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鞠通(1758年—1836年),清代医学家。他以研究温病学闻名,著有《温病条辨》。
年代:清代(19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6卷,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书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的理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外感总数论-原文
天以六气生万物,其错综变化无形之妙用,愚者未易窥测,而人之受病,即从此而来。
近人止知六气太过曰六淫之邪,《内经》亦未穷极其变。
夫六气伤人,岂界限清楚毫无兼气也哉!
以六乘六,盖三十六病也。
夫天地大道之数,无不始于一,而成于三,如一三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始备。
六气为病,必再以三十六数,乘三十六,得一千二百九十六条,而外感之数始穷。
此中犹不兼内伤,若兼内伤,则靡可纪极矣。
呜呼!近人凡见外感,主以一柴葛解肌汤,岂不谬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外感总数论-译文
天通过六种气候来生成万物,这六种气候的复杂变化和无形的作用,普通人难以理解,而人之所以生病,正是由于这些气候的影响。
现代人只知道六种气候过度称为六淫之邪,《内经》也没有完全揭示其变化。
六种气候对人体的伤害,怎么可能界限分明,没有其他气候的混合呢!
用六乘以六,总共有三十六种疾病。
天地的大道之数,无一不是从一开始,然后形成于三,比如一三得三,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这样黄钟(古代音律的基础)才完备。
六种气候引起的疾病,必须再用三十六这个数,乘以三十六,得到一千二百九十六条,这样外感病的种类才算穷尽。
这其中还不包括内伤,如果加上内伤,那么疾病的数量就无法计算了。
唉!现代人一见到外感病,就主要用一种柴葛解肌汤来治疗,这岂不是大错特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外感总数论-注解
六气:在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中,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候现象,它们被认为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六淫:六淫是指六气过度或异常,成为致病因素,即风淫、寒淫、暑淫、湿淫、燥淫、火淫。
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钟:黄钟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十二律之一,象征着音乐的开始和基础,这里用来比喻事物的起始和根本。
柴葛解肌汤: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身痛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外感总数论-评注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医理论中六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六气如何转化为六淫成为致病因素。作者通过对《内经》的引用,强调了六气变化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指出六气伤人并非界限分明,而是相互交织,形成多种复杂的病症。
文章通过数学的方式,将六气的复杂性量化,提出了六气相乘得三十六病,再乘三十六得一千二百九十六条外感之数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展示了中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也反映了古代医家对疾病分类和诊断的精细考量。
作者批评了近人对外感病症的简单化处理,指出仅用柴葛解肌汤治疗所有外感病症是不科学的,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这种批评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医学实践严谨态度的坚持。
整体而言,本文不仅是对中医六气理论的深入解读,也是对中医治疗原则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六气与六淫的探讨,作者展示了中医理论的复杂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对现代医学实践提出了宝贵的批评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