍为一条;从莎车西南五百里到葱岭,西南一千三百里到波路为一条。
董琬没有记载但仍有朝贡的国家,只记录名字,无法详细描述他们的风俗。
与之前使者记载不同的地方也记录下来。
鄯善国,都城在扞泥城,是古楼兰国。
距离代国七千六百里,都城方圆一里。
土地多沙卤,水草稀少,北边是白龙堆路。
到了太延初年,才开始派遣使者来进贡。
四年后,派遣其弟素延耆入朝侍奉。
世祖平定凉州后,沮渠牧犍的弟弟无讳逃到敦煌。
无讳后来计划渡过流沙,派遣其弟安周攻打鄯善,鄯善王比龙害怕想要投降。
恰好魏国使者从天竺、罽宾返回,一起在鄯善会合,劝比龙抵抗,于是连续战斗,安周无法攻克,退守东城。
后来比龙害怕,率领众人西逃到且末,其世子则响应安周。
鄯善人经常抢劫他们,使他们无法通行。
世祖命令散骑常侍、成周公万度归乘传发凉州兵讨伐他们,万度归到敦煌后,留下辎重,率领五千轻骑渡过流沙,到达鄯善境内。
当时鄯善人遍布野外,万度归命令士兵不得侵掠,边守感激,都望旗投降。
鄯善王真达自缚出降,万度归解开他的束缚,留下军队驻守,与真达一起前往京都。
世祖非常高兴,厚待了他。
这一年,任命交趾公韩牧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镇守鄯善,对其人民征收赋役,与郡县相同。
且末国,都城在且末城,位于鄯善西边,距离代国八千三百二十里。
真君三年,鄯善王比龙为躲避沮渠安周的威胁,率领一半国民逃到且末,后来且末隶属于鄯善。
且末西北有数百里的流沙,夏天有热风,对旅行者造成困扰。
风来临时,只有老骆驼能预知,会鸣叫并聚集站立,将口鼻埋在沙中,人们以此为信号,也会用毡子遮住口鼻。
风势迅猛,瞬间过去,如果不防备,必定会危及生命。
于阗国,位于且末西北,葱岭以北二百余里。
东距鄯善一千五百里,南距女国二千里,距朱俱婆一千里,北距龟兹一千四百里,距代国九千八百里。
国土绵延千里,山脉相连。
都城方圆八九里,境内有五座大城,数十座小城,于阗城东三十里有苴拔河,河中出产玉石。
土地适合种植五谷和桑麻,山上多产美玉,有良马、骆驼、骡子。
刑法规定,杀人者处死,其他罪行根据轻重惩罚。
其他风俗和物产与龟兹大致相同。
民间重视佛法,寺塔和僧尼众多,国王尤其信仰,每逢斋日,必定亲自洒扫并供奉食物。
城南五十里有赞摩寺,是昔日罗汉比丘卢旃为国王建造复盆浮图的地方,石头上还有辟支佛赤足的痕迹,双足印至今犹存。
于阗西五百里有比摩寺,据说是老子化胡成佛的地方。
民间缺乏礼义,盗贼众多,淫乱
从高昌往西,各国的人都是深目高鼻,只有这个国家的人相貌不太像胡人,反而很像华夏人。城东二十里有一条大河向北流,叫做树枝水,也就是黄河,又叫计式水。城西五十五里也有一条大河,叫做达利水,与树枝水汇合,一起向北流。
真君年间,世祖命令高凉王那攻打吐谷浑的慕利延,慕利延害怕,带着他的部落渡过流沙。那率军急追,慕利延于是向西逃入于阗,杀了于阗王,死了很多人。显祖末年,蠕蠕入侵于阗,于阗感到威胁,派使者素目伽上表说:“西方各国现在都已经归附蠕蠕,我们世代奉承大国,至今没有改变。现在蠕蠕的军马到了城下,我们聚集兵力自保,所以派使者来奉献,希望得到救援。”显祖召集公卿商议,公卿上奏说:“于阗离京师有几万里,蠕蠕的习性只会野外掠夺,不会攻城,如果被他们阻挡,应该已经撤退了。即使想派兵救援,也来不及了。”显祖把公卿的意见告诉使者,使者也同意。于是下诏说:“我秉承天命治理万物,希望让万方各安其所,应该命令各军来拯救你们的困难。但你们离得太远,即使派援兵,也救不了当前的急难,已经停止派兵,你们应该知道。我现在练兵养卒,一两年内会亲自率领猛将,为你们除患,你们要谨慎戒备,等待大举。”
之前,朝廷派使者韩羊皮出使波斯,波斯王派使者献上驯象和珍物。经过于阗时,于阗王秋仁扣留了他们,借口说担心有贼寇无法到达。羊皮报告了情况,显祖大怒,又派羊皮带着诏书去责备秋仁,从此以后每次派使者朝贡。
蒲山国,就是以前的皮山国。住在皮城,在于阗南边,离代一万二千里。这个国家的西南三里有一座冻凌山。后来归属于阗。
悉居半国,就是以前的西夜国,又叫子合。国王叫子,治理呼犍。在于阗西边,离代一万二千九百七十里。太延初年,派使者来献贡,从此以后贡使不断。
权于摩国,就是以前的乌秅国。国王住在乌秅城,在悉居半西南,离代一万二千九百七十里。
渠莎国,住在以前的莎车城,在子合西北,离代一万二千九百八十里。
车师国,又叫前部。国王住在交河城。离代一万零五十里,北边与蠕蠕接壤。本来与蠕蠕通使交易,世祖初年,开始派使者朝贡,命令行人王恩生、许纲等出使。恩生等人刚渡过流沙,就被蠕蠕抓住。恩生见到蠕蠕的吴提,拿着魏国的节杖不屈服。后来世祖严厉责备吴提,吴提害怕,就放了恩生等人回去。许纲到了敦煌,病死了,朝廷赞扬他的气节,赐谥号为贞。
当初,沮渠无讳兄弟渡过流沙,聚集遗民,攻破车师国。真君十一年,车师王车夷落派使者琢进、薛直上书说:“我父亲住在塞外,仰慕天子的威德,派使者表献,每年都不空。天子垂念,赏赐很多。到我继位后,也没有中断常贡,天子垂怜,也和以前一样。我冒昧地借着这大恩,陈述我的困难。我的国家自从被无讳攻击,已经八年了,人民饥荒,无法生存。贼人现在攻打我很急,我无法自保,只好舍弃国家东逃,三分之二的人免于难,现在已经到了焉耆东界。我想回到天子的朝廷,希望得到赈救。”于是下诏抚慰他们,打开焉耆的粮仓给他们。正平初年,派儿子入朝侍奉,从此以后每次派使者朝贡。
且弥国,都城在天山东边的大谷,在车师北边,离代一万零五百七十里。本来隶属于车师。
焉耆国,在车师南边,都城是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是汉朝时的旧国。离代一万零二百里。国王姓龙,名叫鸠尸卑那,是前凉张轨讨伐的龙熙的后代。都城方圆二里,国内共有九座城。国家小,人民贫穷,没有纲纪法令。士兵有弓、刀、甲、槊。婚姻习俗和华夏差不多。人死后都火化再埋葬,服丧满七天就除服。男子都剪发作为装饰。文字和婆罗门相同。风俗上信奉天神,也崇信佛法。特别重视二月八日和四月八日,这两天全国都依照佛教,斋戒修行。气候寒冷,土地肥沃,谷物有稻、粟、菽、麦,牲畜有骆驼、马。养蚕但不取丝,只取绵纩。风俗上喜欢葡萄酒,也喜欢音乐。南边离海十多里,有丰富的鱼、盐、蒲苇。东边离高昌九百里;西边离龟兹九百里,都是沙漠;东南离瓜州二千二百里。
因为地势险要,经常抢劫中国的使者。世祖很生气,命令成周公万度归讨伐他们,带着轻便的粮食,沿途取食。度归进入焉耆东界,攻下边守的左回、尉犁两座城,进军向员渠。鸠尸卑那率领四五万人出城守险抵抗。度归招募勇士,短兵直冲,鸠尸卑那的军队大败,全部被俘虏,他单骑逃入山中。度归攻进城,屠杀全城,四方的戎族都投降了。焉耆作为一个国家,孤立一隅,很久没有动乱,获得了许多珍奇异玩和来自远方的奇异物品,骆驼、马、牛等牲畜数以万计。当时世祖在阴山北宫,度归攻破焉耆的捷报送到,世祖看完后,赐给司徒崔浩的信中说:“万度归率领五千骑兵,经过一万多里,攻下焉耆三座城,获得了无数的珍奇异物和物资。自古帝王虽然说要安抚西戎,但像这样直接控制,还是做不到的。我现在亲手掌握了它,你觉得怎么样?”崔浩上书称赞,于是命令度归镇抚焉耆人。当初鸠尸卑那逃入山中,还希望城没被攻破,能回到他的国家。后来看到城已经被度归攻下,就逃到龟兹,龟兹因为他是女婿,厚待他。
