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三十九-原文
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罗汉 孔伯恭
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 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 谥曰成侯。
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 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 状对。太宗谓左右曰:“记之。”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 虎贲中郎将。
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 明年当共卿等取之。”徙其民而还。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 又从征统万,大破之。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由是世祖壮之,拜内 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后从征蠕蠕,频战大捷。与乐平王丕等伐和龙, 徙其居民。从平凉州,茂为前锋都将,战功居多。迁司卫监。录前后功,拜散骑常 侍、殿中尚书,进爵安定公,加平南将军。从破薛永宗,伐盖吴。转都官尚书。从 征悬瓠,频破贼军。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诸军渡淮,降者 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世 祖崩,刘义隆遣将檀和之寇济州,南安王余令茂讨之。至济州,和之遁走。高宗践 阼,拜尚书令,加侍中、征南大将军。
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 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
长子备,字延德。初为中散,赐爵江阳男,加扬烈将军。又进爵行唐侯,拜冠 军将军、太子庶子。迁宁西将军,典游猎曹,加散骑常侍。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 军。卒,赠雍州刺史,谥曰简公。
备弟均,字天德。少而善射,有将略。初为中散,赐爵范阳子,加宁朔将军。 迁金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兄备卒,无子,均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出为使持 节、散骑常侍、本将军、定州刺史,转青冀二州刺史,余如故。恤民廉谨,甚有治 称。广阿泽在定、冀、相三州之界,土广民稀,多有寇盗,乃置镇以静之。以均在 冀州,劫盗止息,除本将军、广阿镇大将,加都督三州诸军事。均清身率下,明为 耳目,广设方略,禁断奸邪,于是赵郡屠各、西山丁零聚党山泽以劫害为业者,均 皆诱慰追捕,远近震跼。先是,河外未宾,民多去就,故权立东青州为招怀之本, 新附之民,咸受优复。然旧人奸逃者,多往投焉。均表陈非便,朝议罢之。后均所 统,劫盗颇起,显祖诏书诮让之。又以五州民户殷多,编籍不实,以均忠直不阿, 诏均检括,出十余万户。复授定州刺史,轻徭宽赋,百姓安之。延兴五年卒,谥曰 康公。子宝石袭爵。
均弟天生,为内厩令,后典龙牧曹。出为持节、平北将军、沃野镇将。
皮豹子,渔阳人。少有武略。泰常中,为中散,稍迁内侍左右。世祖时,为散 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加冠军将军。又拜选部尚书,余如故。出除使持节、侍中、 都督秦雍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公,镇长安。寻加 征西将军。后坐盗官财,徙于统万。
真君三年,刘义隆遣将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杨难当,遂陷仇池。世祖征豹子,复 其爵位。寻拜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关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命诸将,十道并 进。四年正月,豹子进击乐乡,大破之,擒义隆将王奂之、王长卿等六人,斩首二 千余级,俘获一千人。豹子进军下辨,义隆将强玄明、辛伯奋弃城遁走,追斩之, 悉获其众。义隆使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镇仇池,至汉中,闻官军已西,惧不敢进,方 明益其兵而遣之。豹子与司马楚之至于浊水,击擒崇之,尽虏其众。进至高平,义 隆将姜道祖降,仇池平。
未几,诸氐复反,推杨文德为主以围仇池。古弼率诸军讨平之。时豹子次于下 辨,闻围解,欲还。弼遣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后举为难,不如 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寻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 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十一月,义隆复遣杨文德、姜道盛率众 二万人寇浊水,别遣将青阳显伯,守斧山以拒豹子。浊水城兵射杀道盛,豹子至斧 山,斩显伯,悉俘其众。豹子又与河间公元齐俱会于浊水,贼众震恐,弃其兵甲夜 遁。初,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亡奔汉中。 义隆以文德为武都王,给兵二千人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民 叛应文德。诏豹子率诸军讨之,文德阻兵固险拒豹子。文德将杨高来降,引诸军向 其城,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僚属、军资,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义 隆白水太守郭启玄率众救文德,豹子分军逆击,大破之,启玄、文德走还汉中。
兴安二年正月,义隆遣其将萧道成、王虬、马光等入汉中,别令杨文德、杨头 等率诸氐羌围武都。城中拒之,杀贼二百余人。豹子分兵将救之,至女磊,闻贼停 军,豹子遣人于祁山取马,欲往赴援。文德谓豹子欲断其粮运,
回军还入覆津,据险自固。
义隆恐其辄回,又增兵益将,令晋寿、白水送粮覆津,汉川、武兴运粟甘泉,皆置仓储。
豹子表曰:“义隆增兵运粮,克必送死。
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
其统万、安定二镇之众,从戎以来,经三四岁,长安之兵,役过期月,未有代期,衣粮俱尽,形颜枯悴,窘切恋家,逃亡不已,既临寇难,不任攻战。
士民奸通,知臣兵弱,南引文德,共为脣齿。
计文德去年八月与义隆梁州刺史刘秀之同征长安,闻台遣大军,势援云集。
长安地平,用马为便,畏国骑军,不敢北出。
但承仇池局人,称台军不多,戍兵鲜少,诸州杂人,各有还思,军势若及,必自奔逃,进军取城,有易返掌。
承信其语,回趣长安之兵,遣文德、萧道成、王虬等将领,来攻武都、仇池,望连秦陇。
进围武都,已经积日,畏臣截后,断其粮路,关镇少兵,未有大损。
今外寇兵强,臣力寡弱,拒贼备敌,非兵不拟。
乞选壮兵,增戍武都,牢城自守,可以无患。
今事已切急,若不驰闻,损失城镇,恐招深责。
愿遣高平突骑二千,赍粮一月,速赴仇池。
且可抑折逆民,支对贼虏。
须长阙、上邽、安定戍兵至,可得自全。
粮者,民之命也;虽有金城汤池,无粮不守。
仇池本无储积,今岁不收,苦高平骑至,不知云何以得供援。
请遣秦州之民,送军祁山,臣随迎致。”
诏高平镇将苟莫于率突骑二千以赴之,道成等乃退。
征豹子为尚书,出为内都大官。
刘骏遣其将殷孝祖修两当城于清东,以逼南境。
天水公封敕文击之,不克。
诏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助击之。
豹子以南寇城守,攻围费日,遂略地至高平。
刘骏瑕丘镇遣步卒五千助戍两当,去城八里,与豹子前锋候骑相遇,即便交战,豹子军继至,大破之。
纵骑追击杀之,至于城下,其免者十余人而已。
城内恐惧,不敢出救。
既而班师。
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
豹子及前泾州刺史封阿君督河西诸军南趣石楼,与卫大将军、乐安王良以讨群胡。
豹子等与贼相对,不觉胡走,无捷而还,又坐免官。
寻以前后战功,复擢为内都大官。
和平五年六月,卒。
高宗追惜之,赠淮阳王,谥曰襄,赐命服一袭。
子道明,袭爵。
道明第八弟喜。
高宗以其名臣子,擢为侍御中散,迁侍御长。
高祖初,吐谷浑拾寅部落饥窘,侵凉浇一为洮河,大为民患。
诏假喜平西将军、广川公,领凉州、枹罕、高平诸军,与上党王长孙观讨拾寅。
又拜为使持节、侍中、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本将军、开府、仇池镇将,假公如故,以其父豹子昔镇仇池有威信故也。
喜至,申恩布惠,夷民大悦,酋帅强奴子等各率户归附,于是置广业、固道二郡以居之。
征为南部尚书,赐爵南康侯,加左将军。
太和元年,刘准葭芦戍主杨文度遣弟鼠窃据仇池,喜率众四万讨鼠。
军到建安,鼠弃城南走。
进次浊水,遣平西将军杨灵珍击文度所置仇池太守杨真,真众溃,仅而得免。
喜遂军于覆津。
文度将强大黑固守津道,悬崖险绝,偏阁单行。
喜部分将士,攀崖涉水,冲击大黑,大黑溃走,追奔西入。
攻葭芦城,拔之,斩文度,传首京师,杀一千余人。
诏曰:“夫忠臣生于德义之门,智勇出于将相之族。
往年氐羌放命,侵窃边戍,都将皮喜、梁丑奴等,或资父旧勋,或身建殊效,威名著于庸汉,公义列于天府,故授以节钺,委阃外之任。
并罄力尽锐,克荷所司,霜戈始动,蚁贼奔散,仇池旋复,民夷晏安。
及讨葭芦,又枭凶丑。
元恶俱歼,窥窬永息,朕甚嘉之。
其所陈计略,商校利害,料其应否,宁边益国,专之可也。
今军威既振,群愚慑服,革弊崇新,有易因之势,宽猛之宜,任其量处,应立郡县者,亦听铨置。
其杨文度、杨鼠亲属家累,部送赴台。
仇池,南秦之根本,守御资储,特须丰积;险阻之要,尤宜守防;令奸觇之徒,绝其侥幸。
勉勤戎务,绥静新俗,怀民安土,称朕意焉。”
又诏喜等曰:“卿受命专征,薄伐边寇,军威所及,即皆平荡。
复仇池之旧镇,破葭芦之新;枭擒首逆,克剪凶党,勋庸之美,朕无间然。
仇池国之要蕃,防守事宜,尤须完实。
从前以来,骆谷置镇,是以奸贼息窥窬之心,边城无危败之祸,近由徙就建安,致有往年之役。
前敕卿等,部率兵将,骆谷筑城,虽有一时之勤,终致永延之固。
而卿等不祗诏命,至于今日。
徒使兵人稽顿,无事闲停,方复曲辞,表求罢下,岂是良将忘身、忧国尽忠之谓也?
