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七十七

作者: 魏收(505年—572年),北齐史学家。他主持编撰了《魏书》。

年代:北齐(6世纪)。

内容简要:共114卷,记载了北魏的历史。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是研究北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七十七-原文

狼藉,为御史中尉李平所纠,免官。

后行豫州事,寻即真。

坐遣子析户,分隶三县,广占田宅,藏匿官奴,障吝陂苇,侵盗公私,为御史中尉王显所弹,免官。

后累迁平北将军、瀛州刺史。

贪暴安忍,民庶患之。

尝出猎州北,单骑至于民村。

井有汲水妇人,暹令饮马,因问曰:“崔瀛州何如?”

妇人不知其暹也,答曰:“百姓何罪,得如此癞兒刺史!”

暹默然而去。

以不称职被解还京。

武川镇反,诏暹为都督,隶大都督李同崇讨之。

违崇节度,为贼所败,单骑潜还。

禁于廷尉。

以女妓园田货元义,获免。

建义初遇害于河阴。

赠司徒公、冀州刺史,追封武津县公。

子瓚,字绍珍。位兼尚书左丞,卒。

瓚妻,庄帝妹也,后封襄城长公主,故特赠瓚冀州刺史。

子茂,字祖昂,袭祖爵。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

青州刺史范之子。

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

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秉法清勤,引为治书侍御史。

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

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

久之,行河南尹,寻即真。

肃宗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

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储兵积粟,以为边备。

未几,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

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匿于悦第,时还其家,道元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

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悦等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遂为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

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谷楷,昌黎人,濮阳公浑曾孙。

稍迁奉车都尉。

时沙门法庆反于冀州,虽大军讨破,而妖帅尚未枭除。

诏楷诣冀州追捕,皆擒获之。

楷眇一目而性甚严忍,前后奉使皆以酷暴为名。

时人号曰“瞎虎”。

寻为城门校尉,卒。

史臣曰:士之立名,其途不一,或以循良进,或以严酷显。

故宽猛相资,德刑互设,然不严而化,君子所先。

于洛侯等为恶不同,同归于酷。

肆其毒螫,多行残忍。

贱人肌肤,同诸木石;轻人性命,甚于刍狗。

长恶不悛,鲜有不及。

故或身婴罪戮,或忧恚值陨,异途皆毙,各其宜焉。

凡百君子,以为有天道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七十七-译文

崔暹因行为不检点,被御史中尉李平弹劾,被免去官职。

后来代理豫州事务,不久正式任命。

因派遣儿子分家,分属三个县,广占田宅,藏匿官奴,霸占陂塘芦苇,侵吞公私财物,被御史中尉王显弹劾,被免去官职。

后来多次升迁至平北将军、瀛州刺史。

他贪婪残暴,百姓深受其害。

曾经在州北打猎,独自骑马到民村。

井边有个打水的妇人,崔暹让她饮马,顺便问道:“崔瀛州怎么样?”

妇人不知道他就是崔暹,回答说:“百姓有什么罪,竟然遇到这样的癞皮刺史!”

崔暹默默离开。

因不称职被解职回京。

武川镇叛乱,朝廷下诏任命崔暹为都督,隶属大都督李同崇讨伐叛军。

他违背李同崇的指挥,被叛军打败,独自骑马潜逃回来。

被关押在廷尉。

用女妓和园田贿赂元义,得以免罪。

建义初年在河阴遇害。

追赠为司徒公、冀州刺史,追封为武津县公。

他的儿子崔瓚,字绍珍。官至尚书左丞,去世。

崔瓚的妻子是庄帝的妹妹,后来被封为襄城长公主,因此特别追赠崔瓚为冀州刺史。

崔瓚的儿子崔茂,字祖昂,继承了祖父的爵位。

郦道元,字善长,是范阳人。

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

太和年间,担任尚书主客郎。

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郦道元执法清廉勤勉,推荐他为治书侍御史。

多次升迁至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

他以威猛治理,蛮族百姓到朝廷控告他苛刻严厉,因此被免去官职。

很久以后,代理河南尹,不久正式任命。

肃宗将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等镇改为州,郡县戍名按照古城邑的标准。

下诏任命郦道元为持节兼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划设立,裁减去留,储备兵力和粮食,作为边防准备。