龟兹国,在尉犁西北,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都城是延城,是汉朝时的旧国。离代一万零二百八十里。国王姓白,是后凉吕光所立的白震的后代。国王头上系着彩带,垂在后面,坐在金狮子床上,都城方圆五六里。刑法规定,杀人者死,抢劫者断一臂并砍掉一只脚。税赋按土地征收租税,没有土地的则征收银钱。风俗、婚姻、丧葬、物产和焉耆差不多,只是气候稍微温暖一些。还出产细氈,盛产铜、铁、钅公、麖皮、氍毹、沙、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良马、犎牛等。东边有轮台,就是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屠城的地方。南边三百里有一条大河向东流,叫做计式水,也就是黄河。东边离焉耆九百里,南边离于阗一千四百里,西边离疏勒一千五百里,北边离突厥牙帐六百多里,东南离瓜州三百里。东边有城戍。经常有贼寇。世祖命令万度归率领一千骑兵攻打他们,龟兹派乌羯目提等率领三千兵抵抗,度归击退他们,斩首二百多人,缴获大量骆驼、马匹回来。风俗上性欲旺盛,设有女市。
收取男子的钱入官。
土地上有许多孔雀,成群飞翔在山谷间,人们捕捉并饲养它们,繁殖得像鸡鸭一样,王家常常养有千余只。
这个国家的西北大山中有一种像油脂的东西流出形成河流,流几里后渗入地下,像饣弟餬一样,非常臭,服用后能让掉落的牙齿重新生长,病人服用后都能痊愈。
从此以后,每次派遣使者朝贡。
姑默国,位于南城,在龟兹的西边,距离代地一万五百里。隶属于龟兹。
温宿国,位于温宿城,在姑默的西北,距离代地一万五百五十里。隶属于龟兹。
尉头国,位于尉头城,在温宿的北边,距离代地一万六百五十里。隶属于龟兹。
乌孙国,位于赤谷城,在龟兹的西北,距离代地一万八百里。这个国家多次被蠕蠕侵扰,向西迁徙到葱岭山中,没有城郭,随畜牧逐水草而居。太延三年派遣使者董琬等人出使该国,之后每次派遣使者朝贡。
疏勒国,位于姑默的西边,白山的南边百余里,是汉朝时的旧国。距离代地一万一千二百五十里。
高宗末年,疏勒国王派遣使者送来一件释迦牟尼佛的袈裟,长二丈余。
高宗认为这是佛衣,应该有灵异,于是烧它来验证虚实,放在猛火上,经过一天也不燃烧,观看的人无不感到恐惧,心情和身体都肃然起敬。
疏勒国王戴着金狮子冠。
土地上有许多稻、粟、麻、麦、铜、铁、锡、雌黄、锦、绵,每年常常供给突厥。
都城方圆五里,国内有十二座大城,数十座小城。
人们的手脚都有六指,生下的孩子如果不是六指就不能存活,有二千名精兵。
南边有黄河,西边有葱岭,东边距离龟兹一千五百里,西边距离汗国一千里,南边距离朱俱波八九百里,东北距离突厥牙帐一千余里,东南距离瓜州四千六百里。
悦般国,位于乌孙的西北,距离代地一万九百三十里。
它的祖先,是匈奴北单于的部落。被汉朝车骑将军窦宪驱逐,北单于越过金微山,向西逃到康居,那些体弱不能走的人去了龟兹的北边。
地方数千里,人口大约二十余万。
凉州人还称他们为“单于王”。
他们的风俗和语言与高车相同,但比胡人更清洁。
习俗是剪发齐眉,用醍醐涂抹,闪闪发光,每天三次洗澡漱口,然后才饮食。
这个国家的南边有火山,山旁的石头都被烧焦融化,流到地上数十里才凝固坚硬,人们取来做药,就是石流黄。
与蠕蠕结好,悦般国王曾带领数千人进入蠕蠕国,想与大檀相见。
进入蠕蠕国界百余里,看到他们的部落人不洗衣服,不束发,不洗手,妇女用舌头舔器物,国王对他的随从说:“你们骗我进入这个狗国中!”于是骑马返回。
大檀派骑兵追赶但没有追上,从此互相仇视,多次互相征讨。
真君九年,派遣使者朝贡。
并送来幻人,声称能割断人的喉咙,击打人头让骨头凹陷,都会流血数升或满斗,用草药放入口中,让他们咀嚼吞咽,片刻后血止,养伤一个月后恢复正常,又没有疤痕。
世祖怀疑这是虚假的,于是取死囚试验,都验证了。
说中国各名山都有这种草,于是派人学习他们的技术并厚待他们。
又说他们国家有大术士,蠕蠕来抢掠时,术士能制造大雨狂风大雪和洪水,蠕蠕冻死淹死的占十分之二三。
这一年再次派遣使者朝贡,请求与官军东西合击蠕蠕。
世祖赞赏他们的意图,命令中外各军戒严,以淮南王他为前锋,袭击蠕蠕。
还诏令有关部门将他们的鼓舞之节用于乐府。
从此以后,每次派遣使者贡献。
者至拔国,都城是者至拔城,位于疏勒的西边,距离代地一万二千六百二十里。
这个国家的东边有潘贺那山,出产优质铁和狮子。
迷密国,都城是迷密城,位于者至拔的西边,距离代地一万一千六百里。
正平元年,派遣使者献上一峰黑骆驼。
这个国家的东边有山,名叫郁悉满,山出产金玉,也有许多铁。
悉万斤国,都城是悉万斤城,位于迷密的西边,距离代地一万二千七百二十里。
这个国家的南边有山,名叫伽色那,山出产狮子。
每次派遣使者朝贡。
忸密国,都城是忸密城,位于悉万斤的西边,距离代地二万二千八百二十八里。
洛那国,原是大宛国。
都城是贵山城,位于疏勒的西北,距离代地一万四千四百五十里。
太和三年。
派遣使者献上汗血马,从此每次派遣使者朝贡。
粟特国,位于葱岭的西边,古代的奄蔡,又名温那沙。
居住在大泽,位于康居的西北,距离代地一万六千里。
之前,匈奴杀了他们的国王并占领了他们的国家,到国王忽倪已经三代了。
这个国家的商人之前多到凉州贩卖货物,等到攻克姑臧,都被俘虏。
高宗初年,粟特王派遣使者请求赎回他们,诏令同意了。
从此以后没有使者朝贡。
波斯国,都城是宿利城,位于忸密的西边,古代的条支国。
距离代地二万四千二百二十八里。
城方圆十里,有十余万户,河流从城中向南流。
土地平坦,出产金、银、鍮石、珊瑚、琥珀、车渠、马脑,有许多大珍珠、颇梨、璢璃、水精、瑟瑟、金刚、火齐、镔铁、铜、锡、朱砂、水银、绫、锦、叠、毼、氍毹、毾、赤麞皮、及薰陆、郁金、苏合、青木等香,胡椒、毕拨、石蜜、千年枣、香附子、诃梨勒、无食子、盐绿、雌黄等物。
气候炎热,家家自藏冰。
土地多沙碛,引水灌溉。
五谷和鸟兽等与中原大致相同,只是没有稻和黍、稷。
土地出产名马、大驴和骆驼,往往有日行七百里的。
富人家中甚至有数千头。
还出产白象、狮子、大鸟卵。
有一种鸟形状像骆驼,有两翼,飞得不高,吃草和肉,也能吃火。
国王姓波氏,名叫斯。
坐在金羊床上,戴着金花冠,穿着锦袍、织成的帔,装饰着真珠宝物。
他们的习俗:男子剪发,戴白皮帽,穿贯头衫,两侧近下开衩,也有巾帔,边缘用织成;妇女穿大衫,披大帔,头发前面梳髻,后面披散,装饰着金银花,还穿五色珠,垂在肩上。
国王在国内,另有十余处小牙,像中国的离宫。
每年四月出游到那里,十月才回来。
国王即位后,选择诸子中有贤能的,秘密写下他们的名字,封在库中,诸子和大臣都不知道。
国王死后,众人打开封书看,封内有名字的,就立为国王,其余的儿子各自到边疆任职,兄弟不再相见。
国人称国王为“医赞”,妃子为“防步率”,国王的诸子为“杀野”。
大官有摸胡坛,掌管国内狱讼;泥忽汗,掌管库藏开禁;地早,掌管文书及众务;次有遏罗诃地,掌管国王的内事;恭波勃,掌管四方兵马。
他们下面都有属官,分别管理各自的事务。
士兵有甲槊。
他们排列圆形的剑、弩、弓箭,战斗时还骑着大象,百人跟随。
他们的刑法是:重罪者被悬挂在竿上,射杀;次等罪行则关进监狱,新王即位时才释放;轻罪则割鼻或剃发,或剪掉半边鬓发,并在脖子上挂牌子,以示耻辱;犯强盗罪的,终身监禁;奸淫贵人妻子的,男子流放,女子割去耳鼻。
赋税按土地面积缴纳银钱。
他们崇拜火神和天神。
他们的文字与胡人的文字不同。
他们多以姐妹为妻妾,其余的婚姻也不分尊卑,在诸夷中最为丑陋污秽。
百姓中十岁以上有姿色的女子,国王会收养,有功勋的人则分赐给他们。
死者大多弃尸于山中,服丧一个月。
城外有专门处理丧葬事务的人,称为不净人,若进入城市,会摇铃以示区别。
他们以六月为岁首,特别重视七月七日、十二月一日,这些日子贵族们会互相邀请,设宴作乐,尽情欢娱。
每年正月二十日,各自祭祀已故的先人。
神龟年间,该国派遣使者上书进贡,说:“大国的天子,是天所生的,愿日出处常为汉中的天子。波斯国王居和多千万次敬拜。”朝廷嘉许并接受了他们的贡品。自此以后,他们经常派遣使者朝贡。