诸州之兵,已复一岁,宜暂戮力,成此要功。
卿等表求来年筑城,岂不更劳兵将?
孰若因今之势,即令就之,一劳永逸,事不再举也。
今更给军粮一月,速于骆谷筑城,使四月尽,必令成就讫。
若不时营筑,乃筑而不成,成而不固,以军法从事。”
南天水郡民柳旃据险不顺,喜率众讨灭之。
转散骑常侍、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诏让其在州宽怠,以饮酒废事,威不禁下,遣使者就州决以杖罚。
七年卒,赠以本官,谥曰恭公。
子承宗袭爵。
喜弟双仁,冠军将军、仇池镇将。
封敕文,代人也。
祖豆,皇始初领众三万东征幽州,平定三郡,拜幽州刺史。
后为使持节、都督冀青二州诸军事、前将军、
开府、冀青二州刺史、关内侯。父涅, 太宗时为侍御长。卒,赠龙骧将军、定州刺史、章武侯,谥曰隐。
敕文,始光初为中散,稍迁西部尚书。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镇西将军、开 府、领护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赐爵天水公,镇上邽。诏敕文率步骑七千征吐 谷浑慕利延兄子拾归于枹罕,众少不能制,诏遣安远将军、广川公乙乌头等二军与 敕文会陇右。军次武始,拾归夜遁。敕文引军入枹罕,虏拾归妻子及其民户,分徙 千家于上邽,留乌头守枹罕。
金城边冏、天水梁会谋反,扇动秦益二州杂人万余户,据上邽东城,攻逼西城。 敕文先已设备,杀贼百余人,被伤者众,贼乃引退。冏、会复率众四千攻城。氐羌 一万屯于南岭,休官、屠各及诸杂户二万余人屯于北岭,为冏等形援。敕文遣二将 领骑二百设备门内,别令骑出击之。既而伪退,冏率众腾逐,敕文轻骑横冲,大破 之,斩冏。而北岭之贼,从高射敕文军人,飞矢如雨,梁会得奔北岭,骑乃引还。 复推会为主。敕文分兵二百人突入南城,烧其门楼,贼见火起,众皆惊乱。又遣步 卒攻门,克之。便率骑士驰入,贼余众开门出走,奔入东城,乘背追击,杀千余人。
安丰公闾根率军助敕文。敕文表曰:“安定逆贼帅路那罗遣使赍书与逆帅梁会, 会以那罗书射于城中,那罗称纂集众旅,克期助会。又仇池城民李洪,自称应王, 天授玉玺,擅作符书,诳惑百姓。梁会遣使招引杨文德,而文德遣权寿胡将兵二十 人来到会间,扇动州土,云李洪自称应王,两雄不并,若欲须我,先杀李洪,我当 自往。梁会欲引致文德,诱说李洪来入东城,即斩洪首,送与文德。仇池镇将、淮 阳公臣豹子遣使潜行,以今月二十四日来达臣镇,称杨文德受刘义隆职爵,领兵聚 众,在仇池境中,沮动民人,规窃城镇。且梁会反逆以来,南勾文德,援势相连, 武都氐羌尽相脣齿,为文德起军,所在屯结,兵众已集,克来不远。臣备边镇,与 贼相持,贼在东城,隔墙而已。但以腹背有敌,攻城有疑,讨度文德,克来助会。 若文德既至,百姓响应,贼党遂甚,用功益难。今文德未到,麦复未熟,事宜速击, 于时为便。伏愿天鉴,时遣大军,助臣诛翦。”
表未及报,梁会谋欲逃遁。先是,敕文掘重堑于东城之外,断贼走路。夜中, 会乃车陈飞梯,腾堑而走。敕文先严兵于堑外拒斗,从夜至旦。敕文谋于众曰: “困兽犹斗,而况于人。贼众知无生路,人自致死,必伤士众,未易可平。若开其 生路,贼必上下离心,克之易矣。”众咸以为然。初敕文以白虎幡宣告贼众曰: “若能归降,原其生命。”应时降者六百余人。会知人心沮坏,于是分遁。敕文纵 骑蹑之,死者大半,俘获四千五百余口。
略阳王元达因梁会之乱,聚众攻城,招引休官、屠各之众,推天水休官王宦兴 为秦地王。敕文与临淮公莫真讨之。军次略阳,敕文遣使慰喻。而元达等三千余人 屯于松多川。乃部分诸军,三道并攻。贼出营拒战,大破之,俘三千人。高宗时, 与新平公周盆击刘骏将殷孝祖于清东,不克。天安元年五月卒。
长子万护,让爵于弟翰。于时让者,惟万护及元氏侯赵辟恶子元伯让其弟次兴, 朝廷议而许之。
翰族孙静,世宗时,历位征虏将军、武卫将军、太子左卫率,以干用称。延昌 中,迁平北将军、恆州刺史、临朐都护坐事免。卒。
子熙,奉朝请。迁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与薛昙尚迎蠕蠕主婆罗门于凉州。 又除镇远将军、河阴令。卒,赠辅国将军、朔州刺史。
子缵,武定末,颍川太守。
吕罗汉,本东平寿张人。其先,石勒时徙居幽州。祖显,字子明。少好学,性 廉直,乡人有分争者皆就而质焉。慕容垂以为河间太守。皇始初,以郡来降,太祖 嘉之,赐爵魏昌男,拜钜鹿太守。清身奉公,务存赡恤,妻子不免饥寒。民颂之曰: “时惟府君,克己清明。缉我荒土,民胥乐生。愿寿无疆,以享长龄。”卒官。父 温,字晞阳。善书,好施,有文武才略。世祖伐赫连昌,以温为幢将。先登陷陈, 每战必捷,以功拜宣威将军、奉车都尉。出为秦州司马,迁上党太守,善劝课,有 治名。卒,赠平远将军、豫州刺史、野王侯,谥曰敬。
罗汉仁笃慎密,弱冠以武干知名。父温之佐秦州,罗汉随侍。陇右氐杨难当率 众数万寇上邽,秦民多应之。镇将元意头知罗汉善射,共登西城楼,令罗汉射难当 队将及兵二十三人,应弦而殪。贼众转盛,罗汉进计曰:“今若不出战,示敌以弱, 众情携贰,大事去矣。”意头善之,即简千余骑,令罗汉出战。罗汉与诸骑策马大 呼,直冲难当军,众皆披靡。杀难当左右队骑八人,难当大惊。会世祖赐难当玺书, 责其跋扈,难当乃引还仇池。意头具以状闻,世祖嘉之,征为羽林中郎。
上邽休官吕丰、屠各王飞廉等八千余家,据险为逆,诏罗汉率骑一千讨擒之。 从征悬瓠,罗汉与琅邪王司马楚之驾前招慰,降者九千余户。比至盱眙,频破贼军, 擒其将顾俨、李观之等。以功迁羽林中郎、幢将,赐爵乌程子,加建威将军。及南 安王余立,罗汉犹典宿卫。高宗之立,罗汉有力焉。迁少卿,仍幢将,进爵野王侯, 加龙骧
将军。拜司卫监,迁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山阳公,加镇西将军。及蠕蠕犯塞,显祖讨之,罗汉与右仆射南平公元目振都督中外军事。
出为镇西将军、秦益二州刺史。时仇池氐羌反,攻逼骆谷,镇将吴保元走登百顷,请援于罗汉。罗汉帅步骑随长孙观掩击氐羌,大破之,斩其渠帅,贼众退散。诏罗汉曰:“卿以劳勤获叙,才能致用,内总禁旅,外临方岳,褒宠之隆,可谓备矣。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仇池接近边境,兵革屡兴,既劳士卒,亦动民庶,皆由镇将不明,绥禁不理之所致也。卿应机赴击,殄此凶丑。陇右土险,民亦刚悍,若不导之以德,齐之以刑,寇贼莫由可息,百姓无以得静。朕垂心治道,欲使远近清穆。卿可召集豪右,择其事宜,以利民为先,益国为本,随其风俗,以施威惠。其有安土乐业、奉公勤私者,善加劝督,无夺时利。明相宣告,称朕意焉。”
泾州民张羌郎扇惑陇东,聚众千余人,州军讨之不能制。罗汉率步骑一千击羌郎,擒之。仇池氐羌叛逆遂甚,所在锋起,道路断绝。其贼帅蛩廉、符祈等皆受刘昱官爵、铁券。略阳公伏阿奴为都将,与罗汉赴讨,所在破之,生擒廉、祈等。秦益阻远,南连仇池,西接赤水,诸羌恃险,数为叛逆。自罗汉莅州,抚以威惠,西戎怀德,土境怗然。高祖诏罗汉曰:“朕总摄万几,统临四海,思隆古道,光显风教。故内委群司,外任方牧,正是志士建节之秋,忠臣立功之会。然赤水诸羌居边土,非卿善诱,何以招辑?卿所得口马,表求贡奉,朕嘉乃诚,便敕领纳。其马印付都牧,口以赐卿。”征拜内都大官,听讼察狱,多得其情。太和六年,卒于官。高祖深悼惜之,赐命服一袭,赠以本官,谥曰庄公。
长子兴祖,袭爵山阳公,后例降为侯。景明元年卒。
兴祖弟伯庆,为中散,咸阳王禧郎中令。
伯庆弟世兴,校书郎。
罗汉弟大檀,为中散、恆农太守。
大檀弟豹子,东莱镇将。后改镇为州,行光州事。
豹子弟七宝,侍御中散。迁少卿,出为假节、龙骧将军、东雍州刺史。
孔伯恭,魏郡鄴人也。父昭,始光初,以密皇后亲,赐爵汝阴侯,加安东将军,徙爵魏县侯,迁安南将军。昭性柔旷,有才用。出为赵郡太守,治有能名。征拜光禄大夫,转中都大官。善察狱讼,明于政刑。迁侍中、镇东将军、幽州刺史,进爵鲁郡公。和平二年卒,谥曰康公。长子罗汉,东宫洗马。次伯恭,以父任拜给事中。后赐爵济阳男,加鹰扬将军。出为安南将军、济州刺史,进爵成阳公。入为散骑常侍。
显祖初,刘彧徐州刺史薛安都以彭城内附,彧遣将张永、沈攸之等击安都,安都上表请援。显祖进伯恭号镇东将军,副尚书尉元救之。军次于秺,贼将周凯闻伯恭等军至,弃众遁走。张永仍屯下磕。永辎重在武原,伯恭等攻而克之。永计无所出,引师而退。时皇兴元年正月,天大寒雪,泗水冰合,永与攸之弃船而走,伯恭等进击,首虏及冻死甚众。八月,伯恭以书喻下邳、宿豫城内曰:“刘彧肆逆滔天,弗鉴灵命,犹谓绝而复兴,长江可恃,敢遣张永、周凯等率此蚁众,送死彭城。大军未临,逆首奔溃。今乘机电举,当屠此城,遂平吴会,吊民伐罪。幸时归款,自求多福。”时攸之、吴憘公等率众数万来援下邳,屯军焦墟曲,去下邳五十余里。伯恭遣子都将侯汾等率骑五百在水南,奚升等五百余骑在水北,南北邀之。伯恭密造火车攻具,欲水陆俱进。攸之等既闻,将战,引军退保樊阶城。伯恭又令子都将孙天庆等步骑六千向零中峡,斫木断清水路。刘彧宁朔将军陈显达领众二千溯清而上,以迎攸之,屯于睢清合口。伯恭率众渡水,大破显达军,俘斩十九。攸之闻显达军败,顺流退下。伯恭部分诸将,侠清南北,寻攸之军后。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分军为二道,遣司马范师子等在清南,伯恭从清西,与攸之合战,遂大破之。斩其将姜产之、高遵世及丘幼弼、丘隆先、沈荣宗、陆道景等首,攸之、憘公等轻骑遁走。乘胜追奔八十余里,军资器械,虏获万计。进攻宿豫,刘彧戍将鲁僧遵弃城夜遁。又遣将孔太恆等领募骑一千,南讨淮阳,彧太守崔武仲焚城南走,遂据淮阳。二年,以伯恭为散骑常侍、都督徐南兗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彭城镇将、东海公。三年十月卒,赠镇东大将军、东海王,谥曰桓。