不久,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郦道元一向以严厉著称。

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爱身边的丘念,经常与他同床共枕。

选拔州官时,大多由丘念决定。

丘念藏在元悦的府邸,有时回家,郦道元将丘念逮捕入狱。

元悦向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太后下诏赦免他。

郦道元坚持执行命令,因此弹劾元悦。

当时雍州刺史萧宝夤的反叛迹象逐渐显露,元悦等人暗示朝廷派遣郦道元为关右大使,结果被萧宝夤杀害,死在阴盘驿亭。

郦道元好学,博览奇书。

撰写了《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还有《七聘》及其他文章,都流传于世。

然而他与兄弟关系不和睦,多有猜忌,当时舆论对他评价不高。

谷楷,昌黎人,是濮阳公谷浑的曾孙。

逐渐升迁至奉车都尉。

当时僧人法庆在冀州叛乱,虽然大军讨伐平定了叛乱,但妖帅尚未被消灭。

朝廷下诏命令谷楷到冀州追捕,全部擒获。

谷楷瞎了一只眼,性格非常严厉残忍,前后奉命出使都以酷暴著称。

当时人称他为“瞎虎”。

不久担任城门校尉,去世。

史臣评论说:士人立名,途径不一,有的以循良晋升,有的以严酷显名。

所以宽猛相辅相成,德刑并设,然而不严而化,是君子所推崇的。

于洛侯等人作恶不同,但都归于残酷。

他们肆意毒害,多行残忍之事。

轻视人的肌肤,如同木石;轻视人的性命,甚于草狗。

长期作恶不改,很少有不遭报应的。

所以有的身陷罪戮,有的忧愤而死,不同的途径都走向灭亡,各得其所。

所有君子,都认为这是天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七十七-注解

于洛侯:北魏时期的官员,以残酷和贪婪著称,曾任秦州刺史,因过度使用酷刑和贪污被处死。

胡泥:北魏官员,历任司卫监、幽州刺史等职,以不畏权贵和严格执行法律闻名,但因暴虐和受贿被赐自尽。

李洪之:原名李文通,北魏官员,曾为沙门,后还俗,历任河内太守、怀州刺史等职,以严苛和酷虐著称,后因贪污和暴虐被赐自尽。

高遵:字世礼,北魏官员,历任中书侍郎、齐州刺史等职,以不廉洁和强征民财著称,因贪污和暴虐被赐自尽。

淳风:指古代社会的纯朴风俗。

奸黠:指狡猾奸诈之人。

法令滋章:指法律条文日益繁多。

弄禁多设:指禁令和限制措施增多。

仁恕:指仁爱和宽恕。

威猛:指威严和勇猛。

魏氏:指北魏王朝。

戎马:指战争和军事。

武功:指军事成就。

刑罚:指法律制裁和惩罚。

肃厉:指严厉和严肃。

猛酷:指残酷和严厉。

劳旧:指因功勋而获得的职位。

秦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管理秦州地区。

司卫监: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永城侯:北魏时期的爵位。

幽州刺史:幽州的行政长官,幽州今北京一带。

范阳公:北魏时期的爵位。

平东将军:北魏时期的军职。

定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管理定州地区。

太华殿:北魏时期的宫殿名称。

沙门:指佛教僧侣。

狄道护军:北魏时期的军职。

安阳男:北魏时期的爵位。

永昌王仁:北魏时期的王爵。

元后:指北魏高宗文成帝的皇后。

高宗:指北魏文成帝。

显祖:指北魏献文帝。

昭太后:指北魏献文帝的母亲。

河内太守: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管理河内地区。

任城侯:北魏时期的爵位。

怀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管理怀州地区。

汲郡公:北魏时期的爵位。

内都大官:北魏时期的官职。

河西都将:北魏时期的军职。

尚书外都大官:北魏时期的官职。

安南将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南方边境的防御。

秦益二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管理秦州和益州地区。

赤葩渴郎羌:指居住在深山中的羌族部落。

勃海蓚:指勃海郡的蓚县。

沧水太守: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管理沧水地区。

中书令: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中书省的事务。

乐浪王侍郎:北魏时期的官职。

安昌子:北魏时期的爵位。

太祝令: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祭祀事务。

立忠将军:北魏时期的军职。

齐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管理齐州地区。

酷之响:指高遵的残酷行为引起的反响。

帝:指北魏孝文帝元宏。

鄴:今河北临漳县,北魏时期的都城之一。

遵:高遵,北魏官员,因贪婪和残酷被赐死。

赦宥:赦免和宽恕。

行宫: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殿。

诮让:责备和谴责。

济阴王:北魏宗室,因犯罪被处死。

廷尉少卿:负责司法审判的官员。

刘述:北魏官员,负责审理高遵案件。

沙门道登:佛教僧人,与高遵有交情。

高祖: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祖父拓跋珪。

元荣:高遵的儿子,因父亲被赐死而赴洛阳申冤。

尚书右丞:尚书省的副职官员。

西道行台:负责西部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的机构。

高平镇:今山西高平市,北魏时期的军事重镇。

次文:高遵的弟弟,因财产纠纷与高遵不和。

张赦提:北魏官员,因剿灭盗贼有功,后因贪污被赐死。

中山安喜:今河北定州市,北魏时期的郡县。

虎贲中郎:负责皇帝安全的禁军将领。