伏卢尼国,都城是伏卢尼城,位于波斯国北部,距离代地二万七千三百二十里。城墙是用石头垒成的。
东边有一条大河南流,河中有鸟,形状像人,也有像骆驼、马的,都有翅膀,常居水中,出水便死。
城北有云尼山,出产银、珊瑚、琥珀,还有许多狮子。
色知显国,都城是色知显城,位于悉万斤西北,距离代地一万二千九百四十里,土地平坦,盛产五种果实。
伽色尼国,都城是伽色尼城,位于悉万斤南部,距离代地一万二千九百里。土地出产赤盐,盛产五种果实。
薄知国,都城是薄知城,位于伽色尼南部,距离代地一万三千三百二十里。盛产五种果实。
牟知国,都城是牟知城,位于忸密西南,距离代地二万二千九百二十里。土地平坦,食用的兽类和草木与中国类似。
阿弗太汗国,都城是阿弗太汗城,位于忸密西部,距离代地二万三千七百二十里。土地平坦,盛产五种果实。
呼似密国,都城是呼似密城,位于阿弗太汗西部,距离代地二万四千七百里。土地平坦,出产银、琥珀,有狮子,盛产五种果实。
诺色波罗国,都城是婆罗城,位于忸密南部,距离代地二万三千四百二十八里。土地平坦,适宜种植稻麦,盛产五种果实。
早伽至国,都城是早伽至城,位于忸密西部,距离代地二万三千七百二十八里。土地平坦,农田较少,从邻国获取稻麦,盛产五种果实。
伽不单国,都城是伽不单城,位于悉万斤西北,距离代地一万二千七百八十里。土地平坦,适宜种植稻麦,盛产五种果实。
者舌国,原为康居国,位于破洛那西北,距离代地一万五千四百五十里。太延三年,派遣使者朝贡,自此以后不断。
伽倍国,原为休密翕侯。都城是和墨城,位于莎车西部,距离代地一万三千里。人们居住在山谷间。
折薛莫孙国,原为双靡翕侯。都城是双靡城,位于伽倍西部,距离代地一万三千五百里。人们居住在山谷间。
钳敦国,原为贵霜翕侯。都城是护澡城,位于折薛莫孙西部,距离代地一万三千五百六十里。人们居住在山谷间。
弗敌沙国,原为胖顿翕侯。都城是薄茅城,位于钳敦西部,距离代地一万三千六百六十里。人们居住在山谷间。
阎浮谒国,原为高附翕侯。都城是高附城,位于弗敌沙南部,距离代地一万三千七百六十里。人们居住在山谷间。
大月氏国,都城是卢监氏城,位于弗敌沙西部,距离代地一万四千五百里。北部与蠕蠕接壤,多次被侵扰,于是西迁都城至薄罗城,距离弗敌沙二千一百里。国王寄多罗勇武,于是率军越过山岭,南侵北天竺,自乾陀罗以北五国都被他征服。世祖时,该国商人到京师经商,自称能铸造五色琉璃,于是从矿山中采集原料,在京师铸造。制成后,光泽比西方来的还要美。于是皇帝下令建造行殿,可容纳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无不惊骇,以为是神明所作。自此以后,中国的琉璃价格下跌,人们不再珍视。
安息国,位于葱岭西部,都城是蔚搜城。北部与康居接壤,西部与波斯相接,位于大月氏西北,距离代地二万一千五百里。
大秦国,又名黎轩,都城是安都城。从条支西部渡海一万里,距离代地三万九千四百里。其海傍出,犹如渤海,东西与渤海相望,这是自然之理。国土方圆六千里,位于两海之间。土地平坦,人口分布如星。国王的都城分为五城,每城方圆五里,周长六十里。国王居住在中城。每城设置八位大臣管理四方,王城也设置八位大臣,分管四城。若商议国事或四方有未决之事,则四城的大臣聚集到国王处,国王亲自听取,然后施行。国王每三年出巡一次,考察民风,若有冤屈者向国王诉讼,当地大臣小则责备,大则罢免,令其举荐贤人代替。该国人民端正高大,衣服车旗仿效中国,因此外域称之为大秦。土地适宜种植五谷桑麻,人们从事蚕桑和农耕,盛产璆琳、琅玕、神龟、白马朱鬣、明珠、夜光璧。东南通交趾,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异物。大秦西海水之西有河,河向西南流。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玉为堂云。从安息西部沿海而行,也可到达大秦,四万余里。在该国观察日月星辰,与中国无异,而前史记载条支西行百里为日入处,失之远矣。
阿钩羌国,位于莎车西南,距离代地一万三千里。国西有县度山,其间四百里中,常有栈道,下临不测之渊,人们用绳索相持而过,因此得名。土地出产五谷和各种果实。市场使用钱币交易。居住地建有宫室。有兵器。土地出产金珠。
波路国,位于阿钩羌西北,距离代地一万三千九百里。其地湿热,有蜀马,土地平坦。物产和国俗与阿钩羌相同。
小月氏国,都城是富楼沙城。其国王原为大月氏王寄多罗的儿子。寄多罗被匈奴驱逐,西迁后令其子守此城,因此称为小月氏。位于波路西南,距离代地一万六千六百里。原先居住在西平、张掖之间,服饰与羌人相似。其俗以金银钱为货币。随畜牧迁徙,类似匈奴。城东十里有佛塔,周长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自佛塔初建,至武定八年,已有八百四十二年,所谓“百丈佛
图”也。
罽宾国,都城是善见城,位于波路的西南方向,距离代国一万四千二百里。它位于四座山之间。这片土地东西宽八百里,南北长三百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这里有苜蓿、杂草、奇特的树木、檀木、槐树、梓树和竹子。人们种植五谷,用粪肥来耕种园田。地下湿润,适合种植水稻。冬天吃生菜。这里的人手艺精巧,擅长雕刻、镂刻和织造罽(一种毛织品)。他们用金、银、铜、锡制作器物。市场上使用钱币。其他牲畜与其他国家相同。他们经常派遣使者朝贡。
吐呼罗国,距离代国一万二千里。东边到范阳国,西边到悉万斤国,中间相距二千里;南边到连山,山名不详;北边到波斯国,中间相距一万里。国中有薄提城,周长六十里。城南有一条向西流的大河,名叫汉楼河。土地适合种植五谷,出产好马、骆驼和骡子。国王曾派遣使者朝贡。
副货国,距离代国一万七千里。东边到阿副使且国,西边到没谁国,中间相距一千里;南边有连山,山名不详;北边到奇沙国,相距一千五百里。国中有副货城,周长七十里。这里适合种植五谷和葡萄,只有马、骆驼和骡子。国王有一座黄金殿,殿前有七头金驼,每头高三尺。国王派遣使者朝贡。
南天竺国,距离代国三万一千五百里。有伏丑城,周长十里,城中出产摩尼珠和珊瑚。城东三百里有拔赖城,城中出产黄金、白真檀、石蜜和葡萄。土地适合种植五谷。世宗时期,国王婆罗化派遣使者献上骏马、金、银,从此以后经常派遣使者朝贡。
叠伏罗国,距离代国三万一千里。国中有勿悉城。城北有盐奇水,向西流。这里有白象,还有阿末黎,用木皮织布。土地适合种植五谷。世宗时期,国王伏陀末多派遣使者献上特产,从此以后经常派遣使者朝贡。
拔豆国,距离代国五万一千里。东边到多勿当国,西边到旃那国,中间相距七百五十里;南边到罽陵伽国,北边到弗那伏且国,中间相距九百里。国中出产金、银、杂宝、白象、水牛、牦牛、葡萄和五果。土地适合种植五谷。
嚈哒国,是大月氏的后裔,也称为高车的别种,起源于塞北。从金山向南,在于阗的西边,都城在马许水南二百多里,距离长安一万一百里。国王的都城是拔底延城,也就是王舍城。这座城方圆十多里,有许多寺塔,都用金装饰。风俗与突厥大致相同。这里的习俗是兄弟共娶一妻,如果丈夫没有兄弟,妻子就戴一角帽;如果有兄弟,就根据兄弟的数量增加角帽的数量。衣服上常装饰有缨络。头发都剪短。他们的语言与蠕蠕、高车及其他胡人不同。人口大约有十万。没有固定的城邑,随水草迁徙,用毡子搭建房屋,夏天迁到凉爽的地方,冬天迁到温暖的地方。国王将他的妻子们分开安置在不同的地方,相距大约二三百里。国王每月巡视一处,冬天寒冷时,三个月不迁徙。王位不一定要传给儿子,如果子弟有能力,国王死后就传给他。这个国家没有车,只有舆。骆驼和马很多。刑罚严苛,偷盗无论多少都要腰斩,偷一罚十。富人死后用石头堆砌坟墓,穷人则挖地埋葬,随身的物品都放在坟墓里。这里的人凶悍,善于战斗。西域的康居、于阗、沙勒、安息等三十多个小国都臣服于他们,被称为大国。他们与蠕蠕通婚。自太安以后,经常派遣使者朝贡。正光末年,派遣使者进贡一头狮子,到了高平,遇到万俟丑奴叛乱,因此被留下。丑奴被平定后,狮子被送到京师。永熙以后,朝贡就停止了。起初,熙平年间,肃宗派遣王伏子统宋云、沙门法力等人出使西域,访求佛经。当时有沙门慧。这个国家南边距离漕国一千五百里,东边距离瓜州六千五百里。慧生也随行,正光年间返回。慧生所经过的国家,无法详细知道它们的起源和山川里数,只能大概描述。