伯恭弟伯逊,为中书囗士,袭父爵鲁郡公。拜镇东将军、东莱镇将,转本将军、东徐州刺史。先事免官,卒于家。
史臣曰:韩茂、皮豹子、封敕文、吕罗汉、孔伯恭之为将也,皆以沉勇笃实,仁厚抚众。功成事立,不徒然矣。与夫苟要一战之利,侥幸暂胜之名,岂同年而语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三十九-译文
韩茂、皮豹子、封敕文、吕罗汉、孔伯恭
韩茂,字元兴,是安定安武人。他的父亲韩耆,字黄老;在永兴年间从赫连屈丐那里投降,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后来升为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他仍然居住在常山的九门。去世后,被追赠为泾州刺史,谥号为成侯。
韩茂十七岁时,体力过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太宗曾亲自征讨丁零翟猛,韩茂担任中军执幢。当时有风,各军的旌旗都倒下了,韩茂在马上持幢,始终不倒。太宗感到奇怪,询问他,征召韩茂,他的部下详细报告了情况。太宗对左右说:“记住他。”不久,韩茂被征召到行在所,太宗让他试骑射,太宗非常惊奇,任命韩茂为虎贲中郎将。
后来,韩茂跟随世祖讨伐赫连昌,大败敌军。世祖对诸将说:“如果现在穷兵黩武,不是安抚百姓的方法,明年我们一起去夺取。”于是迁徙了那里的百姓后返回。因军功,韩茂被赐予蒲阴子的爵位,加封为强弩将军,升为侍辇郎。他又跟随征讨统万,大败敌军。在平凉战役中,韩茂冲锋陷阵,敌军无不中箭而亡。因此,世祖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内侍长,进爵为九门侯,加封冠军将军。后来,他跟随征讨蠕蠕,屡战屡胜。与乐平王丕等人讨伐和龙,迁徙了那里的居民。在平凉州战役中,韩茂担任前锋都将,战功卓著。升为司卫监。记录他前后的功绩,任命他为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爵为安定公,加封平南将军。他跟随讨伐薛永宗,征讨盖吴。转任都官尚书。跟随征讨悬瓠,屡次击败敌军。皇帝南征时,分为六路,韩茂与高凉王那从青州出发。各军渡过淮河,投降的人接连不断,任命韩茂为徐州刺史以安抚他们。皇帝返回后,任命韩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封征南将军。世祖去世后,刘义隆派遣将领檀和之侵犯济州,南安王余命令韩茂讨伐他。韩茂到达济州,檀和之逃走。高宗即位后,任命韩茂为尚书令,加封侍中、征南大将军。
韩茂性格沉稳坚毅,虽然不擅长文学,但每次议论都合情合理。作为将领,他善于安抚部下,勇猛冠绝当世,受到朝廷的称赞。太安二年夏天,他担任太子少师。冬天去世,被追赠为泾州刺史、安定王,谥号为桓王。
韩茂的长子韩备,字延德。最初担任中散,被赐予江阳男的爵位,加封扬烈将军。后来又进爵为行唐侯,任命为冠军将军、太子庶子。升为宁西将军,掌管游猎曹,加封散骑常侍。继承安定公的爵位、征南大将军。去世后,被追赠为雍州刺史,谥号为简公。
韩备的弟弟韩均,字天德。年少时擅长射箭,有将帅之才。最初担任中散,被赐予范阳子的爵位,加封宁朔将军。升为金部尚书,加封散骑常侍。兄长韩备去世后,没有子嗣,韩均继承安定公的爵位、征南大将军。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本将军、定州刺史,转任青冀二州刺史,其他职务如故。他体恤百姓,廉洁谨慎,治理有方。广阿泽位于定、冀、相三州的交界处,土地广阔,人口稀少,常有盗贼出没,于是设立镇以安定局势。由于韩均在冀州,劫盗逐渐平息,他被任命为本将军、广阿镇大将,加封都督三州诸军事。韩均以身作则,明察秋毫,广泛制定策略,禁止奸邪,于是赵郡的屠各、西山的丁零等聚众山泽以劫掠为生的人,韩均都加以安抚追捕,远近震动。此前,河外地区尚未归附,百姓多有迁徙,因此临时设立东青州作为招抚的基础,新归附的百姓都受到优待。然而,旧有的奸诈逃亡者,大多投奔那里。韩均上表陈述不便,朝廷商议后撤销了东青州。后来,韩均所管辖的地区,劫盗再次兴起,显祖下诏责备他。又因为五州民户众多,户籍不实,因韩均忠直不阿,下诏让他清查,查出十余万户。再次任命他为定州刺史,减轻徭役,宽减赋税,百姓安居乐业。延兴五年去世,谥号为康公。他的儿子韩宝石继承爵位。
韩均的弟弟韩天生,担任内厩令,后来掌管龙牧曹。出任持节、平北将军、沃野镇将。
皮豹子,渔阳人。年少时有军事才能。泰常年间,担任中散,逐渐升为内侍左右。世祖时,担任散骑常侍,被赐予新安侯的爵位,加封冠军将军。又任命为选部尚书,其他职务如故。出任使持节、侍中、都督秦雍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淮阳公,镇守长安。不久加封征西将军。后来因盗取官财,被流放到统万。
真君三年,刘义隆派遣将领裴方明等侵犯南秦王杨难当,攻陷仇池。世祖征召皮豹子,恢复他的爵位。不久任命他为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关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派诸将,十路并进。四年正月,皮豹子进攻乐乡,大败敌军,擒获刘义隆的将领王奂之、王长卿等六人,斩首二千余级,俘虏一千人。皮豹子进军下辨,刘义隆的将领强玄明、辛伯奋弃城逃走,追击斩杀,俘获全部敌军。刘义隆派遣秦州刺史胡崇之镇守仇池,到达汉中,听说官军已经西进,害怕不敢前进,裴方明增兵后派遣他。皮豹子与司马楚之到达浊水,击败并擒获胡崇之,俘获全部敌军。进军至高平,刘义隆的将领姜道祖投降,仇池平定。
不久,诸氐再次反叛,推举杨文德为首领围攻仇池。古弼率领诸军讨平叛乱。当时皮豹子驻扎在下辨,听说围解,准备返回。古弼派遣使者对皮豹子说:“敌人因失败而感到耻辱,必定会寻求报复。以后再举兵会很困难,不如陈兵以待。”皮豹子认为有理。不久,他被任命为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十一月,刘义隆再次派遣杨文德、姜道盛率领二万人侵犯浊水,另派遣将领青阳显伯,驻守斧山以抵抗皮豹子。浊水城的守军射杀姜道盛,皮豹子到达斧山,斩杀青阳显伯,俘获全部敌军。皮豹子又与河间公元齐在浊水会合,敌军震恐,丢弃兵甲连夜逃走。起初,南秦王杨难当归顺,下诏送杨氏子弟到京师,杨文德因行贿得以留下,逃亡到汉中。刘义隆任命杨文德为武都王,给予二千人守卫葭芦城,招诱氐羌,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民叛变响应杨文德。下诏皮豹子率领诸军讨伐,杨文德据险抵抗皮豹子。杨文德的将领杨高投降,引导诸军进攻其城,杨文德弃城南逃,皮豹子俘获他的妻子、僚属、军资,以及故武都王保宗的妻子公主送往京师。刘义隆的白水太守郭启玄率军救援杨文德,皮豹子分兵迎击,大败敌军,郭启玄、杨文德逃回汉中。
兴安二年正月,刘义隆派遣将领萧道成、王虬、马光等进入汉中,另命令杨文德、杨头等率领诸氐羌围攻武都。城中守军抵抗,杀死敌军二百余人。皮豹子分兵准备救援,到达女磊,听说敌军停止进军,皮豹子派人到祁山取马,准备前往支援。杨文德认为皮豹子要切断他的粮运,
军队返回并进入覆津,占据险要地形以自保。
义隆担心他们会突然返回,于是增加了兵力和将领,命令晋寿、白水运送粮食到覆津,汉川、武兴运送粮食到甘泉,并建立了仓库储存。
豹子上表说:“义隆增加兵力运送粮食,必定会自取灭亡。
我所率领的军队本来就不多,只能依靠民兵,专门依赖防守。
统万、安定两镇的军队,从出征以来已经三四年了,长安的士兵服役超过了期限,没有替换的时间,衣服和粮食都用尽了,形貌憔悴,急切地思念家乡,逃亡不断,面对敌人的威胁,无法胜任战斗。
士兵和百姓私下勾结,知道我的兵力薄弱,向南引来了文德,共同成为唇齿相依的关系。
文德去年八月与义隆的梁州刺史刘秀之一起征讨长安,听说朝廷派遣了大军,声势浩大。
长安地势平坦,适合骑兵作战,他们害怕我国的骑兵,不敢向北出击。
只是听信了仇池的人的话,说朝廷的军队不多,戍守的士兵很少,各州的杂兵各有归乡的念头,如果军队到来,必定会自行逃跑,进攻夺取城池,易如反掌。
他们相信了这些话,于是返回长安的军队,派遣文德、萧道成、王虬等将领,来攻打武都、仇池,希望连接秦陇。
围攻武都已经多日,害怕我截断他们的后路,断绝他们的粮道,关镇的兵力很少,没有大的损失。
现在外敌兵力强大,我的力量薄弱,抵御敌人防备敌寇,没有足够的兵力。
请求选拔精壮的士兵,增加戍守武都的兵力,牢固地防守城池,可以没有后患。
现在事情已经非常紧急,如果不迅速报告,损失城镇,恐怕会招致严厉的责罚。