灵丘、雁门:今山西灵丘县和代县,北魏时期的郡县。

游徼军将:负责巡逻和追捕盗贼的将领。

冠军将军:北魏时期的将军称号。

安喜侯:北魏时期的爵位。

中散: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监察和弹劾。

李真香:北魏官员,负责调查张赦提的贪污案件。

太尉:北魏时期的最高军事长官。

东阳王丕:北魏宗室,封东阳王。

大辟:古代死刑的一种。

华山太守:华山郡的行政长官,华山郡今陕西华阴市。

赵霸:北魏官员,因残酷暴虐被免职。

崔光:北魏官员,负责弹劾赵霸。

羊祉:北魏官员,因残酷和贪污被弹劾。

太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市,北魏时期的郡县。

晋太仆卿琇:羊祉的祖先,晋朝时期的官员。

世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邹山:今山东邹城市,北魏时期的郡县。

鲁郡太守:鲁郡的行政长官,鲁郡今山东曲阜市。

钜平子:北魏时期的爵位。

雁门太守:雁门郡的行政长官,雁门郡今山西代县。

司空令辅国长史: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辅佐司空。

将作都将:负责工程建设的官员。

左军将军:北魏时期的将军称号。

梁州军司:梁州的军事长官,梁州今陕西汉中市。

叛氐:指反叛的氐族部落。

王师伐蜀:指北魏军队攻打蜀地。

益州刺史:益州的行政长官,益州今四川成都市。

剑阁:今四川剑阁县,北魏时期的军事重镇。

秦梁二州刺史:秦州和梁州的行政长官,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征虏将军:北魏时期的将军称号。

光禄大夫: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礼仪和祭祀。

假平南将军:北魏时期的将军称号。

涪:今四川绵阳市,北魏时期的郡县。

世宗:北魏宣武帝元恪。

平北将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北方边境的防御。

安东将军:北魏时期的将军称号。

兗州刺史:兗州的行政长官,兗州今山东兖州市。

太常少卿:负责礼仪和祭祀的官员。

元端:北魏官员,负责议定谥号。

刘台龙:北魏官员,负责议定谥号。

谥法:古代评定谥号的规则。

景:谥号,意为“光明正大”。

侍中: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辅佐皇帝。

侯刚:北魏官员,负责驳斥谥号。

给事黄门侍郎:北魏时期的官职,负责文书和奏章。

元纂:北魏官员,负责驳斥谥号。

灵太后:指北魏灵太后,北魏孝明帝的母亲。

司徒右长史:司徒府的副职官员。

张烈:北魏官员,负责议定谥号。

主簿:负责文书和档案的官员。

李韶:北魏官员,负责议定谥号。

崔暹:北魏官员,因贪污和残酷被弹劾。

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北魏时期的郡县。

荥阳、颍川:今河南荥阳市和许昌市,北魏时期的郡县。

南兗州刺史:南兗州的行政长官,南兗州今江苏扬州市。

狼藉:形容行为不检点,名声败坏。

御史中尉: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维护法律。

豫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河南省一带。

瀛州刺史:瀛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

武川镇:古代中国的一个军事重镇,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都督:古代军事官职,负责指挥一定区域的军队。

廷尉:古代中国的司法机构,负责审理重大案件。

司徒公: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位列三公之一。

冀州刺史:冀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

尚书左丞:古代中国的高级官职,负责协助尚书处理政务。

庄帝:指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襄城长公主:古代中国皇族女性的封号。

郦道元:北魏时期的著名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范阳: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

尚书主客郎:古代官职,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和处理外交事务。

治书侍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和法律事务。

辅国将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辅助国家军事事务。

东荆州刺史:东荆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

河南尹: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河南地区的行政事务。

黄门侍郎: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文书和传达命令。

司州牧: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司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汝南王:古代中国的一个王爵封号。

雍州刺史:雍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刺史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