朱居国,位于于阗的西边。这里的人住在山中。有麦子,多产林果。都信奉佛教。语言与于阗相似。臣服于嚈哒。
渴槃陀国,位于葱岭的东边,朱驹波的西边。河流经过这个国家,向东北流。有高山,夏天积满霜雪。也信奉佛教。依附于嚈哒。
钵和国,位于渴槃的西边。这里的气候特别寒冷,人和牲畜住在一起,挖地穴居住。还有大雪山,看起来像银峰。这里的人只吃饼麨,喝麦酒,穿毡裘。有两条路,一条向西通往嚈哒,一条向西南通往乌苌。也被嚈哒统治。
波知国,位于钵和的西南。土地狭窄,人民贫穷,依托山谷居住,国王无法完全控制。有三个池子,传说大池有龙王,中池有龙妇,小池有龙子,行人经过时,必须设祭才能通过,否则会遇到风雪之困。
赊弥国,位于波知的南边。住在山中。不信佛教,专门供奉诸神。也依附于嚈哒。东边有钵卢勒国,道路险峻,需要沿着铁锁渡过,下面看不到底。熙平年间,宋云等人最终未能到达。
乌苌国,位于赊弥的南边。北边有葱岭,南边到天竺。婆罗门胡是这里的上层阶级。婆罗门大多精通天文和吉凶之术,国王行动前会向他们请教。这里多产林果,引水灌溉田地,稻麦丰收。信奉佛教,有许多华丽的寺塔。人们有争讼时,服用一种药,理亏的人会发狂,理直的人则无事。法律不杀人。犯死罪的人只被流放到灵山。西南有檀特山,山上建有寺庙,用几头驴运食物,山下无人控制,驴子自己知道往来。
乾陀国,位于乌苌的西边,原名业波,被嚈哒攻破后改名。国王本是敕勒人,统治国民已经两代了。喜欢征战,与罽宾国打了三年,人民怨声载道。有七百头战象,十人骑一头象,都拿着兵器,象鼻上绑着刀战斗。都城东南七里有一座佛塔,高七十丈,周长三百步,就是所谓的“雀离佛图”。
康国,是康居的后裔。迁徙无常,没有固定的居住地,自汉朝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国王本姓温,是月氏人。原本居住在祁连山北的昭武城,因被匈奴攻破,西越葱岭,建立了这个国家。分支各自为王,所以康国周围的各国都以昭武为姓,表示不忘本。国王名叫世夫毕,为人宽厚,深得民心。他的妻子是突厥达度可汗的女儿。都城在萨宝水上的阿禄迪城,人口众多。三位大臣共同掌管国事。国王的头发用七宝金花装饰,穿着绫、罗、锦、绣、白叠;他的妻子有髻,用皂巾蒙着。男子剪发,穿锦袍。这个国家被称为强国,西域各国大多归附。米国、史国、曹国、何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都归附于它。有胡律,放在袄祠里,决定刑罚时,就取出来判决。重罪灭族,次罪处死,贼盗砍掉脚。这里的人都深目、
他们有着高挺的鼻子和浓密的胡须。
擅长经商,许多外族人都来他们的国家进行交易。
他们拥有大小鼓、琵琶和五弦箜篌等乐器。
他们的婚姻和丧葬制度与突厥人相同。
国家建有祖庙,每年六月举行祭祀,各国都会前来助祭。
他们信奉佛教,使用胡人的文字。
气候温暖,适宜种植五谷,他们勤劳地种植蔬菜,树木茂盛。
出产马、骆驼、驴、犎牛、黄金、冈沙、香、阿薛那香、瑟瑟、麞皮、氍毹、锦、叠等物品。
盛产葡萄酒,富有的家庭甚至能储存十石,多年不坏。
在太延年间,他们开始派遣使者进贡特产,后来就断绝了往来。
史臣说:西域虽然与魏朝有往来,但中原刚刚平定,天子正致力于统一天下,无暇进行征伐。
他们通过信使往来,深谙维持关系而不断绝的道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九十-注解
西戎:古代中国对西部民族的统称,主要指居住在西部边疆的少数民族。
西域:古代中国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包括今天的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
班固:东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著有《汉书》。
王莽:西汉末年的政治家,曾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
班超: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和外交家,曾出使西域,巩固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太祖:指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
太宗:指北魏的第二位皇帝拓跋嗣。
世祖:指北魏的第三位皇帝拓跋焘。
蠕蠕:蠕蠕是古代对柔然族的称呼,柔然是公元4至6世纪活跃于蒙古高原的一个游牧民族。
鄯善: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天的新疆若羌县一带。
乌孙: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天的新疆伊犁河流域。
龟兹: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天的新疆库车县一带。
疏勒: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天的新疆喀什地区。
悦般:古代西域国名,具体位置不详。
渴般陀:古代西域国名,具体位置不详。
焉耆: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天的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车师: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天的新疆吐鲁番地区。
粟特:古代中亚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一带。
流沙:指沙漠,特指塔克拉玛干沙漠。
葱岭:古代对帕米尔高原的称呼。
玉门: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天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莎车: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天的新疆莎车县一带。
伽倍:古代西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波路:古代西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扞泥城:鄯善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新疆若羌县一带。