希望派遣高平的突骑两千人,携带一个月的粮食,迅速前往仇池。
并且可以压制叛逆的百姓,对抗敌寇。
等到长阙、上邽、安定的戍兵到达,可以自保。
粮食是百姓的生命;即使有坚固的城池,没有粮食也无法防守。
仇池本来没有储备,今年没有收成,如果高平的骑兵到达,不知道如何供应支援。
请求派遣秦州的百姓,运送军队到祁山,我随后迎接。”
朝廷下诏命令高平镇将苟莫于率领突骑两千人前往,道成等人于是撤退。
征召豹子为尚书,出任内都大官。
刘骏派遣他的将领殷孝祖在清东修建两当城,以逼迫南境。
天水公封敕文攻打他,没有成功。
朝廷下诏命令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人协助攻打。
豹子因为南寇坚守城池,围攻耗费时日,于是攻占土地至高平。
刘骏的瑕丘镇派遣五千步兵协助戍守两当,距离城池八里,与豹子的前锋侦察骑兵相遇,立即交战,豹子的军队随后到达,大败敌军。
纵马追击并杀死敌人,直到城下,幸免的只有十几人。
城内恐惧,不敢出城救援。
随后班师回朝。
在此之前,河西的胡人逃亡躲避命令。
豹子及前泾州刺史封阿君率领河西的军队向南进军石楼,与卫大将军、乐安王良一起讨伐胡人。
豹子等人与敌人对峙,没有察觉胡人逃走,没有取得胜利就返回,又被免官。
不久因为前后的战功,再次被提拔为内都大官。
和平五年六月,去世。
高宗追念他,追赠为淮阳王,谥号为襄,赐予一套命服。
他的儿子道明继承爵位。
道明的第八个弟弟喜。
高宗因为他是名臣之子,提拔为侍御中散,升任侍御长。
高祖初年,吐谷浑的拾寅部落饥荒困窘,侵犯凉浇一带的洮河,成为百姓的大患。
朝廷下诏任命喜为平西将军、广川公,率领凉州、枹罕、高平的军队,与上党王长孙观一起讨伐拾寅。
又任命为使持节、侍中、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本将军、开府、仇池镇将,假公如故,因为他的父亲豹子曾经镇守仇池有威信。
喜到达后,施恩布惠,夷民非常高兴,酋帅强奴子等人各自率领部众归附,于是设置了广业、固道两个郡来安置他们。
征召为南部尚书,赐爵南康侯,加封左将军。
太和元年,刘准的葭芦戍主杨文度派遣他的弟弟鼠窃据仇池,喜率领四万军队讨伐鼠。
军队到达建安,鼠弃城南逃。
进军到浊水,派遣平西将军杨灵珍攻打文度任命的仇池太守杨真,杨真的军队溃败,仅以身免。
喜于是将军队驻扎在覆津。
文度的将领强大黑固守津道,悬崖险峻,偏阁单行。
喜分派将士,攀崖涉水,冲击大黑,大黑溃逃,追击到西边。
攻打葭芦城,攻下城池,斩杀文度,将首级传送到京师,杀死一千多人。
朝廷下诏说:“忠臣生于德义之门,智勇出于将相之族。
往年氐羌放肆,侵犯边境戍守,都将皮喜、梁丑奴等人,有的凭借父亲的旧功,有的自身建立了特殊的功绩,威名显赫于庸汉,公义列于天府,所以授予节钺,委以阃外的重任。
他们竭尽全力,胜任所司的职责,霜戈一动,蚁贼奔散,仇池很快恢复,百姓和夷人安居乐业。
等到讨伐葭芦,又斩杀了凶恶的敌人。
元恶全部歼灭,窥伺的敌人永远平息,我非常赞赏。
他们所陈述的计略,商讨利害,预料其是否可行,安定边境,有益国家,可以专断。
现在军威已经振作,群愚慑服,革除弊端,崇尚新政,有容易因势利导的形势,宽猛适宜,任其量处,应该设立郡县的,也听任铨置。
杨文度、杨鼠的亲属家眷,押送到朝廷。
仇池是南秦的根本,守御的资储,特别需要丰富积累;险阻的要地,尤其应该防守;让奸细之徒,断绝他们的侥幸心理。
勉励勤勉的军务,安抚新归附的百姓,怀柔百姓,安定土地,符合我的意愿。”
又下诏给喜等人说:“你们受命专征,讨伐边寇,军威所到之处,都平定了。
恢复了仇池的旧镇,攻破了葭芦的新城;斩杀了首恶,剪除了凶党,功勋卓著,我非常满意。
仇池是国家的重要藩镇,防守事宜,尤其需要完善。
从前以来,骆谷设立镇守,因此奸贼停止了窥伺的心思,边城没有危败的祸患,最近因为迁到建安,导致了往年的战役。
之前命令你们,率领兵将,在骆谷筑城,虽然有一时的辛劳,最终会带来永久的稳固。
但你们不遵从诏命,直到今天。
只是让士兵滞留,无事闲停,又曲辞上表,请求罢下,这难道是良将忘身、忧国尽忠的表现吗?
各州的士兵,已经服役一年,应该暂时努力,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
你们上表请求来年筑城,岂不是更劳烦兵将?
不如趁现在的形势,立即进行,一劳永逸,事情不再重复。
现在再给一个月的军粮,迅速在骆谷筑城,使四月底前必须完成。
如果不及时营筑,或者筑而不成,成而不固,以军法处置。”
南天水郡的百姓柳旃占据险要地形不顺从,喜率领军队讨伐消灭了他。
转任散骑常侍、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朝廷下诏责备他在州中宽怠,因为饮酒废事,威权不能禁止下属,派遣使者到州中处以杖罚。
七年后去世,追赠本官,谥号为恭公。
他的儿子承宗继承爵位。
喜的弟弟双仁,担任冠军将军、仇池镇将。
封敕文,是代郡人。
他的祖父豆,皇始初年率领三万军队东征幽州,平定了三郡,被任命为幽州刺史。
后来担任使持节、都督冀青二州诸军事、前将军、
开府、冀青二州刺史、关内侯。父亲涅,太宗时担任侍御长。去世后,追赠为龙骧将军、定州刺史、章武侯,谥号为隐。
敕文,始光初年担任中散,逐渐升迁为西部尚书。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西将军、开府、领护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赐爵天水公,镇守上邽。皇帝下诏敕文率领七千步兵和骑兵征讨吐谷浑慕利延的侄子拾归于枹罕,兵力不足无法控制,皇帝下诏派遣安远将军、广川公乙乌头等两支军队与敕文在陇右会合。军队驻扎在武始,拾归连夜逃跑。敕文率军进入枹罕,俘虏了拾归的妻子和孩子以及他的民户,将一千户迁到上邽,留下乌头守卫枹罕。
金城的边冏、天水的梁会谋反,煽动秦益二州的杂人一万多户,占据上邽东城,进攻西城。敕文早已设防,杀死了一百多名贼兵,受伤的人很多,贼兵于是撤退。边冏、梁会又率领四千人攻城。氐羌一万人驻扎在南岭,休官、屠各以及各杂户两万多人驻扎在北岭,作为边冏等人的支援。敕文派遣两名将领率领二百骑兵在城门内设防,另派骑兵出击。然后假装撤退,边冏率众追击,敕文轻骑横冲,大破敌军,斩杀了边冏。而北岭的贼兵,从高处射杀敕文的士兵,箭如雨下,梁会得以逃到北岭,骑兵于是撤回。又推举梁会为首领。敕文分兵二百人突入南城,烧毁城门楼,贼兵见火起,都惊慌混乱。又派遣步兵攻打城门,攻克了城门。于是率领骑兵冲入,贼兵余众开门逃跑,奔入东城,敕文乘胜追击,杀了一千多人。
安丰公闾根率军援助敕文。敕文上表说:“安定的逆贼首领路那罗派遣使者带着书信给逆贼首领梁会,梁会把路那罗的书信射入城中,路那罗声称集结军队,约定时间援助梁会。又有仇池城的居民李洪,自称应王,天授玉玺,擅自制作符书,欺骗迷惑百姓。梁会派遣使者招引杨文德,杨文德派遣权寿胡率领二十名士兵来到梁会处,煽动州民,说李洪自称应王,两雄不能并存,如果你们需要我,先杀了李洪,我自然会来。梁会想要引杨文德来,诱骗李洪进入东城,立即斩下李洪的首级,送给杨文德。仇池镇将、淮阳公臣豹子派遣使者秘密前来,于本月二十四日到达臣的镇所,称杨文德接受了刘义隆的官职和爵位,领兵聚众,在仇池境内,扰乱民心,企图窃取城镇。而且梁会反叛以来,南边勾结杨文德,互相支援,武都的氐羌都互相勾结,为杨文德起兵,到处屯兵结寨,兵众已经集结,不久就会到来。臣守卫边镇,与贼兵相持,贼兵在东城,只隔一墙。但因为腹背受敌,攻城有疑虑,推测杨文德,不久就会来援助梁会。如果杨文德到来,百姓响应,贼党势力更大,用功更难。现在杨文德还未到,麦子还未成熟,应该迅速出击,时机正好。恳请皇上明鉴,及时派遣大军,帮助臣剿灭贼兵。”
表章还未得到回复,梁会谋划逃跑。之前,敕文在东城外挖掘了深沟,断绝了贼兵的退路。夜里,梁会用飞梯越过深沟逃跑。敕文事先在沟外严阵以待,从夜里战斗到天亮。敕文与众人商议说:“困兽犹斗,何况是人。贼兵知道没有生路,人人拼命,必定会伤害我们的士兵,不容易平定。如果给他们一条生路,贼兵必定上下离心,就容易攻克了。”众人都认为有道理。起初敕文用白虎幡向贼兵宣告说:“如果能投降,可以保全性命。”当时投降的有六百多人。梁会知道人心涣散,于是分头逃跑。敕文纵马追击,杀死大半,俘虏了四千五百多人。
略阳王元达因梁会之乱,聚众攻城,招引休官、屠各的民众,推举天水休官王宦兴为秦地王。敕文与临淮公莫真讨伐他们。军队驻扎在略阳,敕文派遣使者安抚劝谕。而元达等三千多人驻扎在松多川。于是分兵三路进攻。贼兵出营迎战,大败,俘虏了三千人。高宗时,与新平公周盆在清东攻打刘骏的将领殷孝祖,未能攻克。天安元年五月去世。
长子万护,将爵位让给弟弟翰。当时让爵的,只有万护和元氏侯赵辟恶的儿子元伯将爵位让给弟弟次兴,朝廷商议后同意了。
翰的族孙静,世宗时,历任征虏将军、武卫将军、太子左卫率,以才干著称。延昌年间,升迁为平北将军、恆州刺史、临朐都护,因事被免职。去世。
儿子熙,担任奉朝请。升迁为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与薛昙尚在凉州迎接蠕蠕主婆罗门。又担任镇远将军、河阴令。去世后,追赠为辅国将军、朔州刺史。
儿子缵,武定末年,担任颍川太守。
