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作者: 吴鞠通(1758年—1836年),清代医学家。他以研究温病学闻名,著有《温病条辨》。

年代:清代(19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6卷,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书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的理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原文

儒书有经子史集,医书亦有经子史集。

《灵枢》、《素问》、《神农本经》、《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为医门之经;而诸家注论、治验、类案、本草、方书等,则医之子、史、集也。

经细而子、史、集粗,经纯而子、史、集杂,理固然也。

学人必不可不尊经,不尊经则学无根柢,或流于异端;然尊经太过,死于句下,则为贤者过之,《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

不肖者不知有经,仲景先师所谓∶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自汉时而已然矣,遑问后世,此道之所以常不明而常不行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译文

儒家书籍有经、子、史、集之分,医学书籍也有经、子、史、集之分。

《灵枢》、《素问》、《神农本经》、《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是医学的经典;而各家的注释、论述、治疗经验、病例分类、本草、方书等,则是医学的子、史、集。

经典精细而子、史、集粗糙,经典纯粹而子、史、集混杂,这是理所当然的。

学者必须尊重经典,不尊重经典则学问没有根基,可能会走向异端;但如果过分尊重经典,死板地遵循字句,那就是贤者做得过头了,正如《孟子》所说:完全相信书,不如没有书。

不肖之人不知道有经典,正如仲景先师所说:各自继承家传技艺,始终遵循旧法,看病问病,只求口头应付,相对片刻,便开药方,这种情况从汉朝就已经存在了,更不用说后世了,这就是医学之道常常不明、常常不行的原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注解

儒书:指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四书五经》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文献。

经子史集:指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史书和文集,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四大分类。

《灵枢》:中医经典之一,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

《素问》:中医经典之一,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

《神农本经》:即《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记载了大量药物的性味、功效等。

《难经》: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讨论中医理论中的疑难问题,是《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挥。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主要论述外感热病的诊治方法,是中医临床的重要著作。

《金匮玉函经》:张仲景的另一部著作,主要论述内科杂病的诊治方法,与《伤寒论》并称为中医经典。

仲景先师:指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意为盲目相信书本知识,不如没有书本知识,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评注

这段文字通过对儒家经典与医家经典的类比,阐述了中医文献的分类及其重要性。作者将医书分为经、子、史、集四类,类似于儒家的经典分类,强调了《灵枢》、《素问》、《神农本经》等经典著作在中医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这种分类不仅体现了中医文献的系统性,也反映了中医理论与儒家思想的深刻联系。

作者进一步指出,经典文献是中医学习的根基,若不尊经,则学术无根,容易流于异端。这一观点强调了经典文献在中医传承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中医学术的严谨性和系统性。然而,作者也提醒,尊经不可过度,若拘泥于经典的字句,反而会陷入教条主义,失去创新的能力。这种辩证的观点,既强调了经典的重要性,又倡导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文中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进一步阐明了这一观点。这一引用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中医的影响,也反映了作者对经典文献的辩证态度。作者认为,经典固然重要,但学者应在尊重经典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进行创新,避免盲目迷信。

此外,作者还批评了那些不重视经典、只凭经验行医的医者,认为这是中医学术不明、医术不行的根本原因。这一批评不仅揭示了当时中医界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作者对中医学术传承的深刻思考。作者认为,只有尊经而不拘泥于经,结合实践进行创新,才能真正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中医经典的分类和评价,揭示了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同时也强调了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性。作者既尊重经典,又反对教条主义,体现了中医学术的辩证思维和开放精神。这种思想不仅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四-杂说-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51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