白龙堆: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新疆罗布泊地区。
沮渠牧犍:北凉国的君主,后被北魏所灭。
敦煌:古代西域重镇,位于今天甘肃省敦煌市。
且末: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天的新疆且末县一带。
于阗: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和田地区,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国家。
赞摩寺:于阗国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
比摩寺:于阗国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传说是老子化胡成佛的地方。
高昌: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吐谷浑:古代民族,主要活动在今青海、甘肃一带,曾建立吐谷浑国。
波斯:波斯是古代伊朗的一个强大帝国,以其丰富的文化和强大的军事力量闻名。
蒲山国:古代西域小国,位于今新疆皮山县一带。
悉居半国:古代西域小国,位于今新疆叶城县一带。
权于摩国:古代西域小国,位于今新疆乌恰县一带。
渠莎国:古代西域小国,位于今新疆莎车县一带。
车师国: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
且弥国:古代西域小国,位于今新疆哈密地区。
焉耆国: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一带。
龟兹国:古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库车县一带,是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国家。
孔雀:孔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丽和高贵,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代文献中,孔雀的羽毛常被用来装饰宫廷和贵族的服饰。
膏:在古代文献中,’膏’通常指的是一种油脂或药膏,具有治疗作用。这里的’膏’可能是指一种具有神奇疗效的天然物质。
饣弟餬:这是一个古代词汇,指的是一种粘稠的物质,可能类似于现代的糊状物。
释迦牟尼佛袈裟: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袈裟是佛教僧侣的服饰。这里的袈裟可能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象征着佛教的传播和影响。
金师子冠:金师子冠是一种古代贵族的头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突厥:突厥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强大游牧民族,曾建立过突厥汗国,对中亚和东亚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于:单于是古代匈奴首领的称号,相当于国王。
醍醐:醍醐在古代文献中指的是一种珍贵的油脂,常用于宗教仪式或作为药物。
石流黄:石流黄是一种矿物,古代常用于制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幻人:幻人指的是魔术师或幻术师,古代常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人。
汗血马:汗血马是古代中亚出产的一种名马,因其汗液呈红色而得名,被视为珍贵的战马。
圆排剑弩弓箭:指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圆排剑是一种排列成圆形的剑阵,弩和弓箭则是远程攻击武器。
战兼乘象:指在战争中不仅使用常规武器,还利用大象作为战斗工具,大象在古代战争中常被用作冲击敌军阵型的利器。
重罪悬诸竿上,射杀之:指对犯有重罪的人,将其悬挂在高竿上,然后用箭射杀,这是一种极刑。
鼻刖若髡:鼻刖是指割去鼻子的刑罚,髡是指剃去头发的刑罚,这些都是古代对轻罪者的惩罚方式。
剪半鬓:指剪去一半的鬓发,作为一种耻辱的标志。
系牌于项:指在脖子上挂上牌子,作为耻辱的标志。
奸贵人妻者,男子流,妇人割其耳鼻:指对与贵族妻子通奸的男子处以流放,对女子则割去耳鼻,这是一种严厉的惩罚。
赋税则准地输银钱:指根据土地的面积和质量来征收赋税,通常以银钱的形式缴纳。
俗事火神、天神:指当地人民崇拜火神和天神,这是一种宗教信仰。
胡书:指西域的文字或书写系统,可能与梵文或其他西域文字有关。
不净人:指专门从事丧葬事务的人,被认为是不洁净的,因此在进入城市时需要摇铃以示区别。
六月为岁首:指当地以六月作为一年的开始,这与中原地区的农历新年不同。
七月七日、十二月一日:指当地特别重视的节日,类似于中原地区的七夕和腊八节。
神龟中:指北魏孝明帝神龟年间(518-520年)。
波斯国王居和多:指波斯萨珊王朝的国王卡瓦德一世(Kavad I),他在位期间与北魏有外交往来。
伏卢尼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波斯北部。
云尼山:伏卢尼国附近的一座山,以出产银、珊瑚和琥珀而闻名。
色知显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悉万斤西北。
伽色尼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悉万斤南部,以出产赤盐和五果而闻名。
薄知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伽色尼南部。
牟知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忸密西南部。
阿弗太汗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忸密西部。
呼似密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阿弗太汗西部,以出产银和琥珀而闻名。
诺色波罗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忸密南部,以适宜种植稻麦和五果而闻名。
早伽至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忸密西部,土地贫瘠,依赖邻国的稻麦供应。
伽不单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悉万斤西北部,适宜种植稻麦和五果。
者舌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原为康居国的一部分,位于破洛那西北部。
伽倍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原为休密翕侯的领地,位于莎车西部。