吕罗汉,本是东平寿张人。他的祖先,石勒时迁居幽州。祖父显,字子明。年轻时好学,性格廉洁正直,乡里有纠纷的人都来找他评理。慕容垂任命他为河间太守。皇始初年,率郡投降,太祖嘉奖他,赐爵魏昌男,任命为钜鹿太守。他清廉奉公,尽力救济百姓,妻子和孩子不免饥寒。百姓歌颂他说:“只有府君,克己清明。治理荒土,百姓安居乐业。愿他长寿无疆,享受长龄。”在任上去世。父亲温,字晞阳。擅长书法,乐善好施,有文武才略。世祖讨伐赫连昌,任命温为幢将。每次战斗都率先冲锋陷阵,每战必胜,因功被任命为宣威将军、奉车都尉。出任秦州司马,升迁为上党太守,善于劝课,有治名。去世后,追赠为平远将军、豫州刺史、野王侯,谥号为敬。
罗汉仁厚谨慎,年轻时以武干闻名。父亲温在秦州任职时,罗汉随侍。陇右的氐族杨难当率领数万人侵犯上邽,秦地的百姓大多响应。镇将元意头知道罗汉擅长射箭,一起登上西城楼,命令罗汉射杀杨难当的队将和士兵二十三人,箭无虚发。贼兵越来越多,罗汉建议说:“现在如果不出去迎战,向敌人示弱,众心离散,大事就完了。”意头认为他说得对,立即挑选了一千多骑兵,命令罗汉出战。罗汉与骑兵们策马大呼,直冲杨难当的军队,敌军纷纷溃败。杀死了杨难当的左右队骑八人,杨难当大惊。正好世祖赐给杨难当玺书,责备他跋扈,杨难当于是撤回仇池。意头将情况上报,世祖嘉奖他,征召为羽林中郎。
上邽的休官吕丰、屠各王飞廉等八千多户,占据险要之地反叛,皇帝下诏罗汉率领一千骑兵讨伐并擒获了他们。随军征讨悬瓠,罗汉与琅邪王司马楚之在驾前招抚,投降的有九千多户。到达盱眙时,多次击败贼军,擒获了他们的将领顾俨、李观之等。因功升迁为羽林中郎、幢将,赐爵乌程子,加建威将军。南安王余立时,罗汉仍然掌管宿卫。高宗的即位,罗汉有功。升迁为少卿,仍然担任幢将,进爵野王侯,加龙骧
将军。被任命为司卫监,后升任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封为山阳公,加封镇西将军。当蠕蠕侵犯边境时,显祖亲自讨伐,罗汉与右仆射南平公元目振一起都督中外军事。
后来出任镇西将军、秦益二州刺史。当时仇池的氐羌叛乱,进攻骆谷,镇将吴保元逃到百顷,向罗汉求援。罗汉率领步兵和骑兵随长孙观一起袭击氐羌,大败敌军,斩杀了他们的首领,叛军溃散。皇帝下诏给罗汉说:“你因勤劳而得到提拔,才能得以施展,内掌禁军,外治方岳,所受的褒奖和宠信,可以说是非常丰厚了。如果不是竭尽忠诚,怎么能名垂青史?仇池靠近边境,战事频繁,既劳累了士兵,也惊扰了百姓,这都是因为镇将不明智,绥靖不力所致。你应机而动,消灭了这些凶徒。陇右地势险要,民风刚烈,如果不以德引导,以刑约束,寇贼就无法平息,百姓也无法安宁。朕关心治国之道,希望远近都能清平安定。你可以召集豪强,选择合适的事情,以利民为先,益国为本,根据当地风俗,施行威惠。对于那些安土乐业、奉公勤私的人,要好好劝勉,不要剥夺他们的利益。明确宣告,表达朕的意愿。”
泾州的百姓张羌郎煽动陇东,聚集了千余人,州军讨伐未能制服。罗汉率领一千步兵和骑兵攻打张羌郎,将其擒获。仇池的氐羌叛乱更加严重,到处都有叛军,道路断绝。叛军首领蛩廉、符祈等人都接受了刘昱的官爵和铁券。略阳公伏阿奴担任都将,与罗汉一起讨伐,所到之处都击败了叛军,生擒了蛩廉、符祈等人。秦益地区偏远,南接仇池,西连赤水,诸羌依仗险要,多次叛乱。自从罗汉到任后,以威惠安抚,西戎感怀其德,境内安定。高祖下诏给罗汉说:“朕总揽万机,统治四海,希望弘扬古道,光大教化。因此内委群臣,外任方牧,正是志士建功立业的时机,忠臣立功的机会。然而赤水的诸羌居住在边境,如果不是你善于诱导,怎么能招抚他们?你所得到的马匹,上表请求进贡,朕嘉奖你的诚意,便下令收纳。马匹交给都牧,人口赐给你。”后来被征召为内都大官,审理案件,大多能查明实情。太和六年,罗汉在任上去世。高祖深感痛惜,赐予一套命服,追赠本官,谥号为庄公。
长子兴祖继承了山阳公的爵位,后来按例降为侯。景明元年去世。
兴祖的弟弟伯庆,担任中散,咸阳王禧的郎中令。
伯庆的弟弟世兴,担任校书郎。
罗汉的弟弟大檀,担任中散、恆农太守。
大檀的弟弟豹子,担任东莱镇将。后来改镇为州,代理光州事务。
豹子的弟弟七宝,担任侍御中散。后升任少卿,出任假节、龙骧将军、东雍州刺史。
孔伯恭,魏郡鄴人。父亲孔昭,始光初年,因为是密皇后的亲戚,被赐予汝阴侯的爵位,加封安东将军,后改封魏县侯,升任安南将军。孔昭性格温和豁达,有才干。出任赵郡太守,治理有方,名声显赫。后被征召为光禄大夫,转任中都大官。善于审理案件,明于政刑。升任侍中、镇东将军、幽州刺史,进封鲁郡公。和平二年去世,谥号为康公。长子罗汉,担任东宫洗马。次子伯恭,因父亲的功绩被任命为给事中。后来被赐予济阳男的爵位,加封鹰扬将军。出任安南将军、济州刺史,进封成阳公。后入朝担任散骑常侍。
显祖初年,刘彧的徐州刺史薛安都以彭城归附,刘彧派将领张永、沈攸之等人攻打薛安都,薛安都上表请求援救。显祖晋升伯恭为镇东将军,副尚书尉元前去救援。军队驻扎在秺,叛军将领周凯听说伯恭等人率军到来,弃军逃走。张永仍驻扎在下磕。张永的辎重在武原,伯恭等人攻占了武原。张永无计可施,率军撤退。当时是皇兴元年正月,天气极其寒冷,泗水结冰,张永与沈攸之弃船而逃,伯恭等人追击,俘虏和冻死的敌人很多。八月,伯恭写信给下邳、宿豫城内的守军说:“刘彧逆天而行,不察天命,还以为可以绝处逢生,依赖长江天险,竟敢派张永、周凯等人率领这些蚁众,送死彭城。大军未到,叛军首领已经溃逃。如今我们乘机而动,必将屠灭此城,平定吴会,吊民伐罪。希望你们及时归顺,自求多福。”当时沈攸之、吴憘公等人率领数万军队来援救下邳,驻扎在焦墟曲,距离下邳五十余里。伯恭派子都将侯汾等人率领五百骑兵在河南,奚升等人率领五百余骑兵在河北,南北夹击。伯恭秘密制造火车等攻城器械,准备水陆并进。沈攸之等人听说后,准备迎战,却率军退守樊阶城。伯恭又命令子都将孙天庆等人率领六千步兵和骑兵向零中峡进发,砍断清水路。刘彧的宁朔将军陈显达率领两千人逆流而上,迎接沈攸之,驻扎在睢清合口。伯恭率军渡水,大败陈显达的军队,俘虏斩杀了十九人。沈攸之听说陈显达战败,顺流而下撤退。伯恭分派诸将,沿清水南北两岸,追击沈攸之的军队。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进发,将军队分为两路,派司马范师子等人在清水南岸,伯恭从清水西岸,与沈攸之交战,大败敌军。斩杀了敌将姜产之、高遵世及丘幼弼、丘隆先、沈荣宗、陆道景等人,沈攸之、吴憘公等人轻骑逃走。乘胜追击八十余里,缴获了大量的军资器械。进攻宿豫,刘彧的守将鲁僧遵弃城夜逃。又派将领孔太恆等人率领一千骑兵,南讨淮阳,刘彧的太守崔武仲焚城南逃,于是占据了淮阳。二年,任命伯恭为散骑常侍、都督徐南兗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彭城镇将、东海公。三年十月去世,追赠镇东大将军、东海王,谥号为桓。
伯恭的弟弟伯逊,担任中书囗士,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鲁郡公。被任命为镇东将军、东莱镇将,后转任本将军、东徐州刺史。因事被免官,后在家中去世。
史臣评论说:韩茂、皮豹子、封敕文、吕罗汉、孔伯恭作为将领,都以沉着勇敢、仁厚抚众著称。他们功成名就,不是偶然的。与那些只追求一战之利,侥幸获得短暂胜利的人,岂能相提并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三十九-注解
韩茂:北魏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皮豹子:北魏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封敕文:北魏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吕罗汉:北魏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孔伯恭:北魏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覆津: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义隆: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其在位期间注重军事防御。
晋寿、白水:古代地名,晋寿位于今四川省境内,白水位于今甘肃省境内,均为古代粮草运输的重要地点。
汉川、武兴:古代地名,汉川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武兴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均为古代军事重镇。
甘泉: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粮草储备地。
统万、安定:古代军事重镇,统万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安定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长安:古代中国的重要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历史上多次作为军事和政治中心。
