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鞠通(1758年—1836年),清代医学家。他以研究温病学闻名,著有《温病条辨》。
年代:清代(19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6卷,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书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的理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草木各得一太极论-原文
古来着本草者,皆逐论其气味性情,未尝总论夫形体之大纲,生长化收藏之运用,兹特补之。
盖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木也;草则收藏皆在子。
凡干皆升,芦胜于干;凡叶皆散,花胜于叶;凡枝皆走络,须胜于枝;凡根皆降,子胜于根;
由芦之升而长而化而收,子则复降而升而化而收矣。
此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也。
愚之学,实不足以着书,是编之作,补苴罅漏而已。
末附二卷,解儿难、解产难,简之又简,只摘其吃紧大端,与近时流弊,约略言之耳。
览者谅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草木各得一太极论-译文
自古以来,研究本草的人,都是逐一讨论其气味和性质,却未曾总结其形体的大纲,以及生长、变化、收藏的运用,这里特意补充。
芦主要掌管生长,树干和枝叶主要掌管成长,花主要掌管变化,种子主要掌管收获,根主要掌管储藏,这是木本植物的情况;草本植物则收藏都在种子中。
所有树干都向上生长,芦比树干更有优势;所有叶子都散开,花比叶子更有优势;所有枝条都走经络,须比枝条更有优势;所有根都向下生长,种子比根更有优势;
从芦的上升、成长、变化到收获,种子则再次下降、上升、变化到收获。
这是草木各自得到太极之理的体现。
我的学识,实在不足以写书,这本书的编写,只是填补一些遗漏而已。
最后附上两卷,解释儿童难症、产妇难症,非常简略,只摘取关键要点,以及近时的流弊,大致说一下。
请读者谅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草木各得一太极论-注解
本草:指古代关于药物的书籍,特别是中药学著作。
气味性情:指药物的性质、味道和功效。
生长化收藏:指植物生长、变化、收获和储存的过程。
芦:植物的茎部,特指草本植物的茎。
干:植物的主干部分。
枝叶:植物的叶子和枝条。
花:植物的繁殖器官,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香气。
子:植物的种子或果实。
根:植物的地下部分,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木:指木本植物,如树木。
草:指草本植物。
升:指药物作用的上升趋势。
散:指药物作用的发散趋势。
走络:指药物作用的走窜趋势,通常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路径。
降:指药物作用的下降趋势。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生成的根本原理。
补苴罅漏:指补充和修正前人著作中的遗漏和错误。
解儿难:指解决儿童疾病的方法。
解产难:指解决产妇分娩困难的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草木各得一太极论-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古代医学著作,作者通过对植物各部分的药性分析,阐述了草木的生长、变化、收获和储存的规律。作者认为,植物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药性,如芦主生、干与枝叶主长、花主化、子主收、根主藏,这些观点体现了古代医学对植物药性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总结。
作者进一步指出,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即每种植物都遵循着宇宙的根本原理,这种观点体现了古代哲学与医学的紧密结合。太极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概念,象征着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生成的根本原理,作者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强调了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
在文本的后半部分,作者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学识不足以著书立说,只是在前人著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正。这种谦逊的态度反映了古代学者的学术风范,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前人学术成果的尊重和继承。
作者在书中附上了两卷内容,专门讨论儿童疾病和产妇分娩困难的问题。这部分内容简洁明了,只摘取关键要点,针对当时流行的弊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这种写作方式不仅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也反映了作者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对植物药性的深刻理解,还体现了古代哲学与医学的紧密结合,以及作者谦逊的学术态度和对实际问题的关注。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古代医学、哲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