折薛莫孙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原为双靡翕侯的领地,位于伽倍西部。
钳敦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原为贵霜翕侯的领地,位于折薛莫孙西部。
弗敌沙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原为胖顿翕侯的领地,位于钳敦西部。
阎浮谒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原为高附翕侯的领地,位于弗敌沙南部。
大月氏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强大国家,原居卢监氏城,后因蠕蠕的侵扰西迁至薄罗城。
安息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葱岭西部,与康居和波斯接壤。
大秦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位于地中海东部,以安都城为首都。
阿钩羌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莎车西南部,以县度山的栈道闻名。
波路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阿钩羌西北部,气候湿热,物产与阿钩羌相似。
小月氏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原为大月氏的一部分,位于波路西南部。
罽宾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其都城善见城在波路西南,地理位置重要,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吐呼罗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阿富汗北部。其地理位置东至范阳国,西至悉万斤国,南至连山,北至波斯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贸易中心。
副货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其都城副货城周币七十里,以出产黄金、白真檀、石蜜、蒲萄等闻名。
南天竺国:古代印度南部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印度南部。其都城伏丑城出产摩尼珠、珊瑚等珍宝,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
叠伏罗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阿富汗或巴基斯坦地区。其都城勿悉城出产白象和阿末黎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贸易中心。
拔豆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阿富汗或巴基斯坦地区。其国出产金、银、杂宝、白象、水牛、牦牛、蒲萄等,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贸易中心。
嚈哒国:古代中亚的一个游牧民族国家,位于今天的阿富汗或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其王都拔底延城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风俗与突厥略同。
朱居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其人山居,多林果,咸事佛,语与于阗相类,役属嚈哒。
渴槃陀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其国河经其国,东北流,有高山,夏积霜雪,亦事佛道,附于嚈哒。
钵和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其土尤寒,人畜同居,穴地而处,有大雪山,望若银峰,亦为嚈哒所统。
波知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其土狭人贫,依托山谷,有三池,传云大池有龙王,次者有龙妇,小者有龙子。
赊弥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塔吉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其国山居,不信佛法,专事诸神,亦附嚈哒。
乌苌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其国北有葱岭,南至天竺,婆罗门胡为其上族,土多林果,引水灌田,丰稻麦,事佛,多诸寺塔。
乾陀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其国本名业波,为嚈哒所破,因改焉。其王本是敕勒,临国民二世矣,好征战,与罽宾斗,三年不罢。
康国: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或塔吉克斯坦地区。其国迁徙无常,不恆故地,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
高鼻、多髯:描述西域人的外貌特征,高鼻梁和多胡须,反映了西域民族的体质特征。
善商贾:指西域人擅长经商,反映了西域地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商业活动频繁。
诸夷: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西域的各个民族。
大小鼓、琵琶、五弦箜篌:西域的乐器,反映了西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婚姻丧制与突厥同:指西域的婚姻和丧葬习俗与突厥族相似,反映了西域与突厥文化的交融。
祖庙:祭祀祖先的庙宇,反映了西域人对祖先的崇拜和祭祀文化。
六月祭:指在六月举行的祭祀活动,可能与西域的农业周期或宗教节日有关。
奉佛:指西域人信仰佛教,反映了佛教在西域的传播和影响。
五谷:指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如稻、黍、稷、麦、豆,反映了西域的农业经济。
园蔬:指园中种植的蔬菜,反映了西域人对园艺的重视。
马、驼、驴、犎牛:西域的主要牲畜,反映了西域的畜牧业经济。
黄金、冈沙、香、阿薛那香、瑟瑟、麞皮、氍毹、锦、叠:西域的特产和商品,反映了西域的物产丰富和贸易繁荣。
蒲萄酒:指葡萄酒,反映了西域的酿酒技术和葡萄酒文化的盛行。
太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477-499年),反映了西域与中原王朝的交往时间。
史臣曰:史官的评论,反映了史官对西域与中原关系的看法。