文德:指北魏将领皮豹子的字,他在北魏时期担任重要军事职务。
梁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南部和四川省北部,是古代军事要地。
仇池: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陇南市。
武都: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陇南市。
秦陇:指今陕西、甘肃一带,古代为军事要地。
高平:古代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古代军事重镇。
祁山: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此北伐。
两当: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清东: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聊城市附近。
天水: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军事重镇。
瑕丘: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古代为军事要地,多民族聚居。
石楼: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乐安王良:北魏时期的宗室将领,曾参与讨伐河西诸胡。
淮阳王:北魏时期的封号,豹子死后被追赠为淮阳王。
吐谷浑:古代民族名,主要活动在今青海、甘肃一带。
凉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
枹罕: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仇池镇将:北魏时期的军事职务,负责镇守仇池地区。
南康侯:北魏时期的封号,喜因功被封为南康侯。
葭芦: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建安: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浊水: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军事要地。
骆谷: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南天水郡: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军事重镇。
豫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古代军事重镇。
开府:古代官职名,指开设府署,自选僚属,是高级官员的一种特权。
冀青二州刺史:冀州和青州的刺史,刺史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一州的军政事务。
关内侯:古代爵位名,属于侯爵的一种,通常授予有功的将领或官员。
侍御长: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侍从和护卫工作。
龙骧将军:古代将军名号,龙骧意指威武如龙,常用于表彰战功显赫的将领。
定州刺史:定州的刺史,定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
章武侯:古代爵位名,章武意指文治武功,是对有功之臣的封号。
谥曰隐: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评价,’隐’字通常表示谦逊、低调。
中散:古代官职名,属于中低级官员,负责文书起草等工作。
西部尚书:古代官职名,尚书是中央行政机构的重要官员,西部尚书可能负责西部地区的行政事务。
使持节:古代官职名,持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力,使持节则是临时性的高级官职。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名,皇帝的近臣,负责随侍皇帝,参与朝政。
镇西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西部边境的军事防御。
领护西夷校尉:古代官职名,负责西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
秦益二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秦州和益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天水公:古代爵位名,天水是地名,公是爵位的一种。
上邽: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附近。
安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安远意指安定远方,常用于表彰边疆战功。
广川公:古代爵位名,广川是地名,公是爵位的一种。
陇右:古代地理区域名,指今甘肃省一带。
武始: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附近。
金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兰州市。
边冏:人名,金城地区的叛乱首领。
天水梁会:人名,天水地区的叛乱首领。
氐羌:古代民族名,主要活动在今甘肃、四川一带。
休官:古代民族名,主要活动在今甘肃一带。
屠各:古代民族名,主要活动在今甘肃一带。
南岭: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附近。
北岭: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附近。
安丰公:古代爵位名,安丰是地名,公是爵位的一种。
闾根:人名,安丰公的名字。
路那罗:人名,安定地区的叛乱首领。
李洪:人名,仇池地区的叛乱首领。
杨文德:人名,仇池地区的叛乱首领。
权寿胡:人名,杨文德的部将。
淮阳公:古代爵位名,淮阳是地名,公是爵位的一种。
豹子:人名,淮阳公的名字。
刘义隆:人名,南朝宋的皇帝。
略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附近。
元达:人名,略阳地区的叛乱首领。
临淮公:古代爵位名,临淮是地名,公是爵位的一种。
莫真:人名,临淮公的名字。
松多川: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附近。
高宗:北魏皇帝拓跋濬的庙号。
新平公:古代爵位名,新平是地名,公是爵位的一种。
周盆:人名,新平公的名字。
刘骏:人名,南朝宋的皇帝。
殷孝祖:人名,刘骏的部将。
天安:北魏的年号,公元466年至467年。
万护:人名,敕文的长子。
翰:人名,敕文的次子。
元氏侯:古代爵位名,元氏是地名,侯是爵位的一种。
赵辟恶:人名,元氏侯的名字。
元伯:人名,赵辟恶的长子。
次兴:人名,赵辟恶的次子。
静:人名,翰的族孙。
世宗: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庙号。
征虏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征虏意指征讨外敌,常用于表彰战功。
武卫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皇宫的护卫工作。
太子左卫率:古代官职名,负责太子的护卫工作。
平北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平北意指平定北方,常用于表彰边疆战功。
恆州刺史:恆州的刺史,恆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
临朐都护:古代官职名,临朐是地名,都护是负责边疆地区军政事务的官员。
熙:人名,静的儿子。
奉朝请:古代官职名,负责朝廷的礼仪和接待工作。
员外散骑侍郎:古代官职名,员外意指编制外,散骑侍郎是负责皇帝侍从的官员。
给事中: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文书起草和顾问工作。
薛昙尚:人名,北魏的官员。
蠕蠕:古代对柔然族的称呼,柔然是活跃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婆罗门:人名,蠕蠕的首领。
镇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镇远意指镇守远方,常用于表彰边疆战功。
河阴令:古代官职名,河阴是地名,令是县级行政长官。