关右大使:古代官职,负责关右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阴盘驿亭:古代中国的一个驿站,位于今陕西省一带。

水经:古代中国的地理著作,郦道元为其作注。

本志:郦道元的著作之一,内容不详。

七聘:郦道元的著作之一,内容不详。

谷楷:北魏时期的官员,以严酷著称。

昌黎:古代中国的一个郡,位于今辽宁省一带。

濮阳公:古代中国的一个公爵封号。

奉车都尉: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车辆和出行事务。

沙门法庆:北魏时期的佛教领袖,曾发动叛乱。

冀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河北省一带。

城门校尉:古代官职,负责城门的守卫和管理。

史臣:指撰写历史的官员。

循良:指官员以廉洁和善政著称。

严酷:指官员以严厉和残酷著称。

宽猛相资:指治理国家时,宽厚和严厉相辅相成。

德刑互设:指治理国家时,德治和刑罚相互配合。

不严而化:指通过不严厉的手段来教化人民。

君子:指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天道:指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七十七-评注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北魏时期几位官员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们的暴虐和贪污行为,以及最终的悲惨结局。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窥见北魏时期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

首先,文中提到的于洛侯、胡泥、李洪之和高遵等人,都是北魏时期的重要官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暴虐和贪污。于洛侯在秦州刺史任上,不仅贪污,还滥用酷刑,甚至对百姓进行残酷的惩罚,最终导致百姓的反叛,被朝廷处死。胡泥虽然以不畏权贵和严格执行法律闻名,但也因暴虐和受贿被赐自尽。李洪之和高遵则是因为贪污和暴虐被赐自尽。这些官员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其次,文中还提到了北魏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北魏以戎马定王业,武功平海内,治任刑罚,肃厉为本,猛酷之伦,所以列之今史。这说明北魏时期的政治环境是严厉和残酷的,法律条文繁多,禁令和限制措施增多,官员们普遍缺乏仁爱和宽恕之心,而是以威严和勇猛为手段来治理国家。这种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导致了官员们的暴虐和贪污行为,也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北魏时期的宗族关系和官场文化。李洪之因为与元后的关系,得以在官场上获得高位,但他也因此陷入了宗族关系的纷争中,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高遵则因为出身低贱,受到兄长的欺侮,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官职,但也因为贪污和暴虐被赐自尽。这些描述反映了北魏时期官场的复杂和残酷,也揭示了宗族关系在官场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几位官员生平的描述,揭示了北魏时期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也揭示了宗族关系在官场中的重要性。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几位官员的贪婪、残酷和最终的悲惨结局,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法律的严酷。高遵因贪婪和残酷被赐死,其子元荣虽赴洛阳申冤,但最终未能改变父亲的命运。张赦提因剿灭盗贼有功,但后来因贪污被赐死,其妻段氏也因贪婪而连累丈夫。羊祉虽在军事上有一定成就,但因残酷和贪污被弹劾,死后谥号争议不断。崔暹则因贪污和残酷被弹劾,最终被免职。

这些官员的命运反映了北魏时期官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他们或因功成名就,或因贪婪残酷,最终都难逃法律的制裁。这段文字不仅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也反映了北魏法律的严酷性。官员们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命运,也连累了家人和下属。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官员道德和行为的高度要求。官员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德行,否则即使有功也会因失德而受到惩罚。这种对官员道德的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廉洁和公正的追求。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生动地描绘了北魏官场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官场的紧张氛围和人物的复杂心理。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北魏时期的官场和法律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官员命运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和法律的严酷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北魏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几位官员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性和官员的不同命运。通过对这些官员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北魏时期官场的腐败和严酷,以及官员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沉浮。

首先,崔暹的故事揭示了官员的贪暴和不称职。崔暹在担任瀛州刺史期间,贪暴安忍,民庶患之。他的行为不仅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还导致了他在官场上的失败。崔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官员的失职。

其次,郦道元的故事则展示了一位严猛官员的形象。郦道元以严猛著称,他在担任东荆州刺史期间,威猛为治,但因其刻峻而被蛮民诣阙讼,最终被免官。郦道元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官员在治理边疆地区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最后,谷楷的故事则展示了一位以酷暴著称的官员。谷楷在追捕沙门法庆的叛乱分子时,以酷暴为名,时人号曰“瞎虎”。谷楷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官员在执行任务时所采取的极端手段,以及这些手段对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几位官员的描述,揭示了北魏时期官场的复杂性和官员的不同命运。这些官员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北魏时期历史的重要线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魏书-列传-卷七十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5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