羁縻勿绝:指通过外交手段保持联系而不中断,反映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羁縻政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九十-评注
《西域》一文详细记载了古代中国与西域诸国的交往历史,展现了汉朝至北魏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与影响。文章首先回顾了汉朝对西域的开辟与管理,指出汉朝通过设立校尉、都护等官职,逐步将西域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体系。然而,随着王莽篡位,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一度中断,直到东汉时期班超再次打通西域,恢复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文章接着描述了北魏时期对西域的政策变化。北魏初期,太祖拓跋珪因忙于中原事务,未及顾及西域,且认为汉朝经营西域耗费国力,不利于百姓,因此拒绝了通西域的建议。直到太延年间,西域诸国主动遣使来献,北魏才开始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巩固与西域诸国的关系。这一时期的西域外交,不仅体现了北魏的国力强盛,也反映了西域诸国对中原王朝的依赖与仰慕。
文章还详细记载了北魏使者王恩生、董琬等人的西域之行,特别是董琬等人出使乌孙、破洛那等国的经历。通过这些使者的活动,北魏成功招抚了多个西域国家,进一步扩大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影响力。然而,西域诸国对北魏的态度并非始终如一,部分国家在北魏与柔然的冲突中表现出摇摆不定的态度,甚至一度断绝与北魏的往来。
文章最后对西域的地理、风俗、物产等进行了详细描述,特别是对鄯善、且末、于阗等国的地理位置、都城规模、物产资源、宗教信仰等进行了细致刻画。这些记载不仅为后人了解古代西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反映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认知与理解。
总体而言,《西域》一文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展现了古代中国与西域诸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不仅记录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与影响,也揭示了西域诸国在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摇摆与抉择。这一历史过程,既体现了中原王朝的强盛与影响力,也反映了西域诸国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的生存策略。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文章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与西域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视角。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古代西域各国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以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文中提到的国家如高昌、于阗、龟兹等,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与西域的密切交往。
文中提到的‘蠕蠕’即柔然,是古代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曾多次侵扰中原和西域各国。于阗国在面对柔然威胁时,向中原王朝求援,显示了西域各国对中原的依赖和信任。
文中还提到波斯国派遣使者献驯象及珍物,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波斯之间的友好往来和贸易关系。波斯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其与中国的交往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对西域各国的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的描述,如焉耆国的婚姻、丧葬习俗,龟兹国的税赋制度、物产等,为我们了解古代西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文中还记载了中原王朝对西域各国的军事行动,如万度归讨伐焉耆、龟兹等,反映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和影响力。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巩固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统治,也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为我们研究古代丝绸之路、西域各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与西域的复杂关系,以及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这段古文描述了古代中亚和西域各国的地理、风俗、物产以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文中提到的国家如姑默国、温宿国、尉头国、乌孙国、疏勒国、悦般国、者至拔国、迷密国、悉万斤国、忸密国、洛那国、粟特国和波斯国,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物产、风俗以及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反映了古代中亚地区的多元文化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