辅国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辅国意指辅佐国家,常用于表彰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将领。
朔州刺史:朔州的刺史,朔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
缵:人名,熙的儿子。
武定:北魏的年号,公元543年至550年。
颍川太守:颍川的太守,颍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
东平寿张: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平县。
石勒:人名,后赵的开国皇帝。
幽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附近。
显:人名,吕罗汉的祖父。
子明:人名,显的字。
慕容垂:人名,后燕的开国皇帝。
河间太守:河间的太守,河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
皇始:北魏的年号,公元396年至398年。
太祖:北魏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魏昌男:古代爵位名,魏昌是地名,男是爵位的一种。
钜鹿太守:钜鹿的太守,钜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
温:人名,吕罗汉的父亲。
晞阳:人名,温的字。
世祖: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庙号。
赫连昌:人名,夏国的皇帝。
幢将:古代官职名,幢意指旗帜,幢将是负责指挥军队的将领。
宣威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宣威意指宣扬威德,常用于表彰战功。
奉车都尉: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车辆和仪仗。
秦州司马:秦州的司马,司马是负责军事事务的官员。
上党太守:上党的太守,上党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
平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平远意指平定远方,常用于表彰边疆战功。
豫州刺史:豫州的刺史,豫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
野王侯:古代爵位名,野王是地名,侯是爵位的一种。
敬:谥号,表示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评价。
罗汉:人名,吕罗汉的名字。
仁笃慎密:形容吕罗汉的品德,仁笃意指仁厚,慎密意指谨慎周密。
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武干:指军事才能。
陇右氐:陇右地区的氐族人。
杨难当:人名,陇右氐族的首领。
元意头:人名,秦州的镇将。
羽林中郎:古代官职名,羽林是皇帝的禁卫军,中郎是中级军官。
休官吕丰:人名,休官族的首领。
屠各王飞廉:人名,屠各族的首领。
悬瓠: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
琅邪王:古代爵位名,琅邪是地名,王是爵位的一种。
司马楚之:人名,琅邪王的名字。
盱眙: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盱眙县。
顾俨:人名,叛军的将领。
李观之:人名,叛军的将领。
乌程子:古代爵位名,乌程是地名,子是爵位的一种。
建威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建威意指建立威德,常用于表彰战功。
南安王余:人名,北魏的宗室。
宿卫:指皇帝的禁卫军。
少卿:古代官职名,少卿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副职官员。
司卫监: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的警卫工作。
殿中尚书: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管理皇帝的文书和诏令。
山阳公:古代爵位名,属于公爵,通常授予有功的贵族或将领。
显祖:北魏孝文帝的祖父拓跋焘的庙号。
都督中外军事: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全国军事事务。
仇池氐羌:仇池是古代地名,氐羌是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甘肃、四川一带。
百顷: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渠帅:古代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竹帛:古代用来书写文字的竹简和帛书,引申为史书。
豪右:古代对地方豪强的称呼。
泾州: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赤水: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内都大官: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谥:古代对死者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生前的功绩或品德。
魏郡鄴: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一带。
密皇后:北魏孝文帝的祖母,拓跋焘的皇后。
汝阴侯:古代爵位名,属于侯爵。
安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东部边境的军事防御。
魏县侯:古代爵位名,属于侯爵。
安南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南部边境的军事防御。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皇帝的礼仪和祭祀事务。
中都大官:古代官职名,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鲁郡公:古代爵位名,属于公爵。
济阳男:古代爵位名,属于男爵。
鹰扬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军事指挥。
成阳公:古代爵位名,属于公爵。
彭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
下邳: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邳州市。
宿豫: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
淮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
东海公:古代爵位名,属于公爵。
镇东大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东部边境的军事防御。
东海王:古代爵位名,属于王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三十九-评注
《韩茂传》是北魏时期的一篇重要传记,详细记载了韩茂的生平事迹和军事成就。韩茂作为北魏太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其勇猛善战、善于抚众的形象在文中得到了充分展现。韩茂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而且在政治上也表现出色,历任多个重要职位,最终被封为安定公,谥号桓王。
韩茂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其骑射技艺和战场指挥能力上。文中提到他在太宗亲征丁零翟猛时,因在风中持幢不倒而受到太宗的赏识,这体现了他的稳定性和力量。此后,他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讨伐赫连昌、统万、平凉等战役中,屡次大破敌军,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韩茂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他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如侍中、尚书左仆射等,表现出其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韩茂的沉毅笃实、论议合理的性格特点,使他在朝廷中备受推崇。
