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解儿难题词

作者: 吴鞠通(1758年—1836年),清代医学家。他以研究温病学闻名,著有《温病条辨》。

年代:清代(19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6卷,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书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的理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解儿难题词-原文

儿曷为乎有难?

曰:天时人事为之也,难于天者一,难于人者二。

天之大德曰生,曷为乎难儿也?

曰:天不能不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五行之运,不能不少有所偏,在天原所以相制,在儿任其气则生,不任其气则难,虽天亦莫可如何也,此儿之难于天者也。

其难于人者奈何?

曰:一难于儿之父母,一难于庸陋之医。

天下之儿皆天下父母所生,天下父母有不欲其儿之生者乎?

曷为乎难于父母耶?

曰:即难于父母欲其儿之生也。

父母曰:人生于温,死于寒。故父母惟恐其儿之寒也。

父母曰:人以食为天,饥则死。故父母惟恐其儿之饥也。

天下之儿,得全其生者此也;天下之儿,或受其难者,亦此也。

谚有之曰: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此发乎情,不能止乎义礼,止知以慈为慈,不知以不慈为慈,此儿之难于父母者也。

天下之医,操生人之术,未有不欲天下之儿之生,未有不利天下之儿之生,天下之儿之难,未有不赖天下之医之有以生之也。

然则医也者,所以补天与父母之不逮以生儿者也,曷为乎天下之儿。

难于天下之医也?

曰:天下若无医,则天下之儿难犹少,且难于天与父母无怨也。

人受生于天与父母,即难于天与父母,又何怨乎?

自天下之医愈多,斯天下之儿难愈广,以受生于天于父母之儿,而难于天下之医,能无怨乎?

曷为乎医愈多,而儿之难愈广也?

曰∶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名也,物也,象也,数也,无所不通,而受之以谦,而后可以言医,尤必上与天地呼吸相通,下与小儿呼吸相通,而守之以诚,而后可以为医。

奈何挟生人之名,为利己之术,不求岁气,不畏天和,统举四时,率投三法,毫无知识,囿于见闻,并不知察色之谓何,闻声之谓何,朝微夕甚之谓之何,或轻或重之谓何,甚至一方之中,外自太阳,内至厥阴,既与发表,又与攻里,且坚执小儿纯阳之说,无论何气使然,一以寒凉为准,无论何邪为病,一以攻伐为先,谬造惊风之说,惑世诬民;妄为疳疾之丸,戕生伐性;天下之儿之难,宁有终穷乎?

前代贤医,历有辨难,而未成书?

瑭虽不才,愿解儿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解儿难题词-译文

为什么孩子会有困难?

答:这是由于天时和人事造成的,来自天的困难有一个,来自人的困难有两个。

天的伟大德行是生养万物,为什么会让孩子们有困难呢?

答:天不能不通过阴阳五行来化生万物;五行的运行,难免会有所偏颇,在天本是为了相互制约,在孩子身上,顺应其气则生,不顺应其气则难,即使是天也无法改变,这是孩子来自天的困难。

来自人的困难又是怎样的呢?

答:一是来自孩子的父母,二是来自庸医。

天下的孩子都是天下父母所生,天下的父母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存呢?

为什么会有来自父母的困难呢?

答:正是因为父母希望孩子生存。

父母说:人生于温暖,死于寒冷。所以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受寒。

父母说:人以食为天,饥饿就会死亡。所以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挨饿。

天下的孩子,能够保全生命的正是因为这个;天下的孩子,有时遭受困难的,也是因为这个。

有谚语说:小孩子没有冻饿的忧虑,却有饱暖的灾难。

这是出于情感,不能以义礼来节制,只知道以慈爱为慈爱,不知道以不慈爱为慈爱,这是孩子来自父母的困难。

天下的医生,掌握着救人的技术,没有不希望天下的孩子生存的,没有不利于天下的孩子生存的,天下的孩子的困难,没有不依赖天下的医生来救活的。

那么医生,是用来弥补天和父母的不足来救活孩子的,为什么天下的孩子。

会有来自医生的困难呢?

答:如果天下没有医生,那么天下的孩子的困难会少一些,而且对天和父母没有怨恨。

人受生于天和父母,即使对天和父母有困难,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自从天下的医生越来越多,天下的孩子的困难也越来越广泛,那些受生于天和父母的孩子,却因为天下的医生而困难,能不怨恨吗?

为什么医生越多,孩子的困难越广泛呢?

答:医生,应该顺应天时,测量气的偏颇,适应人的情感,体察事物的道理,名、物、象、数,无所不通,并且以谦逊的态度接受,然后才能谈论医术,尤其必须上与天地呼吸相通,下与孩子呼吸相通,并且以诚心守护,然后才能成为医生。

然而,有些人挟持着救人的名声,却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岁气,不畏惧天和,随意使用四季的方法,轻率地采用三种疗法,毫无知识,局限于自己的见闻,甚至不知道观察面色是什么意思,听声音是什么意思,早晨轻微晚上严重是什么意思,或轻或重是什么意思,甚至在一个方子中,外从太阳,内至厥阴,既用发表的方法,又用攻里的方法,并且坚持小儿纯阳的说法,无论是什么气引起的,一律以寒凉为准,无论是什么邪气引起的病,一律以攻伐为先,错误地制造惊风的说法,迷惑世人;妄自制作疳疾的丸药,伤害生命;天下的孩子的困难,难道有尽头吗?

前代的贤医,历次有辨难,但未能成书。

瑭虽然不才,愿意解决孩子的困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解儿难题词-注解

天时人事:指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事务,这里特指影响儿童成长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概念,阴阳代表宇宙间两种对立而互补的力量,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古人认为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万物。

相制:指五行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关系。

庸陋之医:指医术平庸、见识浅薄的医生。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谚语,意指儿童往往不会因为冻饿而受苦,反而可能因为过度饱暖而生病。

惊风:中医病名,指小儿因外感风邪而引起的急性病症,表现为高热、抽搐等症状。

疳疾:中医病名,指小儿因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病症,表现为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解儿难题词-评注

本文深入探讨了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这些困难既来自自然界的不可抗力,也源于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作者首先指出,自然界中的阴阳五行变化虽然有其规律,但在具体作用于个体时,往往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对儿童的成长构成了挑战。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接着,作者分析了父母和医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往往会过度保护,这种过度保护反而可能成为儿童成长的障碍。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普遍存在,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通过谚语“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形象地指出了这一问题,体现了对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

在讨论医生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时,作者批评了那些医术平庸、缺乏责任感的医生。这些医生不仅无法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反而可能因为错误的治疗方法而加重儿童的病情。作者特别指出了一些医生滥用寒凉药物、过度攻伐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无助于病情,反而可能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这种批评反映了作者对医学伦理和医疗实践的深刻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希望通过努力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困难的愿望。这种愿望体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儿童健康的深切关怀。整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分析,还充满了人文关怀,是一篇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佳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解儿难题词》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5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