文中提到的孔雀、膏、饣弟餬、释迦牟尼佛袈裟、金师子冠等物品,不仅具有物质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孔雀象征着美丽和高贵,释迦牟尼佛袈裟象征着佛教的传播和影响,金师子冠则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些物品的出现,反映了古代中亚地区与中原王朝在文化、宗教和经济上的交流与融合。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具有神奇疗效的物质,如膏、石流黄等,这些物质在古代被视为具有治疗作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同时,文中提到的幻人、汗血马等,也展示了古代中亚地区的独特文化和科技水平。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中亚和西域各国的地理、风俗和物产,还反映了这些国家与中原王朝的复杂关系。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古代中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及其风俗、法律、宗教、物产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首先,文中提到的刑罚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标准。例如,重罪者被悬挂在高竿上射杀,轻罪者则受到割鼻、剃发等羞辱性惩罚,这些刑罚不仅体现了对犯罪的严厉惩处,也反映了社会对耻辱感的重视。
其次,文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和节日习俗,如崇拜火神和天神、以六月为岁首、重视七月七日等,展示了古代中亚地区的宗教多样性和文化特色。这些习俗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有显著差异,反映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各国的地理位置、物产和风俗习惯,如伏卢尼国的银、珊瑚和琥珀,伽色尼国的赤盐,大月氏国的琉璃工艺等。这些记载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中亚的经济和物产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最后,文中提到的外交关系,如波斯国王居和多与北魏的外交往来,以及大月氏国与北天竺的战争,反映了古代中亚地区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军事冲突。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中亚的政治史和外交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展示了古代中亚地区的多样文化和复杂社会结构,是研究古代中亚历史、文化和宗教的重要文献。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古代中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物产、风俗、宗教等信息,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情况。
首先,文中提到的罽宾国、吐呼罗国、副货国等国家,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其地理位置和物产反映了当时中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和贸易活跃。这些国家出产的苜蓿、杂草、奇木、檀、槐、梓、竹、五谷、金、银、铜、锡等物产,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也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国和其他地区。
其次,文中提到的南天竺国、叠伏罗国、拔豆国等国家,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亚和南亚的传播情况。这些国家的都城出产摩尼珠、珊瑚、黄金、白真檀、石蜜、蒲萄等珍宝,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
再次,文中提到的嚈哒国、朱居国、渴槃陀国等国家,反映了当时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这些国家的风俗与突厥略同,兄弟共一妻,衣服类加以缨络,头皆剪发,反映了当时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最后,文中提到的乌苌国、乾陀国、康国等国家,反映了当时中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这些国家的王位不必传子,子弟堪任,死便授之,反映了当时中亚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军事文化。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详细记载了古代中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物产、风俗、宗教等信息,也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文字描述了西域的地理、文化、经济和宗教特征,反映了西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西域人高鼻多髯的外貌特征,以及他们擅长经商的特点,表明西域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汇之地。西域的乐器如大小鼓、琵琶、五弦箜篌,显示了西域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成就。
西域的婚姻丧制与突厥相同,表明西域与突厥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融。西域人信仰佛教,并使用胡书,反映了佛教在西域的广泛传播和影响。西域的气候适宜五谷生长,人们勤于园艺,树木繁茂,显示了西域农业和园艺的发达。
西域的特产如马、驼、驴、犎牛、黄金、香、瑟瑟、麞皮、氍毹、锦、叠等,反映了西域物产的丰富和贸易的繁荣。特别是葡萄酒的盛行,显示了西域酿酒技术的高超和葡萄酒文化的深厚。
西域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始于北魏太延年间,虽然西域与中原王朝有信使往来,但中原王朝并未急于征伐西域,而是通过羁縻政策保持联系。史官的评论反映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谨慎态度和对和平交往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西域的地理和文化特征,还反映了西域与中原王朝的复杂关系,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通过对西域的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与西域的互动及其对双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