韩茂的家族也颇为显赫,其长子备和次子均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在各自的职位上表现出色。尤其是均,他在定州、冀州等地任职时,恤民廉谨,广设方略,禁断奸邪,使当地治安大为改善,展现了其治理才能。
《韩茂传》不仅是对韩茂个人生平的记录,也反映了北魏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通过对韩茂事迹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北魏时期将领的选拔标准、军事策略以及朝廷对功臣的封赏方式。韩茂的军事成就和政治智慧,使他成为北魏时期的重要人物,其事迹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皮豹子等其他将领的事迹,这些将领的军事才能和战功,进一步丰富了北魏时期的军事历史。皮豹子在仇池地区的战役中表现尤为突出,其军事策略和指挥能力,使他在对南朝宋的战争中屡次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韩茂传》通过对韩茂及其家族事迹的详细记载,展现了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韩茂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其成为北魏时期的重要人物,其事迹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北魏时期将领皮豹子及其子皮喜在军事上的活动,反映了北魏与南朝宋、吐谷浑等势力的军事对抗。文本通过详细的军事部署和战斗过程,展现了北魏在西北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及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北魏时期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尤其是与南朝宋、吐谷浑等势力的频繁冲突。北魏通过军事手段巩固边疆,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同时,文中提到的‘仇池’‘武都’等地,均为古代氐族的聚居地,表明北魏在处理边疆问题时,不仅要应对外敌,还要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复杂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北魏军队的战术运用和将领的指挥才能。例如,豹子在面对南朝宋的增兵运粮时,冷静分析敌我形势,提出了‘牢城自守’的策略,体现了其军事智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北魏时期的军事制度、边疆政策以及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通过对豹子、皮喜等将领的军事活动的描述,可以窥见北魏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布局及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策略。此外,文中提到的‘仇池’‘武都’等地,也为研究古代氐族的历史提供了线索。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为我们了解北魏时期的军事、政治和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通过对这段文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北魏在边疆地区的统治策略及其与周边势力的互动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将领敕文和吕罗汉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军事冲突和民族关系。敕文作为北魏的重要将领,多次参与平定边疆叛乱,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在平定吐谷浑、金城边冏、天水梁会等叛乱中,表现出果断的决策和灵活的战术,尤其是在枹罕之战中,通过分兵突袭和火攻,成功击溃叛军,显示了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吕罗汉则以其勇猛善战和忠诚著称,他在陇右氐族的叛乱中,凭借出色的箭术和勇敢的战斗精神,成功击退了杨难当的进攻,赢得了世祖的赏识。吕罗汉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参与了高宗的即位,显示了其在北魏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两位将领的军事功绩,还反映了北魏时期边疆地区的复杂局势和民族关系。氐羌、休官、屠各等少数民族的叛乱,显示了当时边疆地区的不稳定性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性。敕文和吕罗汉的成功平叛,不仅巩固了北魏的边疆防御,也为后来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练,叙事清晰,通过对具体战役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将领们的英勇形象和军事智慧。尤其是对敕文在枹罕之战中的战术描写,以及对吕罗汉在陇右之战中的英勇表现的刻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记录了北魏时期的军事和政治事件,还通过生动的叙事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将领们的英勇形象和军事才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魏时期的边疆局势和民族关系,以及当时将领们的军事智慧和战斗精神。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将领吕罗汉和孔伯恭的军事生涯及其功绩。吕罗汉在北魏显祖时期担任重要军事职务,参与了多次对外战争,尤其是在对抗柔然和仇池氐羌的战役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吕罗汉的军事生涯始于司卫监,后逐步晋升至散骑常侍、殿中尚书等要职,最终被封为山阳公,并加封镇西将军。他在对抗柔然入侵时,与右仆射南平公元目振共同都督中外军事,成功击退了柔然的进攻。此后,他又被任命为秦益二州刺史,负责镇守西部边境。在仇池氐羌叛乱时,吕罗汉率军击溃叛军,斩杀了叛军首领,稳定了边境局势。
吕罗汉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在治理地方时也展现了其政治才能。他在陇右地区推行德政,以德服人,同时辅以刑罚,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边境得以安宁。他的治理方式得到了北魏高祖的赞赏,高祖在诏书中称赞他‘内总禁旅,外临方岳’,并希望他能够继续‘尽节竭诚’,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
孔伯恭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位重要将领,他在对抗刘彧的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彭城之战中,他率军击退了刘彧的进攻,成功保卫了彭城。此后,他又在宿豫、淮阳等地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最终被封为东海公,并加封镇东大将军。
孔伯恭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他在治理地方时也展现了其政治智慧。他在下邳、宿豫等地推行德政,安抚百姓,使得这些地区得以稳定。他的治理方式得到了北魏朝廷的认可,最终被封为东海王,并追谥为桓。
总的来说,吕罗汉和孔伯恭是北魏时期两位杰出的将领,他们不仅在军事上屡立战功,在治理地方时也展现了其政治才能。他们的功绩不仅为北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